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产品安全性
基因工程食品安全性评价

感谢您的观看
W AT C H I N G
THANKS FOR
基因工程食品 安全性评价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CATALOGUE 目录
基因工程食品 概述
基因工程食品 的安全性评价
基因工程食品 的风险与挑战
基因工程食品 的安全监管与 政策建议
结论与展望
PA R T. 0 1
基因工程食品概述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基因工程食品的定义
基因工程食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 食品中遗传物质,从而获得具有特定性状 和品质的食品。
食用者的营养摄入。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平衡破坏
基因工程食品可能对自然生物链产生影响,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基因污染
基因工程食品可能通过基因漂移等方式对自然基因库造成污染,影响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基因工程食品可能对非目标生物产生不利影响,如影响土壤微生物 Nhomakorabea 昆虫等。
社会伦理与法律问题
基因工程食品通常包括转基因食品和基因 修饰食品,其中转基因食品是通过导入外 源基因获得的,而基因修饰食品则是通过 改变食品中原有基因的表达获得的。
基因工程食品的发展历程
1994年,美国批准了第一 个转基因食品——转基因 番茄上市。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得 到广泛应用,成为现代农业 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3年,科学家首次将外 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获 得转基因植物。
发展趋势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国际社会对基因工程食品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强调风险评估 和透明度,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挑战。
我国的安全监管体系与政策建议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说课稿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必修 2《遗传与进化》。
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在农业、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也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对生物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等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但对于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知识相对陌生。
同时,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但对于复杂的科学问题,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举例说明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问题。
(3)了解转基因产品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和程序。
2、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认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及评价方法。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问题。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转基因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为学生的学习搭建知识框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问题。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否应该禁止基因工程食品成为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基因工程食品成为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基因工程食品。
基因工程食品存在着许多未知的风险,因此我们有责任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基因工程食品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或导致其他健康问题,这是我们无法忽视的风险。
此外,基因工程食品的长期影响也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和证实,因此我们不能轻率地将其推向市场。
正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们不能用同样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而希望得到不同的结果。
”我们需要审慎对待基因工程食品,而不是盲目地接受它们。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基因工程食品。
基因工程食品的出现可以帮助解决全球食品危机和营养不足的问题。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我们可以改良作物的抗病性和产量,从而提高粮食供应的稳定性。
此外,基因工程食品还可以增加作物的营养价值,使人们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
正如著名农学家诺曼·博洛格在其研究中指出的,“基因工程技术可以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益处,我们不应该因为恐惧而放弃这一技术的发展。
”。
综合观点,应该审慎推进基因工程食品。
基因工程食品的确有其潜在的好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存在
的风险和未知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审慎推进基因工程食品的研发
和推广,同时加强监管和风险评估工作,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不
受影响。
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更多的科学研究和公众教育,以便
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
正如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经说过,“我们选择去月球不是因为它容易,而是因为它难。
”我们应该以
同样的勇气和智慧来应对基因工程食品的挑战。
分析基因工程食品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分析基因工程食品安全性与伦理问题基因工程食品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植物或动物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来的食品。
这种食品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抗虫性、耐旱性等特征,从而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
然而,基因工程食品也引发了一系列与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相关的争议。
从安全性方面来看,基因工程食品的主要争议集中在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上。
一方面,支持者认为经过严格监测和安全评估的基因工程食品是安全的,因为它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大量的实验验证。
许多国际机构,如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都认为基因工程食品与传统食品相比并没有更高的风险。
另一方面,反对者担心基因工程食品可能会产生未知的长期影响,因为我们对基因工程技术的了解还不够完全。
例如,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可能导致过敏反应或潜在毒性,尽管这种情况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证实。
此外,转基因作物的耐草剂特性也引发了一些担忧,因为农民可能会过度使用除草剂,从而导致环境问题和食物质量下降。
伦理问题是另一个与基因工程食品相关的重要议题。
一方面,基因工程食品有可能造成传统农业的边缘化,因为转基因作物通常更加耐逆性和效率更高,这使得传统农业难以与之竞争。
这可能导致农民丧失生计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困境。
另一方面,基因工程技术可能会带来食品垄断和不平等问题。
大规模生产和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公司可能会垄断市场,而小农业生产者则可能无法支付昂贵的转基因作物种子和相关技术。
此外,基因工程食品还面临着食品标识和知情权的问题。
许多国家要求标识转基因食品,以便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是否购买。
然而,一些支持基因工程技术的公司和政府认为标识转基因食品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必要的恐慌,同时也会对转基因食品产业造成不公平的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基因工程食品安全性与伦理问题,需要一系列的措施来确保公众的权益和安全。
首先,相关政府机构应加强基因工程食品的监管和安全评估,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其次,应加强科学研究和信息公开,以提供更多关于基因工程食品的科学依据和证据,帮助公众做出明智的选择。
是否应该禁止使用基因工程食品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使用基因工程食品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使用基因工程食品。
首先,基因工程食品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许多研究表明,基因工程食品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免疫系统紊乱等健康问题。
例如,法国研究人员曾经发现,转基因玉米可能导致白血病和器官损伤。
因此,为了保护人类的健康,应该禁止使用基因工程食品。
其次,基因工程食品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转基因作物可能对周围的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污染,对生态平衡产生破坏。
例如,转基因作物可能对农田的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一些本地植物和动物灭绝。
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应该禁止使用基因工程食品。
最后,基因工程食品可能对农民的利益造成损害。
转基因作物可能导致农作物的品质下降,市场价格下跌,造成农民的经济损失。
例如,印度农民曾经因为种植转基因棉花而陷入贫困。
因此,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应该禁止使用基因工程食品。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使用基因工程食品。
首先,基因工程食品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性。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可以改良作物的基因,使其具有更强的抗病能力和适应性,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例如,转基因水稻可以抵抗虫害和病毒,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因此,基因工程食品可以帮助解决全球粮食危机,应该得到充分利用。
其次,基因工程食品可以改善农作物的营养价值。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可以增加农作物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使其更加适合人类的健康需求。
例如,转基因黄金大米可以增加维生素A的含量,有助于预防维生素A缺乏症。
因此,基因工程食品可以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多选择,不应该被禁止使用。
最后,基因工程食品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转基因作物具有更高的抗性和产量,可以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收入。
同时,基因工程技术也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就业和经济增长。
因此,基因工程食品对于农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应该被禁止使用。
综上所述,基因工程食品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营养价值、带来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不应该被禁止使用。
基因工程产品的安全

基因工程产品的安全(一)食品安全性问题1、外源基因DNA作为食品成分的安全性问题:不存在。
进入人体消化道后DNA就被降解成无遗传活性的单个碱基、磷酸和戊糖,它们是人的营养素而无害。
2、目标基因表达蛋白本身的安全性问题:视具体基因而论。
目前已商业化的Bt等基因编码的蛋白本身对人和动物都是安全的;有些转基因产品要正确食用;如果一个基因编码的蛋白的确对人有害,则不会通过安全性评价,也不会走向市场。
3、外源基因是否会干扰转基因植物的代谢:具体分析。
目前已商业化的转基因尚未发现因干扰植物代谢而产生安全性问题。
4、标记基因和报告基因的食品安全性问题:放心食用,未来更放心。
目前商业化的标记基因(如NptⅡ)和报告基因(如gus)等编码的蛋白及其在转基因植株体内的代谢产物对人是无害的。
还没有被充分研究肯定的标记基因和报告基因没有机会走向市场。
目前世界上及我国已经成功开发了多种确定无害的标记基因和报告基因,以及标记基因和报告基因在植物体内自动删除的技术系统,为新一代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
(二)其它健康安全性问题抗生素抗性基因是否会形成人体的抗药性:风险基本不存在。
人体也没有吸收DNA分子的机理。
(三)环境安全性问题1、是否会形成抗除草剂杂草:有可能,需严格管理转基因植物;2、是否会形成超级细菌:几乎不可能,但取决于科学家的道德;3、是否会打破生态链的自然平衡:有可能改变一些小食物链,应认真研究,但也不必过于担心。
(四)伦理道德问题跨越物种的基因交换与伦理道德问题:不是问题的问题。
1.自然界本来就广泛发生着跨越物种的基因交换;2.基因工程与杂交育种一样,只是实现了跨越物种间的遗传物质交换,遵循的生物学法则是一样的;3.在植物中表达微生物或动物的单个基因,并没有改变种性。
(五)生物技术的国际竞争问题1)科学无国界,但技术有国界、科学家有国界2)生物技术是国际竞争与封锁的焦点领域之一3)基因专利4)进口转基因农产品的反思(六)转基因产品的贸易壁垒问题政治、经济、文化可以是贸易壁垒,技术同样可以作为贸易壁垒(七)来自社会人士的反对原因保守派反对转基因食品的原因:对上帝造物意志的改变。
基因工程产品安全性之我见

基因工程产品安全性之我见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基因工程产品安全性之我见摘要基因工程的兴起,是二十世纪科学技术最具革命性的成就之一,开创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纪元。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转基因作物的安全问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现主要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安全性做出了一些评价。
关键词转基因生物;食品安全性;生态环境转基因技术是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之一,自1983年世界上首例转基因作物诞生以来,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至今已有很多作物广泛的存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转基因产品也越来越多。
但随之而来就是这些产品的安全性问题。
目前人们对于转基因产品安全性争议颇多。
我国的新闻媒体在不了解详细背景的情况下,也作了不加分析的欠妥报道,有的甚至以毁誉参半的转基因植物为题,硬是把转基因作物的大好声誉毁掉了一半。
一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这一问题时首先应考虑几个基本点,即:(1)安全性是一个相对的和移动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性的认识可能会发生改变。
(2)任何时候食品供应都不可能100%安全。
如麦角中毒,黄曲霉毒素及细菌毒素污染食物等至今仍有发生。
(3)100%缺乏有害影响的证据是从来都不可能达到的。
没有任何人已发现转基因作物中的卵磷脂、大豆油或大豆淀粉食用后对健康有任何潜在危险。
在缺乏任何假设的情况下要设计一种灵敏的试验是不可能的。
食品安全性试验最主要的问题是提出相关的科学问题并加以回答,假如安全性分析包括所有可能的变数,则会太复杂到难以处置,相反,若仅观察少数变数,则某些重要因素可能会被忽略。
转基因食品就是用转基因生物生产和加工的食品,它可以是活体的,也可以是非活体的。
与转基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相适应,转基因食品也可以进一步分为转基因植物食品、动物食品和微生物食品,发展最快的是转基因植物食品。
转基因植物从1996年开始大面积的推广以来,全世界已有40多个可能作为食品来源的转基因植物获得批准上市,主要包括延熟番茄,抗除草剂的玉米、棉花、大豆和油菜,抗虫的马铃薯、棉花和玉米,抗病毒的西葫芦、南瓜和番木瓜,雄性不育的玉米和莴苣,以及改变油脂特性的油菜和大豆等。
是否应该禁止基因工程食品成为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基因工程食品成为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基因工程食品。
基因工程食品存在着诸多未知的风险和潜在的危害,因此应该禁止其生产和销售。
首先,基因工程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许多科学研究表明,长期食用基因工程食品可能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异常反应、过敏反应等健康问题。
例如,法国科学家朱斯坦·莱贝尔曾经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食用转基因玉米对实验动物的生育和生长产生了不良影响。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工程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该禁止。
其次,基因工程食品可能对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转基因作物可能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例如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等。
此外,基因工程食品可能对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造成威胁,从而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应该禁止基因工程食品的生产和销售。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基因工程食品。
基因工程食品在解决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不应该轻易禁止其生产和销售。
首先,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病能力,从而有助于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
例如,转基因水稻可以提高产量并增强抗病能力,有助于解决亚洲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
因此,禁止基因工程食品可能会导致全球粮食供应不足,对人类社会产生严重影响。
其次,基因工程食品可以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和健康状况。
例如,转基因作物可以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从而有助于缓解全球营养不良问题。
因此,禁止基因工程食品可能会限制人们获得更多营养物质的机会,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名人名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它。
”基因工程技术本身并非是问题所在,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使用和管理这一技术。
因此,应该通过严格的监管和管理手段,而不是轻易禁止基因工程食品的生产和销售。
经典案例,美国农业公司孟山都生产的转基因玉米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和销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主要管理食品与饲料的 安全性及健康性。
其中,美国FDA是对转基因技术持支持乐观的态度 :
◆ 1992年美国FDA公布了转基因作物不需作市场前评价,除 非它引起新的安全性问题。2000 年4月,在国会科学委员会 下属的基础研究委员会的调查报告中,坚持认为没有科学的 证据之前不能将转基因食品(GMF: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作为一个新的食品级别,即不标注转基因食品。 ◆ 2000年1月美国政府对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颁布了限令,以防 止害虫对转基因玉米中毒素形成抗药性。美国环境保护署限 令美国大部分玉米产区的农场主应至少种植20%的传统玉米, 在同时种植玉米和棉花的地区,传统玉米要达到50%。 ◆2001年7月美国FDA出台了《转基因食品管理草案》规定, 来源于植物且被用于人类或动物的转基因食品在进入市场之 前至少120天,生物工程制造商必须提出申请,并提供此类 食品的相关资料,以确认此类食品与相应的传统产品相比具 有等同的安全性。
加拿大“超级杂草”事件:
由于基因漂流,在加拿大油菜地里发现了个别油
菜植株可以抗一种、两种或三种除草剂,因而有人称
此为“超级杂草”,并怪罪于转基因技术。 基因漂流并不是从转基因作物开始。如果没有基 因漂流,就不会有进化,世界上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种 的植物和现在的作物栽培品种。举例来说,小麦由A、 B、D三个基因组组成,它是由分别带有A、B、D 基因组的野生种经过基因漂流合成的。所以,以此来
环节都有可能发生。在田间发生杂交是原始的污染,第二次
污染则发生在没有清理干净的仓库和运输环节,致使传统作 物的种子混杂有基因工程作物的种子。
最可能的推断
基因污染可能在以下情况发生:
附近生长的野生相关植物被转基因作物授粉;
邻近农田的非转基因作物被转基因作物授粉; 转基因作物在自然条件下存活并发育成为野生的、 杂草化的转基因植物;
斑蝶事件:
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在《Nature》杂志 上发表文章,声称墨西哥试验田转基因抗虫玉米的花粉飘到一 种名叫“马利筋”的杂草上,用马利筋叶片饲喂美国大斑蝶, 导致44%的幼虫死亡。 这一实验结果在科学上没有说服力:玉米的花粉非常重, 扩散不远,在玉米地以外5米,马利筋叶片/CM2上只找到一 个玉米花粉;2000年开始在美国三个州和加拿大进行的田间 试验都证明,抗虫玉米花粉对斑蝶并不构成威胁,实验室试验 中用10倍于田间的花粉量来喂大斑蝶的幼虫,也没有发现对 其生长发育有影响。 斑蝶减少的真正原因,一是农药的过度使用,二是墨西哥 生态环境的破坏。
2001年《生物安全议定书》 130多个国家签署
200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了由下属国际植物保护协 议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植物生物风险防范纲要》
2 美国
目前,有三家美国管理机构监控运用生物技术的植 物产品,这三家机构为
美国农业部(USDA),主要管理转基因植物及相关 的环境影响;
环境保护署(EPA)主要负责转基因植物活性成分 (如Bt蛋白质)的登记,对活性/惰性成分的耐性免除, 除草剂的登记;
禁止转基因作物,也是没有道理的。
中国Bt抗虫棉破坏环境事件: 2002年6月3日,南京环科所与绿色和平组织在北京召开会议, 6月4日《China daily》上发表了题为“GM Cotton Damage Enviroment”的文章。(GM: genetically modified)
当天,绿色和平组织在其网站上刊登了南京环科所、绿色和平 组织顾问薛达元先生长达26页的英文报告,从而再次引发国际 争论,在欧、美产生巨大反响。
1.加强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研究:在研究与开发
转基因产品的同时,必须加强其安全性防范的长期跟
和植物油等必须清楚地标明“本产品为转基因产品”。
4. 其它国家
◆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韩国、泰国、
巴西等国家的转基因食品政策基本高于国际组织 的规范。
◆例外:美国出于国内经济集团的利益,大面积推 广基因工程作物,使美国许多非转基因作物的种 子中有0.01%~1%含有来自基因工程的转基因。 这样的污染程度,连最挑剔的德国和日本粮食商 也只好无奈地规定:进口北美传统作物的种子, 其中转基因污染不超过0.1%就算合格。
4.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1993年美国Caigene公司的转基因延熟番茄经 FDA批准上市,成为第一例通过安全评价的转基因植 物食品。 目前认为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可能危害主要有3 大类: (1)可能含有已知或未知的毒素,对人体产生毒害 作用。
(2)可能含有已知或未知的过敏源,引起人体的过 敏反应。
基因工程产品安全性
对基因工程产品安全性问题的初步认识
20世纪70年代基因工程技术兴起时,为了防止基因重组的 生物当时主要是微生物不致进入人体或逃逸到外界,实验室设 立了各种等级的物理屏障和生物屏障。当时基因重组实验必须 在“负压”实验室进行。(从更衣室到缓冲间、准备间、实验室,
气压一个比一个低,实验室外的空气能进来,实验室内的生物
3. 欧盟
同时,欧盟在国际上极力主张对转基因产品采取“预
◆欧盟法律明确向世界宣布它对转基因产品是不欢迎的。
先预防态度”。欧盟食品工业要经政府主管部门审批 ,
管理严格,在没有得到官方授权的情况下,转基因产品 不能投放到欧盟市场。 ◆欧盟的法律:1997年5月《新食品法》规定对转基因 产品必须加贴标签。2003年7月通过了新的转基因产 品条例。根据新条例规定,转基因物质含量在0.9%以 上的所有转基因产品,包括农作物、食品、动物饲料
◆ 1996年7月10日,原国家农业部颁布实施了《农业生物基因工
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 ◆ 2001年6月6日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 2002年4月8日国家卫生部颁布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问题,我国仅仅是以条例或者办法予
以规范,并没有上升到法律的层次,这既不符合国际社会越来
(3)食品某些营养成分或营养质量可能产生变化, 使人体出现某种病症。
国外对转基因食品管理的现状
1. 国际组织 实质等同原则:如果某种新食品或食品成分与已 经存在的某成分在实质上相同,那么在安全性方面, 前者可以和后者等同处理,新食品与传统食品同样安 全。 200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协定 书》62个国家签署
3. 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的生物安全性
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是否导致在环境中的传播。 目前,转基因作物都使用细菌编码的抗生素抗性基 因作为选择性标记,如Amp, Kan。 在过去的几年里,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细菌可以 获得对多种抗生素的抗性。这导致人们开始怀疑:转 基因植物中的抗性基因是否会转移到细菌中。 抗性标记基因是否会通过食物在肠道中水平转移至 体内微生物,从而影响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性。 抗性标记基因产物是否使人体产生抗药性(食品安 全性)。
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贫穷国家迫切需 要解决粮食问题,对于高产的转基因产品表示 欢迎,这些国家技术落后,没有相关的转基因
成分的检测条件,对于标识问题也只能处于被
动地位,基本是按国际组织的要求和《生物安
全议定书》要求执行。
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对策
◆ 1993年12月24日,原国家科委颁布实施了《基因工程安全管 理办法》
英国科幻小说中由一个科学家创造的、最终又毁灭
了这个科学家的怪物。 )那么,人类研制与种植 转基因作物到底是毁灭自己,还是拯救自己呢?
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争论,国际上有几个典型的事件。
Pusztai事件:
英国Rowett研究所有位博士Pusztai,他用转植物凝集素基因的土豆喂大鼠, 1998年秋天在英国电视台发表讲话,声称大鼠食用了这种土豆后,体重和器 官重量减轻,免疫系统受到了破坏。 后果:绿色和平组织、地球之友等反生物技术组织把这种土豆说成“杀手”, 并策划了破坏转基因作物试验地等行动,焚烧了印度的两块试验田,甚至美 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非转基因试验材料也遭破坏,以致研究生毕业论文 都无法如期完成。 英国皇家学会组织了同行评审,并于1999年5月发表评论,指出Pusztai的 试验有六方面的错误:不能确定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马铃薯的化学成分有差异; 对食用转基因土豆的大鼠,未补充蛋白质以防止饥饿;供试动物数量少,饲 喂几种不同的食物,且都不是大鼠的标准食物,缺少统计学意义;试验设计 差;统计方法不当;试验结果无一致性等。
越重视转基因食品安全控制的趋势,也不利于我国对相应违法 情形的监督、控制、约束和处罚,应加强对生物安全的一整套
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转基因产品管理的一般原则
由于转基因产品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转基因产品 本身对人类的毒害作用,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破坏性 作用,包括转入的外源基因在环境中的扩散、对物种 多样性的影响等,因此必须从保障人类健康、发展农 业生产和维护生态平衡与社会安全的基础出发,遵循 以下基本原则:
转基因植物安全性问题-最初的例子:
美国得克萨斯州一生产无公害即绿色食品玉米的 农场,所生产的玉米因发现含有附近地区种植的基因 工程Bt玉米的转基因,结果迫使这家农场将这批所谓 "无公害"玉米全部销毁。研究表明,这是通过交叉授 粉传播的。类似这种通过交叉授粉使基因工程玉米的 Bt基因转移到传统玉米作物上,在欧洲和加拿大的许 多送检样品中也发现过。
争论的实质
现在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已经成了国际贸 易的技术壁垒。 由于某些媒体的炒作,对消费者的心理和 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已经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 响潜在风险:
1. 转基因植物释放引发“超级杂草”
目前转入植物的基因以抗除草剂的为多,其次以 抗虫和抗病毒,然后是抗逆性基因。 如果这些基因逐渐在野生种群中定居后,就具有 选择优势的潜在可能,成为难以控制的“超级杂 草”。
最合理的解释:
转基因作物中含有从不相关的物种转入的外源基因,这些 外源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风扬或虫媒传授等途径扩散到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