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设备行业产业链分析

合集下载

电力行业的产业链分析

电力行业的产业链分析

电力行业的产业链分析一、电力行业的概况电力行业是指以发电、输配电、供电和销售电力为主要业态的行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电力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的总体规模已经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平,年产电量超过5万亿千瓦时,占世界总电量的比重也已经超过了25%。

二、电力行业的产业链结构电力产业链是指以电力生产、输配电、电能消费为主线,将相关领域打造成一条以原材料供应、设备制造、人才服务、信息咨询和研发创新为依托的产业链条。

电力产业的发展需要依赖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以保障产业的稳定发展。

1.电力产业的上游原材料供应链电力产业的原材料供应链主要包括煤炭、油气、核能等能源供应链。

作为电力产业的发展基础,上游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产业链的正常运转。

目前,我国电力行业主要以煤炭作为发电燃料,煤炭原料的供应链的稳定性对于电力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电力设备制造和服务链电力设备制造和服务产业是电力产业链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电力产业链中唯一亟需实现国产替代的环节之一。

目前,全球电力设备制造巨头基本主导了全球电力设备市场,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较为薄弱。

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正朝着智能化、绿色化、节能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

3.电力的输配电和发电链电力的输配电和发电链是电力产业链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也是电力产业链中能直接往下游产业链提供服务的环节。

目前,我国输配电和发电系统正处于从传统煤电为主的能源结构向以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型的期间,技术革新、工艺改进以及设施更新和升级将直接影响到电力产业链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创新能力。

4.用电环节用电环节是电力产业链中最终的环节,也是打造电力产业链的重要原因。

当前,我国的用电环境和制度仍然比较落后,市场化程度不足,电力供应的质量和稳定性也较为薄弱。

为了打造一条具有高度集成能力的电力产业链,需要加快对电力市场机制的改革,加强电力使用方的监管和服务环节的建设。

电力设备 产业链

电力设备 产业链

电力设备产业链一、电力设备产业链概述电力设备是指用于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的设备,包括发电设备(如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等)、输电设备(如变压器、电缆、输电塔等)、配电设备(如开关设备、电力仪表等)以及用电设备(如电动机、照明设备等)。

电力设备产业链是指从电力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到维修等环节的全过程。

电力设备产业链的发展与电力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加,电力设备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电力设备产业链的完整和健康发展对于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力设备产业链的主要环节电力设备产业链包括研发、制造、销售和维修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环节的主要内容。

2.1 研发环节研发环节是电力设备产业链的起点,也是推动整个产业链不断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研发环节,需要进行电力设备的设计、技术研究和创新等工作。

研发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电力设备的性能和效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

2.2 制造环节制造环节是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的过程。

在制造环节,需要进行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设计、设备制造和装配等工作。

制造环节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电力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2.3 销售环节销售环节是将制造好的电力设备销售给用户的过程。

在销售环节,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产品推广和销售渠道建设等工作。

销售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寻找潜在用户并促成交易,以实现电力设备产业链的利润最大化。

2.4 维修环节维修环节是保证电力设备长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在维修环节,需要进行设备维护、故障排除和备件供应等工作。

维修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及时修复设备故障,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三、电力设备产业链的挑战与发展方向电力设备产业链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更新换代快、环保要求提高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电力设备产业链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效率。

•技术创新:电力设备产业链需要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

电力产业链的关系梳理

电力产业链的关系梳理

电力产业链的关系梳理
电力产业链是指电力生产与供应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相关的产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电力产业链可以大致梳理为以下几个环节:
1. 煤炭采掘:煤炭是目前中国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煤炭采掘企业负责从矿井中开采出煤炭,并进行加工和运输。

2. 发电设备制造:包括火力发电设备、核能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发电设备等的制造商。

他们生产各种类型的发电设备,以满足不同的发电需求。

3. 发电运营商:发电运营商是负责将能源转化为电力的企业,包括火力发电厂、核电站、风电场、太阳能发电厂等,他们通过自身设备将煤炭、核能、风能、太阳能等转化为电力。

4. 输电和配电:输电和配电公司负责将发电厂发出的电力通过输电线路和变电站送到用户终端,包括输电设备制造商、输电线路建设公司以及电网运营商。

5. 用电企业:用电企业包括各个行业的工厂、企业,以及居民等,他们是电力的最终消费者。

此外,还有一些相关的产业和企业,如电力设备维护和服务企业、电力系统设计与建设企业、电力市场运营等等。

这些环节和企业之间相互依赖,形成了电力产业链,构成了完整的电力供应链。

新能源发电设备行业现状调研报告

新能源发电设备行业现状调研报告

新能源发电设备行业现状调研报告摘要本文调研了当前新能源发电设备行业的现状,主要包括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及其他新能源发电设备。

通过对产业链分析及市场需求分析,探讨了未来该行业发展的趋势。

一、行业现状及概述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日益突显,新能源发电设备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

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新能源的发展迅速,成为全球各国竞相推广的重点项目。

2019年,全球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了728GW,而中国新能源发电量更是达到了1841亿千瓦时,占全球新能源发电量的比例超过30%。

二、产业链分析新能源发电设备行业产业链包括新能源设备的生产制造、销售、安装及运维等多个环节。

其中,关键环节是设备的生产制造和销售。

当前新能源发电设备行业中,国内外企业均有涉足,尤以中国企业为主要制造商,如中电投、华能等国有企业和阳光电源、阿特斯等民营企业均成为行业内领头羊。

同时,新能源设备的销售体系也呈现多元化趋势,除了常规的销售模式外,新型的互联网销售及合作式销售等模式也逐渐发展壮大。

三、市场需求分析新能源发电设备市场的需求主要来自于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市场的自然需求。

当前,全球各国均致力于推广新能源发电,尤其是气候议定书的签署,更加强化了各国对新能源发电的重视。

政策扶持包括国家及地方政府的补贴、税收优惠、项目优先、土地优惠、人才等多方面的政策。

同时,在市场自然需求方面,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清洁、环保等优点,淘汰传统能源的需要逐渐增强。

四、未来发展趋势未来新能源发电设备行业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太阳能发电的技术将更加成熟,更多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将被投入建设及应用,同时联合光伏、风电、储能等多个领域将得到深入发展。

风力各类技术的不断提高,产业及技术集中效应的产生,未来可再生能源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为广泛应用。

水力发电在国内仍有较大的市场需求,未来还将得到不断应用和创新。

另外,氢能、储能等领域也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电力产业链 上中下游问题

电力产业链 上中下游问题

电力产业链上中下游问题电力产业链上中下游问题的深度分析1. 问题引入电力产业链是指电力行业中涉及到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的全过程,包含上游电力发电企业、中游电力输配企业和下游电力用户。

这个产业链的畅通与否对于国家电力供应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电力产业链上中下游之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影响着电力的稳定供应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2. 上游问题电力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是电力发电企业,他们负责发电并向电力市场供电。

然而,当前存在的上游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能源依赖性较高,二是发电成本较高。

2.1 能源依赖性较高目前,中国的电力产业主要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来源,这导致了电力产业对煤炭资源的高度依赖性。

煤炭是一种非可再生能源,其短缺和价格波动对电力供应产生了重大影响。

电力产业应该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能源结构的多样性,降低对煤炭资源的依赖性。

2.2 发电成本较高由于电力发电企业在发电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同时还要承担环境污染治理和设备维护等成本,因此发电成本较高。

这使得电力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电力发电企业应该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等方式,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发电成本,以满足市场需求和节约社会资源。

3. 中游问题电力产业链的中游主要是电力输配企业,他们负责将发电的电能输送到不同地区的用电终端。

然而,当前存在的中游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电网输电能力不足,二是电力损耗较大。

3.1 电网输电能力不足中国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使得电网的输电能力面临巨大压力。

目前,我国电网主要依靠高压输电线路进行电能输送,而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和更新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

电力输配企业应该加大对电网建设的投入,提高输电线路的稳定性和输电能力,以满足电力供应的需求。

3.2 电力损耗较大在电力输送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电力损耗,这对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高效性造成了一定影响。

电网电力行业的产业链分析

电网电力行业的产业链分析

电网电力行业的产业链分析一、引言电力行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其发展与电网密不可分。

电力行业的产业链涵盖了能源生产、输送、转化以及最终供应给消费者的全过程。

本文将以电力行业的产业链为对象,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二、能源生产环节1. 煤炭领域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其开采、加工和运输环节构成了电力行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煤炭生产企业通过开采煤矿、加工煤炭,为电力厂提供稳定的煤炭供应。

2. 水力发电领域水力发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行业产业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营,需要涉及到水资源管理、水电站设备制造等环节。

3. 核能领域核能作为低碳能源的代表,也是电力行业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

核电站的建设和运维,涉及到核燃料供应、核反应堆制造、核废料处理等产业。

4. 可再生能源领域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电力行业产业链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建设、风电场的建设和运维,都是该领域的重要环节。

三、输电环节1. 电力设备制造领域输电过程中需要用到变压器、开关设备、电缆等电力设备。

电力设备制造企业通过制造和供应这些设备,为电力行业的输电环节提供保障。

2. 输电线路建设领域电网建设是电力行业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包括了输电线路的设计、施工、维护等各个环节。

输电线路建设企业承担着电力输送的重任。

四、配电环节1. 配电设备制造领域配电设备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等,其制造与供应是电力行业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配电设备制造企业通过提供高质量的设备,保障了配电的可靠性。

2. 电能计量领域电能计量是配电环节中的重要环节,保障了电能供应的计量公正性和准确性。

电能计量设备的制造和维护,构成了电力行业产业链中的一部分。

五、电力销售环节1. 电力市场运营领域电力市场的运营管理是电力行业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

电力市场的建设、市场清算等环节,促进了电力的合理配置和供需匹配。

2. 电力销售企业电力销售企业负责将电力最终供应给消费者,其活动涉及到电力交易、用户服务等方面。

电网电力行业的产业链分析

电网电力行业的产业链分析

电网电力行业的产业链分析电网电力行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涉及到电力的生产、传输和分配等多个环节。

在这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供应链和价值链。

本文将对电网电力行业的产业链进行详细分析。

一、电力生产环节电力生产是电网电力行业的起点,它涉及到能源的开采、燃烧和转化等过程。

电力的生产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传统的火力发电、水力发电,以及新兴的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方式。

在电力生产环节中,各种发电设备供应商和电力设备制造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生产和销售发电设备和相关的技术装备。

二、电力传输环节电力传输是将电力从发电厂传送到用户之间的环节,包括了输电、变电和配电等过程。

在电力传输环节中,电力公司扮演着核心的角色,他们负责电力的输送和分配,同时维护着电网设施的运营和管理。

除了电力公司,电网设备制造商也在这个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为电力公司提供输电线路设备、变电设备等。

三、电力分销环节电力分销是将电力送达最终用户的阶段,包括了市场销售、用电计量和用户服务等环节。

在电力分销环节中,电力销售公司是核心的参与者,他们负责将电力从电网公司购买后销售给最终用户,同时提供电力使用咨询和售后服务。

此外,电力仪表制造商和电能管理系统提供商也在电力分销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为电力销售公司提供计量仪表和节能管理解决方案。

四、电力服务环节电力服务环节是为用户提供与用电相关的增值服务,包括电力设备维修、能源管理咨询和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等。

在这个环节中,维修服务商、能源管理咨询公司和智能家居设备提供商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电力服务。

综上所述,电网电力行业的产业链包括电力生产、电力传输、电力分销和电力服务等多个环节。

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供应链和价值链。

在这个产业链中,包括发电设备制造商、电力公司、电力销售公司和维修服务商等多个参与者,他们各司其职,共同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

风力发电全产业链分析

风力发电全产业链分析

风力发电全产业链分析风力发电是指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风电根据安装区域不同可以分为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

我国陆上风电起步早、基础好,但由于消纳(发出来的电接入电网输送出去并使用)、环保、土地等因素预计未来增长趋缓。

海上风电不占用土地资源,基本不受地形地貌影响,风速更高,风电机组单机容量更大,年利用小时数更高。

受海上风电技术进步及成本下降等因素推动,我国海上风电加速进入发展快车道,有望接力陆上风电成为实现碳达峰目标的重要抓手。

01 海上风电行业趋势根据现行政策文件,对于陆上风电项目,2019~2020年核准但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国家不再补贴;2021年1月1日及以后新核准的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

对于海上风电项目,财政仅补贴2021年底前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存量合规项目,不再补贴新增项目。

由此可以看出,2020年-2021年风电板块将处于抢装周期中。

风能今年的放量,短期逻辑都是在补贴下滑之前赶进度抢装,长期逻辑都是“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产业。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达到2.92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2.81亿千瓦、海上风电累计装机1113.4万千瓦。

今年上半年我国陆上风电新增装机869.4万千瓦,同比去年增长65%。

海上风电新增装机214.6万千瓦,同比增长102%。

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超过英国,跃居全球第一。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预计,下半年我国风电还将有接近40GW(吉瓦)的新增市场空间,受益海上风电“抢装潮”以及“碳中和’’目标叠加持续降本,风电等新能源下半年建设并网有望继续提速。

02风电全产业链分析我们就来说说整个风电行业产业链,风电行业我们按上游零部件生产商、中游风机整机厂商,以及下游的风场运营商来进行划分叶片相关企业:中材科技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部件之一,其设计、材料和工艺决定风力发电装置的性能和功率。

是风电降本增效的关键突破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电设备行业产业链分析发电设备行业的上游行业包括钢铁及有色金属加工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等;中游主要是发电设备组装制造;下游行业主要是电力行业包括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核电、火电等。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图1发电设备行业产业链第一节上游行业运行及对本行业的影响一、钢铁行业(一)行业生产我国北方地区正值采暖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钢铁企业全面执行限产措施,受其影响,钢铁行业增加值累计增长率持续放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1-12月,我国钢铁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3%,增速较上年同期为同比下降 1.7%。

粗钢产量创新高。

随着“地条钢”产能退出,统计内合规产能开始快速释放,2017年我国粗钢产量8.32亿吨,同比增长 5.7%,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但考虑到大量“地条钢”产量未纳入统计范围之内,2017年实际粗钢产量不会高于2016年水平。

2017年1-12月,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71075.9万吨、83172.8万吨和104818.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1.8%、5.7%和0.8%,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生铁、粗钢分别加快 1.1个和4.5个百分点,钢材回落 1.5个百分点。

表12012-2017年全国钢铁行业主要产品产量情况单位:万吨,% 生铁产量生铁产量同比粗钢产量粗钢产量同比钢材产量钢材产量同比2012年65790.89 3.69 71654.17 3.13 95186.11 7.66 2013年70897 6.2 77904.1 7.5 106762.2 11.4 2014年71159.9 0.47 82269.78 0.89 112557.2 4.46 2015年69141 -3.5 80383 -2.3 112350 0.6 2016年70073.6 0.7 80837 1.2 113801 2.3 2017年71075.9 1.8 83172.8 5.7 104818.3 0.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22012-2017年我国粗钢产量及累计同比增速(二)行业价格受供暖季环保限产措施的影响,钢铁产量持续减少,虽然市场预期有所上升,但国内市场仍处于钢材消费淡季,钢材价格呈冲高回落走势。

后期供需形势基本平衡,钢材价格将呈小幅波动走势。

从全年情况看,2017年国内钢材价格平均指数为107.74点,同比上升32.37点,升幅为42.95%。

12月末,长材指数为128.98点,环比上升4.09点,升幅为3.27%;板材指数为117.37点,环比上升2.83点,升幅为2.47%,比长材升幅低0.80个百分点;与2016年同期相比,长材指数上升31.38点,升幅为32.15%;板材指数上升12.77点,升幅为12.21%。

从全年情况看,2017年长材平均指数为112.73点,同比上升38.12点,升幅为51.09%;板材平均指数为105.24点,同比上升27.12点,升幅为34.72%。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协会图32016-2017年国内钢材价格走势2017年钢铁协会监测的八大钢材品种中,高线、钢筋、角钢和无缝钢管价格涨幅较大,分别上升1364元/吨、1350元/吨、1289元/吨和1598元/吨;中厚板、热轧卷板、冷轧薄板和镀锌板价格涨幅相对较小,分别同比上升1087元/吨、1055元/吨、1009元/吨和1089元/吨。

表22017年主要钢材品种平均价格及指数变化情况表单位:元/吨项目2017年平均2016年平均同比增长同比增长% 高线 6.5mm 4003 2639 1364 51.69螺纹钢(钢筋)16mm 3905 2555 1350 52.84 角钢5# 3970 2681 1289 48.08 中厚板20mm 3803 2716 1087 40.02 热轧卷板 3.0mm 3963 2908 1055 36.28 冷轧薄板 1.0mm 4508 3499 1009 28.84 镀锌板0.5mm 5052 3963 1089 27.48热轧无缝管219*10mm 4833 3235 1598 49.4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协会二、有色金属行业(一)行业生产2017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5378万吨,同比增长3.0%,产量趋于稳定。

其中,铜、铝、铅、锌产量分别为889万吨、3227万吨、472万吨、622万吨,同比增长7.7%、1.6%、9.7%、-0.7%。

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0.7%。

表32012-2017年全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情况单位:万吨,%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增速2012年3691.11 9.27 2013年4028.8 9.9 2014年4416.99 7.24 2015年5090 5.8 2016年5283 2.5 2017年5377.83.0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42012-2017年全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及累计同比增速(二)产品价格2017年,国内主要有色金属价格同比大幅回升。

2017年,铜、铝、铅、锌现货均价分别为49256元/吨、14521元/吨、18366元/吨、24089元/吨,同比分别增长29.2%、15.9%、26.0%、42.8%。

数据来源:中国物流信息中心85.0090.00 95.00 100.00 105.00 110.00 115.00 2016/012016/022016/032016/042016/052016/062016/072016/082016/092016/102016/112016/122017/012017/022017/032017/042017/052017/062017/072017/082017/092017/102017/112017/12有色金属价格指数:环比图52016年-2017年我国有色金属价格指数变化(%)三、上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钢铁、有色金属行业均属于我国产能过剩行业,行业竞争激烈,产业利润率下滑,产业发展面临较大问题。

2016年以来,随着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严控新增产能。

行业固定投资下滑,钢铁固定资产投资自2013年以来持续下滑,2017年,我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为3804.2亿元,同比下滑7.1%。

钢铁行业去产能顺利,钢材供需基本平稳,价格保持上涨。

有色金属产业总体呈现出生产平稳运行,部分子行业需求超出预期,效益持续提升的态势。

整体来看,未来一段时期钢铁及有色金属价格将保持上涨,增加了发电设备行业成本压力。

第二节下游行业运行及对本行业的影响一、电力行业(一)发电装机结构继续优化,弃风弃光问题明显缓解一是发电装机结构清洁化趋势明显。

截至2017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17.8亿千瓦、同比增长7.6%;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 6.9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38.7%,同比提高 2.1个百分点。

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3372万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8988万千瓦,均创历年新高。

全年新增水电装机1287万千瓦,其中,抽水蓄能200万千瓦;新增并网风电装机1952万千瓦,其中,东、中部地区占58.9%,同比提高8.8个百分点;新增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5338万千瓦,同比增加2167万千瓦,82.4%的新增装机集中在东、中部地区,同比提高19.6个百分点。

新增煤电装机3855万千瓦、同比减少142万千瓦。

二是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快速增长,煤电发电量比重降低。

全国全口径发电量6.4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5%;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10.0%,占总发电量比重为30.4%,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

全口径并网太阳能发电、并网风电、核电发电量分别增长75.4%、26.3%和16.5%;全口径水电发电量增长1.7%,增速同比回落 3.9个百分点。

全口径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 5.2%,增速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煤电发电量同比增长 4.8%,增速同比提高 3.6个百分点,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为64.5%,同比降低 1.0个百分点。

三是水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降低,弃风弃光问题明显改善。

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786小时,与上年大体持平。

其中,受上年高基数等因素影响,水电设备利用小时3579小时、同比降低40小时。

受电力消费较快增长、水电发电量低速增长等多因素综合影响,全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4209小时、同比提高23小时,其中煤电设备利用小时4278小时,同比略有提高。

核电设备利用小时7108小时、同比提高48小时。

在政府和电力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下,弃风弃光问题明显改善,全国并网风电、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分别为1948、1204小时,同比分别提高203、74小时,其中,西北区域风电、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分别提高380小时和146小时。

四是电煤供需形势偏紧,冬季发电用天然气供应紧张。

2017年,煤炭消耗需求增长超预期,煤炭行业去产能超进度,叠加安全、环保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煤炭产量增加不足,煤炭市场供应量小于消费量,导致电煤供应持续偏紧。

相关部门多措并举增加电煤供给,供需形势有所缓和,但迎峰度冬期间电煤消费需求较快增长,贵州、安徽、湖南、甘肃等地电煤供需形势较为紧张。

受“煤改气”新增需求集中释放等因素影响,天然气消费需求超预期增长,供暖期发电用天然气供应紧张,部分地区燃机发电受到供气限制。

(二)电网建设持续增强,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提升一是电网投资继续向配网及农网倾斜,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

全国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5315亿元,其中,110千伏及以下电网投资比重占电网总投资比重达到53.2%;新一轮农网改造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完成了《关于“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意见》(国办发〔2016〕9号)文件中“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平原地区机井用电全覆盖”的任务。

二是多条特高压交直流工程投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提升。

全年共建成“两交六直”特高压输电工程,其中,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全面建成。

全国完成跨区送电量42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跨省送出电量1.1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

三是电网企业经营面临较大挑战。

一方面,电网企业收入增长将放缓。

2017年,国家已完成32个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改革,平均输配电价比现行购销价差平均每千瓦时减少将近1分钱,进而核减32个省级电网准许收入约480亿元。

另一方面,电网企业履行电力普遍服务,贯彻落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援疆援藏、区域协调等战略部署,不断加大农网建设投资,重点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部分省级电网企业亏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