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临床应用
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超声检查是临床诊断中最常用的检查技术之一,具有无创、简便、安全、低成本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科室的诊断和治疗。
超声造影是在超声检查基础上,注入一种超声造影剂后进行的检查,可以增强超声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提高其诊断价值。
本文旨在对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进行指南,包括适应症、操作方法、常见并发症等方面,以便临床医师正确合理地应用超声造影技术。
一、超声造影剂的选择目前市面上的超声造影剂主要包括微泡型和颗粒型两种。
微泡型超声造影剂主要由气体泡和表面活性剂组成,注射后在血液中形成稳定的气体泡群,可以增强超声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适用于心脏、肝脏、肾脏、卵巢等多种器官的检查。
颗粒型超声造影剂则由固体或液体颗粒组成,也能增强超声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适用于肝脏、脾脏、肾脏等器官的检查。
在选择超声造影剂时,应根据具体的检查部位和需要增强的病变类型进行选用,并注意其使用的禁忌症和限制。
二、超声造影的适应症1.肝脏疾病: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包括肝血管瘤、肝癌、肝囊肿、肝炎等。
2.肾脏疾病:超声造影在肾脏疾病的诊断中也有很好的应用,包括肾癌、肾结石、肾囊肿、肾动脉狭窄等。
3.妇科疾病: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的诊断中也有广泛应用,包括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腔积血、宫颈癌等。
4.心脏疾病:超声造影在心脏疾病的诊断中也有重要作用,包括心肌梗死、冠心病、瓣膜病变等。
5.其他:超声造影还可以用于乳腺、胃肠道、淋巴结等部位的诊断。
三、超声造影的操作方法1.准备工作:患者应空腹或进食清淡食物,术前建议禁食4-6小时。
操作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有禁忌症和过敏史。
2.设备准备:超声检查仪器应选用超声造影检查模式,并选择适宜的超声探头。
3.超声造影剂的使用:将超声造影剂注入导管后,通过引流管或静脉滴注管,呼气患者输入体内。
注入速率应适中,过快的注入速率会导致微泡过度扩散或破裂,过慢的注入速率又会影响造影效果。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造影成像技术成为了临床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尤其在肝脏、心脏和甲状腺等方面的检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分析疾病病变过程中,提供了准确的病灶位置信息,从而指导治疗和监测疗效。
超声造影的原理是在静脉内注射微小气泡后,超声波可以通过其间隔来进行成像。
这些微小气泡在血管中的分布则反映了血流量,当微小气泡受到超声波的激励时,它们就会振动,从而产生信号,这些信号被接收器接收并转换为图像。
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可追溯至1980年代,当时的成像质量非常低。
然而在当代,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已经能够以高精度、高质量、高时空分辨率进行非侵入性的检查。
目前,超声造影技术已经成为了医学影像学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其发展趋势也是日新月异。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检查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成为了肝癌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工具。
近年来,基于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肝癌治疗技术也日渐成熟,包括肝脏微泡化疗和高强度聚焦超声切除技术等。
尤其是高强度聚焦超声切除技术,已经在肝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在不影响周边正常组织的情况下对病灶进行准确的切除。
超声造影技术在心脏病诊断和治疗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超声波的反射信号,可以获取到心脏的几何形态和运动状态,从而为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目前,基于超声造影技术的心脏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包括心房颤动消融术、二尖瓣修复术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等。
尽管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成像分辨率与深度、难以检测到微小血管的问题、以及气泡寿命的控制等。
随着新的材料和技术的不断出现,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也会越来越多样化。
总之,超声造影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低剂量、高安全性的影像检查技术,正逐渐成为医学影像学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尤其在肝脏、心脏等病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超声造影成像技术有望在医学实践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超声造影临床应用(两篇)

引言:超声造影是一种通过在体内注射超声造影剂后利用超声波技术观察和评价器官和组织的影像方法。
在临床应用中,超声造影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以超声造影临床应用为主题,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概述:超声造影通过注射含有微小气泡的造影剂,可以使血管和实质性组织成为超声波强化影像信号的来源,从而提高超声检查的分辨率和对血流动力学的评价能力。
在临床上,超声造影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心脏、肝脏、肾脏、乳腺和子宫等器官的疾病诊断和评估。
正文内容:一、心脏病领域的应用1. 心肌缺血的评估:通过超声造影可以观察心室壁运动异常区域,评估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
2. 心脏瓣膜病的评估:超声造影可以准确评估心脏瓣膜疾病,并辅助决策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方式。
3. 心脏血流动力学的评估:通过超声造影可以观察心腔和心瓣的变形情况,评估心脏血流动力学的状态。
二、肝脏病领域的应用1. 肝血流动力学的评估:通过超声造影可以观察肝血流的速度和方向,评估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功能和血流量。
2. 肝脏肿瘤的检测和评估:超声造影可以帮助定位肝脏肿瘤,并评估其血供情况,对肿瘤的良恶性进行初步判断。
3. 肝动脉栓塞治疗的指导:超声造影可以在肝动脉栓塞治疗过程中实时观察血流变化,指导操作和评估疗效。
三、肾脏病领域的应用1. 肾血流动力学的评估:通过超声造影可以观察肾血流的速度和方向,评估肾动脉和肾静脉的功能和血流量。
2. 结石的检测和评估:超声造影可以帮助定位肾脏结石,并评估其大小和位置,指导治疗和手术的决策。
3. 肾脏病变的定性和定量评估:通过超声造影可以观察肾脏病变的形态和血供情况,辅助肾脏病的定性和定量评估。
四、乳腺病领域的应用1. 乳腺肿瘤的检测和评估:超声造影可以帮助定位乳腺肿瘤,并评估其内部的血供情况,对乳腺肿瘤的良恶性进行初步判断。
2.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检测和评估:超声造影可以观察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形态和血供情况,辅助诊断和治疗的决策。
肝脏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

一、适应证二、 1. 肝脏局灶性病变(Focal liver lesions, FLLs)的定性诊断,如:三、(1)常规超声检查或体检时偶然发现的病变。
四、(2)慢性肝炎、肝硬化,常规超声筛查时发现的病变。
五、(3)有恶性肿瘤病史,定期超声随访中发现的病变。
六、(4)肝内脉管(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胆管)内的栓塞物,不能明确其性质。
七、(5)复杂性囊肿或囊实性肿物。
八、 2. 常规超声疑似存在病变,或者其它影像检查发现病变但常规超声未能显示或显示不清,CEUS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并进一步做出定性诊断,或在CEUS引导下进行组织活检、介入治疗。
九、 3. 对移植肝,CEUS用于全面评估受体和供肝血管的解剖和通畅程度,以及随访中肝内出现的异常病变。
十、 4. 肝外伤(详见「腹部实质性器官创伤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
十一、5. 肝脏肿瘤消融治疗中CEUS的应用:十二、(1)治疗前明确肿瘤性质、大小、位置、数目及血供状况。
十三、(2)治疗中引导定位。
常规超声上病灶显示不清或边界模糊、肿瘤残留或局部复发难以与原先的消融灶区分时,可采用CEUS引导靶向穿刺,以达到精准的治疗。
十四、(3)治疗结束后即刻或次日判定消融是否有效,以确定是否需要补充治疗。
十五、(4)随访中判定肿瘤的局部治疗效果。
十六、6. 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局部放疗、注药治疗及靶向治疗等疗效的评价。
十七、检查前预备十八、1. 造影剂制备及注射要求参见总论。
十九、2. 建立患者周围静脉通道。
二十、3. 了解受检者临床资料(病史、实验室和其它影像学检查)和检查目的,判断是否适合CEUS检查,排除禁忌症(见总论);并获得知情同意。
二十一、二十二、三、检查方法二十三、按下列顺序分3个步骤:二十四、 1. 常规超声检查二十五、 2. 造影条件设置:二十六、进入造影检查模式,调节成像条件(方法参见总论)。
超声造影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超 声造影技 术 的出现使人 们第 一次利用 超声 无创 性地 观
血液 循 环 系 统 ,通 过 血 液 循 环 到 达 靶 器 官 ,利 用 造影 剂 微 气 泡 的 声 散 射 性 能 ,形 成 造 影 剂 灌 注 部 位 与周 围组 织 声 阻 抗 差 对 比 ,提 高 图像 的对 比分 辨 率 ,使得 超声 由解 剖 学 成 像 进入 到 功 能学 成 像 , 通 过灌 注 生 理 学 与 灌 注病 理 学 对 比分 析 ,提 高 了 超 声成 像 检 查 的敏 感 性 和 特 异性 ,达 到 了诊 断 疾 病 的 目的。
CU) E S ,是超声影 像诊断学领域一 个非常重要 的 进展 ,自上个世纪 6 年代初期超声检查应用临床 0 以来 ,相 继产 生 了 A超 、B超 、M 超 和 D 型超声 , 为临床医学影像学 的发展 奠定 了基础 ,早 期的超
声造 影 剂动 物 实 验 时 在 经 由心 导 管 心 腔 内注 射 快
超声造影又称声学造影acousticcontrast对比增强超声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是超声影像诊断学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进展自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超声检查应用临床以来相继产生了a超b超m超和d型超声为临床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早期的超声造影剂动物实验时在经由心导管心腔内注射快速振荡的生理盐水及靛氰蓝绿致使心腔内一过性显影增强后经证实系与微泡反射有关后来又相继有了快速振荡生理盐水维生素c与碳酸氢钠混合产生的微泡等制剂
目前 的超 声 成 像 是 利 用 声 波 反 射 原 理 , 当组 织 中存 在 阻抗差 异 大于 0 1 时 即可被 超 声 仪器 识 .%
正常组织 的血流灌 注不 同,形成病变部位 与正常
超声造影临床应用

可分为低度和高度DN
不经典增生结节(DN)
低度不经典增生
肝实质构造紊乱 核形态及核浆比呈轻度异常
高度不经典增生
肝细胞层数增多、层厚增大 核浓聚明显,核浆比高,细胞膜增厚
肝细胞癌(HCC)
明显旳细胞核异质性;高度旳核-浆百分比,细胞 核密度为正常旳2倍或以上
细胞层厚较正常明显增厚,其内存在 许多单独走行旳小动脉
lesion)
早期肝细胞癌(early HCC); 腺瘤样增生伴镜
下 癌 灶 (adenomatous hyperplasia with
microscopic HCC); 大再生结节伴镜下癌灶
(macroregenerative
nodule
with
microscopic HCC)
腺 瘤 样 增 生 伴 肉 眼 癌 灶 (adenomatous hyperplasia with macroscopic HCC); 早期 进展期肝癌(early-advanced HCC); 进展期 肝癌(advanced HCC);肝癌(hepatoma)
(ordinary adenomatous hyperplasia)
II 型 大 再 生 结 节 (macroregenerative
nodule, type II); 不 经 典 性 腺 瘤 样 增 生
(adenomatous hyperplasia with atypia);
为什么要做超声造影?

为什么要做超声造影?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医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超声造影在各种疾病诊疗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超声造影属于一种新型的影像技术,在疾病的性质的判断以及后续治疗中都具有实质性意义。
什么是超声造影?超声造影是继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之后,在现有超声医学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三次革命,也是目前医学领域最为先进的超声成像技术手段之一。
该技术在应用时主要是在常规超声检查的基础上,将造影剂通过静脉注射到人体内,一般每次的使用量在1ml左右即可,可以根据需求反复注射,以此来保证病灶显示的对比度得到提升,为诊疗的准确性提供基本保证。
如果将彩超比喻是宏观的方式,那么其可以显示出0.5mm以上的血管,而造影剂就是以一种微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其整个直径只有5μm左右,比红细胞还要小一些,所以可以将微循环更好的体现出来。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即便如此细微,也可以利用肉眼观察到,超声机器可以直接将其信号放大到数千倍以上,直接将其显示在显示屏当中。
由此可以看出,超声造影在使用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对比度得到提升,为诊疗结果的准确性提供基本保证。
超声造影的优势有哪些?与常规彩超相比:在医学领域上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的微循环模式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性,尤其是对于常规彩超来说,只单纯能够显示出0.5mm以上的血管,但是对于超声造影来说,在使用时的造影剂只有5μm。
造影剂在经过人体静脉注射之后,会直接分布在全身组织当中,在各组织以及各器官中实现微循环,促使组织以及脏器的超声回声越来越强,原本常规下的彩超手段无法发现明确的病灶,或者病灶的表现并不是很明确。
由此可以看出,通过超声造影在其中的合理利用,可以对普通彩超鉴别不了的病灶进行鉴别及诊断。
除此之外,通过超声造影技术的合理利用,还可以更好的弥补彩超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器官组织的具体血液循环灌注情况等展开深入了解,以一种持续动态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便利条件。
由此可以看出,超声造影本身的使用与常规彩超相比更具有明显的优势特点。
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超声造影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安全性高、成本低等特点的影像技术,已经在临床医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在我国的医疗机构,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展,应用领域包括普通超声、彩超、三维超声、经颅多普勒等多方面。
中国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将会为医学工作者提供一份严谨规范、实用性强的超声造影技术应用参考。
一、超声造影技术简介超声造影技术是指将一种超声波反射弱的成分注射到血管、腔道、脏器等内部,形成反射强的影像从而提高图像的分辨率。
超声造影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各种微泡溶液,并注入药物,随后让该药物进入体内,该药物里面包含有一定体积的微泡,当这些微泡进入到血液里面后,就能够与红细胞作用从而形成强反射的影像。
通过这种技术,医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到人体内部器官、血管、腺体以及肿瘤的形态、结构、代谢、灌注等方面信息。
二、超声造影的应用领域1. 肝脏超声造影肝脏超声造影是指通过将一种超声波反射弱的物质注入到人体内部,使肝血管成为超声波反射强的物体,从而在超声平面成像技术下显示出明显的影像特征。
肝血运循环、肝肿瘤、肝囊肿、肝内胆管等病变的检查均可应用此技术。
2. 脾脏超声造影脾脏超声造影主要是指通过注入具有微泡性质的物质进入到人体内,然后运用超声波来检测到脾脏组织的反射情况,以此来检测脾脏的肿块或其他病变。
例如:脾切除者,脾外大包块者,脾旁囊肿需要进行脾脏造影检查,从而了解脾组织的肿块或其他病变的情况。
3. 支气管超声造影支气管超声造影是指在超声影像的指导下,利用支气管镜将微泡溶液注入支气管内,从而通过超声波的反射,显示出肺部支气管细节的变化,达到诊断支气管粘膜下瘤或良性占位等疾病的目的。
4. 胰腺超声造影胰腺超声造影是指将微泡性质的物质注入到胰腺的血管系统中,运用现代超声技术,检测胰腺组织的反射情况,从而达到检测胰腺肿块、分化程度等疾病的效果。
5. 心脏超声造影心脏超声造影是指利用微泡制剂将微小气泡注射到心脏血管系统中,然后通过超声技术可以清晰的观察心脏的轮廓、心腔、血液流经心脏的情况、心脏收缩和舒张等生物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脉相和延迟相提供了超声造影剂和正常组织相比从病灶清除的信息,即提 供有关病变特性的重要信息(大多数恶性病变在门脉相和延迟相是低增强的, 而良性病灶多是等增强或高增强的)。
肝占位诊断准确性范围84.5%-92.6%,而常规超声诊断准 确性38.2%-57%。——肝脏成为超声造影应用最多、最成 熟的领域。
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已并列为肝占位定性诊断的 三大动态影像学检查技术,成为肝占位定性诊断的临床 一线诊断选择。
肝外脏器超声造影应用情况
临床应用逐渐广泛,几乎涉及全身各个脏器系统。 系统性开展肝外脏器疾病超声造影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还不多,
操作性和副反应不同:造影剂一般不需要预先做过敏实验,用量小(如肝脏一次 SonoVue的用量为2.4ml),无肝肾毒性,患者耐受性好,可重复检查。操作相对 MRI简便,不需预先定扫描时点或做团注跟踪。CT所用含碘造影剂需要做碘过敏 实验,用量大(一次注射量80~100ml),如短期内多次重复检查,可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肝肾功能。
超声造影临床应用
内容
一、开展超声造影现状和必要性 二、开展超声造影需具备的背景知识。 1、超声造影技术及造影剂相关知识。 2、肝脏结节性病灶影像学诊断的病理基础。 3、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 4、肝脏介入治疗中的超声造影应用。 5、目前超声造影应用于其它方面的情况。 三、早期开展超声造影的体会和建议。
超声造影剂分类
第一代超声造影剂:多以空气为微泡内含物。主要代表为:利声显 (Levovist)。特点:壳厚、易破,谐振能力差,不够稳定。当气 泡不破裂时,谐波很弱,而气泡破裂时谐波很丰富。适合高机械指 数爆破成像。
第二代超声造影剂:微泡内多为惰性气体,如氟化气体,主要代表 为:声诺维 (SonoVue)、Optison。特点:稳定性好,造影剂有 薄而柔软的外膜,在低声压的作用下,微气泡也具有好的谐振特性, 振而不破,能产生较强的谐波信号 。适合于低机械指数的实时造影 成像。
观察造影剂在血管脏器和组织中的分布信息,通常采用爆破微泡的方 式,以获取丰富的谐波。
目前的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结合新型造影剂使连续、实
时观察细微血管和组织血流灌注成为可能,拓宽了超声造影的临床应 用范围,从而超声造影技术也成为超声医学发展中的里程碑。
3、关于超声造影剂
超声造影剂主要声学及理化特性 超声造影剂分类 常用超声造影剂 超声造影剂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超声声学造影剂的特性和基本要求
1、高安全性、低副作用; 2、微泡大小均匀,直径小于10微米,可自 由通过毛细血管,有类似红细胞的血流动 力学特征。 声诺维 (SonoVue):直径 2.5 微米。 3、能产生丰富的谐波; 4、稳定性好。
SFS6F6 SF6
SF6 SF6 SF6
SF6
SF6 SF6
深度和广度还不够。 肝外脏器的肿瘤等疾病定性诊断方面的价值尚不确定,但在
某些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逐步受到肯定。 在某些方面超声造影应用的安全性还存在疑问。如:心肌、
眼、孕妇、儿童等。
超声造影带来什么?
一、提高超声诊治水平和诊断信心; 二、改变某些疾病的临床诊治模式,患者受益; 三、增强学科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超声学科地位。
超声造影剂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超声造影的使用总体上是安全的,绝大多数不良反应轻微,严重过敏 反应很少发生。
不良反应的预防 1.使用前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有无对造影剂或造影剂成分过敏史。 2.造影检查时应尽量用最低的声能量,并尽量缩短检查时间。 3.造影剂注射完成后观察患者20~30min。
开展技术”是指通过外周静脉注射超声 造影剂,清楚显示微细血管和组织血流灌注,观察待 查目标与周围组织的造影灌注特征(即增强特征)的 差别,以此提高病变的检出率以及诊断的准确性。
2、超声造影相关技术
传统的间隙高功率发射超声造影。使用第一代造影剂时,为了
三、超声造影成像与CT、MRI的比较
低机械实时超声造影技术为连续、动态的成像,而CT、MRI为间断扫描成像,可 能导致错过动脉相的极早期成像。这对于肝占位等病变诊断的非常重要。
第二代造影剂为纯血池造影剂,不会外渗出血管。而CT及MRI所用到的造影剂均 为小分子或原子微粒,具有水溶性,进入血管后可通过很薄的毛细血管壁,继续 弥散到血管外的细胞间隙。因此,超声造影更能真实反映微循环灌注。
SF6
超声声学造影剂的特性和基本要求
造影微泡在声场中发生振动(膨胀与收缩交替进行),可利用其非线性共振产生的 谐波成像。加了微泡的血液有很强的非线性,而软组织的非线性较弱,现有的非线性 成像只提取了二次谐波。由此开发了多种造影成像技术(二次谐波成像、间歇式超声 成像、反向脉冲谐波成像、能量多普勒谐波成像等)。
四、肝脏超声造影的血管相
肝脏超声造影的血管相(注射后时间:S)
时相
显影开始
显影结束
动脉相
10-20
25-35
门脉相
30-45
120
延迟相
>120
微泡消失(240—360)
依据病灶不同的血管相增强方式可鉴别其良恶性,并能进一步判定病灶类型。 动脉相提供血管分布的数量和类型的信息;动脉相在高灌注的肝局灶性病变
超声造影剂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超声造影剂经静脉注入人体内,经过肺毛细血管网进入人体循环, 再经过靶器官的毛细血管,多次循环后,微泡破裂,气体经肺呼出 体外,而壳膜成分则通过肝肾代谢清除。
目前常用的微泡(如 SonoVue)始终在血循环中流动并自由通过毛 细血管网,但不能通过毛细血管的薄壁弥散到细胞外间隙,因此也 称为纯血池造影剂。
开展超声造影现状和必要性
2001年欧洲应用; 2005年中国应用;
• 欧美使用广泛; • 国内已到广泛推广阶段。 • 开展中的主要障碍:
• 对超声医师和设备要求高; • 造影剂基本进口,价格偏高; • 临床认知度和配合。
开展超声造影现状和必要性
开展医院和开展例数日益增多,适应症日益广泛,显示 出强大的生命力——超声领域革命性进展或第三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