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同步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之欧侯瑞魂创作班级:姓名:学号: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颛臾()社稷()虎兕()柙()椟()干戈()固而近于费()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4.盖均无贫()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三、词类活用既来之,则安之()()四、一词多义于(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⑵虎兕出于柙()(3)龟玉毁于椟中()危(1)危而不扶()(2)正襟危坐()(3)危乎高哉()(4)危言危行()相(注意读音的分歧)(1)则将焉用彼相矣( ) ⑵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过(1)无乃尔是过与 ( ) ⑵且尔言过矣 ( )(3)谁之过与( ) ⑷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⑸以其境过清,不成久居()(《小石潭记》)(6)过故人庄()夫(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2)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住()(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是(1)是社稷之臣也( ) ⑵无乃尔是过与 ( )(3)唯利是图()五、特殊句式⑴何以伐为()⑵.无乃尔是过与()⑶是社稷之臣也()⑷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⑸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六、固定句式⑴无乃尔是过与?()⑵何以伐为?()一、基础知识检测1.找出加点词词义分歧的项()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是社稷之臣也③是谁之过与④夫如是,远人不服2.找出加点词用法分歧的项()①危而不扶,颠而不持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④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于”字的用法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③虎兕出于柙④龟玉毁于椟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无乃/尔是过/与③无/乃尔/是过/与④无乃/尔/是/过与二、课文阅读训练“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而在萧墙之内也”.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项是()①“今夫颛臾”、“君子疾夫舍曰”、“夫如是”、“相夫子”四个“夫”读音、词义都相同.②“后世必为子孙忧”与“吾恐季孙之忧”的两个“忧”,词性相同,而词义分歧.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不”,“盖均无贫”中的“无”都是否定的副词.④“安无倾”与“则安之”两个“安”用法相同.2.“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①而/谋动/干戈/于邦内②而谋/动干戈/于/邦内③而/谋/动干戈/于邦内④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之”字用法分歧的项()①既来之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③则安之④吾恐季孙之忧4.请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①②③“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①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②偏远处所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③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④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6.孔子批评冉有,说了哪几点事理,作出简要回答.①②③7.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舍:舍弃,回避C.则将焉用彼相矣相:辅助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倾:倾诉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能者止B.且在邦域之中矣既来之,则安之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D.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9.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③⑤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典范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毛病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说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1段孔子对门生的批驳,语势跌荡放诞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第3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条理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脸色、举措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年夜是年夜非面前的见义勇为,直面邪恶,充沛地显示了出来.【立异能力训练】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后面各题.①为短文断句标点.②从下列各项中选出正确的项()“女”,都是通假字,同“汝”.“与”词义词性完全相同.C.短文中,孔子与子贡对话,提到了回与赐两个人.“望”是“看”的意思.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①为带点的字注音①省②传②解释下列字的词义.A.谋: C.交:B.忠: D.信:③翻译这则短文.按原文默写: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丘也闻有国有家者,.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参考谜底【同步达纲练习】一、1.① 2.② 3.①作为②语气助词③成为④动词,这里有“假造”之意4.①引进举措对象,不译②对,对,介词③从,介④在,介⑤到,介⑥在,介 5.②二、1. ③ 2.③ 3.④4.①既来之,则安之②分崩离析③祸起萧墙5.④6.①首先揭示谎言可恶②其次说明政治主张③最后指犯毛病严重7.解析:选 B.A.过:责备.C.相:扶持盲人走路的人.D.倾:倾覆. 8.解析:选D.都是连词,暗示并列关系.A项,助词,暗示停顿/代词,……的人;B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们,代远人;C项,连词,暗示假设,那么/连词,暗示承接关系,就. 9. 解析:选 B.①是批评冉有的话;⑤指出“季孙之忧”的实质所在.10.解析:选 D.文中并没有“心态、脸色、举措”的刻画.【立异能力训练】1.①曰:“愈?”曰:“回?十,二.”曰:“也;也.”②AB2.①ǐngán②③曾子说:“我每天屡次反省自己:为他人出主意做事情,有没有不忠诚的处所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信用的处所呢?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季氏将伐颛臾1 Word版含答案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季氏将伐颛臾1 Word版含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同步练习1一、给下列字词注音:颛臾..()兕.()柙.()相.夫子()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无乃..尔是过.与?()(3)昔者以为..东蒙主()(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5)且尔言过.矣()(6)则将焉用彼相.矣()(7)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8)既来.之,则安.之()(9)今由与求也,相.夫子()三、翻译下列句子: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翻译:2.无乃尔是过与?翻译:3.何以伐为?翻译:4.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力,不能者止。

”翻译: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翻译:6.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翻译:7.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翻译:8.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翻译:参考答案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Zhuān yú sì xiá xiàng二、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用兵(2)恐怕动词责备(3)把……作为(4)陈列走向位职务(5)错犯错(6)搀扶盲人走路的人(7)痛恨讨厌(8)使……来,使……安(9)辅佐三、翻译下列句子见课本课时17 滕王阁序(并诗)班级姓名学号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雅:高雅。

B.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懿:美好。

C.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渚:水中小洲。

D.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纡:纡回曲折。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控蛮荆而.引瓯越②爽籁发而.清风生③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房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访风景..而带五湖..于崇阿 B.襟三江C.所赖君子见机..之志..,知人达命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4.对下列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季氏将伐颛臾3 Word版含答案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季氏将伐颛臾3 Word版含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一、基础知识检测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是社稷之臣.也③是谁之过.与④夫如是,远人不服..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①危.而不扶,颠而不持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④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③虎兕出于柙④龟玉毁于椟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无乃/尔是过/与③无/乃尔/是过/与④无乃/尔/是/过与二、课文阅读训练“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

’……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项是()①“今夫颛臾”、“君子疾夫舍曰”、“夫如是”、“相夫子”四个“夫”读音、词义都相同。

②“后世必为子孙忧”与“吾恐季孙之忧”的两个“忧”,词性相同,而词义不同。

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不”,“盖均无贫”中的“无”都是否定的副词。

④“安无倾”与“则安之”两个“安”用法相同。

2.“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①而/谋动/干戈/于邦内②而谋/动干戈/于/邦内③而/谋/动干戈/于邦内④而谋/动/干戈/于邦内3.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①既来之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③则安之④吾恐季孙之忧4.请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

①②③5.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①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②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③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④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6.孔子批评冉有,说了哪几点道理,作出简要回答。

①②③【创新能力训练】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季氏将伐颛臾 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季氏将伐颛臾 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

《季氏将伐颛臾》检测一、填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冉()有颛()臾()社稷()柙()毁于椟()中祸起萧()墙2、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之一。

他在晚年整理了“六经”《》《》《》《》《》《》。

《论语》是一部()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宋儒把《》《》《》《》合称为“四书”。

3、《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上有四种体式,一为格言体,二为(),三为(),四为()。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2、是非曲直3、无乃尔是过与4、唯利是图三、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谋动干戈于邦内C、无乃尔是过与D、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四、翻译下列句子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5、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五、默写第三小节。

品味人生1、很多时候,看的太透反而不快乐,还不如幼稚的没心没肺。

2、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

——顾城《生命幻想曲》3、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4、我不唱声嘶力竭的情歌,不表示没有心碎的时刻。

我不曾摊开伤口任宰割,愈合就无人晓得我内心挫折。

5、永远不要隔着屏幕说分手,最大的遗憾是连离开都不能当面说清。

6、最先道歉的人最勇敢,最先原谅的人最坚强,最先释怀的人最幸福。

7、好像每次都是这样,没有例外。

在我们最需要有一个人去依靠的时候,往往到最后都是自己一个人挺过去。

8、对我不满意,请直接来给我说,别到别人那里去宣泄你无处安放的情绪。

9、有些事,你把它藏到心里,也许还更好,等时间长了,也就变成了故事。

10、不要对自己太过苛刻,对自己太苛刻的人只会消耗掉更多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11、人,相互帮扶才感到温暖;事,共同努力才知道简单;路,有人同行才不觉漫长;爱情,要相互记挂才体味情深。

(完整word版)《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2)

(完整word版)《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2)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颛臾..(.)社稷. ( )虎兕.( ) 柙.()椟.()干戈.()固而近于费.( )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1。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固.而近于费()3.不患.寡而患不均 ( ) 4。

盖.均无贫()5。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三、词类活用既来之,则安之()()四、一词多义于(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⑵虎兕出于柙()(3)龟玉毁于椟中()危(1)危而不扶()(2)正襟危坐( )(3)危乎高哉( ) (4)危言危行( )相(注意读音的不同)(1)则将焉用彼相矣( ) ⑵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过(1)无乃尔是过与( ) ⑵且尔言过矣( )(3)谁之过与( ) ⑷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⑸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6)过故人庄()夫(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2)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住(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是(1)是社稷之臣也( ) ⑵无乃尔是过与()(3)唯利是图()五、特殊句式⑴何以伐为()⑵.无乃尔是过与()⑶是社稷之臣也( )⑷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⑸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六、固定句式⑴无乃..伐为.?()..尔是过与.?( )⑵何以一、基础知识检测1。

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是.社稷之臣也③是.谁之过与④夫如是.,远人不服2。

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 )①危而.不扶,颠而不持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④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

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③虎兕出于.柙④龟玉毁于.椟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5。

(完整版)季氏将伐颛臾同步练习(含答案)

(完整版)季氏将伐颛臾同步练习(含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同步练习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检测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A无乃尔是.过与 B是.社稷之臣也C是.谁之过与 D夫如是.,远人不服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A危而.不扶,颠而不持B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辨析下列加点“为”的不同意思,写在横线上A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 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C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D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写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③虎兕出于.柙④龟玉毁于.椟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 B无乃/尔是过/与C无/乃尔/是过/与 D无乃/尔/是/过与二、课文阅读训练“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

’……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项是()A“今夫颛臾”、“君子疾夫舍曰”、“夫如是”、“相夫子”四个“夫”读音、词义都相同。

B“后世必为子孙忧”与“吾恐季孙之忧”的两个“忧”,词性相同,而词义不同。

C“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不”,“盖均无贫”中的“无”都是否定的副词。

D“安无倾”与“则安之”两个“安”用法相同。

2.“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3.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A既来之.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C则安之. D吾恐季孙之.忧4.请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

①②③5.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A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B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C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D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6.孔子批评冉有,说了哪几点道理,作出简要回答。

(完整版)《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 4.盖均无贫(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
)(

三、词类活用
既来之,则安之(
)(

四、一词多义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 ⑵ 虎兕出于柙


(3)龟玉毁于椟中(


(1)危而不扶(
) (2) 正襟危坐(

(3)危乎高哉(
) (4) 危言危行(

相(注意读音的不同)
(1)则将焉用彼相矣 (
共 25 页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4.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
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③虎兕出于柙
④龟玉毁于椟
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
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无乃/尔是过/与
③无/乃尔/是过/与④无乃/尔/是/过与
共 23 页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C.第 3 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 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 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D.文中“望”是“看”的意思。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①为带点的字注音
①省
②传
②解释下列字的词义。
A.谋:
C.交:
B.忠: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教学教材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教学教材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季氏将伐颛臾》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颛臾..(.)社稷.()虎兕.()柙.()椟.()干戈.()固而近于费.()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固.而近于费()3.不患.寡而患不均()4.盖.均无贫()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三、词类活用既来之,则安之()()四、一词多义于(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⑵虎兕出于柙()(3)龟玉毁于椟中()危(1)危而不扶()(2)正襟危坐()(3)危乎高哉()(4)危言危行()相(注意读音的不同)(1)则将焉用彼相矣 ( ) ⑵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过(1)无乃尔是过与 ( ) ⑵且尔言过矣 ( )(3)谁之过与 ( ) ⑷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⑸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6)过故人庄()夫(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2)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住()(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是(1)是社稷之臣也( ) ⑵无乃尔是过与 ( )(3)唯利是图()五、特殊句式⑴何以伐为()⑵.无乃尔是过与()⑶是社稷之臣也()⑷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⑸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六、固定句式⑴无乃..尔是过与.?()⑵何以..伐为.?()一、基础知识检测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是.社稷之臣也③是.谁之过与④夫如是.,远人不服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①危而.不扶,颠而不持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④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③虎兕出于.柙④龟玉毁于.椟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无乃/尔是过/与③无/乃尔/是过/与④无乃/尔/是/过与二、课文阅读训练“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氏将伐颛臾》同步练习
班级姓名
一、基础知识检测
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
A无乃尔是.过与 B是.社稷之臣也
C是.谁之过与 D夫如是.,远人不服
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
A危而.不扶,颠而不持
B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3.辨析下列加点“为”的不同意思,写在横线上
A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 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C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D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4.写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
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③虎兕出于.柙④龟玉毁于.椟
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A无乃/尔是/过与 B无乃/尔是过/与
C无/乃尔/是过/与 D无乃/尔/是/过与
二、课文阅读训练
“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

’……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项是()
A“今夫颛臾”、“君子疾夫舍曰”、“夫如是”、“相夫子”四个“夫”读音、词义都相同。

B“后世必为子孙忧”与“吾恐季孙之忧”的两个“忧”,词性相同,而词义不同。

C“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不”,“盖均无贫”中的“无”都是否定的副词。

D“安无倾”与“则安之”两个“安”用法相同。

2.“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3.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
A既来之.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C则安之. D吾恐季孙之.忧
4.请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




5.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
A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B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C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D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6.孔子批评冉有,说了哪几点道理,作出简要回答。




【创新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1.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①为短文断句。

②从下列各项中选出正确的项()
A.文中两个“女”,都是通假字,同“汝”。

B.文中两个“与”词义词性完全相同。

C.短文中,孔子与子贡对话,提到了回与赐两个人。

D.文中“望”是“看”的意思。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①为带点的字注音
①省②传
②解释下列字的词义。

A.谋: C.交:
B.忠: D.信:
③翻译这则短文。

《季》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1.A 2.B 3.①作为②语气助词③成为④动词,这里有“编造”之意
4.①引进动作对象,不译②对,对于,介词③从,介④在,介⑤到,介⑥在,介
5.B
二、1. C 2.C 3.D
4.①既来之,则安之②分崩离析③祸起萧墙
5.D
6.①首先揭示谎言可恶②其次阐明政治主张③最后指出错误严重
【创新能力训练】
1.①曰:“愈?”曰:“回?十,二。

”曰:“也;也。

”②AB
2.①A.xǐng B.chuán
②A.计谋,主意 B.忠诚,忠实 C.交往 D.讲信用
③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有没有不忠诚的地方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信用的地方呢?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