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

合集下载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9.(2022天津滨海新区期末)清朝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湖北 的汉口镇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C) A.陆路、水路商旅往来频繁 B.大城市工商业繁荣 C.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D.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 10.(2022南宁期末)“明朝中期以后,出现了以十大商帮为核心的商人集团……正是这些商人群体, 通过各自经营,推动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成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 材料显示商帮的出现( D ) A.实现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 B.取代中国传统农业经济 C.使政府取消重农抑商政策 D.促进明清社会经济发展
明代《南都繁会图》(局部)
(1)当时统治者推行的哪些农业措施有助于缓解人口大量增长而带来的粮食紧张问题? (2)依据材料二,指出景德镇生产瓷器的特点。 (3)材料三图中的这些招牌反映了什么景象?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答案:(1)扩大耕地面积;推广高产作物;改进种植技术;等等。 (2)分工细密、生产规模大和产品种类繁多。 (3)反映了当时南京经营货物的广泛性,是当时商品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 (4)农业兴盛、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①山西地理位置重要,处于民族交融的前沿地带,有利于经济交流 ②晋商经营领域广泛,善于经营管
理,讲求诚信 ③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重视商业发展 ④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市场兴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4.(2022长沙)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顺治十八年,全国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目标导航
1.了解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 (重点) 2.了解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 (重点) 3.理解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了解这一时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与带来的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索清朝前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之间的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盛世滋生图》等内容)【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盛世滋生图》局部。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内容,提取反映盛世景象的相关信息。

师:盛世的局面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清前期,经过了三位皇帝的共同努力。

(出示康熙、雍正、乾隆像)。

在他们的励精图治下,清朝国家统一、人丁兴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中国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康雍乾盛世”,简称“康乾盛世”。

出示:谢和耐《中国社会史》::“中国18世纪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这应归功于其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

它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诸民族的首位。

”引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二、讲授新课(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出示:提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追问:假如你是当时的皇帝,面对这种状况,你会如何做?学生: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发展农业…师:清朝统治者认识到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并把农业发展作为国之大计。

说到农业,中国历朝历代帝王都很重视农业发展,并把农业作为国之根本。

我们通过两个例子感受一下农业的重要性。

2、出示:“江山社稷”。

社稷坛图片。

教师:古代帝王长把国家称为“江山社稷”,哪位同学了解社稷二字的含义呢?总结: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代帝王每年都会去社稷坛这类地方进行祭拜,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状况,思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史事》《〈耕织图〉(局部)》《清朝织布图》等,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感受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通过问题探究,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初步感受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初步了解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清朝前期的手工工场;晋商和徽商等大型商帮的兴起。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

据历史学家研究,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有什么新的发展变化?人口增长的情况如何?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探究新知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一)背景【教师活动】出示材料,提问:清朝建立之初社会发展状况如何?为何会出现这种现状?【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及教材,回答问题。

状况:田地荒芜,人口减少。

原因: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二)恢复的原因【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政权稳定的角度,认识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

讲述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强调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作也是分不开的。

【学生活动】知道农业生产恢复的原因。

(三)发展的表现【教师活动】出示表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了解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情况。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清朝开荒执照》,讲述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用数据说明耕地面积的增加。

【学生活动】了解清朝耕地面积的增加。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节历史课。

教材从三个方面来介绍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是农业生产的发展,包括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广和耕作技术的提高;二是手工业的繁荣,特别是纺织业、瓷器业和盐业的发展;三是商业的活跃,包括长途贩运贸易、货币经济和城市商业的繁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经济领域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古代历史的相关知识,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从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认识和评价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掌握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图片等教学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清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梳理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梳理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1)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快的恢复和发展。

(2)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3)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作等。

2.表现(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2)水利兴修方面,对黄河、海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组织修建水利工程。

(3)粮食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4)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3.影响: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的发展(1)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2)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当时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人。

(3)工场手工业的特点:规模大、分动合作、雇佣关系2.商业的繁荣(1)各类商业城镇的繁荣: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2)晋商、徽商等大型商帮的兴起: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这些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三、人口的增长1.原因:清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社会的相对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2.表现: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3.影响:①推动经济的发展②人地矛盾突出;自然环境破坏和生态恶化;人口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听课笔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听课笔记

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听课笔记一、教师行为1.导入:1.教师首先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清朝的建立和初期政治稳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一个朝代的经济繁荣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发展的多元因素。

3.简要介绍本课学习目标:探讨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

2.教学过程:1. 1.1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1.讲述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如耕地面积的扩大、水利设施的兴修、农作物的多样化等。

2.强调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如丝织业、棉纺织业、陶瓷业等手工业的兴旺,以及城市商业的活跃和对外贸易的拓展。

3.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物,让学生直观感受清朝前期的经济繁荣。

2. 1.2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1.分析政治稳定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如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勤政和治国策略。

2.强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如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和民族政策的实施。

3.探讨人口增长和耕地扩大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以及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4.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板书设计(提纲式):1.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业生产2.手工业和商业2.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1.政治稳定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3.人口增长与耕地扩大4.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5.自然资源与科技进步4.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清朝某一具体行业(如丝织业、陶瓷业等)在清朝前期的发展状况。

5.课堂小结:1.总结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和原因,强调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民族关系、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密切关系。

2.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对于国家繁荣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二、学生活动•学生在导入环节积极回答问题,思考经济发展的多元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听讲,观察图片和文物,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手工业和商业旳发展
1.商业旳发展
①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乡市场、区域性市 场和全国性市场构成旳商业网。
乾隆时期旳苏州,据记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 富“甲于天下”,有旳地段“地值寸金”。
苏州码头停靠着无数运粮旳漕船
清代苏州城西水畔戏台
请同学们欣赏乾隆南巡图,感受清朝旳繁华。
二、手工业和商业旳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 经济旳发展
学习目的
1.清朝前期农业恢复和发展旳原因、 体现和影响;
2.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旳发展概况; 3.清朝前期人口增长迅速旳原因及带 来旳影响。
面对这种情形,假如你是清朝统治者 你会怎么做?
一、农业生产旳恢复和发展
• 原因
• 清初旳统治者认 识到恢复和发展 农业生产是“国 之大计”,都十 分注重农业,大
二、手工业和商业旳发展
1.手工业旳发展
①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 产品精良。
清代景德镇瓷器
二、手工业和商业旳发展
1.手工业旳发展
①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 产品精良。 ②出现了比较成熟旳手工业工场
清朝手工工场
特点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实质 机户是早期资本家,机工是早期雇佣工人。 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旳关系。
题。
年代
1661年(顺治十八年)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1724年(雍正二年)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耕地面积(顷) 5 493 576 6 078 430 6 873 914 7 414 495
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 变化是由哪些原因造成旳?
答:扩大。 大力推行开荒政策;人口旳迅速增长。

部编版-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PPT课件

部编版-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PPT课件
第11页
盛泽镇 汉口镇
“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人烟数千里,贾户数千家”
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必 去之地就是苏州。
乾隆时期苏州,据载“十
万烟火”,财富“甲于天
下”“地值寸金”
第12页
盛名称 人员
主要商业活动
特点
晋商 徽商
山西 商人 组成
江南 徽州 府商

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 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 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
第17页
几乎全部亚洲、欧洲、美洲主要国家 和地域都与十三行发生过直接贸易关 系。这里拥有通往欧洲、拉美、南亚、 东洋和大洋洲环球贸易航线。
康熙二十五年(1686)在西关今文化公园至海珠
南路一带设置专营对外贸易事宜十三行。
第2页
第3页
一、农业恢复和发展
自主探究:书本P96,归纳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背景和原因。
第16页
本课小结
清 农业生产恢

复和发展


社 手工业和商
会 业发展



展 人口增加
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升 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推进商品经济发展
手工业:出现比较成熟手工业工场
商业:商业发达 原因:清前期统治者采取恢复社会经济办法
带来问题:人地矛盾突出;社会压力增大; 影响经济连续发展。
(2)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和大运河 。 (3)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 (4)经济作物种植有较大发展,品种增加,种植面积不停扩大 。
第8页
农业生产恢复发展,对清朝 有何影响?
①农业生产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繁荣。 ②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发展 起 到了推进作用。 ③为清朝前期兴盛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课本,提取有效信息,并在课本上重点圈出。
学生依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回答清代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读教材,学生总结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引导学生抢答清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根据材料讨论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
做练习
完成作业
3.(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引导学生抢答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①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②形成了一些大的商邦,比如:晋商和徽商。
目标导学三人口的增长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
材料二:
2.(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根据材料一,讨论工清朝人口增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以史为鉴的自觉性;通过对人地矛盾和环境破坏问题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
重点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教学
难点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主要教法
启发、探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习指导








学习本课,让学生感受到清代,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并引导学生从清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导致产品增加,投入市场,成为商品这一思路思考。
讲授பைடு நூலகம்课: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目标导学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教师讲述: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2.(多媒体出示问题: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读教材,学生分组抢答清朝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一)手工业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清代纺织图)
2.教师简要介绍清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二)商业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盛世滋生图》局部)
.(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读教材,学生总结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课堂教学,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加历史学习的趣味性。要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请几位学生回答,互为补充,并多加鼓励。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多媒体展示《耕织图》图)《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南宋时的楼俦在任于潜令时,绘制《耕织图诗》45幅,包括耕图21幅、织图24幅。为什么讲述清朝的经济课本使用南宋时期的农耕画作呢?因为这几百年年我国的农耕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朝的前期经济发展的概况。
提示: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3.(多媒体出示问题:人口增长的影响)结合材料二,学生分组讨论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
答案提示:
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消极: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课题
第19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第1课时(共1课时)




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过程与方法:通过列表法,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进行归纳、整理,指导学生运用图文结合法,认识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特点以及影响
三、课堂总结
明清时期,大量高产农作物的引种、手工业技艺的进步、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使封建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商业也因此而空前繁荣,出现了大的商业城市和商邦。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口的增长,这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又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自由回答:
通过图片感受清朝农业的发展状况
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讲授打下良好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