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少打几个单位的胰岛素,多补充这个就行了……
怎么调整胰岛素用量

怎么调整胰岛素用量
怎么调整胰岛素用量?糖尿病人的血糖与尿糖会受情绪、病情等多种因素影响,选择了胰岛素治疗之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糖以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因此患者有必要学会调整胰岛素剂量的方法和原则。
下面介绍调整胰岛素用量的方法,看看吧。
一、首先确定血糖控制目标
使用胰岛素的患者需要确定个人的血糖控制目标。
成年病人的一般控制目标餐前80~140mg/dl(4.4~7.8mmol/l)。
餐后2小时90mg/dl (>5mmol/l)。
若反复出现低血糖,适当提高控制目标餐前100~160mg/dl (5.6~8.9mmol/l)。
若怀孕,适当减低目标血糖值餐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糖以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或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每天检测血糖至少3次,血糖未达标、调整剂量或频发低血糖时应增加监测次数至5~8次,包括每餐的餐前、餐后及睡前血糖,必要时监测凌晨200~300的血糖。
血糖监测应在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时间测定血糖,使用短效胰岛素者可选择餐前或餐后2小时测定,使用中效胰岛素者应在睡前和凌晨300增加监测。
为减少每天的监测次数,可以每天选择不同的检测时间,比如一天测餐前血糖,另一天测餐后血糖,如果有低血糖症状或其他不适时应随时监测。
二、胰岛素怎样计算用量
(一)怎样估算其初始用量?
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
而且,。
忘记打胰岛素的不同补救方法

忘记打胰岛素的不同补救方法胰岛素在某些糖友的日常治疗中是不可缺少的。
根据糖友患病类型不同,忘记打胰岛素也有不同的补救方法。
如果是1型糖友,一次没有及时注射胰岛素,就需要尽早补注射。
饭前没打,饭后应尽早补上,如在餐后1~2小时以内,可按照原缺失剂量用药;如在1~2小时内即将注射胰岛素,就需要注射两针的剂量。
若是担心剂量过大会引起低血糖,也可以将两针的总剂量减少1/3打进去,并在下一餐后2小时进行血糖监测,再根据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追加胰岛素或补充进食。
如果忘打胰岛素的是2型糖友,且平时血糖控制较好,可采用上文所述方法补打胰岛素。
如果短时间内无法补打,可以根据血糖情况考虑用口服药加量的方法来解“燃眉之急”。
如血糖不太高,只比平时高2~4毫摩尔/升,并且一两天内可以找到胰岛素,也可以临时省略掉这一两天的胰岛素,密切观察血糖,暂不改变口服药的使用方法。
如果血糖超过上述标准,可以尝试将现有口服药部分加量,一般可以加量使用的是二甲双胍和胰岛素促泌剂,如磺脲类或格列奈类。
在不能打胰岛素的那一餐可以把这餐服用的二甲双胍加量,用量在0.5克以内可加倍。
不使用二甲双胍或肠胃较弱的糖友,也可以把该餐时或餐前服用的短效促泌剂适当加量50%~100%。
长效或缓释的促泌剂加量应非常谨慎,而且晚餐前不宜增加,以免发生低血糖。
对于必须打胰岛素的糖友来讲,缺失胰岛素注射的时间越短越好,但无论怎样做,都要争取在血糖监测的基础上进行,切忌盲目大胆。
有人认为如果没打胰岛素就应减少饮食,这样做有一定风险,并不建议。
总之,即使忘打胰岛素也不必过于紧张,亡羊补牢的方法还是有的。
但无论是哪种糖友,在不能追加药物或补打胰岛素的情况下,多饮水都是必不可少的。
自行减用胰岛素 6旬“糖友”病危送医

自行减用胰岛素 6旬“糖友”病危送医*导读:使用胰岛素会成瘾?打胰岛素意味着病情更加严重?不少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存在误区,自行增减用量,殊不知这是相当危险的。
……担心打多了胰岛素对身体不好,福州六旬糖尿病患者自行减少了药量,结果才刚出院几天,又因酮症酸中毒导致昏迷,再度被送医院抢救。
*门诊观察*自己乱减胰岛素出问题此类患者在临床中约占两成近日,福州一名60多岁的糖友被家人急匆匆送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抢救。
该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张松菁接诊后发现,这名患者几天前刚刚出院。
当时,该患者出院时,血糖已经控制得很好了,空腹血糖在7-8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
而这次入院,她的血糖飙升到了20mmoL/L以上,出现了糖尿病急症酮症酸中毒。
在经过大量地使用胰岛素,大量地补液等抢救措施后,该患者总算脱离了生命危险。
细问一下,原来该患者自行减少使用胰岛素:一天打两次改成一天打一次。
刚开始没啥感觉,后来糖尿病症状就越加明显,口干多饮多尿,还出现了呕吐,吃什么就吐什么,并出现了轻度昏迷。
张松菁说,临床上像这样的病人并不少见。
有些病人就认为使用胰岛素会成瘾,或打胰岛素意味着病情更加严重。
这类病人出院后,胰岛素用量经常随意减少,药量减少或次数减少,导致血糖迅速升高,并发糖尿病急症,如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等。
这类病人约占出院病人两成。
还一种是过量使用的,打过了又重复打,主要是独居老人较多见。
过量使用胰岛素会引起低血糖,且病情发展很快。
症状轻的可出现心慌冒冷汗,严重的话,很快就出现昏迷,甚至导致脑死亡。
这类病人在“糖友”中也占到了一成,不容忽视,在县一级医院比较多见。
*医生解析*要不要用胰岛素患者指征说了算福建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附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杨立勇教授说,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较正常人快2倍,我国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22.5%。
老年糖尿病虽然多为2型糖尿病,但病程往往迁延多年,部分患者β细胞功能衰退已进入晚期或终末期。
胰岛素注射减量标准

胰岛素注射减量标准
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用于控制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有时候患者需要逐渐减少胰岛素的注射剂量,这需要严格的标准和方法。
在进行胰岛素注射减量时,需要考虑患者的血糖水平、饮食、运动量等因素,以确保患者在减量过程中不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情况。
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胰岛素使用情况,包括每天注射的剂量、注射时间以及
注射部位。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减量计划非常重要。
在制定减量计划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步减少每次注射的胰岛素剂量,一般情况下每次减少10-20%的
剂量。
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以确保在减量过程中不出现血糖水平异常的情况。
其次,饮食和运动对于胰岛素注射减量同样非常重要。
在减量过程中,患者需
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以减少胰岛素的需求。
同时,适量的运动也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减少胰岛素剂量的同时,饮食和运动也需要相应调整,以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减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情况。
患者在
减量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如头晕、出汗、心慌等,需要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以迅速提高血糖水平。
而如果出现高血糖的情况,则需要及时调整胰岛素的剂量,以确保血糖水平的稳定。
总之,胰岛素注射减量是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合理的减量计划,并在减量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本文所述的胰岛素注射减量标准能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胰岛素剂量调整的基本方法

胰岛素剂量调整的基本方法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正确的胰岛素剂量调整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胰岛素剂量调整的基本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首先,了解胰岛素的作用和类型。
胰岛素是一种调节血糖的激素,主要有快速作用、中等作用和长效作用三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胰岛素在人体内的作用时间和效果不同,因此在调整剂量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其次,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进行调整。
监测血糖是调整胰岛素剂量的关键,通过监测血糖可以了解胰岛素的使用效果,从而进行合理的调整。
一般来说,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3.9-7.2mmol/L之间,餐后血糖应该控制在5.0-10.0mmol/L之间。
接着,根据饮食和运动情况进行调整。
饮食和运动是影响血糖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调整胰岛素剂量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如果饮食和运动情况发生变化,就需要相应地调整胰岛素的使用量和时间。
另外,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都不同,因此在调整胰岛素剂量时需要考虑到个体差异。
有些人可能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而有些人可能需要更少的胰岛素。
最后,要注意逐步调整剂量。
在调整胰岛素剂量时,不要一下子就大幅度地调整,而是要逐步进行,观察血糖的变化情况,以免出现血糖波动过大的情况。
总而言之,正确的胰岛素剂量调整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胰岛素的作用和类型,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进行调整,考虑饮食和运动情况,个体差异以及逐步调整剂量等基本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胰岛素剂量调整的基本方法

胰岛素剂量调整的基本方法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药物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正确的胰岛素剂量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胰岛素剂量不当,可能会导致血糖过高或过低,从而影响患者的健康。
因此,掌握胰岛素剂量调整的基本方法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自己的胰岛素类型和作用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类型的胰岛素在人体内的作用时间不同,有的作用时间短,有的则较长。
因此,在调整胰岛素剂量时,需要根据自己所用胰岛素的类型和作用时间来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和剂量。
其次,密切监测血糖值也是胰岛素剂量调整的关键。
通过监测血糖值的变化,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从而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如果血糖值持续偏高,可能需要增加胰岛素的剂量;反之,如果血糖值持续偏低,可能需要减少胰岛素的剂量。
因此,定期监测血糖值对于调整胰岛素剂量至关重要。
另外,饮食和运动也会对胰岛素剂量产生影响。
饮食过量或者不规律会导致血糖波动较大,从而需要相应调整胰岛素的剂量;而运动则会消耗体内的葡萄糖,可能需要减少胰岛素的剂量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因此,在调整胰岛素剂量时,需要结合自己的饮食和运动情况来综合考虑。
最后,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指导进行胰岛素剂量调整。
医生是最权威的指导者,他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并指导患者如何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因此,在调整胰岛素剂量时,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不要擅自调整剂量,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总之,胰岛素剂量调整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了解胰岛素的类型和作用时间、密切监测血糖值、结合饮食和运动情况以及听从医生的指导,可以有效地调整胰岛素的剂量,从而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保障患者的健康。
希望每位糖尿病患者都能够正确地掌握胰岛素剂量调整的基本方法,健康地生活下去。
胰岛素如何减量

胰岛素如何减量文章目录*一、胰岛素如何减量*二、哪些人需要注射胰岛素*三、胰岛素的副作用胰岛素如何减量1、胰岛素如何减量胰岛素应该根据血糖的高低逐渐减少,若胰岛素用量减少而血糖还在下降,说明的胰岛功能在不断地改善,如果晚餐后2小时多次发生4.2的低血糖,可继续对胰岛素减量,每次最多减二个单位,不能一下子全停。
2、胰岛素的注射部位须知注射胰岛素是糖尿病人应该掌握的一项“技术”.除了注射外,部位的选择也很关键,因为合适的注射部位不仅能减少注射的危险,还有助于胰岛素的吸收。
上臂外侧四分之一部分:此处是最不适合自我注射的部位,因为上臂皮下组织较薄,易注射至肌肉层:自我注射时无法自己捏起皮肤。
必须注射上臂时,建议使用超细超短型笔用针头(5毫米)或由医护人员及家人协助注射。
大腿外侧:只能由前面或外侧面进行大腿注射,内侧有较多的血管和神经分布,不宜注射。
注射大腿时一定要捏起皮肤或使用超细超短型(5毫米)笔用针头。
3、胰岛素的作用有哪些3.1、调节脂肪代谢胰岛素能促进脂肪的合成与贮存,使血中游离脂肪酸减少,同时抑制脂肪的分解氧化。
胰岛素缺乏可造成脂肪代谢紊乱,脂肪贮存减少,分解加强,血脂升高,久之可引起动脉硬化,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的严重疾患;与此同时,由于脂肪分解加强,生成大量酮体,出现酮症酸中毒。
3.2、调节蛋白质代谢胰岛素一方面促进细胞对氨基酸的摄取和蛋白质的合成,一方面抑制蛋白质的分解,因而有利于生长。
腺垂体生长激素的促蛋白质合成作用,必须有胰岛素的存在才能表现出来。
因此,对于生长来说,胰岛素也是不可缺少的激素之一。
3.3、其它功能胰岛素可促进钾离子和镁离子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可促进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及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
哪些人需要注射胰岛素1、首先是I型糖尿病要用胰岛素治疗,因为I型糖尿病它的发病是因为它的胰岛分泌功能已经没有了,几乎没有胰岛细胞,自己分泌不出胰岛素了,所以必须替代治疗。
胰岛素剂量调整的基本方法

1.胰岛素剂量调整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答;首先每天注射三次胰岛素适用于初次用胰岛素的病人,按日量除以三,中减二加早的方法分配。
比如日用短效胰岛素三十个单位除以三就是十单位,中午减两个单位加在早上第一次,就是早上十二个单位,中午八个单位,晚上十个单位。
血糖达标后改用预混胰岛素,每天早餐前和晚餐前两次注射,每天注射两次胰岛素,早餐前注射总量的三分之二,晚餐前注射总量的三分之一。
每天注射一次胰岛素,白天三餐前口服降糖药,睡前按每公斤体重0.2单位计算追加一次长效、中效胰岛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要少打几个单位的胰岛素,多补充这个就行了……
有一位58岁的女性Ⅱ型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合并多种并发症住院治疗,在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同时,给予维生素D3肌肉注射7.5毫克。
出院后每月注射一次,半年后,患者精神状态及腰酸背痛、肢端麻木、神经衰弱等症状明显减轻,血糖控制较前稳定,抵抗力增强,很少像之前那样容易感冒,胰岛素用量较之前减少了8个单位。
她说,小小的一支针药,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维生素D与糖尿病的关系维生素D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防治缺钙”的作用外,还有很多不为人熟知的功效。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同时补充维生素D3可有效减少胰岛素用量,保护残存的胰岛细胞功能。
对维生素缺乏者每3个月服用1次维生素D3(30万IU/次)治疗,12个月后,胰岛素抵抗情况得到改善。
根据各国学者的研究汇总表明,60%~70%的糖尿病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下降。
而大量事实证明维生素D可以抑制食欲、降低血糖和减轻体重,其机理是通过结合下丘脑控制中枢的维生素D受体,增强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葡萄糖耐受性,保持相对恒定的血糖水平。
另有一个新观点,糖尿病是一种体内的炎症反应。
维生素D能够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在临床上很多医生都开始重视维生素D的补充。
维生
素D与并发症的关系近来有研究证明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明显相关。
而心血管系统受损亦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一个重要表现。
有学者通过对459例而Ⅱ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 缺乏的比例明显增高,伴有维生素D缺乏的糖尿病患者较不伴有维生素D缺乏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率更高。
另有学者研究发现伴有轻微肾功能不全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其血维生素D水平呈负相关,低维生素D血症是该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故补充维生素D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如何补充维生素D晒太阳将面部,手臂,颈部充分裸露在太阳光下,持续20~30分钟,即可满足一天所需的维生素D含量。
年轻人每周进行2~3次户外活动多到户外,上下班的路上提前下车多走一走,接触阳光。
老年人由于皮肤产生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加上易有乳糖不耐受,因此老年人补充维生素D除了多晒太阳外还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膳食补充剂或食物。
食物摄入维生素D有两种主要化学形式:维生素D2 和维生素D3。
这两种形式都可以提高维生素D在体内的总量。
维生素D2大多存在于植物食品中。
维生素D3 存于动物性食品中,也可以在太阳照射后由身体合成。
牛奶营养研究所发现,无论全脂还是脱脂,牛奶都含天然维生素D,而且市场上许多牛奶都已经
强化了维生素D。
富含脂肪的鱼富含脂肪的鱼可是维生素D 的最佳来源。
其中包括有:鲑鱼、鳟鱼、鲭鱼、金枪鱼、鳗鱼等。
除此之外,你还能从中获得有助心脏健康的ω- 3脂肪酸。
金枪鱼罐头不是只有新鲜的鱼才能获得维生素D,罐头制品一样也可以,像金枪鱼罐头和沙丁鱼罐头都富含丰富的维生素D,而且价格比新鲜的鱼要便宜得多。
蘑菇就像人体一样,蘑菇也同样能够制造出维生素D。
但蘑菇多生长在阴暗之地,所以其本身并不含维生素D,但当其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就会促使维生素D的产生。
蛋黄蛋黄是获取维生素D最简单、最便捷的方式,无论是在早餐、午餐、晚餐还是点心中均能获得。
由于维生素D潜藏在蛋黄中,所以,全蛋才是最营养的。
但如果你仅仅只是想要靠吃鸡蛋来补充维生素D,那就大错特错。
一个鸡蛋约含有200毫克的胆固醇,研究发现,一个人每天摄取的胆固醇量不能超过300毫克,否则将会危及心脏健康。
强化谷物食用强化谷物也是摄取维生素D的一个不错途径。
选择一些含有多种谷物的麦片或其他低卡路里的强化谷物都能很好的获得维生素D。
强化牛奶和加了强化剂的橙汁也是不错的选择。
牛肝虽然它不是获取维生素D的最好途径,但它依旧能够满足维生素D的摄取。
此外,它还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如:维生素A、铁和蛋白质等。
不过,牛肝中的胆固醇含量很高,所以食用时需要特别注意。
三文鱼美国自然健
康联盟数据显示,在所有天然食物中,三文鱼的维生素D 含量最高。
不管是新鲜的、冷冻的,还是罐头的,含量都很高。
膳食补充剂可通过服用或注射维生素D制剂进行补充。
注意需要注意的是,约90%以上的维生素D是靠人体皮肤在紫外线照射下“光合作用”而成的,盲目补充维生素D 也对身体是一种伤害。
由于机体对维生素D的耐受量个体差异很大,连续大剂量肌内注射最易导致中毒。
中毒的主要表现为血清钙增高及肾、心血管、肺、脑等全身异位钙沉着,严重者肾、脑等脏器大片钙化,死因多为肾功能衰竭。
因此,合并高钙、高磷血症者要慎用。
适当摄取维生素D你所需要维生素D 的量取决于你的年龄、性别、和整体健康。
*此摄取量建议列表是根据藉由阳光照射我们体内仍无法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制作成。
IU:国际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