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 )

1、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  )
1、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  )

1、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

A.台湾的火烧寮B.吐鲁番盆地C.曾母暗沙D.珠江三角洲

2、玛雅文明是产生在哪个大洲的文明?(美洲)

3、山东、山西两省的“山”是指(太行山)

4、青海省是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被称为“江河之源”

5、图中A点的坐标是()

A.60°N.60°W B.60°S.60° C 60°N.60°E D.60°S.60°E

6、今日考试时,武汉大致处于哪个节气附近()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7、我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拥有约18000千米的海岸线,请写出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简称.

我国海岸线绵长,临海的省区有14个,自北向南依次为: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台湾、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广西,其简称依次是辽、冀、津、鲁、苏、沪或申、浙、闽、台、粤、港、澳、琼、桂.

8、危害世界的四大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火山爆发。

(旋风、水灾、地震)

9、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

1.飞船国波黑

2.下腰国比利时

3.土豆国匈牙利

4.蝌蚪国挪威

5.火龙国英国

6.猫头鹰国法国

7.毛毛虫国葡萄牙

8.便便猪国俄罗斯

山东省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山东省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的制作 一、制图目的 年平均降雨量,是指某地多年降雨量总和除以年数得到的均值,或某地多个观测点测得的年降雨量均值。年平均降雨量是一地气候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本文运用ERDAS IMAGINE 8.5和ArcView软件平台制作山东省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将山东省以年平均降水量分为六部分,可以较清楚地展示山东省个地区年平均降水量情况。 二、软硬件配置 (1)软件配置:ERDAS IMAGINE 8.5,ArcView,Window7 系统。 (2)硬件配置:intel core i3处理器,512M显卡。 三、制图依据 山东省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未配准)如图1 图1 山东省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四、技术路线

五、具体过程 1 图形配准 首先,打开ERDAS IMAGINE 8.5, 点击,增加Viewer2,分别在viewer1、viewer2中打开山东省年平均降水量(图1)、已经校正好的山东省地图。图形配准 点与面的叠加 内插分析 汇总与关联 转化为栅格图像 出图

图2 在viewer1中,点击工具栏中的“Raster”-Geometric correction出现如图3对话图框。 图3 选择“Polynomial”,点击“ok”,接着出现一系列对话框,依次点击“close”-“ok”,点击viewer2,弹出图4对话框,选择“ok”,随后出现的的对话框中一直点击“ok”,直到出现图5所示。

图4 图5 其次,进行配准。在viewer1中选择清楚、易辨别的点进行校正,并且在viewer2中点击相应位置的点,在添加完三个点之后(相对均匀),对于第四个点的校正,只需在viewer1中标出,viewer2中会自动的给出相应的第四个点的位置,如果此时误差较大,则说明配准不合格,需重新配准。 最后,点击Geo correction tools工具栏上的菱形,在弹出的对话框Resample中,选择保存的途径及名称“年平均降水量”,点击确定即可。 2 点与面的叠加 首先,打开ArcView,点击,将上述配准好的“年平均降水量”图打开,如图6。

最新小学科学《我的雨量器》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我的雨量器》教案设计

我的雨量器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下雨是我们经常经历的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经历过什么样的下雨天?咱们一起来说一说吧。(评价语:你真有发现的眼光你真是个小科学家你真有科学的头脑) 2.学生回忆并交流,充分汇报。 二、学习新课: 探究活动: 活动一:认识雨量器。 1.谈话:看来,同学们经历过的下雨天可真不少,老师前段时间录制了一次下雨的场景,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出示课件) 2.谈话:观看了这场雨大家想说点什么? 3.谈话:大家提出了很多关于雨量的问题,(出示课件)在气象学中,可以根据雨量大小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我们再来看看12小时内的降雨等级表。看了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怎样确定雨量大小”类似的问题。) 4.谈活:对呀,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这场雨下的有多大呢? (出示课件)大家所说的下雨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降落雨水的多少,我们称为"降水量"。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一种专门测量降雨量的仪器叫"雨量器"。(板贴:我的雨量器) 5.(出示课件)同学们看这就是雨量器,它是什么样的?(预设:圆柱体的)同学们看雨量器的瓶口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漏斗)小组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根据课件说出雨量器的构造) 6.小结:大家自己发现了雨量器的构造特点,你们真了不起!常用的雨量器是由内筒和外筒组成,内筒上口呈漏斗形,用来收集雨水,外筒外面有刻度。下雨结束时,通过外筒上的刻度,及时读出降水量是多少毫米并做好记录。 活动二:做雨量器。 1.谈话:刚才咱们认识了雨量器及它的用途,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雨量器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雨量器呢?小组讨论讨论!哪个小组还有补充?(评价语:同学们集思广益,想到了这么多的材料,看来集体的力量真大呀!)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制作雨量器的材料,有塑料瓶、剪刀、小刀、刻度条。为了让我们的雨量器更精美我还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双面胶,它可以帮助我们标记切口的位置。下面咱们就一起去看看制作雨量器完整的步骤。(播放课件)(在0刻度处停止播放课件,提问为什么要提前倒上水,让学生明确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正好从0刻度读取数据)同学们看明白了吗?在这里老师还有一点小提示!(出示课件) 3、下面就请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雨量器吧! 4.学生制作,教师深入各组参与制作并进行恰当指导,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5、小组上台前展示雨量器(留在老师处) 6.谈活:雨量器我们已经做好了,想利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吗?测量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雨量器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测量的数据才会准确?(下雨时把它放在开阔、没有障碍物的地方,并保持水平。) 三、自由活动: 1.谈话:同学们今天是个大晴天,比较遗憾,我们没办法真正的测量降雨量,我们就用喷壶喷出的水来进行模拟"降雨",行吗?

最完整的基于ArcGIS的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制作

《GIS应用技术》课程 课间实验报告 基于ArcGIS的中国 2011年降水量分布图制作 姓名: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测量与空间信息处理实验 基于ArcGIS的中国 2011年降水量分布图制作 一、实验目的及所用软件版本 1、实验目的 (1)了解和熟悉ArcGIS的基本操作和工作原理 (2)了解和熟悉ArcGIS底图制作、空间降水插值、地图整饰直到最后成图的整个过程的基本操作 2、实验软件所用版本 实验软件 二、实验内容及问题背景 1、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1)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介绍衬托专题图的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的结果还可以作为其它专题图的底图; (2)中国年降水量插值。这一部分介绍用ArcGIS的空间插值方法将气象站点的降水量数据插值得到全国范围内的降水分布; (3)地图整饰。这一部分介绍添加地图要素和美化及最后出图; 当前绝大多数的GIS软件都能够提供对数据处理的功能,本实验以为例完成以上工作。 2、实验内容所涉及的问题背景 在今年的Esri中国用户大会上,我听了几场关于ArcGIS用于制图方面的讲座,也在体验区与Esri中国的技术老师有一些交流。一直觉得ArcGIS在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方面很强大,而在制图方面却表现得不怎么样。我看到在国内很多人制图用的是CorelDraw、AI(可能不仅仅是国内,国外的专业制图也是),诚然这些软件作为专门的图形软件,在很多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对于地理信息制图来说,图形不能和地理信息相关联却是这些软件最大的软肋。而ArcGIS越来越注重在制图方面的发展与应用,每年举办的制图大赛就是推广之一。 三、实验原理与数学模型 本实验主要从实际要求出发,经过对以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制作为例详细地介绍了数据的获取、预处理、空间降水插值直到最后成图的整个过程。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介绍衬托专题图的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的结果还可以作为其它专题图的底图;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有解析(2019中考地理知识点全突破)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有解析(2019中考地理知识点全突破) 专题8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1. 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以下问题。 (1)关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般而言,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多少 C. 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的地区,南美洲分布的面积最大 D. 沿海地区降水一定十分充沛,内陆地区降水一定十分稀少 (2)C处降水量比D处多,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人为因素 2. 下图为亚欧非三大洲部分地区降水量分布图,请阅读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③两地相比,年降水量大的是________地,有可能出现野生骆驼的是________地。 (2)相比之下更有利于水稻种植的是①还是④地?请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3)某人从④地出发,经过②地,到达⑤地,其经过地区的年降水量变化过程是________,由此证明亚欧大陆的中纬度年降水量分布特点是________(双选)A.沿海多,内陆少B.由东南向西

北逐渐降低 C.沿海和内陆一样D.由东西沿海向中部减少 形成这样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选择) 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形D.季风 (4)图中乞拉朋齐是世界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因此被称为世界雨极。从上图中可知乞拉朋齐的年降水量约是________mm;这里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是________。从图18可知喜马拉雅山脉两侧的降水分布特点是________;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因此可以断定下图中箭头所示的季风会出现在________月(1月或7月)。 3. 下面是A,B,C,D四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四地中位于热带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气候类型是________;位于寒带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A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D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它们的降水季节变化特点有何不同?________。 (3)A地和D地的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分别是:A地________,

我国的降水分布及原因

影响我国降水主要因素有哪些 我国气候特点是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范围广,雨热同期,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时间分布: 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多冬季少,年纪变化大。各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在东部季风区,随着夏季风向北扩张,愈往北或愈深入内陆,雨量愈加集中。 北方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5--75%,而南方不到50%。呼和浩特夏季降水占全年的67.5%,赤峰占72.5%,而南宁和贵阳分别占48.8%和46.6%。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最大降水量在雅鲁藏布江西部河谷占80%以上。全国仅有少数地区,如伊犁河谷阿尔春地区四季降水均匀,各占全年的20--30%左右 空间分布: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区大于1600毫米的降水量带,有广西、云南、海南、西藏的一部分和湘西、鄂西地区,其中广西、云南、海南的一些山地以及西藏东南喜马拉雅山东南坡,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喜马拉雅山南翼迎风坡的巴昔卡年降水量约4500毫米,是我国大陆上最大的降水中心,在全国仅次于台湾岛火烧寮(年降水量6557.8毫米)。五指山迎风坡的琼中年降水量达2447毫米,位于印度洋西南季风迎风财坡面上的云南西盟达2812.9毫米,均为我国著名的多雨中心。达到800──1600毫米的降水量带,有广西、贵州、四川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达到400──800毫米的降水量带,分布在大兴安岭山地、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达到200─400毫米的降水量带,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东部,以及西北内陆地区的天山、阿尔泰山迎风坡低山地带。 新疆、内蒙古西部、宁夏、青海、西藏北部和甘肃河西走廊的民族地区等西北广大内陆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100毫米左右。准噶尔盆地为100--200毫米,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在50毫米以下。吐鲁番盆地西侧的托克逊年降水

中国地里等降水量线图及气候类型图

中国地里等降水量线图及气候类型图 1、读中国地理区域图,回答(1)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基本与图中A线、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 (1)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基本与图中A秦岭-淮河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青藏高原边缘山脉(如:C昆仑山一祁连山一横断山脉)三条重要地理界线相重合. (2)A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同时它是一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旱地农业区和水田农业区的分界线,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3)观察中国政区图可以看出:甘肃省兼跨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4)诗句“大漠孤烟直”描述的是四大地理分区中的C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由于距海较远,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内陆,本区最大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因为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不宣种植业,且开垦后易造成土地沙漠化、沙尘暴等灾害,历史上内蒙古地区大规模开垦草原使内蒙古草原草场退化,水土流失严重,极大破坏了生态环境. (5)被世人称为“地下万里长城”的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的生命之泉,这一地区的农业属于典型的绿洲农业,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棉花、小麦、瓜果等,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这里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光照强烈. (6)西气东输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它将把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源源不断的输往东部地区.近日,准噶尔盆地发现了探明储量丰富的天然气,将缓解北疆地区天然气供不应求的状况.故答案为:(1)400;昆仑山;(2)A;(3)C;(4)③干旱;不行;因为这一地区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不宣种植业,且开垦后易造成土地沙漠化、沙尘暴等灾害.(5)绿洲;昼夜温差大,光照强烈;(6)塔里木;准噶尔.

ArcGIS数据生产与精细化制图之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制作

ArcGIS数据生产与精细化制图之中国年降水量分布 图的制作 本文以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制作为例详细地介绍了数据的获取、预处理、空间降水插值直到最后成图的整个过程。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介绍衬托专题图的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的结果还可以作为其它专题图的底图; 第二部分:中国年降水量插值。这一部分介绍用ArcGIS的空间插值方法将气象站点的降水量数据插值得到全国范围内的降水分布; 第三部分:地图整饰。这一部分介绍添加地图要素和美化及最后出图。 第一部分:底图的制作 Step 1-1:数据准备 总共包含五个文件: bou2_4l.shp:中国政区的线文件,在这个线文件里包含了南海的九段线 bou2_4p.shp:中国政区的面文件 rivers.shp:世界主要河流 cntry02.shp:世界国家面文件 省会城市.shp:中国省会城市点文件 注意:ITT提供的两个文件没有设置坐标系,需要先在Catalog中将这两个文件(rivers.shp 和cntry02.shp)的地理坐标系设为WGS84。 Step 1-2:设置投影 打开ArcMap将这些文件添加进去,接下来我们要给Dataframe设置一个投影坐标系。由于我们要做的是中国全国的降水量分布,我们使用等面积的Albers投影。右击Layers->Properties->Coordinate System选项卡->new Project System,选择Albers,设置中央经线105,标准纬线25度,47度,在地理坐标系中选择WGS84。设置如图:

Step 1-3:放大图我们可以看到,沿海一带有很多面积很小的岛屿,为了制图的美观,我们需要删掉一些面积小的岛屿,但是在这之前,我们必需把南海诸岛以及台湾周围的岛屿保留下来(原因大家都懂的)。 关闭其它图层(只留下政区图层bou2_4p),开始编辑进入编辑状态,选中南海的那些岛屿以及台湾周边岛屿,如图:

中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

一、單選題: 1.中國年降水量空間分布,大致呈東南向西北遞減,這是受下列那一因素的影響?(A)緯度的高 低(B)地勢的高低(C)山脈的走向(D)距海遠近及夏季風向。 2.山脈迎風面和背風面雨量差異很大,由此推論有關雨量分布的敘述何者錯誤?(A)大興安嶺東 坡雨量較西坡多(B)太行山西坡雨量較東坡少(C)秦嶺北麓雨水較南麓多(D)喜馬拉雅山南麓雨水較北麓多。 3.有關中國氣候的敘述,下列說明何者正確?(A)七月0℃等溫線大致與秦嶺淮河一致(B)750 ㎜等雨量線是季風氣候和乾燥氣候的分界(C)南船北馬以500㎜等雨量線為界(D)溫帶草原氣候和沙漠氣候以250㎜等雨量線為分類依據。 4.海陸【比熱的差異】是中國形成季風因素之一,下列有關比熱的差異的敘述,何者正確?(A) 海洋比熱較陸地大(B)海洋吸熱散熱都較陸地快(C)陸地吸熱散熱都較海洋慢(D)陸地比熱較海洋大。 5.近年來台灣受到沙塵暴侵襲,空氣品質不佳,下列有關沙塵暴的敘述,何者錯誤?(A)發生在 中國西北地區(B)常見於夏季(C)人禍因素是過度使用(D)盛行於冬季季風吹送時 6.人口金字塔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一地區的人口結構。請問:從人口金字塔可觀察推算到什麼? (甲)出生、死亡率(乙)識字率(丙)扶養比(丁)男女性別比(A)甲乙丙(B)甲丙丁(C)甲乙丁 (D)乙丙丁。 7.下列有關臺灣和大陸人口的分布共同點,何者正確?(甲) 人口分布集中在開發較早的地區(乙) 人口集中在地形平坦的地區(丙)人口均集中在西半部(丁)人口分布均受氣候﹑政策影響?(A) 甲乙 (B)乙丙(C)乙丁(D)丙丁。 8.中國人口種總數約13億佔世界人口的1/5強,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請問;下列何者「不是」 中國人口眾多所造成的問題?(A)糧食資源不足(B)人口素質低落(C)男女性別失調(D)失業率高 9.中國有【黃梅無雨半年荒】之說,顯然黃梅季節適時的雨水有利農業生產。下列有關梅雨的敘述 何者正確?(甲)在每年5、6月發生(乙)陸上氣團逐漸消退,海上氣團逐漸增強,產生滯留鋒(丙)華中梅雨比華南早約一個月(丁)入梅、出梅時間各地不同,結束的早晚與水旱災有極大關係。(A)甲乙丙(B)甲乙丁(C)乙丙丁(D)甲丙丁。 10.右圖為中國歷年都市化程度趨勢圖。由圖可知1980年代以後都市化 程度顯著加速,這種現象與下列何者有關?(A)政治民主化 (B)教育普及(C)經濟改革開放(D)人口快速增加。 11.中國的沙漠氣候區有【朝穿皮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的俗諺, 導致這種現象的主因是下列哪一種氣候特徵造成? (A)年溫差大(B)降水量少(C)多強風(D)日溫差大 12.以工業發展條件而言,眾多的人口為中國提供哪些優勢?(甲)原料(乙)市場(丙)動力(丁)勞工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初中地理气候学中的一个知识点——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个地理概念——这个概念就是等降水量线。和之前我们学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等降水量线,顾名思义,就是将同一时间内,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也就是说,同一条线上的各点,降水量相等。 当我们在世界地图上,把年降水量相同的地方用等降水量线连接起来,并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不同的降水量,于是,就形成了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下面,我们就从这张图上选取几个地点,来分析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我们即将选取一下几个地点进行对比:第一,赤道和两极;第二,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第三,中纬度的沿海和内陆地区,最后选择的是山脉的两侧。 我们先来看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附近的绝大多数地区,呈现出年降水量比较多的蓝色,也就是说这里的年降水量一般都在2000mm以上,而南北极地区,则呈现出黄色和土黄色,表示年降水量非常少,大约在500mm以下,一些地区甚至不足200mm。因此,我们可以从图中得出结论,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相比,赤道附近的年降水量,远大于两极地区。而由于二者的纬度差异很大,所以导致赤道和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差异悬殊的原因,主要是纬度因素。 通过第一组地区年降水量的对比,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这幅地图不再陌生了呢?下面,我们把纬度限定为南北回归线附近,来看第二组对比。 我们先来观察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西岸的年降水量的差异。不难发现,在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要大于大陆西岸的降水量。那么大家可能会问,南回归线地区是不是也这样呢?我们再来选取几个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果然,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哪个大洲,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附近的年降水量分布规律都是一样的,都是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由于这样的分布同这些地区所处的海陆位置有关,因此,海陆因素起到的主要作用。 其实,海陆位置不但影响着南北回归线附近,更使广大的中纬度地区年降水量形成极大的差异。以亚欧大陆的中纬度为例,沿海地区由于更容易受到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而远离海洋的大陆内部,由于路途遥远,又受到山脉高原的层层阻挡,来自海洋的水汽几乎不能到达,因此终年降水稀少。整个中纬度地区,呈现出沿海向内陆,由到少的年降水量分异规律。 不仅如此,随着地形的起伏,在任何纬度的山脉两侧,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降水特点。当湿润的空气遇到山脉的阻挡,只能向上爬升。在爬升过程中,气温逐渐降低

青岛版科学三上第4单元第17课《我的雨量器》

17.我的雨量器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 【教学目标】 1.在制作雨量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的精神。 3.会制作简单的雨量器,并能利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制作简单的雨量器,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水量。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 学生:剪刀、大饮料瓶、尺子、白纸、透明胶带 教师:下雨时的录像片段、雨量器及其构造图、浇花用的喷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谈话:(出示四种天气符号—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及天气情景)大家请看大屏幕,根据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辨认出这几个天气符号的意义吗?(学生回答)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情境图详细描述每种天气情况下的情景,并思考这几个符号是从哪个方面来描述天气的。(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看来同学们,上节课听得很认真,在生活中也是细心的孩子,这节课我们就从降水量入手,一起来探讨一下新课内容,我的雨量器。(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活动一:雨量器的认识 (一)了解降水量及降水等级表 1.视频播放:播放一次下雨的场景,师生共同欣赏,并提出问题:你觉得这场雨有多大呢? 2.回答预设: 生1:我觉得是大于,雨花大,雨滴声音密集。

生2:应该是大到暴雨,地面上的水很多,都快没膝盖了 生3:我局的也是大雨,看行人用的雨衣和他们脸上的表情。 3.教师评价引导,并形成共识:我们说的这些说法都是估测,是不准确的,要确定一场雨有多大,是有标准的,使用降水量来做判断的。 4.课件展示降水量的定义及降水等级表,并进行讲解:我们按照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的等级,在24小时的时间范围内,不同雨级有不同标准,那么同们知道气象台的工作人员用什么仪器来测量降水量的多少吗? 学生回答:雨量器 (二)认识雨量器 教师活动:出示雨量器,并提出任务:小组内仔细观察雨量器,找出雨量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特点。(课件展示雨量器的构造) 学生汇报: 预设1:雨量器由三个部分组成,上面的的像漏斗一样,还有两个筒。 播放课件:展示雨量器的构造图,讲解雨量器的的构造,雨量器由集雨斗、内筒和外筒三部分组成。 预设2:集雨斗呈漏斗状,可以使雨水集中流下,内筒上有刻度。外筒比较大。 讲解总结:集雨斗的设计可以避免收集的雨水溅出。内筒上有刻度,单位是毫米,降雨量的单位是毫米,明确测量降水量就是测量雨水在仪器中的深度。 活动二:制作雨量器 1.教师谈话:我们知道了雨量器的组成和特点,同学们想不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雨量器(想),现在老师个同学们2分钟的时间小组内讨论一下,如何制作雨量器,怎么处理我们所准备的材料,总结一下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在此过程中,小组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适当提醒学生可以参照课本50页提供的步骤。(在回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个部位开始切瓶子,切下的部分怎样处理,原因是什么?同时思考零刻度的选择。) 3.课件展示简单的制作步骤,并作出适当说明:从哪个部位开始切,切下的部分倒放在瓶内起到了集雨斗的作用,便于雨水流到瓶内。同时强调0刻度的选择部位。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1.观察等降水量线数值的递变规律,明确其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 降水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模式:“从××向××递减”或“××地区降水多,××地区降水少”。降水空间差异大(小)。 2.观察等降水量线的延伸方向,确定影响因素。 ⑴若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或季风。 ⑵若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山脉的坡向(多雨一侧为迎风坡,少雨的一侧为背风坡)。 ⑶若等降水量线呈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降水量出现特殊值,应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原则。若为大于大的,则为多雨中心,其影响因素可能是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气旋、锋面过境、城市雨岛效应。若为小于小的,则为少雨中心,其影响因素可能是盆地地形,地形封闭;背风坡,降水少。 (4)暖流流经的沿岸地区,降水增多;寒流流经的沿岸地区,降水减少; 根据等降水量线的疏密判断降水差异大小,分析其原因。 ⑴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一般山区或山地的迎风坡等降水量线比较密集。 ⑵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小。一般地势平坦的平原、高原等降水量线比较稀疏。 【典型例题】 (2016?天津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1.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 (2016?天津卷) 2.据左图、右图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全国百强校】省三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下左图为“某国城镇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该国等高线和油井分布示意图”,回答3-5问题。 3.下列因素中与图示城镇分布相关性最小的是()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资源 4.上左图中甲、乙两地等降水量线走向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甲—海陆分布乙—纬度 B.甲—地形乙—海陆分布 C.甲—大气环流乙—地形 D.甲—纬度乙—大气环流 5.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国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发展石油化工等加工工业 B.利用热带草原、动物迁徙等景观和现象,发展旅游业

全球多年逐月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全球多年逐月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1988-2004 ) January precipitation (cm, GPCP) 64)E 90E 120E 150E 1出)I SOW 120W 9(}W MW (} 30E 0 2 4 6 K 10 12 14 lb U 2(1 22 24 2b 2K M 32 點-甜4U February precipitation (cm, GPCP) 60N 3()N o 30S 60S ------------------------------ 1 ----------------- 1----------------------------- -------------------------- 1 -------------- -r—~r- Illi工r

March precipitation (cm, GPCP) ,- 1| ] 一I T . 广6?E 90E 120E 150E I HO I SOW HOW 90W 60W 3(JW 0 3OE April precipitation (cm, GPCP) 60N 30N 30S 6( ; S 3E 90E 120E 150E IM) 15()W 1H)W 9()W 60* 34IW () 如E (1 2 4 6 & 10 12 14 16 1H 20 22 24 26 215 30 12 34 M 5S 40

[I 〕丨丨丨丨[ 丨丨1 I I 丨丨门I 0 1 4 6 1(J 11 14 16 n 20 22 24 26 2K JO 32 M ib M 4U June precipitation (cm, GPCP) l ----------- r- ----------------- 1 ---------- T ---------- ■―-…r ............................ 亍? -~F- 64JE 90E 1 対E 150E 1出)15()W 1H)W 9(}W 60W 34IW (I 30E 60N 3( is 60S __? _______ . __________ 1 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严 64)E 90E 120E 150E 1卅)I SOW 120W 90W 60W 対W 0 JOE (iOS 0 2 4 6 ^ 1CJ 12 14 16 1K 2() 22 24 26 2K 30 32 34 36 彌 40

我的雨量器--教学设计(20201202035613)

17.《我的雨量器》教学设计 洪家楼第三小学周燕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会用雨量器进行观测,搜集有关数据,并能分析数据得出某些结论。建议:讨论天气预报术语的含义;自制简单的雨量器。定时观察、测量并记录一天、一周、一月的天气状况,交流有关发现。 教材分析: 本课与"我的风向仪”都是引导学生自制观测气象的简单仪器,并学会使用自 制的工具进行观测,在其过程中,意识到借助仪器观察比用感官判断更准确,展示 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动手操作有极髙的兴趣,对于雨量器的制作上用小刀、剪子存在安全 问题应特别强调,另,对于雨量器测量降水量以毫米为单位,不是衡量水的多少, 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活动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能改良设计出自己的雨量 器。 2、理解降雨量的概念,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3、意识到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怎么办?”是一种良好的科学习惯。 重难点: 制作雨量器,并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生对于降水量以毫米为单位理 解上有些难度。 评价设计: 1、降水量可以用()测量,单位是()o 2、用不同的雨量器测量同一场雨的降水量,测量的结果是()的。 3、正确使用雨量器,应注意哪些方面?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矿泉水瓶、小刀、胶带 教师:雨量器、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猜谜语一一千条线,万条线,掉进河里看不见。(雨)大家都知 道啊!我这里收集了几个关于雨的场景,一起看一下,可要睁大眼睛 仔细看,等会看谁的发现多。(播放视频) 学生谈发现。 师:看来你们观察的很仔细,而且发现了三幅图的雨不同,你能给这 三场雨排个顺序吗?(学生回答) 师:为什么这样排呢?(学生回答)刚才大家提到了大雨、中雨、小雨,要知道雨的大小,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判断呢?(学生回答)师:你们认为这些方法科学吗? 师:怎样才能科学的判断雨下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 题。 二、活动推进,自主探究 1、师:研究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播报员对这场雨的介绍,请大家认 真听,(播放第二个雨的场景)你知道了什么?(降雨量) 师:你知道降雨量是怎么回事吗?(学生解释)降雨量的单位是什么?(毫米) 师板书:降雨量毫米并介绍:我们知道了雨的大小用降雨量来表 示,降雨量用毫米来计量,那降雨量用什么来测量呢?

2019年全国各地降水量

2019年,我国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强对流、低温冷冻害和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均偏轻。与近10年平均值相比,农作物受灾面积、死亡失踪人口以及直接经济损失均明显偏少。 2019年,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9℃,为1951年以来第5暖年;四季气温均偏高,春秋明显偏暖。全国平均降水量645.5毫米,比常年偏多2.5%;冬春夏降水偏多,秋季偏少。六大区域中东北、西北、华南年降水量偏多,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偏少,西南略偏少;七大流域中松花江、黄河、辽河、珠江流域降水量偏多,淮河和海河流域偏少,长江流域接近常年。 2019年,华南前汛期开始早、结束晚,为1961年以来最长前汛期,雨量为1961年以来次多;西南雨季开始和结束均偏晚,雨量偏少;入梅晚、出梅早,梅雨量偏少;华北雨季开始晚,结束与常年一致,雨量偏少;东北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偏多;华西秋雨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偏多。 2019年,台风生成多,登陆强度总体偏弱,但“利奇马”灾损重;暴雨过程多,但暴雨洪涝灾害总体偏轻;高温日数多,区域性特征明显;区域性和阶段性干旱明显,但灾害损失偏轻;强对流天气过程偏少,损失偏轻;低温冷冻害和雪灾显著偏轻;春季北方沙尘天气少,影响偏轻。 2019年,全国有225站日降水达到极端事件标准,主要分布在山东、内蒙古、浙江、黑龙江等地,其中,山东临朐(386.7毫米)、青州(353.9毫米)等54站突破历史极值。全国有49站连续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主要出现在山东、黑龙江、湖南、吉林等地。

面对天气气候的变化多端,多提高一点防灾减灾意识,多储备一些应对极端天气的科学知识,才能从容不迫的迎接每一天。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知识要点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影响因素:纬度)。(2)中纬度地区,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影响因素:海陆)。 (3)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影响因素:地形;地形雨)。世界“雨极”———印度的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南坡,迎风坡,地形因素)。 二、跟踪训练 1.下图反映了某地(A) A.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B.降水量年际变化小 C.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D.降水量季节变化小 2.下列关于北半球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C)

A.甲地降水比乙地少 B.乙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小 C.甲地全年多雨 D.乙地夏季少雨 读“A、B两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3~4题: 3.A地全年降水特点是(A) A.降水量多 B.降水量少 C.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 D.终年严寒 4.B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C) A.4月 B.6月 C.8月 D.12月 5.【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北京的王经理采购了一批雨伞准备销往国外。下列四个地区中,最不需要雨伞的是(B) A.南美洲东部 B.非洲北部 C.亚洲东南部 D.欧洲西部 6.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叙述正确的是(A)

A.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B.赤道附近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多 C.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少,内陆地区降水多 D.山地迎风坡降水少,背风坡降水多 7.赤道附近的年降水量一般在(D) A.200毫米以上 B.500毫米以上 C.1 000毫米以上 D.2 000毫米以上 8.如果某地常年出现如下图所示天气,则当地的降水量与下列哪一幅图相吻合(A) 9.符合下图年降水量的地方是(B) A.回归线两侧的大陆西岸 B.回归线两侧的大陆东岸 C.两极地区 D.温带地区的内陆地区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地形部位等降水量线图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地形部位等降水量线图等降水量线图是等值线类型图的一种,符合等值线的基本特征和判读的基本规律,在具体判读时也有它的特点和判读技巧。 图 1 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图2 某地区年降水 量分布图 图3 某区域降水量 的空间分布图 1.观察等降水量线数值的递变规律,明确其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降水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模式:“从××向××递减”或“××地区降水多,××地区降水少”。降水空间差异大(小)。 2.观察等降水量线的延伸方向,确定影响因素。 ⑴若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或季风。 ⑵若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山脉的坡向(多雨一侧为迎风坡,少雨的一侧为背风坡)。 ⑶若等降水量线呈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出现特殊值,应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原则。若为大于大的,则为多雨中心,其影响因素可能是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气旋、锋面过境、城市雨岛效应。若为小于小的,则为少雨中心,其影响因素可能是盆地地形,地形封闭;背风坡,降水少。

根据等降水量线的疏密判断降水差异大小,分析其原因。 ⑴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一般山区或山地的迎风坡等降水量线比较密集。 ⑵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小。一般地势平坦的平原、高原等降水量线比较稀疏。 【典型例题】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七中2016届高三一诊模拟试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P、a、b三处的年降水量数据可能分别为() A.150、500、1000 B.50、500、1000 C.150、1000、500 D.50、1000、500 2.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年降水差异的分析, 正确的是()A.甲、乙两地年降水量差异不大,但甲小于乙 B.甲地降水集中在6月至9月,多地形雨 C.乙地降水集中在11月至次年3月,多锋面雨 D.甲地降水受夏季风的影响,乙地降水受西风的影响 思维过程

山东省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省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的制作 一、制图目的 年平均降雨量,是指某地多年降雨量总和除以年数得到的均值,或某地多个观测点测得的年降雨量均值。年平均降雨量是一地气候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本文运用ERDAS IMAGINE 8.5和ArcView软件平台制作省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将省以年平均降水量分为六部分,可以较清楚地展示省个地区年平均降水量情况。 二、软硬件配置 (1)软件配置:ERDAS IMAGINE 8.5,ArcView,Window7 系统。 (2)硬件配置:intel core i3处理器,512M显卡。 三、制图依据 省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未配准)如图1 图1 省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四、技术路线

五、具体过程 1 图形配准 首先,打开ERDAS IMAGINE 8.5, 点击,增加Viewer2,分别在viewer1、viewer2中打开省年平均降水量(图1)、已经校正好的省地图。 图形配准点与面的叠加内插分析 汇总与关联 转化为栅格图像 出图

图2 在viewer1中,点击工具栏中的“Raster”-Geometric correction出现如图3对话图框。 图3 选择“Polynomial”,点击“ok”,接着出现一系列对话框,依次点击“close”-“ok”,点击viewer2,弹出图4对话框,选择“ok”,随后出现的的对话框中一直点击“ok”,直到出现图5所示。 图4

图5 其次,进行配准。在viewer1中选择清楚、易辨别的点进行校正,并且在viewer2中点击相应位置的点,在添加完三个点之后(相对均匀),对于第四个点的校正,只需在viewer1中标出,viewer2中会自动的给出相应的第四个点的位置,如果此时误差较大,则说明配准不合格,需重新配准。 最后,点击Geo correction tools工具栏上的菱形,在弹出的对话框Resample中,选择保存的途径及名称“年平均降水量”,点击确定即可。 2 点与面的叠加 首先,打开ArcView,点击,将上述配准好的“年平均降水量”图打开,如图6。 图6

中国区域之中国降水(含答案)

课题:中国的降水 一、学习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类型和分布 2.能够说出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移动规律 3.知道干湿地区划分、分布 4. 能结合区域,解释降水的成因 二、教学课时:2课时 三、学习过程 【知识清单】1.降水的定义——一般把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形成条件 充足的水汽、空气上升冷却促使水汽凝结、足够的凝结核(尘埃杂质)。 (一)学习新知识 考点1 我国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 探究1:在中国年降水量图中用彩色笔描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观察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 (1)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探究2:读上图观察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①读上图东部季风区,四地降水较多的月份,广州为4 至 9月,武汉为5至8月,北京为 7 、 8 月,哈尔滨为 7-8 月。 ②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夏季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明显的差异是北方季节变化大,南方季节变化小。 中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季节变化:①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夏秋季。②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年际变化: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 考点2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原因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大兴安岭 、_阴__山、_贺兰_山、_巴颜喀拉_山、_冈底斯_山为界。 ②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以及高原和山脉的阻挡。 ③我国的降水主要是冬季风带来的还是夏 季风带来的? 原因一:导致中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是夏季风影响的强弱。 探究4:

世界气候类型特点分布区 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

一、判断所属南北半球:依据七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二、.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气候类型。(以北半球为例) 1、一月均温>15℃,可推断为热带气候; 2、一月均温在0℃—15℃之间时,可推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或地中海气候; 3、一月均温<0℃,则为温带气候或寒带气候。三、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一)、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因气温都在15℃以上,其具体类型主要依据月降水量和年降水总量多少来区别: 1、热带雨林气候:各月降水几乎都在100mm以上,最小月也在50mm以上,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 2、热带沙漠气候:各月降水量都稀少或没有,年降水量(一般)在125mm以下。 3、热带草原气候:月降水量达到或超过200mm的月份数少于3个月,年总降水量在750-1000mm之间。 4、热带季风气候:月降水量达到或超过200mm的月份数大于3个月,年总降水量在1500mm-2000mm之间。 (二)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三种,一月均温都在 0℃-15℃之间,其具体类型主要依据季节和年份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别: 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 2、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年降水量在300-1000mm之间。 3、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较均匀,气温年较差也较小,年降水量在 700-1000mm之间。 (三)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都是夏季多,冬季少。其具体类型主要依据是月降水量大于或等于100mm的月份数和年降水量来区别: 1.温带大陆性气候:月降水量大于或等于100mm的月份数小于2个月,年总降水量在200mm左右。 2.温带季风气候:月降水量大于或等于100mm的月份数大于或等于2个月,年总降水量在500mm-1000mm左右

2020年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卷八【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附答案详析

- 1 - 2020年中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卷八【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1. 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以下问题。 (1)关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一般而言,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多少 C. 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的地区,南美洲分布的面积最大 D. 沿海地区降水一定十分充沛,内陆地区降水一定十分稀少 (2)C 处降水量比D 处多,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人为因素 2. 下图为亚欧非三大洲部分地区降水量分布图,请阅读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③两地相比,年降水量大的是________地,有可能出现野生骆驼的是________地。 (2)相比之下更有利于水稻种植的是①还是④地?请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3)某人从④地出发,经过②地,到达⑤地,其经过地区的年降水量变化过程是________,由此证明亚欧大陆的中纬度年降水量分布特点是________(双选)A .沿海多,内陆少 B .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 C .沿海和内陆一样 D .由东西沿海向中部减少 形成这样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 (选择)

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形D.季风 (4)图中乞拉朋齐是世界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因此被称为世界雨极。从上图中可知乞拉朋齐的年降水量约是________mm;这里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是________。从图18可知喜马拉雅山脉两侧的降水分布特点是________;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因此可以断定下图中箭头所示的季风会出现在________月(1月或7月)。 3. 下面是A,B,C,D四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四地中位于热带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气候类型是________;位于寒带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A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D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它们的降水季节变化特点有何不同?________。 (3)A地和D地的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分别是:A地________,D地________。 4. 读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气候,该气候在北美地区呈狭长状分布的原因是________。 (2)B气候分布在________(大洲)东部,其成因是________。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