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效果分析 李思强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病人的临床探究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病人的临床探究摘要】目的:评价运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对结石性脓肾病人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从我院泌尿外科接收的结石性脓肾病人中选出93例,全部病人均行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先实施经皮肾微造瘘引流术,然后58例(A组)施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35例(B组)施行经尿道输尿管取石术,评估两组病人术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出现情况。
结果:A组、B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均较高,且对照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都未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结论: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用于结石性脓肾的治疗中的疗效确切。
【关键词】结石性脓肾;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疗效【中图分类号】R6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7-0-01结石性脓肾是指由上尿路结石诱发梗阻并出现继发性感染的一组疾病。
伴随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持续发展,此技术逐步代替了肾脏切除手术成为当前治疗结石性脓肾的一项重要技术方法。
用以治疗结石性脓肾的腔内泌尿外科技术一般分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两种。
本文从我院泌尿外科接收的结石性脓肾病人中选出93例,重点研讨运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对结石性脓肾病人实施治疗的具体效果,现汇报见下。
1.对象和方法1.1 对象从我院泌尿外科2016年5月2017年12月接收并行手术治疗的结石性脓肾病人中选出93例,有57例男性,36例女性;年龄在26~74岁间,中位年龄(47.5±8.07)岁;病程在3周~3年间,平均(7±1.25)个月;经常规检测后,发现48例为左肾积脓,42例为中右肾积脓,3例为孤立肾积脓;38例为肾结石,20例为输尿管上段结石,25例为输尿管下段结石,10例为输尿管中段结石。
上述病人均行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依照不同取石手术方法将其分成A组(58例)、B组(35例)。
1.2 方法对全部病人开展病情评估,涉及内容有:检查数据和资料,临床症状及表现、以往病史、目前身体状况等;进而确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72例结石性脓肾的分析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72例结石性脓肾的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72例患有结石性脓肾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患者,全部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52例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
结果手术后半年时间,对这72例患者进行随访,72例患者中肾功能部分恢复或全部恢复的患者有61例,占84.72%;肾萎缩患者9例,占12.50%;肾切除患者为2例,占2.78%。
结论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效果显著,治疗方法高效安全,手术后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可能性小,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不错选择。
关键词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结石性脓肾;分析结石性脓肾一般是由于上尿路结石引起梗阻,进一步继发性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其可以形成肾实质脓肿和脓性炎症[1],最终会使患者的肾实质破坏和肾功能丧失,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中毒甚至休克,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传统治疗结石性脓肾的方法一般是肾脏切除,近年来,随着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发展,该法逐渐替代了肾脏切除法成为治疗结石性脓肾重要方法,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主要方法有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这两种方法的主要目的都是取出结石、控制感染、保全患者的肾功能。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3~10月在本院就诊的72例患有结石性脓肾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29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43.7岁,发病时间2周~2年,平均发病时间6个月,其中22例患者有糖尿病史,28例患者有贫血史,22例患者有尿石症史。
7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患侧腰部胀痛和肾绞痛,通过B超、腹部切片和影像学等检测,显示72例患者中右肾积脓33例,左肾积脓37例,孤立肾积脓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12例,中段结石8例,上段结石13例,肾结石39例,结石横截面大小0.5 cm×0.9 cm~2.1 cm×3.2 cm。
腔内泌尿技术治疗结石梗阻性脓肾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腔内泌尿技术治疗结石梗阻性脓肾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析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60例经CT或B超检查诊断的结石梗阻性脓肾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其中16例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手术,14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肾切除术。
结果:观察组术后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86.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梗阻性脓肾取石率高,术后并发症的机率小,保肾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结石梗阻性脓肾;临床效果;安全性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兴起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是随内腔镜、放射线检查、B超和介入性操作等技术的发展而成的综合学科。
现代腔内泌尿外科技术,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范围广、治疗效果佳[1]。
结石性脓肾为结石梗阻引起的继发性的肾感染,终致肾实质破坏,肾功能衰竭,严重者致全身感染、中毒性休克等而危及生命。
因此在该病早期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肾切除术对人体生理环境破坏较大,恢复期长,并发症较多,加之临床需要切除肾脏,部分患者心理接受程度较低,因此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本院泌尿外科2012年2 月-2016年1月共收治60例结石性脓肾患者,采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及开放手术进行治疗,现将临床治疗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2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结石梗阻性脓肾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其中观察组男21 例,女9例,年龄23-68 岁,平均(42.5±5.1)岁,病史20 天-1.7年,平均8个月;对照组中男22 例,女8例,年龄22-70 岁,平均(45.6±3.2)岁,病史10天-2.5年,平均8个月。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效果分析

·临床研究·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效果分析朱同英(龙口市北海医院,山东 烟台 265701)0 引言尿路结石梗阻可引起患者肾积水,如果合并感染还会导致肾脓肿,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危及生命。
随着临床医疗卫生服务的不断发展和内镜泌尿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被广泛应用于肾结石治疗。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以人们的饮食习惯也改变了[1]。
高钙高磷的积累肾结石由于肾内分泌管梗阻增多。
那块石头肾盂积水是由上尿路结石引起的阻塞和感染引起的会导致肾脓肿和化脓性炎症,最终发展为肾脏物质被破坏,肾功能丧失。
它给病人的身心带来无尽的痛苦也给患者家属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为了进一步探讨内窥镜泌尿外科技术的方法和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结石脓性肾病,60结石患者脓性肾病在我们医院接受治疗从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被选为研究对象,和相关的治疗条件进行了如下叙述。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石性肾盂肾病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痛、肾绞痛、发热、血尿等,经相关检查诊断为结石性肾盂积水。
所有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均被排除在相关手术禁忌证之外。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实验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5.0±2.5)岁;平均发病时间(7.0±2.1)个月。
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4.0±2.7)岁;平均发病时间(8.0±3.1)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两组患者根据自身的临床症状、病史、相关检查等相关因素,决定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实验组患者行内镜泌尿外科手术:结合患者情况,应先行微创经皮肾造瘘引流术,在患者尿路引流较清楚、感染得到控制、身体状况得到改善后再行手术。
腔内泌尿技术治疗结石梗阻性脓肾的临床分析

腔内泌尿技术治疗结石梗阻性脓肾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观察腔内泌尿技术治疗结石梗阻性脓肾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本组32例结石梗阻性脓肾患者,其中12例I期行腔内技术取石,20例I 期行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II期行腔内技术取石。
结果: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3-20个月,全部患者术后腰痛、发热、以及尿频尿急等相关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
未发生明显近远期的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因反复发生肾盂肾炎最后行患肾切除。
结论:腔内泌尿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结石梗阻性脓肾治疗方法。
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关键词】结石;肾脓肿;内腔镜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微创腔内技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广泛应用。
目前已成为泌尿外科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1]。
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使用腔内技术治疗了32例结石梗阻性脓肾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结石梗阻性脓肾患者。
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40.5岁(20-60岁);均为单侧发病,左20例,右12例,病程为2-30d。
既往尿石症史者25例,合并糖尿病者10例,合并贫血者5例。
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患侧腰部胀痛、肾绞痛、寒战等。
体格检查:体温37.9℃-40℃,患肾区均有明显触痛、叩击痛。
可触及腰部包块者9例。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者29例,尿常规提示白细胞+—++++者30例。
所有患者肾功能不同程度损害。
尿路CT、平片或B超显示:肾结石18例、输尿管结石14例;患肾均有不同程度的积液。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即给予KUB和B超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给予血生化常规检查及血尿细菌培养。
先给予广谱抗生素抗感染及必要的支持治疗;糖尿病者给予调整血糖,贫血患者中Hb<90g/L者给予补充血浆和或红细胞悬液,在体温稳定于38℃以下,复查血WBC计数<10×109/L,血糖大致正常、生命体征及病情平稳后才考虑施行微创手术。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临床疗效分析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石性浓肾患者96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经尿道镜取石术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本组96例患者中应用经尿道输尿管取石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有31例,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有6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率为54.17%,有效率为39.58%,总有效率为93.75%。
结论:应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泌尿外科;结石性脓肾;疗效临床上对结石性脓肾的治疗方式是采用传统的肾切除手术,但大量临床表明,患者行肾切除手术后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且对身体机能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1]。
为探寻更加切实有效的治疗结石性脓肾的治疗办法,很多医院开始引入泌尿外科治疗技术对结石性脓肾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并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对此,本研究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应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其具体分析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石性脓肾患者96例。
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38例;在所选取的患者中年龄最大为79岁,最小为36岁;平均年龄(52.66±9.97)岁;结石病程最短为17天,最长为2年,平均病程为(11.44±3.73)月。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肾绞痛、患侧腰部胀痛、血尿、发热、腰部触及有硬块等,部分患者有肾区压痛以及叩击痛等相关症状。
经过影像学检查,发现为左肾积脓患者有51例,右肾积脓患者有45例。
有糖尿病史患者26例,有贫血病史患者13例。
所有患者均结石性脓肾的相关诊断标准,96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效果分析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腔内泌尿外科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临床价值。
方法筛选出本院泌尿外科在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接收的病患结石性脓肾60例,根据其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划分为2小组,即:对照组(传统肾切除术,n=30例)与(泌尿外科技术,n=30例),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率6.67%明显小于对照组16.67%,2组对比差异突出,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
结论通过腔内泌尿外科术对结实性脓肾患者实施治疗,不但具有非常高的取石率,而且还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率,这是一个相当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行。
关键词: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结石性脓肾;应用效果引言:腔内泌尿外科术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研发出来的,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其积累的临床经验愈发丰富。
同时由于医疗器械设备的持续升级,该技术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临床应用等有了比较稳固的基础。
在对结石性脓肾患者实施早期治疗的过程中,它对于败血症的形成、避免肾功能永久性丧失等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肾切除术长期以来属于治疗结石性脓肾的一个常规方案,不过它会对病患体内的生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而且还会延长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甚至引发出一些并发症、不良反应等,这会使人们对泌尿外科术的应用效果产生质疑。
在本院的长期实践研究中,一部分患者选择的是腔内泌尿外科术进行治疗,接下来我们对这一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展开探讨,相关内容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筛选出本院泌尿外科在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接收的病患结石性脓肾60例,根据其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划分为2小组,即:对照组(n=30例)与(n=30例)。
其中,对照组的男女之比是19:11;年龄在22-69岁之间,年龄均值是(42.33±1.33);患病时间是24d-17个月,中间值是(8.12±2.01)月。
结石梗阻性脓肾腔内泌尿技术临床疗效观察

结石梗阻性脓肾腔内泌尿技术临床疗效观察目的:分析对于結石梗阻性脓肾患者采用腔内泌尿技术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照组行肾切开取石术方案治疗,观察组改为腔内泌尿技术治疗。
结果:观察组的肾切除率、结石清除率与对照组比较中P<0.05;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率、结石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
结论:在结石梗阻性脓肾患者治疗中采用腔内泌尿技术可显著提升疗效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率及复发率。
标签:结石梗阻性脓肾;腔内泌尿技术;价值脓肾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肾脏化脓性感染疾病,患者肾实质组织受到广泛性破坏,同时肾脏和已经坏死的组织产生了巨大脓腔,该疾病可由肾盂肾炎、肾结核以及肾结石等疾病在发展过程中诱发尿路梗阻感染而引起[1]。
近年来,随着我国临床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腔内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为结石梗阻性脓肾患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文将着重探究腔内泌尿技术应用于结石梗阻性脓肾患者中的治疗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线性资料随机抽取2014年5月~2019年6月我院16例结石梗阻性脓肾病例,以其治疗方案为标准分组,观察组(腔内泌尿技术组,10例):性别比,男∶女=7∶3;年龄35~84岁,均值(46.3±0.5)岁。
对照组(肾切开取石术组,6例):性别比,男∶女=4∶2;年龄30~72岁,均值(45.6±0.4)岁。
2组线性资料在比较中P>0.05。
1.2方法对照组行肾切开取石术方案治疗,在11肋缘下侧做手术切口,充分显露肾脏组织,对肾蒂进行游离,肾周温度调控至20℃,之后实施肾蒂阻断,结合其情况采取肾切除术或者取石术方案治疗。
观察组改为腔内泌尿技术治疗,结合其检查结果与病情状况确定手术方案,包括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经尿道输尿镜取石术。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中患者保持截石体位,由患侧输尿管将F6输尿管导管进行逆行插入,使其处于结石部位,之后改变为俯卧位,由患者腋后线和12肋下缘直到肩胛线之间利用超声定位并实施经皮穿刺,到位后需拔掉针芯,并于斑马导丝或者超声导丝的辅助下利用筋膜扩张器对通道进行扩张,顺导管放置输尿管硬镜,利用气压弹道碎石技术对结石进行粉碎,之后充分吸除碎石或者采取碎石冲出法;经尿道输尿镜取石术:该术式主要用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者的治疗,术中为截石体位,将输尿管缓缓置于患者膀胱,输尿导管辅助下把输尿镜放置在结石下侧,利用弹道碎石器对结石进行充分击碎,并利用取石钳充分取净结石,手术后利用输尿管导管进行引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效果分析李思强
发表时间:2017-11-24T16:21:54.1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9期作者:李思强
[导读] 结石性脓肾患者予以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效果理想,对其肾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蒙自市人民医院外三科云南红河州 661100
摘要目的:分析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结石性脓肾患者58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
予以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29例患者为参照组,予以经尿道输尿管取石术治疗的29例患者为观察组,最后对两组结石性脓肾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总结。
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100%)同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6.6%)进行比对,组间差异经统计后P>0.05。
结论:结石性脓肾患者予以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效果理想,对其肾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关键词: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结石性脓肾;效果分析
结石性脓肾的主要治疗方法以腔内泌尿外科技术为主,该治疗方法具有较小的创伤、操作简单和较小的创伤面积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患者的复发率进行显著降低,从而使患者的肾功能得以保证[1]。
为此,此研究分析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效果,选择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结石性脓肾患者58例进行探究,现将治疗过程和研究结果进行以下表述。
1 对象与方法
1.1 基本信息
本此研究中抽取的结石性脓肾患者58例入院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所有患者的疾病均由临床证实。
其后依据患者治疗方法差异性均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例数有29例。
研究组2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20:9,最大年龄为66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年龄跨度经计算后为(46.8±7.7)岁,其中19例患者的发病位置为右侧,10例患者的发病位置为左侧。
参照组2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17:12,最大年龄为69岁,最小年龄为23岁,年龄跨度经计算后为(49.4±7.8)岁,其中18例患者的发病位置为右侧,11例患者的发病位置为左侧。
利用统计工具对两组结石性脓肾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检验,未形成统计学意义,加强了组间的比较。
此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对该研究知情,自愿参与实验调查后均将知情同意书签署,我院伦理委员会已通过。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事先接受经肾造瘘引流术,并实施全麻插管处理,随后予以参照组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首先,将F8/9型输尿管镜放入肾造瘘Peei-away鞘内,利用钬激光碎石法击碎患者的结石,同时利用取石钳取出结石,并将其全部冲洗干净。
患者完成手术后需实施肾造瘘引流,时间为一周,随后对患者的KUB进行复查,看是否存在残余的结石[2]。
若患者未出现发热,可以将肾造瘘管予以拔除,将双J 管引流进行合理放置,时间为3周。
观察组患者予以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在患者的膀胱内将F8/9型输尿管镜放入其中,通过输尿管导管进行引导,逐渐的移动F8/9型输尿管镜,直至到达结石位置,利用钬激光碎石法击碎患者的结石,同时利用取石钳取出结石,并将其全部冲洗干净。
若患者未出现发热,可以将肾造瘘管予以拔除,将双J管引流进行合理放置,时间为3周。
1.3 效果评价依据[3]
观察组和参照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患者的结石全部击碎,未出现碎石残留和并发症,评价治疗效果显效;观察组和参照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患者的结石基本击碎,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评价治疗效果有效;观察组和参照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可见碎石残留,同时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评价治疗效果无效。
显效率、有效率相加为治疗总有效率。
1.4 数据统计
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选择软件包(SPSS19.0)进行检验和整理,治疗总有效率以计数资料进行呈现,以百分率(%)表示的同时选择卡方(X2)作为检验方式,组间检验结果形成统计学意义则表示P<0.05。
2 研究结果
观察组29例患者予以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效果显效和有效的比例分别为51.7%、48.3%,治疗总有效率经计算后为100%;参照组29例患者予以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效果显效和有效的比例分别为48.3%、48.3%,治疗总有效率经计算后为96.6%;两组间数据结果由软件包计算后P>0.05,详情数据结果由表1所示。
3 讨论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主要为在经皮穿刺微造瘘引流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以下两种手术方法,即: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和经皮肾镜取石术,较比传统治疗方法,上述手术方法具有多种优势,如:①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可以将游离炎症和肾脏的粘连进行阻止,减少对机体的损伤,防止炎症进一步发展。
②通过对患者肾造瘘管引流量的观察,可以将梗阻后肾功能的恢复有效解除[4]。
③肾脏引流更加充分。
④具有较高的肾脏保留率。
本次研究中,分别予以患者不同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100%和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6.6%进行比对未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可知,结石性脓肾患者予以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效果理想,对其肾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参考文献:
[1]郑卫华,高娜,李彬等.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研究,2013,27(4):357-358.
[2]陈智慧,金尚丽,周建新等.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2):124-126.
[3]叶绍强,邓丹,张亮等.探究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5(14):69-70.
[4]杨晗杰.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2):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