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2例

合集下载

带状疱疹后遗症针灸治疗50例体会

带状疱疹后遗症针灸治疗50例体会

带状疱疹后遗症针灸治疗50例体会1 病因病机带状疱疹主要由水痘-疱疹病毒引起,往往是在一定的诱因刺激下而发病,如机体免疫力下降、心理压力大、身体疲劳、慢性消耗性疾病、肿瘤患者、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等易诱发。

该病毒通过人体的鼻腔粘膜侵入人体后,多呈休眠状态,平时不发病,当机体内环境发生改变后,特别是人体正常免疫机制遭受破坏或受侵袭时,激活了该病毒,使病毒进一步活动繁殖。

2 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在未出现疱疹之前,仅感觉身体局部不适、刺痛,检查时仅发现在皮肤表面出现散在的小丘疹,也往往不注意随后出现许多簇集成群的丘疹,直径在3~5mm左右,疱疹的疱壁透明光亮,周围红晕色泽红紫不一,多以胸胁腰神经分布为特点,分布于乳头周围,也有侵袭四肢表面、颜面部,进一步发展部分人群会引起面瘫。

也有侵袭头皮、耳廓内外,眼睛周围,再发展引起三叉神经疼痛。

特别是许多急性带状疱疹患者,在使用西药如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治疗后,皮肤表面看上去仅留有色素沉着的疤痕,由于疱疹病毒侵袭了神经根,大多患者留下了神经痛的后遗症。

在来我院诊治的50例患者中,疼痛一般都有数月,最长的迁延时间为十二年,虽采取过许多方法治疗,但效果甚微。

其中,年龄最大者84岁,最小者44岁,平均年龄58岁。

绝大多数患者感觉疼痛难忍、苦不堪言,夜不能寐。

据临床统计,90%左右的急性带状疱疹患者会有疼痛,60-70%会留下神经痛的后遗症,自发性的有刀割样、闪电样、放射样和蚁行样等不同的感觉。

3 治疗方法选用0.3×50规格的针灸针在疱疹周围进行围刺,加上电针,采用连续波每日一次,每次半小时,以人体能够接受的强度为宜,进行“交流脉冲”达到激活被侵袭的神经。

一般的病人一周左右可以见效,最快的治疗后,当天夜间患者即能入睡,病程特别长的,治疗时间相对长些,但是治疗效果会随着治疔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轻。

对急性期皮肤表面有感染者,可以配合中医中药治疗。

治则:清热解毒;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力)。

围针联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

围针联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年1月第32卷第1期版社, 1994:31.[4]张鑫.孙氏腹针治疗高血压(阴虚阳亢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5]Klocek M, Kawecka JK.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arterialhypertension.Part II:The effect of clinical factors [J]. Przegl Lek, 2003, 60(2):101-106.[6]齐冲, 姚美英, 高玉霞.不同居住方式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 38(22):5 579-5 581.[7]王宇洁, 高江峰, 吴云, 等.失眠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8, 40(5):511-514.[8]张诗晨, 于丽君, 王军, 等.不良生活方式和睡眠质量的交互作用与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关联[J].中国健康教育, 2018, 34(9):779-783.[9]王之虹, 于天源.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37-42.[10]Field T, Reif MH, Diego M, et al.Cortisol decreases and serotonin anddopamine increase following massage therapy [J]. Int J Neurosci, 2005, 115(15):1 397-1 413.[11]尹爱良, 肖春光, 傅承桦, 等.抚触及穴位按摩对脑卒中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2):110-112.[12]刘蔚, 覃葵丽, 刘美莲.按摩自护疗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报, 2008, 15(8):55-56.[13]张莉琴.穴位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干预抑郁症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 35(14):1 946-1 948.(收稿日期:2019-03-22)编辑:万崇毅30例南昌……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PHN )的疗效及安全性。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治疗中针灸治疗法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4例,均为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法)、42例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法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具有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针灸;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从中医角度来看,该疾病属于“痹症”的范畴,主要是患者体内湿热邪毒引起的,这种湿热之气长期堆积在患者内脏气管中,极易使患者出现机体气血不畅的症状,由此会降低患者免疫力[1]。

相关研究表明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法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针灸治疗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4例,均确诊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2)、观察组(n=42);对照组男女人数比为22:23,年龄最小35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42.32±3.14)岁;观察组男女人数比为23:22,年龄最小、最大分别为36岁、76岁,平均年龄(43.21±3.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较高。

1.2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法,主要对患者口服维生素B1 30 mg,维生素E50mg,25mg消炎止痛药,3次/d。

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法,采用酒精消毒对治疗区域皮肤进行消毒,采用远处循经为主,局部取穴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穴位针刺。

不同病变位置的患者,在针刺时针对的穴位也有所不同。

针刺联合督脉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联合督脉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中国社区医师2021年第37卷第4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神经性疼痛,在疾病痊愈后发病位置依旧处在神经敏感的状态,易产生神经性疼痛,疼痛症状有时候可能会持续终生[1-2]。

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与正气不足、余毒羁留所致的气血瘀滞、经络堵塞有关。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主要方法为中药内服配合梅花针、火针、拔罐、放血疗法等[3]。

本研究采用针刺联合督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88例,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44例。

甲组男24例,女20例;病程1个月~1年,平均(4.02±0.11)个月;年龄22~57岁,平均(31.38±2.12)岁。

乙组男23例,女21例;病程2个月~1年,平均(4.14±0.10)个月;年龄24~58岁,平均(31.01±2.89)岁。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疼痛症状发生于胸部、腰部、背部及腹部等躯干部位;②年龄18~80岁。

排除标准:①眼睑带状疱疹、顿挫型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型脑膜脑炎等特殊类型带状疱疹;②充血性心力衰竭、眼科疾病以及糖尿病。

方法:⑴甲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以普瑞巴林进行治疗,75mg/次,2次/d,疗程1个月。

⑵乙组在甲组基础上实施针刺联合督脉灸治疗。

①针刺疗法:根据患者疱疹部位选择坐位或卧位,暴露针刺部位,明确疼痛区域,观察色素沉着、瘢痕位置,以疼痛局部或疼痛反应点(有酸、麻、胀、痛、重或斑点、色变、硬变、肿胀等反应)作为针灸治疗部位的腧穴(阿是穴)。

对阿是穴实施常规消毒,采用不锈钢毫针(0.25mm×40mm)刺入,在针刺时注意不可刺入过深,应以针尖皮肤凸起呈小丘状,毫针悬吊而不易脱落为宜。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42例疗效分析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42例疗效分析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42例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6-09-05T14:05:08.7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5期作者:赵连琴[导读] 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的发生,多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生毒。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中医院 161500摘要: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的发生,多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生毒,循肝胆经外发而成;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外溢肌肤,感受外邪,搏结化毒而发。

治疗当以通经、活络为主。

针刺肝俞、太冲、血海、阿是穴等,能疏通经络,透毒外出,疏肝理气,养血止痛。

中药制剂通络止痛。

针药并施,络脉通早,局部营卫输布、转化、代谢气血津液的功能恢复正常;络脉得养,邪无所居,则病愈。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症;针刺疗法;辨证施药中医治疗带状疱疹一般需要辨证论治。

最常见的证型是肝经湿热,治疗以清泻肝经实火、清热解毒为主,多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但一定要注意患者自体的体质情况,如果身体较弱,则可能是脾虚夹湿、阴虚火旺等证型,那么临床上需要进行一定的个体化治疗[1]。

我院近年用火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可以明显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可能。

1.一般资料:收集整理2012年9月-2016年1月间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带状疱疹病例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22-77岁。

临床多呈现数个簇集疱疹群,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常呈单侧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分布,常见于胸腹、腰背及颜面部,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伴有神经痛。

其发病急骤,皮疹呈痘疹样泛发,或伴有高烧,头痛,心烦不寐,甚至神昏谵语。

2.辨证论治:本症多因心肝风火、肺脾湿热内结,复感时令毒邪,相搏于肌肤发为红斑、疱疹,故治当清热利湿或健脾除湿。

若因湿热阻遏经络,气血凝滞,疼痛不止者,则宜活血理气为主。

心肝风火证:本证因心肝之火内积,故主证为红斑、水疱明显,局部感热如烧灼,其皮疹多发于胸胁部。

针灸疗法结合穴位注射药物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体会

针灸疗法结合穴位注射药物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体会
月 以上发 生 P H N 。
作剧 烈疼 痛 , 受 累 的皮肤 常 出现发 红/ 发 紫/ 或褐 色 。 常 有苍 白色的 疤痕 。 有时, 病 程较 长 的病例 也无 疤痕 而有非 常严 重 的疼痛 。 ② 患 区常有感 觉 减退 或 感 觉缺 失 , 而皮 肤 常 有痛 觉 超敏 ( 触诱发痛) , 并有 痛觉 过 敏 , 即对 伤 害性刺 激 的疼痛感 觉 增强 。 ③疼 痛性 质 。 可 出现两种 类 型 的疼 痛 : 一 种是 出现 持 续 的烧 灼样 疼 痛 , 另一 种 是 阵 发性 刀割 样疼 痛 , 用 力按 压 皮肤 常 可减 轻 疼痛 , 而轻 触皮 肤 常 不 能耐受 。④ 感觉 异常 。患 区不能 忍受 的发 痒 , 蚁 行感 或 感觉 迟 钝 。⑤患 者对 疼痛恐 惧 , 心理 负担 沉重情 绪 低落甚 至 对生 活 失去
信 心有 自杀倾 向。
【 病 因病机 】 P H N的病理改变表现为神经元和相应神经纤维 炎 性浸润 / 沃勒变 性/ 出血性 坏死 及神 经脱髓 鞘 改变 。尸体解 剖发 现 ,其背 根神 经节呈 卫 星状态/ 淋 巴细胞 浸润 和节 细胞 退行 性变/ 局 部软脑 膜 炎 , 节 段 陛脊 髓炎 等 。在 中枢 神 经系统 也可 发生 类似 变 化 。P H N患者 可表现 为特 异 的脊髓 后角萎 缩 。 ( 一) 触 诱发 痛 : 触 诱 发痛 的机 制 目前 存 在两 种 观点 : ① 感 觉 传 人神 经纤 维传 导 阻滞 引起 神经 系统 重 塑 。P H N患 者 可伴 有一 级 传人 感觉 神经 元 的坏 死 , 可 引起 中枢 端 突触 末 梢 的变 性 , 导致 脊髓 神 经元 失去 这 些 突触 , 形 成感 觉传 人 纤 维传 导 阻滞 , 并 使非 伤 害感 受 的大神 经 传人 纤 维有 机 会和 中枢 疼 痛传 导 神 经元 间形 成新 的突触 , 从 而导 致异 常性 疼痛 。 ② 感觉 传人小 纤 维( 包 括伤 害 感受 器 ) 的活性 增高 / 异 常放 电引起 中枢 的过 度兴奋 。 当大量 的这 种神 经 电冲 动传人 中枢 神经 系统 ,就会 造成 中枢神 经 系统 敏感 , 继 而小 的/ 无 痛性 的机 械刺激 就可 以引 起异 常疼痛 。 ( 二) 自发性 疼 痛 : 背根 神 经节 的一 级 传人 突触受 损 后 , 可引 起去 传人 阻滞 ,使脊 髓神 经元 细胞 产生 自发性 的癫 痫样 放 电 , 从 而 引起 自发疼 痛 。主要是 其背 根 的损伤 导致脊 髓神 经元 ( 尤 其是 抑制 性 中间神 经元 ) 的坏 死 , 胶 质细 胞变 性 , 疤 痕增生 或 其他 结构 和 生化 改变 , 造 成剩 余 神经 元 的敏 化现 象 , 出现 自发 性癫 痫 样放 电, 从而产 生 自发性 疼痛 。因此 白发 性疼 痛也 可能是 病 毒在 背根 神经 节神 经元 内复制 引发 的异 常 的神经 电冲 动造成 。 1 临床 资料 1 . 1 一般 资料 : 8 2例带 状疱 疹后 遗神 经 痛均 来 自我 院疼 痛科 和针 灸科 , 按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2 例, 其中男性 2 5 例, 女性 1 7 例, 最 大年 龄 7 0岁 , 最小年龄 1 7岁 。对 照组 4 0 例, 其 中男性 2 6例 , 女性 1 4 例, 年龄最大 6 7岁 , 最小 1 6岁 , 两组病程 l ~ 1 5 天, 平 均病 程 5 . 5天 。 两组 一般 资料经 统计 学处 理 , P > 0 . 0 5 , 差 异无 统计学 意义 , 具有 可 比性 。 1 . 2 临床 表现 :①急 性带 状疱疹 临床 治 愈后 患 区仍存 在持 续 或发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7例临床观察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7例临床观察
3 . 2 结果 : 治疗 组 总有 效 率 为 8 5 . 9 ; 对 照组 总有 效
组 。治 疗组 5 7 例, 其 中男 2 8例 , 女2 9 例; 年 龄最 小 2 0
岁, 最大 6 3岁 , 平均 3 6 . 3岁 ; 病程最短 3 O天 , 最长 6
月, 平均 2 . 0 2月 。对 照 组 5 5例 , 其 中男 2 7例 , 女 2 8 例; 年 龄最 小 2 2岁 , 最大 6 4岁 , 平均 3 6 . 4 岁; 病程 最短
予清 肝泻 火 、 清热 利 湿 等 药 物 治 疗 , 易攻 伐 太 过 , 致 邪
除正 伤 , 脉 络失荣 , 造 成“ 至虚 之 处 , 便 是 留邪 之地 ” ; 又 或患 者后 期久 服 活 血 化 瘀 之 剂耗 气 伤 血 , 因 而 带 状 疱
疹后 遗神 经痛 可 出现 余 毒 未 尽 , 肝血 、 阴津亏虚等证。
表 1 两组 临床 疗 效 比较
2 . 1 治疗 组 : 局部 疼痛 区治疗 : 梅 花 针疗 法 : 将 针 具及
皮损 疼痛 区常规 消毒后 , 针 头 对 准皮 损 疼痛 区 , 操 作 时
注: 与 对 照组 比较 , *Pd o . 0 5。
4 体 会 本 病 常见皮 疹 缠 腰 , 色红如丹 , 属 于 祖 国医 学 “ 缠 腰火 丹” 范 畴 。一般带 状疱 疹 后遗 神 经 痛 的治 疗 以“ 宛
1 1 2 例 带状疱 疹 后 遗 神经 痛 患 者 均 为 近十 年 来 就
诊 于我 院 门 诊 的患 者 。均 根 据 中 医药 管 理 局 发 布 的 《 中 医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 L 1 ] 明 确 诊 断 。随 机 分 为 两

毫火针点刺联合温和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的影响

毫火针点刺联合温和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的影响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2 纳入标准 符 合 «现 代 皮 肤 病 学 »中 带 状 疱 疹 的
相关 诊 断 标 准 [3];符 合 «中 医 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中 相
关 诊 断 标 准 [4];带 状 疱 疹 皮 损 消 失 后 ,后 遗 神 经 痛 持
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

3 统 计 学 方 法 采 用 SPSS25
0 统 计 软 件 处 理 数
据.计量资料以 均 数 ± 标 准 差 (
.
All Rights
Reserved.

2 观察 组 采 用 毫 火 针 点 刺 联 合 温 和 灸 治 疗. 取
穴:局部取阿是穴,找出局部疼痛点,于疼 痛 点 周 围 1~
患者采用毫火针点刺联合温和灸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
减轻患者疼痛,缩小疼痛范围,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
2 例.对
照组男 28 例,女 24 例;年 龄 26~74 岁,平 均(
50
17±

72)岁;病 程 2~34 个 月,平 均 (
17
42±3
68)个 月.
观察组男 29 例,女 23 例;年龄 27~73 岁,平均(
49
82±

64)岁;病程 3~32 个月,平均(

3g)口服治疗,第 1 日 每 次 0
3g,每 日 1 次;第 2 日
每 次0
6mg,每日2 次;第3 日每次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2例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7月江西省中医院针灸科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其疗效。

结果4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3%。

结论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简便,疗效确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前景,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标签:针刺;热敏灸;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最常见的并发症,指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疼痛持续超过1月者,好发于体质虚弱者和老年人[1]。

该病以剧烈的烧灼样、电击样、撕裂样疼痛为临床特征,缠绵难愈,严重损害患者的情感、睡眠和生命质量[2]。

其治疗方法较多,但治愈率低。

笔者采用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PHN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7月江西省中医院针灸科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皮肤性病学》[3]中PHN的诊断标准,受试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有心、肝、肾等系统严重疾病者及精神疾患者。

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45~75岁,病程1个月~3年。

1.2 治疗方法
患者侧卧位,取疼痛区相应脊椎神经节段的夹脊穴,配合皮损部位围刺。

穴位常规消毒后,夹脊穴直刺,皮损部位取朝疱疹皮损方向平刺,针距约1寸~2寸;酌情加取足三里、合谷、太冲穴、膈腧等穴,得气后留针30 min。

在针刺的基础上,施行回旋灸和雀啄灸探查出所有热敏腧穴后选择2个热敏反应最显著的穴位施以定点温和灸,灸至患者热敏灸感消失为度。

以上操作1次/d,10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进行评分。

显效:临床疼痛消失,V AS为0分;有效:患者临床疼痛症状改善,疼痛改善分数>2分;无效:疼痛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加重趋势,疼痛程度降低分数<2分。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42例患者中18例显效(42.85%),22例有效(52.38%),2例无效(4.76%),总有效率为95.23%。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后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皮肤病,当机体免疫力低下、失治误治、皮损面积过大时,带状疱疹愈后容易遗留PHN。

现代医学治疗在疗程和疗效方面优势并不显著,同时因病程较长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用药,而有些药物存在较大副作用,导致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而被迫停药[4]。

本病当属中医““蛇串疮”、“缠腰火丹”范畴。

中医理论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为肝郁化火,脾虚蕴湿化热,肝火湿热相搏粘滞不去“不通则痛”;加之正气不足,气阴两虚“不荣则痛”。

在皮损疼痛区采取围刺可通利经气、调和气血;针刺夹脊穴助督脉之阳,通膀胱之气,調和局部气血,疏通局部经络。

夹脊穴附近分布着脊神经后支,其深层则分布交感神经干,针刺相应神经节段分布区域之夹脊穴有助于改善相应神经节段的感觉障碍,兴奋交感神经节,调节周围植物神经,改善脊神经根处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对疼痛的耐受,缓解PHN患者的疼痛感[5]。

热敏腧穴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对艾热高度敏化的疾病反应点[6]。

人体腧穴存在静息态与敏化态两种状态,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小刺激大反应”,热敏化腧穴是灸疗的最佳选穴[7]。

热敏灸疗法主要是通过激发人体经气的感传,使得气至病所,从而提高其临床疗效的一种新型艾灸疗法[8],具有行气止痛,通经活络,扶正驱邪,调整阴阳的作用。

综上所述,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PHN安全简便,疗效确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前景,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林志森,杨勇,李若瑜,等.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0.39(6):393-394
[2] 于生元,万有,万琪,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03):161-167.
[3]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2.
[4] 倪家镶,樊碧发,薛富善.临床疼痛治疗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义献出版社,2003:375.
[5] 吴强,张议文,王健,等.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用穴思路探讨[J].吉林中医药,2017,37(2):191-194.
[6] 陈日新,康明非.一种新类型的疾病反应点—热敏点及其临床意义[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29-30.
[7] 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的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07(03):199-202.
[8] 陈日新,康明非,付勇,等.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