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料与补强
橡胶制品加工常用助剂详解

橡胶制品加工常用助剂详解橡胶与乳胶配合剂材料详解!1、橡胶硫化体系助剂在橡胶工业中,习惯把使用目的相同或相关的助剂合称为体系。
例如,把硫化剂、硫化促进剂、活性剂及防焦剂统称为硫化体系,因为它们都与硫化有关。
硫化剂包括硫、硒、碲、含硫化合物、有机过氧化物、醌类化合物、胺类化合物、树脂类、金属氧化物和其它硫化剂;硫化促进剂包括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黄原酸盐、秋兰姆、噻唑类、次磺酰胺、胺和醛胺缩合物、胍类、硫脲类;活化剂包括氧化锌、氧化镁、硬脂酸等。
所谓橡胶硫化,就是把具有塑性的胶料转变成为具有弹性的硫化胶的过程,即橡胶分子链在化学或物理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化学交联作用,变成空间网状结构。
凡能引起橡胶产生交联作用的化学药品都可称之为硫化剂。
硫黄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
用纯硫硫化的硫化胶不仅交联效率和交联密度很低,而且物理机械性能差,所以在胶料配方中一般很少使用纯硫体系。
采用的是一些有机多硫化物(主要品种有TMTD、TMTT、DTDM等)以及有机过氧化物(常用的品种有DCP、DTBP等)。
这些硫化剂的使用可以使胶料具有一些优良的特殊性能,如耐热性、耐老化性等。
另外还采用一些合成树脂类物质。
硫化剂能将线型的橡胶分子交联成网状结构。
在使用硫黄作硫化剂时,通常要配合一些化学药品来促进其硫化反应,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胶料性能。
能促进硫化作用的化学药品称为硫化促进剂。
硫化促进剂常用的品种有:硫化促进剂M、DM、MZ、OZ、NOBS、DZ、TT、TMTT等。
目前较好的硫化促进剂为季磷盐类,如1-邻苯二甲酰亚胺基酸基-4-丁基三苯基磷溴化物、双(苄基三苯基膦)亚胺氯化物、三苯基苄基氯化磷等,用量一般为0.4~0.7 份。
当然也可以使用复合硫化促进剂,除季磷盐外还可以添加季铵盐类,如四丁基苯并噻唑基硫化铵、双肉桂丙撑二胺等。
硫化促进剂能缩短硫化时间、降低硫化温度、减少硫黄用量。
噻唑类和次磺酰胺类是硫化促进剂的主体,约占其总量的70%~75%。
4补强与填充剂

补强与填充剂1、基本概念补强剂:指能提高橡胶制品物理机械性能的填料。
填充剂:指能增加橡胶制品的容积,降低含胶率,降低成本的填料。
2、填料的分类按作用分:补强剂、填充剂按颜色分:黑色填料、非黑色填料按来源分:有机填料、无机填料按形状分:粒状填料、树脂填料、纤维填料第一节炭黑的品种和分类炭黑品种有40多种。
按作用分:硬质炭黑(粒径40nm以下,补强性高);软质炭黑(粒径40nm以上,补强性低)。
按制法分:槽法炭黑、炉法炭黑、热裂法炭黑、新工艺炭黑一、接触法炭黑(槽黑,呈酸性,补强性大,属硬质炭黑)以冷却的金属成非金属为接触面,从原料气的火焰中将烟气冷却收集而成。
主要品种:(1)天然气槽黑(以天然气为原料)PH较低。
易混槽黑EPC,ASTM标号为S300可混槽黑MPC,ASTM标号为S301(2)混气炭黑(3)辊筒炭黑(4)导电槽法炭黑CC,粒子粗,电阻很小。
基本性质:(1)粒子较细(粒径范围30nm左右,)对NR的补强作用大,强伸性能、抗撕裂性能和抗割性能好,(2)含氧量高(带有较多的含氧基团)呈酸性,迟延硫化作用,因酸性助剂对促进剂有吸附作用,(3)主要用于NR中,制胎胎面胶,合成胶中少用。
二、油基炉法炭黑(碱性,具高补强性,硬质炭黑)也称油炉黑或炉黑,是以原料油为原料。
在特制的炉中进行燃烧,然后将烟气经喷水冷却而得,(因吸收了水中的盐类,呈碱性)主要品种:(1)超耐磨炭黑SAF(supper abrasion furnace black),ASTM标号为N110 粒子细,补强效果好,但不易分散,工艺性能差。
(2)中超耐磨炉黑ISAF(Intermediate super abrasion furnace black),ASTM标号为N220高结构中超耐磨炉黑HS-ISAF,ASTM标号为N242低结构中超耐磨炉黑LS-ISAF,ASTM标号为N219(3)高耐磨炉黑HAF(High abrasion furnace black),ASTM标号为N330 高结构高耐磨炉黑HS-HAF,ASTM标号为N347低结构高耐磨炉黑LS-HAF,ASTM标号为N326基本性质①粒子细,为高补强性的硬度炭黑,②对合成橡胶很适用(对NR也适用)③含水量氧量少,呈碱性,起促进硫化的作用④广泛用于要求耐磨性好的制品,如轮胎胎面胶三、气基炉法炭黑(瓦斯炉法炭黑,补强性小,称为软质炭黑)以天然气及一定比例空气在炉内进行不完全燃烧而得。
聚合物共混改性填充改性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
填充及增强改性的意义
填料不仅具有降低聚合物材料的成本的作用,更重要 的是改善聚合物的某些性能,甚至赋予聚合物材料某 些特殊功能,从而拓展聚合物的应用领域。同时,某 些填料的应用使聚合物材料的环保性增强。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
填充增强改性的重要性
➢ 它是获得具有独特功能新型高分子化合物最便宜的途径。 ➢ 它是在保证使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塑料制品成本最有效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
用途
1) 增量,降低成本。 2) 提高制品的耐热性,例如在聚丙烯中添加40%的CaCO3,其
热变形温度可提高20℃左右。 3) 改进塑料的散光性,起到遮光或消光的作用。 4) 改善塑料制品的电镀性能或印刷性能。 5) 减少制品尺寸收缩率,提高尺寸稳定性。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
二﹑硅酸盐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
填料的性质
一﹑填料的几何形态
部分矿物颗粒的几何形状与尺寸对比特征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
对于片状填料,表征其几何形态的重要参数是径厚比,即片状颗粒的 平均直径与厚度之比。
对于纤维状填料,往往采用长径比的概念,即纤维状颗粒的长度与平 均直径之比。
粒径是表征填料颗粒粗细程度的主要参数。一般来说填料的颗粒粒径 越小,假如它能分散均匀,则填充材料的力学性能越好,但同时颗粒 的粒径越小,要实现其均匀分散就越困难,需要更多的助剂和更好的 加工设备,而且颗粒越细所需要的加工费用越高,因此要根据使用需 要选择适当粒径的填料。
硫酸钡能吸收X射线和γ射线,可用于防护高能辐射的塑料材料。由于其 密度高,适用于要求高密度的填充塑料材料,如音响材料、鱼网网坠等, 此外由于硫酸钡粒子球形度高,填充硫酸钡的塑料的表面光泽要优于使 用同等份数的其它无机矿物填料的填充塑料。
白炭黑补强硅橡胶机理

白炭黑补强硅橡胶机理白炭黑是一种常用的填料,可以用来补强硅橡胶材料。
它具有高比表面积、优异的增强效果和抗老化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橡胶制品的生产中。
补强硅橡胶的机理主要包括物理机械作用和化学作用两个方面。
首先,白炭黑的高比表面积能够提供更多的接触面积,增加与硅橡胶的物理结合力。
其次,白炭黑的颗粒形状和尺寸能够增加硅橡胶的机械强度,提高其抗拉强度和耐磨性。
在物理机械作用方面,白炭黑填料与硅橡胶基体之间形成了一种物理上的键合关系。
白炭黑颗粒的高比表面积使其能够与硅橡胶分子链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物理上的吸附作用。
这种吸附作用能够增加硅橡胶的黏附能力和内聚力,使其具有更好的拉伸性能和耐磨性。
在化学作用方面,白炭黑填料还能与硅橡胶基体发生化学反应,增强其化学键合力。
白炭黑的表面含有许多活性基团,可以与硅橡胶中的官能团发生反应,形成化学键。
这种化学键能够提高硅橡胶的耐热性、耐油性和耐腐蚀性,使其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除了物理机械作用和化学作用,白炭黑还能够通过改变硅橡胶的微观结构来提高其性能。
白炭黑填料的加入可以改变硅橡胶的晶粒尺寸和分布,使硅橡胶具有更细密的结构和更均匀的分布。
这种微观结构的改变能够提高硅橡胶的物理力学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弹性和韧性。
总的来说,白炭黑补强硅橡胶的机理是通过物理机械作用、化学作用和微观结构调控三个方面来实现的。
白炭黑的高比表面积和颗粒形状能够增加硅橡胶的物理强度和黏附能力,而其表面的活性基团则能够与硅橡胶发生化学反应,增强其化学性能。
此外,白炭黑的加入还能够改变硅橡胶的微观结构,进一步提高其性能。
因此,白炭黑作为一种常用的填料,能够有效地补强硅橡胶材料,提高其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橡胶制品的生产中。
陶土的种类及其补强效果

陶土的种类及其补强效果
陶土(Al2O·SiO2·nH2O)即粘土,又称高岭土,是以含水硅酸铝为主要成分的硅酸盐之一。
在橡胶工业中,陶土是最大的无机填料。
在国内,以苏州所产的质量为最好,其粒径在1~10um之间,颜色为白色至淡黄色,相对密度为2.5~2.6。
陶土分为硬质陶土和软质陶土,硬质陶土的粒子较小,粒径在2um 以下的占87%~92%,其补强效果较好;软质陶土较粗,粒径在2um以下的占50%左右,5um以上的占25%~30%,其补强性能较差。
此外,可将陶土进行煅烧(580℃),使其失去结构中的-OH基,于是变成工非晶形的氧化硅和氧化铝的聚集体(即偏高岭土)。
煅烧后的陶土,其补强性能变得更差。
陶土是廉价而易得的原料,填加陶土能提高胶料的粘性和挺性,减小硫化收缩率。
当其用量在30体积份以内时,则具有某些补强作用,可以提高硫化胶的定伸强度、硬度及耐磨性。
加入陶土还可以提高橡胶的介电性能、耐油性、耐热性及耐酸碱性。
但是,由于陶土粒子结构的各向异性,所以其硫化胶的撕裂强度低。
在非结晶橡胶中,陶土的补强作用比较显著,如果将陶土与炭黑并用于非结晶橡胶时,赋硫化胶在多次变形条件下仍然具有很高的破坏强度。
天然橡胶补强用富含Si02的填料

但 还必须 考 虑 生 产 成本 。 因此 , 所用 P S采 用 4 种 方法 制 备 。为 了保持 低成 本 , 其 中 2种 方法 是 不 经研磨 直 接使 用 。其 他 2种 P S采用 研 磨方 法
本 研究使 用 的橡 胶配 方见表 1 所示 。S TR一
5 L品级 NR、 氧化锌 、 硬脂酸 、 N - ( 1 , 3 一 二 甲基 丁 基) 一 N r _ 苯基 一 对 苯 二胺 ( 6 P P D ) 、 N一 特 丁 基一 2 一 苯 并
噻唑次磺 酰胺 ( T B B S ) 和 硫黄都从 S a k d a r o o n g r e —
本 文 的 目的是研 究 用 富含 S i O 的填 料——
P S ( <3 8 ) : 将原料 P S用 4 0 0目的筛 子 过 筛
5 0 mi n , 得到 直径/ 宽度小 于 3 8 # m 的粒 子 。
P S ( <1 0 6 ) : 将 原料 P S用 1 4 0 目筛 子 过 筛
P S ( B M) : 将原料 P S用 湿 球磨 机 研 磨 7 2 h 。
悬 浮液在 4 0 0目的筛 子上 过 滤 , 然后在 7 O ℃的烘 箱 中干燥 。使 用前 , 将所得 P S用 振 动 杯 研 磨 机
研磨 3 0 s 。
表 1 胶 料 配方
配 合 剂 份
除 了其 价格低 廉 、 在 泰 国易 获取外 , 其 主要化 学成
u n g k i j 有 限公 司 购 买 。P S由 S i a me s e Me r c h a n —
用现场生成填料补强的胶料及其制品

性炭黑是指经处理后 ,表面上至少含有选 自硅
烷醇、硅氧烷 、氧化钛 、氢氧化钛 、氧化锆 、 氢氧化锆或氢氧化铝 中任意一种或 多种基 团的
份橡胶中所含各种成分术语
在有经烯基硅烷进行 了硅烷 化的填料存在时 , 使共轭 二烯烃 发生聚合反应 ,可 以实现这 种补 强 。具体而言 ,用丁基锂或过氧化物催化剂对
硅烷化补强填料进行预处理 ,随后在有这种改 性填料存在时 ,通过阴离子聚合反应或在有机
白炭黑含有能促进补强填料与橡胶 间偶联性 的 偶联剂 。 有时 ,我们希望通过 ( 例如 )有效的混炼 或较长 时间的混炼或其它方式来提高补强填料
在胶料 中的分散均匀性 。
按 W 9/ 06 粼 专利 申请 书所述 ,聚 烯烃
复合材料可 以通过在有下列物质存在 时使烯烃
聚合来制备 : ( )过渡金属催化剂 ; ( )用 A B 于上述过渡金属催化剂 的助催化剂或活性剂 ; ( )填料 。 C 据说 ,该产品既可 为 自由流动微粒形式 ,
()首先用具有 以下通 式 ( )的有机硅 1 I
烷对填料进行处理 ,使其发 生硅烷化 :
R: 一
! RR i 45 —
() I
也可被加工为成型制 品 ( 如注模品 、旋转成型
式 中,R、 和 是相 同的或选 自 C 、H 、 _ C— (0 ) 为甲基 、乙基或 丙基 ( l和 - , 乙基最 佳 ), 为_ ,I为 0或 1 C i ,如果 I为 1 i ,
本发 明还介绍 了具有至少一种 由上述胶料
制成 的橡胶零部件 的制 品 ( 如轮胎 )。 用于本发 明的炭 黑填料属于橡胶补 强用炭 黑,这种炭 黑是橡胶 混炼专业人 员所熟知的 。 其例子在 《 范德 比尔特橡胶手册》第 l 3版第
炭黑补强

1.按制造方法分 (1)接触法炭黑:接触法炭黑,其中包括槽法炭黑、滚筒法炭黑和圆
盘法炭黑。
槽法炭黑转化率大约为5%。其特点是含氧量大(平均可达 3%),呈酸性,灰分较少(一般低于0.1%)。 (2)炉法炭黑: 炉法炭黑的特点是含氧量少(约1%),呈碱性,灰分较多 (一般为0.2%~0.6%),这可能是由于水冷时水中矿物质带来的。
传统橡胶补强:CB、白CB、有机树脂、 纤维、聚合物共混等 新兴补强:纳米技术
炭黑补强体系
1.炭黑的生产、分类与命名
2.炭黑的组成与结构
3.炭黑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4.炭黑对橡胶的补强作用 5.炭黑对橡胶工艺性能的影响 6.炭黑的补强机理
§1橡胶补强与填充的历史与发展
年发明了二氧化硅气相法白炭黑。
近年来无机填料的发展也很快,主要表现
在粒径微细化、表面活性化、结构形状多
样化三方面。从填料来源看对工业废料的
综合利用加工制造填料发展也较快。
§2 炭黑的生产、分类和命名 一.炭黑的定义
炭黑是由许多烃类物质(固态、液态或气 态)经不完全燃烧或裂解生成的。它主要由碳元
素组成,其微晶具有准石墨结构,且呈同心取向, 其粒子是近乎球形的粒子,而这些粒子大都熔结 成聚集体。
(3)热裂法炭黑:转化率30%~47%。炭黑粒子粗大,补
强性低,含氧量低(不到0.2%),含碳量达99%以上。
(4)新工艺炭黑:新工艺炭黑的聚集体较均匀,分布较窄, 着色强度比传统的高十几个单位,形态较开放,表面较光 滑。N375、N339、N352、N234、N299等均为新工艺炭 黑。
2.按作用分:
橡胶工业中填料的历史几乎和橡胶的历史一样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度:材料抵抗变形或破坏的能力,即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表征了材料的受力极限 玻璃钢:以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玻璃布、玻璃带、等为增强材料,以树脂为粘结剂,经一定的成型工艺制作而成的一种功能型的新型复合材料。
吸留橡胶指未硫化混炼胶在填料(炭黑)中能被良溶剂溶解的那部分像胶 结合橡胶也称为炭黑凝胶,是指炭黑混炼胶中不能被橡胶的良溶剂溶解的那部分橡胶。
硫化:线性的高分子在物理或化学作用下,形成三维网状体型结构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把塑性的胶料转变成具有高弹性橡胶的过程。
结构化效应:硅橡胶与白炭黑的混炼胶随存放时间的延长会出现粘度上升,硬度增加,以致无法返炼的现象。
离聚物或称离聚体是指含有少量离子基团的聚合物。
并用: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橡胶或橡胶与合成树脂,借助机械力的作用搀混成一体,用以制造各种橡胶制品,称为橡胶机械共混或橡胶的并用 聚合物的相容性:指两种不同聚台物在外力作用下的混合,移去外力后仍能彼此相互容纳并保持宏观均相形态的能力。
工艺相容性: 这种共混物在微观区域内分成了两个相,构成多相形态,但在宏观上仍能保持其均匀性。
韧性是指材料破坏前吸收外加能量的能力。
冲击破坏是材料在高速冲击下的断裂现象. 冲击强度是标准试样在冲击断裂时单位面积上所消耗的能量或断裂时单位切口所消耗的能量,是度量材料在高速冲击下的韧性大小和抵抗断裂能力的参数。
复合材料的界面是指基体相与增强相之间化学成分有显著变化的、构成彼此结合的、能起载荷传递作用的微小区域。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一定的工艺方法人工合成的,各组分间有明显界面且性能优于各组成材料的多相材料。
影响高分子材料强度的因素1.高分子本身结构1.1 分子链结构的影响1)主链结构 ,高分子链刚性增加,聚合物强度增加,韧性下降,像主链含有芳杂环结构的聚合物其强度和模量比脂肪族主链高。
主链上含有大的侧基,刚性大。
2)链节极性,链节含有强极性基团或氢键的基团使得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强度提高3)空间立构:结构规整和等规度高的聚合物因结晶而强度提高。
4)支化:支化破坏了链的规整性结晶度降低,还增加了分子间的距离分子间力减小,都使强度降低。
但是韧性有所提高。
1.2 交联的影响交联一方面可以提高材料的抗蠕变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断裂强度。
一般认为,对于玻璃态聚合物,交联对脆性强度的影响不大;但对高弹态材料的强度影响很大。
随交联程度提高,橡胶材料的拉伸模量和强度都大大提高,达到极值强度后,又趋于下降(结晶取向下降);断裂伸长1.3 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分子量是对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弹性、韧性)起决定性作用的结构参数。
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没有力学强度(多为液体),高分子材料要获得强度,必须具有一定聚合度,使分子间作用力足够大才行。
2.结晶与取向2.1 结晶的影响:结晶对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也十分显著,主要影响因素有结晶度、晶粒尺寸和晶体结构。
1)结晶度:随着结晶度上升,材料的屈服强度、断裂强度、硬度、弹性模量均提高,但断裂伸长率和韧性下降。
这是由于结晶使分子链排列紧密有序,孔隙率低,分子间作用增强所致2)晶体尺寸:小球晶:强度、伸长率、模量和韧性得到提高,大球晶:断裂伸长和韧性下降,冲击强度下降3)结晶形态:同一类聚合物,伸直链强度最大,串晶次之,球晶最小。
2.2 取向的影响:加工过程中分子链沿一定方向取向,使材料力学性能产生各向异性,在取向方向得到增强。
对于脆性材料,取向使材料在平行于取向方向的强度、模量和伸长率提高,甚至出现脆-韧转变,而在垂直于取向方向的强度和伸长率降低。
对于延性、易结晶材料,在平行于取向方向的强度、模量提高,在垂直于取向方向的强度下降,伸长率增大。
对纤维和薄膜,取向是提高性能必不可少的措施。
原因:取向后分子沿外力的方向有序排列,断裂时主价键比例增大,而使聚合物强度提高。
3.应力集中物如果材料内部存在缺陷,受力时材料内部的应力平均分布状态将发生变化,使缺陷附近局部范围内的应力急剧的增加,远远超过应力平均值,这种现象称为应力集中。
4.增塑剂:抗张强度降低,冲击性能提高。
原因:能够同聚合物相容的小分子,是使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分子链活动性增加。
从而使材料的拉伸强度下降,冲击强度升高。
5.填料除增强材料本身应具有较高力学强度外,增强材料的均匀分散、取向以及增强材料与聚合物基体的良好界面亲和也是提高增强改性效果的重要措施。
粉状填料的增强效果主要取决于填料的种类、尺寸、用量、表面性质以及填料在高分子基材中的分散状况。
6.共聚和共混采用与橡胶类材料嵌段共聚、接枝共聚或物理共混的方法可以大幅度改善脆性塑料的抗冲击性能。
7.外力作用速度与温度当时间一定时,升高温度,链段活动容易,屈服应力降低,屈服强度低。
相反降低温度会使材料的链段运动能力降低,材料在更高的外力下发生脆性断裂,温度一定,外力作用时间越短,链段跟不上外力的变化,为使材料屈服需要更大的外力,材料的屈服强度提高,当屈服强度大到超过断裂强度时,材料受力后,尚未屈服已先行断裂,呈现脆性断裂特征。
8.环境:表面侵蚀,局部侵蚀,力化学侵蚀补强是指能使橡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及耐磨性同时获得明显提高的作用。
填充是指在橡胶中加入一种物质后能降低成本、增大体积或改善加工性能等炭黑的空隙度(表面粗糙度)炭黑粒子在形成过程中,高温作用使粒子的表面发生氧化侵蚀而形成许多直径数埃数十埃的孔洞,称为空隙度。
影响炭黑结合胶的因素:1). 炭黑的影响(1) 炭黑比表面积的影响,结合胶几乎与炭黑的比表面积成正比。
( 2)炭黑结构度的影响高结构炭黑的结合胶含量较高。
( 3)炭黑粗糙度的影响炭黑的粗糙度越高,表面的微孔越多,可与橡胶分子触及的表面积越少,形成的结合橡胶越少。
( 4)炭黑表面活性的影响炭黑石墨化以后,表面的活性基团数量减少,形成结合橡胶的能力变差。
( 5)炭黑用量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加炭黑的用量,会使形成的结合橡胶量增多。
2). 生胶的影响生胶的品种:不饱和橡胶更容易生成结合橡胶;饱和橡胶对槽法炭黑的亲和力更强。
生胶的分子量:分子量越高,相同的条件下生成的结合橡胶量越高。
3). 工艺条件的影响(1)薄通次数的影响(2)混炼温度的影响(3)陈化温度和时间的影响混炼后随停放时间增加,结合胶量增加,大约一周后趋于平衡。
陈放温度的提高也有利于加速吸附过程,结合橡胶的量也增加。
炭黑对橡胶的补强机理:1)容积效应:这种补强作用称为“容积放大效应”。
这种现象是基于橡胶大分子链在炭黑表面吸附呈现特殊的平面取向状态,增加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提高了橡胶的强力,能够承受较大的变形。
2)弱键和强键学说:炭黑与橡胶分子的结合是由各种能量不同的,键结合的结果,有比较弱的吸附的物理键,也有少数强的化学键。
在外力作用下,炭黑表面与橡胶链的分离直至断裂时,剩下的为强键。
强键直接影响硫化胶的抗张强度、抗撕裂和耐磨耗能力,强键数目越多补强作用越大。
3)Bueche炭黑粒子间橡胶链的有限伸长学说:炭黑补强的硫化胶在炭黑粒子之间有为数众多的橡胶链,一条断了,应力由其它链分担,因此炭黑起着均匀应力的作用,减少了整体的破裂。
当伸长太大时,炭黑粒子也会移动,这种移动使应力松弛起着缓和应力的作用。
从而提高了硫化胶的强度。
4)壳层模型理论:双壳层相起骨架作用联结自由大分子相和交联结构相,构成一个橡胶大分子与填料整体网络,改变了硫化胶的结构,提高了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
5)橡胶大分子链滑动学说:该理论的核心是橡胶大分子能在炭黑表面上滑动,由此解释了补强现象。
炭黑粒子表面的活性不均一,有少量强的活性点以及一系列的能量不同的吸附点。
吸附的橡胶链段在应力作用下会滑动、伸长。
(1)原始状态:胶料原始状态,长短不等的橡胶分子链被吸附在炭黑粒子表面上。
(2)中等拉伸状态:当伸长时,这条最短的链不是断裂而是沿炭黑表面滑动,这时应力由多数伸直的链承担,起应力均匀作用,缓解应力集中为补强的第一个重要因素。
(3)完全伸长状态:当伸长再增大,链再滑动,使橡胶链高度取向,承担大的应力,有高的模量,为补强的第二个重要因素。
由于滑动的摩擦使胶料有滞后损失。
滞后损失会消耗一部分外力功,化为热量,使橡胶不受破坏,为补强的第三个因素。
(4)回缩后状态:收缩后胶料的状况,表明再伸长时的应力软化效应,胶料回缩后炭黑粒子间橡胶链的长度差不多一样,再伸长就不需要再滑动一次,所需应力下降。
在适宜的情况(如膨胀)下,经过长时间,由于橡胶链的热运动,吸附与解吸附的动态平衡,粒子间分子链长度的重新分布,胶料又恢复至接近原始状态。
硫化胶的性能取决于三个方面:橡胶本身的结构自补强型橡胶,非自补强型橡胶交联键的类型:1.强伸性能顺序如下:-C-Sx-C->-C-S -C->-C-S-C->-C-C- 2.动态性能顺序如下:-C-Sx-C->-C-S -C->-C-S-C- 3.耐热性顺序如下:-C-C- >-C-S-C- >-C-S -C- >-C-Sx-C-交联的密度:交联密度对硫化胶的弹性、拉伸强度的影响是先增后降。
硫化胶的模量与交联密度成正比;硫化胶的拉断伸长率、永久变形、蠕变、滞后损失随交联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而硬度、抗溶胀性能增加。
白炭黑表面的吸附作用:表面羟基具有吸水性,加热后可以脱出,为可逆应,对加工有一定影响。
白炭黑的表面基团有一定的反应性:失水及水解反应、与酰氯反应、与活泼氢反应、形成氢键。
白炭黑表面有很强的化学吸附性:与许多小分子物质吸附,SiO2胶料中常用乙醇胺、三乙醇胺、乙二胺等多官能团化合物作活性剂。
不饱和羧酸金属盐增强橡胶的特点:1. 在相当宽的硬度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强度;2. 随着不饱和羧酸金属盐用量的增加,体系粘度变化不大,具有良好的加工性;3. 在高硬度时仍有较高的伸长;4. 较高的弹性;5. 较低的生热;6. 硬度和模量对温度较低的依赖性.不饱和羧酸金属盐增强橡胶机理:不饱和羧酸金属盐在硫化过程中聚合并部分接枝于橡胶分子链,分相后形成纳米粒子,正是这种纳米粒子起到了增强作用。
在过氧化物存在下,不饱和羧酸金属盐发生聚合反应并部分接枝于橡胶分子链上,从而在硫化胶中生成大量的离子交联键。
不饱和羧酸盐补强的橡胶中存在着大量的离子交联键并分散着纳米粒子,这种结构特点使硫化胶具有独特的性能。
离子交联键具有滑移特性,能最大限度地将应力松弛掉,并产生较大的变形,因此能够赋予硫化胶高强度、高的断裂伸长率。
不饱和羧酸盐在橡胶基体中发生聚合反应,生成的聚盐以纳米粒子的形式存在在橡胶中,并有一部分不饱和羧酸盐接枝到橡胶大分子上,从而改善了橡胶与填料粒子间的相容性。
橡胶共混物的共交联;橡胶共交联有两重含义:一是两相聚合物在交联条件下能在各自相区内发生交联,并且以近似同步的交联速度使两相都达到正硫化;二是在各相发生交联的同时在两相的界面层内发生两相分子间的交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