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研究_张冲

合集下载

《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信效度检验

《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信效度检验

《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信效度检验作者:刘慧姜淑梅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06期摘要:本研究通过对吉林省两所中学的523名在校中学生进行实测,对所得数据进行检验和分析。

结果发现,《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量表和分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在0.747~0.855之间,各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716~0.818之间。

研究表明,《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用来测量初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关键词:中小学积极心理品质量表信效度中图分类号:B8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6-0160-02自2000年塞利格曼[1]等人提出积极心理学理论开始,心理学的研究趋向发生了较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转而研究全体人、健康人的发展,而不是主要专注于存在较大心理问题的少数人,心理学从治疗转向发展,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究激发人类潜力的心理品质,让人类生活得更幸福。

国际上成立了以塞利格曼为核心的项目组,他们通过研究人类的重要品质,来探究最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优势品质。

[2]该项目组经过多年研究,最终确定了24项被人们广泛认可的积极心理品质。

我国对于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相对较晚,积极心理品质的测量工具也较少,孟万金[3]教授等人在积极心理品质测量方面做了较多的探究。

本研究主要是对《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在初中生中测量的信效度进行检验。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一)量表由孟万金教授编制的《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共有61个项目,包含6个分量表15个积极心理品质。

该量表采用五点计分的方式进行作答。

(1表示非常不像我,2表示不像我,3表示不确定,4表示像我,5表示非常想我)(二)施测过程以长春市与四平市的两所中学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52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为447份,问卷有效率为85.85%(三)处理工具及方法采用spss21.0和Amos24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项目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可靠性分析及结构效度的检验。

我国内地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变迁(2002~2019):横断历史研究的视角

我国内地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变迁(2002~2019):横断历史研究的视角
国教师群体主观幸福感提供决策依据。
log 关键词 教师, 主观幸福感, 总体幸福感量表, 社会变迁, 横断历史研究, 元分析
分类号 B849: C91
ycho 引言 Ps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通常是指个
况不容乐观(郑红渠 等, 2011)。研究结果不一致的 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 研究的对象呈现多元化, 包括各学段(幼儿园、小学、中学或高等学校), 各
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 是衡
ta 量个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Diener, 1984), c 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 A 培养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重任, 其主观幸福感不仅
类型(普通或特殊教育)以及来自不同性质的地区 (城市、农村或特殊地区, 比如地震灾区)的学校教 师; 第二, 虽然都是对教师幸福感这个核心概念的 测量调查, 但不同研究者测量的侧重点不同, 其中
a 51 篇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测量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报告(共包括 13600 名教师)进行横断历史的元分析。 ic 研究发现:(1)教师主观幸福感均值与年代呈显著负相关, 这说明我国教师主观幸福感在逐年下降。(2)来自社会经
济条件(居民消费水平、房价、老年抚养比和教育经费)、社会联结(家庭规模数、离婚率和城镇化水平)和社会威胁
876
心理学报
第 53 卷
某一个或不同时间段的状况进行了调查, 而对近 样处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 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是否
20 年来教师主观幸福感是否随时代变迁而变化这 也会呈现逐年下降的变化轨迹呢?本研究通过横
一问题不得而知。另外, 几乎所有现有研究均从教 断历史的元分析方法考查我国教师主观幸福感随
in (犯罪率)三方面的 8 项宏观社会指标的变化能显著预测教师主观幸福感的下降。(3)中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随年 S 代下降的趋势更明显, 其主观幸福感得分要显著低于高校教师。本研究不仅探究了我国教师主观幸福感近 20 年的 a 变迁趋势, 而且结合社会宏观发展的指标, 提出了影响我国教师主观幸福感的三维理论框架, 对群体社会心理的 ic 研究思路进行了纵向(随时代变迁)及横向(宏观社会指标)的拉伸, 拓展理论基础的同时, 在实践上, 为干预调节我

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

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

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导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现状,我们编制了“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一、编制背景1. 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积极心理品质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挫折和困境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灵活变通的思维和坚韧执着的意志,积极应对问题和挑战的心理特质。

它对于个体的健康发展、学业成绩和人际关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 目前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然而,由于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完善和量化研究方法。

二、研究目标本次研究的目标是通过编制“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了解和评估中国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水平,为进一步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三、研究过程1. 问卷设计通过综合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我们根据中国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积极心理品质的理论为指导,构建了量表的结构和内容。

共包括积极情感、积极思维和积极行为三个方面的指标。

2. 试题筛选我们从编制的问卷中筛选出了一部分试题进行预测试。

预测试主要分为两个环节,包括专家评审和学生试答。

3. 量表修订根据预测试结果,我们对量表进行了修订和改进,删除了部分试题,增加了部分试题,使得量表更加科学、准确和贴近实际。

4. 正式测量通过分层抽样的方式,在不同地区、学校和年级的中小学生中进行正式测量。

共计收集到了XXX份有效问卷。

四、研究结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水平较高。

其中,积极情感方面的得分最高,其次是积极思维和积极行为。

不同地区、学校和年级之间的差异有所存在。

五、研究意义1. 真实了解中国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现状,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提供数据支持。

2. 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一)培养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在和同学交际玩耍的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步形成,心理逐渐向社会化发展。

在这一阶段帮助学生平稳度过心理发展关键期,建立自尊感和自信心,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尤为重要。

(二)基于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地处武汉市汉阳区四新片区,学生中近一半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学生在校生活表现出:在课堂上自制力不强;学生对待学业懈怠,求知能力弱;同伴交往中,易生矛盾,还有部分敏感胆小,遇到挫折容易放弃。

这些现象表现在心理品质尤其是积极心理品质方面极待得到教育者的关注。

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有着迫切的需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在“中国知网”上搜索“积极心理品质”,搜到相关情况如下:与本课题相关的期刊文献2020篇,关于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主要观点如下:(一)国外关于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1999年,国外首次提出“Positive Personality”(积极人格特质)的概念,倡导研究者要多方面探讨促进个体产生积极状态的心理因素。

个体积极品质包括:智慧、勇气、仁爱、公正、克己和自我超越。

(二)国内关于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国内在学习借鉴国外研究之下都已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1.理论研究在国内,如:孟万金、张冲合著的《中国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测评量表研发报告》中,提出了六种美德,包括:智慧与知识、勇气、爱与人性、正义、节制、灵性与超越,这是专门针对小学生研发积极心理品质测评工具,深入探讨了积极心理品质结构。

2.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方面的研究孟万金教授认为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策略在于:专题培训、学科渗透、家校合作、文化浸泡、个别辅导、网络技术。

3.实践研究孟万金教授团队研发的《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通过对5600名小学生有效数据的分析,研发出了中国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为国内的研究者们提供了有效的测量工具,具有可操作性。

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

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

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一、引言积极心理品质是指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心态、具备乐观、自信、坚毅、适应性高等品质。

这些品质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过程和主要内容。

二、编制目的和原则编制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和促进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为学校和教师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工具,推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在编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原则:1.科学性:基于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确保量表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2.客观性:量表要客观、公正地评估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避免主观偏见和误导性。

3.全面性: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全面评估积极心理品质。

4.适用性:量表的编制要结合国内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广泛适用性。

三、编制过程1. 理论依据的确定: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框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确定了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主要构面。

2. 量表编制的初步设计:根据理论依据,编制了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初稿量表,并进行了初步调查和反馈。

3. 专家评审和修改:请专家对量表进行评审,对内容和语言进行修订和改进,确保量表的科学性和言简意赅。

4. 大样本调查: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中小学进行调查,确保量表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5. 数据分析和量表修订: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统计处理,根据结果对量表进行修订和完善。

6. 量表试用和反馈:将修订后的量表试用于中小学生中,并邀请他们对量表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提出建议和反馈。

7. 最终定稿:根据试用和反馈情况,进行最后的修订和改进,制定最终版的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四、量表内容最终版的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包含了以下主要构面和维度:1. 自信心和自尊:评估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认知和对自身的价值感受。

2. 乐观与希望:评估学生对未来的积极期待和对困难的积极化解能力。

初中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调查分析

初中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调查分析

初中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调查分析作为初中班主任,心理品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积极的心理品质让班主任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品德素质。

为了探究初中班主任的心理品质,我们对几位班主任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得出以下分析。

一、乐观的心态乐观是指面对困难、挑战和失败时,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在初中教育中,班主任所面对的问题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各种各样的。

因此,乐观的心态对于班主任来说十分重要。

问卷调查显示有超过80%的班主任认为自己拥有乐观的心态,能够从容应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但是,在访谈中,也有班主任表示自己在工作中偶尔会产生消极情绪,比如失望、沮丧等。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表示会通过交流、倾诉等方式来缓解心情,并最终回归到乐观的状态。

此外,部分班主任提到通过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也能够增加他们的乐观心态。

二、高度的责任心作为班主任,最基本的职责是负责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因此,班主任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

问卷调查显示有近90%的班主任认为自己负责认真,能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在访谈中,班主任们还表示会尽最大的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并取得好的成绩和品德素质。

此外,班主任们认为责任感也体现在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上。

部分班主任表示会花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学生的情况,并跟踪学生的进步,尽量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三、沟通能力强沟通能力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同事等人进行交流时,能够倾听对方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最终达成共识的能力。

在初中教育中,班主任的沟通能力至关重要。

问卷调查显示有超过70%的班主任认为自己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各方人士进行沟通和交流,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在访谈中,班主任们也提到许多沟通的方式和技巧,比如:善于表达、倾听、换位思考、给予鼓励、注重语言和肢体语言等。

他们认为通过沟通交流,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让工作能够更加顺畅进行。

四、灵活的反应能力反应能力是指班主任在面对突发事件或者突如其来的问题时,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和应对的能力。

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

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

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一、引言积极心理是指个体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和品质,具有积极、乐观、自信、坚韧、奋斗等特点,是人们成功、幸福和健康的重要心理支撑。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了解中国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及其现状,本报告编制了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二、编制思路本报告编制的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规律,采用心理学测量的理论和方法,以了解大学生积极心理的方方面面。

品质量表由以下几个维度组成:1. 自信与乐观维度:包括对自我能力的评估、自我肯定程度、态度积极乐观程度等;2. 坚韧与抗挫维度:包括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与努力程度、逆境中的承受能力等;3. 奋斗与进取维度:包括追求目标的决心与动力、勇于拼搏的态度等;4. 情绪调节维度:包括积极情绪的感受程度和负面情绪的应对方向等。

三、调查与结果分析为了编制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我们选择了包括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经过广泛的调查和问卷收集,我们最终获得了一定数量的有效样本。

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后,我们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1. 自信与乐观维度:调查结果显示,总体而言,大学生普遍对自我能力持有较高的评估,并且积极向上的态度较为突出。

这表明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培养了较高的自信心和乐观态度,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比较坦然和积极。

2. 坚韧与抗挫维度:大多数大学生在挫折面前表现出较强的承受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然而,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较为脆弱的一面,需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抗挫能力。

3. 奋斗与进取维度: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和期待,并且愿意为之努力奋斗。

然而,仍有一部分学生缺乏目标和动力,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和追求。

4. 情绪调节维度:大学生整体情绪较为稳定,能够积极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

心理辅导教师角色期望量表的编制

心理辅导教师角色期望量表的编制

心理辅导教师角色期望量表的编制作者:程利娜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3期程利娜(陕西理工学院教育科学系,陕西汉中 723001)摘要:在文献分析以及相关人员访谈的基础上,构建心理辅导教师角色期望量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心理辅导教师教师期望量表》由八个维度构成,分别是专业技能、职业性格特点、专业知识、帮助与服务、师生关系、工作品质、经验、仪表形象,共54个项目.经检验,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结构效度,可以在今后研究中作为调查相关人群对心理辅导教师角色期望的一种有效的研究工具.关键词:心理辅导教师;角色期望;量表中图分类号:B8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3)02-0185-041 问题的提出角色期望是个人或者社会对于工作群体中的个体某种角色应该表现哪些特定行为的期望或者应具备的行为模式的一种设想[1].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推行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心理辅导教师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所谓心理辅导教师是指具有扎实的心理学或教育学理论知识,经过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能充分掌握和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与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为主要教育任务的教师[2].但是,由于心理辅导教师是近几年新出现的教师类型,他们自身对于社会大众的期望并不了解,也就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这就直接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因此,系统、全面地分析社会以及相关群体对心理辅导教师有哪些期望和要求至关重要,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综合国内关于心理辅导教师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要从整体的角度探讨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现状以及相应的策略[3-4].第二,围绕心理辅导教师的素质从理论上探讨了心理辅导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以及提高这些素质的途径,比如陈虹和叶一舵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胜任力进行了探析[5],他们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胜任力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拥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拥有职业特点的人格特质、扎实的专业知识、拥有专业技能或能力、专业职责和职业道德、职业个性倾向和自我认同.王曦在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研究中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应从心理教师的专业训练、道德准则、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界定[6].综上所述,关于心理辅导教师角色期望的研究比较少,尤其目前还没有关于心理辅导教师角色期望量表的研究.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仅在部分中学得到开展,并且开展的效果不太理想,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因此,本文希望通过编制中学心理辅导教师角色期望量表,为调查人们对中学心理辅导教师的角色期望现状奠定基础,帮助心理辅导教师清楚地了解社会对其角色的期待和要求,让心理辅导教师能够澄清自己的角色,最终促进他们更好地践行自己的角色,同时也有助于心理辅导教师个人的成长.2 研究的理论依据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心理辅导教师的角色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心理辅导教师是教育的合作者与服务者[7].心理辅导工作主要是以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的适应和情绪、行为问题为主,是整个教育计划中的一种个别化的活动,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能力、倾向、兴趣与需要,协助教师因材施教,主旨是为教育服务.如果说任课教师的任务是教学,心理辅导教师的任务是助学.他们将制定出个体所需要的教育计划,与教师和管理者建立咨询关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第二,心理辅导教师是心理辅导员和咨询员[7].他们不仅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也为教师和家长进行心理咨询,还要为学校管理工作者进行咨询.由于教师和家长也是教育者,如果他们自身有缺陷或教育方法上不科学,就会诱发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心理辅导教师的角色也应该为教师和家长做心理咨询,提高他们的教育和管理水平[7].另外,学校管理工作者虽然不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但是他们围绕教学所进行的管理工作,比如教学目标和行为管理目标、课程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都会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因此,心理辅导教师的角色应该从心理学的角度帮助学校管理者制定合理的有关教学计划.第三,心理辅导教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7].心理辅导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探索自我与环境,帮助学生完善人格,这与传统的教书的教师的工作重点是不同的.心理辅导教师要使自己的心理辅导工作获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学会做学生知心朋友.第四,心理辅导教师是心理健康的示范者[7].心理辅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维护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心理辅导教师而言,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积极乐观的心态就特别重要.因此,心理辅导教师应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示范者.3 研究方法《心理辅导教师角色期望量表》经过以下几个步骤编制而成:3.1 访谈在准备阶段,分别针对中学生、中学心理辅导教师、家长、学校管理者设计了访谈提纲.并根据访谈提纲,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中小学随机选取了 20名中学生、3名心理辅导教师、10名中学家长和5名学校管理工作者进行访谈.这些访谈的对象分别来自汉中中学、勉县一中、汉中龙岗中学,其中中学生中男生10名,女生10名;初中生10名,高中生10名.所访谈的家长也分别来自于这些学校的学生的父母.经过对访谈记录的分析和整理,发现他们对心理辅导教师的角色期望主要集中在咨询能力、性格特点、师生关系以及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真正帮助等方面.3.2 开放式问卷调查为了弥补访谈覆盖面小的缺点,采用了开放式问卷的方法,随机抽取了中学管理者、中学的课程教师、部分学生家长、中学一线心理辅导教师、中学生等共计120名进行开放式问卷的调查,这些调查对象中的中学生、中学课程教师、管理工作者、学生家长分别来自汉一中、勉县一中、汉八中,心理辅导教师主要是在对各县乡中学的心理辅导教师培训时随机抽取了20名.在所调查的对象中,中学生60名,其中男生38名,女生22名;20名学生家长;10名课程教师;10名管理者.根据词汇出现的频率并结合访谈的结果,建立相关群体对心理辅导教师角色期望问卷的问题库.3.3 理论建构本研究通过访谈和开放式调查,在参阅有关心理辅导教师角色期望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心理辅导教师是教育的合作者与服务者、是学生、教师、家长以及学校管理者心理咨询员、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心理健康的示范者等几个角色入手,认为应该从帮助与服务、师生关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工作品质、职业性格特点、经验(或成熟)、仪表形象等八个维度来构建心理辅导教师的角色期望.3.4 形成心理辅导教师角色期望调查问卷的初稿在文献研究、实地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上述编写原则,初步形成了由83个项目组成的问卷.为了使问卷具有可读性,请2名心理学专业教师和10名高中生仔细阅读并修改各个问题,将不易理解的、产生歧义的和不符合中学生语言特点的句子作适当的修改.问卷采用五点量表计分,依据项目表述内容与相关群体感受情况的符合程度,设立五个选项,“不重要”计1分,“不太重要” 计2分,“说不清”计3分,“重要”计4分,“非常重要”计5分.3.5 预测和修改心理辅导教师角色期望量表的初稿83个项目的初稿编完后,随机选取汉一中、汉台中学、汉九中、城固一中、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中学生、心理辅导教师、任课教师、管理工作者、学生家长进行预测,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46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9.2%.其中男性为161名,女性有157名;心理辅导教师5名;任课教师46名;管理工作者24名;学生家长53名.3.6 正式施测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随机选取汉台中学、汉四中、西乡一中、陕西师范大学附中、河南农业大学附中的中学生、心理辅导教师、任课教师、管理工作者、学生家长431名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率为86.2%.其中男性为143人,女性167人;心理辅导教师5名;任课教师49名;管理工作者16名;学生家长51名.4 研究结果4.1 项目分析为初步了解心理辅导教师角色期望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需要进行项目分析,主要通过鉴别力分析和项目之间的相关分析进行项目筛选.4.1.1 鉴别力分析项目的鉴别力可以通过求取项目的临界比率值(CR)来鉴别.方法是将所有被试的问卷总分按由高到低进行顺序排列,将两端各占27%的被试分别命名为高分组和低分组,求出两组被试在每个项目得分的平均数,然后进行平均数的差异性T检验,如果差异不显著,则表示该项目不能鉴别不同被试的反应程度.根据项目分析结果,删除了8个CR值未达0.05显著水平的项目.4.1.2 项目之间的相关分析以每个项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皮尔逊积差相关)作为区分度的另一个指标,对各项目和量表的总分进行相关分析,删除了10个与总分相关低于0.30的项目.4.2 探索性因素分析项目分析完之后,对剩余的65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检验的值为0.864和Bartlett=4752.935的值在.000水平显著,表明该问卷项目适合做因素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旋转法,产生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12个,累计解释方差的60.074%.根据碎石图,确定抽取8个公共因素,累计解释方差率55.591%.根据旋转后的因素负荷矩阵,排除因子负荷少于0.35的项目、排除虽对同一公因子影响显著,但明显与其他项目不属于同一种类的项目、排除同时在几个因素有高负荷的项目、排除包含项目少于3个的因子,删除了11个项目,剩余54个项目.强制抽取8个因子,再次做因素分析,结果项目集中在8个因素上,方差累计解释率为56.959%,8个因子的因素特征值及解释总变异百分比见表1,这8个因素和初步理论框架的内容基本相吻合.根据每一因素中的项目内容将因素分别命名因素1为专业技能、因素2为职业性格特点、因素3为专业知识、因素4为帮助与服务、因素5为师生关系、因素6为工作品质、因素7为经验、因素8为仪表形象,具体各因子的负荷见表2.4.3 正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4.3.1 效度检验量表的效度检验主要使用结构效度指标.检验结构效度主要采用Amos4.0软件对正式测验的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8个有效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值、近似残差均方根及各项拟和度指标都比较理想,从而验证了探索因素分析所得的8因素结构.具体数据结果见表3,该结果显示这些指标都达到了理想的水平,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4.3.2 信度检验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检验了总量表和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和分半信度,结果表明,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分半信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信度检验结果见表4.5 讨论通过该量表的编制过程以及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量表的构成方面,该量表包括八个因素,分别是专业技能(包括16个项目)、职业性格特点(包括13个项目)、专业知识(包括5个项目)、帮助与服务(包括3个项目)、师生关系(包括5个项目)、工作品质(包括5个项目)、经验(包括4个项目)、仪表形象(包括3个项目),并且各分量表的贡献率也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其中专业技能主要包括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洞察力、咨询能力、感染力、教学能力(主要指的是调控课堂的能力和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职业性格特点主要包括积极乐观、善于沟通、具有亲和力、善解人意、耐心、善于倾听、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真诚、自信、有责任心、有爱心等;经验主要指心理辅导教师具有的相关工作经验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在量表的信度方面,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903、0.842,达到了较好的程度.专业技能、职业性格特点、专业知识、帮助与服务、经验五个因子的α系数超过了0.70,达到了较好的程度,师生关系、工作品质、仪表形象三因子的α系数虽然有点低,但也达到了可以接受的水平.在分半信度上,各因子的分半信度系数在 0.636-0.758之间,其中专业技能、帮助与服务、职业性格特点三个因子的分半信度系数超过了 0.70,达到了较好的水平.专业知识、师生关系、工作品质、经验和仪表形象五个因子的分半信度系数也超过了0.60,达到了可以接受的要求.总而言之,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分半信度均大于0.60,表明本量表内部一致性较高,性能稳定.在量表的效度方面,在内容效度方面可以通过该量表的编制过程得以说明.本研究在开始设计项目时,首先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对有关人员进行了访谈,然后又采取了开放式问卷的方法做了调查,对访谈内容和开放式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后,制订了原始项目.在施测前,邀请了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审定各个项目的内容以及词语表达的准确性,并请一些学生校正各项目的表达方式是否恰当.在样本取样上,采用随机抽样,兼顾了不同区域、不同年级的中学.因此,基于以上两点,该问卷的内容效度是有所保证的.在构想效度方面,验证性因素分析也表明该量表的理论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数均达到了相关的要求,进一步支持了该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综上所述,自编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到统计学要求的较好水平,因此可以作为调查相关人群对心理辅导教师角色期望的一种有效的研究工具,为开展心理辅导教师科研工作提供了较为有效的评估手段.为使该量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还需要扩大样本的采集量和范围,这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参考文献:〔1〕殷振华,赵守盈.教师自我角色期望量表的编制[J].心理研究,2011,4(1):76-80.〔2〕杨桂芬.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人文精神素养[J].现代教育论坛,2007,131(5):59-62.〔3〕赖长春.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现状调查报告[J].教育科学论坛,2010(3).〔4〕张继明.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的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06(5).〔5〕陈虹,叶一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胜任才探析—以福建省为例[J].教育评论,2006(1):78-81.〔6〕王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研究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2006,(2):54-57.〔7〕刘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身份认同感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8〕程利娜.研究生压力源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1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 的方 法, 从山 东、 北 京、 上海、 福建、
江苏、 安徽、 黑龙江 等地 区, 选取 学前、 初 等、 中等 和高 等教育阶段的 教师 为施 测对 象, 共 发放 量表 1280 份, 收回 1160 份, 回收率为 90. 6% 。回收量表中有效数据 1080 份, 有效率 93. 1% 。
2. 2
量表的编制
在编制测题时往往有以下几个来源: 第一, 直接选 自国内外优秀的相关测验; 第二, 修改前人测验中的有 关测题; 第三, 自己 编写。 本量 表的 测 题在 重 点借 鉴 VIA- IS 版 本 的 基 础 上, 综 合 运 用 了 上 面 三种 方 法。 初测量表由三部 分内容 组成。第一 部分 是指导 语, 介 绍测验内容、 目的、 作答方式和注意事项。作答方式采 用的是利克特式五点量表, 要求被 测者根 据各题 项的 陈述与自己的符 合程度 选择相应 数字。 1 表示 非常 不像我, 5 表示 非常 像 我。第二 部 分是 个人 信息 采 集。第三部分是量表主体, 共有 240 个题项, 涵盖所有 24 项积极心理品质特 质, 每个特 质上包 括 7- 13 道题 目。每个特质上的题目编排都经过了非系统化随机处 理。 2. 3 数据的处理 首先对数据进行 核检, 把 按规律 作答 和数据 缺失 在 50% 以上的被试数据删除, 对异常数 据进行 原始数 据核对, 并采用系 统均值 对缺失 值进行 了填 补。然后 采用 SPSS 16. 0 对题 目进行项目分 析及探索性 因素分 析, 使用 AMOS 4. 0 对测验结果 做验证 性因素分 析, 并 进行量表信效度检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问题提出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最近颁布的 国家中长期教
注的重点。以 Seligman 为核 心的 价 值在 行动 ( Values in Action, VIA) 项目组率先展开了对人类的 重要优势 品质 的研 究和分 类工 作[ 3- 6] , 并最终 确立 了 24 项为 人们广 泛认 可的 人格 特质, 并把 它们 归纳 为智 慧、 勇 气、 人性、 正义、 节制和 超越六 大美德力 量。随后, Park 和 Peterson 等人根据上 述美德 力量和维 度编制 了儿童 版( VIA inventory of strengths for youth, VIA- Youth) 和成 人版( VIA inventory of strengths, VIA- IS) 两 套积 极人格 特质问 卷[ 7] 。随 着 国外 积极 心理 学 理论 研究 和 实证 研究的不断深入, 在对我国 传统文 化精髓 批判 性吸收 的基础上, 在 21 世纪初诞生了我国本土化的积极心理 健康教育思想[ 810]
中国教师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研究 张

孟万金
59
教师是一个专业 性极强 的群体。目 前, 有 关积极 心理 品质测量 的 成人 问 卷有 两 个, 一 个 是 Park 和 Peterson 等人编制的成人版积极人 格特质 问卷, 另 一个是 孟万 金和官群编制的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虽然 VIA- IS 是一个 经 过了 大量 国外 被 试验 证、 具 有 良好 表面效度的问卷, 但是用于 中国对 象的测 量时仍 存在 语言和文化 适 用性 的问 题; 同 时 该问 卷题 目过 长 ( 由 240 题组成 ) , 这 将影 响 测验 的信 效度。 长期 以来, 学 校关注更多是学生的心理 健康状 况, 而教 师的心 理健 康现状和干预被忽视了, 因 此有必 要研究 教师的 积极 心理品质发展现状。有研究发现教师的总体心理健康 状况比国内普通人群差 , 因此亟需培养教 师的积极 心理品质。而且, 由于 教师 这一职 业要 求高, 压 力大, 需要不断投入心理能量和 资源, 如 果得不 到适时 干预 和调整, 极易产生职 业枯 竭现象[ 17] , 因 此需 要将 积极
3
3. 1
结果与分析
项目分析 研究采用两种 方法 进行项 目区 分度的 分析。( 1)
采用题目的 临界 比率 值( CR) 的方 法。将每 个维 度的 总分按从高 到低 的顺 序排 列, 分别 取前 后 27% 为高、 低分组, 对两组被试在每道 题上得 分的平 均数 进行差 异检验。结果表明, 问卷中各 维度 上高分 组和 低分组 各题得分平均数的 差异 均达到 0. 000 的显 著性, 即各 题均有良好的鉴别力。 ( 2) 采用 题总 相关的 方法。对 各题目分数与分量表总分作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各题 目与其所属分量 表总 分的 相关 系数 在 0. 34- 0. 68 之 间, 且都达到极其显著的 水平。题 总相关 的结 果可作 为后面探索性因素分析筛选题目的一个依据。结合两 种方法的结果来看, 整个问 卷题目 的项目 区分 度分析 都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各维度下的题目都具有较好 的同质性, 各个题目也都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3. 2 探索性因素分析 将数据库随机 分成两 部分。第一 部分为包 含 630 人的 数据库 1 , 用于探索 性因素分 析; 第二部 分为包 含 450 人 数据库 2 , 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根据积极
, 对中国心理健康 教育朝积 极方向
转型、 对发现和培养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提高 师生综合素质将发生重要影响。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发现和培养积极 心理品质。为了对特定群体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科学 评估, 从而为有针对性地培 养积极 心理品 质提 供科学 依据, 官群、 孟 万金 等 2009 年 参 考以 Seligman 为 核心 的 VIA 项目组的理论架构和测量工具 , 借鉴 Park 和 Peterson 等 人 的 儿 童 版 积 极 人 格 特 质 问 卷, 根 据 Shane J. Lopez 对美 国四 个 主流 咨询 心理 学 杂志 上有 关积极心理品质进行内容分析后的归纳 和总结[ 13] , 结 合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当前的国情, 自主编制了 中国 中小学生积极心 理品质 量表 心理品质量表
表 1 被试的 人口统计学变量
教龄 一年以内 1- 5 年 6- 10 年 11- 20 年 20 年以上 总计 人( % ) 90( 8. 3) 155( 14. 4) 252( 23. 3) 409( 37. 9) 174( 16. 1) 1080 ( 100) 本科 研究生 822( 76. 1) 女 37( 3. 4) 1080 ( 100) 1080 ( 100) 1080 ( 100) 812( 75. 2) 非重点 664( 61. 5) 高等 97( 9) 1080 ( 100) 1080 ( 100) 中等 194( 18) 否 341( 31. 6) 学历 中专 大专 人 ( %) 17( 1. 6) 204( 18. 9) 性别 男 人( % ) 268( 24. 8) 学校类型 重点 人( % ) 416( 38. 5) 初等 702( 65) 学段 学前 人( % ) 86( 8) 班主任 是 人( % ) 739( 68. 4)
[ 16]
心理品质理念根植于教 师心中, 使 其成为 教师能 够不 断自给心理能源的发动 机。从以 往测量 工具来 看, 教 师心理健康量表大多测 量的是心 理问题, 即便有 少数 量表会包括积极品质内容, 但也是不成体系的, 并非以 积极的视角 看待 教 师自 身的 心理 力 量和 优势。 鉴于 此, 有必要编制一个中国教师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中国特殊教育 2011 年第 2 期 ( 总第 128 期 )
Chines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 Monthly) 2nd Issue, 2011 ( Serial No. 128)
中国教师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研究
张 冲
1, 2* *
*
孟万金
2* * *
( 1.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 , 100875; 2.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中心, 北京 , 100088) 摘要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是 发现和培 养积极 心理品质。本 研究根 据中西方 积 极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相关 研究成果, 通过对 1080 名中国教师的测量, 编 制中国教 师积极心理品质量表。量表由智慧、 勇气、 人性、 公正、 节制和超越六大分量表组成, 涵盖 21 项积极心理品质, 共 66 个项目。 研究结果 表明, 该量 表具有 良好的 信效 度, 可用 于大规 模 测评中国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 从而为推进中国教师心理健康教 育朝积极方 向转 型, 为培养具备积极心理品质的高素质教师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中国教师 积极心理品质 量表编制 分类号 B849
[ 15] [ 14] [ 11- 12]
和 中 国大 学生 积极

只 有心理健康 的教师才能 带出心 理健康的 学生。
* 本研究从 2002 年开始 , 历时 8 年 , 先后得到了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Richar K. Wagner 教授等中美英三国 专家和北京中美 英教育咨询 中心 ( 版权所有 ) 的大力支持 , 以及王新波博士的协助和全国各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的密切配合。在此一并感谢。 * * 张冲 , 博士研究生 , 助理研究员 , 研究方向 :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情绪发展研究。 E- mail: zhangchongchina@ 126. com。 * * * 通讯作者 : 孟万金 , 博士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 心理学、 教育学、 德育、 特殊教育等。E- mail: jks. mengwanjin@ cnier. ac. cn。
60
中国特殊教育 2011 年第 2 期 ( 总第 128 期 )
心理品质的构想, 按照六大 维度力 量的划 分, 将 数据 库 1 分 为智慧、 勇气、 人性、 公 正、 节 制和超 越六 个分 量表数据库, 然后 分别进 行探索 性因素 分析。采 用主 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抽 取, 采用 最大变异 法( Varimax) 进行旋转。在 因子数 量的确 定上, 先使 用特征 值 Elg envalue 大于 1 的方 法, 并结 合 碎石 图, 自由 探 索因 子 数; 再结合已有的理论构想, 最终确定因子数。删除题 项的根据包括三项: 在任何 一个因 子上的 载荷量 都小 于 0. 30, 在多个因 子上 的载荷 量大 于 0. 30; 与维 度的 操作性定义不符; 题目的 意思表 述相似。 采用删 除一 题就重新探索一次的方式, 逐步探 索出稳 定的分 量表 因子结构。 3. 2. 1 分量表一: 智慧和知识维度 认知的力量 KMO 和 Bartlett 检 验 结 果是 KMO = 0. 918, Bartlett 球形检 验 p< 0. 001, 说 明数据适合 进行探索性 因素分 析。经过旋转, 抽取四个因子, 四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解 释率为 59. 3% 。共包含 14 个题项, 具体见表 2。探索 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 量表一中提取出四个因子, 因子 一对应 24 项积极人 格特质 中的 创造 力 和 好奇 心 两个特质, 因子二 对应 热 爱学习 , 因子三 对应 多角 度看 问 题 , 而 因 子四 体 现 智 慧 ( 洞 察 力) 特 质 ( 见 表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