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教学大纲

植物组织培养教学大纲
植物组织培养教学大纲

《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观赏植物组织培养

课程类型:学科专业课

总学时:36 讲课学时:36

学分:2

适用对象:园艺专业

先修课程:植物学、花卉学、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课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是研究花卉、草坪、树木等植物组织培养方法的一门科学。该课程在观赏园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观赏园艺方向本科学生必修专业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观赏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掌握组织培养的各项实验技能,能够独立地进行任何花、草、树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为园林绿化工作者提供更优、更多的种苗作出贡献。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是在学习过植物学、花卉学、草坪学、树木学等基础学科前提下学习的一门课程,同时与观赏植物生理学、观赏植物育种学、观赏植物生物技术等多门前沿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们能够充分理解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同时能够很好地贯彻到实验中去。每位同学必须都要进行实验操作,能够独立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出实验的结论。最后达到通过查阅文献或标准手册,根据具体观赏植物组织培养目标,正确设计观赏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路线,程序,能独立构思和解决观赏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0 绪论

主要内容: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重要性,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植物组织培养的历史和应用。

重点: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难点: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

1 实验室设备和一般技术

1.1 实验室设计

1.2 常用设备和器材

1.3 玻璃器皿的选择与清洗

重点:实验室设计

难点:常用设备和器材的应用

掌握要点:实验设备和器材的应用,玻璃器皿的选择与清洗

2 培养基及其配制

2.1 培养基的配制

2.2 常用培养基的配方及其特点

难点:培养基的成分

掌握要点: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3 外植体的选择和消毒

3.1 外植体的选择

3.2 外植体的消毒方法

3.3 污染原因和防治措施

重点:外植体的消毒方法

难点:外植体的选择

掌握要点:外植体的选择和消毒

4 外植体的接种和培养

4.1 外植体的接种

4.2 外植体的培养

4.3 外植体的褐变及其防治

4.4 试管植物的玻璃化现象及其防治措施

重点:外植体的接种及其培养

难点:外植体褐变及其防治

掌握要点:外植体接种和培养及其褐变的防治

5 愈伤组织的培养

5.1 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

5.2 愈伤组织中的形态发生

5.3 人工种子

重点:愈伤组织的诱导

难点:愈伤组织的分化

掌握要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愈伤组织器官的形成6 器官培养

6.1 根的培养

6.2 茎的培养

6.3 叶的培养

重点:根、茎、叶的培养过程

难点:根、茎、叶的培养过程

掌握要点:根、茎、叶的培养过程

7植物快速繁殖的脱毒

7.1 植物快速繁殖的途径和方法

7.2 快速繁殖中茎尖培养脱毒

7.3 脱毒菌的鉴定

7.4 脱毒后防病毒再感染

重点:植物快速繁殖的途径和方法

难点:快速繁殖中的脱毒

掌握要点:快速繁殖的途径和方法及脱毒

8 花药和花粉的培养

8.1 药培养和单倍体育种

8.2 花药培养技术

8.3 单倍体植物的二倍体化

难点:花药培养方法

掌握要点:花药培养方法和单倍体育种技术

9 细胞培养

9.1 单细胞的分离

9.2 细胞悬浮培养

9.3 单细胞培养

重点:单细胞培养

难点:单细胞的分离

掌握要点: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10 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

10.1 原生质体培养

10.2 原生质体融合

重点:原生质体分离、纯化和培养

难点:细胞融合的方法和程序

11 种质保存

11.1 常温保存

11.2 低温保存

11.3 超低温保存

重点:常温保存

难点:非常温保存

掌握要点:种质保存方法

四、实践环节

本课程的相关实验放在实践教学课程《园艺专业综合实验》中去做,故本课程不再安排实验课。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期末考试占70%,平时作业占30%(包括考勤、课堂提问、小测验和作业完成情况等占30%)。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植物组织培养》,潘瑞炽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

《植物组织培养教程》,李浚明编译,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植物组织培养与工厂化育苗》,崔德才、徐培文,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曹孜义、刘国民,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大纲制订人:刘建福

制订日期:2009年9月20日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 成熟细胞离体——(脱分化)——分生细胞——(分裂)——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态建成————完整植株。 培养基的主要成分 【水分】 【无机盐】1.大量元素:N,P,K,Ca,Mg,S(由相关的无机盐提供) 2.微量元素:Fe,B,Cu,Mn,Mn,Zn,Co 【有机营养成分】1.糖类 2.维生素 3.氨基酸 4.肌醇 5.天然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1.生长素 2.细胞分裂素 3.其他生长调节剂 【凝固剂】琼脂 【其他物质】1.活性炭 2.抗生素 3.抗氧化物质 4.硝酸银 培养基和组织培养用具的灭菌方式 【培养基,无菌水】高压蒸汽灭菌,0.105MPa灭菌15~30分钟 【移栽基质】曝晒,甲醛熏蒸或高压蒸汽灭菌0.14MMPa灭菌1~2h 【接种室,缓冲室】紫外线灯照射30min,或气雾消毒剂 【超净工作台】紫外线灯30min,之后打开风机过滤除菌 【外植体】不同的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 【接种工具】70%乙醇浸泡或擦拭,之后用火焰灼烧灭菌 【培养室】3%来苏尔喷雾,或甲醛,气雾消毒熏蒸 【皮肤】先用肥皂洗手,接种前用70%乙醇擦拭 【瓶口,管口】70%乙醇擦拭,用火焰封口

【培养瓶表面】70%乙醇擦拭 【台面,桌面】70%乙醇擦拭或喷雾消毒 植物外植体的灭菌方式 【茎尖,茎段,叶片】1. 用70%乙醇浸泡3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1次。 2.用2%次氯酸钠浸泡15min或0.1%升汞浸泡5~10min。 3.若材料有绒毛,最好在消毒液中加入几滴吐温。 4.消毒时要不断震荡,使植物材料与消毒剂充分接触。 5.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 【果实】1.用乙醇迅速漂洗一下,再用无菌水冲。 2.用2%次氯酸钠浸泡10min,用无菌水冲洗2~3次。 【种子】用10%次氯酸钠浸泡20~30min,或0.1%升汞消毒5~10min,然后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 【花蕾】1.用70%乙醇浸泡10~15秒,无菌水冲洗一次。 2.在漂白粉中浸泡10min,用无菌水冲洗2~3次。 【根及地下部器官】用0.1%升汞浸泡5~10min 或用次氯酸钠浸泡10~15min,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 【消毒后的外植体应及时按照无菌操作技术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

植物组织培养试题与答案(集合版)

植物组织培养练习题 1.植物组织培养:指要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植物体的任何部分,或器官、或组织、或细胞, 进行离体培养,使之发育形成完整植物体。所谓人工控制的条件,即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 植物体的任何一部分是指根、茎、叶、花、果、实以及它们的组织切片和细胞。 2.愈伤组织培养:将外植体接种在人工培养基上,由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存在,而使其细胞 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通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株。 3.外植体: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各种接种材料,包括植物体的各种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 体等。 4.脱分化:一个已停止分裂的成熟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并形成未分化的愈伤组织的现象。 5、接种:把经过表面灭菌后的外植体切碎或分离出器官、组织、细胞,转放到无菌培养基上的 全部操作过程。 6、褐变: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体内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使细胞里的酚类物质氧化成棕褐色的醌类 物质,这种致死性的褐化物不但向外扩散使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而且还会抑制其他酶的活性,严重影响外植体的脱分化和器官分化,最后变褐而死亡的现象。 二填空 植物组织培养根据培养方式分为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 2、植物组织培养类型分为愈伤组织培养、器官培养、胚培养、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 3、组织培养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快速繁殖、脱毒、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新品种培育、单倍体育种、种质保存、遗传转化、次生代谢物的生产等几个方面。 4、茎尖培养根据培养目的和取材大小可分为快速繁殖和脱毒培养两种类型。 5、一般组织培养的几道工序如下:培养器皿的清洗、培养基的配制、分装和高压灭菌;无菌操作——材料的表面灭菌和接种,培养;试管苗的驯化、移栽与初期管理。 6、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室设计时,其设计应包括洗涤室、准备室、灭菌室、无菌操作室、培养室、细胞学实验室、摄影室等分室,另加驯化室、温室和大棚。 7、培养基的成分主要包括无机营养、氨基酸、有机附加物、维生素、糖、琼脂、激素、活性炭、PH。 8、植物器官培养主要是指植物的根、茎、叶、花器和幼小果实的无菌培养。 9、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的每一个细胞都携带有一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10、玻璃化现象是指试管苗的一种生长失调症状,当植物材料进行离体繁殖时,有些培养物的嫩茎、叶片往往会出现半透明状和水渍状,这种现象称为玻璃化。其苗称为玻璃化苗。

01植物组织培养校本教材

植物组织培养目录 一.植物组织培养综述 1.1概念 1.2 研究历史 1.3技术原理 1.4培养特点 二. 实验实施预先准备 2.1培养基贮备液配制 2.2各种植物激素配制 2.3各种培养基配制和灭菌 三、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3.1接种过程 3.2试管苗的培养 3.2.1丛生芽诱导培养 3.2.2继代增殖培养 3.2.3生根诱导培养 3.2.4 移栽定植

植物组织培养 一.植物组织培养综述 1.1概念 植物的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狭义组织培养是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1.2 研究历史 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如果给细胞提供和生物体内一样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应该能够独立生活;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细胞全能性的理论是植物组培的理论基础。1958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美国传向世界各地,美国植物学家斯蒂瓦特等人,用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进行培养,终于得到了完整植株,并且这一植株能够开花结果,证实了哈伯兰特在五十多年前关于细胞全能的预言。近几十年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新兴无性繁殖技术。 1.3技术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又称离体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 1.4培养特点 1.4.1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 组培采用的植物材料完全是在人为提供的培养基和小气候环境条件下进行生长,摆脱了大自然中四季、昼夜的变化以及灾害性气候的不利影响,且条件均一,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便于稳定地进行周年培养生产。 1.4.2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 组培是由于人为控制培养条件,根据不同植物不同部位的不同要求而提供不同的培养条件,因此生长较快。另外,植株也比较小,往往20-30天为一个周期。所以,虽然组培需要一定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资料.doc

1.植物组织培养按培养对象分为______ 、 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等几种类型。 2.一个己停止分裂的成熟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并形成耒分化的愈伤组织的现象称为 n tv 3.不同的灭菌剂其灭菌的机理一般不一样,次氯酸钙和次氯酸钠都是利用分解产生 _________ 来杀菌的;升汞是靠 ________ 来达到灭菌日的。 4.去除植物病毒的主耍方法是 _____ 和_______ 两种方法,当把二者结合起來脱毒效 果最好 5.在通过微茎尖培养脱毒时,外植体的大小应以成苗率和脱毒率综合确定,一般以 __________ mm、带 ________ 个叶原基为好。 6.White培养基________ 浓度低,适合生根培养。 7.一个已停止分裂的成熟细胞转变为_________ 状态,并形成_________ 的现象称为“ 脱分化”。 8.BA/NAA的高低决定了外植体的发育方向,比值低时促进 ________ 的生长,这时 _________ 占主导地位;比值高促进_________ 的生长,这时 _________ 占主导地位。 9.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_____ 。 1、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全能性。 2、组织培养实验室必要的设备有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器、空调机、夭平、显微镜、蒸饱水发生器等。 3、糖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不但作为离体组织赖以生长的碳源,而且还能维持培养菇渗透压 4、培养基灭菌一般在-108 k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121 °C ,维持20-30 min o 5、在离体叶培养中,6?BA和KT利于芽的形成:24D利于愈伤纟FI织的形成 6、在离体叶组织脱分化和再分化培养屮,茎和芽的分化主要有4个途径:方?接产生不泄芽、由愈伤组织产工不定芽、胚状体形成、形成球状体或小鳞茎等途径。 7、目前培育无病毒苗最广泛和最重要的一个途径是茎尖培养脱毒。 8、花药培养前的预处理:低温冷藏是最常用的方法。 1、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奠基阶段和快速发展和丿、'、/「用阶段。 2、培养基最常用的碳源是蔗糖,使用浓度在1%?5%常用 _3_%o 3、培养基的种类按其态相不同分为固体培养基与液体培养基,其火菌方法一般采用壷热消毒灭菌方法。 4、 pll的大小会影响琼脂的凝固能力,一般当pll大于6.0时,,培养基将会 ___________ ,低于5.0时,琼脂不能很好地凝同。 5、一般情况下,生长索/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有利于根的形成和愈伤组织的形成:比值低有利于芽的形成。

植物组培培养基的成分

植物组培培养基的成分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满足不同材料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种类植物对营养的要求不同,甚至同一种植物不同部位的组织以及不同培养阶段对营养要求也不相同。筛选合适的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极其重要的内容,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大多数植物组织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是无机营养物质(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碳源、有机添加物、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凝胶剂。一些组织可以生长在简单的培养基上,这些培养基只含无机盐和可利用的碳源(蔗糖),但大多数组织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氨基酸和生长物质,而且经常还将一些复合的营养物质加入到培养基中,这种由“化学定义”的化合物组成的培养基称为“合成”培养基。 人们已设计了许多培养基用于特殊组织和器官的培养。 怀特培养基是最早的植物组织培养基之一,最初作为根培养的培养基。为了诱导培养组织器官发生和再生植株,广泛使用含有大量无机盐成分的MS(Murashige和Skoog,1962)和LS(Linsmaier 和Skoog,1965)培养基。原本为细胞悬液或愈伤组织培养而设计的B5培养基,经过改良后,被证实有利于原生质体培养。同时,B5培养基也被用于诱导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尽管Nitshch(1969)为花药培养设计的培养基仍然使用频繁,但另一个称为N6的培养基,专门用于禾谷类花药培养和其他组织培养。类似的,N6培养基越来越多地

用于大豆、红三叶草和其他豆科植物的培养。该培养基营养成分促进胚性细胞和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快速生长。使用这些培养基成功的原因很可能是营养元素的比例和浓度基本上满足不同培养体系中细胞或组织生长和分化的最适需要。 植物组织培养基中无机和有机成分的浓度用质量浓度(mg/L 或ppm,但现在习惯用mg/L)或物质的量浓度(mol/L)表示。按照国际植物生理学协会的推荐,应该用mol/L表示大量营养元素和有机营养成分浓度,用μmol/L表示微量营养元素、激素、维生素和有机成分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的优点是,每一种化合物每一摩尔的分子数是常数,所以按照特定培养基配方配制培养基时,无论无机盐化合物的水分子数为多少,原物质的量浓度都可以使用。但是,用质量浓度来表示浓度的话,就不能不考虑无机盐化合物的水分子数目了。 1、水分 水分是植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切代谢过程的介质和溶媒,在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配制培养基母液时要用蒸馏水或纯水,以保持母液及培养基成分的精确性,防止储藏过程中发霉变质。研究培养基配方时尽量用蒸馏水,以防成分的变化引起不良效果。而在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常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如自来水中含有大量的钙、镁、氯和其他离子,最好将自来水煮沸,经过冷却沉淀后再使用。

植物组织培养 考试复习题.doc

植物组织培养考试复习题 植物组织培养 绪论P1 第一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P3 第二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P6 第三章植物器官和组织培养P口 第四章胚胎培养及离体授粉P16 第五章花药和花粉培养P20 第六章植物细胞培养P24 第八章原生质体培养P27 第九章植物离体繁殖P30 第十章无病毒苗木培育P33 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操作P35 1 绪论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 下,利用适当的培养基,对离体的植物器官、 由于培养的植物材料已脱离母体,乂称为植物离体培养(Plant culture in vitro)o 广义:对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进行离体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

狭义:对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表皮组织、薄壁组织等)及培养产生 的愈伤组织进行离体培养。 1.无菌:使培养器皿、器械、培养基和培养材料等处于无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状态,以保证培养材料在培养器1111中正常生长和发育。 2.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对光照、温度、湿度、气体等条件进行人工 控制,以满足植物培养材料在离体条件下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3.外植体:由活体(in vivo)植物体上提取下來的,接种在培养基上的无菌细胞、组织、器官等。(植物组织培养中,使用的各种器官、组织和 细胞统称为外植体。) 4.愈伤组织:外植体因受伤或在离体培养时,其未分化的细胞和已分 化的细胞进行活跃的分裂增殖而形成的一种无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组织。 (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上形成的一团无序生长状态的薄壁细胞。)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微生物学的实验手段来操作植物离体 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具体特点表现在: 1)组织培养的整个过程都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外植体、培养基、接种环境都须经过无菌处理。 2)组织培养在多数情况下是利用成分完全确定的人工培养基进行的, 除少数特殊情况(进行营养缺陷型突变细胞的筛选)夕卜,素、微量元素、有机物和植物激素,培养基的PH和渗透压也是人为设定的。因此,在组织下也能再生完整植株。14)组织培养物通过连续继代培养可以不断增殖,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重点

组培复习材料 一、名词解释 1、培养基:是离体植物(外植体)赖以生长、分化的基础,是根据植物的需求,人工配制的含有各种营养成分的营养液。 2、液体培养:把细胞或生物体的一部分,置于液体培养基中使其发育,并不断振荡,使之均匀地在悬浊液中进行培养的一种方法。 3、种子培养:是成熟种子和发育不全的未成熟种子的无菌培养。 4、叶培养:从母体植株上将叶组织(包括叶原基在内)切下,放在无菌的人工条件下使其生长发育形成植株的技术。 5、热处理脱毒:在一定范围内,用高温处理可部分或完全钝化植物组织中的某些病毒而不伤害或很少伤害植物本身的脱毒方法。 6、花药培养:是把花粉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花药接种到培养基上,来改变花粉的发育程序,使其分裂形成细胞团,进而分化成杯状体,然后再生植株,或形成愈伤组织,由愈伤组织再分化成植株。 7、连续培养:是利用特别的培养容器进行大规模细胞培养的一种培养方式。(培养过程中,不断注入新鲜培养基,排掉等体积用过的培养基,或者抽取悬浮培养物,使培养物的营养物质得到不断补充,从而保持其恒定体积的培养。—— 8、分批培养:指把细胞分散在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建立单细胞培养物的培养方式。(细胞生长在固定体积的培养基中,当主要营养物质耗尽时,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即停止。) 二、简答题 1、MS培养基特点。 答:MS培养基是Murashige和Skoog于1962年为烟草细胞培养设计的,其特点是无机盐和离子浓度较高,是较稳定的离子平衡溶液,具有高含量的氮、钾,尤其是硝酸盐用量大,还有一定数量的铵盐,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合适,不需要添加更多的有机附加物,就能满足植物组织对矿质营养的要求,加速愈伤组织和培养物的生长,当培养物就不转移时仍可维持其生存。目前应用最广泛。 2、植物组培生产特点。 答:①和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具有不占耕地、生产不受季节限制而且能够整年连续进行、不受灾害性天气和病虫害影响的特点; ②具有人为可控性,可采用更适合于植物生长的“培养基”代替土壤提供养分和生长调节物质;

高中生物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高中生物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心得,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高中生物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心得姗姗来迟的夏日骄阳,送走了金华地区的梅雨季节,迎来了我们这次培训的圆满结束。回首培训过程,在班主任张老师的精心安排下,聆听了xx师大顶尖教授们的精彩讲座,接受了同行专家的专业引领。在我们学员们意犹未尽之时,不得不告别了,为期20多天的生物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结束了,大家的学习硕果累累。细细品味学习内容,作如下几点概括: 一、教授的专题讲座:高屋建瓴、引领启发。 陈xx教授为我们揭开课程改革中鲜为人知的趣事杂文,生动介绍一些地方特色的选修课程,以极具金华特设的“两种植物一种动物”启发挖掘校本课程。 李xx校长以轻松亲切的互动中将我们带入一场元认知学习或复习报告会中,生动有趣的将学习的信息加工原理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揭示如何让原有的知识激活、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等等。

周xx教授为我们展示教育改革与信息技术的密切联系,带我们进入移动学习、学习分析、3d打印技术的学习模式,带来全新的教学模式如微课、慕课、khan学院翻转课堂等,还有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混合式学习等,强调开放教育资源(0er)、微课、资源共享课的重要性。 浙师大图书馆副馆长王xx教授的讲座,加强了我们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的获取与应用能力,形象地以“内事不决文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形容网络资源的获取途径。介绍网络资源搜索的精确匹配方式、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https://www.360docs.net/doc/7714447045.html,/等资源网络中心。 蔡xx教授的《社会转型期的道德问题与德性修养》,则给我们带来的另类进修途径,阐述道德危机及原因分析,指明加强道德修养、提升人格魅力是修身养性之本,揭示立身之德、为人之德、为事之德、为民之德、自然之德等全方位的修养。指明作为教师:外修行为举止、内养德性人格。深化教师职业道德特点:道德意识的高要求、道德行为的榜样性,道德影响的深远性、道德情感的纯洁性。 二、同行专家大师的专业传授点拨 xx中学特技教师赵xx为我们的教学成长之路进行梳理点拨。xx中学卢xx校长则从课程改革和新高考切入,充分调动我

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总结

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总结第一、二章 1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分类、应用、创始人、奠基人 2实验室各分室名称、主要设备、主要功能 3无菌操作技术流程 4表面消毒剂种类及作用效果 5培养基成分及各成分的作用 6植物组织培养三大难题 7那些成分要抽滤灭菌 第三、四章 8植物细胞全能性原理 9名词解释:愈伤组织、脱分化、体细胞胚、人工种子 10体细胞胚的特点 11愈伤组织形成发育的三个时期,两种类型,良好愈伤组织的特点 12植物离体微繁,一般过程,各阶段注意事项 13褐变,影响褐变的因素,克服褐变的措施;玻璃化,无糖培养技术第五、六、七章 14植物脱毒方法、原理 15脱毒率包括两种方面含义 16人工诱导单倍体的三种途径 17花药培养得到的再生植株倍性如何,为什么 18花药培养的应用,花药培养力,一般培养过程。 19离体幼胚培养,胚发育有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20离体授粉离体受精 21简述胚乳培养的意义

第八、九章 22原生质体概念,两种分离方法,纯化方法。 23酶法分离植物原生质体的酶液组成及作用 24简述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基的特点 25原生质体融合,融合的主要方法 26体细胞杂交过程 27融合产物的种类及特点 28植物细胞无性系变异,特点 29提高植物细胞无性系变异频率的方法 30细胞突变体的类型及对应的筛选方法 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总结 第一、二章 1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分类、应用、创始人、奠基人 概念:是一种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无菌培养,并重新再生细胞或植株的技术。 分类:(1)按外植体来源和特性分:植株培养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组织或愈伤组织培养细胞或原生质体培养;(2)按培养方法分: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固体液体两相培养 应用:(1)克服远缘杂交中杂种不育性,种子无活力或配发育不全的植物获得后代,一年多代育种(2)培育三倍体(3)单倍体育种(4)提高突变频率,筛选变异类型(5)经过细胞融合得到体细胞杂种(6)种质资源保存 2实验室各分室名称、主要设备、主要功能 化学实验室(准备室)

最新植物组织培养试题库

精品文档
植物组织培养试题库 一、名词 外植体: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由植物体上切取的根、茎、叶、花、果、种子 等器官以及各种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统称为外植体。 热处理脱毒:利用病毒和植物细胞对高温忍耐性不同,选择适当的高温处理染病 植株,使植株体内的病毒部分或全部失活,而植株本身仍然存活。 平板培养法:是把单细胞悬浮液与融化的琼脂培养基均匀混合,平铺一薄层在培 养基底上的培养方法。 消毒:指杀死、消除或充分抑制部分微生物,使之不再发生危害作用。 玻璃化现象:在长期的离体培养繁殖时,有些试管苗的嫩茎、叶片呈现半透明水
渍状,这种现象称为玻璃化。 脱毒苗:是指不含该种植物的主要危害病毒,即经检测主要病毒在植物内的存在 表现阴性反应的苗木。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和孔隙内的一切微生物或生物体,
即把所有生命的物质全部杀死。 褐变:是指外植体在培养中体内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使细胞里的酚类物质氧化
成棕褐色的醌类物质,有时使整个培养基变褐,从而抑制其他酶的活性,影响 材料的培养。 微尖嫁接:指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实生砧木,嫁接无病毒茎尖以培养脱毒苗的技 术。主要程序:无菌砧木培养—茎尖准备—嫁接—嫁接苗培养—移栽。 植物细胞全能性:一个生活的植物细胞,只要有完整的膜系统和细胞核,它就会 有一整套发育成一个完整植株的遗传基础,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分裂、分化 再生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人工种子:将组织培养产生的体细胞胚或不定牙包裹在能提供养分的胶囊里,再 在胶囊的外面包上一层具有保护功能和防止机械损伤的外膜,形成一种类似自然 种子的结构。 试管苗驯化:植物组织培养中获得的小植株,长期生长在试管或三角瓶内,体表 几乎没有保护组织,生长势弱,适应性差,要露地移栽成活,完成由“异养”到 “自养”的转变,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驯化过程。 器官培养:植物的根、茎、叶、花器(包括花药、子房)和幼小果实的无菌培 养。 微体嫁接:指将 0.1-0.2mm 的茎尖作为接穗,嫁接到由试管中培养出来的无菌 实生砧木上,继续进行试管培养,愈合成为完整的的植株。 快速繁殖(微繁殖):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使植物的部分器官,组织迅速扩大培养, 并移植到温室或农田繁殖出大量幼苗的繁殖方法. 脱分化:将已分化组织的已停止分裂的细胞从植物体的抑制性影响下解脱出来, 恢复细胞的分裂活性.一个成熟的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的过程叫脱分化. 原生质体融合(体细胞杂交):就是使分离下来的不同亲本的原生质体,在离体条 件下通过诱导发生的质膜融合进而细胞核融合,像性细胞受精作用那样互相融合 成一体的现象. 愈伤组织培养:是指将母体植株上的外植体,接种到无菌的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 织诱导,生长和发育的一门技术
精品文档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 案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 一. 二.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课题2.腐乳的制作 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三.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 课题2.月季的花药培养 四.酶的应用 课题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课题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五.DNA和蛋白质技术 课题的粗提取与鉴定

课题2.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六.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课题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课题2.胡萝卜素的提取 七.生态环境与生活 课题1.环境保护 课题2.低碳生活 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制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 2、能力目标: ①学生根据果酒制作的原理设计果酒制作过程,体验制果酒的实践操作 ②在对果酒制作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环节,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果酒酿制历史的追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渗透STS教育。

教学重点: ① ②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 ③ ④设计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 教学难点: 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教学过程 引言: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前列,酒也一样,有着它本身的光辉篇章。在酒的记载中,有许多关于酒的有趣传说。猿猴酿酒说——猿猴的主要食物就是含糖水果,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的水果在“石洼”中,一段时间后,就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流出,这就是最早的果酒。 在国内市场上,近几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果酒,如枸杞酒、青梅酒等。 果酒与生活——果酒中虽然含有酒精,但含量与白酒、啤酒和葡萄酒比起来非常低,一般为5到10度,最高的也只有14度。因此,被很多成年人当作饭后或睡前的软饮料来喝。 果酒简单来说就是汲取了水果中的全部营养而做成的酒,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有时候即使生吃水果也不能吸收的营养,通过果酒却可以吸收,因为营养成分已经完全溶解在果酒里了。果酒里含有大量的多酚,可以起到抑制脂肪在人体中堆积的作用,使人不容易积累脂肪和赘肉。此外,与其他酒类相比,果酒对于护理心脏、调节女性情绪的作用更明显一些。 课题1从课题背景人手,然后从实验原理、实验流程示意图和提供的资料,较全面的介绍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 一、基础知识 1.果酒制作的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期末复习资料

植物组织培养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适当的培养基, 对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再生细胞或完整植株的技术。又称为植物离体培养、微型培养、试管培养。 2.愈伤组织:是指外植体因受伤或在离体培养时,其未分化的细胞和已分化的 细胞进行活跃的分裂增殖而形成的一种无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组织。 3.细胞全能性:指植物的每一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活细胞,具有该植株的全部 遗传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4.胚状体:指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由细胞诱导分化形成的胚状结构,其功 能类似于合子胚,可进一步再生成一个完整植株。 5.器官离体培养:是指对植物某一器官的全部或部分或器官原基进行离体培养 的技术。 6.胚胎培养:指对植物的胚、子房、胚珠和胚乳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发育成完 整植株的技术。 7.花药培养:是将花粉发育至一定阶段的花药接种到人工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以形成花粉胚或愈伤组织进而分化成植株的技术。 8.花粉培养:是将花粉从花药中分离出来进行离体培养的过程。 9.细胞培养:是指对植物器官或愈伤组织上分离出的单细胞(或小细胞团)进 行培养,形成单细胞无性系或再生植株的技术。 10.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将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形成完整植 株的技术 11.原生质体融合:也称体细胞杂交,指通过物理化学方法使原生质体融合,经 培养获得具有双亲全部或部分遗传物质的后代的方法 12.植板率:已形成细胞团的百分数(即每100个铺在平板上的细胞中有多少个 能长出细胞团) 13.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指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已分化的细胞、组织 和器官在人工诱导条件下,失去原来的结构和功能而恢复分生能力,回复到分生组织状态的过程。(掌握) 14.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指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经脱分化的组织或细胞 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可转变为各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掌握) 15.初代培养:指外植体来源于母本植株的最初培养 16.继代培养:将初代培养得到的培养体移植于新鲜培养基中,这种反复多次的 移植培养称为继代培养。 17.胚状体发生(embryoid):指在组织培养中,由一个非合子细胞(体细胞),经 胚胎发生和胚胎发育过程(经过原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和子叶胚5个时期),形成具有双极性的胚状结构。 18.污染: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和培养材料滋生杂菌,导致培养失败的现 象 19.玻璃化:试管植物的玻璃化是指试管苗外观形态呈半透明、水渍状的生长异 常现象,一旦形成玻璃苗,植株的增值系数即明显下降,既不能再用于后续的生根或继代增殖培养,移栽也难以成活。

植物组织培养MS培养基配方

植物组织培养MS培养基配方 (一)母液配制与保存 配制培养基时,如果每次配制都要按着杨成分表依次称量,既费时,又增加了多次称量误差。为了提高配制培养基的工作效率,一般将常用的基本培养基配制成10~200倍,甚至1000倍的浓缩贮备液,即母液。母液贮存于冰箱中,使用时,将它们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稀释混合,可多次使用,并在配制较多数量的培养基时,降低工作强度,也提高试验的精度。 基本培养基的母液有四种:大量元素(浓缩20倍),微量元素(浓缩100倍),铁盐(浓缩200倍),除蔗糖之外的有机物质(浓缩100倍) 1大量元素 配制大量元素母液时要分别称量,分别溶解,在定容时按表1中的序号依次加入容量瓶中,以防出现沉淀。倒入磨口试剂瓶中,贴好标签和做好记录后,可常温保存或放入冰箱内保存。 表1大量元素母液(配1L20倍的母液) 序号成分配方浓度/(mg.L-1)称取量/mg 配1mL培养基吸取 量/mL 1 硝酸铵NH4NO3 1650 33000 50 2 硝酸钾KNO 3 1900 38000 3 磷酸二氢钾KH2PO 4 170 3400 4 七水合硫酸镁MgSO4.7H2O 370 7400 5 氯化钙无水CaCl2 440 6644 2微量元素母液 在配制微量元素母液时,也应分别称量和分别溶解,定溶时不分先后次序,可随意加入溶量瓶中定容(表2),一般不会出现沉淀现象。倒入磨口试剂瓶中,贴好标签和做好记录后,可常温保存或放入冰箱内保有存。 表2微量元素母液(配制1L100倍母液) 成分配方浓度/(mg.L-1) 称取量/mg 配制1L培养基吸取 量/mL 碘化钾KI 0.83 83 10 硫酸锰MnSO4.H2O 22.3 2230 硼酸H3BO3 6.2 620 硫酸锌ZnSO4.7H2O 8.6 860 钼酸钠Na2MoO4.2H2O 0.25 25 硫酸铜CuSO4.5H2O 0.025 2.5 氯化钴CoCl2.6H2O 0.025 2.5 3铁盐母液 由于铁盐无机化合物不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只有基螯合物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需要单独配成螯合物母液表3)。 配制方法:称取5.56g硫酸亚铁和7.46g乙二胺乙酸二钠,分别用450ml的去离子水溶解,分别适当加热不停搅拌,分别溶解后将硫酸亚铁溶液缓缓加入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中,将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最后用去离子水定溶于1000mL,倒入棕色贮液瓶中,贴好标签和做好记录后放入冰箱内保存。

课程基地

课程基地——引领生物新课改 王荐(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无锡 21400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 摘要:课程基地是江苏省的教育创新之举,它是新型教育平台,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为改变教学形式创造了鲜明的教学环境,围绕提升科学素养开设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课程基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了学习场域,为教师成长提供了平台。 关键词:课程基地生物课改功能 2011年4月江苏省率先在全国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经过学校自我申报、专家评审,首批38所课程基地于当年批准建立,每个基地规划省、市、学校共同投入600万元。2012年又批准第二批50所,计划到2015年建成200个左右省级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在已建成的88个课程基地中,以生物、生态、环保、生命为主题的课程基地有14个,另有部分课程基地包括了生物课程内容,如苏州中学的湿地文化课程基地、盐城一中的低碳教育课程基地、天一中学的STS综合创新课程基地、徐州七中的绿色能源综合实践课程基地等。1什么是课程基地 课程基地是江苏省一项教育创新之举,它是一个“以创设新型教学环境为载体,以转变教学方式为重点,以活动、实践、体验、探究为主线,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主动学习、自己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效能、发掘潜能特长的综合性教与学的新平台”。课程基地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要“创设具有鲜明主题的教学环境。让环境来改变师生学习方式。”以首批常州高中生物课程基地为例,它的硬件建设包括“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选择性学习课程资源以及五室二馆一园等校内实践基地和若干校外实践基地场所。”具体包括一个数字化学习网站和细胞实验室、分子生化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生态实验室、组织培养室、模型制作体验馆、农业体验馆、遗传实验园等。添置了系列显微镜(数码、倒置、相衬、荧光)、凝胶成像分析仪、PCR仪、电泳图谱观察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化学元素分析仪(进口)等高端科研仪器。校外实践基地包括红梅公园、市污水处理厂、中华恐龙园、常州制药厂、市第一人民医院、常州三勤生态园等。南京市中华中学“生命、生活、生态教育课程基地”硬件建设为一馆三园四室:生命科学馆以生命起源和进化为主线,从生物多样性到生态环境的多样化,以化石、标本、模型、生态场景、灯箱图文、声光电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在馆中感受和学习,实现知识性、系统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逐步形成了解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态度,努力营造最佳学习情景。三园包括湿地生态园(主要体现湿地生态环境的特点,在池塘中栽种占据不同生态位的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园(栽种以耐阴性强,观赏期长的阴生植物),四季花卉园(将不同生态习性和不同花色、花期及叶色等观赏特性的乔木、灌木、多年生草本植物科学搭配种植,辅以不同的地被植物,集中展现植物多样性),四室指植物组织培养室、数码互动实验室、生物机能实验室、环境与生命实验室。课程基地的硬件建设突出了学科特征、专业特色、课程文化,提供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设施、仪器,师生可以利用课程基地各场馆的设施,自行探究或共同开发,通过整合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和网络远程教育功能,实现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学生可以在此动手、动脑、体验、探究、拓展学习内容,同时课程基地往往和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能得到及时、准确、给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课程基地成为课程教学改革中心、课程设施资源中心。 2课堂基地的功能 2.1课程基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由于教学环境的改变,倒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也为教师通过课程基地实施核心内容的直观化教学提供了可能性。例如无锡辅仁中学依托四大科学探究中心,构建了“动植物细胞培养”、“育种机理”、“生态修复”、“微生物与发酵技术”四大核心课程模块。以育种机理模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题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题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题(习题) 一、名词解释 愈伤组织:在培养基上由培养物产生的无序生长且没有一定结构的薄壁细胞团。 外植体:在组织培养中,由植物体上取下来进行离体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 脱分化: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经过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半连续培养:利用培养罐进行大量细胞培养的一种方式。 无性系变异:由任何形式的细胞培养所产生的植株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胚状体:在离体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培养过程中,由一个或一些体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形成的与合子胚相类似的结构。 看护培养:用同种或异种材料的愈伤组织作为看护组织培养细胞的一种方法。 无融合生殖:由配囊中卵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 种质: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活体细胞直接传递给子代并决定固有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 悬浮培养:将游离的植物单细胞或小细胞团,按一定的细胞密度在受到不断拉动或摇动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一种方式。 早熟萌发:在培养后迅速萌发为幼苗,不继续进行胚状生长,超过正常发育阶段。 选择压:在2个相对性状之间,一个性状被选择而生存下来的优势。 细胞全能性:任何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具有全部的遗传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均具有分化,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条件培养基:在培养集中加入高密度的细胞进行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细胞向培养基中分泌一些促进细胞生长的活性物质,使培养基条件化,使原来在合成培养基上不能分裂的细胞发生分裂。 离体授粉:将未授粉的胚珠,子房或柱头从母体上分离下来,进行无菌培养,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授给菌花粉,使其在试管内实现受精的技术。 同步化培养:培养基中大多数细胞都能同时通过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需要添加糖类作为碳源物质,因此糖类是影响植物组织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高中生物教材中明确指出,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添加的糖类是蔗糖。那么为什么不添加葡萄糖呢?很多资料上解释为蔗糖较葡萄糖便宜,易被植物细胞吸收。其实并非如此。之所以以蔗糖作为碳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同样作为碳源为植物细胞提供能量来源,蔗糖较葡萄糖能更好地调节培养基内的渗透压。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培养基,蔗糖形成的渗透压要明显低于葡萄糖,因此若采用葡萄糖作为碳源,易使植物细胞脱水而生长不良。同时,植物细胞吸收蔗糖的速率要明显慢于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所以蔗糖形成的渗透压可相对长期的保持稳定。 (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防止培养基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最常用的是葡萄糖,一般很少利用蔗糖。因此,采用蔗糖作为培养基的碳源,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微生物的污染。 (3)诱导作用。在培养基成分中,增加生长素的浓度,导致木质部形成,增加蔗糖浓度则导致韧皮部形成。当生长素水平恒定时,2%蔗糖使分化出的全部是木质部,4%蔗糖使分化出的几乎全部是韧皮部,3%蔗糖则可以分化出两者。所以,生长素和蔗糖浓度决定愈伤组织中维管束的类型与数量。因此,在植物组培中要选用蔗糖而不选用葡萄糖。 通过细胞膜内外的液体的浓度差来调节 当细胞膜内的浓度小于细胞膜外的时候蔗糖救能进入细胞中了 植物细胞培养中最常用的培养基的碳源是蔗糖,已知葡萄糖和果糖也能使某些植物生长得很好。植物细胞可以分解蔗糖,蔗糖是由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组成的,蔗糖是可以直接进入细胞的,蔗糖跨质膜从质外体进入细胞是由载体介导并需要消耗能量的质子-蔗糖共运输机制进行的,另外,植物能够利用的某些其他形式的碳源有麦芽糖、半乳糖、甘露糖和乳糖等。葡萄糖更不稳定,培养基需添加葡萄糖一般都在灭菌后再兑换。实在要添加葡萄糖那么灭菌温度一般控制在108~110左右,120度灭出来的就有一定程度的碳化了。所以用蔗糖更简单 动物细胞只能吸收葡萄糖,二糖蔗糖是无法吸收的。 以蔗糖为植物培养基碳源有两个原因: 1.抑制杂菌生长.细菌等不能直接以蔗糖为碳源,故可起抑制其生长的作用 2.蔗糖被植物细胞利用机理目还无定论.主要有以下两个学说(1)植物细胞先以次级主动运输的方式在细胞内外形成质子梯度,然后蔗糖就会利用这个梯度被吸收进细胞. (2).植物的细胞壁中含有能分解蔗糖的相关酶,蔗糖先在细胞膜外被分解为单糖,然后这些单糖再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从而被细胞利用.

植物组织培养重点

名词解释 1.外植体:由活植物体上切取下来的可以用于组织培养的组织或器官。 2.愈伤组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细胞排列疏松、 无规则)。 3. 植物细胞的脱分化: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又称去分化。 4. 植物细胞的再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在培养过程中重新分化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5. 试管苗的玻璃化 植物组培玻璃化苗的1、叶和嫩梢呈水晶透明或半透明水渍状; 2、整株矮化肿胀、失绿; 3、叶片皱缩成纵向卷曲,脆弱易碎; 4、叶表缺少角质层蜡质,没有功能性气孔,不具栅栏组织,仅有海 绵组织。 玻璃化现象的预防措施: 1、适当控制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 2、适当控制培养基中蔗糖和琼脂浓度 3、适当降低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浓度 4、增加自然光照,控制光照时间 5、改善培养皿的气体交换状况 6、控制好温度 7、在培养基中添加其他物质 6.胚性感受态:体胚发生的相对容易程度。 7.人工种子又称合成种子或体细胞种子。任何一种繁殖体,无论是在涂膜胶囊中包裹的、裸露的或经过干燥的,只要能够发育成完整的植株,均可称人工种子。 8.微室培养法:即将细胞培养在很少量的培养基中。 9.看护培养法:指用一块活跃生长的愈伤组织来看护单个细胞,并使其生长和增殖的方法。 10.植板效率:已形成细胞团的百分数,即每100个铺在平板上的细胞中有多少个长出细胞团。 11.试管外生根:将生根诱导与驯化培养结合在一起. 试管内生根:茎芽生根诱导有2条途径,其中一途径为试管内生根,在试管内诱导枝条生根叫试管内生根 12.植物离体保存:将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或试管苗,保存于人工环境下,一般需要在低温或超低温条件下进行,以抑制其生长,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13.超低温保存:低温从4℃往下推,-80℃(干冰温度),-196℃以下的低温称为超低温。 问答题 1. 母液:为了避免每次配制培养基都要对几十种化学药品进行称量,将培养基中的各种成分按质量的特定倍数称量配制成的浓缩液。 2.植物激素 ⑴生长素类 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分裂的生长,促进细胞脱分化,有利于诱导愈伤组织的产生,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同时使用有协调作用,在离体培养分化调节中,生长素促进根的形成抑制芽的形成,液体培养中利于体细胞胚胎发生。常用IAA、IBA、NAA、2,4-D。 ⑵细胞分裂素类: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调解器官分化,延缓组织衰老,增强蛋白质合成,能改善其它激素作用,离体培养中,促进不定芽的发生,与生长素协调作用可有效控制培养物的生长与分化。常用6-BA、ZT、KT、2iP。 ⑶赤霉素类: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花芽形成、打破种子休眠以及诱导单性结实等生理功能。有20多种,目前主要是赤霉酸GA3。离体培养下,还与生长素协调作用对形成层分化有影响,刺激体细胞胚进一步发育成植株。 (4)脱落酸:对某些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特异基因表达起调控作用,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大量合成贮藏蛋白、晚期胚胎丰富蛋白和少量胚胎发生特异性蛋白。通常低浓度促进体细胞胚发生,高浓度抑制体细胞胚的发生。 3.芽的增殖途径 (一)通过愈伤组织 利用植物细胞在培养中无限增殖的可能性以及它们的全能性,可以对若干种植物类型进行快速繁殖。由这些植物的器官或组织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通过器官发生或体细胞胚胎发生都可以分化出植株。 (二)不定芽形成:产生不定芽的器官:根(福禄考属植物、苹果的某些无性系、悬钩子属植物)、鳞茎(风信子—基部受伤以后)、叶(秋海棠、天竺葵等)。通过培养基中适当配比激素的影响,就是那些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进行营养繁殖的植物,如芸苔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