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的种类风格特点

合集下载

浅析动画中传统元素的表现力

浅析动画中传统元素的表现力
浅 析 动 画 中传 统 元 素 的表 现 力
王华奇
摘 要:中国的传统元素种类繁 多,中国动画的发展 根植 于 中国传统元 素以及 中国的特 有文化 ,凝聚 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结晶,传承 了 中华民族 的艺术精神 ,中国特 色的水墨动画 ,剪纸动画 ,皮影动画等都细腻动人 ,表现 出很 强的层次感和 生动 的效果 ,彰显 出中国独特韵 味 。中国动画的发展 ,一直以来都是 中国人 的骄傲 。 关键 词:中国动 画;传统元素 ;表现
丝丝牵人心 。
的拉近海内外观众心 的距离 ,才能获得成功。 三 .传 统 元 素 揭示 动 画角 色 的 内心 世 界 按照中国传统 的思想 ,儒家讲究 “ 温柔敦 厚” ,道 家讲 究 “ 道法 自 然” ,法家讲究 “ 好利恶 害” ,这些说 的人性是 复杂 的。中 国动 画的角 色在设计 中计较单薄 ,好人就是好人 ,坏人就是 坏人 ,缺乏多面性 ,使 动画没有 丰富饱满感 ,这样也缺乏打动观众的心,缺乏 幽默感的氛 围与 鼓舞人心的人性力量 。所 以在魍造动画片中的角色时,也应 该加进 中国
片属于中国所特有的。 部动画的灵 魂 ,要数 动画的 “ 角色 ”了 ,要想塑造有 中国特 色的

博大精深的 中国传统 文化 和中 国传 统元 素构成 了中国动 画取之 不 尽 ,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 ,在发展中国动 画,寻求设计灵感 方面 ,我 们一方面要尽可能的吸取传统文化 的精华 ,还要借鉴我们传统 文化 发展 的表现手法 ,取其精华 ,变他人 的为 自己的。是 中国传统动 画在借 鉴中 发展 ,在发展中强大 , 让 中国的传统元素动画片在将来 的不久必定 能 占 到世界动厕舞台上 ,焕发出光彩夺 目的光 。( 作者单位 :东北电力大学 国动域产业呈现出 良好 的发展 态势。而学习与创造 ,如 何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和如何发扬民族精神成 为了动 画产业 的流行话 题 ,中国有句老话—— “ 知不足方 能知进步 ” 。所 以 ,中国特 色动 画的 发展脉络变成 了一种从简单的讲 述故事到民族精神 的弘扬过程 ,我们从 老式的塑料纸加水彩笔变成了电脑绘图 ,但是在故事情 节和人物表现 手 法上 ,中国动画发展的空间还有很 大。这就需要我们不 断的探索 ,不 断 的学习 ,不断的创新 ,才能使中国传统元 素动 画在世界 占有一席之地 。 二.中国传统元素在 动画中的具体表 现 ( 一) .传统元 素在动 画角色中的表现 在中国动画片中 ,如 《 大闹天 空》 、《 葫 芦兄 弟》 、《 小 蝌蚪 找妈 妈》 、《 牧笛》 等 ,不仅具有 中 国传 统元 素的角 色在里 面 ,而且 内容上 也讲述了中国的传统故事 ,突显 中国特有 的民族文化 ,这样 才使得动 画

中国动画赏析

中国动画赏析

中国动画发展史及经典动画赏析我国的动画片历史渊源流长,从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容和艺术性都远高于同一时期的日本和美国,特别是日本很多的早期动画都受到我国动画的影响.但是从90年代起,我国的动画开始走向衰落,现在充斥在中国动漫市场上的几乎全是日本和美国的动画.中国动画一共经历了六个时期一.1922~1945年是萌芽和探索时期。

1918年《从墨水瓶里跳出来》等美国动画片陆续在上海登陆,使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对神奇的动画片着迷。

抱着创造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片的信念,以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动画人应运而生,成为中国动画片的开山祖.经过他们艰苦的探索与研制,1922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之后,1924年中华影片公司摄制了动画片《狗请客》、上海烟草公司摄制了动画片《过年》.这两部影片是中国最早的动画片.但它们都没有产生影响,产生影响的是万氏兄弟于1926年绘制的《大闹画室》.1935年,万氏兄弟推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41年又推出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铁扇公主》同时也是亚洲第一部长动画片,比美国迪士尼公司出品的世界第一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只晚了四年,该片以精湛的动画技术和卓越的艺术性被载入世界动画电影史册。

影片于1941年底在上海上映,获得空前好评,其后又在香港和东南亚及日本上映,反响热烈。

日本动画片《铁壁阿童木》的导演、日本动画和漫画的鼻祖手冢治虫,就是在看了这部动画后放弃学医,决定从事动画创作的.2。

1946-1956年是中国动画片的稳定发展时期。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电影制片厂生产力木偶片《皇帝梦》(1947)、动画片《瓮中捉鳖》(1948),为建国后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1950至1956年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片的创作和生产呈现以下特点:在题材上,用童话的故事服务于少年儿童,拍摄了《小猫钓鱼》(1952)等;风格上,踏上民族化的道路,制作了木偶片《神笔》(1955)、动画片《骄傲的将军》(1956);技术上,由黑白片向彩色片转化,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3)、第一部彩色传统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1955)。

中、美、日动画发展时期

中、美、日动画发展时期

中、美、日动画发展时期一、中国动画片的发展经历了5个时期:1、1922-1945年—萌芽时期;2、1946-1965年—发展时期;3、1966-1976年—枯萎时期;4、1976-1989年—恢复时期;5、1990至今—动漫产业链完善期。

1922-1945年—萌芽时期1941年,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拍摄的动画影片《铁扇公主》,这是公认的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

万氏三兄弟因而成为中国动画片的开山鼻祖。

在此之前,1924年中华影片公司摄制了动画片《狗请客》、上海烟草公司撰制了动画片《过年》。

这两部动画片虽然早于《铁扇公主》,但它们没有产生影响。

1946-1965年—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国家政局相对稳定,政策相对宽松,艺术家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中国动画片进入快速的发展时期。

不少影片在国际电影节获奖,在艺术和技术上达到空前的高度,形成了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动画学派。

建国初期,中国动画片的创作和生产呈现以下特点:在题材上,采用适合儿童的故事脚本,拍摄了《小猫钓鱼》(1952)等;在技术上,由黑白片向彩色片转化,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3)、第一部彩色传统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1955);在风格上,踏上民族化的道路,制作了木偶片《神笔》(1955)、动画片《骄傲的将军》(1956)。

1956—1966年,中国动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流。

题材多样,技术创新,民族特色明显,乃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片的一大特点。

另外,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57年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具备独立摄制美术片的专业厂。

震惊世界的经典大片《大闹天宫》(上集1961年、下集1964年)诞生在这一时期,《大闹天宫》在中国动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其艺术水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另外,这一时期的中国动画人,对新材料进行了不懈地探索。

1958年,第一部中国风格的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摄制成功;1960年,创作出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1961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问世,1963年,随即推出水墨动画片《牧笛》。

论定格动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及发展现状

论定格动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及发展现状

论定格动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及发展现状在每个人的童年里,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景象:一个人在家里,对着布娃娃念念有词,喂她吃饭,给她梳头穿衣,想象着她是一个真正的小女孩,会跑会跳,偶尔还会淘气。

也许是因为每个人童年时这样的的幻想,定格动画产生了。

定格动画又称为逐格动画或停格动画,是指用摄像机逐帧拍摄对象,把拍摄所得的序列画面连续放映,以产生动态影像的独特动画形式。

动画是与时间共舞的艺术形式,它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空间的时间里发生变化,营造出各种奇妙的场景和故事情节。

定格动画是动画门类的重要分支之一,最早可追溯到电影产业的发展初期,它的拍摄手法即用摄影机一格一格地拍摄移动的现实的物体,然后连续播放,使其看起来像是运动中的物体。

定格动画区别于其他动画形式的最大特点是:定格动画拍摄的主要对象是现实中的真实物体,而非电脑制作或手绘的虚拟物体。

定格动画的核心本质是赋予世间万物以“生命”,无论任何事物都能在这种动画形式中成为“活”的、有“思想”的、有“情感”的生命。

一、定格动画的多样性定格动画是一种集文学、绘画、音乐、摄影、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

定格动画的多样性体现在材质细节上的多样性,以及表现题材的多样性上。

定格动画的材质多种多样,根据材质进行分类,常见的定格动画的种类有黏土动画、木偶动画、剪纸动画以及实体动画等。

黏土动画是指使用黏土等可塑性材质来制作的定格动画,比较著名的作品包括阿德曼动画工作室的《小羊肖恩》;木偶动画是一种以立体木偶为表现形式的定格动画,由木偶戏发展而来,虽然木偶片在表述上有一个“木”字,但其制偶材料却不仅仅局限于木料,比较著名的作品包括《神笔马良》、《阿凡提的故事》、《僵尸新娘》;剪纸动画是在借鉴皮影戏和民间剪纸等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美术电影样式,它以平面雕镂艺术作为人物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吸取皮影戏装配关节以操纵人物动作的经验,制成平面关节的纸偶,比较著名的作品有《渔童》、《葫芦兄弟》;实体动画是以实物拍摄材料的一种动画影片形式,是使用积木、玩具等来制作的定格动画,比较著名的作品有《巴布工程师》。

浅析中国传统动画电影的传统文化、艺术元素

浅析中国传统动画电影的传统文化、艺术元素

浅析中国传统动画电影的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中国动画的发展共经历了5个阶段,中国传统动画,应该包括从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末期的四个阶段。

这一时期创作出了大量极具民族特色的优秀动画作品,中国传统动画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传统民族艺术风格的成功表达。

由于中国传统动画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的产生和成熟较之其他艺术门类都最晚,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便综合地体现了中国的艺术审美意识。

它的成功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是分不开的。

中国传统动画从创作题材、表现形式到情感表达,都汲取了大量的民族元素,在世界动画舞台上独树一帜。

一、动画题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传统文化经由各种媒介和艺术样式留存,五千年中国文明史,留存了浩瀚丰富的创作素材,当电影、电视成为传播媒介时,自然而然地会从以往的媒介留存中寻找文化的血脉和创作的素材。

中国传统动画,作为一种新的影视形式,影片的题材主要来源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传统文学、寓言故事等。

如我国动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大闹天宫》就是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名着《西游记》中的一个章节,《西游记》原着是一部极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伟大作品,是中国最优秀的古典神话小说之一,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可谓家喻户晓。

又如:王树忱导演的动画片《天书奇谭》,选材于明代小说《平妖传》。

《平妖传》是一部明代的章回体小说,是由民间神异传说故事收集整理而成,民间的传说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演绎出的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往往反映了百姓的愿望,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题材。

再如阿达导演的动画影片《三个和尚》,便是取材于中国民间的一句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并在此谚语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颠覆了原来的结局,创作了全新的立意。

中国传统动画影片的题材,总是和中国传统文化和故事在一起。

其中,取自古代寓言故事的还有《愚人买鞋》《猴子捞月》《南郭先生》等;取自民间传说的有《神笔马良》《骄傲的将军》《九色鹿》《葫芦兄弟》《一幅僮锦》《蝴蝶泉》等;取自古典神话小说的还有《铁扇公主》《哪吒闹海》等。

中国动画大全

中国动画大全

《阿凡提的故事》:木偶戏,好多集,有《卖树阴》、《种金子》等等。阿凡提一边骑驴一边唱“我的小毛驴,小毛驴...”,还有种金子时的咒语“埋沙子种金子沙子一袋子金子一屋子...”妙哉妙哉。大家都看过吧,不过12集都看全了也不容易啊!
《天书奇谭》:里面的小主人公蛋生把天书看了一遍就背下来了,厉害!还有蛋生吃饼的动作也帅呆了。《天书奇谭》情节曲折,实在是扣人心弦啊。
《曹冲称象》:木偶剧,挺好玩的,尤其是黑糊糊的印度人。
《一夜富翁》:当时小猪猪储蓄罐好流行啊。
《愚人买鞋》:木偶戏。我看过若干遍了。
《小兔偷瓜》:被粘住的小兔特可怜的哭喊:“老爷爷~~”,还记得吗
《咕咚来了》:咕咚来了的邮票现在涨的特快,尤其是小本票。
《草原英雄小姐妹》:深入人心的故事。
有部片子是说一只老鼠希望变成猫,变了以后又想变别的...变来变去最后又变成老鼠哦!我还记得它变成猪的时候还唱了首狂搞笑的歌:“当猪当得好快活,罗哩洛哩罗,当猪当得好快活,罗哩洛哩罗,吃吃那个睡睡,罗哩洛哩罗...”
还有《猎人海力布》《水鹿》《假如我是武松》《金币国游记》《斗鸡》《大扫除》《眉间尺》《火童》《鹿与牛》《八仙与跳蚤》等。
《人参娃娃》:横里看,竖里看,怎么看怎么好。白白净净的人参娃娃叫的那声“小哥哥”,太天真太可爱了。
《张飞审瓜》:一个有趣的动画片,不过大家可能都忘了。
《猪八戒吃西瓜》: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走?
《醉酒》:一个卡车司机酒后行车,开到建筑工地,撞了。演的次数太多了,不过风格跟别的不太一样,倒是有点像某版的《翠花上酸菜》。
《长发妹》:美丽的长发妹,美丽的故事,可惜俺是男孩子没办法留长发啊。
《没头脑和不高兴》:一高一矮的没头脑和不高兴。没头脑盖了一个999层的大楼,要爬3个月;不高兴在楼顶上演武松打虎,结果...哈哈。

以《大圣归来》谈中国动画中的角色造型特征

以《大圣归来》谈中国动画中的角色造型特征

影视大观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115以《大圣归来》谈中国动画中的角色造型特征廖家权吴颖(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庆,合川401520)摘要:一部动画的成功,首先就是角色造型的成功。

在动画制作中学会塑造一个或几个个性鲜明的动画角色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在整个动画片创作环节中,角色造型设计是整个电影的前提基础,主导着动画片的情节、风格、趋势等。

成功优秀的动画角色造型设计,蕴含着无穷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关键词:动画电影;角色;造型特征一、动画角色的重要性1.理性分析是塑造角色的基础动画角色塑造之初,首先要分析所塑造的角色所反映的时代、事件、矛盾冲突、主题思想、人物贯穿行动、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整部片子的现实意义与最高任务。

比如面对《大圣归来》这样的古典神魔巨著时,除了对历史文献、社会背景的考查外,还需对历史艺术形象进行借鉴,通过小说、连环画及其它姐妹艺术作品《西游记》、《大闹天宫》,间接地去提升创作思想、历史背景及社会地位。

2.找准表现人物的艺术感觉是塑造形象的切入点一个形象的创作,要涉及到任务的特点、所持立场、所属派别、思想情感、特定性格等诸多因素。

以上都应具体反映在角色人物的行动、语言和态度上,只有将以上特点结合起来,才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把理性和感性有机的统一起来。

例如《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性格刚烈、桀骜不驯,却又富有胆识、不畏强权、伸张正义,悟能与悟净也忠于玄奘,任劳任怨。

《大闹天宫》正是对这些姐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感性的创作相结合,才是艺术感觉和角色造型的设计更上一层楼。

3.动画角色的设定在影视动画作品中,动画角色的设定应参考剧本剧情的发展内容、时间(时代)、所要表达的主观思想及其所适应的人群而定。

影视动画片每集的故事较之一般电影而言要短,故事情节也相对简短,因此,一部动画片要吸引观众注意力,塑造角色形象是极为重要的方面,使之具有独特的语言、行为及其鲜明的个性,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点在商业动画片的制作尤为重要。

概览-动画形象设计(上)

概览-动画形象设计(上)
3.趣味性
动画的特点
• 欣赏一个动画案例《海底运动会》
动画的风格
1-美国动画 2-日本动画 3-中国动画
美国动画的特点
实力雄厚,经久不衰
•世界上最大的动画生产国,历史悠久,生产规模成熟 •高投入、高制作、高科技,国际化意义
•多以轻松幽默为主体,通过单纯的叙事手法,引申深刻主题
•富有正义感的主角VS阴险愚蠢的反派 •近年来的动画愈发有现实教育的意义
2.夸张性
动画的特点
3.趣味性
•动画艺术的一个主要特点,相对于文学、电影等艺术形式而 言,动画艺术更适合通过活泼有趣的形式来传达制作者的思 维理念。 •生活压力的加大也使得人们渴望获得短暂的休息和调整 •寓教于乐,通俗易懂,老少皆宜 •动画形象性格各异,丰富多彩,便于传播
动画的特点
3.趣味性
动画的特点
动画形象的分类
动画形象的分类
动画形象的分类
• 夸张变形类 动画形象的夸张变形更加注重趣味性和幽 默感。为突出创作对象的某些特征或者 某些个性元素会进行局部的变形和夸张, 要根据角色的情节中的个性要求来进行 处理变形。 要尽量在有趣的范围内,具备幽默感。
动画形象的分类
动画形象的分类
• 符号类 简洁明快、造型抽象画、随意性强。 形象往往出现在动画短片、吉祥物设计、网络 动画和玩具饰品设计等领域中。角色往往没 有什么故事背景或者较为简单,所以可以摆 脱情节的束缚而专注于形象本身的醒目效果, 注重角色的外在整
一些动画形象
一些动画形象
动画形象的分类
• 写实类 • 夸张变形类 • 符号类
动画形象的分类
• 写实类 以尊重客观对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创作,比较接近生活 中的人和物,造型严谨。 要求创作者有过硬的绘画基本功,素描和速写的基本功 要扎实,并具备一定的色彩表现力。 要把握角色的内在个性,尤其是对于角色的服装、饰品 和道具要加以细致地描绘,做到形神兼备。 以上是相对而言。这类作品以美式英雄动画作品为代表, 日本动画也有一些作品接近现实中的真实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动画的种类风格特点
作者:牛星李荣发
来源:《牡丹》2017年第15期
中国动画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曾经闪烁着万丈光芒,这也说明了中国动画片是有一定实力的,有适合自身发展的艺术规律。

在漫长的发展中,中国动画始终致力于走一条中国特色的艺术道路,改革开放后,在世界动画的大潮中也从未放弃这一方向。

在许多90后的童年时代,動画片是其放学回家就必须看的电视节目,不管作业有多少,只要到了动画片播放的时间就必定端坐在电视机前,也常常因为这件事情被妈妈唠叨不止一次。

动画片陪伴90后一年又一年,从懵懂无知的幼儿园到小学甚至到初中、高中,动画这个词,是其童年时代不可或缺的回忆,而在大多成年人的世界里,动画片这个词语已经慢慢淡出。

但同时,笔者也很庆幸,始终有一部分人保持着看动画片的习惯,也很庆幸中国动画慢慢越来越好,更庆幸的是老一辈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如《猪八戒吃西瓜》《宝莲灯》《小蝌蚪找妈妈》等,这些动画都很经典,也很有趣,是一代人珍贵的童年回忆。

中国动画走过了初创阶段的艰难、开拓时期的繁荣,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到了顶峰,在世界舞台中赢得了“中国学派”的美誉。

中国的动画创作者从来没有放弃对本民族风格的探索和追求。

因此,各种不同类型的动画都存在其特有的风格,并且在叙事之间也有一定联系。

叙事就是讲故事。

运动性造型形象的动作、声音、语言都是人的具体行为,自然有一定的内容和一定的形式,还能在一定时空中展现,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动画片正是模仿或者表现人类的某种行为,以活动的画面作为承载展现出来。

一、剪纸片的表现技法
1958年,中国创造了一个新的动画种类,那就是剪纸片,也就是剪纸动画。

剪纸动画的来源十分有趣,它是由皮影戏、剪窗花等民间艺术演变过来的。

据说宋代以后,皮影戏才在民间流行起来的。

剪纸动画是用驴皮之类的材质刻成各种各样的人物模型,然后在白色的幕布上面,由人用支棒来操纵的表演。

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取得了成功,这种民间艺术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点赞。

剪纸简单的理解就是把纸裁剪,剪出造型,剪出人物的模型和背景道具,再将它们涂上颜色,安上关节。

拍摄时,把剪出来的模型放在平滑的玻璃上面,用支棒操控它,慢慢扳动它们的关节,按照剧情需要,摆出不同的姿势,用逐帧的拍摄方法拍摄出来,再通过连续不断的放映,将其制作成可播放的视频。

剪纸的模样,一般都是侧面为主,但是制作的时候必须参考人物的其他角度,如正面、半侧面等。

根据剧本故事的需要,可能会做出几套不一样的造型和景物进行拍摄。

造型剪完之后,会按照人物的资料以及参考的动态,按照人物的性格制作出关节;再将人物各部所需的颜色纸张进行绘制,然后镂空、刻画、剪出形状,最后将解剖的各个部位连接起来,就形成活动自如的纸质人偶;再根据拍摄的需要进行调整,也可以将关节的制作更加复杂化,这样就可以让角色做出更多的动作,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更便于人欣赏观看。

因为剪纸片里面的角色和景物、道具等都是以平面的方式制作的,都是片面的模样,所以剪纸动画在动作中很少有转体,很少用透视的角度拍摄。

在观看时,没有主客观变化,但是非常有舞台化的视觉效果。

二、木偶片的表现技法
木偶片和木偶戏差不多,是跟木偶戏发展起来的,但比木偶片更加立体,木偶片的模型一般是用木头、石膏、塑料和钢铁等材料制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发展,材料也发生了变化,目前使用陶瓷、金属等材料制作。

拍摄时,将一个动作一次一次地分解出来,用逐帧动画拍摄,通过连续放映还原成会活动的模样。

木偶在说话的时候,嘴巴基本不会动,大多是靠手势、动作来表达情绪的。

但是也有嘴巴可以活动的木偶,制作木偶的材料也要看当时情况,这些情况都是和影片息息相关的。

木偶大部分都是用木头制作的,这是十分传统的简单方法,当然也可以用石膏制作,出现这种木偶主要是因为和木头相比石膏更容易雕刻,能够节省人工,用一些粗糙的布料包裹在石膏头像外,如布娃娃。

捷克艺术家用的就是玻璃制作的木偶和布景。

用橡皮泥来制造木偶的身体,材质非常酥软,人物在活动中可以随意变形,这是其他材料所没有的特点。

技术日新月异,动画片的发展也持续着蓬勃之势,每个动画片种类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虽然人们不得不面对岁月的苍老,但是沉淀在每个人心中的暖意是最开始的,最干净的心灵依然存在心头。

笔者很开心,能观看动画,还能跟随动画主角一起经历欢喜忧愁。

三、水墨动画的表现技法
水墨动画跟中国国画相类似,它让动画表达更加深邃、优雅,非常简单的颜色,给人以轻盈、干净明亮的感觉,既能体现出中国传统美术的精髓,又能用俭朴的艺术风格,再加上一曲悠扬典雅的古典音乐,展现出一种高雅的气质。

它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到现在为止,水墨动画形式也拥有着非常巨大的创作潜力和市场。

张松林先生曾说过:水墨动画是十分珍奇和神奇的,它打破了传统动画制作的方法。

中国水墨用的是写意方式,讲究的是笔法的技巧,用一些朦胧的美丽,来让人喜欢水墨动画,这是一种神奇的美丽。

水墨画不仅仅是勾勒出来的,更多的是用渲染的方式。

这就是水墨动画的独
特之处,无法被模仿。

但是,繁琐的制作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墨动画的发展,所以,水墨动画的制作是需要慢慢摸索、创新的。

水墨动画继承的是中国水墨画的淡雅、朦胧、意蕴深远的独特写意手法,以意为主的表现形式,讲究的是笔的技法,强调的就是意境。

它的模糊,需要观众假以时日的揣摩,只要具备一定的中国文化,就可以较好地领略中国水墨画的风采。

但是,水墨动画最大的缺点就是难,创作技术要求较高,不是所有人都能创作出来的,而且投入的精力和成本相比普通动画较高,一旦缺乏资金、技术的支持,水墨动画就难以为继。

另外,题材表现方面的局限也非常明显,水墨画大多数都是山水画、花鸟鱼虫等,拥有比较单一的审美兴趣。

但是在追求娱乐和流行的大众文化时代,水墨动画能否屈尊于这种追求呢?水墨动画就是在讲故事,慢慢的节奏,简单的剧情,优雅的意境,看起来简单,但是十分精炼,十分强悍。

中国水墨动画讲究的就是写意,就是从静止的一张张图片,变成连续的动画,对于叙事技巧的要求非常高。

中国的水墨动画大多时间不长,许多都只有三五分钟,最长也超不过半个小时,而音响处理上常常用音乐贯穿始终,对白非常少;至于情节,则是朴素简短的。

因此,由于叙事的精悍再加上技术的难度,每一部水墨动画都是精品,在中国所获得的动画影片奖中,用水墨形式表现的动画是我国获奖最多的一种,它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动画。

可惜的是,这些经典的实验短片并没有得到发展,一直停留在原地,而且中国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动画并没有得到大众的追捧、喜爱。

(江西服装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