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后期词艺术风格的解析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唐宋时期文坛上最杰出的女词人之一,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在南渡前后的词作品中展现了不同的创作风格,特别是在表现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品风格的变化。
一、南渡前后的生活背景南渡前后是李清照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时期,从南渡前期开始到南渡后期结束,约长达五年时间。
南渡前期,李清照还没有离开北方,生活在一片动荡不安的战争环境之中,这对她的感情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她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南渡后期,李清照来到了南方,此时,她已经成为一名熟练的词作家,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改善,这种背景也对她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新的影响。
二、思想感情的表现李清照南渡前后的思想感情表现有很大差异。
南渡前期,李清照写的词大多表现出对战乱和政治动荡的悲愤,如《如梦令》中那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反映了她对北方战乱的厌倦和绝望。
还有《如梦令》的“别时容易见时难”,表达了她对亲人离去的思念和无助感。
这些词作充满了较为激烈的情感,表现出李清照南渡前期的悲愤。
南渡后期,李清照的思想感情表现则更多地体现了她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词作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如梦令》中“白露未晞梧叶稀”,《点绛唇》中“莺啼燕语绮楼前”,《声声慢》中“深院静,只闻钟鼓声,夜阑卧听风吹雨”的描绘,赋予作品以极致美感。
此外,李清照对自我生命的思考也体现在她的词作中,如《如梦令》中“凄凄别后两应同”,《如梦令》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对生命的瞬息感和珍视生命的态度。
南渡后期的李清照词作更多地抒发了内心的孤独和哀思,但却不失秀雅和平和之感。
三、艺术风格的变化南渡前后的艺术风格也有较大的变化。
南渡前期,李清照的词作语言简练、雄浑,节奏明快而悲壮,如《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气势,充满了豪迈和悲壮。
而南渡后期,李清照的词作则更多地追求细致入微、柔和清雅的效果,如《如梦令》中“对影成三人,伤离别,身虽在,心长在”,《点绛唇》中“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都表达了她更加精细的艺术表现力。
李清照后期词的内容情感及风格特征

李清照后期词的内容情感及风格特征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李清照作为著名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卓然自成一家。
她多才多艺,在各方面均有建树,不过最能体现她创作成就的,当属她的词。
在她的词中,倾诉真挚情,熔炼家常语,善用白描法,讲求韵律美,使她的词自成一家。
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来谈谈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一、倾诉真挚情李清照的词,无论前期的,还是后期的,都包涵着她真挚的感情。
或者是表现真挚的夫妻之爱,或者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或者是南渡之后,面对国破家亡所产生的一腔爱国主义情怀。
如她后期的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李清照后期词中的杰出作品。
全词概括且集中地反映了南渡以后她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境界逼真,情绪迫切,写尽了她凄惶的天涯沦落之悲。
充分体现了她后期的那种忧愤深沉的词格。
北宋灭亡,黎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李清照身逢乱世,又加丈夫新丧,应该说,《声声慢》中“凄凄惨惨戚戚”的情怀,是国难家灾当头,一个百无聊赖的孀妇的痛苦心声,是心底真情的流露。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李清照的悲戚哀愁的心境是有普遍性的,这是国破家亡的时代悲哀。
上片头三句,“寻寻觅觅(情),冷冷清清(景),凄凄惨惨戚戚(情)”,写出其凄凉悲伤忧愁的情怀;次二句,“乍暖还寒时候(景),最难将息(情)”,流露出痛苦哀伤之情;再次三句,“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情)晚来风急(景)”,写其凄寒难挨之情;末三句,“雁过也(景),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情)”,表现益加痛苦悲伤之情。
下片头三句,“满地黄花堆积(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情)”,表现其凄怅落寞之情;次三句,“守着窗儿(景),独自怎生得黑(情)”,表现其孤寂之情;再次三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景)”,蕴其愁闷忧愤之情;“这次第(全景),怎一个愁字了得(情),总述愁情之浓深。
李清照后期作品风格特点

李清照后期作品风格特点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那么李清照诗词风格是怎样的?李清照后期作品风格特点又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李清照后期作品风格特点,希望对你有帮助!李清照后期作品风格特点李清照擅长写词,《如梦令》、《醉花阴》等都是李清照词曲代表作品。
李清照的词分为两个时期,分别是前期和后期。
李清照前期的词曲风格明快,吟唱出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李清照后期的词风压抑沉闷,抒发了自己离乡愁绪之苦。
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临江仙庭院深深几许》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她的词风多变,通过对景色和人物的描写和刻画,引发世人的深思。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李清照后期的词曲经典作品,全词内容为:“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人在上阕通过描写“薄雾”、“愁云”、“瑞脑”、等意象突出了季节环境。
秋天到了,词人感觉到窗外一片压抑愁闷的景象,生活在这样萧瑟沉闷的天气中,词人的心情也逐渐愁苦和抑郁。
随后,词人写到了重阳佳节,借此节日来反衬出自己孤身一人的寂寥感。
中秋佳节本该是家人赏菊喝酒团聚的日子,但今年的重阳佳节,只剩下词人孓然一人,心中不免有些孤苦和凄凉。
下阕中,词人借上阕意象,抒发了自己思念丈夫思念亲人的心情。
李清照诗词风格李清照是两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她的作品主要以词为主,诗歌相对而言较少。
尽管如此,她的诗歌也有很独特的风格:与婉约风格的词不同的是清照的诗歌具有一种豪迈的气魄!颇有一种大丈夫的气概,诗歌中善于使用历史典故、借古讽今、想象丰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举个例子来讲,《乌江》这首诗就表达了作者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诗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现了一种宏伟的气魄;后面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用了项羽不肯南渡的典故,表现了对项羽的钦佩,同时借此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软弱!李清照的诗歌有着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营造出一种不一样的风格。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婉约清新:李清照的词多以婉约风格为主,情感表达细腻、含蓄,语言清新自然,给人以柔美、优雅的感觉。
2. 情景交融:她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情感,使情景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深远、美妙的意境。
3. 音律和谐:李清照对音律有着很高的要求,她的词往往押韵工整,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美感。
4. 用典巧妙:她在词中巧妙地运用典故,不仅丰富了词的内涵,也增加了词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
5. 真挚情感:李清照的词情感真挚,无论是表达相思之情、离别之苦,还是抒发对生活的感悟,都能让读者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6. 女性视角:作为女性词人,李清照的词常常展现出独特的女性视角,对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有着深刻的描绘。
例如,她的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就体现了她婉约清新的风格,通过对雨后海棠花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声声慢·寻寻觅觅》则以叠词的运用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她独特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词在婉约中蕴含着深沉,清新中透露着隽永,
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前后期创作比较

秋雁 梧桐
酒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急。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一种“淡”字表白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 惨淡。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 【下阕】
准确地描绘出主人公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既兴奋又恐惊旳 微妙心理活动。把一个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旳少女旳复杂情感, 十分清楚而委婉、真切而自然、细腻而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整首词风格明快,节
奏轻松,活生生旳刻画了 一种活泼害羞,情窦初开 旳少女形象。李清照旳词 就是这么,把握人物旳心 理活动如此精确,勾勒人 物形象是那样旳生动,以 致呈现给一千数年后旳今 日旳我们面前,依然是那 么旳栩栩如生,感觉距离 还是那么旳近,好像就是 在昨天发生旳一切故事。
愁
词人描写在残秋旳所见所闻所感 来充分展示她所处旳冷清悲凉旳环 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旳巨 大悲痛旳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 悲凉愁苦旳心绪)
直接抒情旳句子: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种愁字了得!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物抒情、 借事抒情等
淡酒
找出词中旳 主要意象
黄花
晚风 细雨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雁
雁过也,正难过,却是 旧时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李清照词的后期艺术特色

李清照后期诗词的艺术特色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生于北宋元封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
李清照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
她的诗文感时因此可说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仇,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仇.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可谓万古愁心!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咏史,与词风迥异。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因赵明诚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别词,更是情意深挚,别具一格。
如《醉花阴》描写女词人在佳节又重阳时,倍感孤寂,于是以黄花自喻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构思新颖,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的。
又如《一剪梅》下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如《声声慢》上片表现词人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
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语言明白、节奏急促,情调凄婉。
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
下片写到: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可见,诗歌的创作都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的。
浅析李清照后期作品的风格一以《声声慢》为例

浅析李清照后期作品的风格一以《声声慢》为例《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代表作品,也是她后期创作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本文将以《声声慢》为例,分析李清照后期作品的风格特点。
一、词牌和词调《声声慢》的词牌是“满庭芳”,这是一种较为晦涩的词牌,很少有词人运用。
但是李清照却用它写出了一首深情的佳作。
在后期作品中,李清照经常运用一些晦涩难懂的词牌,如“夜行船”、“鹧鸪天”等,这些词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和情感。
此外,《声声慢》的词调是“双调”,它是由两个不同的调子组成的,使得整首词在音乐上更加丰富、变化多样。
李清照在后期作品中经常运用双调、变调等技巧,使得她的词作更具有音乐性和艺术性。
二、意境和情感《声声慢》是一首充满悲情的词作,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爱情的深深怀念和悲痛。
在李清照的后期作品中,她经常运用“怀旧”和“离愁”等主题,表达对过去的眷恋和对离别的惆怅。
这些情感充满了她的词作,使得她的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此外,李清照在后期作品中也经常运用“意境”来表达情感。
她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历史传说等,营造出一种浪漫、唯美的意境,使得她的词作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三、表现手法李清照在后期作品中还经常运用一些独特的表现手法,如对偶、排比、夹句等。
这些手法让她的词作更加富有韵律感和语言美感,也更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例如,《声声慢》中的“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句话通过对偶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离别情感的深深怀念,同时也描绘了一幅唯美的自然景象,使得整首词作更具有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后期作品具有词牌和词调的独特性、深情的意境和情感、以及多样的表现手法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她的词作不仅具有音乐性和艺术性,也充满了思想性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清照后期词艺术风格的解析

李清照后期词艺术风格的解析一、思想内容我们先来比较一下李清照写于不同时期的两首咏梅词。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和《清平乐·年年雪里》都在咏梅,前一首咏梅,虽也“道人憔悴春窗低,闷损阑干愁不倚”,可是闺中少妇任性,娇嗔之态仍难以掩饰,这点憔悴与愁闷并不能制止她“探著南枝开遍未”,嗅得“蕴藉几多香”,捉住梅花“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之神。
可以说,李清照没有如此的身世,也就没有此类作品,生活在某一历史时期,就难免要打上这一时期的烙印。
“物是人非事事休”,正是词人晚年生活的沉痛写照。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灾难是如许的多,因而欲语泪先流,而双溪的舴艋州,固然也载不动这许多愁了。
二、语言特色李清照词的风格特色,除重在表现内心的感情,表现方法曲折委婉、细腻含蓄外,而最大的特点还在于语言运用上的独创精神。
她遣词、用字的功力,她驾驭语言的能力和别出新词的才能,是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正是由于李清照的一生是在特定环境中形成她特有的性格和生活遭遇,所以她的思想感情,以及表现这种感情的语言。
是谁也无法学到的。
这或许就是她的词独树一帜,被誉为“易安体”的原因之所在吧?李清照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十分懂得语、意之间的相互作用,既善于捕捉心中的特有感受,又长于精选新颖别致而富有情蕴的言词,使作品语、意具佳,有声有色。
李清照的词除真挚、坦率外,最大的特点是明白如话,平淡入妙,其后期词尤其如此。
流浪、苦难的生活,给她提供了更多接触底层人民的机会。
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等等,都是平淡无奇的日常用语,但蕴涵极其深厚,越品越觉有滋味。
即所谓“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的妙处之所在吧!她的词声律和谐,转折跌宕,耐人寻味,实为高超的语言妙手。
另外,叠字的妙用,也是李清照后期词语言特色之一。
她的不朽的、用叠字最妙的《声声慢》词,被称为词学上成功地运用双声叠韵的创格,词中用极普通的“寻”、“觅”、“冷”、“清”、“凄”、“惨”、“戚”七个字重叠,形成了为后世传诵的十四叠字名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李清照后期词艺术风格的解析
作者:江小慰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8期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一位杰出的爱国女词人。
在两宋时期,李清照是独一无二的。
她卓然于诸大家之外,自成一体。
后人无法将之归属于某一群体或流派,她那独立不羁的个性和艺术风格,新人耳目,形成了她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她前期作品多写悠闲生活,风格特点是“清丽婉转”;后期词主要写亡国之痛和身世之感,悲哀和愁苦是主
要内容,风格则明显的表现为“沉哀凄苦”。
国家的民族的灾难与家庭的个人的灾难紧密联系为一体。
这就是李清照前后期词作风格变化的根本原因。
一、思想内容
我们先来比较一下李清照写于不同时期的两首咏梅词。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和《清平乐·年年雪里》都在咏梅,前一首咏梅,虽也“道人憔悴春窗低,闷损阑干愁不倚”,可
是闺中少妇任性,娇嗔之态仍难以掩饰,这点憔悴与愁闷并不能制止她“探著南枝开遍未”,嗅得“蕴藉几多香”,捉住梅花“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之神。
后一首咏梅,难得梅花之姿韵,全是暮年嫠妇之感。
作者已无力再为梅花添得几笔风采,仅被其挑起团团愁绪,“赢得滿衣清泪”。
昔日,年年雪里逢梅花初绽,李清照必定要前去踏雪赋梅,如今赏梅不成,反而句句勾起对往事的回忆。
羁旅他乡,且已“萧萧两鬓生华”的李清照,怎能再得“每获一书,即共同勘校,整集签题”的乐趣,夫妻间“意会心谋,目往神援,乐在声色狗马之上”的生活不会复现。
因此,还没有赏梅,就已顾虑重重,恐怕“晚来风势”“难看梅花”了。
长期漂泊和各种不幸在诗人内心留下了深刻的伤痛,任何易引起人伤心之事,都不敢再触及了。
在作者晚年词作中,凄苦、愁闷的色彩更加浓烈了。
可以说,李清照没有如此的身世,也就没有此类作品,生活在某一历史时期,就难免要打上这一时期的烙印。
“物是人非事事休”,正是词人晚年生活的沉痛写照。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灾难是如许的多,因而欲语泪先流,而双溪的舴艋州,固然也载不动这许多愁了。
二、语言特色
李清照词的风格特色,除重在表现内心的感情,表现方法曲折委婉、细腻含蓄外,而最大的特点还在于语言运用上的独创精神。
她遣词、用字的功力,她驾驭语言的能力和别出新词的才能,是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正是由于李清照的一生是在特定环境中形成她特有的性格和生活遭遇,所以她的思想感情,以及表现这种感情的语言。
是谁也无法学到的。
这或许就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