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阻式超薄磨耗层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研究

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研究

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研究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研究摘要:超薄沥青磨耗层是一种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铺筑厚度通常约20 ~ 25 m m 。

超薄磨耗层能明显改善路面性能, 而成本也比较经济。

超薄磨耗层可以用于高等级道路作为预养护和维修材料。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超薄沥青磨耗层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前言超薄沥青磨耗层是一种新型的路面养护材料。

这种路面材料大多采用断级配, 采用改性沥青, 因而比传统的沥青罩面具有更好的路用性能, 它可以长期保持路面良好的平整度、抗滑性, 既可以用于沥青路面预养护, 也可以用于路面维修材料。

目前人们对超薄磨耗层了解不多, 为此希望本文的介绍能有所帮助和促进。

一、公路养护中的技术所谓预防性养护是指在道路还没有出现严重病害或将要出现严重病害之前就进行的养护维修, 区别于矫正性养护。

预防性养护是一种事先的、主动的养护, 预防性养护不但可以始终保持公路良好的服务水平, 而且在道路的寿命周期内还可以节省资金, 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Novachip 超薄磨耗层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预防性养护技术, 主要适应于交通量大、路面性能要求高的高等级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或轻微病害的矫正性养护, 也可以用于新建道路的表面磨耗层,是一种超长耐久的表面层, 具有抗滑、抗车辙、抗磨耗、降噪等特点, 且施工简单、快捷、可靠。

超薄磨耗层技术施工效率较高、施工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即可开放交通。

这种方法适用的路面病害类型有: 1横向、纵向和块状裂缝( 裂缝深度较浅) ;2路面较严重的破损( 摊铺前必须清理脱落下来的松散材料) ;3路面摩擦力降低;4路面贫油、泛油;5 路面渗水。

二、 NovaChip 实验路实施1 方案选择思路NovaChip 与石屑封层、雾封层相比,有抗车辙、排水、强度高等优势; 与微表处等工艺相比,具有降噪、排水等优势; 与OGFC 或SMA 相比有厚度薄、造价低、施工快速等优势,综合性能突出。

超薄磨耗层技术(NovaChip)实例与应用

超薄磨耗层技术(NovaChip)实例与应用

超薄磨耗层技术(NovaChip)实例与应用摘要:超薄磨耗层技术起源于欧洲,是一种新型的路面养护形式,它不同于传统的沥青磨耗层。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超薄磨耗层技术NovaChip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及施工工艺注意事项,为超薄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薄磨耗层NovaChip技术;高速公路养护;应用一、超薄磨耗层NovaChip技术概述超薄磨耗层技术(NovaChip)是一种新型的路面解决方案。

是专门针对交通负载大、路面性能要求高的高等级路面提出的,主要应用于高等级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和处理,也可以作为新建道路的表面磨耗层。

超薄磨耗层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法国出现,90年代后引入美国并得到推广应用。

凭借其优异的安全、环保和舒适性能以及突出的综合经济性,超薄磨耗层于2002年进入中国后,日益受到业界的重视,很快就在广东、河南等几个省区得到应用。

二、超薄磨耗层NovaChip技术特点(一)一次性成型路面系统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洒布与混和料摊铺几乎同时进行。

改性乳化沥青膜在60~85℃的温度下喷洒,热沥青混合料摊铺在改性乳化沥青喷洒后3秒钟内进行。

这样的工艺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消除了一般热拌混和料先洒布粘层待粘层乳化沥青破乳后再摊铺混和料期间出现的污染。

(二)原路面无需洗刨超薄磨耗层技术可直接实施在经处理或无需处理的路面上,而无需洗刨原有路面,减少施工工序,利于环保。

(三)超薄厚度超薄磨耗层代表厚度仅为1.5~2..0cm,减少在原路面过度的标高、自重荷载增大(尤其适用桥面预防性养护)。

同时,超薄厚度基本不影响原路面设计特性。

(四)施工速度快、快速开放交通超薄磨耗层专用设备SF-1800摊铺机运行速度比普通摊铺机快得多,摊铺速度可达12~36m/min,施工完成后20~50分钟内可恢复道路行车。

超薄磨耗层施工时间为传统施工的十分之一,可以最低程度减少养护作业对道路交通上的影响。

(五)施工投入人力、设备少一般情况下,超薄磨耗层施工现场只需配置8-10名施工管理及辅助人员,仅为传统路面施工的二分之一;现场施工设备只需专用摊铺机一台、压路机一台、保温沥青运输车一辆,施工设备为传统施工的1/3。

超薄磨耗层在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超薄磨耗层在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超薄磨耗层在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通过结合某高速公路路面的麻面、剥落、坑槽、车辙等病害严重情况,对桥面、调坡及车辙大于2cm处理以外的路面采取NovaChip®超薄层罩面,详细地介绍超薄磨耗层的施工技术及其注意事项,从工程实践效果表明该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有效性,可值得为同类工程推广。

关键词:高速公路;公路养护;超薄磨耗层;NovaChipAbstract: in this paper, by combining a highway pavement pits, peel, pit slot, rutting disease severity, the bridge, the slope and the rut greater than 2 cm processing outside of the pavement to take NovaChip ® ultra-thin layers cover face, detailed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ultra-thin abrasion and attentions, from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chnology on the highway maintenance of availability, it is worth for similar project promotion.Keywords: highways; and Highway maintenance; Ultra-thin abrasion layer; NovaChip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工程概况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K72+720-K76+346路段自通车营运以来,随着交通量的逐年增加,沥青路面出现了坑槽、疲劳开裂、表面磨耗严重等外观特点,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

湿热环境下超薄磨耗层配比设计及抗滑性能研究

湿热环境下超薄磨耗层配比设计及抗滑性能研究

总第 202 期87公路与汽运Highways 4 Automolive Applications湿热环境下超薄磨耗层配比设计及抗滑性能研究黄伟(广东能达高等级公路维护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30)摘要:以华南湿热环境为背景,进行广云(广州一云浮)高速公路超薄磨耗层AC —8配比设计,确定最佳油石比及材料组成;以温度、湿度为研究变量,制作试件进行超薄磨耗层抗滑构造深度试验 分析,提出改善温度、湿度环境下沥青面层抗滑性能的措施;最后进行油石比变化影响沥青面层抗滑性能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AC —8目标配合比为粗集料(5〜10 mm 碎石):细集料(0〜5 mm 机制 砂):矿粉=61 : 30 : 9,最佳油石比为6.35%;温度、湿度变化均影响混合料的构造深度,其中温度影响程度更显著;油石比显著影响试件的构造深度残留率,油石比越大,构造深度残留率损失越大; 车辙时间也影响试件的构造深度残留率,车辙试验中应确保车辙时间一致,以免因车辙时间不一致造成试验结果误差%关键词:公路;超薄磨耗层;配比设计;抗滑性能;湿热环境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 —2668(2021)01 —0087 —04超薄磨耗层运用到路面中能提高路面的抗滑性 能。

路面抗滑性能指标主要包括路面构造深度及横 向摩擦系数。

从测试便捷性及运用程度来看,以路面 构造深度作为路面抗滑性能指标更常见。

超薄磨耗层的构造深度受环境影响,湿热环境下超薄磨耗层的 构造深度与干燥环境下有显著区别。

刘奕研究了湿热环境下影响超薄磨耗层抗滑性能的因素,指出施工中应将理论配比中油石比含量降低0.3%〜0.5%。

目前,关于湿热环境影响超薄沥青砼抗滑性能的成果 较多,但都建立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需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温度、湿度的影响程度。

G80广昆(广州一昆明)高速公路广云(广州一云 浮)段位于广东西部地区,路线全长37.45 km,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为100 km/h ,部分路段为120 km/h , 于2004年12月24日正式开通。

公路工程养护中SMA-10超薄磨耗层的应用研究崔冬

公路工程养护中SMA-10超薄磨耗层的应用研究崔冬

公路工程养护中SMA-10超薄磨耗层的应用研究崔冬发布时间:2023-05-08T01:32:25.774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3年5期作者:崔冬[导读] 目前,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新乡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摘要:目前,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不仅有利于提升路面使用性能和路面服务水平,同时还有助于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的行车环境,因此,做好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工作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改善路面使用性能、修复路面病害问题,在沥青路面加铺SMA-10超薄磨耗层不失为一个理想的养护方案。

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SMA-10超薄磨耗层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要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SMA-10超薄磨耗层;公路养护;工程概况引言沥青路面因其表面平整、养护便捷、舒适性等优势,在公路建设施工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长,在行车荷载与自然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下,路面极易产生早期病害,比如车辙、裂缝、坑槽等。

为了解决沥青路面病害问题,在路面病害预防和治理等方面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

作为公路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技术,超薄磨耗层铺筑厚度较薄,一般可控制在15~25mm,主要用于沥青路面轻微病害修复及改善路面使用性能,也可用于新建路面施工。

为此,本文依托某公路养护工程,提出了SMA-10超薄磨耗层养护施工技术,希望充分发挥超薄磨耗层养护的技术优势。

一、工程概况某公路工程为双向四车道,自建成通车以后,路面出现了一些病害问题,主要为裂缝、车辙等。

为了更客观、更准确地了解路面实际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路段为试验段,全长200m,对路面进行了调查分析,路面技术状况PCI为87,RQI为88,RDI为85,由此可见,路面未见结构性的病害,整体来讲,路面状况良好。

为此,决定采用SMA-10超薄磨耗层进行路面养护施工。

二、路面病害调查及原因分析本工程出现了一定病害问题,其中车辙问题较为严重,从现场调查结果可知,在本工程早期出现的车辙类型主要为2类,即失稳性车辙、磨耗性车辙。

浅谈超薄磨耗层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超薄磨耗层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超薄磨耗层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引言:沥青路面经多年运行后,有相当一部分路面结构虽然完好,但存在抗滑性能和平整度差、噪聲大等表面功能问题,这部分路面维修养护的重点是恢复其表面功能。

从减少对路面标高的影响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采用超薄磨耗层是一种延长路面寿命、改善行驶质量、校正表面缺陷、提高安全特性(包括提高抗滑与排水)、减小噪音、增加路面强度等路面功能的一种既合理又经济的维修养护方案。

1、超薄磨耗层技术的起源及概念在工业发达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量不断增加,对道路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而环境和安全问题已成为道路网建设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减薄沥青混凝土层厚度作为一种道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它首现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法国,用于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恢复,后来也用于新建路面。

根据法国标准NF P9-137的定义,非常薄面层(BBTM)的厚度为20~25mm;超薄面层(BBUM)的厚度为15~25mm。

具有现代意义的BBUM产生于1987年,它采取减少含砂量、使用改性沥青和厚的粘结层等技术措施,具有延长路面寿命,改善行驶质量,校正表面缺陷,提高安全性等优点,主要用于高等级道路沥青路面的罩面。

2、国内外研究概况法国和西班牙将薄层沥青混凝土(BBM)应用于新建道路的表面层和旧路的养护,特别适合于重交通道路面层的养护。

BBM所选材料非常类似于SMA沥青混合料,两种混合料均为断级配,但在一些主要性质上有所差异:与SMA比较,BBM是明显的断级配;BBM中胶砂的含量较少;0.075mm以下粉料的含量少3%一5%,沥青结合料含量少0.5%~1.3%。

英国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开始铺筑超薄沥青混凝土试验路。

1991年9月到10月和1992年9月到10月在6条道路上先后铺筑了从法国引进的超薄热拌混合料面层(UTHMAL)和很薄面层(VTSL),共长10.8km。

试验路的类型有单幅双车道公路、单幅4车道重交通道路和双幅6车道高速公路。

超薄磨耗层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

超薄磨耗层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

超薄磨耗层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超薄磨耗层(THIN OVERLAY)是一种新型的路面施工材料。

由于其较为优异的性能,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道、机场跑道、停车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本文主要探讨超薄磨耗层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

在高速公路的运行过程中,路面破损、裂缝、积水等问题会对车辆行驶安全和驾驶舒适性产生不良影响。

超薄磨耗层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超薄磨耗层具有以下几个显著优点:第一,薄型化。

一般而言,超薄磨耗层的厚度不超过5厘米,比传统道路面层的厚度要薄许多。

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材料采购成本,而且能够缩短工期,提高还交付使用前的路面平整度。

第二,质量可控。

超薄磨耗层的施工工艺采用了先进的无损检测手段,能够监测质量。

在施工中,工程师不断地采用各种措施,以确保每一道施工工序的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第三,可持续发展。

超薄磨耗层的材料采用了环保型的乳胶沥青、颗粒和添加剂,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超薄磨耗层的施工需要配备一定的人力、物力,能够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目前,超薄磨耗层已经在我国不少高速公路的路面修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根据不同的需要,超薄磨耗层可以分为高强度平整度要求、中等平整度、轻微平整度和铺装修整需求多种类型。

超薄磨耗层的运用可以使路面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大大减少高速公路的维修工作量,降低高速公路的维修费用。

与此同时,超薄磨耗层还减少了驾驶人员经验的要求,提高了驾驶行驶舒适性。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超薄磨耗层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规划工作方案,规范施工操作,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超薄磨耗层在实际运用中发挥最佳效果,更好地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事业服务。

桥梁养护中超薄磨耗层技术的应用探讨

桥梁养护中超薄磨耗层技术的应用探讨

/THESIS论文104桥梁养护中超薄磨耗层技术的应用探讨杨海荣(海南省公路管理局东方公路分局,海南 东方 572600)摘要:本文依托实际工程,对超薄磨耗层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在有效纠正桥梁桥面结构缺陷的前提下,提高桥梁的安全性能,并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干扰交通等问题,适用于交通流量相对较大,且对桥面性能要求较高的桥梁养护工程。

关键词:超薄磨耗层技术;桥梁工程;养护一、工程概况某桥梁工程起止桩号为K34+158.280~K34+668.286,该桥梁交通流量相对较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交通流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大货车以及拖挂车等大型重载车辆数目不断增加。

因此,桥梁运营多年后,路面先后出现了车辙、龟裂、局部沉降和凹槽等多种病害。

虽然相关管理部门每年都进行养护及维修,但整体的处治效果并未能有效控制住桥面病害的继续出现以及发展。

通过分析桥梁路面检测情况和历史养护数据发现,加铺超薄磨耗层能够有效提高桥梁路面使用性能,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二、超薄磨耗层技术的优点超薄磨耗层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延长桥梁结构面层的使用寿命,还能增强桥面的安全性能、防滑性能和降噪性能,且因为超薄磨耗层技术对养护施工机械要求相对较低,施工工期较短,一般情况下,在摊铺养护施工结束30分钟后,即可开放交通。

此外,与传统的桥梁养护技术相比,超薄磨耗层技术不仅能够更好地改善桥梁面层结构的性能,还可以有效预防细小病害问题,同样适用于新建桥梁工程养护工作,具有一定推广应用的价值。

三、超薄磨耗层在桥梁养护工程中的应用对策(一)病害路面的处理超薄磨耗层技术应用前,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桥梁存在的病害类型,选择科学合理的处治方案。

避免在进行养护操作时,对整个桥梁桥面的养护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处治桥梁桥面的裂缝病害时,需要对裂缝的开裂趋势进行观察,并利用开凿机沿着开裂的方向,将其切割成合适的深槽,保证缝槽内干净整洁、无异物,再将灌封胶灌入到缝槽中,进行封缝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公路
2009年第3期
按照现行试验规程的试验方法,采用由轮碾成 型的车辙试件切制成长250 mm±2.0 mm、宽 30 mm±2.0 mm、高35mm±2.0 mm的棱柱体小 梁,跨径为200 mm±0.5 mm。采用跨中加载,在加 载速率为50 mm/min的条件下,测得一10℃时沥青 混合料的抗弯拉强度、极限应变及弯曲劲度模量,如 表8所示。
本试验采用的温度测试系统主要由热辐射装 置、稳压设备、温度传感器和自动采集装置组成,采 用的热辐射光源是与太阳辐射光谱相近的碘钨灯。 本试验采用等效辐射热原理的方法对试验过程进行 控制,即当室内在恒定辐射强度下投射的累积热量, 等于室外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太阳辐射下达到热平衡 时投射到路面的热量时,室内试验得到的温度可近 似为室外的热平衡温度。通过计算,确定室内试验 的光源辐射时间为7 h左右。
公路2009年3月 第3期 文章编号:0451一07】2(2009)03—0062—04
中图分类号:U416.2
HlGHWAY Mar.2009 No.3 文献标识码:A
热阻式超薄磨耗层的应用研究
冯德成1,王广伟2
(1.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市 150090;2.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杭州市310000)
表6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试验结果
指标
浸水残留稳定度/% 冻融劈裂强度比/%
下列陶粒掺量(%)的试验结果

20
40
60
80
91.96
98.22
91.99
86.41
84.25
80.00
84.06
80.88
69.78
50.21
从表6数据可以看出,随着陶粒掺量的增加,沥 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都有较大 幅度的下降。与普通石料沥青混合料相比,两者最 大降幅分别达到了8%和38%。而且60%和80% 两种陶粒掺量的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强度比已不 能满足规范的要求。这说明陶粒的掺入对沥青混合 料的水稳定性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冻融劈裂试验;同 时也说明了陶粒在沥青混合料中的掺量不应过多。 3.2车辙试验
构沥青的含量,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内部粘聚力,从 而提高了其抵抗剪切的能力;
③陶粒内部有大量微孔,弹性模量较小,对冲 击、振动力有一定的吸收缓冲作用,耐磨性较好,因 此高温稳定性好。
4超薄磨耗层热阻性能试验 众所周知,高温是车辙产生的最直接诱因—~
高温使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大幅度降低,在车辆荷 载作用下,便产生严重的剪切流变性车辙。正因为 如此,目前在解决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问题时,只 能“被动”地接受高温,然后从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 温性能入手,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这 样不但会增加道路的投资,还会给路面的水损害留 下隐患。本文采用热阻技术,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 光热转换机理入手,“主动”地控制路面温度:通过在 沥青混合料中掺加热阻式材料,实现对路面温度场 的自助控制,降低温度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累积, 达到从根本上解决路面车辙问题的目的。 4.1温度测试系统
1.767
1.473
空隙率/% 沥青饱和度/%
4.8 69.3
3.6 74.4
4.3 70.8
4.5 69.3
6.7 57.9
稳定度/kN
10.6
lO.82
12.46
12.36
12.18
流值/O.1 mm
51.1
48.5
33.1
32.6
40.95
(1)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陶粒掺量的增 加,沥青混合料各物理力学指标都发生变化。即油石 比逐渐增加,密度逐渐减小,空隙率先减少后增加,饱 和度先增加后减少,而流值数据表现较无规则。
2.2超薄磨耗层马歇尔试验 本文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规范》(JTG
F40~2004)的规定,对各个不同的陶粒掺量进行马 歇尔试验,试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
试验指标
下列陶粒掺量(%)的试验结果

20
40
60
80
最佳油石比/%
4.5
4.8
5.4
6.O
6.6
毛体积密度/(g/cm3) 2.490 2.280 2.009
在本试验中,用温度传感器采集试件上下两面 的温度。上下两个表面各设置5个数据采集点,并 在竖直位置重叠。5个点的位置见图1。 4.2温度采集
用上述的温度测试系统测定车辙试件在不同时 间内的温度变化,具体试验数据如表9所示。
从表9的试验数据可以看出: (1)随着陶粒掺量的增加,试件上表面的温度基 本上相差不大,而下表面的温度却在急剧下降,使得 上下表面的温度差也越来越大,这说明在沥青混合 料中掺加陶粒能有效降低温度在路面中的累积; (2)根据文献[2]中资料显示,随着沥青混合料 内部温度的变化,动稳定度的变化值非常大,呈幂函 数的变化,所以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陶粒可以在很
表8 沥青混合料小梁弯曲试验结果
指标
F列陶粒掺量(%)的试验结果

20
40
60
80
抗弯拉强度/MPa
7.562
7.172
5.888
4.160 2.587
极限应变/“e
3 277.5 3 795.0 3 972.5 3 795.0 2 861.8
弯曲劲度模量/MPa 2 307
1 890
1 482
1 096
本试验采用SBS改性沥青,基质沥青为90号。
收稿日期:2008一08—27
万方数据
2009年第3期
冯德成 王广伟:热阻式超薄磨耗层的应用研究
表2集料主要技术指标
指标 压碎值/% 冲击值/%
粘附性
规范标准 ≤26
≥4级
试验结果
9.8 6.3
4级
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的规定,测试其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 试验数据见表3。
目前我国的道路养护技术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车辙及早期损害问题,而超薄磨耗层具有改善行驶 质量、校正表面缺陷、提高安全特性(包括提高抗滑 性能与排水)、减小噪音、增加路面强度等功能,延长 路面使用寿命,从而得到越来越多道路研究人员的 青睐。故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将 热阻材料——陶粒应用到超薄磨耗层中,来解决沥 青混凝土路面越来越严重的车辙及早期损害问题。
①陶粒呈圆形,棱角性差,造成陶粒沥青混合料 无法形成较强的嵌挤结构,内摩擦力不足,这使得沥 青混合料受外来作用影响容易发生结构性变形;
②陶粒与沥青的粘附性不足,虽然采取了一定 的改善措施,但沥青与陶粒的表面结合力仍然不够, 在有水的情况下,沥青仍会产生大面积剥落,从而影 响其路用性能;
③陶粒具有多孑L性,决定了其在沥青混合料中 具有明显的吸水和返水特性,造成水分比较容易进 入沥青混合料的内部,并且陶粒还具有较强的保水 性,一旦沥青混合料中有水,就很难散失,这使得沥 青混合料在外力或冻融循环的作用下,很容易就产 生破坏。
按照现行试验规程的试验方法,测定不同陶粒 掺量的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结果
指标
下列陶粒掺量(%)的试验结果

20
40
60
80
动稳定度DS/(次/ram) 9 734
9 250
8 437
7 650
5 214
可以看出,随着陶粒掺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 动稳定度虽然有很大降低,但总体上都能满足规范的 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在本试验中使用了改性沥青。 3.3低温弯曲试验
(2)与普通石料沥青混合料相比,陶粒沥青混合 料的密度减少很多,最大可以减少40%。而其稳定 度有所提高,最大可以提高18%。
(3)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陶粒可以在沥青混合 料中使用。陶粒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密度小、稳定度 高的新型沥青混合料。
3超薄磨耗层的路用性能试验 3.1水稳定性试验
根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J 052—2000)的规定,对不同陶粒掺量的沥青混 合料进行水稳定性(浸水马歇尔、冻融劈裂)试验,试 验结果如表6所示。
72.8 63.1 9.7
73.2 60.3 12.9
72.9 59.4 13.5
大程度上减弱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的发生; (3)根据文献[4],材料的热阻值能很好地评价混
表4超薄磨耗层sAC—10级配范围
级配类型
13.2
通过下列筛孔(mm)百分率/%
9.5 4.75 2.36 1.18 0.6 O.3 0.15 0.075
规范 上限 100 100
35
28
23
20
16
要求 下限 100
95
25
20
15
12
10
12
10


设计级配 100 97.5 30.0 24.O 19.0 16.O 13.0 10.O 8.O
1原材料性能 1.1陶粒
陶粒又名膨胀粘土、发泡炼石、火炼石等,大部 分呈圆形或椭圆形球体,颜色大多为暗红色、赭红 色。轻质陶粒采用优质黏土、页岩或粉煤灰为主要 原料,通过回转窑高温焙烧,经膨化而成,是一种优 良的混凝土轻骨料。其内部呈细密蜂窝状微孔。这 些微孔都是封闭型的,而不是连通型的。它是由于
气体被包裹进壳内而形成的,因而陶粒具有轻质、高 强、导热系数低,以及良好的保温隔热的特点。此 外,陶粒还具有抗震性能好、吸水率低,抗冻性能和 耐久性能好,以及优异的抗渗性等。陶粒中有许多 粒径小于5 mm的细颗粒。在生产中用筛分机将这 部分细小颗粒筛分出来,习惯上称之为陶砂。
试验结果
19.4
≤3级
1.2 6.1 9.5
规范标准 <20 ≥4级 ≤3
可以看出,陶粒与沥青的粘附性不能满足规范 的要求,必须予以处理。在本试验中,采用在混合料 中掺加消石灰的办法,来增加陶粒与沥青的粘附性。 1.2集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