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爱国与民族主义混为一谈

合集下载

爱国主义不等于狭隘民族主义-最新文档资料

爱国主义不等于狭隘民族主义-最新文档资料

爱国主义不等于狭隘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的区别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就像阶级和国家最终都会消亡一样,爱国主义有朝一日也会消失,被未来的建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基础之上的国际主义所取代。

但是,目前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还不具备这种客观条件,爱国主义的价值观念在今天的时代条件下还具有积极意义和进步意义,它仍然是在一个国家内,把来自不同种族民族、不同阶级阶层、不同党派团体的人民大众凝聚起来,为着实现一个共同认可的目标而团结奋斗的一面伟大旗帜,因此不应该被淡化,更不应该被贬低。

多年来,我们在宣传教育中,始终强调的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反对狭隘民族主义。

在这里,要注意区分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这三个不同的概念,切不可混淆或被别有用心的人所误导。

爱国作为一种情感,是人类自国家产生以来对自己祖国持有的一种最深切的政治情感,这种深切的政治情感背后,是对国家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说:“除了法国引起我的兴趣和感情以外,我再没有别的兴趣和感情。

”而“爱国主义”这个词汇,晚近才比较通行,但从它所表现的爱国情感和内涵的爱国观念算起,大概同国家政权的存在一样古老。

爱国主义的要义是忠诚地热爱自己的祖国。

“力行者令人起敬,背反者为人所不齿”,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例如,法国的贝当元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的民族英雄,但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向德国投降,组织了傀儡政府,法国人民至今也不原谅他。

这也说明,西方国家标榜自由,但这种自由并不包括不爱国的自由。

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都表明,爱国主义是自有国家产生以来人类文明社会所拥有的共同价值。

民族主义观念是近代以来在西方世界才开始出现的,它强调民族认同、民族独立、民族自决等。

孙中山将这一观念引入了中国,提出了“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问题。

孙中山所主张的民族主义,最早只是“驱除鞑虏”、反对满清,后来发展为“五族共和”的思想。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中宣告:“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有何区别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有何区别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有何区别在当今社会,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这两个概念常常被提及,但很多人对它们的理解却并不清晰,甚至将它们混为一谈。

实际上,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虽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本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爱国主义,是一种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忠诚。

它基于对祖国的热爱、对其文化、历史和价值观的认同与尊重。

一个爱国的人,会为了祖国的繁荣和进步而努力奋斗,愿意为了国家的利益做出自我牺牲。

爱国主义首先表现为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

这种热爱不仅仅是对祖国壮丽山河、丰富资源的喜爱,更是对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珍视。

比如,我们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感到骄傲,为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而自豪。

当我们看到故宫的雄伟、长城的壮丽时,心中涌起的那种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就是爱国主义的一种体现。

爱国主义还体现在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和捍卫上。

当国家面临外部威胁或挑战时,爱国的人会挺身而出,为保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而努力。

在抗日战争时期,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与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就是出于对国家利益的坚定捍卫。

此外,爱国主义也意味着积极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爱国的人会努力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家们致力于科技创新,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培养着祖国的未来人才;工人农民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劳作,为国家创造着物质财富。

与爱国主义不同,民族主义则是一种更为复杂和具有争议性的概念。

民族主义强调的是本民族的利益至上,往往容易走向极端。

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但当这种情感过度膨胀时,就可能导致排外、侵略和冲突。

例如,某些极端民族主义者可能会片面强调本民族的优越性,贬低甚至敌视其他民族,从而引发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对抗。

民族主义还可能导致盲目自大和封闭保守。

一些人可能会认为自己的民族无所不能,拒绝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成果,这种狭隘的心态会阻碍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是否应该废除民族主义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民族主义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民族主义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民族主义。

首先,民族主义在历史上已经造成了许多严重的问题,比如两次世界大战就是因为民族主义而爆发的。

民族主义容易导致排外和歧视,甚至引发种族冲突和战争。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民族主义是一种儿童气的疾病。

它是麻烦制造者。

”因此,废除民族主义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其次,民族主义也容易导致国际关系紧张。

当一个国家过于强调自己的民族利益时,很容易与其他国家产生矛盾和冲突。

这不利于国际和平与发展。

正如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表示,“民族主义是世界的毒药,它破坏了国际关系,也破坏了人类的未来。

”。

最后,废除民族主义有利于促进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发展。

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多元文化的交流也日益频繁。

而民族主义往往会阻碍这种交流和融合。

正如英国作家奥威尔所说,“民族主义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威胁,它破坏了文化多样性,也破坏了人类的共同进步。

”。

综上所述,废除民族主义是符合时代潮流和人类发展的需要的。

它有利于避免战争和冲突的发生,有利于促进国际和平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共同进步。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民族主义。

首先,民族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这是国家存在的重要基础。

废除民族主义等于否定了国家的存在和价值,这是不现实的。

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所说,“民族主义是每个国家的基石,是国家存在的根本。

”。

其次,民族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动力之一。

许多国家的独立和解放都是在民族主义的推动下实现的。

民族主义可以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促进国家的团结和发展。

正如印度著名领袖甘地所说,“民族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它激发了人们的斗志和创造力。

”。

最后,废除民族主义可能会导致国家的分裂和动荡。

许多国家都是由不同民族组成的,如果废除民族主义,可能会导致民族矛盾的激化,甚至引发国家的分裂和动荡。

正如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所说,“民族主义是国家统一和稳定的重要保障,废除民族主义可能会引发国家的动荡。

爱国主义不等于狭隘民族主义-最新文档资料

爱国主义不等于狭隘民族主义-最新文档资料

爱国主义不等于狭隘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的区别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就像阶级和国家最终都会消亡一样,爱国主义有朝一日也会消失,被未来的建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基础之上的国际主义所取代。

但是,目前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还不具备这种客观条件,爱国主义的价值观念在今天的时代条件下还具有积极意义和进步意义,它仍然是在一个国家内,把来自不同种族民族、不同阶级阶层、不同党派团体的人民大众凝聚起来,为着实现一个共同认可的目标而团结奋斗的一面伟大旗帜,因此不应该被淡化,更不应该被贬低。

多年来,我们在宣传教育中,始终强调的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反对狭隘民族主义。

在这里,要注意区分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这三个不同的概念,切不可混淆或被别有用心的人所误导。

爱国作为一种情感,是人类自国家产生以来对自己祖国持有的一种最深切的政治情感,这种深切的政治情感背后,是对国家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说:“除了法国引起我的兴趣和感情以外,我再没有别的兴趣和感情。

”而“爱国主义”这个词汇,晚近才比较通行,但从它所表现的爱国情感和内涵的爱国观念算起,大概同国家政权的存在一样古老。

爱国主义的要义是忠诚地热爱自己的祖国。

“力行者令人起敬,背反者为人所不齿”,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例如,法国的贝当元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的民族英雄,但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向德国投降,组织了傀儡政府,法国人民至今也不原谅他。

这也说明,西方国家标榜自由,但这种自由并不包括不爱国的自由。

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都表明,爱国主义是自有国家产生以来人类文明社会所拥有的共同价值。

民族主义观念是近代以来在西方世界才开始出现的,它强调民族认同、民族独立、民族自决等。

孙中山将这一观念引入了中国,提出了“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问题。

孙中山所主张的民族主义,最早只是“驱除鞑虏”、反对满清,后来发展为“五族共和”的思想。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中宣告:“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送给“爱国青年”的十句话

送给“爱国青年”的十句话

送给“爱国青年”的十句话本文是关于青春励志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送给“爱国青年”的十句话文/辛可1、不要把二百五当爱国有人动不动要抵制日货美货,其实最应该抵制的是国产蠢货。

牛逼的人不会受点委屈,就玩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把戏。

历史的经验是,别人不会因此怕你,甚或国将不国。

这样做毫无意义,除非你只想证明自己很幼稚,甚至像个白痴。

不要把牛二的行径当做英雄的壮举,对着马桶发泄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

最靠谱的办法是把国货做得比洋货牛逼,通过竞争来证明自己。

时代在进步,你不会有义和团的狗屎运,做二百五就能名留青史。

2、不要自以为是代表别人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张口闭口“中国人民”“全国人民”等等。

事实上你根本没有资格代表他们,替他们做任何价值判断。

即便国家领袖,也只是在特定条件下,才有类似的权利。

你的言论只代表你自己,最多代表你的小群体。

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在没有被授权的情况下,代表别人不只是自作多情,而且寡廉鲜耻。

也许你连自己都代表不了,除非你真的知道自己是谁。

3、不要把国家与朝廷混为一谈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国家与朝廷是两回事。

朕即天下,或者把朝廷等同于国家是强盗逻辑,并不符合人类的公义。

古往今来,很多伟大的爱国者根本就是朝廷的敌人。

因为国家与朝廷的利益不总是一致的。

当两者发生冲突时,真正的爱国者应该站在前者的立场上与后者抗争,而不是无底线地歌颂或助纣为虐,否则就是民族的败类、国家的敌人。

4、不要乱扣汉奸国贼的帽子随意扣别人汉奸帽子是蛮不讲理的流氓行径,也是最廉价最让人不齿的爱国方式。

这样做等同于恶意诽谤,理应受到法律的严惩。

平心而论,不是谁都有资格卖国,至少不包括主席台下的草根布衣。

不管以任何名义,你没有资格对别人做道德审判。

在找到足够的证据之前,请收起你伪判官的丑陋嘴脸。

如果真的遍地汉奸,这个国家早呜呼哀哉,你未必有机会说三道四。

5、不要把爱国当做生意在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总有人靠贩卖爱国主义谋取暴利。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界限在哪里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界限在哪里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界限在哪里在当今社会,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这两个概念常常被提及,但它们之间的界限却并非总是清晰可辨。

理解这两者的区别,对于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爱国主义,通常被视为一种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

它是对自己祖国的热爱,这种热爱建立在对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尊重与认同之上。

一个爱国的人,会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感到自豪,愿意为了祖国的利益而努力奋斗,甚至在必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为保卫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而牺牲。

爱国主义者能够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看待祖国的优点和不足,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让祖国变得更加美好。

爱国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在和平时期,它可以体现在努力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传承和弘扬本国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在国家面临困难和挑战时,爱国主义者会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强大的力量。

民族主义,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概念。

在某些情况下,民族主义可能与爱国主义相似,表现为对本民族的热爱和保护。

然而,当民族主义走向极端时,就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极端民族主义往往强调本民族的优越性,排斥其他民族,甚至可能导致侵略和战争。

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忽视了人类的共同价值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容易引发民族之间的冲突和仇恨。

民族主义的表现有时会显得盲目和冲动。

例如,在对待与其他民族的关系上,可能会因为过分强调自身民族的利益,而忽视了国际合作和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在经济领域,可能会主张贸易保护主义,抵制外来商品和文化,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会破坏国际经济秩序。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界限,首先在于对自身和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态度。

爱国主义者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权利和利益,倡导和平共处、友好合作。

他们明白,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价值,都应该得到尊重和理解。

而民族主义者,尤其是极端民族主义者,往往对其他民族持有偏见和敌意,将自己的民族置于其他民族之上。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与民族主义相关?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与民族主义相关?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与民族主义相关?正方辩手观点:民族主义是一种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和认同,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正当表达。

因此,民族主义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应该与民族主义相关。

首先,民族主义有助于国家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而民族主义可以激发人们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增强国家的凝聚力,推动国家发展。

其次,民族主义有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在国际社会中,各国之间存在着竞争和冲突,而民族主义可以让人们更加关注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保护国家免受外部侵害。

因此,民族主义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应该与民族主义相关。

反方辩手观点:民族主义容易导致排外和狭隘的思维,对国家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不应该与民族主义相关。

首先,民族主义容易导致排外和歧视。

过度的民族主义会让人们产生对他国和其他民族的敌对情绪,导致国际关系紧张,甚至引发战争。

其次,民族主义会阻碍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过度的民族主义会让人们过分关注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忽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点和发展成就,导致国家的闭塞和落后。

因此,民族主义容易产生负面影响,不应该与国家发展相关。

在这个问题上,我支持正方的观点。

民族主义是人们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和认同,是一种正当的情感表达。

在国家发展中,民族主义可以激发人们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增强国家的凝聚力,推动国家发展。

同时,民族主义也有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保护国家免受外部侵害。

因此,民族主义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应该与民族主义相关。

名人名句及经典案例:“民族主义是一种正当的情感表达,是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和认同。

”——某知名学者。

“过度的民族主义容易导致排外和狭隘的思维,对国家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某国际关系专家。

经典案例,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民族主义导致了对犹太人等其他民族的大规模屠杀,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综上所述,民族主义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应该与民族主义相关。

当然,我们也要警惕过度的民族主义会导致排外和狭隘的思维,带来负面影响。

有一种美德叫“爱国主义”而不是“民族主义”

有一种美德叫“爱国主义”而不是“民族主义”

有一种美德叫“爱国主义”而不是“民族主义”你可以有你自己的政治立场,你可以有你自己的价值标准,你可以有你自己的道德原则,但你只有一个民族,你如何能够证明你的过去和未来?如果你不和其他像你一样的民族成员那样忠诚于属于你的民族,整个民族就只能把你抛弃,而抛弃的方式可能是十分残酷的--舆论、审判、刑罚,但那是你自己的选择。

在民族主义法典里,有一种罪名叫作“卖国主义”,而不叫作“反国家”;有一种美德叫作“爱国主义”,而不是“民族主义”。

奥威尔认为必须严格区别“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不能跟爱国主义混为一谈。

这两个词常被人弄混,所以简直难以做出明确的区分了,然而,我们必须在两者间做出区分,因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甚至截然对立的概念。

'爱国主义'是指热爱某个地方或某种生活方式,我们相信它是世界上最好的,但并不想将其强加于人。

爱国主义从本质上说是防卫性的,不管在军事方面还是在文化方面。

另一方面,民族主义则与权力欲望形影不离。

每位民族主义者的持久目标都是获得更大的实力和更高的威望,不是为他自己而是为他的民族或他选定要将自己的个性隐没其中的其他社会单位。

”奥威尔用“进攻性”和“防卫性”、“权力欲望”和“真实感情”来划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在实际过程中是无效的,因为“爱国主义”在很多场合中都属于民族主义话语,而且是民族主义社会动员的有力工具。

英国政治学家米诺格(KennethMinogue)在其《民族主义》(1967)中曾试图对“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做出一种学理上的区分。

他认为二者的区别在于:爱国主义是热爱本国的现实状况,因此主要表现为抵抗外来侵略以捍卫现实存在的祖国;反之,民族主义则是致力于实现祖国尚未达到的理想目标。

(甘阳)米诺格的区分也是非常软弱的,抵抗外来侵略以捍卫现实存在的祖国就是民族主义,而爱国主义更诉诸个人的情感。

美国克利斯多(IrvingKristol)的定义更为简明,认为爱国主义来源于热爱本民族的过去,而民族主义则是寄希望于本民族的未来及其独一无二的伟大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把爱国与民族主义混为一谈
本文厘清四个概念,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兼议国际主义和帝国主义。

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定义,二是定义的历史演变,旨在澄清有关认识。

民族主义很容易演化成帝国主义
以爱家乡为基础的高尚情感,层层扩展,扩展到热爱国家疆界内的社会共同体,就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一旦混入对他国社会共同体的歧视,同意为本国利益牺牲他国利益,就成为民族主义。

因此,爱国主义是内向的、防御性的。

民族主义是外向的、进攻性的。

因为人类利益被国土疆界区隔的“国族”深刻分化,爱国主义不易演化为国际主义。

因为天然的外向性和歧视性,民族主义很容易演化成帝国主义。

国际主义与帝国主义原本很容易区分:国际主义帮助他国,帝国主义欺负他国。

但现如今,世界各国人民密切互动,帮助与欺负的界限经常被模糊。

贴哪个标签往往取决于言者的价值取向。

比如,支持列强入侵伊拉克和利比亚的说那是国际主义,反对者称其为帝国主义。

同时,原本清晰的爱国主义与卖国主义间的界限也含糊了。

一部分人讨厌本国政府或一部分
国内人民,称帮助外国摧毁本国社会共同体为“真爱国”,称抵抗外国势力的人为“爱国贼”。

上述四个概念的定义并非从来就有。

定义来自对历史演变的认识。

祖国在我心中
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历史演变
1517年,马丁·路德以《九十五条论纲》触发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新教从天主教中分裂出来。

百年后的1618年欧洲爆发了持续到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即“宗教战争”。

战后签署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定了国家独立、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三大原则,是为民族国家及国际法的开端,也是欧洲近代史的开端。

从此,欧洲各国的生存竞争日渐严酷,国家规模大小和国内人民的凝聚力关系着国家生死存亡。

于是,为王公立国的“诸侯国”观念逐渐式微,以“民族”(nation)立国的观念逐渐强盛。

“民族”大致是个以共同地域、宗教、语言为界
限的人民共同体。

如此,民族与国家是一回事。

国家即民族,国家的人民也是民族。

如此,爱民族就是爱国。

但地域、宗教、语言这三大要素的边界绝非泾渭分明,地理边界都靠战争划定。

中国的历史不同,观念也有不同。

类似“民为邦本”的观念有约三千年历史,比皇家的“家天下”观念还古老,而且二者混合在一起,就有“载舟覆舟”之说。

同时,崭新的欧洲“民族”观与古老的“华夷之辨”也颇为不同。

中华核心区对宗教不敏感,没有宗教间的战争。

象形字与字母语言也不同。

虽然疆界都靠战争确定,却往往与生产方式相关,比如农区与牧区比较稳定的区隔。

在欧洲,民族国家和民族国家间的惨烈竞争催生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两者不仅同时产生而且是一体两面。

民族国家是伴随欧洲各国在海外开拓殖民地的浪潮而诞生的。

哥伦布在1492年就到达了美洲。

到1 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确立了“日不落帝国”的地位。

因此,爱国主义从起初就带上了本民族优越论的基因。

体质人类学在19世纪的诞生又催生了种族歧视,民族主义就同种族主义也挂了勾。

换言之,在欧洲,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一开始就混为一谈。

华夏地区的社会共同体以国家形式出现得很早,
也因此从春秋时代就有了爱国主义。

但到现代大革命发生时才引入了民族主义概念。

首先是以汉人对满人的民族优越感为核心,号召推翻满清政权。

其次则以“五族共和”为号召,驱逐帝国主义势力,争取国家独立。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以“民族主义”为核心的。

在此时的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也没有区别。

到了共产党领导的时代,我们改用爱国主义而非民族主义。

共产主义运动带有明显的国际主义特征,称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非殖民化运动完成后,民族主义逐渐成了公认的贬义词,而爱国主义依旧是褒义词。

爱国主义未必与国际主义相关,但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相关。

“以族立国”与“以国立族”之争
若仅说到此,这个问题还不够重大。

21世纪更大的世界政治问题是“以族立国”与“以国立族”之争。

经过三百多年的演变,西方自己采用了以国立族的立场,即国家行政疆界内的所有人都同属一个国族,即“nation”。

国内的“民族”则被淡化、同化,仅能称族裔(ethnic groups——其中没有“民族”字样)。

一个世纪前诞生的苏联共产党则采取了“以族立国”的立场,支持各民族摆脱宗主国,反抗帝国主义压迫。

而今,西方列强对内基本完成了“以国立族”的
任务,却在欠发达地区推动“以族立国”,煽动狭隘民族主义。

苏联的崩溃清晰地展示出:“以族立国”是衰败之道,国内族裔的“民族主义”是条邪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确立了大国地位,中等规模的国家被迫离开世界舞台的中央,催生了欧洲各国联合成一个大国的努力。

对我国而言,“民族区域自治”虽为当初的中庸之道,却在理论上偏向苏联模式。

在20世纪上半叶,我们把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混为一谈。

在21世纪初,中国人常被指称“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有了清晰的定义就容易区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就不会把二者混为一谈,就不会被随意贴标签的舆论所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