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近年经济发展概况

内蒙古近年经济发展概况
内蒙古近年经济发展概况

内蒙古近年经济发展概况

一、农牧民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产业收入仍占绝对比重。2005年呼、包、鄂、巴四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631元、4667元、4601元、4265元,均超过当年全区农牧民纯收入水平(2989元),也超过当年全国农民纯收入水平(3225元),比2001年分别增加2070元、2109元、2343元、1686元,年均增长15.9%、16.2%、19.5%、13.4%,比全国平均增速8.3%高出7.6个百分点、7.9个百分点、11.2个百分点和5.1个百分点。从收入来源情况看,收入结构比较单一,一产业收入占纯收入比重分别达到62%、56%、57%和81%。非农收入贡献加大,但地区间差异明显。2005年呼、包、鄂、巴四市农牧民非农收入(包括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分别达到1750元、2042元、1981元、829元,比2001年增加了580元、1125元、1268元、565元,对五年农牧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43.5%、54%、33%,比“九五”时期都有较大增长,但和全国平均水平(65%以上)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另外,从四市非农经济发展来看,呈现不平衡状态。2005年呼、包、鄂、巴四市非农收入占纯收入比重分别为37.8%、43%、43.7%、19.4%,与2001年相比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增加了11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和7.9个百分点,呼和浩特市下降7.9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是非农收入增加的主要来源,农村牧区二三产业发展十分薄弱。2005年呼、包、鄂、巴四市农牧民工资性收入为1047元、1018元、1365元、463元,比2001年增加378元、590元、883元、243元,除巴盟外其他三市农牧民得到的工资性收入均超过全区平均水平,鄂尔多斯市农牧民工资性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工资性收入占非农收入比例都达到了50%以上,鄂尔多斯市达到60%以上,工资性收入是非农收入增加的主要来源。与此同时,二三产业收入占非农收入比例均在15%以下,对农牧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微弱。

可以看出,目前内蒙古西部非农经济发展,主要是以输出人力资源获取劳务收入为主,真正经营性非农收入很少,非农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状态。

二、影响内蒙古非农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产业结构严重农牧化。内蒙古人均耕地8.3亩,是全国的人均耕地的3倍;人均草牧场122亩,位居全国首位。农牧业资源具有比较优势,一产业具有较高的比较效益。调研所及的四个市第一产业收入都占绝对优势,非农牧收入只占19%到43%。巴彦淖尔市第一产业的收入比重虽然逐年下降,但2005年仍高达81%,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是第一产业尤其是种植业。即使工业化较快的鄂尔多斯市目前农牧民仍有近六成收入来自第一产业,非农收入比重较全国平均水平还低16个百分点。呼市近年由于奶牛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一产业占农牧民收入的比重还有较大幅度上升。严重农化的产业结构,说明了内蒙古农村非农行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农牧业资源丰富带来另一个问题是农牧民小富即安的思想根深蒂固。在推进非农业产业经营过程中,部分基层领导就农业抓农业,对于二、三产业的发展在思想上认识不够,一些地区农牧民外出打工的积极性不高。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白银脑包镇新兴村农民刘金牛认为现在生活“猪肉不误吃,烧酒不误喝,日子过得顺溜”,“儿子出去不省心、女儿出去不放心”,不如留在身边。

(三)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融资困难。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较慢,对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带动作用十分有限。包头固阳县域内缺乏马铃薯加工企业,商品薯全部以鲜薯外运,该县金山镇红崖湾村农民仅鲜薯运费一项就比在当地销售多支出90多万元。同时,农村牧区二三产业发

展受融资难等问题的困扰,不仅发展壮大困难,有的生存也成了问题。鄂尔多斯东胜区的移民村和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白银脑包镇有创业计划的农牧民都反映贷不到款,贷款没有渠道;国家设立的创业贷款只给城市下岗职工,而农牧民就地兴办二三产业或进城创业都不能享受该项贷款。此外,对合法经营的农村牧区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于工商登记和收取有关税费等优惠政策没有完全落实,有的地方仍在收取管理费。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基础工作落后,外出打工组织化程度低,进城务工环境仍有待改善。农牧民务工的组织领导系统、信息系统、维权系统未完全建立,农牧民打工70%靠自发,政府组织职能不到位。农牧民工子女上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仍未纳入打工城市统筹范围。呼市赛罕区的双树村村民说,划归市区后,所交养老保险费与原城市居民一样多,但领取养老保险金少200多元,原城市居民是每月650元,他们只能领到418元。赛罕区大台什乌盟籍打工村民子女上学不能享受到教育“两免一补”。为城市盖楼房的乌盟人,打工十几年也买不到当地一套住房,只能租南房居住。在北京等外地城市打工的农牧民再到其他城市或返乡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公积金帐户不能跟着转移,社保基金管理有待进一步改善。

(五)农村牧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滞后。全区职业技术学校很多已并入普通学校,现有的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缺乏与专业相适应的教师、实验室、实训场地、教学仪器设备,办学成本较高,难以满足教学要求。鄂尔多斯市旗县区前些年教育改革把职业技校都并入普通高中,致使各旗县区没有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使鄂尔多斯技工用工缺口大大增加,其他三市也不同程度存在类似情况。四市农村牧区相当一部分中、高考落榜生重新回到农村牧区务农,增加了农牧民的数量,需要社会高度关注,加强就业培训,但目前除鄂尔多斯市外,对这部分新增农牧民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还没有做出有效安排。

目前国家对农牧民转移培训的补贴量小、标准低,难以满足对农牧民进行有效培训的需要。由于农牧民自筹能力弱,而大多数旗县区又没有安排转移培训的配套资金,每人300元的补助资金只是杯水车薪,只能开展一些引导性和简单工种培训,难以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开展订单、技能性要求高的培训,导致培训质量不高,效益不明显。据呼市教育局测算,2006年市教育局直属的6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中住校的农村学生每年每人支付的学费、生活费约3900元,而2006年国家和自治区资助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最高每生1000元。“阳光工程”只有国家补贴300元,时间是15天到3个月,根本满足不了掌握就业本领的需要。四市都有召不到生源的现象,有的十五天的培训,时间过半、人走一半,培训质量大打折扣。另外培训资源分散,有关农牧民的培训工程分散在科技、教育、劳动就业、扶贫、农牧业等多个部门,四市呼吁整合农牧民培训资源。

三、有效增加非农收入的对策建议

继续坚持自治区七届、八届党代会以来形成的战略思路,解决农牧业问题在非农牧产业上下功夫、解决农村牧区问题在加快推进城镇化上下功夫、解决农牧民问题在减少农牧业人口和转移农牧民上下功夫。充分运用第二次农业普查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制定发展规划,做出科学决策。彻底摸清内蒙古农村牧区劳动力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和农牧民收入结构、投资意向等家底。从调查情况看,有效增加内蒙古农牧民非农牧收入。

(一)继续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化”互动战略,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牧区工业化进程。把推进农村牧区工业化作为今后五年的重点工作,努力提高二三产业中农村牧区劳动力就业的比重、提高二三产业在农村牧区经济中的比重、提高二三产业收入在农牧民收入中的比重,加快推进农村牧区工业化进程。重点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制定综合配套政策措施,使农村牧区二三产业发展有规划、有目标、有重点、有措施、有检查、有考核,并列入各级政府农村牧区工作的考核指标。

二是以发展县域经济为重点,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把带动农牧民收入增长最直接最就近的县域经济作为最重要的载体和平台布局谋划农村牧区经济。将非农牧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着眼于农村牧区劳动力的转移和增收,围绕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农牧民转移培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农村牧区人口的转移创造条件。合理区划农牧业资源,实施禁止开发区内的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工作。

三是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巴彦淖尔市和呼和浩特市的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实践证明,龙头企业带动下的一产业有旺盛的生命力。巴彦淖尔市2005年一产业给农牧民带来的收入就超过了全国农民平均收入的水平,达到3400元左右;呼和浩特市一产业给农牧民带来的收入也达到近3000元,功在产业化。要通过发展农村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带动关联产业群的发展,将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化为农民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二)大力改善进城务工农牧民就业环境,维护农牧民工合法权益,拓宽劳动就业渠道,发展劳务经济,有效增加农牧民务工收入。要制定农村牧区人口转移的具体优惠政策,使转移后的农村牧区人口降低进城后的生存成本,在生活、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入托等所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综合出台加强部门协调的意见,责成农牧民工办出台政策,并牵头监督现行农牧民工工作政策执行情况:由自治区劳动保障厅执行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等18个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由自治区发改委执行的《关于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的通知》(发改价格[2004]1405号)等2个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区教育厅执行的《关于教育系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教职成[2006]6号)等2个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区科技厅执行的《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有关科技培训和产业发展工作要求的通知》(国科办农社字[2006]26号)等3个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区司法厅执行的《关于为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通知》(司发通[2004]159号)等2个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由财政厅执行的《关于将农民工管理等有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支出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预[2003]561号)等5个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区农牧业厅执行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农科教[2004]4号)等3个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执行的《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厅发法规[2006]28号)等2个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执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和加强对农民工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06]287号)等2个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区工商局执行的《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工商个字[2006]75号)等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局执行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令第三号)等4个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自治区团委执行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等等政策文件及配套措施。对实施状况进行评估、完善配套衔接、营造农牧民工务工的整体良好氛围。

教育厅和财政厅要研究解决教育“两免一补”覆盖到进城农牧民与在村农牧民同享的政策办法及加大教育资源投资力度,让农牧民工子女能上得起学的问题。社保局和财政厅要研究解决稳定就业的农牧民工纳入所在城镇的社保范围,同时允许保留和参加户籍所在地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政策措施。建设厅和发改委、财政厅要研究解决为农牧民建设适用住房问题。农牧民工办和农牧业厅要依法保障进城务工农牧民工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发展劳务经济,有效增加农牧民务工收入。

(三)加强农牧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培养新型农牧民。

要抓好农村牧区职业教育,变以追求升学为主要目标为追求就业为主要目标。扩大职业教育规模,设置实用的专业课程,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实用技术,毕业后能尽快就业。

增加农牧民职业技术教育投入,提高职业教育补助标准。建议将户籍在农村牧区、参加中高考的初高中落榜生全部送到职业技术学校上学,使其将来具备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技能,其学费由政府买单。据自治区扶贫办多次调研结果,培训一名市场认可、能够就业的技术工人,最起码需要1000―1500元的投入。鄂尔多斯在国家补贴300元的基础上,将阳光工程的补贴由市、旗县两级扩大补贴600元,达到每人900元。建议自治区再增加补贴300元,使有条件的地方,转移培训的补贴达到每人1200元。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将民营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将现有分散在各部门的针对农牧民培训的资源整合使用,产生合力,要建立农牧民工培训的联席会议制度,使农牧民工培训有组织、有机构、有经费、有场所、有保障。

(四)深化农村牧区经营体制改革,发展现代农牧业,充分挖掘农牧产业内部增收潜力。内蒙古农牧民人均占有耕地草牧场等农牧业资源有较大的相对优势,即使实现超过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水平,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第一产业仍然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蒙古农牧民增收的主渠道和最现实的选择。要在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依法推进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牧业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牧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农牧业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贡献率,努力提高农牧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充分挖掘内蒙古农牧业资源优势和农牧产业内部增收潜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

(五)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支农支牧力度;切实解决农牧民兴办二三产业融资难的问题;加快转变县乡政府职能改革,为提高农牧民非农牧收入创造良好环境。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征用土地对农牧民的补偿政策,加大退耕还林补贴、粮食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和良种补贴,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幅度,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严防农牧民的负担反弹,使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不留死角,增加农牧民政策性和财产性收入。自治区财政要拿出一定数量资金对农牧民兴办二三产业,农村牧区农畜产品加工、流通中小企业进行贴息贷款,促其发展壮大,为农牧民增加非农收入拓展渠道。县乡财政改革后,核心任务就是转变政府职能,乡政府不再承担税收任务,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农牧民增收致富提供服务上,为提高农牧民非农牧收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为什么内蒙古经济发展速度是全国第一?

这是由于内蒙古独特的区位与地理优势,内蒙古是全国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尤其是煤

炭资源更是全国领先,近年来由于国家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促使能源富集区能够大发资源财,所以内蒙古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与资源有关的产值在内蒙古的GDP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几个资源大市更是一路领先,经济以几年翻番的速度增长,成为世人注目的焦点,但是靠吃资源饭毕竟不是长远之计,为此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已经开始由输出初级资源产品向输出资源深加工产品的转型规划,相信经过此次转型,内蒙古的经济增长仍然将走在全国的前列

对内蒙古的经济发展的再认识

按照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统筹兼顾、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我区地域划分、经济联系、人员往来、资源共享等优势,是否可以重新划分经济区域,探索“三区二圈一带”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三区”是指:1、阿拉善—乌海—巴彦淖尔经济发展区(阿乌巴经济区),依托宁夏的银川,加强与甘肃的酒泉、张掖、金昌市经济联系与合作;2、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经济发展区(呼包鄂乌经济区),以“金三角”开发为重点,加强与宁夏的银川,陕西的榆林,山西的忻州、朔州市及京津冀的经济联系与合作;3、锡林郭勒—赤峰—通辽经济发展区(锡赤通经济区),依托北京、天津为支撑,加强与河北的张家口、承德,辽宁的朝阳、阜新市及吉林省有关地市的经济联系与合作。“两圈”是指:一是以二连浩特市为中心的“蒙古高原经济发展圈”,涵盖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市部分旗县市、包头市北部地区,蒙古国的东戈壁省和乌兰巴托市;二是以满洲里市为中心的“满洲经济发展圈”,涵盖呼伦贝尔市全部,俄罗斯的赤塔市,蒙古国的乔巴山市。“一带”是指:呼伦贝尔—兴安经济发展带,依托哈尔滨、长春、沈阳建立新蒙东“长三角”地带。以上“三区两圈一带”按照区域经济特点,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交通、通信、人流、物流等经济一体化进程,尽快形成新的集聚增长点。近年来,呼包鄂率先发展,成为全区的经济增长中心,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但放在全国看也才刚刚起步,还需进一步加快发展,东部个别盟市也进入快速发展期,总的看全区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都不高,各盟市都存在一个全面发展的问题。“一枝鲜花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少数地区实现较快发展,不能带动全区全面发展,少数地区实现现代化,不能代表全区实现现代化,少数地区富裕,不代表全区都富裕。为此,要更新观念,不能盲目乐观,要准确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迎来一波又一波区域经济发展的浪潮,尽快实现全区全面发展,实现全区又好又快发展。(张国良)

内蒙古以环保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本期对话人物

苏青,男,蒙古族,1951年出生,内蒙古自治区土左旗人,大专学历。先后担任内蒙古自治区经贸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包头市委副书记、市政府代市长、市长、政府党组书记,原自治区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

对话人苏青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厅长

采访人中国环境报记者杨爱群见习记者李俊伟

点击一

焦点关注

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思路

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闸门”作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环保双赢

记者:“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污染减排、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强化环保能力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就,可概括为“减排交卷、服务提质、能力突破、工作转型”四句话。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四句话?苏青:内蒙古自治区当前正处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环境保护是重要切入点和关键支撑点。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闸门”作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在环境保护中促进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发展和环保双赢至关重要。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内蒙古,经过全区的共同努力,“十一五”期间,自治区环境保护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概括为“减排交卷、服务提质、能力突破、工作转型”四句话。

减排交卷

“十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的污染减排工作一度曾经非常被动。原因是,自治区产业结构以“两高一资”为主,污染物排放量大,特别是二氧化硫排放量最高时居全国第五位。同时,随着内蒙古自治区GDP的快速增长,污染排放新增量大幅增加。此外,受2006年两项减排指标“不降反升”和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自治区的减排工作困难重重。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自治区通过深入调研、精心谋划,化被动为主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措施:一是制定政策,保障减排。“十一五”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减排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先后制定了21个推进减排工作的行政规章,每年都以自治区政府的名义出台政策措施。

二是强化措施,扎实推进。通过采取工程、结构和管理减排三大措施,全力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

三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自治区成立了以自治区主席为组长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自治区政府及时分解目标任务,并与12个盟、市签订了责

任状。为加强考核,自治区把减排完成情况列为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自治区环保厅还建立了“一核查、两挂钩、三严格”考核体系。

服务提质

环境问题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近年来,自治区紧紧围绕服务发展、改善民生这个主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按照“发展是硬道理,环保是硬约束”的思路,全区环保系统在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切实强化治污减排,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积极开展规划环评、切实强化建设项目环评、严格项目监管,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2006年,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了自治区“十一五”规划环评文件,得到环境保护部的高度评价。同时,大力开展工业园区规划环评,自治区政府批转了自治区环保厅提出的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审查“十要点”,要求所有项目必须进园区,园区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有效解决了工业园区布局不合理、交叉污染严重、治污设施不规范等问题。前不久,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在听取环保工作汇报后,对自治区积极开展规划环评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环保厅提出的“十要点”符合自治区实际和节约、集约发展的要求。在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方面,自治区出台了项目环评审批的“六前置、七环节”审查条件。“六前置”即对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审批权限和地区规划环评要求,以及是否有环境容量、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环境监测能力和配套环境基础设施6个条件进行环评前置审查。“七环节”即在审批过程中严格把握项目选址、项目布局、生产水源、污水排放去向、生产工艺、环境风险隐患以及环境敏感区、城市建成区和景观区关键环节。自治区研究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厅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规程(试行)》、《关于加强全区风电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管理规范和制度,有效加强了建设项目管理,从源头上遏制了污染物排放,充分体现了环境保护护航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自治区还切实加大了对关乎民生的大气、水和热点环境问题的综合整治,稳步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固废、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使环境保护工作服务民生的能力得到了切实提高。

能力突破

“十一五”期间,自治区环保事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一些长期困扰环保工作的难题得到了解决。主要表现在“增资、扩编、提能、入阁”4个方面。

——增资:抓住国家和自治区强化环保工作的机遇,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5年来,国家和自治区直接投入财政性资金17.45亿元,其中能力建设资金8.85亿元,污染防治资金8.6亿元,本级财政专项经费比“十五”末增长了5倍。

——扩编:全区环保机构队伍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新增机构118个,101个旗(县、区)全部独立设置了环保局,主要的工业园区也都设置了专门的环保机构。新增各类环保相关编制1342个。——提能:环境监测方面,投入6.2亿元全面提升常规监测和自动监测能力,彻底改变了“废水靠看、废气靠闻、废渣靠摸、噪声靠听”的落后状况。

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新建了监测实验中心,具备了有机、无机等15大类污染物的监测能力,并通过了国家级实验室技术评估。按照“四个统一”的标准,采用最先进的3G、3S、“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建设了覆盖全区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平台,形成了“数据、视频、工况”三位一体的现代化、数字化监测模式,在全国环保系统处于领先水平。

——入阁:原自治区环境保护局于1995年组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在2009年自治区机构改革中,正式更名为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由政府直属局升格为政府组成部门,为环保部门提升地位、参与政府决策、推动环保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工作转型

回顾“十一五”治污减排这5年,内蒙古自治区之所以不负重望,攻坚克难,圆满交卷,实现了环保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主要是我们牢牢把握有利时机,及时分析和研究新时期环境保护的新特点、新情况,进一步深化对环境保护规律的认识,通过不断探索和工作转型,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环境保护新道路上大步前进。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的转型:工作理念从“重发展、轻环保”转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环保工作的地位从边缘转到重心,成为科学发展的“闸门”;工作内容从单纯“就环保抓环保”转变为“环保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工作机制从过去的环保部门单打独斗转变为多部门协同作战;工作手段从“末端治理”转向数字化的全方位监管;工作措施由主要依靠行政管理转向依靠环境政策引导与行政管理相结合。

点击二

焦点关注

如何面对污染减排的新挑战

关键思路

总的原则是:“谁排污谁治理,多排多减,少排少减,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重点减”

记者:面对“十二五”,内蒙古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上有哪些举措?面对新的考核指标,有哪些具体方案?

苏青:“十二五”全国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是: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老指标分别比2010年下降8%;氨氮和氮氧化物在2010污染源普查和动态更新调查的基础上,分别下降10%。

国家初步确定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的减排指标是:与2010年相比,化学需氧量下降6.7%,二氧化硫下降3.8%,氨氮下降9.7%,氮氧化物下降5.8%。2011年,环境保护部要求各省(区、市)的4项减排指标暂按下降1.5%安排。

虽然国家按西部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则安排自治区的减排指标,但其与自治区发展需求的矛盾仍然很突出。根据自治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测算,自治区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除氨氮外,均呈上升趋势。

为了及早下达“十二五”各盟、市的减排指标,自治区初步提出了各盟、市的分解意见,总的原则是:“谁排污谁治理,多排多减,少排少减,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重点减”。

具体情况则按3条原则掌握: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老指标在维持“十一五”削减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原则上不再安排上升指标;氮氧化物的削减比例主要根据各盟、市火电机组的装机容量和机动车的保有量多少进行安排;氨氮的削减比例主要根据各盟、市化工、发酵、稀土、造纸等行业企业的排放量和流域水质氨氮的含量进行分配。

尽管自治区在确定分配原则时充分考虑了各地的实际情况,但各盟、市仍会认为减排指标与发展需求的矛盾较大,因此,用较小的环境代价支撑较快经济发展成为“十二五”发展的必然要求。

但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内蒙古也有一些有利的因素:自治区“十二五”工业经济由资源型向非资源型产业转变,非资源型产业将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主角,到2015年对全区工业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一半以上;在西部地区发展沿黄沿线产业带,将原来80多个工业园区整合为22个,既便利产业集中,又利于污染综合整治,用1%的土地发展生产,使99%的土地环境得到休养生息。“十二五”将新建和扩建9条煤炭外运铁路通道,可替代11.9万辆重型载货汽车,预计能够每年减排4.1万吨氮氧化物;由于新能源的广泛使用和循环经济、余热利用技术的推广,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重会有所下降;国家将在3年内不发采矿证,煤炭产量的

增速将有一定回落;技术减排将成为“十二五”重点。

因此,我们要充满信心,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完成减排目标的关系,要重点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向技术减排要效益,进一步加大环保科技投入力度,鼓励工艺先进、资源消耗小、污染物排放少的项目,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另外,内蒙古今年将探索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逐步实现有偿排污。

点击三

焦点关注

如何加强环评工作,从源头控制污染

关键思路

高质量完成规划环评工作,切实强化建设项目环评,对化工、石化类项目,坚持规划环评先行

记者:环境影响评价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二五”内蒙古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苏青:环境保护工作做得怎么样是衡量一个地方是否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特别是内蒙古经济发展诉求高、环境总量指标有限的现实情况,要求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如果一个地方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但环境质量与人们对蓝天、白云、碧水、净土的期待还有差距,就不能说是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源头控制污染。措施之一就是加强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把好产业布局和环境准入关。

要高质量完成规划环评工作。“十二五”规划环评编制工作已全面启动,特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各盟、市也要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规划环评政策。在具体工作中要切实抓好工业园区和煤炭、火电、风电、冶金、煤化工、盐化工等重点产业的规划环评,加强对产业布局、结构和规模的统筹。今年要加大推进力度,对没有规划环评的工业园区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要切实强化建设项目环评。最近,国家出台了新的产业调整指导目录和《关于规范煤化工有序发展的通知》,进一步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因此,各地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切实强化项目科技含量和工艺水平的审查,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和不入园区项目的建设,以有效解决加快经济发展和排污总量不足的矛盾。

对化工、石化类项目,坚持规划环评先行。优化项目布局,明确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要求,对位于饮用水水源地附近、黄河两岸、人口密集地区等环境敏感区的化工、石化项目,要特别谨慎审批。

点击四

焦点关注

怎样以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

关键思路

把保障空气质量、饮用水水源水质、城市环境质量等方面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抓好、抓实

记者: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明确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除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环境保护厅在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等方面还将加强哪些工作?

苏青:好的环境是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一方政府就应对一方的生态环境负责,保一片蓝天、一汪清水、一方净土,是地方政府保障民生应尽的责任。环境保护搞好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自然也就提高了。

我们必须秉持发展为民、环保为民的理念,痛下决心,切实解决好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的环境问题。

要把空气质量、饮用水水源水质、城市环境质量、固体废物和重金属污染、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环境风险隐患整治等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抓好、抓实。

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紧扣重金属污染、饮用水安全、非法超标排放等热点问题,进行全面排查,集中整治。

进一步加强对固体废物的统一监管,提高固废综合利用率,今年要确保本区东、西部两个危废处置中心建成并投运。

认真做好环境信访和应急处置工作,对违法排污行为依法严肃处理,切实维护好群众的环境权益。

此外,重金属污染防治也是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儿童血铅超标、水源污染等重金属污染事故,对公众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并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自治区作为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大区,有色金属生产加工企业点多面广,被国家列为14个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治省区之一,其中巴林左旗、克什克腾旗和乌拉特后旗被列为国家重点防控单元。因此,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今年工作重点之一。

对此,我们也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一是要完成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

二是要把防治任务尽快分解落实到具体地区和部门,明确责任,尽快实施重点规划单元内的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

三是要严把企业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关。特别是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以氯化汞做催化剂,可能产生严重环境污染并危及人体健康。今后新建此类项目,必须用低汞触媒替代高汞触媒,减少汞排放,环评审查时要严把降低汞污染的工艺技术关。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三同时”审批制度,对企业未批先建、超标排污、污染设施不正常运行等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对企业选址、卫生防护距离达不到环评要求的,建议政府尽快予以搬迁;对重金属污染企业特别是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建议政府予以关闭。

四是要集中开展整治重金属排放企业环境违法专项检查。重点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上

游重金属排放企业进行关停,切实杜绝重金属污染事故发生。

五是要提高健康危害监测和诊疗能力,完善政策措施,确保群众身体健康。

为什么内蒙古经济发展如此之快?增长点在哪?内蒙古发展目前面临些什么问题?

内蒙古目前的发展,主要靠2点,一是资源,占90%。二是旅游,占10%。

增长点在于煤炭,国家控制了山西的煤炭业,大力发展内蒙古的煤炭业。

内蒙古面临的问题:

1、人口太少,而又贫富差距大,因此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全面,少数有钱人都是土财主,乱花钱。卖了资源买了lv,但是大部分人的生活还是没有改善。

2、素质太低,人口不足。没有一所好的学校,没有好的人才愿意来。

3、官员瞎折腾,跟所有自治区一样,中央的倾斜政策,使内蒙古各级政府,都在瞎折腾,单单呼和浩特,每年都要把路翻新一遍。每个盟市的政府大楼盖的都比人民大会堂漂亮!

4、急功近利,纯粹靠消耗资源。每年把城市的路修一遍,可是铁路还是90年前日本人修的,公路每周都有大堵车。没有修好输出的电网,就大规模的建设风电站,结果电站建好了,电卖不出去。

5、环境在被污染,人民在被污染。万里大造林等活动,使得沙漠化更加严重。来内蒙古旅游就看的出来,一是草原没有草了,二是纯朴的牧民变得比犹太人还奸商了!

其实中央政府也发现以上的问题,正在翻新铁路,控制煤炭的生产。但是执行不下去,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央总是为了顾及民族团结,而放任地方政府的行为。

浅谈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文献综述 浅谈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

浅谈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摘要:本篇综述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格局现状,对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 引言 近年来,在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引导下,经过内蒙古人民的共同努力,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上高速发展,形成了区域发展新格局,我国与俄罗斯、蒙古经济贸易合作进一步深化,西部开发进入新阶段,我国东部地区正式纳入国家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范围,国家大力支持民族聚居地区发展,我区区域经济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坚持“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实现呼包鄂地区率先发展,东部地区崛起,其它地区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地区间合理分工,塑造“东西互动、内外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强了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对于提升我国的国家综合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力度;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我区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尽管我区区域发展呈现出协调性不断增强、布局不断改善、合作不断深化的良好态势,但是由于受到地域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内蒙古各个盟市之间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差异。充分认识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对促进内蒙古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及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的12个盟市都各有各自的优势,充分认识各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对于实现经济协调发展,优化配置区域要素有着重要意义。 (一)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分为蒙东、蒙中和蒙西地区。蒙东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蒙中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蒙西地区包括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近年来,区域经济差异日趋明显,蒙中呼包鄂地区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极,而蒙东地区经济增长明显放慢。以人均GDP 为例,2007 年人均GDP 最高的地区是鄂尔多斯市,最低的地区为兴安盟,极差为66324 元。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各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如包头市的钢铁、鄂尔多斯市的煤炭和羊绒等发展态势都相当良好,为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20年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情况简介 香精产业情况: 1988年,岭秀瑶族乡在长洞村和大兴村交界地落富坳首次建成香精生产加工厂,年生产量高峰时期达到200多吨,也实现过产值上百万的辉煌业绩,其山苍籽精油加工曾一度享誉省内外,前来交易香精的客商云集。90年代是岭秀乡乃至全县鼎鼎有名的加工厂,同时,岭秀香精厂也大大提高了瑶乡人民的人均收入。 油茶产业基地情况: 岭秀乡油茶种植基地在省市县三级的支持和引导下,利用当地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抢抓黄金时节,积极引导农村技术能人、产业大户实施山地开发。广泛发动农户以家庭或联营等形式整理改造林地,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同时鼓励农户以“山地入股、集体开发”的形式,推进规模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全乡上下掀起种植油茶的热潮。 徐金凡承包了近500亩荒山种植油茶。承包协议签定后,每户村民不仅获得山地租金,而且参与整地、种植、管理,还可得到可观的劳务收入,村民们种植油茶积极性空前高涨。投资20万元开发高产优质油茶,三到四年挂果,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0万元。

2010年全乡油茶林种植基地面积已达到3000亩,油茶基地的建设将积极推进岭秀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山区综合开发和农民增收致富。 程控电话站情况: 岭秀瑶族乡程控电话站于1996年立项建设,建成后健全了通讯网络,可覆盖8个村,程控电话用户一直上升到1300多户。2000年以后,先后建成了移动、联通基站8个,手机信号覆盖全部行政村;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和80%的自然村通电话,大大方便了瑶乡居民的生产生活。 岭秀至黄草公路砂改砼情况: 为加快与东江旅游的衔接效率,更便捷地服务漂流游客从岭秀进入黄草,发挥岭秀岭秀旅游的服务功能,带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2008年,岭秀瑶族乡主动进行跨县合作,向上争取资金110万元,立项加宽和改砼了岭秀至黄草的县级公路,公路全长35公路,岭秀境内6公里。改造后,公路由原来的4.5米加宽到了5.5米,改砼后从岭秀到黄草的行程将缩小到一小时以内。 教育发展情况: 岭秀瑶族乡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大力实施了“一乡一校”学校布局调整,成功撤并了长洞、大兴、古桥等十所小学。2006年乡政府投入10余万元,新建了学校围墙、厕所、球场,添置了课桌。2007年启动了投资50余万元的岭秀中学教学楼建设项目,其中争取中国青少年基会投资20万元。2008年全年投入资金4万余元,用于奖励教师、校舍建设及教学设备购置,稳步提高了教育质量。2009年乡学校中考取得了优异成绩。全校共有103个初中毕业生,其中毕业保送生7人,在全县排名第四。19人考取汝城一中公费生,占总人数的20%,同比

内蒙古自治区各市县情况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情况介绍 一、基本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首府呼和浩特,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接邻八个省区,是中国邻省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北与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图一内蒙古全境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欧亚大陆内部,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土地国境线长4200公里。 内蒙古全区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2015年统计,全区常住人口为2504.8万人,主要分布有汉族、蒙古族,以及满、回、达斡尔、鄂温克等49个民族,民族众多。辖9个地

级市、3盟,共计22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旗、自治旗。 二、各行政区情况 1、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辖4市辖区(回民区、玉泉区、新城区、赛罕区)、4县(托克托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和林格尔县)、1旗(土默特左旗)。全市常住人口为286.6615万人。 图一呼和浩特市行政图 表一 呼和浩特市行政区划分表

个旗及一个国家级稀土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即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 区、九原区、石拐区、固阳县、土默 特右旗、白云鄂博市(拟由达尔罕茂 明安联合旗、白云鄂博矿区合并而成) 和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包 括滨河新区)。常驻人口265.0364万 人。 图二包头市行政图 表二包头市行政区划分表

乌海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总面积1754平方 公里。常住人口为53.2902万人。 图三乌海市行政图 表三 乌海市行政区划分表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一、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畜牧业生产再创新纪录 2006年度,全区牲畜存栏达到11051.47万头(只),再创历史新高。主要畜产品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农区牲畜存栏达7209万头(只),占牲畜总头数的68%;牛奶、羊肉、羊绒产量居全国之首,畜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预计肉类产量达到260万吨以上,牛奶产量达到800万吨。这标志着内蒙古畜牧业生产实现了全面跨越式发展。 (二)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 随着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内蒙古畜牧业已由追求数量向质量、效率与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畜牧业“三个比重”不断提高,即:良种牲畜在牲畜总头数中比重由2000年的72.3%提高到93.2%;农区牲畜存栏头数占存栏总头数的比重预计达到70%,比2000年提高49.1%;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比重达到50%,比2000年提高12.2%。牲畜养殖实现向科学健康养殖方式和规模养殖转变,牧畜出栏得到大幅度增加,牲畜繁殖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三)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升 目前,全区无公害农畜水产品达到900个,产品生产总量达到460万吨,产值达到65亿元;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到424个,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912万亩;有机食品产品达到145个。全区动物防疫监测预警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重大动物疫病始终处于稳定控制状态。 (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再上新台阶 预计年末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加工企业达到1819家,同比增加278家;实现销售收入1134亿元,同比增长29.6%;完成增加值356亿元,同比增长40%。牧民人均从产业化得到现金收入达到1170元,同比增长16.5%。 (五)农牧业科技达到新水平 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效果明显,辐射带动农牧户24万户。农牧业重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大,特别是完成了1000万亩免费测土任务,实现节本增效4.32亿元。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牲畜改良比重、水产良种覆盖率预计分别为95%、93.2%和91.3%,同比分别提高了1个、2.5个和0.3个百分点。农村牧区沼气建设步伐加快,在全区15个旗县,143个村(嘎查)开展了沼气建设。 (六)草原生态建设取得成效 全区草原建设总体规模已达7112.57万亩,预计饲料总产量可达165万吨,同比增长10%,工业总产值可达50亿元。禁牧休牧草原面积达到6.5亿亩,实行划区轮牧的草原面积达到0.7亿亩。 二、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草畜矛盾仍十分突出 全区草地沙化、退化面积已由60年代的18%,发展到80年代的39%,目前沙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比例已经达到73%,而且每年还以1200万亩的速度蔓延。生态环境恶化、草畜矛盾的不断加剧便成为制约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强大阻力。 (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不少农村牧区存在人和牲畜饮用水困难的问题;很多地方因电网质量差和电价太贵而无法保证最基本的生产用电。农村牧区道路交通条件差,畜牧业生产必然受到影响。 (三)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前全区草地、草原的沙化、碱化、退化日益严重,不仅制约了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也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 (四)畜牧业内部生产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长期以来,在传统畜牧业经营思想的束缚下,畜群、畜种结构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目前从总的方面看,母畜、大畜、良种畜比重仍然偏少。这种畜种结构,既不利于畜牧业自身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也远远

产业布局内蒙古发展的关键.

产业布局:内蒙古发展的关键 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布局政策实施的好与坏影响深远。同时,产业结构层次的高低、结构是否合理,都对经济能否实现稳定而快速增长起着关键作用。内蒙古新政也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 寻求产业支撑 近年来,内蒙古工业经济虽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依旧处于工业化中期前半段,发展不足成为困扰其发展的主要矛盾。 为有效解决产业单一、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内蒙古正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利用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按照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的要求,注重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进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对于内蒙古来说,产业支撑的诉求极为迫切。内蒙古新政也将依据其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谋划布局。 不久前,记者从内蒙古经委提供的一份资料中获知,围绕建设我国能源(新能源)基地、重化工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内蒙古正在加速推进“八条产业链”建设,即:煤电网产业链,煤的气化、液化等煤化工产业链,PVC及其深加工的氯碱化工产业链,多晶硅单晶硅光伏电池组件及风机制造、风电场新能源产业链,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加工一体

化产业链,乳肉绒薯玉米等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稀土及其新材料应用产业链,煤炭机械、化工机械、运输机械、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产业链。 目前,内蒙古能源、农畜产品加工业已逐步成长为“十二五”期间巩固提升的支柱产业,随着近年来煤化工、冶金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的闪光点,分析人士预计,煤化工和有色冶金项目产能将在未来一个时期大量释放,将如约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 据乐观预期,仅凭化工和冶金两大支柱产业,5年后,二者将占据内蒙古工业的“半壁江山”。 区域化产业布局 通过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来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显而易见。但是,地域面积大、人口少的基本区情正在给内蒙古的下一步发展带来天然的局限,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区域经济分化的问题。 那么怎样破解区域经济分化对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成为当务之急。 内蒙古深知其命门所在,为扭转局面,积极顺应形势,因地制宜地选择一些地区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首当其冲。 目前,较为成熟的提法有呼包鄂、锡赤通、小三角经济一体化区域。 在区域协调发展呼声高涨的大背景下,内蒙古已先期进

关于内蒙古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关于内蒙古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在告别连续7年全国增长第一的“奇迹”后,2010年,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以14.9%位居全国第四,经济总量跨过万亿元门槛,达到了1.16万亿元,跻身“GDP万亿俱乐部”在“大央企大能源大化工”的发展模式下,内蒙古经济实现了腾飞,然而,这种增长方式也屡遭专家学者和媒体质疑,甚至其GDP的质量和效益被一权威研究机构排在全国倒数第一。全国“两会”期间,内蒙古代表团一些代表提出,应该重新审视内蒙古经济发展模式,尤其是能源产业发展方式。① 飞速发展的内蒙古经济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影响着内蒙古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当前新形势新发展前景下怎样能够更好的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成为关键。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造更高价值 “汽车烧石油,却用来运输价值低得多的煤,这是用高级能源换取低级能源”内蒙古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对资源能源的依赖过强,而非资源产业发展不足。虽然经济取得了惊人的增长,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对资源能源的依赖过强,①中国经济时报

而非资源产业发展不足,要结束这种能源粗放模式使用的现状。 (二)发展生态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首先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好多通过能源发展起来的城市在其能源开采时期风管无比,一旦资源枯竭城市就会出现“冷清”现象,究其原因就在于它们没有重视经济与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就内蒙古而言, 树立这种观念尤为重要, 内蒙古经过20 多年的改革开放, 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工业化的进程中, 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同样发生了环境恶化、人口压力增大、资源严重浪费等重大问题, 已经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制约因素。 其次、大力推广清洁生产, 全面提高重点污染企业的技术水平 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表明, 我区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 导致资源逐步枯竭, 工业污染远远超出环境容量, 控制难度很大。工业污染的末端治理是一种被动的管理模式, 存在着投入高、费时费力, 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明显关系, 治理资金难以筹集的弊端, 其最终的经济代价是昂贵的。企业普遍缺乏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企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不能协调一致, 发展不可持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清洁生产应运而生。清洁生产

内蒙古自治区区情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区情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边疆,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8。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直线距离1700公里。全区总人口2413.7万,由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多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1880.1万、蒙古族436.7万、其他少数民族96.9万。全区辖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3盟9市和满洲里、二连浩特2个计划单列市,共101个旗县(市、区),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族、莫力达瓦达斡尔族3个自治旗。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许多资源储量大且开发条件好。全区人均耕地面积、草原和森林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在世界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内蒙古就有135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83种,储量居全国前3位的28种,居首位的5种。特别是稀土储量居世界首位,煤炭储量7016亿吨、居全国第一,天然气储量6432亿立方米,预计远景储量4.2万亿立方米,金银等10种有色金属资源储量2539万

吨,可利用风能总功率1.5亿千瓦。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内蒙古自治区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产业基地、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基地、稀土科研与生产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北部边疆,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北通道,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4200公里,有满洲里、二连浩特等18个陆路口岸,其中满洲里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年过货能力2400多万吨,二连浩特口岸年过货能力560多万吨。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行政区,毗邻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8个省区,可以同东北、华北、西北三个经济区进行广泛的经济技术协作,既是津京和环渤海地区的腹地,又是华北沟通大西北的经济通道,具有北开南联、承东接西的区位优势。 内蒙古草原、古迹、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观”构成独特的旅游胜景。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富饶美丽。大兴安岭的林海风光,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蒙古族歌舞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赛马、摔跤、射箭被视为蒙古族的“男儿三技”,蜚声中外。传统的那达慕常常让中外游客如痴如醉。名胜古迹众多。如呼和浩特市的五塔寺、大召、昭君

内蒙古凉城县经济发展的现状

内蒙古凉城县经济发展的现状 石磊*1 摘要:日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在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跃居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列第91位,同时成为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强县(市),这标志着凉城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凉城县是传统的农业县。近年来粮食总产连续稳定在4亿斤以上,跻身内蒙古28个产粮大县之一。全县农作物完成播种面积95.4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4.21亿斤。畜牧业是凉城绿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凉城农业经济的新亮点。近年来,凉城县畜牧业经济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同时凉城县工业经济发展也很迅速,基本形成以电力、化工、制酒、建材、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以岱海电厂为龙头的电力工业,是推动凉城县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动力。而且第三产业旅游业也在健康的运行着。 关键词:凉城县、经济、发展、繁荣、未来 凉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南部,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858.3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人。凉城县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的生息,曾是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重要地区。相传战国时属赵国,秦属雁门郡。西汉始置县,名为沃阳,因流经过城的沃水(今弓坝河)而得名。 “十一五”以来,凉城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提升电力、制酒、化工、建材、农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全县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十一五”期间凉城县委、政府重新审视县情,充分发挥资源、地域和人文等比较优势,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坚持以岱海电厂和环岱海综合开发利用项目为龙头,以关联产业为重点,构筑新的产业集群,县域经济开始由传统的农业经济为主导向现代工业经济为主导转变,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在未来的“十二五”内,全县产业布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构筑“一个旅游中心”,打造“三个产业基地”,创建“一个宜居城市”。 我们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凉城县经济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未来的发展目标等方面做了调研,有关单位也为我们提供了详细资料。 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发展现状 “十五”末,我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列全市第一,经济总量位居全市第三。在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我县第一次进入了西部百部县行列,名列第91位,同时进入了全国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之一。 (1)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全县GDP年均递增9.5%,人均GDP达到2.24万元;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3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递增10.2%和12%;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24:53 :23优化为2010年的19 :51:30。2010年,全县GDP预计完成55亿元,财政收入预计完成4.3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完成13188元和5655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2.3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预计控制在3.5%以内;单位GDP能耗预计为1.0461吨标煤/万元;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预计在削减当年增量的基础上分别减排856.4吨和52.3吨。 1*【作者简介】石磊,学号:10151130,数学与统计学学院,10数学类,指导老师:李辰星

内蒙古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内蒙古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十五”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实现重大跨越,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539.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895.6亿元,年均增长17.1%,快于“九五时期7.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GDP增长速度7.6个百分点,2005年全区人均GDP已达到16331元,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17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快速增长,水、土地、能源等资源约束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为此,特编制《内蒙古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我区循环经济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为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从我区资源禀赋及产业特点看,也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巨大。我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匹配条件较好,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物质载体,但从总体看,资源利用仍处于较低水平,2005年我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6吨标准煤,万元GD P用水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低于全国近5个百分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空间较大。 循环型产业链初步建立。经过“十五”时期的建设,能源、重化工产业初具规模,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一些骨干企业技术装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为

内蒙古概况

内蒙古概况 内蒙古的历史及由来 内蒙古自治区自古以来就是以北方民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家园。早在炎黄时代,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就已活跃在历史舞台上,黄帝曾北逐荤粥。战国时,以东胡、匈奴为主体的北方民族逐渐兴起。秦汉时,匈奴、乌桓、鲜卑等族活跃在北方历史舞台。魏晋南北朝时,北方诸族进入内地,形成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新时期,拓跋鲜卑统一了北方十六国。隋唐时,出现在北方的有突厥、回纥、契丹、室韦、奚等民族。辽夏金时期,兴起于北方草原的契丹、党项和女真民族相继称雄,占据黄河流域广大地区。 内蒙古地理及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上部,有一块狭长的横跨东北、华北、西北的区域。这个区域,看似一只矫健的雄鹰,振羽展翅,雄踞在祖国的边疆;又似一匹奔腾的骏马,昂首奋蹄,驰骋在祖国的北方。这个区域,就是辽阔、美丽、富饶的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中国的第二大高原.东起茫茫的兴安岭,西至阿拉善戈壁,地跨东北、华北、西北,毗邻八省区,接壤俄罗斯、蒙古国。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有茂密的森林、丰美的草场、肥沃的农田、广阔的水面、众多的野生动植物和无穷的地下宝藏,素有“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藏”的美称。内蒙古东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毗邻,南部、西南部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四省区接壤,西部与甘肃省相连,北部与蒙古国为邻,东北部与俄

罗斯交界,国境线长达4221公里.土壤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相当于我国江苏省土地面积的11倍多;相当于英国土地面积的4倍,法国土地面积的两倍。 内蒙古人文发展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草原就在歌声里。内蒙古有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自东向西有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阿拉善草原。那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和库布其沙漠,由响沙向游人诉说着种种神秘……那丰富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美丽的河流湖泊、晶莹的北国风光、茂密的森林和神圣的口岸,无一不让游人留连忘返。内蒙古必将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向往的绿色天堂,沉寂的草原正在沸腾起来! 内蒙古地处中国北部边陲,民族众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古代文化。内蒙古素有“歌乡”、“舞海”的美称,优秀文化艺术传统源远流长,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巨幅画卷中璀璨夺目的篇章。历史上曾留下了《蒙古秘史》、《江格尔》、《格斯尔》等著名的文学作品以及歌舞、乐器、绘画等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历史人物及及当代名家,历史上有成吉思汗、俺答汗、三娘子,当代有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旭日干等众多著名人物。首府呼和浩特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各种召庙50多座,最为著名的是大召、席力图召、乌素图召、喇嘛洞召。另有昭君墓、万部华严经塔、金刚座舍利宝塔、哈素海、清公主府、绥远城将军衙署等。城郊有不少草原旅游点,那里芳草萋萋,牛羊遍地,鸟语花香,富有浓郁的塞外风情。 ,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介绍 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简要回顾 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有利时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区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元,地区生产总值2 0 1 0年达到11655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7,6%. 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738.1亿元,年均增长29.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972.1亿元,年均增长27. 2%,累计完成近3 万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37.3亿元,年均增长19.7%。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5年15.1:45.4:39.5演进为2010年的9.5:54.6:35.9,总体上完成了由农牧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历史性转变。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能源、冶金、化工、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三大战略,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增强。区域发展呈现新特点,东部盟市发展加速,呼包鄂地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达到55%。 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公路总里程达到15.7万公里,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0789公里,机场增加到12个。生态总体恶化趋势趋缓,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提前完成200to的规

划目标,草原植被盖度继续提高。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如期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目标,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 01 0年达到17698元,年均增长1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 5 3 0元,年均增长1 1.2%。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累新增就业114.2万人,基本实现了“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的目标。金区投入近千亿元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群众办了“十件实事”、实施了“十项民生工程”,出台了促进牧民增收、提高低收入群体保障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城乡居民普遍受益。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完善煤炭资源配置政策,开征了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高标准、高起点引进了一批大企业、建设了一批大项目,深化了与俄蒙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进出口总额增长1.4倍。 二、“十二五”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推进富民强区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国民经济条件综述

了解内蒙古,认识家乡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国民经济条件综述 经济统计学161104班 20163503674 徐佳宝 一、内蒙古人口发展特征 人口的特征和变化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水平、民族传统和自然资源等。因此,人口的特征和变化对于了解一个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内蒙古注重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因此,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水平和人口素质显著提高。 (一)常住人口稳步增加,人口性别比持续下降 根据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常住人口为2520.1万人,与2010年相比,六年常住人口增加47.9万人,年均增加7.99万人。分性别来看,2016年全区男性人口为1302.5万人,女性人口为1217.6万人,性别比为106.97,与2010年相比,性别比下降1.08个百分点。 2010-2016年内蒙古分性别人口情况 单位:万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止2016年底,我国男性人口70815万人,女性人口67456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98。内蒙古自治区的性别比高于国家总体水平,性别比例结构仍处于失衡状态。因此,促进内蒙古自治区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平衡仍非常重要。

(二)多民族共居,汉族人口为主 根据2017年内蒙古统计年鉴公布的公安户籍民族统计数显示,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以汉族、蒙古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整个自治区内共有多达49个民族。其中,民族构成中占比最高的五个民族是: 因此,内蒙古自治区应始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坚持和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精心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多民族融合,筑牢民族团结之基。 (三)农业与非农业户口退出历史舞台 自2016年7月1日起,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区范围内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内蒙古自治区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退出历史舞台。各类涉及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变更的审批一律停止,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中原户口性质已统一转换,保存备查。 (四)受高等教育人口比重明显提高,文盲率略有提高 (1)根据2016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推算,全区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比重为21.65%;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比重为37.92%;具有高中(含中专)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比重为17.05%;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比重为18.13%。相比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受高等教育人口比重明显提高。可以看出,随着全区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逐年增加,人口的总体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2)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005102人,同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

济南经济发展概况

济南经济发展概况 (一)经济发展概况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3910.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17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637.45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2058.18亿元,增长14.9%。全市地域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145.1亿元和266.1亿元,分别增长39.3%、26.6%。全部税收527.7亿元,增长21.2%;税收占生产总值比重13.5%,提高0.5个百分点。企业景气指数平均136.8点,提高14.7个点。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21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8903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1%。 (二)各行业的概况 ①工业 济南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在"工业立市"政策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完整的工业体系。其中冶金、机械、轻纺、化工、电子、建材、医药、食品等行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25余家。主要产品有重型汽车、机床、大型压力机、实验机、洗衣机、电视机、电子衡器等4000余种。 ②农业 济南市有乡村人口357.8万人,耕地总资源356.8千公顷。济南市重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2002年,蔬菜总产量633.7万吨,奶类总产量10.1万吨,禽蛋总产量45.1万吨,肉类总产量35.3万吨。其中明水香稻、龙山小米、章丘大葱、北园白莲藕、泰山小白梨、大货山楂、历城红玉杏、黄河鲤鱼、平阴玫瑰等以其品优质良而驰名中外,不仅占据了国内市场,而且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③金融 2002年济南市地域财政收入234.6亿元,其中,一般预算内地方财政收入66.25亿元。全市社会消费品总额达到446.5亿元,各行业零售额全面增长,批发零售贸易额293.6亿元,餐饮零售额61.3亿元,其他行业零售额91.6亿元。

内蒙古概况自然地理及人文社科

内蒙古概况 ----自然地理及人文社科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 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 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 三大区。土地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 积的%,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 位。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 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自治区主席: 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 自治区政府地址: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大街1号 邮政编码:010098 电话: 网址: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貌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除了高原以外,还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 气候全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形成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复杂多样的气候。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秋霜冻往往过早来临;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全年降水量在100-500毫米之间,无霜期在80-150天之间,年日照量普遍在2700小时以上。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是全区气候差异的重要自然分界线,大兴安岭以东和阴山以北地区的气温和降雨量明显低于大兴安岭以西和阴山以南地区。 自然资 源动植物:内蒙古自治区分布有各类草原野生植物2718种,植被组成主要有乔木、灌木、半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等基本类群,其中草本植物分布面积最广。按类别分,种子植物2208种,蕨类植物62种,苔藓类植物511种。全区野生脊椎动物众多,总计712种。主要有兽类138种、鸟类436种、爬行类28种、两栖类9种。其中,列入国家和地区重点保护动物116种,一级保护动物26种,二级保护动物90种。全区有中国和日本两国政府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候鸟128种,有

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分布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分布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分布规律 内蒙古自治区面积约118.3万平方公里,其地下水分布受气候的影响,明显有由东向西、由南向北减少的分带性。同时因地下水储存地质条件与岩性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性。 内蒙古自治区多年降水量从东部的鄂伦春自治旗一带486毫米向西至额济纳旗减至37毫米,蒸发量相应由1000毫米增至3000毫米以上。从东到西跨越半湿润、半干旱、干旱三个气候带。在自然景观上从森林草原向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过渡。地下水沿此方向逐渐减少,含水层逐渐变薄,地下水资源逐渐贫乏。干旱、半干旱地下水水质特征逐渐明显,如大陆盐化逐渐加重,地下水中Cl、SO4、Na离子与F、NO3含量逐渐增加,水质逐渐变坏等。地下水储存条件,因含水层岩性不同可分为以松散岩类为主的孔隙水、以碎屑岩类为主的裂隙孔隙水、以碳酸岩类为主的裂隙溶洞水、以基岩为主的裂隙水。它又可根据储水构造与地貌的不同,划分不同的类型。初步可划为十种类型。 第一类为第四系断陷盆地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西辽河平原与乌兰布和沙漠。其特点是含水层厚度大,水量丰富,是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开发最有远景地区。含水层主要是第四系冲洪积与冲湖积砂砾石与砂。地下水水量、水质、水位埋藏有由山前向平原中部变小、变差、变浅的规律。 第二类为第四系断拗陷盆地地下水。主要分布在自治区境内几大

沙漠区。如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漠、浑善达克沙漠。其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湖积砂,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受气候影响,地下水补给能力由东向西减弱,地下水富水性也由东向西变差。因湖积砂透水性好,降水易补给,使各沙漠下部都有较丰富的地下水,尚有由盆地边缘向盆地中部含水层变厚、水量变富的规律,水质一般都较好,矿化度小于1.0克/升。局部洼地,水质较差,有的形成盐碱湖。各沙漠区是自治区富水地段之一。 第三类是第四系河谷冲积平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额济纳河谷平原与大兴安岭东麓地段。由河谷冲积扇或河流三角洲组成。含水层为第四系砂、砂砾石。其地下水富水程度,初受侧向补给量影响外,主要受河流地表水补给的影响,常因地表水径流量的多少而变化。其含水层岩性、水量、水位埋藏、水质有由冲积扇或三角洲顶部向边部变细、变小、变浅、变差的规律,是自治区富水地段之一。 第四类是河谷洼地地下水。呈零星线状分布于自治区全区,是自治区应用最广的主要供水含水层。含水层由第四系冲洪积砂、砂砾石组成。其地下水分布受气候影响甚大,含水层厚度、水量、水质,均有随气候由东向西、由南向北变薄、变小、变差的规律。 第五类为第三系断拗陷盆地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含水层富水程度远不如第四系,含水层主要为河流相与湖沼相砂岩、砂砾岩。湖沼相砂岩、砂砾岩一般夹于厚层泥岩中,含水层薄,水量也小,水质相对也差。河流相砂岩、砂砾岩含水层,无论厚度、水量、水质相应比湖沼相含水层厚,水量大,水质好。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际形势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启动,但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自从经历“9.11”事件之后本国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尚未全面恢复;日本经济则长期低速徘徊.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例如:正式加入WTO;推动APEC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等;但整体外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需要我们从内部经济入手,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国内经济中,由于存在众多的问题,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本文试图从通货膨胀、失业、GDP的增长几个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的原因,并且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对三条曲线的复合与分析 (一)三条曲线在一个坐标系中的复合:图一(% (二)三条曲线各自特点的分析 A、GDP增长率曲线 1、曲线走势:最近中国十几年的GDP增长率变动呈现前快后慢的特点。在第一个阶段,1991——1996年,GDP增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达到11.6%;而在第二个阶段,1997——2001年间,GDP增长保持平稳中速的增长趋势,平均达到7.8%。前后两个阶段平均增长率差异较大,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2、原因

1)、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第一,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经济衰退,当时称之为“市场疲软”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邓小平同志的南巡,一方面澄清了许多人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他以个人的远见,在宏观上为中国创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氛围,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2)、1997——2001年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在经历了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一些经济指标过热,造成诸如通货膨胀水平过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在宏观上需要执行一套稳健、收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其次,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破坏,但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外贸环境。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东南亚国家进口市场的缩小,外贸行业整体效益的下滑,对我们这个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速的下降造成了实际的压力。第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要求,我国陆续开放了一批部门和行业,大力下调平均关税水平;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国内原本受到很大程度保护的许多产业顿时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使得这些传统上的经济增长点在实际推动经济增长时显得力不从心。 B、通货膨胀水平曲线 1、曲线走势:1992——2001年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呈现先高后低、先正后负的情况,同样具有阶段性的特点。1992——1996年间,平均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保持在12.2%,而1997——2001年其平均水平仅为-0.6%。两个阶段相差13%,这种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原因

促进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促进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摘要:“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的实施西部落后地区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内蒙古作为西部的一个省,也将抓住机遇积极发展经济。近年来内蒙经济在全区的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认真重视、研究并加以改进,本文就影响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的建议。 关键词:GDP 地区生产总值基本建设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三产业发挥怎样才能使内蒙古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呢?在经济建设中又应当注重哪些方面呢?下面我对其影响经济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分析。数据如下:(表1) (资料来源:内蒙古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其中:Y代表地区生产总值,X1代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2代表基本建设投资,X3代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Z1代表出口总额,Z2代表进口总额,X5代表实际利用外资额,X6代表教育事业投资总额。 (一)建立模型并回归 根据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支出法可知:GDP=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净出口。结合数据设模型的函数形式为:

Y=a0+a1*X1+a2*X2+a3*X3+a4*X4+a5*X5+a6*X6+u (式1) 先利用GENR生成X4=Z1-Z2,再运用OLS估计方法对式1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得回 归分析结果:(表2)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18/05 Time: 09:31 Sample: 1985 2003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X1 3.283633 0.288581 11.37855 0.0000 X2 -0.800876 1.036130 -0.772950 0.4534 X3 0.038143 0.046018 0.828889 0.4221 X5 3.45E-05 0.000498 0.069275 0.9458 X6 -2.397930 4.933792 -0.486022 0.6350 C -91.52761 10.49876 -8.717945 0.0000 R-squared 0.999438 Mean dependent var 823.4679 Adjusted R-squared 0.999221 S.D. dependent var 597.4553 S.E. of regression 16.67253 Akaike info criterion 8.717491 Sum squared resid 3613.653 Schwarz criterion 9.015735 Log likelihood -76.81617 F-statistic 4620.256 Durbin-Watson stat 0.978955 Prob(F-statistic) 0.000000 (二)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及修正 1、检验 表1的各估计量的t检验都不显著,而f检验显著,说明存在多重共线性。用 简单相关系数矩阵法再次进行检验用,如表3: X1 X2 X3 X4 X5 X6 X1 1.000000 0.862272 0.937908 -0.589030 0.912883 0.983284 X2 0.862272 1.000000 0.896652 -0.861649 0.667251 0.935660 X3 0.937908 0.896652 1.000000 -0.658111 0.813625 0.954438 X4 -0.589030 -0.861649 -0.658111 1.000000 -0.412062 -0.702237 X5 0.912883 0.667251 0.813625 -0.412062 1.000000 0.852549 X6 0.983284 0.935660 0.954438 -0.702237 0.852549 1.000000 由表3可以看出,该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 2、用逐步回归法修正多重共线性。 (1)、运用OLS方法逐一求Y对各个解释变量的回归。结合经济意义和统计检验选出 拟合效果最好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即:Y= -79.08589+ 3.073652X2 (-8.833908)(119.9085) R^2= 0.998819 AR^2= 0.998750 F= 14378.04 (2)、逐步回归。将其余解释变量逐一代入上式结合经济意义和统计检验选出拟合效 果最好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即:Y=-94.35986+ 3.199889*X2-1.158569X3 (-12.35871)(86.06483)(-3.937602) R^2= 0.999400 AR^2= 0.999325 F= 13330.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