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体会

合集下载

心衰伴发心律失常怎么用药

心衰伴发心律失常怎么用药

心衰伴发心律失常怎么用药心力衰竭是指心室功能下降,心衰患者经常有气促、乏力、心悸等不适症状,病情严重的话,极易发生心脏性猝死。

可以这样说,心力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室性心律失常是该疾病发展过程中最容易引发的并发症,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统计,心衰患者伴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70%以上,并且心室功能的恶化程度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几率成正比。

除此之外,不当使用心衰药物也是引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比如,排钾利尿剂、洋地黄等治疗心衰药物,一旦使用不当,都有可能引发室性心律失常。

因此,心衰伴有心律失常的治疗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最为棘手的问题,那么,到底该如何正确使用治疗心衰伴发心律失常的药物呢?1、西药治疗心衰伴发心律失常已经陷入两难境地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为室性早搏,而治疗室性早搏最主要的西药为胺碘酮,这类药物具有负性肌力的作用。

然而,心力衰竭患者本身缺乏心肌力量,如果再服用具有负性肌力作用的药物,就会导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力量更加低下,这样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即便如此,胺碘酮是唯一具有正性肌力作用的药物,对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有着显著的效果,但是对心力衰竭患者来说有着非常大的服用风险,这是因为心力衰竭患者服用该药物之后,可产生非常多的副作用,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特别大,尤其是心脏外的副作用,一旦产生很难再通过药物调理过来,根治基本无望,以至于很多心力衰竭患者在服用的过程中不得不停止治疗。

心力衰竭本身属于一种进展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中途停药,大大影响了该疾病的治疗效果。

2、中药治疗心衰伴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伴发心律失常已经成为世界医学界的治疗难题,基于西药治疗的种种弊端,我国中医临床心血管专科研究团队以中医脉络学为指导,研制出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新药——参松养心胶囊。

该治疗药物包含了十多味中药成分,包括人参、麦冬、丹参、甘松等,最大的特点为快慢兼治、整合调节心律失常,其中人参作为该药物中的主要成分,具有改善心肌代谢、增强心肌能量储备的作用,对机体内DNA、RNA的合成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从而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和血浆中的cAMP水平,有效增强心力衰竭患者机体心肌收缩能力,使血小板聚集得到有效抑制。

心力衰竭治疗进展体会

心力衰竭治疗进展体会

心力衰竭治疗进展体会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002利尿剂:nyha心功能ⅱ级以下患者一般不需长期应用。

有显著的体液潴留或肾功能损伤时宜选用襻利尿剂,而噻嗪类仅适用于轻度体液潴留,肾功能正常的心衰患者。

利尿剂用量不当有可能改变其他治疗心衰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利尿剂无效时应联用或加用扩血管药物。

慢性心衰患者常因心衰恶化,终末器官灌注不足而出现低血压、氮质血症,患者仍有体液储留,应继续利尿,并短期使用能增加肾灌注量的药物。

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对血管神经性水肿、无尿性肾衰、妊娠妇女禁用,对肾动脉狭窄、血肌酐水平升高、高血钾症、低血压者慎用。

遵守16字用药方针,即“从小量起,不断递增,严密监测,长期维持”。

从小量起始,逐渐递增,直至达到目标剂量,同时要个体化。

β-受体阻滞剂:当心功能稍有降低时就开始用,短期内可使心功能恢复,达到正常水平。

稳定状态下使用,即近期不需静脉使用正性肌力药,没有或仅有少量液体潴留除外禁忌证。

不需等待acei增至大剂量,二药合用能更大程度地改善症状和降低死亡率。

从小剂量始用,谨慎递增至推荐靶剂量。

定时监测β-受体阻滞的“三负”作用。

在用药之前和应用当中,注意监测心功能、体重、心率、水钠潴留等。

避免β-受体阻滞剂骤减骤停,一定要告知不要擅自轻易撤药、减量,保证维持长期治疗。

β-受体阻滞剂只适用于慢性心衰的长期治疗,绝不能作为抢救治疗用于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难治性心衰。

β-受体阻滞剂和acei从不同角度阻滞心衰时过度激活的神经体液系统,二药合用,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洋地黄制剂的应用:nyhaⅱ~ⅳ级心衰均可使用,需与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联合应用。

对窦房阻滞、二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对急性心衰或伴有快速性心室率的房颤者可静脉使用。

使用方法上多用固定的维持给药方法,0.125~0.25mg/日,对年龄≥70岁或肾功能受损者,地高辛宜用小剂量0.125mg每日或隔日1次。

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体会

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体会

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碘胺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

方法:以我院2011 年05 月—2012 年05 月期间共收治的100 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护理干预的方式来进行护理,而对照组的患者则运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中的50 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中,显效的为32 例,有效的为16 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对比P <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碘胺酮来治疗心衰合并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而言,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运用必要的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更加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碘胺酮心衰合并心律失常临床护理体会研究【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1-0269-01心力衰竭的患者常常会伴有持续性或者是阵发性的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室颤动、室性早搏以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而这些恰恰是导致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并发、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

所以,早期的诊断与治疗是提高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治愈率的关键。

为了进一步研究并探讨运用碘胺酮来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为了促进我国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早日康复,我院特以2011 年05 月—2012 年05 月期间共收治的100 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与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现将详细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项研究的研究资料为我院2011 年05 月—2012 年05 月期间共收治的100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58 例,女性患者为42 例,其年龄为50—7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5 岁。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
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脏疾病,常常同时存在,且相互影响。

厄贝沙坦是一
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以减少心肌重构、促进心肌重塑的逆转、降低心脏负荷,
并发挥保护心肌和肾脏作用。

胺碘酮是一种多功能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抑制多种心律
失常的发生。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一直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厄
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减
少心脏事件和死亡率。

厄贝沙坦可以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减少心肌重构,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脏
功能。

胺碘酮可以通过抑制多种离子通道和重整电生理,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厄贝沙坦
联合胺碘酮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进行治疗,互为补充,提高治疗效
果。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研究发现,使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在6个月的随访
期内,心功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这主要是由于厄贝沙坦
可以减轻心肌重构,胺碘酮可以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使心脏恢复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减少心脏负荷,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减轻心
肌重构、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心脏事件和死亡率,从而提
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由于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治疗方案需要个体化,应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选用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1. 引言1.1 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经常会相互影响,二者往往并存于同一患者身上。

心力衰竭是心脏功能减退导致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一种疾病,会导致心脏的负荷增加,从而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

心律失常则是指心脏的节律异常,包括过快、过缓、节律不整等情况。

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血液供氧不足,加重心力衰竭症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合并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的患者需要综合治疗,同时针对心脏功能减退和心律失常进行干预,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心律失常会增加患者的复杂性和治疗难度,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心脏情况、病史以及其他合并症,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厄贝沙坦和胺碘酮作为两种常用的药物,在治疗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中有着各自独特的作用机制,可以互补对方的不足,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可以更好地控制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中关于的内容。

】1.2 厄贝沙坦与胺碘酮的作用机制厄贝沙坦是一种常用的高血压治疗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II的受体,促进血管扩张,降低血压,减少心脏负荷。

而胺碘酮则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阻断多种离子通道,抑制心脏异位冲动的传导,从而维持心率正常。

厄贝沙坦和胺碘酮的联合应用在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时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同时调节血压和心率,改善心脏功能。

厄贝沙坦通过降低心脏后负荷,减轻心脏负担,从而改善心力衰竭症状。

胺碘酮则可以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减少心脏早搏和房颤等不正常心律。

两者联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地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减少心脏负荷,提高心脏功能,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厄贝沙坦和胺碘酮的作用机制互补,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心律,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心衰并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分析

心衰并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分析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 出现异常,通常表现为心 慌、胸闷、头晕等症状。
心衰并心律失常
指心力衰竭患者同时伴有 心律失常,两者相互影响 ,加重病情。
心衰并心律失常的分类与分型
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心 衰并心律失常可分为缺血性、非 缺血性、电-机械分离型等。
分型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 心衰并心律失常可分为室性期前 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心 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
心衰并心律失常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心衰并心律失常的病因主要包括冠心 病、高血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 。
发病机制
心衰并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 心肌缺血、心肌重构、神经内分泌系 统失调等。
02
心衰并心律失常的诊 断
临床表现与体征
呼吸困难
心衰并心律失常患者会出现呼 吸困难的症状,表现为呼吸急
促、气短、胸闷等。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心血管相关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 健康问题。
积极治疗原发病
针对心衰或其他心血管疾 病,应积极治疗,按医嘱 规律服药。
护理方法
关注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血压、呼 吸等生命体征,及时报告医生。
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焦虑 和恐惧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的
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休息与活动平衡
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制定合 理的休息与活动计划,避免过度
劳累。
健康教育
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心衰和心律失常的相关知识,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自我管理
教导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包括监测病情、按 时服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及时就医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厄贝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能够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II受体而降低心脏前负荷和后负荷,从而降低心脏的负荷和氧耗,改善心脏的功能。

而胺碘酮则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调整心脏节律、延缓传导、减缓心率的作用。

将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同时改善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对于合并这两种疾病的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厄贝沙坦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厄贝沙坦能够显著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机制主要是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II受体,降低心脏的前负荷和后负荷,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功能。

厄贝沙坦还能够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减少血管紧张素II的释放,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心脏的充盈和排血功能。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来说,厄贝沙坦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治疗药物,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将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使用,对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来说,具有显著的优势。

厄贝沙坦能够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降低心脏负荷,减轻心脏的工作压力。

而胺碘酮则能够调整心脏的节律,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和加重。

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能够同时改善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从而全面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使用,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时,不仅能够显著改善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而且在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也表现良好,不良反应较少,且大多为轻度不良反应,能够被患者所接受。

此种联合治疗方案适用于广泛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显著,具有卓越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是一种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每位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都有所不同,治疗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先咨询医生的意见,根据医生的建议来制定治疗方案。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

02
临床血流动力学状态分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和不稳定的室速。
03
持续时间和临床表现,室速分为非持续性(<30s)室速和持续性室速
性心衰患者非持续性室速发病率30—80%。
心梗后,频发室早或非持续性室速是SCD的 高危因素(不考虑EF)
室早>10次/小时对于心脏病患者发生SCD的 风险更大,我国每年心衰患者有60万人猝死。
0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心力衰竭合并 缓慢心律失常
02 房室传导阻滞 ; 03 房颤伴慢心室率 ;
04 室内传导阻滞 .
性心衰发生缓慢心律失常的机会增加。
○ 美国密西根大学统计,10%慢性心衰合并缓慢性心律失 常。
慢性稳定性心衰左束支阻滞发生率约25%,是 心衰预后不良和猝死的独立预测因子。
(2)控制心室率
心衰合并房颤的治疗
(3)抗凝治疗
持续时间<48小时或左室功能正常的孤立性房扑,可仅 给予阿司匹林。射频消融成功后的房扑,抗凝治疗4~6 周即可。
治 疗(3)
2.房速治疗
心室率治疗可选择β受体阻滞剂。 对于药物无效或无休止房速,可进 行导管消融。
于多源性房速,电复律、抗心律失 常药物或导管消融疗效均欠佳。
持续性房颤 >7d 永久性房颤 初发房颤
床上10%—35%慢性心衰患者伴有房颤
○ 国外研究显示心功能I级房颤发病率约为4%,心功能 II—III级房颤发病率为10—26%,III—IV级20—29%, 而心功能IV级患者房颤发病率增加到50%。
○ 我国房颤患病率约为0.61%。>800万
1/3为阵发,2/3为持续或永久





医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滴注 , 滴注速度保持在 1 . 0 m g / m i n
作者 简介 : 白 园园, 1 9 6 3年 生, 女, 云 南开远人 , 大专 , 心 内科 主治 医师 , 主要 从事 内科 临床 方 面的 工作 。
心血 管 病 防 7
提升 患者生活质量有 着积极的意义。
在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 失常 患者进行
常规 治疗 的基础上 , 同时给予胺碘 酮进行治 疗, 有助 于提升 治疗效果 , 降低不 良反应发 生率, 这对 改善 患者预后和
【 关键词 】 心力衰竭 ; 心律 失常; 临床 治疗
心力 衰 竭 合 并 室性 心律 失 常 作 为 临 床 上 一 种 较 为 常见 的心血 管 疾病 , 其 对 患者 的 日常 生活 会 产 生 严 重 的不 良影 响 ,若 不 及 时进 行 治疗 或 控 制 , 极 有 可 能发 展 成 为室 颤 , 进 而危 及 到 患者 的生命 。有
1 . 2 对 象排 除标准
为研究对象 ,对其 中 3 5例患者采取碘胺酮进行治
疗, 获得 较 为满 意 的效 果 现整 理报道 如 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 一 般资料
①排除合并严重肝 、 肾脏器疾病患者 ; ②排除 存在重症肺部或呼吸道疾病患者 ; ③排除不 能接受 抗 心律 治疗 或药 物过 敏患者 ;
大量研究文献表 明, 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 采取胺碘酮进行治疗 , 疗效显 著 , 有助于缓解临床
症状 , 降 低 患者 的病 死 率 。为 了分 析 采 取胺 碘 酮 治 疗 心 力 衰竭 合 并心 律 失常 患者 的临 床疗 效 , 选 取 在 我 院接受 治 疗 的心 力 衰竭 合 并心 律 失 常 患者 7 0例
年, 平均病程 ; 采取标签法 随机将 上述两组对象分
成 对 照组 和 观察 组 , 每组 3 5例 ; 其 中对 照组 3 5例
患者 中, 冠心病 2 3 例, 其中 l 0 例为陈 旧性心肌梗 死, 6 例 为高血压心脏病 , 3 例为扩张型心肌病 , 3 例 为心脏瓣膜病 ;依据 N Y H A( 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学
年 l 1 月在 我院接 受治疗心 力衰竭合并 心律 失常患者 7 0例 为研 究对 象,随机将 上述选取对 象分 成对照组和观察
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 常规 对症治疗 ; 观 察组患者在采取对症 治疗的基础上 , 同时给 予静脉 滴注胺碘 酮进行 治疗 , 观 察和对 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 果 观察 组 3 5例患者心功能 治疗有效率和心律 失常治疗有效率均明显 高于对照 组 患者 , 两组 间上述指标对比均有显 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P < 0 . 0 5 ) 。 结论
心血 管病 防 治知 识
2 0 1 4年 第 2期
妇论 著 /心力 衰竭 始
心 力衰竭合并心律 失常的治疗体会
白 园 园
( 云 南省 个 旧市第 三人 民 医院 , 云南 个旧 6 6 1 0 0 7 )
【 摘要】 目的 分析和总结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疗效和体会。 方法 选取于2 0 1 2 年 5月一 2 0 1 3
心肌病 , 2 例为心脏瓣膜病 ; 心功能 Ⅱ级 、 Ⅲ级 、 Ⅳ级
人数依次为 l 0 例、 l 6 例和 9 例 ;其中 l 0 例合并室
性早搏 , 1 l 例合并心房颤动 , 7 例合 并短阵室性心 动过速 , 5例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 , 2 例合并房性早 搏; 两组患者在年龄 、 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均无显著 性 差异 ( P < 0 . 0 5 ) ; 具 有可 比性 。
龄 3 0 — 6 4岁 , 平均 年 龄 ( 4 5 . 3 + 6 . 5 ) 岁; 病 程 5个 月 一 4
两 组 患者 在 入 院后 均 给予 心 电图 、肝 功 能 、 甲
状腺功能、 血常规 、 胸片等检查 , 停用之前使用 的抗
心律 药 物 , 同时 给 予 纠 正水 电解 质 紊 乱 、 保 持 酸 碱 平衡 、 利尿 、 强 心 以及抗 感 染 治疗 ; 对 照 组 患者 在 采 取上 述支 持 治疗 的基 础上 ,给予 常 规对 症 治 疗 , 但
左右 , 持续滴注 6 h , 依据患者心律失常 、 心力衰竭等
症 状 的改 善 情 况 , 适量斟酌减少胺碘酮剂量 , 直 至
性 期 前 收 缩 减 少 或 消 失 幅度 在 5 0 %一 9 0 %之 间 ; 无 效: 治疗后 , 阵 发 性 室 性 心 动 过 速 和 室性 期 前 收缩 减 少 或消失 幅 度不 足 5 0 %。总 治疗有 效率 为显 效率 和 有效 率之 和 。 1 . 6 统计 学 方法
会) 分级 Ⅱ~ Ⅳ级 , 其 中心 功能 Ⅱ级 、 Ⅲ级 、 Ⅳ级 人数
不给予胺碘酮进行治疗 ; 观察组患者给予采取对照 组患 者 治疗 方 式 的基 础上 , 同时 给予 胺 碘 酮 进行 治
疗, 静 脉滴 注 , 首次 治 疗 剂 量 为 1 5 0 m g , 与2 0 0 m l 生
1 . 3 治疗 方 法
选取于 2 0 1 2年 5月一 2 0 1 3年 1 1 月在 我 院接 受
治 疗心 力衰竭合并 心律失 常患者 7 0例为研 究对 象 。上述 选取 对象 病症 诊断 均与 心力 衰竭 的诊 断标 准相符合l l l , 7 0 例选取对象中 , 男4 5 例, 女2 5 例; 年
依次为 1 1 例、 1 5 例和 9 例 ;其中 l l 例合并室性早 搏, 1 2例 合 并 心 房 颤 动 , 6例 合 并短 阵 室 性 心 动 过 速, 4例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 , 2 例合并房性早搏 ; 观察组 3 5 例患者中, 冠心病 2 3 例, 其中 1 l 例为陈
旧性 心肌 梗 死 , 7例 为高血 压心 脏 病 , 3例 为扩 张 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