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李凭箜篌引》ppt课件完美版

合集下载

《李凭箜篌引》ppt课件

《李凭箜篌引》ppt课件

是“ 梦入神山教神妪
, 老鱼跳波瘦蛟舞
”;苏轼《赤壁
赋》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2. 前 人 认 为 《 李 凭 箜 篌 引 》 是 “ 摹 写 声 音 之 至 文 ” , 其 中
“ 昆山玉碎凤凰叫 乐声的起芙伏蓉多泣变露;“香兰笑
”以声写声,着重表现 ”
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吴动质听不。眠倚桂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练习册
[2024·四川南充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① 刘长卿
文姬②留此曲,千载一知音。不解胡人语,空留楚客③心。 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何事长江上,萧萧出塞吟。
[注] ①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当时刘长卿只身离开京城,就任鄂岳转运留 后。鄂渚,在今湖北鄂州。②文姬:指蔡文姬。曾被南匈奴军所虏,在匈奴度 过12年,后曹操派人赎回蔡文姬。据传其作品有《悲愤诗》五言体及骚体各 一首,又有《胡笳十八拍》。③楚客:客居他乡的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练习册
[解析] D项,“正面描写”错,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主要运用侧面描写表现 音乐,通过听者的联想、想象来表现音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练习册
③诗中还运用了用典和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 逗秋雨”中运用了女娲补天的典故,李凭的箜篌之音直上天际,竟然让女娲补 天之处石破天惊,飘下阵阵秋雨,这是一种夸张,但其却非常生动地表现出了 李凭的琴声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④本诗的章法奇异,体现出李贺作为“诗鬼”的艺术特点。前四句,“吴丝蜀 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先写琴,写 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同时,作者在炼字方面也体现出了高深的功力。比如“颓”原有消沉的意思, 此处形象地描写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凝滞的情态,流云仿佛在俯首谛

李凭箜篌引3优秀课件ppt

李凭箜篌引3优秀课件ppt

03
李凭箜篌引的赏析
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意境
李凭箜篌引通过对音乐的描绘, 创造了一个美妙、梦幻的意境, 让读者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情感
诗歌中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 和感慨,通过音乐传达出对美好 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音乐与诗歌的结合
音乐元素
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音乐元素,如音 符、旋律、节奏等,使诗歌充满了音 乐的美感。
部分同学对于某些诗歌意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加 强。
时间安排上稍显紧凑,有些内容可以更深入展开。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与展望
建议 加强对诗歌意象的解读和体验,提高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讨论,提高学习氛围。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与展望
• 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诗歌作品,丰富学习内容。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与展望
展望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 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期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为同学们提 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06
参考文献与拓展阅读
主要参考文献
《李凭箜篌引》赏析
对唐代诗人李贺的诗歌风格与技巧的探讨。
与古筝、古琴等乐器相比 ,箜篌在结构和演奏技巧 上存在较大差持身体放松, 坐姿端正,双手自然放在 琴弦上。
弹奏手法
主要使用指甲或指肉弹奏 琴弦,通过控制力度和指 甲的角度来调整音色和音 量。
练习方法
建议从基础练习曲开始, 逐步提高难度,同时注重 音准和节奏感的训练。
04
课程实践与拓展
模拟演奏与体验
模拟演奏
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演奏李凭的箜篌曲,亲身体验音乐的韵律和节奏,感受演奏技 巧和情感表达的结合。

李凭箜篌引完整版PPT课件

李凭箜篌引完整版PPT课件

问题1
《李凭箜篌引》中,诗人 如何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 来描绘箜篌的声音?
问题2
请分析诗中“女娲炼石补 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一句所表现的意境和诗人 的情感。
问题3
诗人通过《李凭箜篌引》 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或情 感?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感悟
心得1
在阅读《李凭箜篌引》时,我深 刻感受到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
音乐元素的融合
东西方音乐在旋律、和声 、节奏等方面相互借鉴, 形成新的音乐风格。
音乐形式的创新
通过跨文化交流,东西方 音乐在演出形式、乐器使 用等方面进行创新,丰富 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力。
音乐教育的国际化
东西方音乐教育体系相互 借鉴,推动音乐教育理念 和方法的更新与发展。
06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讨论
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
诗中通过对李凭箜篌演奏的描绘,反 映了当时社会对音乐的重视和推崇, 以及音乐在当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
通过李凭箜篌的演奏,诗中也传递出 了一种不屈不挠、精益求精的精神, 体现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于艺术和才 华的执着追求。
诗中所体现的对音乐艺术的追求和热 爱,也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精神风貌, 即追求艺术、崇尚才华的社会风气。
音乐风格多样化,清商乐等民 间音乐盛行,同时佛教音乐传 入。
宋元明清时期
音乐艺术逐渐走向民间,戏曲 、说唱等音乐形式兴起。
著名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介绍
伯牙与子期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代表 作为《高山流水》。
嵇康
魏晋时期著名音乐家,代表作 《广陵散》,其音乐风格高洁 脱俗。
李龟年
唐代宫廷音乐家,擅长筚篥、 羯鼓等多种乐器,代表作《渭 川曲》。

李凭箜篌引ppt课件

李凭箜篌引ppt课件
学习不足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需要加强,比如对诗歌语言的掌握和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我会在今后的 学习中更加注重这些方面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07
附录:李凭箜篌引原文及注释
原文
01
《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 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描绘音乐 的诗歌。
02
全诗共14句,以李凭的箜篌演奏 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 ,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李凭的卓 越才华。
跨文化交流
李凭箜篌引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已经成为了跨文化交流的 重要载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06
总结与反思
对李凭箜篌引的评价与反思
深度和细节
李凭箜篌引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想象力的诗歌,它以深入的描绘和细腻的笔触展现 了音乐艺术的魅力。通过ppt课件的学习,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首诗的内涵和 细节。
04
李凭箜篌引的艺术特色
音乐描写手法
运用通感手法
李贺通过通感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 、触觉和味觉,如“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中以形写声,描 绘出音乐的形象化。
运用比喻
李贺通过比喻手法将音乐与自然景观 相融合,如“梦入神仙教神妪,老鱼 跳波瘦蛟舞”中以物写乐,表现出音 乐的灵动与活力。
修辞手法
注释
李凭
唐代著名的箜篌演奏家, 是“长安三绝”之一。

一种古代诗歌体裁,常用 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意象
诗歌中用以表现主题的物 象和景象。
箜篌
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外形 似竖琴,有36弦。
李贺
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 鬼才”。
比喻
用其他事物来比拟所要描 绘的事物,以增强表现力
和感染力。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李凭箜篌引》课件(22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李凭箜篌引》课件(22张PPT)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思考与探究一
请大家合作讨论,根据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基本含义,划分 断句并分享初读诗歌之后的感受,言之有理即可。
思考与探究六
你认为此时的音乐应当透露出何种情感?从哪里看出? “紫皇”在这里代指什么?这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此时的音乐反应出一种凄冷的感情色调,一个“冷”字即可见。 “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 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 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
思考与探究七
李凭的音乐从人寰传到了仙界,一众神仙“粉丝”也听 得如痴如醉,那么请从后六句中找出一句你认为最能表 现李凭技艺高超,音乐绝美的诗句,加以分析。言之有 理即可。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思考与探究八
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 《听颖师弹琴》共同推为“摹写声音至文”。请对比 《琵琶行》将本诗中的诗句与以下写音乐的常见手法进 行对应匹配。
为何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天妒,人妒,无所终
18岁声名远播,携佳作《雁门太守行》拜谒 学术大咖,深受赏识。大咖回访,沉着应对, 作《高轩过》再获赞誉。
因“避讳事件”受人构陷,无法参加进士举, 连韩愈都为他不平,写《讳辩》为其发声: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 能为人乎!”虽后为官,却深感屈辱,从此一 蹶不振,郁郁而终。

中国古代散文诗歌欣赏第三单元《李凭箜篌引》课件24张

中国古代散文诗歌欣赏第三单元《李凭箜篌引》课件24张

比Hale Waihona Puke 鉴赏参考答案: (2)风格迥异:
《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 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浪漫 瑰丽。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 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 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 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 易感伤。
赏析下面这首诗的写作手法: 《社 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 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 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 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 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 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 境),富有蕴味。
鉴赏与品味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 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 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 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 现力。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 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
“以感觉写感觉”。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
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 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侧面烘托:
《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 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 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知识迁移: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 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 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 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
鉴赏与品味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 “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 代了演奏的地点。
这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 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 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 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 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 艺术力量。

2024年李凭箜篌引ppt课件完整版

2024年李凭箜篌引ppt课件完整版

箜篌的构造和演奏技巧
由共鸣箱、颈项、琴弦等部分组成, 演奏时需用双手弹奏,技巧丰富。
李凭及其箜篌作品
李凭简介
01
唐代著名箜篌演奏家,被誉为“箜篌圣手”,其演奏技艺达到
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李凭的箜篌作品
02
创作了《李凭箜篌引》等多首脍炙人口的箜篌独奏曲,流传至
今。
李凭箜篌作品的艺术特色
03
以高超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情感表现,展现了箜篌的独特魅力
按音技巧
箜篌的按音技巧包括滑音 、颤音等,通过不同的按 弦方式产生丰富的音色变 化。
泛音技巧
箜篌的泛音技巧是利用琴 体共鸣产生的特殊音色, 演奏者需掌握泛音的准确 位置和弹奏方法。
演奏表现分析
情感表达
箜篌演奏中,情感表达至 关重要。演奏者需深入理 解乐曲内涵,通过音色、 力度等变化传递情感。
气息控制
通过介绍李凭箜篌等民族乐器及其音乐特点 ,引导青少年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推广民族音乐知识
向青少年普及民族音乐的历史、文化、演奏技巧等 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民族音乐。
提供民族音乐实践机会
组织青少年参加民族音乐会、音乐节等活动 ,让他们亲身感受民族音乐的氛围,培养对 民族音乐的热爱。
提高青少年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引导青少年欣赏民族音乐之美
通过欣赏李凭箜篌等民族乐器的演奏,让青少年感受音乐中的旋律 、节奏、和声等美学元素,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鼓励青少年创作民族音乐
为青少年提供创作平台和资源,鼓励他们尝试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 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拓展青少年的艺术视野
引导青少年关注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和内涵,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李凭箜篌引 ppt课件

李凭箜篌引  ppt课件

李贺是一个非常勤奋的诗人,据李商隐《李长吉小 传》记载,李贺每天都要骑着毛驴外出游览,遇有所得, 便写在纸上,投入身边锦囊中。晚上在灯下取出,再仔 细修改。
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 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 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 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光之中;
双关:紫皇不仅指人间的帝王,也指天上的 玉皇。
承上启下,音乐由人间传到仙界,比较自然 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间扩大到天界。
PPT课件
19
品——品诗韵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 月宫中的吴刚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倚在 桂树上凝神倾听,不知困倦;桂树下的玉兔听 到乐曲声也浑然入境,全然觉察不到寒露打湿 了全身。这三句描写从人间转到天上,牵涉到 哪些神话故事和典故?
PPT课件
30
这三首诗有何相同之处?
修辞:比喻 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说一说。
PPT课件
31
描摹环境
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PPT课件
29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 你认为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能否 具体说说本句的妙处。
夸张的手法:乐声传到神山上,连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品诗韵
从开头几句看,你觉得李凭弹奏的乐曲是什 么样的(欢快、悲凉、悠扬)? 悲愁的 空山句说明乐曲舒缓; 江娥句说明曲调悲伤。
怎么读?
品——品诗韵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 这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你能分 辨出来吗?
比喻(以玉碎声和凤凰叫声比喻琴声) 夸张(以不可能表现可能) 通感(以视觉表现听觉)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读——读出情感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 作者开篇不直接写弹奏者李凭,却先写“吴 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 素女愁”开头,有何深意?
• 首句先介绍乐器材质优良,有宝剑配英雄之 意,衬托李凭的身份;
• 而山中的云因他的弹奏而停止游动渲、染江铺娥垫因
他的弹奏而哭泣、素女因他的弹奏而悲恸, 更表明了李凭演奏技艺的高超。
品——品诗题
唐代著名 乐手
古代一种 拨弦乐器
乐府诗体
李凭箜篌引
箜篌
吴地品的—丝,—蜀地品的桐诗,代意指 李 凭 箜 篌 引 制作乐器的最好材料,这里
说明箜篌的质地精良。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弹奏
使… …凝
下沉,凝滞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见课本注释
指长安
哭泣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唐诗鉴赏辞典
品——品诗韵
这一句写出了李凭弹奏的乐曲什么样的特点? 起伏多变 优美动听
昆山玉碎——时而低沉嘈杂 凤凰叫——时而高亢激越
芙蓉泣露——时而悲抑
香兰笑——时而欢怎快 么读?
品——品诗韵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 这一句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说说你的 理由。 侧面描写。
十二门前融冷光说明他的乐声传遍长安,清冷 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而 京城中的皇帝也被他的乐声所打动,不仅说 明他乐声的动听,也说明他身价之高。从侧 面表现出李凭演奏技艺的高超。
都是李凭惹的祸!
品——品诗韵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品——品诗韵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 这一句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
光之中; 双关:紫皇不仅指人间的帝王,也指天上的
玉皇,为后面几句写天上的景象起到过渡 作用。
怎么读?
品——品诗韵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 达到了什么效果?
品——品诗韵
“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 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 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凤凰叫”,那 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 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 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芙蓉泣露香 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 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 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 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 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 这三句描写从人间转到天上,牵涉到哪些 神话故事和典故? 女娲补天的故事、吴刚砍桂的故事 《搜神记》、《列子·汤问》中的故事
品——品诗韵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 “石破天惊逗秋雨”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李凭的乐声传到了女娲娘娘补天之处,
灵石迸破震撼了天庭,引出漫天的秋雨。
品——品诗韵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昆仑山 古代长安四面各有三个门 打动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沉浸
冷气寒光
天帝,这里也指皇帝
品——品诗意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引出
梦入“瓠巴鼓琴而鸟
舞鱼跃”,形容乐声优美。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吴刚

露滴
打湿
品——品诗韵
• 你认为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能否 具体说说本句的妙处。 夸张的手法:乐声传到神山上,连那 位箜篌弹得出神入化的神妪都被打动了, 不仅如此,老鱼也好像恢复了少壮,在水 面跳跃,瘦蛟也似变得神采奕奕,在水中 翩翩起舞!
品——品诗韵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 吴刚为什么停止砍桂,又是什么让广寒宫 的玉兔被露滴打湿也不躲避?
李凭箜篌引
李贺
知人论世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其诗独树一 帜,被称为“李长吉体”,被人称为“鬼 才”、“鬼仙”。
李贺是一个非常勤奋的诗人,据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记载,李贺每天都要骑着毛 驴外出游览,遇有所得,便写在纸上,投入 身边锦囊中。晚上在灯下取出,再仔细修改。
虽只活了二十七岁,但对当时、后世影 响都很大。他十八岁时写的诗《雁门太守 行》,让一代文豪韩愈读后也不由肃然起敬。
知人论世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 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 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 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 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 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 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 《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 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 《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读——读准字音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读——读准节奏
李凭箜篌引
节奏:2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