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成果统计-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高校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广西高校项目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广西高校项目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和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就广西高校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广西高校项目建设主要集中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科研平台建设两个方面。
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广西高校加大了对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体育设施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提升校园硬件设施水平。
在教学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广西高校不断完善实验室设备、引进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好的科研条件和平台。
其次,广西高校项目建设注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
高校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高校还加强科研平台建设,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再次,广西高校项目建设注重产学研合作,促进校企合作,加强科研成果转化。
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同时,高校还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单位的合作,共同推动科研创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最后,广西高校项目建设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
高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推动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科研成果,促进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为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广西高校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提升高校教学科研水平、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高校项目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提升高校教学科研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广西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工作总结

广西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工作总结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我校是西部地区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
xxxx年,国家教育部对我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这是教育部对我校的信任,也是我校的光荣。
通过教育部的评估,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评估对于我校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改进教学工作,增强学校适应教育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活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接到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通知后,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厅的领导和关怀下,我校为迎接国家教育部的评估做了大量的准备,促进了学校的建设。
现将我校的迎评准备基本情况、评建工作成效和搞好评估工作的体会总结如下:一、迎评准备情况在迎接教学工作评估的各项准备中,学校主要抓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提高认识,不断发动群众。
在学校放暑假前接到教育部对我校评估的通知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与各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学习教育部制定的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
学校领导研究认为,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是促进我校建设发展的一次历史性机遇,对我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推进教学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认识到,无论是评估、教改、学科建设或是其它各项工作,最重要的是发动和依靠广大教职工,群策群力。
因此,学校始终把思想发动工作贯穿到迎评工作的全过程。
通过召开校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及院系领导会议,学习、领会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评估工作的目的、意义;确立了学校教学工作评估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即:抓住机遇,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硬件、软同时抓,力争“硬件”合格,“软件”优良,促进学校的建设、改革和发展;确定了教学工作评估的方针,即:广泛发动、全员参与、切实整改,讲求实效;确立了教学工作评估的日标,即:以优秀的标准为目标进行建设,力争评估结果良好。
地方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的实践与思考

[收稿时间]2015-05-15[基金项目]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教育教学改革立项A类项目,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群英(1970-),女,广西合浦人,教育学硕士,研究员,广西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兼校评建办副主任,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
2015年12月December ,2015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是高校实施教学内部质量常态监控的有效途径,是教育部推进新一轮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重要举措。
对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底首次开展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在此基础上,探讨和提出今后高校建设常态化和规范化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工作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高校数据采集思考[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5)12-0038-02地方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的实践与思考李群英(广西师范大学教务处,广西桂林541004)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有关要求,建立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机制,2014年底,广西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开展2014年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工作的通知》,启动了广西区内所有普通本科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工作。
广西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同期启动采集工作,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和各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通力配合下,于2015年1月底完成了采集任务,形成了我校校内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的新常态。
现对我校首次开展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结合采集工作中的收获和体会,对今后常态化和规范化的采集工作进行了思考。
一、开展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的意义1.对政府部门而言,能促进政府对高等学校实施宏观管理,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
成果完成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务处.

三、项目的目标
(一)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建构由“制度、组 织、评估、反馈”四大子系统组成的、具有互动 功能的地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二)建立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平台,实施“ 互动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三)基于校园网,加强信息化建设,确保“ 互动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
8
四、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建构了“互动式”的地方高 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 .教学管理制度系统: 学籍、课程、 质量以及专业建设制度等; 2 .教学管理组织系统: 从“校 — 系” 二级管理向“校 — 院 — 系”三级管理转化; 3 .教学质量评估系统: “教 —管 — 学” 三位一体的评估体; 4 .教学信息反馈系统: 建立信息反馈 制度,实现“互动”功能
9
(二)以学分制教学管理为平台,以校 园网为依托,运行了“互动式”地方高校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4
获奖证书(1)
5
获奖证书(2)
6
二、项目的提出和背景
始于1999的我国高校扩招,给地方高校带 来的几个问题: (一)规模扩张,生源质量相对下降。 (二)投入不足,教学资源严重紧缺。 (三)缺乏准备,教学方式需要改革。 (四)质量问题,管理体系亟待重构。 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高 等学校迫切需要建构起相应的教学质量保障体 系。
16
3.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实施教学全面质量管理 , 我校的教 学管理成效显著,在 2001 年教育部的本科教 学工作水平随机性评估中,专家们对我校教 学管理的质量监控、管理队伍等二级指标评 价都评定为A级。
17
(二)国内影响
1 .主讲两期“广西高校教学管理干部培训 班” 2002年和2003年,教育厅举办了两期参加培 训的学员高校来自全区40多所高校,本成果的 主要完成人中有三人作为主讲教师,先后给参 加培训的学员介绍了项目的研究成果以及实践 成效。
211251286_纪录片《苗寨八年》:民族村寨乡村振兴与非遗保护经验的影像表达

RESEARCH ON DOCUMENTARIES纪录片研究四集纪录片《苗寨八年》荣获第27届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电视纪录片奖,纪录片以纪实手法,围绕新时代重大时代主题,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乡村振兴战略为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和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乡村振兴铸魂兴业,形成了民族村寨乡村振兴与非遗保护传承互促共赢的局面,构成了新时代民族村寨乡村振兴与非遗传承互促共赢的中国经验表达。
一、回应时代话题的创作导向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①《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②,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促进乡村文化繁荣等提供了方向和保障。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③第七篇专门提到要完善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传承发展民族特色文化。
民族地区曾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硬骨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民族地区依然是乡村振兴工作关注的重点区域之一。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民族村寨如何突破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薄弱等局限,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生态优势、文化资源等实现完美蜕变?又如何在乡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山乡巨变的同时守住乡村文化根脉、记住乡愁,让农民实现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双重满足?民族村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鲜明、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如何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潮流中焕发活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乡村振兴铸魂点睛成为值得探讨的话题。
纪录片工作者在表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时代奋斗者的中国梦”等重大时代主题上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担当。
四集纪录片《苗寨八年》(2021)继2022年3月被列入“2021年第四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推荐目录”④之后,2022年11月又荣获第27届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电视纪录片奖⑤。
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3二〇一四年十一月第一部分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1)二、专业设置情况 (1)三、在校学生情况 (2)四、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2)第二部分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 (3)二、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4)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4)四、教学行政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4)第三部分一、专业建设 (6)二、课程与教材建设 (6)三、教学改革 (8)第四部分一、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12)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3)三、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 (13)第五部分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15)二、学生体质测试情况 (16)三、应届本科生毕业和学位授予情况 (16)四、毕业生攻读研究生和就业情况 (16)五、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情况 (18)第六部分第七部分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大学,创办于1932年,原名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43年升格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开始独立举办本科教育,1943~1978年,是广西唯一一所培养本科学历教师人才的高校;1983年更名为广西师范大学。
2008年,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2年学校进入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小211”工程)。
学校始终秉承“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的校训精神,形成了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目前,学校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2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
现有承担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二级学院21个,拥有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部级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28个。
建校以来,培养了27万多名各类师资和社会所需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广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评建工作任务详细分解与项目进度表

1.学生纪律处分、管理条例
2.学院违法违纪名单
林国庆
3.违法违纪处分文件
1.学期学生工作计划要点
2.学期学生工作总结要点 材料 1~4:由
3.2002~2007 年院系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成效情况,包括各种文件、总结等。 林国庆负责
4. 2002~2007 年院系学生违纪情况一览表,包括考试作弊等违反校纪校规等 材料 5、6:由
一级 指标
4. 专 业 建 设 与 教 学 改 革
二级 指标
主要观测点
教学方法与 4.2 课 手段改革 程(续)
双语教学
实习和实训
实践教学内 4.3 实 容与体系 践教学
综合性、设计 性实验
实验室开放
评估内容
负责人
1.教研室建设情况,包括教研室建设制度、教学改革研讨、集体备课
纪录等。
2.2002~2007 年院系教学方法改革总结
竞赛、科技发明、体育竞赛、公开发表论文等情况一览表,要求提供具体的时
间、地点、参加类型、获奖等级等。
4.2002~2007 年学生获奖情况复印件
5.学生参加创新杯、挑战杯等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方案与选题一览表
教辅人员、学生 教辅人员、学生
7
一级 二级 指标 指标
彭家威负
3.实验室建设情况及开放利用总结 实验室、实习基地状况
实习基地:
责 实习基地:
1.实习基地一览表
邓璟生、谭
2.实习基地协议书复印件 3.实习总结和学生实习报告
丽林负责
1.读者(本科生)出入室原始登记表
程超英、李迎今
3. 3.1 教
教 学基
学 本设
条 施
件 与 利 用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迎接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2007年1、2号文件精神和《广西师范大学院系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2005)、《广西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建设总体实施方案》(2007)要求,结合学院实际,在近两年来评建工作基础上,为了更好的迎接教育部2008年对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使我院有条不紊地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推进各项教学改革工作,特制订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学院评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点对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A等(优秀)指标,我院目前还存在以下一些薄弱点:(一)办学指导思想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思路、定位和指导思想上不够明显。
(二)师资队伍中整体结构状态不够合理,师资数量尚与A等有一定差距,45岁以下具有高级职称的只有38%人,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尚未达到100%,教学水平和科研促进教学成效尚不够明显。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中实验室利用率不高,实验室数量少,满足不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院网络在本科生教学中发挥作用还不够大;多媒体教室和师范生专用见习的微格教师数量少且设备较为落后,达不到我院现有在校本科生数量的培养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年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达不到优秀要求。
(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中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成果获省级奖励少,自编的特色教材少,由于学校多媒体教室有限故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课时达不到15%,没有双语教学;实验室开放时间短,利用率不高。
(五)教学管理中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不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够完善。
(六)学风中学生学风还存在有些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不够等问题。
(七)教学效果方面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不够强,水平不够高,毕业论文质量有待改善等。
(八)学院评建资料还不够完善,还需要补充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统计表
(截止2016年9月)
一、专业建设
1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
备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2007年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教高函〔2007〕25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教高函〔2007〕31号)(桂教高教【2008】12号)
2.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专业)
备注:2011年立项批文《关于同意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立项的通知》(桂教高教〔2011〕66号)
3.自治区优势特色专业(群)(品牌专业)
备注:关于公布2015年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桂教高教〔2015〕41号)
4.自治区级精品专业(省级品牌专业)
5.自治区级优质专业(地方优势专业)
桂教高教【2006】162号;桂教高教【2007】106号
6.自治区优势特色本科专业
(桂教高教【2015】93号)
7.校级精品专业
二、课程建设
1.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
2.国家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七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15]11号)
3.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备注:见桂教高教【2006】80号、桂教高教[2007]111号、桂教高教[2008]133号、桂教高教【2009】151号、2010年8月10日评审,桂教高教【2010】100号。
4.自治区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备注:关于公布一批自治区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的通知(桂教高教〔2016〕
62号)
5.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备注:见桂教师范【2008】3号、2008年桂教师范【2009】5号、2009年桂教师范【2009】110
号
6.校级精品课程
见师政教学〔2006〕59号、教务【2009】93号
7.校级重点课程
8.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课程名单
三、教材建设
1.2003-2006年自治区级以上优秀教材奖
2.“十五”以来国家级教材立项情况(1)“十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
(2)“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参编
3.“十五”以来自治区级教材立项情况
(1)“十五”期间第一批广西高等学校精品教材立项项目
(2)“十五”期间第一批广西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项目
四、教学团队建设
1.国家级教学团队
19号,桂教高教〔2008〕170号转发。
2.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备注:桂教高教【2008】78号、桂教高教【2009】153号、2010年8月10日评审,桂教高教【2010】101号。
3.广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4.校级教学团队
备注:见师政教学【2007】119号、师政教学【2009】99号、师政教学【2013】62号
五、教学名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
1.自治区级教学名师
2.校级教学名师
备注:见师政教学〔2004〕102号、师政教学[2007]69号
3.校级教学能手
4.校级教学新秀
备注:见师政教学〔2007〕119号、师政教学〔2009〕196号、师政教学〔2015〕4号。
六、教学成果建设
1.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2005年、2009年、2012年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
桂教【2005】2号、桂教高教【2009】31号,桂教高教【2012】124号,师政教学[2013]1号。
3.2005年、2009年、2012年校级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
见师政教学[2004]145号、师政教学〔2008〕186号,师政教学〔2012〕83号
七、实践教学建设
1.校级实践教学成果奖
师政教学〔2013〕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