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参考)全息理论的临床应用

全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全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光学的理解与认识更加透彻,关于光学的各种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其中全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各个领域,如医学领域、军事领域、艺术领域、测量领域等。本文主要介绍全息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全息技术在防伪技术的中的应用,在简要介绍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关键字:振幅,相位,参考光波,全息防伪,全息投影。 1全息技术的原理 1.1物光波面的记录 全息技术的第一步是将光波的全部振幅和相位信息记录在感光材料上。由于感光材料只能接收光的振幅信息,因此必须想法把相位信息转换成强度的变化才能记录下来。,干涉法是将空间相位调制转换为空间强度调制的标准方法,因此采用相干光干涉条纹来记录图像。 设物体散射的物光波为 êo(x,y)=a o(x,y)exp[iφ0(x,y)] 另一个与物光波相干的参考光波为 êr(x,y)=a r(x,y)exp[iφr(x,y)] a o(x,y)、a r(x,y)、φ0(x,y)、φr(x,y)分别表示各波面的振幅和相位, 这两个相干光波在记录平面上叠加形成的光强为 I(x,y)=| êo(x,y)+ êr(x,y)|2 =| êo(x,y)|2+| êr(x,y)|2+êo*(x,y) êr(x,y)+ êo(x,y) êr*(x,y)

=a r2+a o2+2a r a o cos[φr-φo] 其中,第一项和第二项分别表示参考光波和物光波单独到达全息图的强度,它们的和表示干涉条纹的平均强度,第三项包含了物光波和参考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参考光波的作用是使物光波波前的相位分布转化为干涉条纹的强度分布。 底片振幅透射系数t(x,y)为 t(x,y)=k o+k1I(x,y) 其中k o,k1是常数,k1<0是负片,k1>0是正片. t=(k0+k1|êr|2)+k1(|êo|2+|êr*êo+ êrêo*|)=t1+t2+t3+t4 1.2 物光波面的重现 全息术的第二步是利用衍射原理有全息图重现物光波。 如果照明光是与全息图记录时的参考光波完全相同的光波êc=êr, 透过全息图的光波的复振幅分布ê,(x,y)为 ê,(x,y)=êr t={(k0+k1|êr|2)}êr+k1|êo|2êr+k1|êr|2êo+ k1êr2êo*| =t1,+t2,+t3,+t4, 其中,第一项和第二项表示衰减的重现光êr方向不变的透过全息图,第三项是透过全息图的+1级衍射光,除了一个常数衰减外,这是一个与原物光波完全相同的重现物光波,第四项是通过全息图的-1级衍射波,这是一个与原物光波的共轭波。 2全息技术的应用 2.1全息防伪技术 全息防伪技术是应用激光全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防伪技

全息照相技术综述

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作者:张新成 学号:20114052021 单位:吉首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2011级应用物理班 内容摘要: 全息摄影亦称:“全息照相”,一种利用波的干涉记录被摄物体反射(或透射)光波中信息(振幅、相位)的照相技术。全息摄影是通过一束参考光和被摄物体上反射的光叠加在感光片上产生干涉条纹而成。全息摄影不仅记录被摄物体反射光波的振幅(强度),而且还记录反射光波的相对相位。全息图并不直接显示物体的图象。用一束激光或单色光在接近参考光的方向入射,可以在适当的角度上观察到原物的像。这是因为激光束在全息图的干涉条纹上衍射而重现原物的光波。再现的像具有三维立体感。本文试论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来叙述学习本章节后的收获和感想。 关键词: 全息照相,波的干涉,全息照片,全息摄影 引言: “全息”来自希腊字“holos”,意即完全的信息------不仅包括光的振幅信息,还包括位相信息。利用干涉原理,将物光波前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由于物光波前的振幅和位相及全部信息都存储在记录介质中,顾晨伟“全息图”。光波照明全息图,由于衍射效应能再现出原始物光波,该光波将产生包含物体I全部信息的三维像。这

个波前记录和再现的过程就是全息术。 1947年匈牙利出生的英国物理学家D.伽柏(D.Gabor)提出全息术的设想,意图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方法是完全撇开电子显微物镜,用胶片纪录经物体衍射的末聚焦的电子波,得到全息图。一相干的可见光照明全息图,衍射波将产生原物体放大的光学像。为了检验他的理论,1948年他利用水银灯发出的可见光代替电子波,获得了第一张全息图及其再现像。由于全息图的发明,D.伽柏197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20世纪50年代GL诺杰斯(G.L.Rogers)等科学家进一步丰富了波前再现理论。 光波的位相信息是通过与参考光波相干涉,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干涉图而记录下来,所以要求两束光高度相干。早期由于没有更好的相干光源,在两侧同轴方向产生不可分离的“孪生像”。观察者对虚像聚焦时,会看到由实像引起的离焦像;対实像聚焦时,伴随有离焦的虚像。从而像质大大降低。由于光源相干性的限制以及”孪生像“的问题,全息术研究的进展极大受阻。 1960年,激光的出现为全息术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激光是一种单色性很强的光,是制作全息图最理想的光源。1962年美国密执安大学雷达实验室的 E.N利思(E.N.Leith)和J.乌帕特尼克斯(J.upatnieks)借鉴雷达中载频技术,提出”斜参考光法“。这种方法不像伽柏全息图那样以物体直接透射光作为参考光,而是单独引入分离的倾斜照射的参考光波。依据这种方法采用氦氖激光器拍摄成功第一张三维物体的激光透射全息图。激光照明全息图,可看到清楚的三

生物全息疗法

生物全息疗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生物全息疗法】 生物全息疗法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源于近年出现的生物全息胚学说,该学说认为:生物上每一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是全息胚,即包容着整体上的全部信息,也即生物体的生部信息,都可按照整体排布规律显现在每一相对独立的局部,或说在局部形成一个小的机体缩影。如人的第二掌骨侧、耳廓、足底等处都缩影着整个机体,当人体某一部位或器官有病变时,在第二掌骨侧等处相对应的全息部位(也称全息点或全息穴)就出现压痛反应,而刺激该反应点就可以通过反射及交叉免疫机制相对应地治疗这一部位或器官的疾病。 对颈椎病患者采用生物全息疗法可以改善颈部患处的微循环,减轻化学炎症反应,促进受累神经及血管生理功能恢复。 (一)全息穴位取穴 以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为例。全息胚的穴位群沿第二掌骨侧的体表顺序排列。其近心端是足穴,远心端是头穴,依次有颈、上肢、肺心、肝胃、十二指肠、肾、腰、下腹、腿诸穴,恰象人体在这里的大致缩小,如此众多的穴位分布在5cm左右的体表面积上,而且每个穴位都有一定的面积,似无必要以尺寸度量,可采取折量法。头穴与足穴连线的中心是胃穴,胃穴与头穴连线的中心为肺心穴。肺心穴与头穴之间分为三等份,中间2个穴是颈穴和上肢穴,肺心穴与胃穴中间为肝穴,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六等份,中间依次为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颈椎病患者取颈穴、上肢穴、’肾穴,以患者右手为例,测试者与患者相又对而坐,测试者用右手托着患者右手,患者右手半握拳,肌肉自然放松,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相距约3cm,如果揉压某穴时患者感到酸、麻、胀痛,重则此穴为压痛点。 (二)全息穴位治疗颈椎病 在选好全息穴位的基础上,就可以用针刺或按摩或电磁刺激等法进行治疗。 按摩法的优点是不用针,不需要皮肤消毒,可在家庭、野外、旅途、工作场所随时 互相或自我治疗,也可用于惧针的患者,但按摩法的疗效不如针刺或电磁刺激 法的疗效高。 1.按摩法找到明确的压痛点后,用拇指尖以穴位为圆心,轻轻揉按并作圆周运动, 或在压痛点处置一粒“王不留行”中药,上盖胶布进行按压,以加强压力。按压 时要用力在深层组织有较强的麻、酸、胀、痛感觉为度,注意勿损伤局部皮 肤,一般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次左右,持续5--10分钟。

全息投影系统方案

360度全息投影系统方案

目录 一.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三维全息影像的优越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环境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六.拓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七.应用领域................................................................................ 错误!未定义书签。八.软硬件配置方案(以四个锥面为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全息书籍资料一览

全息理论及应用书籍一览 自88年开始,我收集到的全息理论及应用书籍如下: 1、《生物全息诊疗法》 作者:张颖清 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3月第一版 2、《宇宙全息统一论》 作者:王存臻严春友 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第一版 3、《中医全息论》 作者:宋为民吴昌国 重庆出版社1989年1月第一版 4、《宇宙全息统一论与人体信息诊疗》 作者:任振芳 黄河出版社1989年9月第一版 5、《步入神秘的殿堂-从全息角度看周易》 作者:刘长允 中国广播出版社1991年8月第一版 6、《宇宙全息统一论》 作者:王存臻严春友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11月第二版 7、《肢体根叶存信息-全息的故事》 作者:王兆琴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年5月第一版 8、《大全若缺-全息观纵览与沉思》 作者:刘克苏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9、《宇宙全息自律》修订本 作者:王大有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1月第二版 10、《中医独特疗法-全息按摩疗法》 作者:王富春宋柏林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 11、《全息诊疗学》 作者:周建伟张凡主编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12、《生命驾照:大中医全息立体养生保健全书》 作者:彭措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 13、《全息诊疗学》 作者:齐凤军主编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2月第一版 14、《中医全息医学》

作者:李兴广王东坡郭长青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生物医药出版分社2009年3月第一版 15、《全息医学大全》 主编:李莱田田道正焦春荣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年11月第一版 16、第一届全国全息科学学术讨论会资料汇编 中国煤炭经济学院会务组1987年10月19日 17、《人体全息诊疗大法》 主编:齐凤军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第2次印刷 18、《全息生物学研究》 主编:张颖清 山东大学出版社1985年10月第一版 19、《宇宙统一论研究-第一届全国全息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第一集》 主编:王存臻 全息科学研究会出版,1987年10月 20、《科学鬼才:全息技术应用41例》 作者:[英] Gavin D.J Hharper 著于露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9月 21、《心理全息治疗》 主编:赖小林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9月 22、《第三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文集(中文版)-1996年8月美国洛杉矶》主编:张颖清 青岛出版社1996年8月 23、《全息教学论原理》 作者:刘宗寅秦荃田 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年9月 24、《文化全息中的审美与社会》 作者:高旗金子强 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年12月 25、《全息经济学-经济学研究的新天地》 作者:欧小威 东方出版社1993年6月 26、《人体全息诊疗学》 主编:张奇文刘龙云 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10月 27、《子午流注全息解》 主编:赵福康张洪耀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6月 28、《数学全息感应思维法》 作者:王志强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7月 29、《全息疗法》

浅谈全息技术的发展及前景

物 理 小 论 文 程 秋 菊 计 科 B111

浅谈全息技术的发展及前景 摘要:全息技术也称全息照相、全息摄影等,是一种神奇的光信息记录技术。其原理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干涉记录,衍射再现”。扥问简单的介绍了全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特点,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和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全息技术的前景。 关键词:全息技术、全息照相、全系信息储存、激光 1、引言 全息技术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光学分支,主要运营用了光学原理,是一种不用透镜,而用相干光干涉得到物体全部信息的二部成像技术。如果说全息技术在照相方面的应用与普通照相技术的最大区别,那就是全息技术能够利用激光的相干性原理,将物体对光的振幅和相位反射(或透镜)同时记录在感光板上,也就是把物体反射光的所有信息全部记录下来,并能够再现出立体的三维图像,儿是光波。全息技术近年来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被广泛的应用于近代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特别是在现代测试。生物工程、医学、艺术、商业、保安、及现代存储技术等方面已显示出特殊的优势。随着全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息技术的产品正越来越走向市场、应用与现代生活中。 2、全息技术的发展简介 全息照相技术是1948年英国科学家丹尼斯伽伯为改善电子显微镜成像质量提出的重现波前的理论,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但当时由于缺乏纯净的能够相互干涉的光,全息图的质量很差。知道十二年以后的1960年,激光器问世,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埃梅蒂利斯与朱丽斯尤培妮克拍成了第一张全息照片,全息技术才有了蓬勃快速的发展。 全息技术的发展大约可分同轴全息术、离轴全息术、白光再现全息术、白光全息术等4个阶段。 同轴全息术是伽伯当时采用的技术,这一阶段主要是在1960年激光器出现之前,这种技术获得的物体再现像与照明光混在一起,不易观察。 1948年,伽伯为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在布拉格的“x射线显微镜”、择尼克的相衬原理的启示下,提出了一种用光波记录物光波的振幅和相位的方法,并用实验证实了这一想法。为了进一步证实其原理,他先后采用了电子波与可见光进行了验证,并在可见光中得到了证实,同时制成了第一张全息图。从那时起至20世纪50年代末期,全息图都是用汞灯作为光源,而且是参考光与物光共轴的共轴全息即同轴全息图。它与4-1级衍射波是分不开的,这是全息术的萌芽时期。这个时期全息图存在2个严重问题,一个是再现的原始像与共轭像分不开;另一个是光源的相干性太差,因此在这10多年中,全息术进展缓慢。 离轴全息术是在激光器出现以后产生的用激光再现的全息术,其特点是获得的物体重现像与照明光分离,易于观察。 1960年激光的出现,提供了一种高相干度光源。1962年,美国科学家利斯和乌帕特尼科斯将通信理论中的载频概念推广到空域中,提出了离轴全息术,就是用立轴的参考光照射全息图,使全息图产生3个在空间相互分离的衍射分量,其中一个复制出原始物光。这样,同轴全息图两大难题宣告解决,产生了激光记录、激光再现的全息图。从而使全息术在沉睡了十几年之后得到了新生并进入了一个极为活跃的阶段。此后,又相继出现了多种全息方法,

全息照相实验的报告材料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程子豪 2010035012 少年班01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记录和再现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 2.学习全息照相的操作技术; 3.观察和分析全息图的成像特性。 二、实验原理: 2.1全息照相原理的文字表述: 普通照相底片上所记录的图像只反映了物体上各点发光(辐射光或反射光)的强弱变化,显示的只是物体的二维平面像,丧失了物体的三维特征。全息照相则不同,它是借助于相干的参考光束和物光束相互干涉来记录物光振幅和相位的全部信息。这样的照相把物光束的振幅和相位两种信息全部记录下来,因而称为全息照相。 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早在1948年就由伽伯(D. Gabor)发现,但是由于受光源的限制(全息照相要求光源有很好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在激光出现以前,对全息技术的研究进展缓慢,在60年代激光出现以后,全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全息技术在干涉计量、信息存储、光学滤波以及光学模拟计算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伽伯也因此而获得了197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全息照相在记录物光的相位和强度分布时,利用了光的干涉。从光的干涉原理可知:当两束相干光波相遇,发生干涉叠加时,其合强度不仅依赖于每一束光各自的强度,同时也依赖于这两束光波之间的相位差。在全息照相中就是引进了一束与物光相干的参考光,使这两束光在感光底片处发生干涉叠加,感光底片将与物光有关的振幅和位相分别以干涉条纹的反差和条纹的间隔形式记录下来,经过适当的处理,便得到一张全息照片。 具体来说,全息照相包括以下两个过程: 1、波前的全息记录 利用干涉的方法记录物体散射的光波在某一个波前平面上的复振幅分布,这就是波前的全息记录。通过干涉方法能够把物体光波在某波前的位相分布转换成光强分布,从而被照相底片记录下来,因为我们知道,两个干涉光波的振幅比和位相差决定着干涉条纹的强度分布,所以在干涉条纹中就包含了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信息。典型的全息记录过程是这样的:从激光器发出的相干光波被分束镜分成两束,一束经反射、扩束后照在被摄物体上,经物体的反射或透射的光再射到感光底片上,这束光称为物光波;另一束经反射、扩束后直接照射在感光底片上,这束光称为参考光波。由于这两束光是相干的,所以在感光底片上就形成并记录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干涉条纹的形状和疏密反映了物光的位相分布的情况,而条纹明暗的反差反映了物光的振幅,感光底片上将物光的信息都记录下来了,经过显影、定影处理后,便形成与光栅相似结构的全息图—全息照片。所以全息图不是别的,正是参考光波和物光波干涉图样的记录。显然,全息照片本身和原来物体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2、衍射再现 物光波前的再现利用了光波的衍射。用一束参考光(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与记录全息图时用的参考光波完全相同)照射在全息图上,就好像在一块复杂光栅上发生衍射,在衍射光波中将包含有原来的物光波,因此当观察者迎着物光波方向观察时,便可看到物体的再现像。这是一个虚像,它具有原始物体的一切特征。此外还有一个实像,称为共轭像。应该指出,共轭波所形成的实像的三维结构与原物并不完全相似。

全息投影定义、原理及分类介绍

全息投影定义、原理及分类介绍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视觉要求越来越高,由此能实现裸眼立体3D 显示的全息投影技术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多,在给人们带来新鲜有趣的视觉体验的同时,也为众多商家提供新的宣传营销方式,打开市场新大门。 全息投影技术在展览展示方式,采用全息投影技术的全息成像柜可以使立体影像不借助任何屏幕或介质而直接悬浮在设备外的自由空间,任意角度看都是三维影像展现。产品种类多样分有全息展示柜、180度全息展示柜、270度全息展示柜、360度全息展示柜、全息金字塔、大中小型全息金字塔定制、全息投影设备、3D投影成像设备、全息玻璃柜等,可根据用户使用需求使用场地进行定制。未来全息投影技术市场发展潜力将是无可估量的。 一、什么是全息投影全息投影技术是近些年来流行的一种高科技技术,它是采用一种国外进口的全息膜配合投影再加以影像内容来展示产品的一种推广手段。它提供了神奇的全息影像,可以在玻璃上或亚克力材料上成像。这种全新的互动展示技术将装饰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在没有图像时完全透明,给使用者以全新的互动感受,成为当今一种最时尚的产品展示和市场推广手段。全息投影设备包括:全息投影仪,全息投影幕,全息投影膜,全息投影内容制作等。航天科工数字展示事业部提供3D全息投影成像系统项目策划、3D全息投影成像展示内容制作、 二、全息技术的原理全息投影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的技术。 其第一步是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此即拍摄过程:被摄物体在激光辐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激光作为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叠加产生干涉,把物体光波上各点的位相和振幅转换成在空间上变化的强度,从而利用干涉条纹间的反差和间隔将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下来。记录着干涉条纹的底片经过显影、定影等处理程序后,便成为一张全息图,或称全息照片;其第二步是利用衍射原理再现物体光波信息,这是成象过程:全息图犹如一个复杂的光栅,在相干激光照射下,一张线性记录的正弦型全息图的衍射光波一般可给出两个象,即原始象(又称初始象)和共轭象。再现的图像立

全息照相实验实验报告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报告 姓名:张皓景 学号:20111359069 班级: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1级2班实验名称:全息照相实验 任课教师:裴世鑫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特点。 2.学习全息照相的拍摄方法和实验技术。 3.了解全息照相再现物像的性质、观察方法。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装置示意图 5底片 图1 全息照相光路 四、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是一种二步成像的照相技术。第一步采用相干光照明,利用干涉原理,把物体

在感光材料(全息干版)处的光波波前纪录下来,称为全息图。第二步利用衍射原理,按一定条件用光照射全息图,原先被纪录的物体光波的波前,就会重新激活出来在全息图后继续传播,就像原物仍在原位发出的一样。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看到的“物”并不是实际物体,而是与原物完全相同的一个三维像。 1.全息照相的纪录——光的干涉 由光的波动理论知道,光波是电磁波。一列单色波可表示为: 2cos(t )r x A πω?λ =+- (1) 式中,A 为振幅,ω 为圆频率,λ 为波长,φ 为波源的初相位。 一个实际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波比较复杂,但是一般可以看成是由许多不同频率的单色光波的叠加: 1 2cos(t )n i i i i i r x A πω?λ==+- ∑ (2) 因此,任何一定频率的光波都包含着振幅(A )和位相(ωt+φ-2πr/λ)两大信息。 全息照相的一种实验装置的光路如图(1)所示。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束通过分光板分成两束,一束经透镜扩束后照射到被摄物体上,再经物体表面反射(或透射)后照射到感光底片(全息干版)上,这部分光叫物光。另一束经反射镜改变光路,再由透镜扩大后直接投射到全息干版上,这部分光称为参考光。由于激光是相干光,物光和参考光在全息底片上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因为从被摄物体上各点反射出来的物光,在振幅上和相位上都不相同,所以底片上各处的干涉条纹也不相同。强度不同使条纹明暗程度不同,相位不同使条纹的密度、形状不同。因此,被摄物体反射光中的全部信息都以不同明暗程度和不同疏密分布的干涉条纹形式记录下来,经显影、定影等处理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这种全息照片和普通照片截然不同,一般在全息照片上只有通过高倍显微镜才能看到明暗程度不同、疏密程度不同的干涉条纹。由于干涉条纹密度很高,所以要求记录介质有较高的分辨率,通常达1000 条线/毫米以上,故不能用普通照相底片拍摄全息图。 2.全息照相的再现——光的衍射 由于全息照相在感光板上纪录的不是被摄物的直接形象,而是复杂的干涉条纹,因此全息照片实际上相当于一个衍射光栅,物象再现的过程实际是光的衍射现象。要看到被摄物体的像,必须用一束同参考光的波长和传播方向完全相同的光束照射全息照片,这束光叫再现光。这样在原先拍摄时放置物体的方向上就能看到与原物形象完全一样的立体虚像。如图2 所示把拍摄好的全息底片放回原光路中,用参考光波照射全息片时,经过底片衍射后有三部分光波射出。 0 级衍射光——它是入射再现光波的衰减。 +1 级衍射光——它是发散光,将形成一个虚像。如果此光波被观察者的眼睛接收,就等于接收了原被摄物发出的光波,因而能看到原物体的再现像。

中医全息图谱总结

中医全息图谱总结 全息胚学说认为,一个生物体上的不同部位的结构单位,在本质上都是同一种物质即全息胚,一个生物体是由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具有不同特化程度的多重全息胚所组成,可以说,通过一个小小的全息胚元,就可以知道全身的情况。祖国医学通过一张脸、一只耳廓、一个舌头、一段脉搏、一只手等就可得知身体其它部位的信息,继而下诊断进行治疗,这里无不体现着生物全息论的实际应用,尤其在中药治病方面更是取其生物与人体全息对应的理论,达到更佳的疗效。 如动物药,主要取其“同类相补” 的生物特点,所以有“以脏 补脏”之说,象取肝补肝,取肾壮阳,取眼明目等,“同功相助”更是取其专有信息的强化,如: 1脱肛、子宫脱垂是由于人体内回缩的信息缺乏所致,而鳖头,蜗牛常完全回缩于甲壳内,它们具有回缩的专有信息,这种专有信息可使病人增加回缩信息,所以鳖头、蜗牛用于治疗脱肛和子宫脱垂。蝉蜕、蛇蜕、蚕蜕可退翳即是此理;

2水蛭、穿山甲、地龙等具有钻穿信息,即用于血管栓塞类疾病中。 在矿物药中,取其与人体信息的潜在信息,如: 1朱砂、赭石、磁石、箔、礞石、蛇含石等比重较大的矿物药,都能镇心安神; 2玛瑙,琥珀为半透明状,具光泽,均具有明日之效; 3琉黄易燃具有火的信息,故具补火助阳之效。 在植物药上.根据与人体信息的对应关系,取其形状、颜色、位置、含有物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治疗疾病。如:

1核桃健脑,郁金利胆,连翘似心而入心经,鸡肾草、女贞子、补骨脂补肾,川贝母润心肺,都属同形全息即中药与人体某一部分形状相同,信息对应。 2地锦草、斑地锦、奶浆果、奶浆参、奶汁树等原植物含有大量白色乳汁,与人乳汁颜色相同,故它们具有催乳、通乳的作用;血参、血满草等植物折断后有红色汁液流出,它们与人血液颜色相同,故用于治疗贫血;而桑椹的补血、丹参的活血、茜草的止血皆属同色全息即中药与人休某一部分颜色相同,信息对应。 3连翘心清心热,莲子心清心火,棕树心治心悸,喜树皮治牛皮癣,桑寄生、菟丝子都属寄生类,故有安胎之效,它们部属同位全息即中药在原植物中的位置与人体部位对应,信息对应。 4麦芽、谷芽都含淀粉酶及维生素B,二者均具有消化功能,大枣含有蛋白质、糖、维生素C等,具有养血补肝之效,它

全息医学的概念及其原理

全息医学的概念及其原理 一.何谓全息 全息医学是一门中医新分支学科,即以中医为基础,以人类长期进化发展形成的形态生理的全息相关特性、精神心理全息相关特性、时间全息相关特性为指导,从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入手,以人体若干立体层次的各种全息胚与整体的空间和时间全息相关特性及规律、人类精神心理上若干全息胚与整体空间和时间全息相关变化、躯体与精神间的若干全息相关变化及躯体与药物间的全息关系和全息优选用药为主要研究范围的医学。运用这些相关特性、节律和变化,以调节人体生理和心里的异常,以各种无创伤手法诊疗、针刺、全息诊疗仪器、全息精神心理分析诊疗法为基本诊疗手段,从与整体相似的若干层次与整体的全息下相关共性入手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学科 二.全息医学的基本原理 全息医学以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为基础,运用全息律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全息医学的内涵主要表现对全息胚概念的确立。 全息医学中的全息胚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指人体上有自己独特功能而又包含整体信息的部分,如一个耳朵、一只鼻子、一个舌头等;一个全息胚既有表现整体所赋予的某一特有形态和生理功能的特性,如眼能看、耳能听、手能拿、足能行等,又具有整体各部分的全部信息,如手的中指腹面有反映头顶、耳朵、血压变化的穴区,足按摩法反射区中足拇趾上有表现脑垂体、三叉神经变化的穴区。全息医学就是运用全息胚这一特性,在某一全息胚穴区上诊断和治疗全身不同部分的疾病。 全息胚还具有精神心理的涵义,人体的任何变化都不可能完全脱离精神心里而孤立存在。人类的精神心里同样存在着全息相关特性,每个人的精神心里特点反映着一定人群或整个人类的精神心里特点;反之全人类的精神是个体精神的综合表现。个体精神又影响和丰富着一定人群或整个人类的精神,因此一个人的精神、一定人群的精神和整个人群的精神有全息对应的共振关系。 单纯一个人来说,精神应分别在其思想、感情、意识、意念、气质、记忆、思维、联想、能力、表象、知觉等多种精神全息胚中表现出来,所有这些精神全息胚整合协同作用的结果就构成了精神整体,而每一种精神全息胚都浓缩着整个精神的全部信息,如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因此,可以说每一精神全息胚都包含了精神整体,也为其他精神全息胚所包含,从每个人或一个人的某一种精神全息胚都可以看到精神整体,这就充分反映出人类精神心里的全息共振关系。全息医学就是运用这种个体与整体之间,个体全息胚之间的全息共振关系来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的。 任何物质系统都是空间和时间结构的统一,全息元亦是如此。全息元还具有强烈的时间节律,即每个全息元不管躯体的或精神的,在表现着与整体或其他全息元之间的空间信息对应关系的同时,也表现有与整体或其他全息元之间的若干时间节律变化的全息对应关系,

全息投影技术分类_发展及应用

全息投影技术分类_发展及应用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视觉要求越来越高,由此能实现裸眼立体3D 显示的全息投影技术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多,在给人们带来新鲜有趣的视觉体验的同时,也为众多商家提供新的宣传营销方式,打开市场新大门。 全息投影技术在展览展示方式,采用全息投影技术的全息成像柜可以使立体影像不借助任何屏幕或介质而直接悬浮在设备外的自由空间,任意角度看都是三维影像展现。产品种类多样分有全息展示柜、180度全息展示柜、270度全息展示柜、360度全息展示柜、全息金字塔、大中小型全息金字塔定制、全息投影设备、3D投影成像设备、全息玻璃柜等,可根据用户使用需求使用场地进行定制。未来全息投影技术市场发展潜力将是无可估量的。 一、什么是全息投影全息投影技术是近些年来流行的一种高科技技术,它是采用一种国外进口的全息膜配合投影再加以影像内容来展示产品的一种推广手段。它提供了神奇的全息影像,可以在玻璃上或亚克力材料上成像。这种全新的互动展示技术将装饰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在没有图像时完全透明,给使用者以全新的互动感受,成为当今一种最时尚的产品展示和市场推广手段。全息投影设备包括:全息投影仪,全息投影幕,全息投影膜,全息投影内容制作等。航天科工数字展示事业部提供3D全息投影成像系统项目策划、3D全息投影成像展示内容制作、 二、全息技术的原理全息投影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的技术。 其第一步是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此即拍摄过程:被摄物体在激光辐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激光作为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叠加产生干涉,把物体光波上各点的位相和振幅转换成在空间上变化的强度,从而利用干涉条纹间的反差和间隔将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下来。记录着干涉条纹的底片经过显影、定影等处理程序后,便成为一张全息图,或称全息照片;其第二步是利用衍射原理再现物体光波信息,这是成象过程:全息图犹如一个复杂的光栅,在相干激光照射下,一张线性记录的正弦型全息图的衍射光波一般可给出两个象,即原始象(又称初始象)和共轭象。再现的图像立

【实验报告】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全息照相以及底片的冲洗方法。 3.观察物象再现。 【实验仪器】 防震光学平台、氦氖激光器、高频滤波器)、扩束透镜(两个)、分束器、反射镜(两个)、全息Ⅰ型干版、显影液和定影液及暗房设备。 【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无论是在远离上还是在方发生都有本质的区别。普通照相是用几何光学的方法记录物体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部,得到的是二维平面像,像上各点的照度与物体上的各点发光强度一一对应。而全息照相的记录对象是整个物体发出的光波(即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波的叠加),借助于参考光用干涉的方法记录这个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周相)分布,即记录下物光波与参考光波相干后的全部信息。此时,记录信息底片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是细密的干涉条纹,就好像一个复杂无比的衍射光栅,必须经过适当的再照明,才能重建原来的无广播,从而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像。由于底片上任何一小部分都包含整个物体的信息,因此,只利用拍摄的全息底片的一小部分也能再现整个物像。 1.全息记录 全息照相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感光底板 用激光光源照射物体,物体因漫反射发出物光波。波场上没一点的振幅和相位都是空间坐标的函数。我们用O表示物光波没一点的复振幅与相位。用同一激光管员经分光板分出的另一部分光直接照射到地板上,这个光波称为参考光波,它的振幅和相位也是空间坐标的函数,其复振幅和位相用R表示,草考光通常为平面或球面波。这样在记录信息的底板上的总光场是物光与参考光的叠加。叠加后的复振幅为O+R,如图从而底板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布为 I(OR)(O*R*)OO*RR*OR*O*RIOIROR*O*R (式1) 式子中,O*与R*分别是O和R的共轭量;I。,IR分别为物光波和参考光波独立照射底版时的放光强度。 2.物相再现 3.底板经过曝光冲洗后,形成各处透光率不同的全息照片,它相当于一个复杂的光栅。一般来说,光透过这样的全息照片时,振幅以及位相都要发生变化。如果令 t=透过光的复振幅/入射光的复振幅(式2) 则复振幅透过率t一般为复数。但对于平面吸收型全息照片t为实数。如果曝光及冲洗合适,可使得 tt0KI (式3)

生物全息经络调节美容刮痧法

美丽、长寿的秘决 生物全息经络调节美容刮痧法 ——二十一世纪最新美容新观念 一个人真正的美丽首先来源于生理、心理的健康,美容问题是表面的,得却往往来源于身体内部。脏腑功能是否正常,经络中的“气血”运行是否畅通,会对头发和面部产生直接性影响。 当五脏功能出现异常时,常可引起阴性的疾病的问题,如头发焦脆、面部黎黑、黄褐斑等。当六腑功能出现异常问题时,常可引起阳性的外在疾病和问题,如痤疮、酒糟鼻等。 美容疾患往往是脏腑机能不协调的外在表现,是身体不健康或亚健康在头部和面部的生物全息反应。同时各脏腑之间的相互作用,相生相克,从而引发更多的美容疾病。改善脏腑功能状态,保持经络畅通是提高美容效果的基础。 那么怎样使身体的五脏六腑功能及经络中“气血”运行保持正常呢?怎样用最小的投资来实现二十一世纪最新医学目的:因此人们也意识到了非药物物理治疗法的重要性,以回归自然,顺其自然为倡导的“自愈能力”等愿望时尚。选用绿色的办法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与维护健康,真正使男士更英俊,女士更亮丽,而且使您更健康呢? 一个引起世界注目的集治疗、预防、诊断于一体的自然保健美容疗法诞生了,这就是生物全息经络调节美容刮痧法,也是二十一世纪美容的新观念:首先从人体健康的总控制系统——经络保持畅通着手,始终使抗病能量体——气血运行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使人体生物全息信息场和微循环始终处于量佳状态。也是二十一世纪最新医学目的:用绿色的办法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与维护人体的健康。 一、刮痧的历史由来: 刮痧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劳动中民长期与自然界和疾病作斗争中发明的一种自然物理疗法。经过历代医家逐步深入研究和民众广泛实践,从推拿、热敷、针灸、放血等疗法中演变而来的一种非药物性方法。 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盛行:扁鹊为虢太子治死厥的故事已家喻户晓,当时是利用石器作为刮痧器具进行刮痧治病;汉代则改用陶器进行刮痧治疗;唐宋时期运用苎麻、铜器、银器等作刮痧治病;到了元明时代,中医古籍里已有不少刮痧疗法的记载,常采用瓷调羹蘸香油进行刮痧治病。 清代郭右陶邃撰的《癌胀玉衡》一书可谓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痧证的专著,其中就是刮痧疗法的论述:痧在肌肤者,刮之而愈,痧在血肉者,放之而愈,心气分的痧宜用刮,血分有痧宜用放,此不劝之法;脏腑经络有痧,非放刮所得治。兼用药疗之。无足怪也。 由此可见,刮目相看痧疗法,千百年来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近年来刮痧疗法从民间技法到今天步入国际医学殿堂,并在各地掀起刮痧热潮。生物全息经络调节刮痧法经历了三个发展浪潮:即民间传统刮痧法——经络刮痧法——生物全息经络调节刮痧法。 俗话说人不因懒惰而变的贫穷,却因疾病能让一家甚至于一个国家贫穷如洗。本世纪西方现代医学虽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以下两个问题令人担忧:(1)现代医药费用之高已成为各国,包括发达国家的沉重负担,形成

全息 医学 研究创意版.doc

信息医学模式、全息医学模式与神极全息学初论 ——兼论中华神极全息音乐医学的创造和突破 中国北京·华夏意象文化艺术书院殷杰 摘要:首次公布学术成果,本文现在第一次提出全新的“信息医学模式”、“全息医学模式”,“音乐疗法全息医学模式”,。兼论“中华神极全息音乐医学”,这是研究、探索多年的中国型音乐疗法。西方经历几种医学模式,现在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音乐疗法也是此模式,或归属心理疗法。“中华神极全息音乐医学、养生学”,由殷杰教授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而成,也开创新的医学模式、这是极有意义的创造,更有深广而现实的价值。医学模式即特定历史时期,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医学理论框架,并指导人们医学实践活动。信息时代,中国发展了全息生物学、全息医学、全息宇宙学、易学全息医学、神极全息音乐医学,使整体、局部关系,相互化生,其效应加倍放大。全息医学模式首要价值在于,总体上大大扩大了对生命的关注范围,将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益寿、优生、美容、减肥、开发智慧和功能,教育、远程教育、普及,医师、患者、护理……等方方面面园融一体。 中华神极全息音乐医学的创造与突破:1、信息、全息医学模式的创造,临床多种治疗模式突破。2、独特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从而音乐疗法可以成为独立学科。3、直觉、潜能、功能以至特异功能探测方法突破。4、多系统疾病治疗突破。5、“信息对位”的治疗法则突破。6、治疗方法的转移和创造。7、个性化方案的创造。8、疗法的自由自在化创造9、养生法全程化、终生化突破。10、音乐拓展法的创造。全息音乐治疗学、养生学的突破,是信息、全息医学模式的作用,还依赖:多种形式文化艺术综合养生法、疗法,相互汲取、转移,神游气功与全息音乐治疗学互动、互启;再则理论的建树,思想、观念的更新,方才有新的创造。 神极全息音乐医学以中国传统文化与新兴科学为胚基,构建成一套有新的宇宙观、认识论、方法论理论体系。神极由《易经》“太极”衍生而成,神极全息学或可称易学全息学,超越一般全息整体与局部关系,发现并提出了复杂与简单的关系,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既可以局部治疗整体,又可以整体,甚至宇宙治疗局部;全息即点,信息对位,点对点对位,便有疗效。神极全息学也沟通人体科学,潜能、特异功能启用,以信息、全息作理论新解。神极全息学和神极全息音乐医学,特别信息医学模式、全息医学模式,都是信息时代的产儿,都将直接地必然地对信息时代和当代科学、中西医学产生重大影响。 主题词:音乐疗法神极信息信息医学模式全息全息医学模式

全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其应用前景

全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及 其应用前景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全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其应用前景 整理By:标准时间3 本文主要介绍全息技术的工作原理、发展历史及应用前景。 1.全息技术的工作原理 全息技术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来记录物光波并利用光的衍射原理来再现物光波,因此其工作过程主要分为全息记录和全息图的再现。本文以激光全息照相为例说明其工作原理。 全息记录 全息记录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因此要求记录的光源必须是相干性能很好的激光。图1-1是拍摄全息照片的光路图。 由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通过分束镜(Beam splitter)分成两束相干的透射光和反射光:一束光经反射镜Mirror1反射,扩束镜Lenses1扩束后照射到被拍摄物体上,再从物体投向照相底片(Film)上,这部分光称为物光(Object beam)。另一束光经反射镜Mirror2反射,扩束镜Lenses2扩束直接照射到底片上,称为参考光(Reference beam)。由于同一束激光分成的两束光具有高度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在照相底片上相遇后,形成干涉条纹。由于被摄物体发出的物光波是不规则的,这种复杂的物光光波是由无数的球面波叠加 图1-1 拍摄全息照片

而成的,因此,在全息底片上记录的干涉图样是一些无规则的干涉条纹,这就是全息图。 全息图的再现 全息图的物像再现过程就是光的衍射过程。一般采用拍摄时所用的激光作照明光,并以特定方向或与原参考光相同的方向照射全息图片,就能在全息图片的衍射光波中得到0级衍射光波和±1级衍射光波(如图1-2所示)。 图1-2中,把拍好的全息照片放回底片架上,遮挡住光路中的物光,移走光路中的被拍物体,只让参考光照在全息图片上。这样在拍摄物体方向可看到物的虚像,在全息照片另一侧有一个与虚像共轭的对称实像(不易观察到),这是最简单的再现方法。 2.全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全息照相技术是1948年英国科学家丹尼斯?伽伯(Dennis Gabor)为改善电子显微镜成像质量提出的重现波前的理论,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当时由于缺乏纯净的能够相互干涉的光,全息图的质量很差。直到十二年以后的1960年,激光器问世,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埃梅蒂?利斯与朱里斯?尤佩尼克拍成了第一张全息相片,全息技术才有了蓬勃快速的发展。 全息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分同轴全息术、离轴全息术、白光再现全息术、白光全息术等4个阶段。 同轴全息技术 同轴全息术是伽伯当时采用的技术,这一阶段主要是在1960年激光器出现以前。这种技术获得的物体的再现像与照明光混在一起,不易观察。 1948年,伽伯为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在布拉格的“x射线显微镜”、泽尼克的相衬原理的启示下,提出了一种用光波记录物光波的振幅和相位的方法,并用实验证实了这一想法。为了进一步证实其原理,他先后采用电子波与可见光进行了验证,并在可见光中得到了证实,同时制成了第1张全息图。从那时起至20世纪5O年代末期,全息图都是 图1-2 全息图的物象再现

光学全息照相应用及发展

光学全息照相应用及发展 摘要:全息照相是应用光的干涉来实现的,它用激光作光源,通过全息记录和再现过程实现,全息照相较之普通照相有许多优点,它既记录光波的振幅,又记录位相的全部信息。所以全息照相技术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本文主要介绍全息照相的原理,以及相关的应用和发展。 一、全息照相概述 所谓全息照片就是一种记录被摄物体反射(或透射)光波中全部信息的先进照相技术。全息照片不用一般的照相机,而要用一台激光器。激光束用分光镜一分为二,其中一束照到被拍摄的景物上。另一束直接照到感光胶片即全息干板上。当光束被物体反射后,其反射光束也照射在胶片上,就完成了全息照相的摄制过程。 二、全息照相的拍摄原理 拍摄全息照片的基本光路大致如图。 激光光源(波长为 λ )的光分成两部分:直接照射到 底片上的叫参考光;另一部分经物体表面散射的光也照射到 照相底片,称为物光。参考光和物光在底片上各处相遇时将 发生干涉,底片记录的即是各干涉条纹叠加后的图像。 关于强度:显然参考光各处的强度是一样的,但由于物 体表面的反射率不同,所以物光的强度各处不同。因此,参 考光和物光叠加干涉时形成的干涉条纹各处浓淡也就不同。 关于相位:如图,设O 为物体上某一发光点。 设参考光在a 处的波动方程为:)cos(0?ω+=t A y π ??πλπδπ ??πλπδλπ??δλπ?ω?ω???2/)2(22/])12[()12(/2) /2cos(: ) cos(010110111---1+==++=+=+=-+=+=k r k k r k r r t A y a t A y O 处为明条纹,解得 处为暗条纹,解得 由干涉知: :参考光与物光的相位差点处的波动方程为 物光在点处的波动方程为: 物光在 设a 、b 为相邻的两暗纹,由干涉知:a 、b 两处的物光与参考光必须都反相.因为a b 两处的参考光相同,所以其物光的波程差为λ。由几何关系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