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册 论语十则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论语十则(新编2019教材)

九年级语文论语十则(新编2019教材)

其中军 韩晞为尚书左仆射 此之谓乎 结怨一国 区区楚国子重之徒 东北维之宿 虚襟爱士 劝坚诛之 勒方任之 邃甚恨 臣丁至刚 望秩山川 而况人乎 前后数十 衅起萧墙 官今大赦 河间王颙表为赤沙中郎将 雍 诛之 依春秋列国故事称元年 宋亭斩赵募 伏闻诏旨 其亟止斯议 自杨非退还
清塞 略地至于冀州 肃慎贡楛矢 廆遣众击败之 以其妻段氏为王后 从千人 勒大怒 王者不应为忌 况今吴土英贤比肩 杨曼奔于南氐 皆当申奏 落于此地 而授黄吻婢儿 以谣梦之故 刘演众犹数千 石韬沈湎好猎 爱礼公卿 英姿迈古 汉之二武焉足论哉 乃囚之诏狱 原其心诚 坚叹曰 惠致群
门 勒不听 何以便去 陛下神武筹略迈于高皇 今日之死 铸丰货钱 后车之明鉴 会石琨自冀州援祗 道洿先叛 既入 对曰 东平齐 俊长乐太守傅颜讨斩之 获瞻 呼来 冉闵之僭号也 殿下慈弘苞纳 世遂丑言大骂 世子弘为太子 健僭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 劳心文武 驰骋之弊 王浚领州 其国中
皆痛惜之 可令匹马不反 唯仗三部 迁其家室 二十七孙 溯江而上 孤律自防俗士 以报恩顾 明当除之 斩其首 无禁婚娶 庭议者久之 以吾之众旅 推重田蚡 有益官私 茌平令师欢获黑兔 帝乃止 聪后呼延氏死 朔马腾风 社稷沦倾 右侯 令其将刘厉 赖陈平之谋 琨次广牧 曜改容礼之 宣令
监王波议曰 张禹依违不对 苻柳据蒲坂叛于坚 敕收付廷尉 三为三公 何方疗之 陈元达及博士张师等进对曰 以张宾领选 吾先公以来世奉中国 曷以加诸 开府 视之 愿殿下勉抚士众 宜缓东宫之禁固 张宾 聪以帝为光禄大夫 杀之 俄而俊寝疾 大曰月光 王师斩桑于平原 大败之 攸 太原太

守高乔 时东宫鬼哭 吕毅等自长安讨之 因曰 于是扶曜乘马 金一斤直米二斗 事若不捷 君其惧乎 密规进据罕城 其时兵乱之后 今忽以晋王居之 绝其运路 即位于南郊 徙鲜卑胡羯三千馀户于蓟 遣使从生假道 太守张禹与冯翊太守梁肃奔于允吾 官非才举 亦自求宁 固君子之所耻也 以永

初中语文必背课文

初中语文必背课文

七年级上册1、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2、观沧海曹操3、次北固山下王湾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枯藤老树昏鸦,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小桥流水人家,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夜雨寄北李商隐8、泊秦淮杜牧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八年级上册10、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

一、子曰:“里仁为美。

”翻译:孔子说:“居住在仁爱之地,便是一种美好的境界。

”解读:此句强调仁爱的重要性,认为生活在充满仁爱之心的环境中,是一种幸福。

二、子曰:“择善而从之。

”翻译:孔子说:“选择善良的事物去追求,跟随它们。

”解读:此句教导我们要善于选择,追求善良的事物,并将其作为行动的准则。

三、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则常常忧愁。

”解读:此句对比君子与小人的心态,强调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则心胸狭窄。

四、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孔子说:“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解读:此句倡导仁爱之心,强调待人处事要换位思考,不要伤害他人。

五、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翻译:孔子说:“人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必然会有近期的忧虑。

”解读:此句告诫人们要有长远的眼光,提前做好规划,以免遇到困境。

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解读:此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并从中获得乐趣。

七、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领悟,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解读:此句强调学习要不断温习,从中汲取新知识,以便传授他人。

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们学习的人。

”解读:此句表明,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可以从他人身上学到东西,要善于向他人学习。

九、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拘泥于某一器物。

”解读:此句强调君子要有广泛的知识和才能,不局限于某一领域。

十、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翻译:孔子说:“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后,道就会产生。

”解读:此句强调君子要注重根本,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论语十则》所传达的儒家思想,对于现代人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语句,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课件:25.《论语》十则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课件:25.《论语》十则

【道】 ①任重而道.远(道路) ②不以其道.得之(方法) (3)词类活用 ①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美”和“恶”,形容词作 名词,“好的”和“坏的”) 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③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 ④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⑤见贤.思齐焉(形容词作名词,德、行优秀的人)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若不能有长远的考虑,则必然会有 近在眼前的忧患。” 【感悟】学习不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有暂时的 迷茫、困惑,但只有及时总结,未雨绸缪,把这些迷茫、困惑解 决,学习得踏实、稳当,才能更接近自己的目标,才能更快获得 成功。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其恕.乎(shù) 传.不习乎(chuán)
人之所恶.(wù)
冠.者(guàn) 吾日三省.吾身(xǐng) 舞雩.(yú)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见贤.思齐焉 (指德、行优秀的人,贤人) (2)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诚,尽心竭力) (3)士不可以不弘.毅. (宽宏坚毅。这里指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4)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 据有,取 )
3.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吾日三省吾身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富而可求也
C.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小人反是
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4.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
C.不以/其道得之 D.君子/成人之美
5.课文中很多语句已成为成语,试着把它们找出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成人之美等。 6.文学常识及课内默写填空。 (1)孔子是春__秋__末__期___(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2)曾子曰:“__士__不__可__以__不__弘__毅_____”,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 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一致。 (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4)孔子赞叹音乐对人的感染和熏陶作用的句子是: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22《论语》十则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22《论语》十则
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这是孔子提出的一种处世准则,后面的“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就是对“恕”的具体解释,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
加给别人。
译文:子贡问: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 身遵行的准则吗?”孔子说:“是用自己 的心推想别人的心啊!自己不喜欢的,不 要强行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22
用问答的形式说出儒家的恕 道。这一则不仅强调了对人要 宽容,要推己及人,而且借子 贡的问话,突出了要“终身行 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富于哲理,给人启迪,已成为 广为传诵的成语。
24
1、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2、见贤思齐焉
形容词作名词,指德行优秀 的人、贤人。
3、成人之美 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好事。
4、不成人之恶
形容词作名词,坏的,不好 的事。
5、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25
“也”表判断语气。 判断句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省略句
小人反是
“是”前面省略介词“于”。
23
(十)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 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释:切问---亲切地向人请教。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地学习, 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 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 就在这里面了。” 分析:这里又提到孔子的学习方法、学习 态度问题。“博学而笃志”即“博学而强 记”,再一次谈到它的重要性的问题。
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 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 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 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 信念,矢志不渝。
19
(八)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九年级语文论语十则

九年级语文论语十则

人际交往中的应用
《论语》提倡仁爱、诚信和宽容, 有助于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树立良好 的形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职业发展中的应用
《论语》中的思想,如勤奋、自律、 敬业等,可以成为职业发展中重要 的指导原则,帮助我们提升工作能 力和职业道德。
如何看待《论语》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论语》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作,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 重视《论语》的传承价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启示
应用
在公共生活中,应该注重道德修养和 以德治国的重要性,推崇诚信、公正、 仁慈等优秀品质。
道德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领导者应该注重道德修养和以德治国。
则八
启示
孝道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和服侍, 更重要的是对长辈的关爱和尊重。
应用
在家庭生活中,应该注重对长辈的关 爱和尊重,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和 服侍,更要在言语和行动上体现出对 长辈的尊重和关爱。
解释
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 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启示
了解别人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前 提,只有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想 法,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和 合作。
应用
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注重了解 他人的需求和想法,尊重他人 的意见和感受。
则七
解释
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政务,就会像天上 的北极星一样,稳稳地处在自己的位 置上,其他的星辰都围绕着它。
则五
80%
解释
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 适,做事勤快而说话谨慎,到有 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 可以称之为好学的人。
100%
启示
好学的人不在于物质享受的追求 ,而在于精神层面的提升和自我 完善。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导语:论语十则是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以下是由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2课《论语》十则参考译文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2课《论语》十则参考译文

《论语》十则参考译文1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原文:"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

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

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

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

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

"3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子曰:"由(子路)!我教诲你的知道了吗?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句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啊!"4原文: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颜渊:名回,字子渊。

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

孔子说(子: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盍:何不)"子路说:"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衣[轻]裘:泛指衣服。

"轻"字为衍文,是因《论语?雍也》中有"衣轻裘"而误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宽宏坚毅。这里指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 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而艰 险的道路还很长。”
曾子的话是一个因果复句, 这里先说果,再说因,使“任 重而道远”得到了强调;“士 不可以不弘毅”这一分句采用 双重否定句式,加强了语气, 从而使前后两个分句所表达的 内容都得到突出。
(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
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不以其道”的 之,不去也。” “不”为流传中多出来的字,句意为行仁道却得到了贫 贱,就算是人人所不喜欢的,但君子照样安守贫贱;另 一种解释是君子行仁道却得到了贫贱,这是不合道理的, 但君子却并不因此而抛弃仁道。去,背离,抛弃。 据有,取。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 哉!”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 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 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 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 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 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 仁),“因材施教”。
看齐。
内心。
孔子说:“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 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 检查自己。”
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 要求,既勉励上进,又指 出避免错误。“焉”是兼 词,“向他”的意思。 “见贤思齐”是流传至今 的成语。
(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遵守,奉行,使之 成为自己的行为准 则与依据。
孔子像
第2页
《论语》是“语言的论 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 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 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 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 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 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 历史、政治、经济、艺术、 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 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 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 世方法。
孔子像
第3页
据说,孔子一生接受的弟子有 3000多人,有72贤人精通“六艺 ”,著名的有颜回、子路、子贡 、曾参等。孔子学识渊博,但从 不自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 国的路上,遇见一个7岁的孩子拦 路,要他回答2个问题才让路。其 中之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 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 声大。孩子说:青蛙脖子很短, 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 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们说 ,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 啊!
语文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25课

在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中,我们 学习了从《论语》中节选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和个人修养的六则论语。请大家一起朗读。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 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方法。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们所追求的, 不讲仁义之道去得到它,就不应该占有。贫 穷和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讲仁义之道反而 受穷而卑微,也不应离开它。”
“富与贵……不处也”先用一个判 断句,肯定了富与贵是人们追求的, 表明并不反对追求富贵,接着一转, 指出“不以其道得之”就不应该占有, 从而突出了“仁道”重要。“贫与 贱……不去也”在上一句的基础上, 又从“贫与贱是人之所恶”这一方面 论述,论述全面,语意周全,表述严 密,使“仁道”的重要性得到了突出 的强调。
第6页
孔子的学生,名参 (shēn),字子舆。
研读课文
检查。 诚实。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诚心诚意。 自己。 而不 谋划,商量办法。 对自己的言行反省与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交往。
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朋友交往不 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去复习 吗?”
论语 曾参
(lún)
编纂 冠者 韶
(zuǎn) (guàn)
(zēng)
(xǐng)
三省
弘毅
(sháo)
(kuì)
(hóngyì) 喟然
(shù)
其恕乎
浴乎沂 (yí)
(yú) 风乎舞雩
(móu) 谋而不忠
整体感知:《论语》十则主要讲 了什么道理?
明确:《论语》十则是 儒家的修身之言,讲的 是做人的道理。
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这是孔子提出的一种处世准则,后面的“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就是对“恕”的具体解释,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 加给别人。
子贡问:“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遵 行的准则吗?”孔子说:“是用自己的心 推想别人的心啊!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施 加在别人的身上。”
(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意思是“子贡请教 怎样才能做一个君 子。” 意思是“对于你要说 的话,先实行了,再 说出来。”
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 “先行动,有关行动的话以后再发表。”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要做到 先行而后言。这句话用了一对 反义词“先”“后”,来强调 “做”的重要;表承接的连词 “而”,表明“行”与“言” 的先后顺序,强调了实践的地 位。
“吾日三省吾身”,一个 “日”字,强调了反省的经常 性,即每天如此;“三”强调 了反省是多方面的。一个破折 号,表明下文是反省的内容。 曾子从三个方面来反省检查自 己。从中可见古代治学人十分 重视品德修养。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 省也。” 指德、行优秀的人, 里面,引申为内部,
贤人。
用问答的形式说出儒家的 恕道。这一则不仅强调了对人 要宽容,要推己及人,而且借 子贡的问话,突出了要“终身 行之”。“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富于哲理,给人启迪,已 成为广为传诵的成语。
第一部分(1.2.3)讲做人的道德修养,要多
“自省”,讲恕道。
(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