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虫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李梦瑶实习论文 70%吡虫啉WG防治甘蓝蚜虫

中国环境干部管理学院实习论文70%吡虫啉WG防治甘蓝蚜虫专业环境科学系环境管理学号 2 0 1 0 1 0 1 5 4 4实习单位河北省涞源县农业局姓名李梦瑶实习教师丁银坡指导教师李忠高级农艺师2013年12月70%吡虫啉WG防治甘蓝蚜虫田间药效摘要用沧州中天化工70%吡虫啉水分散颗粒(imidacloprid 70% WG)制剂, 20、17、14ga.i./hm2三个处理。
设河北威远10%吡虫啉WP 17ga.i./hm2对照。
防治甘蓝(晚丰)蚜虫,用水600L/hm2叶面均匀喷雾。
结果:70%吡虫啉WG 14—20ga.i./hm2处理对甘蓝蚜虫的防效极显著,达93.08—94.06%;3d 98.01—98.58%;7d最好99.50—99.80%;14d持续在99.56—99.78%。
药后1d,20、17ga.i./hm2与对照药剂不显著,显著高于14ga.i./hm2处理;14ga.i./hm2,3、7、14d显著低于对照药剂和17ga.i./hm2,极显著低于20ga.i./hm2处理。
70%吡虫啉WG处理对甘蓝蚜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速效性强、持效长达14d 以上,剂量在14—20ga.i./hm2(制剂1.33—1.91g/667m2)范围内对甘蓝使用安全,能很好地控制蚜虫对甘蓝的危害,还有兼治作用。
该药水分散性能好,在蚜虫发生始盛期叶面常规均匀喷雾。
70%imidacloprid 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s controlling aphids,field efficacy,content in this paperCangzhou zhongtian chemical production, 70% imidacloprid 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s and preparation. Active ingredients of 20 g/per hectare, 17 grams, 14 grams, three processing. Hubei vying design 10% imidacloprid wettable powder, active ingredients of the 17 g/ha, comparison, for processing.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abbage (late mature harvest) aphids, 600 litres of water per hectare, foliar spray evenly.Results: 70% imidacloprid 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s,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14 to 20 grams per hectare, cabbage aphids processing extremely significant control effect, 1 day 93.08 to 94.06%; 3 day 98.01% to 98.58%; 7 days best 99.50 to 99.80%, 14 days remain 99.56% to 99.78%. After applying pesticide, 1 day, effective component 20 and 17 grams per hectare, compared with drug treatment was not significant;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14 grams. Effective components 14 grams per ha in 3 days, 7 days, 14 day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ast agent treatment and 17 g;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0 grams of processing.70% imidacloprid WG treatment on cabbage aphids has good control effect.Readily availability is strong,The effect for more than 14 days,Dose in effective components 14 to 20 grams per hectare (made of dosage forms 1.33 to 1.91 grams per 667 square meters)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cabbage use safety,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aphids to the harm of cabbage,At the same time control other pests.The reagents, water dispersion performance is good,In aphids happened the start of the prevailing period, In the blade surface,conventional evenly spray.70%吡虫啉WG防治甘蓝蚜虫田间药效1 试验目的验证70%吡虫啉(水分散颗粒剂)WG对甘蓝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安全性,明确适宜的使用剂量、最佳使用时期、使用方法、药效持效期、施用次数,为科学使用农药,以及大面积推广使用提供依据。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棉花蚜虫田间药效初报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棉花蚜虫田间药效初报摘要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田间试验表明:防治棉花蚜虫使用剂量45.0~67.5g/hm2,防效均超过93%以上,且持效期较长。
关键词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棉花蚜虫;防效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是该类农药的新剂型,受安徽省农科院植保所委托,我们于2007年9月20~27日进行了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棉花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目的是通过大田药效试验,明确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对棉花蚜虫的防治效果、最佳剂量,为该药剂在本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试验条件1.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为棉花蚜虫;试验作物为棉花,品种系九杂四号。
1.2环境条件试验在安徽省华阳河农场棉科所试验田进行,试验地属马肝土,肥力中等,pH值7.46。
施药当日天气为晴天,气温19.5~29.9℃,药后第3天遇降雨,其余天气为晴热天气。
2试验设计和安排2.1试验药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由江苏好收成韦恩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由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2.2试验处理试验共设5个处理(见表1),3次重复,小区面积30m2,随机区组排列。
2.3施药方法用世明牌手摇高压喷雾器在棉花中上部叶片、嫩头、蕾、花、铃等部位均匀细致喷雾。
9月20日施药1次,棉花正值花铃盛期,为蚜虫发生高峰期。
实际用药液量450kg/hm2。
3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3.1调查时间和次数9月20日上午进行药前虫口基数调查,下午傍晚喷1次,药后1d、3d、7d 分别进行虫口调查,计4 次。
3.2调查方法在提前设计好的小区内进行药前虫口基数调查,每个小区选几株中上部叶片,查200头左右蚜虫量,并且每株的叶片上挂上牌子记录蚜虫量。
3.3药效计算方法4结果与分析4.1对棉花的安全性药后1d、3d、7d,试验各处理未见药害表现。
4.2防治效果从表2可以看出,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2.5g/hm2药后1d、3d、7d的防效分别为77.87%、79.11%、71.82%,防效均不明显;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7.5%药后1d、3d、7d防效分别为97.65%、95.65%、93.22%,均超过93%,防效显著。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C 清 水对照 。共 5 K 个处理 , 处 理 4次重 复 , 每 随机 区组 排
列 , 小 区面 积 2 I 。小 区间筑小 田埂 隔离 , 每 OI l 2 防止 串灌 。 1 3 2 试 验 方 法 试 验 在 仙 游 县 鲤 南 镇 温 泉 村 ( 拔 .. 海 5 m) 0 早稻 田进行 , 验地 为 平地 , 质 为 冲积 壤 土 , 力 试 土 肥
7 9
定 溶解氧 最灵敏 的方法之 一 , 可连续监 测 。
40型 喷雾 器 均 匀 喷 雾 1次 , 药 时 田间 保 持 3m 的水 0 施 c
层 , 自然落 干后再缓 慢灌水 。 待 1 4 气 象 条 件 试 验 期 间 以 晴 天 天 气 为 主 ,日均 温 .
1 材料与 方法
1 1 供试药 剂 . 试验 药剂 为 7 % 吡 虫啉 水分 散粒 剂 ( 0 上 海 生农 生化 制品有 限公司提 供 ) 对照 药剂 为 1 %吡 虫 啉 , 0 可 湿性粉剂 ( 安微 嘉 日成 技术有 限公 司生产 ) 。
结 果 的恶劣气候 条件 。 1 5 调 查与统计 . 1 5 1 调查 方法 .. 施药前 调查虫 口基数 , 药后 l 、d 7 、 d 3 、d 1d分别调查 残 留活 虫数 , 4 计算虫 口减退 率和校正 防效 。
1 3 1 试 验处理 ..
设 7 % 吡 虫 啉水 分 散 粒 剂 3 gh 0 0/ m 、
每 h 加水 9 0 g 每 小 区用 水 量 18 g , 利 农 H m 0k( . k )用 D一
C 药虫 ×理药虫 K 后数 器 前数 ~% 区 处区 0 0
15 2 统 计方法 ..
著性 测验 。
将 调查结果 采用 D T法进 行差 异显 MR
33%高效氯氟氰菊脂·吡虫啉SC防治甘蔗绵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33%高效氯氟氰菊脂吡虫啉SC防治甘蔗绵蚜虫田间药效试
验
练新雄
【期刊名称】《甘蔗糖业》
【年(卷),期】2018(000)002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33%高效氯氟氰菊脂·吡虫啉 SC 对甘蔗绵蚜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参试的3个剂量375 g/hm2(a. i. 123.8 g/hm2)、300 g/hm2(a. i. 99.0 g/hm2)、250 g/hm2(a. i. 85.5 g/hm2)在药后7天的防效均在99.7%以上.推荐使用剂量为250 g/hm2(a. i. 85.5 g/hm2)和300 g/hm2(a. i. 99.0 g/hm2).【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练新雄
【作者单位】广东省翁源县农技推广办公室,广东翁源512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6.1
【相关文献】
1.7.5%啶虫脒·高效氯氟氰乳油防治棉花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J], 贾延圣
2.吡虫啉防治甘蔗绵蚜虫药效试验 [J], 庞天;谭芳;王伯辉;覃蔚谦
3.2.5%高效氯氟氰菊脂微囊悬浮剂防治光肩星天牛试验 [J], 翁瑞华;胡心伟;王志刚;藩红建
4.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防治甘蔗绵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J], 许焕明
5.2.5%高渗高效氯氟氰乳油田间防治菜青虫药效试验 [J], 王安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2%吡虫啉·毒死蜱乳油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22%吡虫啉·毒死蜱乳油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摘要22%吡虫啉•毒死蜱乳油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吡虫啉•毒死蜱乳油是防治水稻稻飞虱的较好药剂,对水稻安全,持效期在7d左右,建议使用剂量以1 200~1 500mL/hm2,即264~330g.a.i/hm2为宜,施药适期应在稻飞虱低龄若虫发生盛期,按用药量对水750L/hm2均匀喷雾。
关键词22%吡虫啉•毒死蜱乳油;水稻稻飞虱;防效受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委托,泾县植保站于2007年度进行了江苏省苏科农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22%吡虫啉•毒死蜱乳油防治水稻稻飞虱的田间试验,目的是通过田间试验,明确22%吡虫啉•毒死蜱乳油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及最佳使用剂量,为农药登记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试验对象为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水稻品种为新香优80。
1.2试验地点试验设在安徽省泾县昌桥乡童疃行政村金桥组,试验田为双季晚稻田,选择的田块为扁石泥田,土壤肥力均匀,排灌方便。
该试验田水稻栽培、管理条件与当地农业实践一致,供试水稻品种为新香优80,分蘖盛期。
1.3试验设计和安排试验药剂为22%吡虫啉•毒死蜱乳油,江苏省苏科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对照药剂为40%毒死蜱乳油,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江苏禾笑化工有限公司。
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22%吡虫啉•毒死蜱乳油198 g.a.i/hm2(A)、264g.a.i/hm2(B)、330g.a.i/hm2(C);40%毒死蜱乳油360g.a.i/hm2(D);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0g.a.i/hm2(E);清水空白对照(CK)。
重复4次,每个小区面积30m2,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之间筑埂隔开,并设隔离行。
吡虫啉研究报告

吡虫啉探究报告
吡虫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的杀虫剂。
本文将对吡虫啉的探究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揭示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起首,吡虫啉具有广谱的杀虫活性。
它可以有效地控制多种害虫,如蚜虫、蓟马、粘虫等,对不同发展阶段的虫害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该杀虫剂通过干扰害虫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其麻痹和死亡,从而保卫作物免受虫害侵略。
其次,吡虫啉具有较长的持效期。
探究表明,该杀虫剂在土壤中的半衰期较长,可以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
这使得它能够在一依时间内持续发挥杀虫作用,缩减了频繁喷洒的次数和农药应用量,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吡虫啉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较低。
探究发现,该杀虫剂对蜜蜂、胡蝶等非靶标昆虫的毒性较小,对环境中的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较小。
这一特点使得吡虫啉成为了一种较为环境友好的农药选择。
然而,吡虫啉的大规模应用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探究表明,长期大量应用吡虫啉可能导致害虫对其产生抗药性。
害虫通过基因突变等途径,逐渐对吡虫啉产生耐药性,从而减弱了杀虫剂的效果。
因此,农夫在应用吡虫啉时应注意合理轮换应用不同的杀虫剂,以缩减抗药性的发生。
综上所述,吡虫啉作为一种重要的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的广谱杀虫活性、较长持效期和较低的非靶标毒性,使其成为农夫防治害虫的重要选择。
然而,应注意合理应用以防止害虫对其产生抗药性。
将来的探究可以进一步探究吡虫啉的应用范围和环境影响,以提高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效果。
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玉米害虫田问药效试验初报

为明确 7 0 %凯丰来 WS ( 7 0 %吡虫啉种 子处理 可分散粉剂 ) 不同使用剂量对 玉米蚜 虫、灰 飞虱及粗缩病 的防治效果 、持效 期, 观察 各浓 度梯度对 玉米发 芽率 的影响 。找 出适宜 剂量 , 为大 田推广提供依据。按照阜 阳市植保站安排 , 2 0 1 3 年6 — 1 0 月笔者 进行 了 7 O % 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玉米害虫 田间药效 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
料钟 及墩 狠詈
2 0 1 3 年: 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玉米害虫田问药效试验初报
郭国富 崔兆星 张素峰 。 赵其苍
( 1 安 徽 省 阜 南县 曹集 镇 农 业 综 合 服 务 站 ,安徽 阜南 2 3 6 3 0 0 ; 2阜 南 县 阜 东 园 艺 场 。 安 徽 阜 南 2 3 6 3 0 0 ; 3阜 南 县 许 堂 乡农 业综 合 服 务 站 ,安徽 阜南 2 3 6 3 0 0; 4阜 南 县 植 保 植检 站 ,安徽 阜 南 2 3 6 3 0 0 )
吡虫啉600g/L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吡虫啉600g/L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作者:李昕伟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13期上蔡县种子管理站李昕伟通过试验评价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确定最佳使用量,观察对作物的安全性及对其他生物的影响,为该农药登记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试验材料(一)供试药剂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河南省孟州华丰生化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二)对照药剂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市售品)。
(三)供试作物小麦品种为矮抗58。
(四)防治对象小麦蚜虫。
(五)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河南省上蔡县齐海乡刘店村,试验田土质为两合土,肥力较好,pH值6.8,有机质含量 1.67%。
所有试验区栽培条件一致,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其他管理如一般大田。
二、试验方法(一)试验处理试验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4次重复,共计20个小区。
每小区面积30m2,小区采用随机排列。
各处理分别为:1、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用量 300g/100kg种子;2、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用量360g/100kg种子;3、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用量420g/100kg种子;4、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照)有效成分用量360g/100kg种子;5、 CK (清水)。
(二)施药时间与方法在麦播期2011年10月13日进行种子包衣,施药1次。
试验前按试验要求的药种比例进行配药拌种,将药剂对种子质量1.2%左右的水混成均一药液后,将种子放在盆中边喷边拌,直至混拌均匀,拌好后种子放于阴凉处阴干6h后播种。
每667m2播量10kg。
试验当日为晴天,最高温度为21.5℃,最低温度为12.6℃,平均温度为18.2℃,风力0.4m/s,相对湿度70%。
(三)调查时间与方法1、小麦苗蚜调查:于小麦苗期蚜虫发生高峰期进行调查,采用5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调查每株蚜量,计算防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试验名称:吡虫啉70%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飞虱
田间药效试验
承担单位:云南省勐海县植保站
试验地点:勐海县曼贺村委会曼谢傣村
技术负责人:
70%吡虫啉防治水稻白背飞虱
试验示范
1 试验目的
根据农业部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云南省农科院两千害虫测报与防控技术研究项目。
为做好水稻稻飞虱的防控工作,筛选、示范和推广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药剂,掌握70%吡虫啉不同剂量防治稻飞虱防治效果,对稻田主要天敌种群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 试验条件
2.1 供试作物:水稻
2.2 防治对象:白背飞虱
2.3 试验地点:勐海县勐混镇曼蚌村
2.4 土壤类型:胶泥土
2.5 土壤肥力:中等
3 试验设计与方法
3.1 供试药剂
70%吡虫啉、50%噻嗪酮40%毒死蜱
3.2 小区试验处理试验5处理三重复3.2、1试验处理
3、2.2小区排列图
3.3 大田示范处理
示范药剂:70吡虫啉,每亩4克,由农户按常规方式施用,对照参照小区对照,不另设置。
3.4 施药时间和方法
2015年5月8日施药,水稻处于分蘖期,白背飞虱处于低龄若虫期,采用卫士牌W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4 调查内容及方法
4.1 调查时间和次数
药前调查虫口基数和主要天敌种群数量,施药后3天(5月11日),7天(5月14日),15天(5月16日),分别调查虫口基数和主要天敌种群数量。
4.2 调查方法
每处理平随机取样,,共查10丛,用40×30Cm白瓷盘沾水放到水稻中小部,快速拍打2—3
次,迅速端起数其虫量。
4.3 药效计算方法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量-施药后虫量)÷[施药前虫量×100]。
防治效果%=(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4.4 其它调查项目
4.4.1 气象资料
施药当天即5月8日为晴天,日均湿度相对湿度施药调查期天气状况(详见天气情况表)。
五、试验结果与分析
1、试验调查数据
单位:头
各处理亩产量表
(1)结果分析
表中数据表明药后3天每亩用70%吡虫啉2克效果最好90.7%其余防治效果均较为理想,防效分别为88.53%、89.71%、87.36%,药7天和15天吡虫啉2克加噻嗪酮20克防治效果最好,79.32%、77.4%,40%毒死蜱防治效果最差56.21%、64.55%生物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药后3天、7天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药后15天,差异显著。
(2)对作物及天敌的影响
据观查几中药剂对作物均无药后产生,对作物安全,对稻蜘蛛也不影响。
六、小结
从经济效益、综合防效分析及防治效果长效性,防治白背飞虱,建议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克/亩,及2克加50%赛嗪酮20克,于白背飞虱低龄若虫期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