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病理介绍

合集下载

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症状最突出的病变为骨髓内大量浆细胞增生,可占骨髓内细胞总数的15%~90%。

瘤细胞多聚集成堆,有些像成熟的浆细胞,有些分化不成熟,具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

有些细胞体积大,有2或3个核,并有瘤巨细胞形成。

电镜下可见骨髓瘤细胞胞浆内有高度发达的粗面内质网最突出的病变为骨髓内大量浆细胞增生,可占骨髓内细胞总数的15%~90%。

瘤细胞多聚集成堆,有些像成熟的浆细胞,有些分化不成熟,具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

有些细胞体积大,有2或3个核,并有瘤巨细胞形成。

电镜下可见骨髓瘤细胞胞浆内有高度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其池内常充满无定形物质(免疫球蛋白)。

多发性骨髓瘤病变为多发性,常引起多处骨组织破坏,可累及骨骼系统的任何部位,以脊柱、肋骨、颅骨最多见,盆骨、股骨、锁骨和肩胛骨次之。

瘤组织在骨髓腔内形成灰红色结节。

瘤细胞产生破骨细胞活化因子,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吸收。

瘤细胞首先侵蚀骨松质,逐渐破坏骨皮质。

X线片上可见骨质缺损,受累的骨组织可发生自发性骨折或脊柱塌陷。

瘤组织广泛增生可引起骨质疏松。

晚期,瘤细胞可浸润至软组织,并可侵犯脾、肝、肾、肺和淋巴结等。

在约半数以上的病人骨髓瘤侵犯肾,引起骨髓瘤肾病。

肾体积正常或轻度肿大,色苍白,晚期因肾间质纤维化体积缩小。

镜下见肾间质内有多数异常的浆细胞和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有蛋白管型,有些均匀红染,有些呈分层状或颗粒状,内含免疫球蛋白、κ或λ轻链、白蛋白等。

管型周围有巨噬细胞形成的多核巨细胞环绕。

肾小管上皮细胞常萎缩、坏死。

由于骨组织破坏,血钙增高,可引起肾组织内转移性钙化。

继发感染可引起肾盂肾炎。

临床病理联系多发性骨髓瘤起病缓慢,早期多无明显症状。

骨髓瘤细胞破坏骨组织可引起骨痛、骨质疏松和病理性骨折;破坏骨髓内造血组织可引起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

瘤细胞产生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影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功能,导致凝血障碍。

加之血小板减少,病人常有出血倾向。

急性白血病的骨髓病理学特点和分类

急性白血病的骨髓病理学特点和分类

急性白血病的骨髓病理学特点和分类简介急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种以骨髓幼稚细胞克隆增殖为特征的恶性肿瘤。

骨髓病理学特点和分类是诊断和治疗急性白血病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重点介绍急性白血病的骨髓病理学特点和分类。

急性白血病的骨髓病理学特点1.骨髓增生异常: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中,幼稚细胞明显增多而正常造血细胞减少。

骨髓涂片染色或骨髓穿刺活检可见到克罗埃希斯滕染色阳性的原始幼稚细胞,例如原始髓细胞和原始纤维母细胞。

2.破坏正常造血功能:急性白血病的幼稚细胞以异常的克隆扩张,导致正常造血细胞的生成受阻,进而导致贫血、出血倾向和感染的发生。

3.幼稚细胞的形态学特点:急性白血病的幼稚细胞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丰富,胞核大而深染,核仁明显,胞质中常可见到嗜酸性颗粒、嗜碱性颗粒或原始纤维母细胞。

4.染色体异常:急性白血病患者常伴有染色体异常,如t(8;21)、t(15;17)和inv(16),这些染色体异常可作为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

5.免疫学表型异常:急性白血病的幼稚细胞在免疫表型方面常存在异常,如表达特定的免疫标记物,或缺乏正常造血细胞所特有的免疫标记物。

急性白血病的骨髓病理学分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分类标准,急性白血病可以按照骨髓病理学特点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分类。

1.病理学分类:–M0型:未分化型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中缺乏明显的分化成熟细胞。

–M1型: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中有较多的幼稚细胞,但仍可见到少量分化成熟细胞。

–M2型:急性髓系白血病,较多的幼稚细胞,同时伴有分化成熟细胞的存在。

–M3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多为早幼粒细胞或类似早幼粒细胞的细胞。

–M4型: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中以幼稚的红系和巨核系细胞为主。

–M5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中以幼稚的单核细胞为主。

–M6型:急性纤维细胞白血病,骨髓中以幼稚的纤维母细胞为主。

骨髓浆细胞性肿瘤的病理及分类

骨髓浆细胞性肿瘤的病理及分类

骨髓浆细胞性肿瘤的病理及分类简介骨髓浆细胞性肿瘤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白血病类型,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

本文将介绍该疾病的基本病理特征以及常见的分类方法。

病理特征- 细胞形态学特征:骨髓浆细胞性肿瘤的浆细胞在形态上呈多形性,包括核增大、多核形成和细胞质异型性等特征。

细胞形态学特征:骨髓浆细胞性肿瘤的浆细胞在形态上呈多形性,包括核增大、多核形成和细胞质异型性等特征。

- 免疫表型:浆细胞表达多种免疫球蛋白和细胞表面标记,常见的包括CD38、CD138和CD56等。

免疫表型:浆细胞表达多种免疫球蛋白和细胞表面标记,常见的包括CD38、CD138和CD56等。

分类方法根据国际骨髓病学协会的分类标准,骨髓浆细胞性肿瘤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多发性骨髓瘤(MM):最常见的骨髓浆细胞性肿瘤类型,特征为骨髓中存在大量浆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MM):最常见的骨髓浆细胞性肿瘤类型,特征为骨髓中存在大量浆细胞。

2. 轻链病(LC):仅浆细胞轻链在尿液中异常增多,没有骨髓受累。

轻链病(LC):仅浆细胞轻链在尿液中异常增多,没有骨髓受累。

3. 壳细胞瘤(PC):浆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G或IgA,但无骨髓浸润。

壳细胞瘤(PC):浆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G或IgA,但无骨髓浸润。

4. 局部性浆细胞瘤:浆细胞仅存在于骨骼局部,无全身浸润。

局部性浆细胞瘤:浆细胞仅存在于骨骼局部,无全身浸润。

5. 非分泌性浆细胞瘤:浆细胞不分泌免疫球蛋白。

非分泌性浆细胞瘤:浆细胞不分泌免疫球蛋白。

6. 快速毒性浆细胞肿瘤:进展较快的恶性浆细胞肿瘤。

快速毒性浆细胞肿瘤:进展较快的恶性浆细胞肿瘤。

结论骨髓浆细胞性肿瘤是一种白血病类型,具有特定的病理特征和分类方法。

了解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对于患者来说,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以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骨髓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笔记

骨髓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笔记

骨髓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笔记
骨髓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诊断手段,
它们通过对骨髓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帮助医生判断
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骨髓细胞学主要包括对骨髓细胞的形态学
特征、数量、分布和功能状态等方面的研究,而病理学诊断则是通
过对组织病理学的分析,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

在进行骨髓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时,首先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或
骨髓活检,获取骨髓组织和细胞样本,然后通过显微镜下的观察和
染色技术,对骨髓细胞的形态特征、数量和分布进行分析。

在骨髓
细胞学诊断中,医生会根据骨髓细胞的形态特征,如细胞大小、形状、核染色质的分布等,来判断细胞的类型和功能状态,从而帮助
确定疾病的诊断和分型。

而在病理学诊断中,医生则会通过对骨髓组织的病理学分析,
包括病变的类型、范围、病理细胞学特征等方面的观察,来确定疾
病的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

通过对骨髓组织的病理学分析,可以帮
助医生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总的来说,骨髓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在临床医学中扮演着非常
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对骨髓细胞和组织的分析,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支持。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骨髓活检基本病理知识

骨髓活检基本病理知识

骨髓活检标本取材要求
部位: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 标本长度:1.5-2.5cm,可见至少10个完
整的骨髓腔
不合格标本: 长度<1cm 仅见骨质,骨髓腔内空虚 细胞严重挤压变形
骨髓组织学观察内容
骨髓增生程度:造血细胞与脂肪组织之比
增生低下
增生正常
增生活跃
构成成份 造血细胞 粒系细胞 红系细胞 巨核细胞 非造血细胞 淋巴细胞 浆细胞 组织细胞
瘤细胞表现为不同分化程度的浆细胞,可 见Russell小体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ALL/LBL)
来源于前体淋巴母细胞的肿瘤,可为B淋巴 母细胞性或T淋巴母细胞性,两者形态无明 显区别
ALL和LBL为同一种生物学实体
骨髓和外周血受累 骨髓外实体肿瘤
ALL
原淋巴细胞≥25%
病态造血不仅仅见于MDS,如营养因素、 中毒、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化疗药、 某些遗传性血液病等均可引起病态造血
缺乏临床病史和用药史资料,不可能诊断MDS!
骨髓活检在诊断MDS中的价值 评价骨髓增生程度和骨髓纤维化程度
网状纤维染色
骨髓活检在诊断MDS中的价值 确定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 原始粒细胞或早幼粒细胞远离骨小梁成丛状 (3个)或簇状(5个)
纤维化期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纤维组织明显增生
造血细胞斑片状分布
巨核细胞大簇状或片状分布,可见于 扩张的血窦内,胞核呈球形,云朵样 或气球样
网状纤维染色显示骨髓纤维化程度
MF-0 散在少量网状纤维,无交叉
MF-1 稀疏散在网状纤维,多处交叉
MF-2 网状纤维较密集,广泛交叉,有 MF-3 网状纤维十分密集,胶原纤维束
减少
骨髓活检: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是一种通过研究骨髓组织中的细胞形态学和功能特征来诊断和分析疾病的方法。

骨髓是人体重要的造血器官,其中含有各种类型的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前体细胞。

通过对骨髓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进行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患有骨髓疾病,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包括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骨髓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和分子遗传学检查。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大小、核仁、染色质密度等特征,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种类和程度。

骨髓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则是通过使用特定抗体对骨髓细胞进行染色和分析,帮助鉴定细胞的来源和类型。

而分子遗传学检查则是通过对骨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寻找异常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帮助诊断疾病和评估预后。

除了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还在预后评估和治疗监测中发挥作用。

通过定期检查骨髓细胞,可以跟踪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对于骨髓疾病患者来说,及时接受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篇示例: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临床检验检查手段,通过检查骨髓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数量,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各种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风湿性疾病、肿瘤等。

骨髓液是一种重要的造血器官,其中细胞成分非常复杂,包括造血干细胞、成熟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前体细胞等。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是通过显微镜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现其异常改变,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估。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主要包括骨髓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和骨髓组织学检查两种方法。

骨髓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是通过骨髓穿刺或抽吸获取骨髓液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骨髓干细胞等。

通过观察这些细胞的数量、形态和颜色等特征,可以对疾病进行初步的诊断和鉴别。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血液疾病。

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主要是通过对骨髓细胞的形态、数量、组织形态学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的方法和意义。

一、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的方法1. 骨髓穿刺:骨髓穿刺是获取骨髓细胞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

医生在骨骼中穿刺抽取骨髓液和组织,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2. 骨髓涂片染色:骨髓涂片染色是将骨髓细胞涂在载玻片上,然后用不同染色剂染色,如Wright染色、Giemsa染色等。

通过观察染色后的细胞形态,可以分析出异常细胞的数量和性质。

3. 流式细胞术(FCM):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通过激光散射和荧光标记技术,对细胞表面抗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可以准确地检测骨髓细胞中的各种蛋白质及其表达水平。

4. 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PCR技术、融合基因检测等技术,对骨髓细胞的基因突变、融合基因进行检测,帮助医生对骨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1. 辅助疾病诊断:通过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可以辅助医生对各种血液疾病进行诊断,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 判断疾病严重程度:通过对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判断疾病的进展程度和严重程度,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3. 指导治疗策略:根据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化疗、干细胞移植等,提高治疗效果。

4. 监测疾病疗效:在治疗过程中,通过不断监测骨髓细胞的病理学变化,可以及时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

5. 预测疾病预后:一些骨髓疾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预后不良的特点,通过骨髓细胞病理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预测患者的预后,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造血干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导致血液恶性肿瘤的疾病。

骨髓活检诊断病理学基本知识介绍[1]

骨髓活检诊断病理学基本知识介绍[1]

骨髓活检诊断病理学基本知识介绍一、骨髓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图1)(一)支持造血组织的骨组织结构1.骨小梁:骨小梁是骨皮质在松质骨内的延伸部分,即骨小梁与骨皮质相连接,在骨髓腔中呈不规则立体网状结构,如丝瓜络样或海绵状,起支持造血组织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骨小梁具有一定的长度,它们之间有一定距离。

骨小梁形成后至20岁左右,骨小梁表面被覆一层骨原细胞(osteogenic cell)或成骨细胞(o ast),因为都在骨髓腔内表面,故通称骨内膜细胞(endosteal cell)。

成骨细胞,排列在骨小梁表面,胞浆突起可与周围的成骨细胞胞浆相接,它是由紧贴骨表面扁平的骨原细胞发育来的(1)。

图1 骨髓组织基本结构图2 骨与骨髓组织结构从左到右:骨外膜、皮质骨、骨小梁及骨髓造血组和血管。

石蜡切片H-E 染色100 ×2.骨原细胞:骨原细胞可认为是松质骨或骨小梁表面处于静止状态的“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在不同的因子刺激下可转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

它常常与附近窦内皮相连续,在骨改建过程中它转化为成骨细胞,由扁平状变为立方状。

成骨细胞的作用是分泌骨胶原,合成骨基质中的有机成分(胶原和糖蛋白等)并身包埋在骨基质中。

在20岁以前的骨皮质内侧可见软骨基质(HE染色呈蓝色)及成串排列的软骨细胞,骨内膜面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也较多,软骨基质嗜呈浅灰蓝色。

20岁以后软骨细胞及软骨基质逐渐减少,成熟骨组织逐渐增多,25岁以后均为成熟板层骨(HE染色呈红色),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也明显减少Islam HHA(1985)认为在适当的造血因子作用下,骨原细胞还可能转化为造血干细胞并发育或演变为某些造血细胞,如可分化发育为粒系造血细胞。

因常骨髓幼稚粒系造血细胞总是靠近骨小梁表面生长的,并将逐步发育成熟的粒细胞推向骨小梁之间中央区。

即越靠近骨小梁粒系细胞越幼稚,越远离骨小系细胞越成熟。

3.破骨细胞:破骨细胞(osteoclast)是一种大型分支状游动细胞,胞体直径可长100μm ,其分支不规则,形状和大小不一,胞核大小也不一致,数目可由6~50个或更多不相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非常广泛的鉴别诊断:

¢ 肿瘤分期
任何髓系肿瘤 淋巴瘤 (尤其是毛细胞性白血病) 转移肿瘤 炎症性疾病 (自我免疫性疾病,感染尤其是HIV) MDS MPN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
MPN VS. MDS
IgG, IgA, IgD 副蛋白
¢
6
6/6/15
IV 骨髓活检的适应症:肿瘤性或反应性
¢ 血细胞减少 ¢ 血细胞增多 ¢ 副蛋白血症 ¢ 临床分期所需

淋巴瘤 转移性肿瘤
7
6/6/15
Institute of Hematology & Blood Diseas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 ¢
¢
‘骨髓纤维化’ 或 “骨髓的纤维化增加”
¢ 描述性词汇,定义为增加的网状纤维
骨髓活检的适应症:肿瘤性或反应性
¢ 血细胞减少
变) 或胶原纤维(不可逆改变)
¢ reticulin and trichrome 染色
(可逆性改
营养性贫血还是MDS
¢ 血细胞增多 ¢ 副蛋白血症
¢
如何估算有大量假象的骨髓增生 度:

幼稚粒细胞倾向聚集小梁骨周围 红系幼稚细胞倾向于成团而聚 巨核细胞单个存在并表现为按顺序成熟
1 – 脂肪% 避开皮质骨下的位置.
¢
特殊染色:

PAS 网状纤维 铁染色
红系细胞
¢
占有核细胞的20-25% 在低氧状态下可增加到正常状态 的5-7倍 红系细胞聚集成团,远离小梁骨, 并具有特殊的形态学特点

免疫分型:
¢
流式细胞或免疫组化

遗传学和FISH 分子生物学

形态学
骨髓病理的基本原则
l 骨髓是一个“液体”型的器官,没有明显的大体 解剖的要求:
¡ 大小,颜色,特征
¢ 骨髓活检 ¢ 骨髓涂片 ¢ 外周血涂片
l 骨髓与其他造血器官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中 l 需要大量的辅助检查
法医学
1
6/6/15
血血液病理的特点
¢
密切结合临床 疾病的多样性:鉴别诊断 多种检测方法,分析不同数据:系统化的整合 一个具有挑战性但是也有成就感的病理专科
¢
¢
¢
血液疾病的诊断要求:

病史 形态学:
¢ ¢ ¢
结构:骨髓活检 细胞学:骨髓涂片 骨髓血凝块
¢ 血细胞减少 ¢ 血细胞增多 ¢ 副蛋白血症 ¢ 临床分期所需
副蛋白的类型和水平提供了有用的线索
¢ 副蛋白水平升高更可能见到骨髓有意义的改变 ¢ 副蛋白的类型与疾病类型相关

IgM副蛋白
¢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或其他B细胞淋巴瘤, MM中少见 MM or B细胞淋巴瘤,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中少见
¡ 诊断价值:
l 可以验证遗传学的发现 l 决定疾病的分类及预后(2008WHO分类)
骨髓的形态学
¢ ¢ ¢
形态学:结构
¢
红骨髓:造血细胞 黄骨髓:脂肪细胞 骨髓的增生程度是与年龄相关的

增生程度 (Cellularity)

成年人: 1-年龄% (±10-20%) 儿童:
DLBCL T细胞淋巴瘤 MDS的异常表达
l 分子病理
¡ 技术优势:
l 比遗传学和FISH更加敏感 l 报告周期更快 l 不能在脱钙后的样品上进行
¢ 免疫组化 组织活检:淋巴瘤 骨髓干抽,未提供流式样品 特殊抗体(cyclin D1) 与形态学的相关性
MDS的辅助检查
¢ 可以用于确诊的异常遗传学结果

典型的如 -5, -7, del(5q), +8, del(20q), del(17q) 有些只是具有轻度形态学改变的MDS病例
¢ 无遗传学异常不能排除MDS ¢ 流式细胞学可以检测MDS中髓系抗原的异常
表达
• 巨幼细胞性改变 (核/浆发育失衡) • 空泡形成 • 双核仁,核出芽,核膜不规则
¢
¢
3
6/6/15
髓系细胞
¢ ¢
巨核细胞
¢ ¢ ¢
占有核细胞的50-70% 在感染/炎症等发生时,可以快 速增生达10倍以上 幼稚粒细胞聚集于血管周围和小 梁骨周围,而成熟粒细胞位于中 心区域 ALIP
占有核细胞的~1% 位于髓窦附近 2-4/高倍镜下 活检上的评价最为准确, 幼稚/小巨核细胞很难发现
¢ 自身免疫病 ¢ 血红蛋白病 ¢ 肿瘤

累及骨髓 (如骨髓瘤,毛细胞白血病) 髓外其他部位实体瘤引起的骨髓MDS样改变
MPN
(CML) (P Vera)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ET) ¢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慢性特发性) ¢ 少见病理类型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4
病理学通过分析人体组织和体液 的异常来作出诊断
病理诊断
淋巴类肿瘤伴嗜酸性细胞增多和PDGFRA, PDGFRB, or FGFR1异常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24 (亚)型 急性淋巴系白血病 (ALL): 9 (亚)型 分化不清的急性白血病 (ALAL): 7 型 成熟B细胞淋巴瘤: 33 (亚)型 成熟T细胞淋巴瘤: 20 (亚)型

血血象增高高的骨髓检查
¢ 临床及其他实验室诊断 ¢ 骨髓形态学对于巨核细胞的评估非常有帮助 ¢ 遗传学检查/FISH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非特指型 (高嗜酸粒细 胞综合征) 肥大细胞增生症 骨髓增殖性肿瘤,不能分类
5
6/6/15
MPN
40 53
组织病理
病理科
检验科
临床生化 血液学
10. Hodgkin淋巴瘤:
5 (亚)型 11. 免疫相关的淋巴增殖性疾病: 7 (亚)型 12. 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肿瘤: 7 (亚)型
19
细胞学
特殊检查 流式细胞,遗传 学,分子生物学 微生物学 临床免疫
容易误诊为MDS的几种情况
¢ 药物 ¢ 有毒物质

IV 骨髓活检的适应症:肿瘤性或反应性
¢ 血细胞减少 ¢ 血细胞增多
接触砷或重金属 酗酒
MPN还是反应性增多
¢ 维生素B12,叶酸,铜缺乏 ¢ 病毒感染

¢ 副蛋白血症 ¢ 临床分期所需
HIV, HCV
6/6/15
血液病理
¢ 骨髓病理 ¢ 淋巴结病理 ¢ 出凝血异常 ¢ 非肿瘤性血液疾病
骨髓病理介绍
汝昆 病理中心心 检验中心心
血液肿瘤
1. 2. 3. 4. 5. 6. 7. 82 (亚)型 骨髓异常增殖性疾病 (MDS): 8 型 MPN/MDS: 4 型
第四届 血液病理高峰论坛
江苏徐州 2015年10月30日-11月1日
022-2390-9362
8
¢ ¢ ¢
通过活检检查最准确 表达方式:造血细胞/总细胞 皮质骨下的区域为低增生区,不宜于评 价增生程度 增生程度随年龄递降,并明显表现在儿 童期。在成年期相对稳定,到老年期又 有明显减少
<1 1-5 >5
80-100% 60-80% 60±15%
¢
造血成分的结构:

巨核细胞的异常增生
有效造血
MPN
¢ 骨髓增生活跃 ¢ 正常的细胞形态 ¢ 血细胞增多 ¢ 器官肿大
无效造血
MDS MDS/ MPN
¢ 骨髓增生活跃 ¢ 异常的细胞形态 ¢ 血细胞减少 ¢ 无器官肿大
• 细胞变小 • 核形的简单化 • 核小叶之间的分离
4
6/6/15
红系异常
¢ BCR-ABL ¢ JAK2 ¢ MPL
MPN的形态学特点
¢ PV:全髓增生生。 ¢ ET:没有纤维组织增生生,巨大大的巨核细胞 ¢ PMF:不规则的巨核细胞
¢ Calreticulin ¢ CSF3R
在MPN的诊断方方面,活检的重要性要大大于 涂片!
IV 骨髓活检的适应症:肿瘤性或反应性
2
6/6/15
免疫分型
¢ 流式细胞学 诊断性检查
遗传学/分子病理检查
l 遗传学检查
¡ 遗传学可以提供克隆性的证据 (MDS) ¡ 疾病的分类和预后判断

辅助性检查
¢ ¢ ¢
急性白血病 小B细胞淋巴瘤 ¢ 多发性骨髓瘤 ¢ 微小残留病变 (MRD)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