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创作之无意识创作

合集下载

第二节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

第二节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

第二节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

一、癫狂状态:在艺术创作中,当情感达到一种极致状态时,便出现一种奇异的创作现象。

其心理特征:一、以激情的强化为标志;二,无意识创作的突发。

激情,是一种迅猛勃发,激烈而短暂的情感,它往往是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

这种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又是有主客观条件基础的:一方面是外部环境的适宜刺激。

另一方面是自身的适宜刺激(这主要指创作主体的“情结”)。

为什么说艺术家的癫狂不同于精神病患者的疯狂?答:艺术家的癫狂作为人类创造活动中的一种反常的非自觉的精神现象,是一时的如痴如狂,而不是真痴真狂,不是精神病人无理智的病态,而是一时的变态或癫狂。

两者根本不同的是艺术家还能从变态中返回常态,回到现实,还能从癫狂状态中恢复理智,正视现实,因而能给予创作活动总体上的控制;而精神病患者却失掉了这种能力,完全与现实失去联系。

再则,艺术家的癫狂意向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是长期情感积累的瞬间爆发,相比之下精神病患者的意向是无价值和意义的,他们通常爱做呆板的、老套的、重复的、明显是无意义的事。

精神病患者的癫儿是一种“病态”,而艺术家的癫狂则是有所创造,两者尽管有着很多相似,但实在是不能同日而语。

二、沉思状态艺术沉思:艺术深思是创作冲动的思绪主流如惊涛般涌过之后的一种深沉的平静。

在深思之中涌上心头的纷纭思绪,物象被反复回味体验,从而形成艺术的内形式——审美意象。

在沉思中,以往的情感积累获得审美升华。

它是艺术创作心理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哲学沉思是一种深刻的理性思考,是概念的碰撞、组合与逻辑的沟通。

艺术沉思本质上并不是思考而是体验,它的对象不是理性观念而是情感。

艺术沉思是如何将自然情感化为艺术情感的?答:艺术沉思所需要的心理条件是“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对情感的再度体验,乃是艺术沉思的基本内涵,平静的心情作为艺术沉思的必要条件也就是审美心境,而审美心境的产生有赖于主体与其对象之间的一定的心理距离,心理距离使人获得审美心境为艺术沉思提供了条件。

论艺术创作中的“集体无意识”因素的呈现

论艺术创作中的“集体无意识”因素的呈现

论艺术创作中的“集体无意识”因素的呈现作者:徐春明来源:《大观》2015年第11期摘要:“集体无意识”这一概念最早由瑞士精神病理学家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不是某种集体的(无)意识,而是某种(无)意识的集体,它对创作主体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这种影响的接受过程可能是主动或被动的,且都会通过创作主体的创作而呈现在艺术作品之中,无论是从理论角度或艺术本体角度,通过对艺术作品中“集体意识”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艺术作品以及创作主体有一个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集体无意识;艺术创作;创作主体一、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这一概念最早由荣格在佛洛依德的“无意识”(即那些所未被意识到的心理现象的总和)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荣格认为无意识不受意识的支配,是超越于意识心智之上的直觉主体。

这些直觉主体是不自觉的联想活动的产物。

除此之外,本能和原型(原型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沉淀在一个民族或整个人类无意识当中的原型[1]共同构成了“集体无意识”,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超个性的心理基础,隐藏在人类心灵最深处。

“集体无意识”与“个人无意识”的不同在于:“集体无意识”不是由个人的,即或多或少具有独特性的心理内容构成,而是由普遍的,反复发生的心理内容所构成。

二、“集体无意识”因素的呈现艺术家即创作主体无法脱离人类社会而生存,那么他就必然会受到民族或整个人类的“集体无意识”的影响,这是无法避免的,尽管这一影响的过程可能是主观的接受,也可能是被动的接受。

因此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创作主体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将这些“集体无意识”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从而使其物化为构成其艺术作品中的一个因素,甚至还可能成为构建自己作品的一个重要因素。

安赛尔姆·基弗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德国当代艺术家,“连衣裙”是其作品一个颇为独特的符号,基弗常常将“连衣裙”置于不同语境当中,使其获得深刻而丰富的文本含义,比如基弗1990年在纽约玛丽安·古德曼美术馆举办标题为“Lilith”(莉莉斯)的展览,其中有5件作品以独立符号的连衣裙作为表现主体。

解读绘画创作中的无意识文化现象

解读绘画创作中的无意识文化现象
所渭无意识是指人正常理性思维无法意识到的一种 深藏于内心深处的意识。关于意识和无意识.有一个冰 Ih理论.即人的砸常能驾控的意识只是露在水面之外的 意识。只是人意识中很小的一部分.那更多深藏在水底下 的意识就是所谓的无意识。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在治 疗精神病的过程中发现了“潜意识”.弗洛伊德认为潜意 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主动地对人的性格和行为施加压力 和影响。弗洛伊德在探究人的精神领域时运_I丰;I了决定论 的原则.认为事出必有因。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如做 梦、口误和笔误.都是由大脑中潜在原因决定的。只不过 是以为一种伪装的形式表现出来。近代心里研究认为弗 洛伊德的潜意识基本就是无意识。
弗洛伊德的弟子荣格在他的基础上提出了集体无意 识。所谓集体无意识是指那些早在人出生之前人的身上 携带有祖先的信息.这些信息同样潜藏在人的身体内部. 而其这些信息具有群体共性的特征.是先前人类发展留 下的遗传积点.也是无意识形态。
无意识往往是人本能的反应。包括食欲.性欲等等。 其带有原始的本能特征。人类仿佛天生就具备一定的原 始审美标准.例如认为讫是美的.认EIJ携带的原始 遗传信息.这种信息一直在生活中无形的左右着人的iE 常思维.影响人对事务判断标准。无意炽是人本能的反 应.弗洛伊德把这种本能定义成“人性”。在他的理论照. 所有人的非理性思维都是人性的彰显.潜意识照人性左 右人的iE常行为。人在后灭的教育和实践积累的思维大 多是逻辑思维.人町以lF常寿右的意识.这种意识是人主 观能动性的慰维根源。尤意识则深藏在人的内心深处.
在绘画实践过程中无意以始终参:穹其巾。无意识在 绘画中以自动性和快速性为特征.主要表觋在创作主体 意识下对已经掌握经验的博突破心理暗示。把已经感觉 和知觉的映象特}iF进行意识控制下的再表现。在画面没 有完成前创作者一一J_以想象到画面的基本构成因素..对自 己将要采取的行动提出汁划方案。使创作过一程中行动顺

试析后现代艺术创作的无意识性与有意识性

试析后现代艺术创作的无意识性与有意识性

试析后现代艺术创作的无意识性与有意识性摘要:艺术创作的本身具有的两种触发方式,分别是有意识的命题创作和无意识的艺术创作,这两种触发方式的发展成为艺术流派和总体艺术发展的源动力,但从现代人对艺术的感知上看,多数人对其的理解仅限于狭义的个人“有意识性”和“无意识性”方向的认知,对整体的“无意识性”并不了解,然而对于未来,艺术创作的总体触发方式将决定艺术本身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决定了艺术家所具有的社会定位,自然而然,对广义的“无意识性”和“有意识性”加以分析是人们迫切需要的。

本文试图对“意识”和“命题”的关联上着手,阐述整体无意识性的内涵,分析这种“无”和“有”对未来艺术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当代艺术有意识性无意识性命题我们谈及后现代艺术的“有意识性”和“无意识性”实质是对艺术创作意识与命题之间的关系的探讨,然而后现代艺术本身根本就不存在命题一说。

依据后现代的基础要素的“不确定性”,什么都不具有具体的指向性。

作为艺术作品,后现代艺术家们否定作品的意义的确定、中心的确定、命题和创作意识之间根本就不存在关系,也不存在“题”一说,这样看来我们好像谈及的“有意识性”和“无意识性”没有了意义,但实际上,这种无法分析的关系就是一种关系的存在。

在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不反对命题本身,强调的就是先于作品形式的命题,并为之探索与创造更好的主题而苦心积虑。

在现实主义艺术家那里,没有关怀、没有命题内容,就不可能产生创作愿望和激情,更不要说形式。

主题对于现代主义艺术家就是构成天才的一个部分,而且作为现代艺术的构成形式必须被理解成主题内容与艺术史既定语言的辩证运动,因此现代主义所强调的“有意识性”关键因素就是要抓住一种相对的、暂时的瞬间,并从中挖掘出永恒和不变的内容和形式,否则艺术美将无所依存,只能跌入抽象的、不可确定的虚无当中。

这种理解似乎确实反映的是一种大众所认识的艺术创作,同时也是艺术创作所需要的动力,然而从深层次的对整体“有意识性”创作本身的演变上分析,这种理解背离了以整体的“无意识性”状态所衍生的艺术形式,仅仅反映的是个体本身所具有的“有意识性”和“无意识性”的理解。

浅论艺术创作中的无意识

浅论艺术创作中的无意识

艺术理论2010·01 美术大观浅论艺术创作中的无意识On the Unconsciousness in Artistic Creation 文/ 彭博无意识自始至终伴随着人类的心理活动” 么小。

我认为,贾珂梅悌这样做只是源自于因为它不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

以及日常生活,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也不例人类内心最原始的对“我”的理解。

每个人同样地,绝大多数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外。

甚至,弗洛伊德还认为无意识是艺术创作在潜意识中都将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虽然必定会因社会因素的制约而规划一个符合社的动力。

但是,由于社会的约束,艺术家在进这在人类社会中会被斥责为自私,但这却是会需求的创作意图,而这种接受意识指导作行创作时通常更加理性,创作出的作品更是人类作为动物的本能。

在贾珂梅悌的眼中除出的创作意图又必定会与艺术家的无意识产有意地向社会需求靠拢,而无意识所包含的自己以外的任何人都不是独立的存在,他们生冲突。

所以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总会无意真实情感却在作品中被压抑。

但是,也有少许组成了一个与自己有所距离的集合体,为了识地对作品作一些更为主观的处理来宣泄内人敢于在作品中追求主观感受,任由无意识实践这种对自我存在的理解,贾珂梅悌才会心真实情感,这就是无意识引发的冲突在作的内容被表现在作品中。

虽然,这样的作品往在不自觉中将对象处理成好似站在远处地平品中的爆发。

并且,创作意图越是明确的作往过于个人化,在一定时期里或许不被认可,线上一般,并且这些对象都具有一种相似的品,无意识同意识之间的冲突就越加明显。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定时期的社会规则甚至道模糊的形象,以此来拉开他自己与别人之间17 世纪中叶,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曾德标准并不是永恒不变的,曾经被排斥的作的距离。

当观众面对这些作品时,他们不仅接受罗马教皇英诺森十世的委托为其创作了品在今天看来未必不是一件出色的作品,而,同时还会被唤会感受到贾珂梅悌的“自私” 一幅肖像画。

文学创作过程之有意识和无意识

文学创作过程之有意识和无意识

• 无意识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作用:
• “艺术作品是无意识在其中表现得最鲜明的客观事实”。作品中无意 艺术作品是无意识在其中表现得最鲜明的客观事实” 识地流露出来的思想、趣味、评价等等较为深层次的东西, 往往比作 识地流露出来的思想、趣味、评价等等较为深层次的东西 者有意识地说出来的东西更多、更深刻, 更能感染读者。由此可见, 者有意识地说出来的东西更多、更深刻 更能感染读者。由此可见, 无意识在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 文学情感。“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为文也。其胸中有如许 文学情感。 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为文也。 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 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时时有许多 欲语而莫可所以告语之处,蓄积极久,势不可遏”,然后才能流露成 欲语而莫可所以告语之处,蓄积极久,势不可遏” 这是中国明代李贽的看法。文学表现作家的主观情感, 中国明代李贽的看法 文。这是中国明代李贽的看法。文学表现作家的主观情感,而情感应 是自我流露不带任何强制性。因而,情感的表露就带有无意识性, 是自我流露不带任何强制性。因而,情感的表露就带有无意识性,不 是作家想表达什么情感,而是情感自动流露、喷发。在这个时候, 是作家想表达什么情感,而是情感自动流露、喷发。在这个时候,意 识甚至会束缚情感。德国的席勒曾告诫一个名叫柯纳的作家 曾告诫一个名叫柯纳的作家, 识甚至会束缚情感。德国的席勒曾告诫一个名叫柯纳的作家,凡是创 造性的心灵所在之地,理智放松了它在门口的监督,观念乱七八糟地 造性的心灵所在之地,理智放松了它在门口的监督, 冲入,只有在这时候,它才能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审视、检查。 冲入,只有在这时候,它才能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审视、检查。这 是说文学创作中富有创造性的地方,往往出现在意识放松警惕的时候。 是说文学创作中富有创造性的地方,往往出现在意识放松警惕的时候。 这也正应了王若虚在《滹南诗话》中所表达的意思: 这也正应了王若虚在《滹南诗话》中所表达的意思:情感的抒发应该 自然而然,出于自己的性情,一旦思虑太多, 自然而然,出于自己的性情,一旦思虑太多,情感的活力也就不存在 哀乐之真, 经营过深,则失其本” 。 了(“哀乐之真,发乎性情”,“经营过深,则失其本”)。虽然作品不 哀乐之真 发乎性情” 能只满足于情绪和自我发泄,不仅要有思想,而且还应该深刻的思想, 能只满足于情绪和自我发泄,不仅要有思想,而且还应该深刻的思想, 但这些思想能否在作品获得诚挚动人的表现, 但这些思想能否在作品获得诚挚动人的表现,关键还要看能否转化为 艺术家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变成自己心灵的呻吟、 艺术家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变成自己心灵的呻吟、 呼喊和歌唱。 呼喊和歌唱。

无意识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无意识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无意识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艺术创作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和灵感的过程,其中无意识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无意识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可以说是那些惊人的力量之一,它有助于推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增加作品的深度和表现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无意识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它来创造更好的艺术作品。

一、无意识的定义与特点无意识是我们意识之外的部分,包括那些我们不知道或没有意识到的想法、感受、欲望以及本能反应。

尽管我们并不总能掌握我们自己的无意识,但它仍然对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精神分析学理论中,无意识被认为是个人经验和人格形成的有机部分,能通过催眠和梦境等方式显露出来。

在艺术创作中,无意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创造性思维:很多创意都是由无意识中产生的,当我们放松并允许自己自由思考时,这些想法通常会浮现。

因为无意识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和想象力,它能够给创作者带来新的灵感和视角。

所以在艺术创作中,无意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创意源泉。

2. 情感表达:无意识是趋向本能的一种表现,包括了我们的欲求、情感、记忆和经验。

很多创作者会通过对自己的无意识进行探索和表达来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他们所想表达的情感,从而使情感更加自然地被观众接受和理解。

3. 艺术作品的深度和意义:在艺术创作中,有时候无意识中的元素能够迸发出人们没有预料到的艺术效果。

这些元素可能与艺术家的经验、潜意识、与艺术观众的心理图景等因素有关,从而增强艺术作品的深度和意义。

而这个过程通常是无意识的,需要经过许多研究和反思才能够理解。

二、无意识在艺术创作中的具体作用1. 艺术家的自我觉察——画面准确表现自己所感受的情感对于艺术家而言,了解自己的无意识和潜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他们可以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感受和想法。

许多时候,画家在画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时,都会产生一种无意识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激发画家创作更加直观、真实的画作,能够让画家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美术创作中的无意识与灵感

美术创作中的无意识与灵感

美术创作中的无意识与灵感1. 引言1.1 美术创作中的无意识与灵感在美术创作中,无意识与灵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意识是指我们内心深处未被察觉的思维和情感,而灵感则是指突然而来的灵光乍现,激发灵感的来源可能来自于周围的环境、个人经历、情感体验等。

在美术创作中,无意识和灵感的作用不容忽视,它们往往会直接影响到艺术家的作品。

美术创作中的无意识与灵感相互交织,相辅相成。

无意识创作是指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不受理性思维控制,而是放松自我,让灵感自然流露。

这种创作方式常常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灵感的来源多种多样,有时候只是一瞬间的启发,有时候则是在平淡的生活中悄然而来。

灵感如何影响美术创作也有很多方面,它可以激发艺术家的灵感、创造出独特的作品和风格,使作品更具有创意和吸引力。

美术创作中的无意识与灵感是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作品的内在灵魂。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无意识和灵感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不断探索和挖掘它们的潜力,从而创作出更加优秀和令人称道的作品。

2. 正文2.1 无意识创作的定义无意识创作是指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并非经过深思熟虑或有意识地进行创作,而是依靠潜意识的启发和驱动来完成作品的过程。

无意识创作通常能够展现出更加真实和自然的情感和表达,因为它是直接从内心深处涌现而来,不受外界干扰和限制。

在无意识创作中,艺术家常常处于一种心流状态,完全投入到作品中而忘记时间和周围环境。

这种创作方式能够带来更加自发和真实的表现,作品展现出的情感也更加质朴和直观。

无意识创作的过程往往是不可预测的,艺术家可能会受到潜意识深处的各种情感和记忆的启发,而在作品中得以表达出来。

无意识创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方式,通过释放潜在的情感和想法,艺术家能够创造出具有深度和独特性的作品。

这种创作方式在艺术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能够带来更加纯粹和深刻的艺术体验,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解读空间和思考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存档编号湖北文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现代艺术作品创作之无意识创作系别美术学院专业美术学学号 08107136学生吴俊杰指导教师贾风2012 年 5 月20 日目录内容摘要、关键词 (3)正文 (3)一、无意识创作四大特点 (3)(一)无思想注入其内 (3)(二)其创作是很难再现 (3)(三)无意识创作需要的是以意识创作为基础的,并通过其内化的作用,转化到无意识创作中来 (4)(四)无意识往往与创作者本身所具备的素质有关 (5)二表象主义与无意识创作 (4)三立体主义与无意识创作 (6)四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与无意识...............................................................7、六结语—现代艺术创作公式化 (8)主要参考文献及附录 (9)现代艺术作品创作之无意识创作吴俊杰专业:美术学学号:08107136 指导老师:贾风【摘要】艺术作为人类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的。

审美发生学的研究已经证实,艺术的基本社会功能就是协同功能,通过艺术活动来教化社会成员,协调社会关系,传递文化、道德和行为方式,沟通社会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而艺术作品的创作是艺术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是艺术基本社会功能的协同功能的直接体现,艺术创作是意识与无意识相互作用的结果,无意识过程虽往往不易察觉,但它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

现代艺术区别传统艺术的一个主要突破口就是改变艺术的题材和表现对象,把创作的视线由外在世界转向内心心理。

近代艺术的心理描写也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现代艺术;无意识;传播;心理压力;知识分子无意识创作并非潜意识下的创作,无意识创作是指在一定的艺术创作的基础上或达到一定水平的艺术创作者在意识创作的过程中,或是在无意识的创作中,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或是定位,要不就是只有一个轮廓,而脑海中无清晰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作品就称之为无意识创作。

无意识创作和意识创作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

在真正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往往是在意识创作中进入无意识创作过程中的,也就是说无意识创作最初还是有意识创作。

一、无意识创作四大特点(一)无思想注入其内所谓“无意识”创作就是在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或是定位,在脑海中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没有特意的把自己思想注入作品之中。

(二)其创作是很难再现的无意识创作也可以认为是偶然性创作,就像大自然这个伟大的艺术家创作世间万物一样,不可能再造出完全相同的艺术品,就算特意的去模仿,但第一次创作的很多因素是无法替代模仿的,如:创作人的心境,创作对象所受的外在影响,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发挥状况等,这些因素哪怕是改变一点,整个创作也都会随之改变。

所以,无意识创作是很难再现的。

(三)无意识创作需要的是以意识创作为基础的,并通过其内化的作用,转化到无意识创作中来无意识创作虽说无思想注入,但也并非真正的不需要意识,无意识创作是以意识创作为基础的,只有在大量有意识创作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艺术家的创作思想,以及创作技能,才能创作出真正的无意识作品,做到“有即是无,无几是有”,有点像中国国画之中追求意境之美。

无意识创作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偶然性创作,但在这偶然之中存在着必然,艺术家创作时需要创作素材,无意识创作也同样需要创作素材,那就是大量有意识创作过程,就像一门技能,熟练掌握之后无论遇到什么境况都能发挥出来。

(四)无意识往往与创作者本身所具备的素质有关我们都知道,无论哪种创作,都与创作者本身所具备的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无意识创作对创作者的素质也有非常大的关系,结合之前提到的意识创作是无意识创作的基础,我们不难理解,无意识创作者同样需要一定的创作技能和对创作素材的一种分析能力,思想的表现能力。

二、表象主义与无意识创作20世纪西方艺术的基本面貌可以概括为情绪表现、构成反艺术、潜意识、模拟等类型。

这一时期引导潮流的是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

表现主义旨在表达情感体验和精神价值,而不在乎记录视觉印象。

其中野兽派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纲领,用色鲜明强烈,追求自我夸张,笔触突出有力,线条流畅明快,对构图、题材、形体的处理带主观随意性,画面大多具有装饰性等。

虽然没有明确的纲领和意识的构思,但通过作品可以看到创作者所要反映的思想内涵。

如野兽派的领袖马蒂斯,他创作的《舞蹈》和《音乐》这两幅画以深红色画人物,绿色和深蓝为背景,试图通过自由的想象,以最简练的形式和强烈的色块对比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追求的那种可以消除疲劳的安乐椅式享受的目的。

《音乐》中五个裸体男子,好像五线谱上的五个音符,既给人以宁静的印象,又让人产生音响的幻觉。

《舞蹈》中五个裸体女子手拉着手兴奋地围成一圈,既保持着永久的动态,又给人以平和的静感。

这组作品可以看到马蒂斯很自我化的想法,但不能说是一种无意识的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可能有一些情绪化,潜意识的创作,跟在此之前的有主观意识的创作有明显的区别,表现的内容不那么直白,强烈中的含蓄,含蓄中的表达。

四、三立体主义与无意识创作现代艺术中最为著名的艺术流派—立体主义派。

其中毕加索是20世纪“唯一轰动世界”的艺术大师。

他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1,“蓝色时期”—还没有形成风格2,“粉红时期”—创作了《阿维尼翁的少女们》《弹曼陀林的女子》等宣告放弃写实手法的一切传统3,“变形期”—是他的创作高产期,如名作《格尔尼卡》,这副作品源于艺术家对祖国遭受内战的焦虑和愤慨,没有描绘一件现代化武器,通过人物扭曲变形、惊恐的气氛,揭露主题。

还有《朝鲜的屠杀》表现了他对侵略战争的抗议和对和平的热爱。

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将表现具象的物体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在一起,画面失去了客体的真实,造型语言如同猜谜游戏,纯粹变为他的主观意念的表现。

这一时期还有布拉克,莱热,德劳奈等人,他们同样体现出立体主义的独有的风格。

这些艺术家们自己不断有意识的积累,在脑中形成一个轮廓或是一个不清晰的意识,再由画家的笔将其画出。

这一过程可能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形成的。

未来主义者非常热衷于在观者和绘画之间,建立一种移情的一致性,"把观者置于图画的中心",画风追求一种骚动感,速度和光感。

巴拉的《路灯--光的研究》是未来主义最早的实例之一。

画家运用带互补色彩的V形笔触,从灯的中心光源向四面辐射,耀眼的光色效果令人目眩。

他试图表现出光线照射中的一种运动感。

还有他的《弓弦的节奏》中,描绘了一个小提琴手的连续姿势和弓弦的颤动,给人以声音的联想。

这些都来自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见的事物,画家通过自己的观察感悟,将其所感所想用画面表现出来。

也许是无意识中发现生活中平凡事物的美好,就将这种下意识的感觉画下作以纪念。

四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与无意识创作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是一个非理性的、梦幻的流派,也以反对表现物质世界为基础。

迪尚是达达团体的核心人物,他将“现成品”加入自己赋予它新的意义或思想。

“现成品”就是指选取日常生活用品或废旧物品制成的艺术品。

如他第一件现成品作品《自行车轮》就是一只安装在垫凳上的车轮。

这种嘲弄审美原则、赞扬荒唐行为、宣传反艺术的态度对后来的艺术思想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还有他把一个现成品,一只尿斗放到展览会上,取名为《泉》,他说,"我把小便器放到他们(观众)面前,现在他们走来赞赏它的美。

等等他的这类作品就是直接将生活中的事物赋予新的理解后成为作品。

这种行为属不属于艺术创作还有争议,但他的确是他们本人对生活事物重新的思考。

超现实主义的米罗,以儿童般的方式作画。

人投鸟一石子》是半为回忆,半为梦幻,以巨足代表人的形体。

这幅油画具有一种出乎天性的自发性,一种童稚气的快乐,同时反映出画家对形和色的熟练把握。

达利的《记忆的持续性》中,他把象征时间的钟表画得像软绵绵的面饼,挂在树枝上和搭拉在墙上,停滞的时间暗示着永恒。

超现实主义的画家,他们相信至今被忽视的某种联想形式的超现实性,相信梦幻万能,相信不受任何支配的思想。

希望把具有女性特征的感情与直觉放到首位,把它们置于理性和逻辑之上。

因此他们主张系统研究以梦幻为主的无意识,他认为梦幻和现实这两种明显对立的心理状态将转变成一种绝对的现实--超现实,而实现这种梦幻与现实统一的超现实的技术就是纯精神的无意识行为。

借助这种技术揭示思想的真实过程,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而且没有任何审美的或道德的偏见。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他们力求纯精神的无意识行为,仍然还要通过初期对生活有意识的观察发现。

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梦幻也不会存在啦五结语—现代艺术创作公式化通过以上种种的事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关于现代艺术创作过程的一个有趣而又很有说服力的公式:生活→意识←→无意识→灵感→艺术作品。

这个公式可以说明现代艺术创作越来越趋向于一种无意识的创作观念并不完全合理准确。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同时高于生活。

无意识创作是艺术创作中常常伴随着灵感现象出现的大量存在的客观事实。

所谓无意识创作还是要从现实生活中有意识的去发现,在一定的艺术创作的基础上或达到一定水平的艺术创作者在意识创作的过程中,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或是定位,要不就是只有一个轮廓,而脑海中无清晰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作品。

参考文献:[1]黄笃《形象的焦虑》[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出版[2]陈丹青《视觉经验与艺术观念》[J]《美术研究》1998年第1期[3]朱青生《这是现代艺术》[J]《美术》2001年第4期[4][英]修·昂纳.约翰·弗莱明《世界艺术史》(范迪安中文版主编)[M] 海南·南方出版社2002年[5][日]岛子《行为艺术论》[C]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年[6]马尚《生存互联:欧美当代行为艺术》[C] 沈阳·辽宁画报出版社2002年[7]管郁达《回答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九个问题》[J]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8][美]乔治·迪基《什么是反艺术》(周金环译)[J]《世界美术》1988年第3期[9][德]H·博德尔《如何判断当代艺术》(何卫平译)[J] 《世界美术》2002年第4期[10][美]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郦稚牛等译)[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1][英]贡布里希《艺术史与社会科学》《理想与偶像》(范景中译)[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12][美]卡文·托姆金斯《达达怪才:马塞尔·杜尚传》(张朝晖译)[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13][德]海纳尔·施塔赫豪斯《艺术狂人—波依斯》(赵登荣等译)[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1年[14]王林《追问当代艺术》[J]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15]图1来源杜尚的作品《泉》[16]图2来源广州日报2009年03月03年《行为艺术狂人谢德庆笼中自囚1年》Unconscious of modern art creationWu junjie【Abstract】The art of human culture a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component, is the social life and inextricably linked. Aesthetic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e basic social function, art is the coordination function. Through art activities to educate the society members, and coordination of social relations, culture, morality and behavior, soci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members of the emotional connection. Art crea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art activity, it is the art of basic social function of the direct embodiment of the synergistic function. Artistic creation is the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interaction results, unconscious processes are often difficult to detect, but its role is not to be ignored. Modern art from traditional art is a major breakthrough is altered art theme and object, the creation by the external world to the inner line of sight. The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of modern art has reached a very high artistic achievement.【Key word】Modern art; unconsciousness; communication; psychological stre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