法律专业创新实践教学大纲

法律专业创新实践教学大纲
法律专业创新实践教学大纲

《专业创新实践》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41451711 周/学分:2周/4学分

一、大纲使用说明

本大纲根据法学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法学专业

(二)课程实践性质:必修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民法》、《刑法》、《诉讼法》等。

2.后续课程:本课程针对大学本科四年级的学生,第七学期前学生基本将教学计划课程学完,因此无后续课程要求。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课程实践目的:法学专业开设创新实践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及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与民众权利意识的提高,对法律的需求日益紧迫。法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将来必将步入社会,成为法律人为社会的法治建设贡献力量。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法学教育任重道远,肩负着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法律人才的责任。原有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法学教育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法律人的需求。为适应灵活多变的社会现状,法学本科适时的开设创新实践这门课程,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体系。

基本要求:要求专业教师积极探索创新实践之路,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工作。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前三年所学的各种基本法律制度,不但包括法理、宪法、法制史等基本法律知识,还要对实体法律及各种诉讼程序有充分理解。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具体要求:

1.锻炼综合性的法律思维能力;

2.学习和掌握处理案件的基本技巧;

3.学习和掌握法律人从业的专业知识、办案程序;

4.了解法律职业责任。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创新实践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9-10周进行。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双师同堂教育

本着沈阳理工大学法学专业“双师同堂”的教学理念,请知名的法官、检查官、律师等来我校做法律方面的讲授,对相应的法律难点问题进行了讲解,使学生了解法律前沿问题。

2.专业实习

带领学生深入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及企业进行学习,让学生了解真实案例,参与法律关系的分析。

3.“法律诊所“教育

通过对学生进行“诊所式“教育一方面通过强调学生的主导性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在法学教学中真正体现教学相长,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法律咨询、向社会提供法律援助等办案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开展模拟法庭

在模拟法庭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做为法律人的神圣与职责、做为当事人的困境及无奈,同时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法律问题,掌握诉讼流程等。

5.举办法理问题辩论赛及演讲赛

开展法理问题辩论,由教师任评委,对由学生组成的辩论双方进行最后评判,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综合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

6.社会岗位实习

学生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对本专业实践及社会现象有一个感性认识,能初步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问题。通过实践,学生能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强化基本知识学习。

7.双语教学应用

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第二种语言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知识和其它语种都会得到提升,为学生的下学期的考研垫定基础。

要求学生至少参加两项

四、指导方式

由教师进行组织,提出实践要求。要求学生在进行实践后完成书面报告,并附有相应的实践证明和图片。通过检查书面报告及相关材料,了解学生实践的效果及收获,并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议,为后期的专业学习指明努力的方向。

五、课程实践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法:考查

成绩评定:要求学生提交创新实践报告,教师将组织答辩,并结合分析报告质量进行成绩评定,成绩分为五级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六、课程实践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综合创新思维训练与实践教学大纲

综合创新思维训练与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90151149 周/学分:2周/4学分 一、大纲使用说明 本大纲根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7-2020版教学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二)课程设计性质 必修课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分析》 2.后续课程: 毕业设计 二、课程目的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重要实践性课程。通过学习,一方面可以结合课程的Python/R/Hadoop等大数据相关软件学习进行大数据处理及深度学习,提升学生对大数据开发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前沿技术的应用能力。为后续毕业设计等课程奠定必要的实践基础。 设计目的: 1.进一步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思想,加深对Python/R/Hadoop等语言的理解。 2.针对Python/R/Hadoop等语言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训练,独立完成有一定工作量的程序设计任务,同时注重养成好的程序设计风格。 3.掌握Python/R/Hadoop等语言的编程技巧和上机调试程序的方法。 4.掌握预测性分析与机器学习程序设计中的常用算法。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掌握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算法,按设计流程编程,上机调试通过,验证结果并进行分析、完成论文。 三、课程内容及安排 综合创新思维训练与实践,不仅是对程序设计能力的综合锻炼,更是对团队合作,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过程的训练。因此,综合创新思维训练与实践根据题目的难度不同由小组合作完成,每个小组1-3人。 整个课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基础知识介绍,开题,编码设计,编码实现与调试,书写设计论文,编码评价与验收。 (一)第一周语言学习 1. 基础知识介绍 1)主要版本及安装过程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创新设计 英文名称:Machinery Innovation Design 课程代码: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2 学时:32 (理论学时:28 实验学时:4 ) 2.课程类别:专业限定选修课 3.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机械创新设计》,高志刘莹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年。 二、课程介绍 机械创新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创新设计的思想,从创新的理论出发, 重点掌握机械创新设计中有效的创新方法,通过对机械设计中常用的表达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以及创新设计的实例的引入, 使学生对创新的方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从而获得掌握机械创新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 此外通过创新失误的原因了解, 提高从事创新设计的实践成功率.在教学中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实物教学等教学手段。本门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创新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动力,是科技进步、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国力,所以在大学中必须开设创新课程。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单元)绪论(共2 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创新的含义 知识要点:,创新的实用性和新颖性 第二节创新的意义 知识要点: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第三节创新与设计 知识要点:创新是设计的本质属性 第四节创新学与创新教育 知识要点:创造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创新实践不再是少数人的行为。 第五节设计理论与教育 知识要点: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设计水平的更是成为国家核心竞争的标志,于是,人们发现了多种设计理论和方法,并创立了各类学科体系。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创新教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管本科)选修课程。3学分、54学时,录象21学时。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中小学教师学习、掌握教学创新的理论、规律、观念、途径和方法提供了一种导向和启示,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与学的创新能力,从而把教学创新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学创新的理论、规律、途径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1.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要重视学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2.本课程可以自学为主,充分利用文字教材和录像教材,提高自学能力和效率。 3、辅导活动应紧密结合教学创新的实践,在认真分析教材、录像教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开展问题讨论。 四、课程学习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有关知识、理论内容的教学,基本可按"了解、理解、掌握"几个层次要求。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分配见下表: 序号教学内容课内学时录象学时 第一章绪论5 第二章创新性思维与教学创新6 第三章创新性教学案例研究与评析11 第四章创新型教师的教学特色12 第五章创新型学生的学习特色9 第六章教学创新的目标与评估6 第七章教学创新环境5合计54 21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所选择的主要媒体为文字教材、录象教材。其编制均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的。学生应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认真学习主教材,同时充分利用录像教材。这样有利于学员更准确地把握本课各章的知识结构、内容重点、难点。 三、教学环节 1.学生要充分使用本课程的各种媒体: (1)主教材:是学习的主要用书; (2) 录像教材:分为两部分

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课程号:13215005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1.5 2、学时:24(其中:理论学时:24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3、课程类别:全校公共任意选修课 4、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5、先修课程: 6、后续课程: 7、开课单位: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二、课程介绍 课程基于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介绍,以大前研一《创新者的思考》、檀润华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为主介绍创新与创业方法论;以成功创业者(主要是中小信息类企业)案例剖析为主;信息类企业大型创新创业案例剖析,主要以省内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四海、通用,在信息领域的亿阳、新中新、大庆三维,在能源领域的光宇电池,在数码科技领域的烽火科技等优秀创新创业企业为主。在内容上尽量安排通俗易懂的、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从创新与创业的概念讲起,进而引出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创业者特质与创业素质研究、市场与创业机会,逐步深入的讲解创业管理、创业计划与资源整合。最后讲述初创期企业经营管理,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齐齐哈尔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学生介绍创新与创业的最新知识。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共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 知识点:当代中国创业历程,创业教育在中国,中国高校创业和创业教育概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 第二节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创业 知识点:当代中国大学生创业概况,创业教育定位,我国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分析:案例1。 第三节大学生创业的选择与借鉴 知识点:创业产业领域的选择分析,创业项目的选择分析,创业借鉴:案例2。 第四节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思考

创新创业教学大纲

《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2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提出的“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要求,我们院将开设《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根据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将“创新创业训练”课程设置为“课堂(必修)+线上自由学习(选修)”,旨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不断增强自身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创新创业训练》课程,通过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学习创新创业知识,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新、创业活动的特殊性,掌握创新、创新素质、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实践的基本知识与要求,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使学生具备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训练方法以及创新计划的撰写方法,提高创新水平。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使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科学创业观。指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立业创业能力,突出创新能力的应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教学目的 《创新创业训练》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共安排共28(4,24)个学时。遵循先理论后实践、重实践的原则,结合本课程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模式,课程分为十一个专题,每个专题由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搭配组合,通过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让学生达到最优学习效果。 理论课:理论课程安排4个学时(课堂4学时,线上24),采用专题???讲授法,既可独立成讲,也可组合成讲。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创新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懂得学习创新案例以及创新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掌握培养和提高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常用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倡导模块化、项目化和参与式教学,强化案例分析、小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实践教学大纲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实践教学大纲 一、实践教学的性质和目的 通过实践使学生在理解、反思、探究与实践中内化和深化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础知识的认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通过活动设计,学生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使学生初步具备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为小学有效设置该课程奠定基础。 二、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1.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及实施指南,明确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中教师的具体工作,具备实施课程的基本策略; 2.了解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新经验、新趋势,具有参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改革的积极愿望; 3.掌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能够融合现代教育技术,勇于创新,具有初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能力。 4.能自主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并尝试把方案付之于实践。初步具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与评审的能力。要求学生进行案例的设计并开展实践,然后对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总结、评价、修改。 5.是开展社区课程资源调查,初步学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三、实践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能收集与评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经典案例;能设计符合要求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能进行富有成效的社区资源调查;能绘制社区绿地图。 2.难点:能优化自行设计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能绘制规范的社区绿地图。 四、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

(五)单项实践内容和目的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经典案例分享与交流活动:收集和整理优秀活动案例。建立丰富的案例库,学会比较与分析活动案例。在案例剖析中掌握活动开展的基本常规和操作要领。 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视频观摩活动:组织学生观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况录像,学生在观摩录像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活动评议,培养学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活动:运用所学的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结构与要求的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尝试设计一个较为完整的活动方案,帮助学生学会制定活动方案,为开展活动做好准备。 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交流与评审活动:针对学生自行设计的方案开展交流与评审活动,并进一步优化学生活动方案。 5. 社区资源调查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社区课程资源调查活动,熟悉身边的环境,初步具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 6. 绘制社区绿地图活动:在调查活动的基础上,利用所学绿地图的绘制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绘制社区绿地图,并进行成果展。

2015《创新实践》教学大纲20150618-1

《创新实践》教学大纲 Innovate Practice 课程代码:Z0000W40 总学时(理论+实践): 学分: 1.5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类别:课外实践先修课程: 面向专业:电信、通信、电科、计算机、生医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执笔:汪志勤审校:创新实践委员会 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 《创新实践》课程是“实践育人”理念的具体实现方法,该课程也是促进专业学习的重要途径。该课程涵盖的领域有学科竞赛、学生论文、学生专利、专业证书、软件著作权、学生科研立项、开放实验室项目等领域。 二、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根据《中国计量学院关于加强本科实践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量院[2011]65号)“实践教学活动各环节学分认定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在2014年5月起我院实施的《“创新实践”学分认定办法》基础上,制定学生培养计划当中的课外实践类的“创新实践”课程成绩评定办法。 一、创新实践课程成绩的构成 学生在校期间应完成专业培养计划中规定的课外实践类《创新实践》课程,课程成绩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学科竞赛、学术论文、专利、创新性实验等相关教学环节获得。具体成绩评定办法如下:

二、认定程序 1、成绩评定时间 每学期开学初对上一学期的课外实践类《创新实践》课程成绩进行评定,与综合测评工作同时进行。 2、成绩评定流程 1)学工办提供上一学期各项竞赛获奖资料,科技部负责统一登记; 2)初始汇总表下发班级,学生本人确认,并提交学院统一汇总之外的相关支撑材料复印件; 3)学生会科技部进行二次登记并确认; 4)学工办进行审核; 5)成绩录入; 6)有关资料交学院档案室存档。 3、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采取五级制,具体如下:

《创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创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编号:HZJC02 英文名称: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课程属性:公共必修课 学时:16 学分:1 参考书目: 1.李家华:《创业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教育部示范教材 2.张玉利等:《创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3.姜彦福等:《创业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4.葛建新等:《创业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5.李时椿等:《创新与创业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6.吴振阳:《创业经纬》,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7月 一、课程简介 1、课程的性质、地位 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新趋势。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创业教育,而创业教育与创业精神的倡导对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支撑作用。美国的创业教育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形成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至研究生的正规教育。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国也都提出并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以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竞争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也应该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我国的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开设创业教育也正成为各高校的热点。目前,全国高等院校普遍都十分重视创业教育,不仅把创业教育看成是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同时上升到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度,将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视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解决社会矛盾和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创业教育也成为各高校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为毕业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有必要在经管、信息、艺术等各类专业开展创业教育。 2010年5月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明确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为此,我校把大学生创业理论与实践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正式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 2、教学目标 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在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环境工程创新创业实践大纲

《环境工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81712B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48讲课学时: 24 实践学时:24 学分:3 适用对象:环境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环境工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教学,在学生了解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目标2、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目标3、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创新创业课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1、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运用模拟、现场教学等方式,努力将相关教学过程情境化,使学生更真实地学习知识、了解原理、掌握规律。 2、拓展有效的实践途径。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业项目设计、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企业创办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业能力。

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大纲 13215005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1.5 2、学时:24 (其中:理论学时:24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3、课程类别:全校公共任意选修课 4、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5、先修课程: 6、后续课程: 7、开课单位: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二、课程介绍 课程基于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介绍,以大前研一《创新者的思考》、檀润华的《发 明问题解决理论》为主介绍创新与创业方法论;以成功创业者(主要是中小信息类企业)案例剖析为主;信息类企业大型创新创业案例剖析,主要以省内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四海、通用,在信息领域的亿阳、新中新、大庆三维,在能源领域的光宇电池,在数码科技领域的烽火科技等优秀创新创业企业为主。在内容上尽量安排通俗易懂的、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从创新与创业的概念讲起,进而引出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创业者特质与创业素质研究、市场与创业机会,逐步深入的讲解创业管理、创业计划与资源整合。最后讲述初创期企业经营管理,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齐齐哈尔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学生介绍创新与创业的最新知识。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共2 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知识点:当代中国创业历程,创业教育在中国,中国高校创业和创业教育概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 第二节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点:当代中国大学生创业概况,创业教育定位,我国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分析:案例1。 第三节大学生创业的选择与借鉴知识点:创业产业领域的选择分析,创业项目的选择分析,创业借鉴:案例2。 第四节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思考 知识点:高等院校亟待实施正规的创业教育,树立创业的自信心和强烈的竞争意识,重在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素质,营造全社会浓郁的创业环境和氛围,创业前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强化实践、弥补创业经验的不足。 (二)教学基本要求:

医学基础实施性教学大纲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 实 施 性 教 学 大 纲 科目:基础医学

系部: 经济与管理学院 授课教师: 焦亚光 2015—2016 学年第2 期 2016年 2 月23日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施性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基础医学 教学对象:2015级老年服务与管理1班 授课时间:2015~2016学年度第2学期 学时:72 开课院(系、部、室):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教学目得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得学习,对医学当中得基础知识要了解,知晓,为其她医学相关课程做知识储备与学习得基础。 二、教学内容、形式与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医学基础得主要内容与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医学基础得概念与学科构成 第二章细胞与基本组织 第一节细胞 第二节细胞得基本生理过程 第三节基本组织 教学要求:掌握人体细胞与组织得基本结构、基本功能; 第三章人体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常用得解剖学术语 第二节器官与系统 第三节运动系统 第四节皮肤 第五节视觉器官 第六节耳 教学要求:掌握解剖学姿势、常用得解剖学方位术语 第四章疾病概论 第一节健康、疾病与亚将康得概念 第二节病因概述 第三节疾病得经过与转归 教学要求:掌握健康与疾病得概念、脑死亡得概念,疾病过程得分期与转归

第五章疾病基本病理变化 第一节组织得细胞得适应、损伤与修复 第二节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及出血 第三节炎症 第四节发热 第五节缺氧 第六节休克 第七节肿瘤 教学要求:掌握本章概念;掌握疾病得基本特征、临床特点 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呼吸系统得解剖结构 第二节呼吸生理 第三节呼吸系统疾病得常见症状与体征 第四节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教学要求:掌握呼吸系统疾病常见得症状与体征,呼吸系统疾病得病因、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消化系统得解剖结构 第二节消化系统得生理功能 第三节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 第四节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教学要求:掌握消化系统疾病常见得症状、体征,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 第八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第一节泌尿生殖系统解剖结构 第二节尿得生成与排泄 第三节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 第四节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 教学要求:掌握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得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节循环系统得解剖 第二节循环系统得生理功能 第三节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 第四节循环系统常见疾病 教学要求:掌握原发性高血压与冠心病得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第十章血液系统疾病 第一节血液系统得解剖与生理 第三节血液系统常见疾病 教学要求:掌握血液得组成、血细胞得类型及其功能以及血液凝固、纤溶得过程 第十一章神经精神疾病 第一节神经系统解剖与生理 第二节神经精神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 第三节神经精神常见疾病 教学要求:掌握神经精神疾病得病因与临床表现 第十二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第一节内分泌系统解剖与生理

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实践一 适用于机类专业 课程代码:JT001 一、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 二、学分数:9学分(27天) 三、实践教学目标及要求 “机械制造基础”实践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的基础技术课,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在实践中使学生对典型的工业产品的结构,制造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体验和认识,通过结合典型产品

的制造加工过程,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大工程意识,实践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从事制造和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金属加工的主要加工方法,所用设备和工具,并有初步的操作技能。 2、了解现代工业生产先进制造技术,初步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的方法与应用。 3、对毛坯和零件加工工艺有一般的了解。 4、熟悉有关的工程术语,了解生产中的主要技术文件及生产组织管理方式。 四、实践教学内容 机械制造基础实践内容分为传统机械制造方法实践、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实践、创新制作实践三大部分。 1、传统机械制造方法实践教学内容 在该部分实践教学中,学习运用铸造、焊接、热处理、零件表面处理等方法将材料制成毛坯或直接加工成零件;学习车削、铣削、刨削、磨削、钻削等各种加工方法将毛坯或材料成形为高精度,低粗糙度的零件;学习钳工基本操作与装配技术将零件装配为机器;学习常用量具的使用和检测技术。 2、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实践教学内容 在该部分实践教学中,学习利用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线切割、电火花成型等多种加工方法将毛坯或材料成形为高精度、低粗糙度的零件,学习中使学生受到设计、编程、加工一体化的训练。 学习利用“慧鱼”先进的工程教学模型进行部件、整机的搭建;机构创新;学习LLWIN 基本编程方法,进行部件整机的系统仿真,工程模拟; 3、创新制作实践教学内容 在该部分实践教学中,学习利用“慧鱼”先进的工程教学模型进行部件、整机的搭建;机构创新;学习LLWIN基本编程方法,进行部件整机的系统仿真,工程模拟;学习AutoCAD、Mastercam.8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课程。 五、实践教学安排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 实施方案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甘肃电大教学指导中心师范部 4月15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创新教学》是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教育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省开课程。本课程经过教学创新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案例评析,阐述教学创新的特点、内容和方法,指导教师创造性的教和学生创造性的学,把理论知识教学和思维训练、行为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自学习惯和创新能力,为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 1、确立以学为本的教学观,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探索教学创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2、阐述教学创新的理论依据和创新教学的原则,介绍教学创新的特点、内容和方法。 3、利用创新性教学和创新性学习的案例,指导小学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4、介绍创新型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的方法,帮助小学教师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鼓励和支持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创新性学习中来。 5、介绍教学创新的目的和评估要点,提供教学创新评估的思路。 6、介绍社会环境与教学创新的关系,强调获得政府、社区及家庭支持的必要性。 三、教学课时分配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分配见下表: 四、教学资源 (一)文字教材

《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刘敬发主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8月第1版。 (二)网上教学资源 在甘肃电大电大在线课程教学平台上发布有关教学信息,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持服务: 1.各种指令性教学文件,包括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意见、导学方案、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课程考核说明等; 2.课程教学辅导资源,包括四次平时作业、期末复习、各章节教学辅导、、课程辅导、往届试题等、作业讲评、在线讨论等; 3.拓展应用资源,包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热点问题、经典案例点评等。 五、教学环节 1、自学。学生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课程自学计划,并循序渐进地自学文字教材,流览计算机网页上的教学辅导材料,独立地完成各章节后的思考与练习和四次平时作业。 2、辅导。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面授辅导、综合训练和解难答疑。

网络安全课程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大纲

《网络安全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864032C 课内周数:2周 课程类别:□通识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 适用专业: 一、所涉及的课程及知识点 网络安全课程设计主要涉及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其中网络安全技术涉及到知识点包括网络监听、ARP欺骗、木马攻击、拒绝服务攻击、口令破解、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计算机网络课程涉及知识点涵括多种网络协议:ARP协议、ICMP协议、IP、TCP、UDP协议以及局域网、路由器、网卡工作模式等。 二、目的与任务 目的:本课程是建立在学生掌握网络安全和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上,通过上机实验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深刻领会课堂上所学的攻击和防御的理论知识,并了解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网络安全问题解决过程中。通过对常见网络攻击和防御的软件安装、配置以及使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处理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掌握网络协议的实现机制;通过设计编写安全程序,提高学生分析网络安全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独立解决问题、以及软件设计、编写及调试等基本操作技能。 任务:本课程任务分为两个模块。模块一是熟悉并掌握几个典型的网络攻防实验原理:网络嗅探、ARP欺骗攻击、端口和漏洞扫描、口令攻击、木马攻击、拒绝服务攻击、防火墙的配置、入侵检测系统,对于每一种攻击或者防范,根据给定的相应软件,安装并使用这些软件,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实验原理,模块一的任务每位同学必须独立完成,提交实验报告。模块二分为九个主题,几位同学为一组,每一组选择其中某一个安全主题,设计并编写满足给定题目要求的程序,测试并分析程序运行结果,并在指导老师要求下完成简单的答辩,每一组均需提交电子档的源程序代码、可执行文件、程序使用说明文档以及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同时提交纸质版设计报告。 三、内容与要求 模块一:网络安全攻击与防御验证 (一)课题内容 本模块学生利用指导老师提供的相应软件工具,安装、配置并使用各软件,验证其安全攻击与防范的实验原理。具体实验内容如下:使用一种sniffer工具软件Wireshark嗅探用户名和密码;在局域网内使用ARP欺骗软件对任意一台主机实行ARP欺骗,使其不能访问外网;掌握防范ARP欺骗的MAC 地址与IP地址绑定方法;利用端口扫描软件nmap/xcan扫描目标主机开放端口;使用漏洞扫描工具nessus扫描主机漏洞;使用LC5(L0phtCrack V5)软件破解windows XP系统用户密码;了解冰河木马的操作与运行过程,掌握删除系统木马的方法;观察拒绝服务攻击中UDP泛洪攻击的实验现象;安装并配置天网防火墙,安装并配置入侵检测系统snort。

《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大纲

《研究与创新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研究与创新实验课程代码:04165517 适用专业:化学、应化、材料实验类别:专业基础 总课时数:36学分:1 适合层次:本科课程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一、实验教学目的 研究创新性实验是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在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或导师选定的研究方向,针对某一或某些选定研究目标所进行的具有研究、探索性质的实验,是学生早期参加科学研究、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研究创新型实验》是一门高层次的化学实验课程,是为全校化学类、应用化学类等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的实验,除了培养学生掌握高水平的实验技能外,还具有实验内容新颖、实用、多学科性、前沿性等特点,把《研究创新型实验》课程开设成“开放式、设计性”这一教学模式,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很好地构架从实验到科研的桥梁。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研究创新型实验》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创新型实验应当体现实验内容的自主性、实验结果的未知性、实验方法和手段的探索性。选题突出当前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前沿课题。 1. 在综合所学过的化学理论和掌握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选定实验题目,或者由老师提供实验项目。 2. 学生针对选定的题目,先查阅相关资料10篇以上,设计实验路线,并写出文献综述。根据文献资料确定实验研究的内容。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拟定实验方案。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开题。 3. 提交实验方案及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由实验人员准备。 4. 针对所选定的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性实验(包括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

《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39602 课程名称:创新思维与方法 英文名称:Innovative Thinking and Its Method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32 学分:2.0 适用对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创新思维与方法》是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自主创新,思维带路,方法先行。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传授创新方法,重点讲述创新基础知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通过探索创新思维过程,揭示创新思维本质,对国内外已有的创新思维方法和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学习和使用这些方法的训练性内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创新思维进行选择、策划、创意、设计和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的创新创造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学创新的理论、规律、途径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以学生创新能力养成为主线,以知识、思维、方法为基本模块构建本课程教学体系:创新基础、创新思维、创新方法。 通过对创新知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系统讲解与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突破思维障碍的方法,创造性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做三体结合,使学生熟练常见的创新技法,激发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模块创新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基本内容 2.认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在创新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 通过案例引入创造、创新的基本概念并进行讨论。详细介绍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创新方法兴起的原因及学习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通过理论的梳 理,介绍国内外创新创造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创新的基本概念 2)创新方法兴起的背景及发展历史 3)因果法、资源法、思维定势法、理想化法等方法介绍 4)国内外创造理论、学科与教育的发展 2.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无 (三)思考与实践 通过第一模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与了解创造、创新的基本定义、结构与特征;并了解在知识经济浪潮的背景下,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兴起的原因;掌握与了解创造学发展的历程与主题理论框架,并通过对国内外创新教育发展沿袭的阐述与对比,了解我国创新教育的现状与差距。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第二模块创新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创新实质、原理、原则 2)熟悉创新能力自我开发的环节和步骤 3)掌握创造型人才个人创造力的测评方法及工具,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通过多个案例分析,引入创新的概念与内涵。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总结出创新的类型。介绍创新的原则、原理与过程。从创造型人才的支持系 统对创造型人才内涵提出解析,分析创造型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四维度结构。 在对创造型人才与个人创造力内在关系分析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创造型 人才个人创造力测评的四个测评工具。 创造环境、创造动机和创造教育是创造型人才思维潜能开发的基础条

科技技能创新训练+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科技技能创新训练》教学大纲 科技技能创新训练 课程编码0931002802课程名称 (中文) 课程名称(英文)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kills Training 周数2周学分2分 适用专业自动化、电气工 程及其自动化 制订单位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制定时间2014年12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电气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实践环节的必修课。 课程内容分为科技工作基础知识系列讲座和科技技能实践两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电学科的发展概况,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与过程,熟悉科技论文、科研课题立项申请书、专利申报说明书等学术文稿的写作方法,掌握学术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意;同时,要求学生结合科研课题立项或专利申报所拟内容,完成相应的电气或电子装置的设计与制作,使学生完整体验从课题构思、申报立项、电路设计到制作调试的全过程。以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科技工作基础知识系列讲座 专题讲座一:电学科发展简史 指导教师介绍国内外电学科发展简史和应用概况,涵盖电工学、电子技术、控制工程、电气工程以及电学科某技术领域的前沿知识。 结合讲座内容,学生按照老师布置的科技技能训练任务——围绕电学科某技术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情况,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并撰写调研报告。要求每3~5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组提交一份调研报告;指

导教师组织各学习小组开展讨论交流。 专题讲座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与过程 指导教师简介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重点介绍科研立项申请书的写作方法。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拟研究课题,撰写并提交一份科研立项申请书;各小组交换立项申请书互查交流,指导教师听取各组答辩并就其立项申请作出批复。 专题讲座三:专利与专利申报 指导教师讲解专利基础知识、专利申请流程和专利申报说明书的写作方法。要求学生自由结合组成研究小组,自拟题目,认真构思并深入讨论,模拟完成一项专利申请。 专题讲座四:学术道德规范 指导教师扼要讲解《著作权法》、《专利法》、中国科协颁布的《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及学术道德规范,帮助学生树立坚持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崇尚严谨求实的学风、勇于探索创新、恪守职业道德和维护科学诚信的良好作风。 (二)科技技能实践 结合学生科研立项申请所拟课题或专利申报核心内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相应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参考课题如下:(1)白炽灯软启动控制器设计与制作 (2)扩音器设计与制作 (3)调光式LED灯设计与制作 (4)多用电子报警器设计与制作 (5)电子八音盒设计与制作 (6)楼道灯节能控制电路设计与制作 要求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设计电路、正确选择元器件;利用PCB通用实验板进行焊接、组装;利用实验室仪器仪表测试所制作电路的工作性能;观摩各学习小组所完成作品,交流心得。 三、课程进度安排 本课程共2周,10个工作日;课程进度建议安排如下: 第1天:指导教师作电学科发展简史专题讲座,布置课后训练任务;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调研,收集资料、整理并撰写调研报

生产系统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生产系统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332099 课程英文名称:Production Systems Innovation Design 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根据教育部和学校的相关要求,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生产系统创新设计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的理论课部分,是工业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程。生产系统创新设计是把工业工程的基础方法和现代生产过程及管理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系统阐述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业工程知识的基本构成,引导学生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激发学生对专业或学术问题的研究兴趣。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和内容,了解工业工程在现代制造业应用的最新技术,具备工业工程的一些思想和理念,具有对一般问题使用工业工程知识进行分析改善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步入企业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准备。 (三)实施说明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宜采用课堂讲授为主,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视频资料、项目任务为辅的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具备创新创业意识,讲授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和实际需要适当增减部分内容。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原理、系统工程、工程经济学、运筹学、系统仿真。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为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适当安排一定的课后习题、调研报告或者小论文。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考查学生对生产制造系统及其工程管理相关方法的掌握以及运用能力。 3.成绩构成:通过案例分析、作业、测验或小论文等考查方式检验学生对相关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情况,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作业、课堂提问、学习主动性等表现得分。 (七)参考书目 《精益生产》,刘树华,鲁建厦,王家尧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 《现代生产管理》,施礼明、汪星明编,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系统工程概论》,张延欣、吴涛等,气象出版社,1997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黄梯云、李一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7 《工业工程概论(第3版)》,(美)特纳,张绪柱.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 二、中文摘要 生产系统创新设计是工业工程专业开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类专业基础选修课。工业工程是一门技术管理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工程学科,将人、设备、物料、信息和环境等生产系统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对工业等生产过程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评价与创新,从而提高工业生产率和社会经

专业技术综合实践教学大纲

《专业技术综合实践》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适用于机械工程专业) 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专业技术综合实践》是机械工程专业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学生在校期间较全面综合课程进行能力训练的实践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使学生了解机械工程与相关学科、各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锻炼学生运用各学科课程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步骤。让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2.教学要求 从课程设计的目的出发,通过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达到以下教学要求: 1).从加强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出发,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 2).按实验步骤完成实验,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实用性。 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分析实验结果并填写实验报告。 附参考1:1、了解数控机床的种类、结构、功能及主要性能指标;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结构与拆装过程;理解掌握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机械结构和数控系统原理。 2、按不同的需求,从不同的角度拆卸机床,理解掌握机床的电气控制线路,掌握各种 电路元气件。 3、观察机床机械结构,并与普通机床作对比,比较各种零部件的差别;对进给驱动和 主轴驱动进行观察分析,理解原理。 4、观察分析数控装置各种接口及连接,绘制计算机数控系统组成框图。 附参考2:1、了解工装夹具的种类、结构、各零件作用;理解工装夹具构成原因;采集工装夹具实物数据。 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工装夹具零件三维造型、装配、转工程图。 3、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工装夹具装配图、了解工装夹具装配图绘制规范。 4、了解工装夹具零件技术要求,绘制标准的工装夹具零件图若干。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安排 1.提出并确定实验 结合《现代制造工艺》、《制造技术基础》、《可编程控制》、《机电一体化导论》、《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提出实验方案 2.完成实验 3.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中要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反对照抄照搬或依赖教师。要求设计态度严肃认真,有错必改,反对敷衍塞责,容忍错误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