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煤厂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选矿厂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选矿厂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选矿厂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用)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二00八年十月选矿厂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通过本课程设计可系统复习所学课程和掌握选矿厂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对所学课程加深理解,并得到最基本的实际技能训练,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该课程设计以一座选煤厂为例,是在已确定原料煤资料,选煤方法、入洗上下限、大块处理等条件下给定了原则工艺流程的前提下进行的。

设计内容包括对原料煤性质的分析、煤质资料的综合、工艺流程计算、主要设备选型及主要车间设备机组布置,并对主要分选作业产品结构进行方案比较,最后对给定的工艺流程进行评价并编写出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任务:1.条件:设计一座年处理能力为1.2Mt/a的矿井型选煤厂,服务年限为30年以上,选煤厂工作制度为年工作330天,每天二班生产(16小时工作),一班检修,产品要求:精煤灰分A=10.51-11.00%,精煤水分WQ=12%,中煤就地供发电站,矸石进行综合利用。

2.原始资料:原料煤工业分析见表1。

表1 原料煤工业分析原煤来自A层、B层。

A层煤产量占 40%,B层煤占60 %。

二、设计内容:根据设计任务和指定的原始资料和条件,课程设计应包括:1.对设计用原始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原煤性质,根据已制定的工艺流程,选煤方法及入选上、下限,进行资料的整理、综合和校正,求得入洗原煤的粒度组成,浮沉组成。

2.按照制定的50—0毫米混入洗,主、再洗跳汰工艺流程顺序进行各作业的数量,质量和水量的计算,并列出各作业计算所得数据的汇总表,(参阅设计手册112页)。

编制出选煤产品最终平衡表和水量平衡表。

3.根据流程计算结果,对主要设备进行选型与台数的计算。

(包括斗式提升机)并按作业顺序将主要设备选择列入表格,对主要车间辅助设备必要的宽度、高度以及需保证的空间,应按规定或计算、查表获得,以备在布置时需用。

4.为了初步掌握设备和车间布置方法,以及工艺制图的要求,可参考有关制图规定和图册或相似车间布置图,在方格图纸上绘出主要平面和剖面草图,定出中心位置及设备间距(包括与建筑物距离)。

选煤厂操作规程教案

选煤厂操作规程教案

选煤厂操作规程教案教案:选煤厂操作规程一、教学目标:1. 了解选煤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 掌握选煤厂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技巧;3.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煤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 选煤厂的操作规程;3. 选煤厂的操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选煤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2. 理论讲解(10分钟)详细介绍选煤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包括破碎、除尘、筛分、重选等各个环节的作用和关键技术。

3. 操作规程讲解(15分钟)详细介绍选煤厂的操作规程,包括:(1)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戴好安全帽、穿戴好防护服等个人安全防护措施;(2)设备操作规程:包括破碎机、重力选矿机、浮选机等各个设备的操作规程;(3)排渣、排尘操作规程:包括对废渣、尾矿的处理和对产生的粉尘进行处理的操作规程。

4. 操作示范(20分钟)老师进行操作示范,为学生展示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技巧,重点讲解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5. 学生操作(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由一名学生扮演操作员,其他成员进行协助和观察,进行交替轮换,互相帮助和监督。

6. 操作总结(10分钟)学生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讨论,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重新强调安全操作规程和技巧。

7.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自行查阅选煤厂的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的操作规程和技巧,为下节课的练习和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评价:1. 操作技能的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判断其是否能够正确操作设备和处理问题。

2. 理论知识的评价:通过提问和小测验的方式,考察学生对选煤厂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选煤厂的模型或图片,用于讲解和示范;2. 操作规程和操作技巧的教材或手册,用于学生学习和参考;3. 安全设备,如安全帽、防护服等,用于学生操作时的个人保护。

选煤厂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计算版样本

选煤厂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计算版样本

《选煤厂设计》课程设计指引书内蒙古科技大学煤炭学院王建忠编制《选煤厂设计》课程设计指引书该课程设计是在已拟定原料煤资料、选煤办法、入选上下限、大块解决等条件下给定了原则工艺流程前提下进行, 内容涉及对原料煤性质分析、煤质资料综合、工艺流程计算、对重要分选作业产品构造进行方案比较、对给定工艺流程进行评价和编写设计阐明书, 目是使学生系统复习所学课程、掌握选煤厂设计基本原理和基本办法、得到最基本实际技能训练、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本。

一、设计任务1.设计一座年解决原煤能力为240万吨矿区型选煤厂。

重要入洗某矿区A层和B层原煤, 原煤牌号均为1/3焦煤, 其中入洗量为A层70%, B层30%。

选煤厂工作制度为年工作300天, 每天两班生产, 一班检修, 日工作14小时。

产品规定: 精煤灰分Ad%=9%~10%精煤水分Mt<12%精煤用于炼焦中煤就地供发电站矸石进行综合运用2.设计一座年解决原煤180万吨矿井型选煤厂。

重要入洗某矿区A 层和B层原煤, 原煤牌号均为1/3焦煤, 其中入洗量为A层60%, B层40%。

选煤厂工作制度为年工作300天, 每天两班生产, 一班检修, 日工作14小时。

产品规定: 精煤灰分Ad%=9%~10%<12%精煤水分Mt精煤用于炼焦中煤就地供发电站矸石进行综合运用原煤资料见附表1.2.3.3′、4.7、8计算用表格见附表5、6、9、10、11.12、13、14、15、16、17、18、19、20选煤厂工艺流程图见附图二、设计内容1.对设计用原始资料进行全面分析, 理解原煤性质, 依照已制定工艺流程、选煤办法及入选上下限, 进行资料整顿、综合和校正, 求得入选原煤粒度构成和浮沉构成, 从而获得选煤产品理论平衡表。

2.依照工艺流程顺序进行各作业数量、质量和水量计算, 并列出各作业计算所得数据汇总表, 编制出洗选产品最后平衡表和水量平衡表。

3.依照流程计算成果, 对重要设备进行选型和台数计算。

选矿场课程设计

选矿场课程设计

选矿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选矿的基本概念,掌握选矿的主要方法及其原理;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矿石的特点,并了解其对应的选矿工艺;3. 学生能够掌握选矿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及其对选矿效果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矿石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选矿方法;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选矿流程,并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选矿效果;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选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矿产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观念;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3. 激发学生对矿产资源开发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的现状和未来。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领域,结合实际矿石案例分析,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适合开展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案例分析法、实验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目标的分解与落实,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矿石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矿石的定义、组成及分类,重点讲解金属矿石和非金属矿石的特点及用途。

教材章节:第二章《矿石与矿物的认识》2. 选矿方法及其原理:讲解常见的选矿方法,如重力选矿、浮游选矿、磁选矿等,分析各种方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

教材章节:第三章《选矿方法与设备》3. 选矿工艺流程:介绍选矿工艺的基本流程,包括矿石破碎、磨矿、选矿、浓缩和干燥等,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各环节的关键技术。

教材章节:第四章《选矿工艺与流程》4. 选矿参数及其影响:讲解影响选矿效果的主要参数,如粒度、浓度、pH值等,分析这些参数对选矿效果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五章《选矿工艺参数与优化》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选矿方法下的选矿效果,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改进措施。

选煤厂主厂房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矿加

选煤厂主厂房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矿加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淮南矿业集团潘三矿150万吨选煤厂主厂房设计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专业班级:矿物加工工程2008级3班学号:2008300333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1年11月17日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工程教研室学年论文指导教师评阅意见目录1 煤质资料分析及可选性评定 (5)1.1 煤质资料分析性 (5)1.2 可选性评定 (7)2 工艺流程计算 (11)2.1工艺流程数质量平衡计算 (11)2.2工艺流程水量平衡计算 (18)3 工艺流程评述 (21)4 主要设备选型与计算 (22)4.1不均衡系数的选取 (22)4.2主要设备的选型与计算 (22)5 主厂房工艺布置 (27)6 结束语 (34)参考文献 (35)附件:主厂房平面图2张、纵剖面图1张、横剖面图1张、数质量流程图1张1 煤质资料分析及可选性评定1.1 煤质资料分析年处理能力为180万吨的矿井选煤厂,服务年限为40年以上,工作制度每年工作330天,每天工作16小时(即两班生产、一班检修),原煤牌号为气煤,入厂的原料煤为该矿A、B两层煤,其中A层煤占入厂原煤23%、B煤占入厂原煤77%。

最终产品要求:精煤灰分10.01~10.50%,精煤水分M t<=12%。

原煤牌号为气煤,入厂的原料煤为该矿A、B两层煤,其中A层煤占71%,B层煤占29%。

入厂原煤筛分组成综合结果见表1-1。

(1)>50mm粒级的情况:原煤矸石的含量为2.06%含矸等级为中矸,不需要手选拣矸。

(2)各粒级含量分析:根据表1-1可知该原煤各粒级的重量百分数都很相近,说明原煤的粒度分布均匀。

(3)各粒级质量分析,根据表1-1可以看出各粒级灰分是和原煤总灰分相近,说明媒质均匀,灰分随着粒度减小而减小说明媒质易碎。

原煤破碎级筛分组成综合结果见表1-2,原煤自然级筛分组成综合结果见表1-3,原煤破碎级筛分组成综合结果见表1-2,原煤自然级筛分组成综合结果见表1-3,原煤自然级和破碎级筛分组成综合结果见表1-4。

选煤厂设计说明书

选煤厂设计说明书

《选煤厂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学院:化工学院专业班级:矿物加工工程1103班学号: 1115030318姓名:张思恒指导教师: X X X时间: 2015.01一、目的与要求:本课程设计是选煤厂设计课堂讲授与毕业设计之间的系统作业练习。

通过课程设计使专业知识与实际技能得到初步训练,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综合、校正煤质资料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分析;掌握工艺流程的方案确定、计算原理和方法;掌握工艺设备选型和计算方法;初步掌握车间设备的布置要求;培养绘制工艺图纸的能力。

课程设计包括说明书与图纸两部分。

说明书要求书写要简明、清楚,选用的指标与资料数据要注明来源和依据,写出主要的计算过程和步骤;准备车间的机组剖面布置图1张,平面图1张,数质量流程图和设备流程图各1张。

二、设计任务书:国投集团选煤厂:矿区型选煤厂,设计入洗能力为0.9Mt/a,其中A矿占30.00%,B矿占70.00%。

原煤牌号为1/3焦煤,水分6.00%。

年工作330天,每日两班生产16小时,一班检修。

精煤产品满足灰分Ad<9.00%,水分Mt<13.00%。

中煤用作燃料,灰分合理确定。

煤泥经过浮选,矸石就近利用。

三、选煤厂设计计算书:1、原煤资料的审查:检查筛分浮沉资料在煤样试验前后重量与灰分的误差是否符合国标或部标要求,有无错误的数据,以确认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煤质资料的初步分析(原煤特性)对矸石、硫、磷有害杂质含量有初步的估计,例如,低矸或中矸等矸石含量偏低的原煤,可考虑检查性手选,矸石经过破碎由跳汰机排出。

资料合成时不扣除矸石。

如果矸石含量大,原煤属于高矸,应考虑使用选择性破碎机等选出矸石,资料合成时应扣除矸石。

原煤含硫小于1.5%,可不考虑特殊处理。

3、煤质资料校正与综合:首先校正筛分试验资料,校正原则见书(筛分资料的灰分校正)。

各煤层筛分试验灰分校正后按表1进行综合。

可考虑+50mm的原煤(包括夹矸、矸石)全部破碎,其破碎至-50mm的筛分试验资料见表2。

华北理工选矿厂设计教案第6讲 选别流程

华北理工选矿厂设计教案第6讲 选别流程

课程名称:《选矿厂设计》 第10周 ,第6讲次 摘要:授课题目(章、节)第五章 工艺流程的设计5.3 选别流程的制定5.3.1 制定选别流程的基本原则 ; 5.3.2 选别流程选择的依据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掌握两段磨矿流程的计算步骤及方法,了解选别流程的制定依据以及选别流程的选择。

【重 点】两段磨矿流程的计算,充分必要的原始指标 【难 点】选别流程的选择 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⑴. 两段磨矿分级流程的计算:计算的步骤:⎪⎪⎪⎪⎩⎪⎪⎪⎪⎨⎧绘制数质量流程图。

6)率;计算各产物的矿量和产5)K;力比生和m 确定磨机容积比4)C;确定循环负荷3)算级级别的含量确定给矿和各产物中计2)理量;计算磨矿车间的小时处确定主厂房工作制度,1)产能单位例1以两段全闭路的连续磨矿第一段磨按(a )计算;第二段磨按(b )计算。

原始指标:已知:,,71βQ 确定:211,,,,C C m K β确定8574,ββββ再确定,计算项目:498632,,,,,βQ Q Q Q QA 由流程得741Q Q Q ==,9832,Q Q Q Q ==B 计算一段磨矿产品细度4β令2211V q V q ⋅⋅和分别为第一段、第二段新生成级别的单位容积生产能力(t/(m 3h)以及磨机的体积。

则:11V q ⋅22V q ⋅和就为一二段磨矿新生成产品计算级别(-200目)含量。

+⋅=⋅1144ββQ Q 11V q ⋅4111411114Q Vq Q V q Q ⋅+=⋅+⋅=βββ (1)=⋅+⋅2211V q V q )(171ββ-⋅Q 12/V V m = ;12/q q K ==⋅+⋅1111mV Kq V q )(171ββ-Q ; =⋅+⋅)1(11m K V q )(171ββ-Q带入(1)得:)1()(417114m K Q Q ⋅+-⋅+=ββββ=mK ⋅+-+1171βββC 求532,,Q Q Q根据算出的4β,由表5.2-9选1C所以,5Q =11C Q )1(1132C Q Q Q +==87472189)1(ββββ--+==C Q Q Q81486Q Q Q Q Q +=+=例2:计算第一段开路的两段磨矿流程如图:已知:Q 1=200t/h f=12-16,原矿粒度为10mm ,要求产品细度 β4=75%可得出:β1=8%(-200目含量) 选择:K=0.82 m=2 C=350% 查β5=10%求:Q i ,γi 解:5424165)1(ββββ--+==C Q Q Q ; Q 1=Q 2=200t/h=Q 4与类似选厂生产实践相差较远时,应充分考虑生产实践流程。

选煤厂课程设计

选煤厂课程设计

选煤厂课程设计1 煤层及煤质条件矿井型动力煤选煤厂,主要供发电厂和民用。

开采甲乙两层煤,按固定比例混合入选,粒度和密度组成见筛分和浮沉试验结果表,煤层系数=50/50。

表1-1 甲煤层筛分试验结果表Tab.1-1 Size consist of raw coal for first coal bed表1-2 乙煤层筛分试验结果表动力煤选煤厂课程设计表1-3 甲层破碎筛分试验结果表表1-4 乙层破碎筛分试验结果表表1-5 甲层煤自然级与破碎级浮沉试验综合表动力煤选煤厂课程设计表1-6 乙层煤自然级筛分浮沉试验报告表表1-7 乙层煤破碎级筛分浮沉试验报告表续表动力煤选煤厂课程设计2 煤质资料综合与分析2.1 筛分资料综合与分析2.1.1 筛分试验资料审查、综合与灰分校正对于自然级来说,确定各层煤在入厂(选)原煤中所占的百分数表2-1中。

150K =%,250K =%, 10021=+=K K K %。

将各层煤占本层煤的粒度级别分别换算成占入厂(选)原煤的百分数100iK ?Γ=入入γ %%,%层的百分数,各层煤某一粒级占本煤分数,某层煤占入厂原煤的百百分数级换算成占入选原煤的入选的各层煤中某一粒入入入--Γ----K γ如表2-1中第4栏和第7栏。

将占全样各个数值按等粒级相加,即得原煤各粒级的含量γ。

如表2-1中7410γγγ+=综合后各粒度级的灰分用加权平均法计算,例如,表2-1中,第11栏各行为10875411γγγA A A ?+?=对于破碎级来说,从表2-3中,可以确定破碎级各煤层在入厂原煤中所占的百分数如2-2中, 17.80K =%,223.85K =%, 1231.65K K K =+=%。

然后将破碎级资料用同样的方法换算成占入选原煤的百分数进行综合,将自然级和破碎级的数量和灰分进行综合,其结果填入表2-3中。

表2-1 两层原煤筛分试验结果综合表动力煤选煤厂课程设计表2-2 甲、乙两层原煤+50mm破碎级筛分试验结果综合表表2-3 两层原煤破碎级与自然级筛分试验结果综合表2.1.2 筛分资料综合结果分析图2-1 粒度特性曲线Figure.2-1 Characteristic size curve动力煤选煤厂课程设计2.2 浮沉资料综合与灰分校正2.2.1 浮沉资料综合浮沉试验资料综合的原则与方法和筛分资料相似,是按等密度级综合的原则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设计条件及设计任务1.1选煤厂类型及工作制度矿井型动力煤选煤厂,年生产能力2.4Mt/a,每年工作330天,二班生产一班检修,每天选煤16h,主要供发电厂和民用。

1.2煤层及煤质条件开采甲乙两层煤,按固定比例混合入选,粒度和密度组成见筛分和浮沉试验结果表,煤层系数=40/60。

表1-1甲煤层筛分试验结果表表1-5甲煤层自然级筛分浮沉试验报告表表1-6乙煤层自然级筛分浮沉试验报告表表1-7甲煤层破碎级筛分浮沉试验报告表续表1-72 煤质资料综合与分析2.1 筛分资料综合与分析2.1.1 筛分试验资料审查、综合与灰分校正对于自然级来说,确定各层煤在入厂(选)原煤中所占的百分数表2-1中,。

121250%,50%,100%K K K K K ===+=。

将各层煤占本层煤的粒度级别分别换算成占入厂(选)原煤的百分数100i K ⨯Γ=入入γ%%,%层的百分数,各层煤某一粒级占本煤分数,某层煤占入厂原煤的百百分数级换算成占入选原煤的入选的各层煤中某一粒入入入--Γ----K γ如表2-1中第4栏和第7栏。

将占全样各个数值按等粒级相加,即得原煤各粒级的含量γ。

如表2-1中7410γγγ+=综合后各粒度级的灰分用加权平均法计算,例如,表2-1中,第11栏各行为10875411γγγA A A ⨯+⨯=对于破碎级来说,从表2-1中,可以确定破碎级各煤层在入厂原煤中所占的百分数如2-2中,12127.67%,23.85%,31.52%K K K K K ===+=。

然后将破碎级资料用同样的方法换算成占入选原煤的百分数进行综合,将自然级和破碎级的数量和灰分进行综合,其结果填入表2-3中。

表2-1两层原煤筛分试验综合表甲、乙层原煤筛分试验结果表2-2 入选原煤+50mm破碎级筛分试验结果综合表甲、乙两层原煤+50mm破碎级筛分试验结果综合表2.1.2 筛分资料综合结果分析根据筛分资料综合结果绘制入选原煤粒度曲线,对粒度组成、物理和化学特性及对选煤产品结构的影响程度做出详细分析。

图2- 入选煤粒度曲线2.2 浮沉资料综合与灰分校正2.2.1 浮沉资料综合浮沉试验资料综合的原则与方法和筛分资料相似,是按等密度级综合的原则进行。

简单叙述如下:1) 将自然级、破碎级中各密度级所占本级质量百分数换算成占全样的质量百分数,然后按等密度级相加得该煤层自然级和破碎级0.5~50mm 的综合浮沉质量百分数,如表1-6、表1-7中第3栏、第6栏、第9栏、第12栏和第15栏。

综合的密度级的灰分用加权平均法求出。

151296318γγγγγγ++++=1816151312109764320γγγγγγA A A A A A ⨯+⨯+⨯+⨯+⨯=2)将占本层全样第18栏换算成占入选全样第19栏,其比列分别从表2-1中得出。

3)将两层煤的自然级和破碎级分别综合得到浮沉资料见表2-4。

2.2.2 浮沉资料的灰分校正浮沉资料的校正通常用调出量法。

校正的基准为筛分综合表中的相应粒级综合校正灰分值为准。

注意煤泥灰分不校正,则浮筛A A -=∆式中 ∆--灰分校正系数,此值可正、可负,%筛A --筛分表中参加浮沉各粒级的综合校正灰分减去综合浮沉表中浮沉煤泥的灰分,%浮A --综合浮沉表中各密度级累计灰分(去泥),%而 A 筛=40.78 %浮A =41.15%△= A 筛-浮A =|38.87-36.34|=0.37﹪>0.2%校正前后的灰分仍为除去浮沉煤泥的灰分,但其方法假定各密度级灰分不变,调整各密度级质量百分数。

即,1) +1.8kg/L 密度级质量百分数增加x%,同时相应减少-1.8kg/L 密度级的质量百分数x%,其总质量百分数仍为100%。

增减x%后,建立新的平衡关系如下筛A A x A x ⨯=⨯-Γ+⨯+Γ--++100)()(8.18.18.18.1 化简后,得:)()(1008.18.1-+--=A A A A x 浮筛式中, x —校正值,%筛A --筛分表中参加浮沉各粒级的综合校正灰分减去综合浮沉表中浮沉煤泥的灰分,%浮A --综合浮沉表中各密度级累计灰分(去泥),%8.1+A -- +1.8kg/L 密度级灰分,% 8.1-A -- -1.8kg/L 密度级灰分,%而8.1+A =74.69 8.1-A =31.15∴100(40.7841.15)(75.7531.59)x ⨯-=-=-0.842) 按校正值x 将大于+1.8kg/L 和-1.8kg/L 密度级的质量百分数进行调整。

考虑到x 应按比例分配到+1.8kg/L 和-1.8kg/L 各密度级中去则有:'8.1+Γ=8.1+Γ+x =17.16-0.84=16.23'8.1n -Γ=n8.1-Γ-x n 8.18.1100+-Γ-Γ式中8.1'8.1++ΓΓ、--分别为+1.8kg/L 密度级调整后和调整前的质量百分数,%;n n 8.18.1'--ΓΓ、--分别为-1.8kg/L 密度级调整后和调整前的质量百分数,%。

如果+1.8kg/L 密度级别中,不止一个密度级,也参照-1.8kg/L 密度级的算法表2-表2-6浮沉试验综合结果表3原煤可选性评定与工艺流程制定3.1可选性曲线评定与产品结构根据“浮沉试验综合结果表”完成“产率、灰分、浮沉物及邻近物密度组成计算,做出入选煤层50~0.5mm粒级浮沉试验综合表”并根据此表绘制出原煤可选性曲线。

图3-1 入选煤层可选性曲线3.3.1选煤产品结构方案由于入选原煤为动力煤,对于电力企业及用户的要求,精煤灰分视用户要求而定。

从图3-1可以看出原煤的可选性一般,属于难选煤;同时也看出矸石产量过高的缺点,所以精煤理论灰分确定为27%,28%,29%三个级别,对应的理论分选密度为1.39 g/cm 3、1.40 g/cm 3、1.41g/cm 3。

方案Ⅰ取精煤灰分为27%,矸石灰分为75.16%,通过可选性曲线可得,精煤产率为44.13%,矸石产率为19.23%,则中煤产率为100%-44.13%-19.23% =38.64%,理论分选密度为1.39 g/cm 3,中煤灰分为41.95%,精煤和中煤分界灰分为35.02%,通过δ±0.1曲线可知分选密度邻近物的产率大于40%,说明原煤在这个分选密度下极难选。

方案Ⅱ取精煤灰分为28%,矸石灰分为76.60%,通过可选性曲线可得,精煤产率为47.66%,矸石产率为17.89%,则中煤产率为100%-47.66%-17.89%=34.45%,理论分选密度为1.40g/cm 3,中煤灰分为43.68%,精煤和中煤分界灰分为36.45%,通过δ±0.1曲线可知分选密度邻近物的产率大于40%,说明原煤在这个分选密度下极难选。

方案Ⅲ取精煤灰分为29%,矸石灰分为78.02%,通过可选性曲线可得,精煤产率为53.27%,矸石产率为17.11%,则中煤产率为100%-53.27%-17.11% =29.62%,理论分选密度为1.41g/cm 3,中煤灰分为45.45%,精煤和中煤分界灰分为37.89%,通过δ±0.1曲线可知分选密度邻近物的产率大于40%,说明原煤在这个分选密度下极难选。

根据可选性曲线,确定出如下方案:例如方案1取精A =27.00%,根据可选性曲线,可查出浮物产率βγ=44.13%,临界灰分λ=35.02%,沉物产率沉物γ=56.87%,理论分选密度δ=1.393-⋅cm g ,取矸石灰分矸石A =75.16%,矸石产率矸石γ=19.23%,所以中煤产率矸石精煤中煤γγγ--=100=38.64%,中A =γγγ中煤矸石矸石精煤精煤总⨯-⨯-⨯A A A 100=42.363.3.2产品利润计算方法根据动力煤粒级及灰分划分计算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年处理量×[精煤各粒级产品产率×对应精煤灰分基价(元)×对应煤种比价(%)+中煤各粒级产品产率×对应中煤灰分基价(元)×煤种比价(%)]方案一:销售收入=2400000×(2.23%×90.40%×132%×350+4.18%×90.40%×139%×350+8.97%×90.40%×150%×350+6.59%×90.40%×136%+6.39%×90.40%×132%×350+14.77%×90.40%×107%×350+1.95%×54.40%×13 2%+3.64%×54.40%×139%×350+7.83%×54.40%×150%×350+5.75%×54.40%×136%+5.57%×5 4.40%×132%×350+12.89%×54.40%×107%×350)=64083.51万元方案二:销售收入=2400000×(2.47%×90.40%×132%×350+4.61%×90.40%×139%×350+9.91%×90.40%×150%×350+7.28%×90.40%×136%+7.06%×90.40%×132%×350+16.02%×90.40%×107%×350+1.78%×47.20%×13 2%+3.34%×47.20%×139%×350+7.17%×47.20%×150%×350+5.27%×47.20%×136%+5.10%×4 7.20%×132%×350+11.80%×47.20%×107%×350)=63617.06万元方案三:销售收入=2400000×(2.76%×85.60%×132%×350+5.16%×85.60%×139%×350+11.08%×85.60%×150%×350+8.14%×85.60%×136%+7.89%×85.60%×132%×350+18.25%×85.60%×107%×350+1.53%×47.20%×132%+2.87%×47.20%×139%×350+6.16%×47.20%×150%×350+4.53%×47.20%×136%+4.39%×47.20%×132%×350+10.15%×47.20%×107%×350)=64304.54万元由此可见方案三即精煤灰分取29%,矸石灰分取77.40%时的利润为最大值,因此确定方案三为最终选煤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