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分析
超高层公共建筑的前期设计分析

超高层公共建筑的前期设计分析超高层公共建筑是城市发展中的标志性建筑,具有多功能、高效率的特点,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超高层公共建筑的前期设计阶段,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以确保建筑的安全、可持续和良好的使用体验。
本文将就超高层公共建筑的前期设计分析进行探讨。
一、地理环境分析超高层公共建筑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地理环境分析十分重要。
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以及交通、供水、供电、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
气候条件对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保温、通风等方面有很大影响。
地质条件则关系到超高层建筑的地基设计和地震抗性。
水文条件关乎建筑的排水系统和防水措施。
而城市基础设施则影响超高层建筑的供需情况和运行稳定性。
二、用地规划分析超高层公共建筑的用地规划分析要考虑到建筑的功能和城市的用地结构,确保建筑能够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
建筑的功能多样性和空间分布规划,需要遵循城市规划的总体方针和政策法规,充分结合城市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建筑功能分析超高层公共建筑的功能分析是建筑设计的重点之一。
建筑的功能包括室内空间、设备设施、管线布置等方面。
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功能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调性,确保建筑能够满足多种功能需求。
建筑结构分析是超高层公共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
建筑结构要考虑到荷载、抗震、抗风等多种因素,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建筑结构的设计还要兼顾到建筑的美观性和经济性,尽可能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
五、安全设计分析安全设计是超高层公共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安全设计包括消防安全、逃生通道、防护设施等方面。
建筑的消防安全系统要满足公共建筑的特殊要求,确保在发生火灾等意外情况时,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撤离。
六、可持续发展分析超高层公共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分析是建筑设计的新趋势和重点。
可持续发展设计包括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环保材料应用等方面。
建筑的设计要尽可能降低能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及发展分析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及发展分析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象征之一,其设计方案要点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态和空间效应,同时又受制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等多方面的考虑。
本文就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1. 建筑高度:超高层建筑其建筑高度超出常规建筑高度,一般要求超过300米。
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受到地形、气候、建筑技术、可持续性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高层建筑的高度越高,对建筑的技术要求和风险管理的难度就越大。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需要统筹考虑各项因素,寻找最优解决方案。
2. 结构系统:超高层建筑的结构系统是其稳定性和耐久性的重要保证。
结构系统应该尽量简单规范,采用更好的材料和更恰当完善的技术细节。
同时,应对各种承载失效状况做好防范和预警措施,并根据地震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方式。
3. 空间组织: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空间的体量和组织尤为重要。
在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的功能、需要、环境、气候等因素,灵活有效地利用建筑空间资源以提高空间使用效率。
同时,设计应该更加人性化,考虑到婴儿、老年人、残疾人等不同人群的需求。
4. 外立面设计:超高层建筑的外立面设计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的照明、视野等方面。
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建筑的姿态、要素、对周边环境的反应等。
同时,科技进步也给外立面设计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如智能化、动态化等,增强了建筑性能。
5. 环保和可持续性:高层建筑设计必须考虑环保和可持续性问题,它所造成的影响更加深刻和长久。
在结构、材料、电力、空调、垃圾处理等方面,都必须考虑如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降低对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1. 科技智能化:高层建筑的发展逐渐转向科技智能化领域。
先进的工艺、新型材料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使得超高层建筑在环境、能源、安全等方面的性能不断提高。
2. 生态环保:高层建筑设计开发趋势将会注重生态环保。
建筑师将着眼于建筑节能、减少资源消耗、减少建筑垃圾等方面,使用绿化、阳台种植、空气净化、智能自动化等方面实现一个良好的建筑环境并保护整个社区的生态环境。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成为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层建筑不仅在外观上展现了现代建筑的魅力,更在功能上满足了人们对于空间利用和生活品质的追求。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等方面,下面将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案例进行分析。
一、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位于上海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超高层摩天大楼,其建筑高度达到 632 米,是中国目前已建成的第一高楼。
在设计方面,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独特的螺旋式上升的外观造型,不仅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还能够有效地减少风阻,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大厦的外立面采用了双层玻璃幕墙系统,既能隔热保温,又能降低能耗。
此外,建筑内部的空间规划也十分合理,包含了办公、商业、酒店、观光等多种功能区域,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在施工过程中,上海中心大厦面临了诸多技术难题。
由于建筑高度极高,对施工设备和技术的要求非常严格。
例如,在混凝土泵送方面,需要采用超高压泵送技术,将混凝土输送到几百米的高空。
同时,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施工方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如设置防护网、安装监控系统等。
在运营管理方面,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对大楼的设备运行、能源消耗、人员流动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有效地提高了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迪拜哈利法塔迪拜哈利法塔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总高度达 828 米。
哈利法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沙漠之花蜘蛛兰,其建筑形态优美而独特。
大楼的结构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和钢结构外框架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承受了巨大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同时,为了抵御迪拜炎热的气候,建筑的外立面采用了高性能的玻璃和铝板幕墙,具有良好的隔热和遮阳效果。
在施工方面,哈利法塔的建设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由于迪拜的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方需要进行大量的地基处理工作。
此外,在超高泵送混凝土、钢结构安装等方面也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实例浅析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实例浅析一、引言:介绍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的背景和意义二、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结构材料、高度、地震设计等等三、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的方法:钢构架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复合墙梁式结构等四、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实例分析:以某个超高层酒店办公楼为例,进行结构设计及其优化方案的分析和讨论五、总结与展望:对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展望。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作为当代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对于城市的形象、经济、科技、环保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技术的不断更新,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的建筑高度也在不断攀升。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是超高层建筑的关键,其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经济、美观等多方面都对于建筑本身及其周边区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和建筑外观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结构的最优化方案,确保建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合理。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结构材料、高度、地震设计、风载荷、人工活荷载、温度变化、地基承载力、结构节点等等。
其中,建筑高度是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大关键点,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带来的不仅是工程技术上的挑战,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环保、设计美学等方面的影响。
结构材料的选择包括混凝土、钢结构、复合材料等,不同的材料选择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耐久性、美观度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影响。
地震设计也是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地震对于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的影响将直接影响到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也是建筑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等的不断发展,也为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例如,采用新型复合材料的结构,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的自重和耗能,达到更好的环保和经济效益。
超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要点

超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要点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超高层办公楼在现代城市中越来越常见。
超高层办公楼不仅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企业形象和实力的象征。
然而,超高层办公楼的建筑设计与普通建筑相比,具有更高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本文将探讨超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的要点。
一、结构设计超高层办公楼的结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高度较高,建筑物所承受的风力、地震力等水平荷载较大,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核心筒结构、巨型框架结构等。
在框架核心筒结构中,核心筒承担了大部分的水平荷载,框架则主要承受竖向荷载。
这种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经济性,被广泛应用于超高层办公楼的设计中。
巨型框架结构则是通过设置大型的框架梁和柱来抵抗水平荷载,具有较大的刚度和承载能力,但造价相对较高。
此外,结构材料的选择也十分关键。
高强度钢材和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提高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减少构件的尺寸和重量,从而增加建筑的使用空间。
二、垂直交通设计超高层办公楼中的人员数量众多,垂直交通的设计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效率和舒适度。
电梯是垂直交通的主要工具,因此需要合理配置电梯的数量、速度和载重。
一般来说,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建筑面积和使用人数,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电梯的数量。
同时,为了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可以采用分区运行、高速电梯、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手段。
例如,将建筑物分为低区、中区和高区,每个区域设置独立的电梯组,减少电梯的停靠次数,提高运行速度。
此外,还可以设置转换层,方便不同区域的电梯转换。
除了电梯,楼梯也是必不可少的垂直交通设施。
楼梯不仅是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通道,也是日常人员活动的辅助通道。
楼梯的数量、宽度和位置应符合消防规范和使用要求,确保人员能够安全、快速地疏散。
三、消防设计超高层办公楼的消防设计是重中之重。
由于高度较高,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的难度较大,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严格的消防措施。
首先,要合理规划防火分区。
超高层公共建筑的前期设计分析

超高层公共建筑的前期设计分析超高层公共建筑是指高度超过300米的大型建筑物,通常用于商业、办公和观光等用途。
由于其特殊的设计和建造要求,超高层公共建筑的前期设计分析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结构、功能、环境和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超高层公共建筑的前期设计要点。
一、结构分析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整个项目的核心和关键,其中包括受力分析、材料选择、结构形式等多个方面。
首先需要进行对地基、承重结构和抗风抗震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以确保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可靠。
材料的选择也需要考虑到超高层建筑的重量和高度,因此必须选用高强度的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钢材等。
结构形式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常见的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框架-筒式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需要依据不同的地形、地质和建筑功能进行合理选择。
二、功能分析超高层公共建筑通常具有多重功能,如办公、商业、观光、居住等,因此需要在前期设计时就对这些功能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规划。
首先需要考虑到各功能区域的分布和面积,以满足不同功能部门的使用需求。
需要对不同功能区域的布局和交通流线进行设计,以确保整个建筑的功能性和舒适性。
还需要考虑到公共设施的配置和使用,如电梯、通风系统、安全通道等,以确保整体功能的顺畅和安全。
三、环境分析超高层建筑的环境分析对于建筑的设计和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环境适应性,如阳光照射、风向风速等,以确保建筑内部的舒适性和能源利用率。
还需要考虑到景观设计和生态保护,如绿化、雨水收集、废水处理等,以确保建筑的环保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周边环境和交通配套,如道路通行、停车设施等,以确保建筑的便捷性和连通性。
四、经济分析超高层公共建筑的建设和运营成本通常较高,因此经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首先需要考虑到建筑的投资收益比和资金来源,以确保建筑的建设符合投资回报的要求。
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建设周期和运营成本,包括施工费用、物业管理费用和设备维护费用等,以确保建筑的经济可行性。
超高层办公建筑_长富金茂大厦_建筑设计

超高层办公建筑“长富金茂大厦”建筑设计撰文 谢军 深圳市博艺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1 设计概况长富金茂大厦项目基地位于深圳市福田保税区B105-31,西侧为兰花道,东侧为红棉道,南侧为金花路,北侧为市花路。
基地北向紧紧依托深圳福田中心区,南向隔深圳湾与香港相邻,西向为著名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东向为深圳重要的皇岗口岸,顺延保税区3号入口即是益田路,向北直接连接深圳市会展中心和深圳市政府以及福田中心区。
基地堪称位于城市主轴线的南尽端,交通便捷,位置显要。
工程主要功能为甲级办公,并含有部分配套商业设施。
项目期总用地面积18 812.7m2,计入规定容积率总建筑面积为158 742.79m2。
避难层核增建筑面积2 381.30m2,地下室建筑面积45 016.59m2,总建筑面积206 695.03m2。
工程包括一栋68层超高层办公主楼和一栋17层商业及办公附楼。
地下1~3层为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下3层还设有3 572.19 m2的人防设施。
本项目是一组高效、全新、人性化的超高层和高层办公建筑,充分尊重保税区的城市设计,同时创造具有相对独立领域感的城市空间,集经济性与自然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是新世纪保税区以及深圳市的标志(图1,2)。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Changfu Jinmao Skyscraper Design 图1 效果图.图2 鸟瞰图.1101112 总平面设计2.1 总体布局与城市关系本地区是正在建设中的福田保税区的核心地段,与现有的长平大厦分别位于保税区3号入口的东西两侧,东西呼应的门户意向和独一无二的建筑高度使项目成为这一地区城市组织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将极大地吸纳人流并对周边的生活、工作模式带来积极深远的影响。
在总体布局中同时考虑了与城市连接的顺畅性、与现有超高层建筑的统一性以及超高层塔楼自身的标志性。
用地北侧现为一个面积约为1ha的城市公园,它在东侧与南侧将这两个项目连接起来。
某超限复杂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

结构超限的类型:包括高度超限、体型超限、抗震超限等
判定标准: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
超限高层办公楼的特点:结构复杂、荷载大、抗震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等
设计要点:加强结构整体性、提高抗震性能、优化结构布置、采用先进施工技术等
04
构件设计:根据结构布置、荷载等因素进行构件截面设计、材料选择等
结构分析:对设计好的结构体系进行计算分析,验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06
结构分析和优化
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结构
抗震设计:采用抗震设计规范,提高结构抗震性能
荷载分析:考虑重力、风、地震等荷载
结构分析软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结构分析和优化
汇报人:
某超限复杂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概述
03
超限复杂高层办公楼的特点
04
某超限复杂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案例分析
05
超限复杂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
06
超限复杂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的审查与评估
添加章节标题
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概述
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保证建筑安全: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倒塌、断裂等事故发生。
安全性:保证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倒塌、破坏等事故发生。
01
02
经济性: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可行性: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和施工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
03
04
美观性:在满足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尽量使建筑物的外观美观,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要点
一、超高层办公建筑类型及等级划分
1、建筑类型
z按使用方式:专用办公楼、出租办公楼、办公综合楼
z按使用性质:行政、商贸、电讯、电信、金融信托、科研、信息中心等。
z按人均面积指标:一级办公楼:13~15㎡/人
二级办公楼:11~12㎡/人
三级办公楼:9~10㎡/人
2、等级分类
1)智能型甲级写字楼
2)甲级写字楼
3)乙级写字楼
二、超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规模及有效率
1、相关因素
1)建筑场地
2)投资规模
3)使用要求
4)有效使用效率
5)建筑形体
6)体型美学
综合上述因素,通常标准层的面积为2000㎡~2500㎡较为合适。
超高层建筑由于纵向交通的关系,所需核心筒面积较大,而标准层面积一味地控制在2000㎡以内,势必造成使用效率的降低,不经济,同时也不利于办公空间的布置。
但如果平面规模过大,进深过大则内部交通流线组织、防火分区、疏散距离、建筑体形处理等将会出现问题。
国内外超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面积实例:
深圳国贸: 50层 1322㎡
日本世贸中心: 40层 2458㎡
香港中银: 70层 2030㎡
东京阳光: 60层 3187㎡
美国世贸中心: 88层 2711㎡
三、超高层办公建筑深进尺度、层高及采光节能
1、办公室的尺度
>20m(超深度空间)通道宽
11~19~(深度空间)
6~10m(中度空间)
4~5m(浅度空间)
根据使用功能、建筑规模、有效使用面积数、室内空间尺度的重组灵活性与实用性,自然采光的环境卫生、视觉空间感受等综合因素,超高层办公建筑的标准层房间进深尺度以10~15m为宜。
2、办公楼层高与室内净高
1)层高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结构梁所占高度
空调主干管的高度及位置
消防喷淋管的高度
电缆桥架高度及位置
照明灯具、入吊顶的高度
吊顶构造高度
国内外超高层办公建筑层高设计实例:
香港汇丰银行 4400
香港中环广场 4400
香港中国银行 4800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4000
深圳地王大厦 3900
世界贸易中心 4000
世界金融中心 4300
2)办公室的室内净高
办公室净高与楼面面积有关,一般为:
100㎡以下楼面面积净高至少为2.4m
100~500㎡楼面面积净高至少为2.6m
500~1000㎡楼面面积净高至少为2.8m
1000~1500㎡楼面面积净高至少为3.0m
四、 核心筒布置
1、核心筒类型
1) 中央型
其中:A、B、C 中的进深W 为10~15m,标准层面积为1800~2500㎡
D 中的进深W 宜为20~25m,标准层面积为2000~3000㎡ 2) 外周型
此种能得到其有高度灵活性的大房间,适用于各层功能不同,层高不同的复合结构。
进深W 宜为20~25米,标准层面积为1500~2000㎡ 3) 特殊型
2)核心筒占标准层总面积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为25%左右
当核心筒占比例达到28%以上时,则表明有效使用面积降低,是不经济的,解决的方法有几种: 电梯系统:
z
提高电梯的运行速度,加大载重量
A B
C D
W
进深W 宜为10~20m ,用于服务设备 中央核心用于垂直交通
外围竖井核心主要用于垂直交通,设备竖井分散布置
z采用双轿厢系统,减少井道空间
z采用区中区系统
疏散系统:
z两台消防电梯与疏散楼梯合用一个前室,可减省4.0㎡
五、避难层(间)设置
1设置原则
超始高度为±0.00层
相隔楼层数宜为15层
宜结合电梯运行分区
避难空间的形式选择
避难面积的计算
避难层疏散楼梯的平行错住或分隔
六、电梯系统配置
1、超高层办公楼建筑电梯系统的布局概念
1)多区段
2)多区域/空中大厅
良好的配置:
3)电梯数量的计算方法
国际通用软件: 电梯分区布置方式
分区方式一般分为三种:即传统分区方式、双层轿厢方式以及快速梯与分区梯结合式与立体电梯厅方式
电梯分区可分为单区电梯系统、多区电梯系统以及双层轿厢系统和区中区电梯系统 一、单区系统
多用于10层左右且建筑右积不大的建筑 二、多区系统
当楼层超过20层以上时,楼内竖向交通宜分区设置,各个区由不同容量与速度的电梯服务,形成运行周期短、运转效率高、电梯台数少等有利因素,分区原则: 1、高、低二区系统
一般用于由不同功能组成的综合性建筑如:酒店与办公、办公与信宅等,分区后提供的服务即安全、方便、经济、快速。
2、高、中、低三区系统
将高楼垂直分成三区,或按楼宇功能分成三区 3、低、中低、中高、高四区系统
通常用于规模较大的高层建筑、接近40层或40层以上 4、低、中低、中、中高、高五区系统
当层数达到60F 或更高时,宜采用五区电梯布局,为提高运载能力和效率,采用双层厢电梯或大容量的单层厢电梯
例如:美国波士顿约翰·汉孝光大厦共60层,全部采用双层厢电梯,五个分区的层次:1~16层;15~26层;25~36层;35~48层及47~60层,每区由一组电梯服务,最高一组电梯是由首层快速到47层,再开始逐层停靠,奇数层由门厅乘电梯,偶数层由门厅的夹层乘电梯,门厅与夹层之间有自动扶梯连接
高层区 低层区 中层区
三、双层轿厢系统和区中区电梯系统
当楼体规模再增大,楼内人数就更加密集,为提高标准层净有效使用面积,因此提出双层轿厢系统及高空门厅系统概念。
后者是将特别高大的楼体先分成几个大区,从大区中再分几个小区,称为区中区系统,高层各大区相连接的厅为“高空门厅”。
1、双层轿厢系统
采用双层轿厢电梯,停靠站数省一半,缩短运行进间,与单层轿厢电梯相比,在相同时间内多运输75%人,另外可减少井道空间25%。
2、区中区系统
一般的超高层建筑采用双层电梯在50层以内,效力明显,再高时其上下运行的时间会增长,效力会降低。
所以对超过50层的楼层,对超过部分采用区中区系统以提高效率。
合适采用区中区系统需要超过的楼层面积与层数指标:
楼层毛面积(㎡) 约略高度(层数)
2790 3250 3900 4640 40 44 50 52
世界贸易中心:每栋塔楼40万㎡,110层,容纳5万多人。
设计采用区中区系统,大区分为三区,每大区上又分成几个小区。
乘客到达任何目的地所需时间2分钟。
全楼共设电梯104部,只用56个电梯井。
核心筒面积约占标准层总面积的27%,如果采用常规多区系统,估计要占标准层总面积的46%,显然是不经济的。
七、屋顶设计
1、屋顶停机坪
条件:1)圆形时,场地应为D(旋翼直位)+10米
2)矩形时,短边宽度不应小于直开机的全长
措施:1)场地四周设高度为800~1000的安全护拦
2)停机场地边设着陆灯、导航灯、泛光灯等
3)突出物距停机场地应有≥5.0米之距
4)在停机坪的适当部位设1~2个消火栓
2、擦窝机设置
1)擦窝机的设置对建筑结构的基本要求
有轨道式:
a、机坪内侧通道宽度L一般不小于2.0m,转用处圆滑
b、擦窝机安装位置空间高度H一般不小于3.0m,在此空间不允许有管道等阻隔。
C、机坪高度一般不大于2.0m,以便工作篮收回楼顶;
无轨道行走式:
a、要求屋面平面的坡度小于3%
b、局部承载大于600㎏
八、立面设计
1、城市中的形象
2、建筑形式的特点
形态与尺度 简单与明确 轻和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