鲆鲽类养殖技术需求分析
鲆鲽鱼类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

鲆鲽鱼类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可行性报告一、项目摘要水产养殖业是我市四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鲆鲽鱼类养殖是我市特色养殖品种。
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水体污染、产品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鱼肉品质差等问题的存在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以无公害健康养殖的关键设备引进、无公害产品标准、不同生长期无公害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和适宜产量及投入产出水平等内容为主,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集成与示范。
项目分3年完成,总投资120万元,其中申请科技经费60万元,自筹60万元。
项目完成时制定出鲆鲽鱼类无公害健康养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60000 m2,产品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培训养殖户达到300人次,单位面积效益增加30%以上,每年增收超过1600万元,有力促进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提出的目的及意义20世纪后半叶,我国水产养殖技术取得较大进步,可养殖水面已基本利用,在有限的渔业资源情况下,渔业的可持续增长必然要在养殖渔业上寻求发展,增加养殖密度,提高单位水体产量。
然而我国的工厂化集约式养鱼起步较晚,基本属于比较初级的室内高密度养殖,水处理基本为流水式开放系统,设备落后,养殖过程中的残饵、粪便和动植物尸体得不到清除,水质恶化,病菌滋生,难以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养殖效益下降,养殖品种疫病严重,而且多呈暴发性流行。
为应付养殖中的疾病及生长缓慢,提高养殖密度,大量使用药物和添加剂,不但没有抑制疫病流行,反而因此而导致环境污染,而且有毒物质残留在鱼体内、鱼肉品质差,对渔业环境及人类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加入WTO给我国水产品出口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渔业产品的质量要求更加苛刻,如严格的环卫壁垒、JAS认证制度和连续核验通关等等,现有养殖方式生产的产品已远远不能适应产品出口的需要,难以打入国际市场。
在国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和质量日益增加和苛刻。
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加强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生产出无公害水产品,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海水养殖鲆鱼的营养需求与饲养技术

海水养殖鲆鱼的营养需求与饲养技术海水养殖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养殖方式之一,其中鲆鱼的养殖受到了广泛关注。
鲆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具有高商业价值。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鲆鱼产品,养殖户需要了解鲆鱼的营养需求和合适的饲养技术。
一、鲆鱼的营养需求鲆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
在海水养殖过程中,鲆鱼通常以浮游生物、小型鱼类和甲壳类为食。
为了满足鲆鱼的营养需求,养殖户应该提供富含蛋白质的饲料。
1. 蛋白质:鲆鱼的饲料中应该含有高质量的蛋白质,蛋白质含量达到30%以上。
常用的饲料原料有鱼粉、虾粉、蟹粉等。
2. 脂肪:鲆鱼对于脂肪的需求相对较低,因此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应该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一般在5-10%之间。
3. 碳水化合物:鲆鱼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较低,约为5-10%。
饲料中可以适量添加玉米粉、小麦粉等碳水化合物来提供能量。
4. 维生素和矿物质:鲆鱼的饲料中应包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钙、磷等。
这些营养物质对于鲆鱼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二、鲆鱼的饲养技术鲆鱼的养殖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以确保鱼群的良好生长和健康。
1. 水质管理:鲆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养殖户应定期检测水质,控制水温、盐度、溶氧量等指标。
水质过度污染会对鱼群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水质处理和水质监测。
2. 饲料投喂:饲料投喂是鲆鱼养殖的关键环节。
饲料应根据鱼群的生长阶段和体重的不同,进行适量的投喂。
通常每天分为多次投喂,避免过量饲喂和浪费。
饲料的大小和成分应根据鱼体大小和需求来确定。
3. 疾病防治:鲆鱼容易感染细菌和寄生虫,养殖户应定期检查鱼群的健康状况,并进行相应的防治措施。
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排泄物和残留饲料的及时清理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4. 养殖环境:鲆鱼对养殖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但也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养殖池的水深、水流和光照等因素需要合理控制,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5. 人工繁育:鲆鱼的人工繁育技术在海水养殖中起着重要作用。
鲆鲽类养殖产出影响因素分析

产出的主要 因素进行 了回归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 , 对养殖产 出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址倒{投入 , 。 } 其次是雇工 费支出。因此 , 要增加养殖产出量 , 保证鲆鲽类养殖获得健 康、 可持续发展 , 养殖单位应 该增 加在饲料 和人员
费用方面的支 出。
关键词 : 鲆鲽类养殖 ; 养殖产 出; 影响 因素 ; 饲料投入
一
生 虫 。 否 开发 出有效 、 能 质优 、 平 的鱼药 以及 能 价
对 鱼药 进行 有效 替 代 的疫苗 , 直接关 系到鲆 鲽类
养殖的健康发展 。其次 , 饲料瓶颈一直制约着鲆 鲽类的养殖质量和产出水平 。 目 , 前 鲆鲽类养殖 使 用 的 饲料 分 为 2种 , 种 是 成 品 饲料 , 一种 一 另 是 养殖 企业 自己加工 的小 杂鱼 。 同的省 市所用 不
山西农业科 学 2 1 ,9 1 )I2 — 17 0 13 (0 :1 2 12
d i03 6 6i n10 - 4 1 0 11.7 s 2 0
Jun /fS a x A r utrl c ne ora o hn i gi l a S i c s c u e
19 年从欧洲引进大菱鲆 以来 , 92 大菱鲆“ 一 年多茬育苗” 关键技术的突破 和符合 国情的“ 温 室大 棚 +深 井海水 ”工 厂化养 殖 模式 的创 建 , 大 菱鲆养殖在环渤海地区得到迅速推广 , 成为全国 海水 良种 养殖 的典 范 和产 业 开发 的样 板 , 被誉 为 海水 养殖界 观 念和模 式更 新 的 里程碑 。 大菱 鲆 在 养 殖 的引领 下 , 国沿 海 已拥 有 引进 和 国产 的鲆 我 鲽类 品种 1 个 , 3 主要有大菱鲆 、 牙鲆 、 大西洋牙 鲆、 漠斑牙鲆 、 石鲽 、 圆斑 星鲽 、 条斑星鲽 、 川鲽 、 半滑舌鳎 、 塞内加尔鳎等 。 前 , 目 鲆鲽类养殖在江 苏 、 江、 浙 福建 等沿 海 省 市 也 得 到推 广 并 有 望 进
中国鲆鱼养殖产业呈现集聚趋势

中国鲆鱼养殖产业呈现集聚趋势一、鲆鱼养殖产量鲆鱼为硬骨鱼纲,鲆科,是比目鱼的一类。
体侧扁,不对称,两眼都在左侧。
口前位,下颌有突出。
前鳃盖骨边缘游离。
有眼的一侧皮肤呈暗灰色或有斑块纹,无眼的一侧皮肤为白色。
鲆鱼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热带或温带的海洋中。
我国沿海各地也多有生产。
主要可供作鲜食或制成罐头及咸干制品,鱼肝可提制鱼肝油。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3-2020年中国鲆鱼养殖产量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中国鲆鱼养殖产量为11.1万吨,同比下降4.39%。
鲆鱼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以我国黄渤海产量居多,辽宁、山东和江苏等地是我国鲆鱼的主要产地。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辽宁是我国鲆鱼养殖产量最高的地区,2020年产量为51961吨。
其次为山东省,2020年鲆鱼养殖产量为40334万吨。
二、鲆鱼水产苗种数量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3-2016年中国鲆鱼苗种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到2016年中国鲆鱼水产苗种数量上升至52364万尾。
2016年中国鲆鱼苗种数量出现大幅下降,随后2019-2020年中国鲆鱼苗种数量有所回升,到2020年回升至48898万尾,但是还没有恢复2015年的最快水平。
中国鲆鱼苗种主要来自山东省,2020年山东省鲆鱼水产苗种数量达到41908吨,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85.7%。
天津和辽宁也是我国鲆鱼苗种重要产区,2020年产量分布为2480公顷和3331公顷,产量占比分别为6.81%和5.07%。
三、大菱鲆出口量大菱鲆又称多宝鱼,是鲆鱼的一种,大菱鲆引进中国国内后,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于1999年突破了大规模生产性育苗技术。
随后,大菱鲆养殖很快在山东半岛、河北和辽东半岛得到普及,并继续向南延伸到江浙与福建沿海,已经发展成为海水鱼类养殖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后经移植,已在亚洲的中国、南美智利等地进行大规模养殖。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20年中国冻大菱鲆出口量为33.92吨,出口金额为20.82万美元;2021年1-11月中国冻大菱鲆出口量为37.08吨,出口金额为55.76万美元.四、中国鲆鱼产业集聚的原因1、自然资源禀赋的影响自然资源禀赋是形成我国鲆鱼养殖产业集聚的基础性因素。
我国鲆鲽类种业:演化路径、现状及影响因素

我国鲆鲽类种业:演化路径、现状及影响因素王微波,杨正勇摘要:近20年多年来,我国鲆鲽类养殖发展迅速,产量已跃居全球第一。
苗种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种业的健康发展是鲆鲽类养殖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本文从经济学最基本的供需平衡出发研究产业的演化,以实证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种业发展历程、生产现状以及目前的挑战。
研究发现:我国鲆鲽类种业的逐步发展得益于其特殊时代背景的需求拉动,供给技术的革新,以及资源政策等。
当前其正处于产业快速成长时期,产量稳中有升,主要以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苗种为主。
不同区域所产品种各有所异,不同品种所表现的季节性也不同,苗种价格亦呈下降的趋势,表明该产业距离技术完善及工业化生产尚存在一定距离。
企业良种意识薄弱,技术不完善,缺乏科学管理仍是该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就很有必要加强生产者良种意识,加快研发鲆鲽类优良品种的培育与繁育技术,健全鲆鲽类良种培育和苗种繁育产业管理体系。
关键词:鲆鲽类种业;演化路径;品种的培育与繁育技术中图分类号:F326.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020)03-0090-09一、引言近五十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取得了非常迅猛的发展。
其中鲆鲽类养殖业在海水养殖第四次浪潮中脱颖而出,迅速发展起来,包括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等多种品种。
鲆鲽类水产种业作为该产业链的前端,是基础性核心产业,决定了该产业发展的高度和厚度[1]。
然而,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主要着眼于水产种业大方向上的育苗科技创新[2-4],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以及政策保障等方面的研究[5-12],或是定点于鲆鲽类某一品种的种业现状研究,如细化到青岛的大菱鲆苗种产业现状研究[13],或是对福建罗非鱼苗种业的研究等[14,15]。
关于鲆鲽类种业现状的相关研究却相当少。
对我国鲆鲽类产业发展的现状,空间布局,品种结构等问题的阐述也比较缺乏。
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在捕捞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鲆鲽类养殖大国,其养殖情况直接影响到全球鲆鲽鱼类的供给。
发挥产业技术体系优势 做强鲆鲽类工厂化养殖

产业带来了沉重打击 ,也给鲆鲽类养殖产业 的发展 留下了 行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 究的同时 ,并进行基础性 、
难忘的教训 。 ( 四)营养与饲料 问题
前瞻性和应急性研究 ,同时进 行集 成和示范推广 ,收集 、
分析鲆鲽类产业及其技术 发展 动态 信息 ,为政府决策提供
国内对 于鲆鲽类营养需求 的研究 起步较晚 ,对大菱鲆 咨询 ,为广大养殖业户和企业 家的产业定位和发展 ,提供
用配合饲料普及率 尚不足3 %。 0
( )养 殖 产 品加 工 问题 五
三 .鲆鲽类体 系建设的初步成果
鲆鲽类项 目由中国水产 科学研 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作
由于 受养 殖成 本提 高 和加工 产 品市 场销 路不 畅 的影 为挂靠单位 ,参加单位有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 院北戴河 中心 响 ,目前国 内开展鲆鲽类深加工 的企业较少 ,加工 规模 也 实验站 、中国水产科学研 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华东
和牙 鲆等主养 品种的相 关研 究也不系统 ,目前 尚缺乏较为 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撑 ;在管理机 制上 ,设立了管理咨询委 完善 的营养需求参数和 饲料 原料 生物利用率等数据库 ,为 员 会、执行专家组、监督评估委员 会等组织 机构 ,确保决
研制高效 、环保和价格合理 的鲆鲽 类专用配合饲料 ,尚不 策 、执行 和监 督三个层面的责权分 明,形成相互 制约、相 能提供足够充分 的技术数据 ,所 以至今用于养殖成鱼的专 互协作 、相互促进 的工作局面 。
养殖业的无序 发展 、环 境恶化 ,导致病 害蔓 延并 已成 的重心 落实 到产 业上 ,针对当前产业上存在 的技术 与管理 为危害产业健康发展的最主要 因素之一 ;缺乏重大疫病的 问题 ,通过转型 、提 升步伐 ,要求最终达到建成鲆鲽 类工 监测预报和应急预案 、尚无专用疫苗和渔 药可用 ,导致鲆 业化养殖 的大 目标。在农业部科教司产业体系处 的直接领 鲽类养殖病害频发和滥用渔药 的现象发生 。2 0 年出现的 导下 ,产业体 系紧密 依靠产学研三结合 、依托具有创新优 06 “ 多宝鱼药残风波”便是这些 问题 的集 中表现 ,给当时的 势的 中央和地方科研 资源 ,围绕鲆鲽类产业发展需求 ,进
鲆鲽类苗种技术创新与推广对策——基于生产者技术需求调研的思考

鲆 鲽 类 苗 种 技 术 创 新 与 推 广 对 策 一 基 于 生产 者 技 术 需 求 调 研 的 思 考
杨 正 勇 ,郭 鸿鹄 ,张钰 研
( 海海 洋大 学经 济 管理 学院 , 上 中国水产 养 殖经 济研 究 中心 , 海 上
摘
2 10 ) 036
要 :苗种 是水 产养 殖生 产 的基 础资 料 , 苗种 科 技创 新 与 推 广 的有 效 程度 直 接 影 响 到产 业
山东 、 苏 、 江 、 建 分 别 为 3 . % 、 . % 、 江 浙 福 78 5 1
2 1 、9 2 、. % 、. 9 、. % ; . % 4 . % 5 1 0 4 % 0 1 网箱养 殖 面 积为 4. 3 5万平 方米 , 中在 山东 和 福建 两省 ; 集 池 塘 养殖 15万 亩 , 中在 山东 和辽 宁 两 省 。从 养 . 集 殖 生产 者看 , 国有 大菱 鲆 、 全 牙鲆 、 滑 舌 鳎 成 鱼 半 养殖 的生 产者 为 28 0户 、8 1 2 5户 、5 6 3户 , 对应 品 种 的苗种 生产 养殖 者分别 有 1 5户 、7户 、8户 。 0 6 1
2 我国鲆鲽 类苗种技术需求状况
2 1 调 研 目的 、 法 与 数 据 来 源 说 明 . 方
为 了解 鲆鲽 类养 殖 者 的技 术需 求 状 况 , 时 及 为 生产者 提供 技术 指 导 , 进 产业 持 续 、 康 、 促 健 稳 定 发展及 产 业 转 型 升级 , 高 产 业 发 展 质 量 , 提 按 照 国家 产业 技术 体 系 的总 体要 求 、 鲽 类 产 业 技 鲆
的高低 直 接 影 响 到 产 业 发 展 的可 持 续 性 与 稳 定 性 , 响到养 殖单 位 经 济效 益 的好 坏 以及 消 费 者 影
海水养殖鲆鱼苗的培育技术与方法研究进展

海水养殖鲆鱼苗的培育技术与方法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洋生物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海水养殖也逐渐兴起,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
作为一种重要的养殖鱼类,鲆鱼在市场上有着很高的价值和需求。
然而,由于鲆鱼苗的培育技术相对较为复杂,导致其养殖规模受限。
因此,鲆鱼苗的培育技术与方法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一、鲆鱼苗的生物学特性鲆鱼属于扁鱼目、鲆科,其具有卵生性繁殖方式。
在自然繁殖过程中,鲆鱼的卵子在海水中自由漂浮,经过孵化成为鱼苗。
鲆鱼苗的营养需求非常丰富,对浮游生物的摄食能力弱,对底栖生物则有很强的摄食能力。
另外,鲆鱼苗对水质的要求高,对温度、盐度、溶氧量等因素都有较高的敏感度。
二、鲆鱼苗的培育技术研究进展1. 鱼卵采集与储存技术鲆鱼苗的培育从鱼卵的采集开始。
通过对采集时间、方法的研究与优化,提高鱼卵的采集效率和存活率。
同时,对鱼卵的储存技术也进行了研究,目的是延长鱼卵的存活时间、增强孵化率。
2. 鱼卵孵化技术鲆鱼苗的培育的关键环节是鱼卵的孵化过程。
孵化箱适宜的温度、光照强度和周期等因素对鱼卵孵化的成功率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对孵化箱的设计与优化,以及鱼卵孵化过程中的温控、水质调节等技术,提高了鲆鱼苗的孵化率和存活率。
3. 鲆鱼苗的摄食与生长技术鲆鱼苗的摄食与生长是其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摄食技术研究主要包括鱼苗的摄食习性、合适的饲料类型与喂养策略等。
生长技术研究则涉及到鱼苗对温度、盐度和水质要求等方面,以及合理的管理方式,保证鱼苗的良好生长状态。
4. 养殖环境控制技术鲆鱼苗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因此养殖环境的控制对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通过调控养殖池的温度、盐度和溶氧量等参数,保持适宜的养殖环境。
此外,对养殖池水质的监测与管理也是培育鲆鱼苗的关键技术之一。
三、海水养殖鲆鱼苗的现实应用与展望目前,海水养殖鲆鱼苗的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使得鲆鱼苗的养殖规模得以逐渐扩大。
海水养殖鲆鱼苗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为渔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 区 。 目前 , 鲽类 养 殖 在江 苏 、 江 、 建 等 沿 鲆 浙 福
海省 市也 得 到推广 并 有 望进 一 步 扩 大养 殖 面 积 。
根 据对 全 国 3 9个 养 殖 区 县 的 调 查 统 计 数 据 来
看 ,0 0年鲆 鲽类 工厂 化养 殖 面积 为 4 5万平 方 21 7
收 稿 日期 :2 1 0 0 2— 2—1 3
低, 对养 殖户 的风 险 具有 决 定性 作 用 。广 义 的养
殖技术包含 病害防治技术 、 饲料使用技术 、 鱼药
修 回 日期 :2 1 0 0 2— 5—1 0
基 金项 目: 农业部鲆鲽 产业 技术 体 系工 厂化 养殖 与 产业 经济 项 目( A S一5 CR 0—1 ) 上 海市 教 委科 研 创新 项 目 1,
要 问题 和原 因 , 明确政 府 部 门 、 究 机 构 、 学 和 研 大
模式成为全 国海 水 良种养殖 的典 范和产业开发 的样 板 , 被誉 为 海水 养 殖 界观 念 和模 式 更 新 的 并
里 程碑 。我 国沿 海 已拥 有 引进 和 国产 的鲆 鲽
类 品种 1 个 , 3 主要有大菱鲆、 牙鲆 、 大西洋牙鲆 、 漠 斑牙 鲆 、 石鲽 、 圆斑 星 鲽 、 斑 星鲽 、 鲽 、 条 川 半滑 舌 鳎 、 内加尔 鳎 等 J 塞 。鲆鲽 类 的 养殖 主 要 地域
政府部 门 、 研 机 构 、 学 和 行 业 协 会 扮 演 何 种 科 大 角色 , 发挥 什 么 样 的作 用 ?2 1 0 0年 , 业 部 鲆 鲽 农 类产 业体 系经 济 分 析 课 题 组 对 环 渤 海 养 殖 主产 区进 行 了抽 样 调 查 。本 文 在 对 调 研 数 据 进 行 整 理、 分析 的基 础上 , 析 鲆 鲽 类 养 殖 中存 在 的 主 分
鲆 鲽 类 养 殖 技 术 需 求 分 析
徐 忠 ,
( . 海海 洋大 学经济 管理 学院 , 海 2 10 : 1上 上 0 36
2 中国水产养殖经济研究中心, . 上海 2 10 ) 0 36
摘 要 :通 过对鲆 鲽类 主产 区养 殖户 进行抽 样调 查 , 析养殖 户所 关心 的技术 问题 , 分 包括 海水
关键 词 :鲆鲽类 养殖 ; 技术 需求 ; 投入 要素 ; 政策 建议
中图分 类号 :S 9 9— 文献标 识码 :A
引言
上世纪 9 0年 代 初 , 鲽 类 工 厂 化 养 殖 在 我 鲆 国北方 沿海 兴起 。19 92年从 欧 洲引进 大 菱鲆 ( 多 宝鱼 ) 以来 , 良种 优 势 将 这 一 集 约 化 生 产 方 式推 进到一 个 全新 的发展 时期 … 。随着 大 菱 鲆 “ 年 一 多茬 育苗 ” 键 技 术 的 突 破 和符 合 国情 的 “ 室 关 温 大棚 + 井 海 水 ” 厂化 养 殖 模 式 的创 建 , 一 深 工 这
通过 问卷 调查 , 有 养 殖户 中报 告 有 养 殖 技 所 术 问题 的有 13家 。其 中存 在 病 害 防 治 技 术 问 4
题的有 17 , 8 % ; 1 家 占 2 饲料使用技术 问题 的有 3 家, 4 ; 5 占2 % 报告鱼药使用技术有问题 的有 3 3
第 2卷 第 2 7 期
2 01 2年 6月
渔 业 信 息 与 战 略
Fihe y I f m a i n & S r t g s r n or to t ae y
V0.7 No2 12 . . J n , 01 ue2 2
文 章编 号 :2 9 3 6 ( 0 2 0 0 4 0 0 5— 6 6 2 1 )2— 16— 5
资源利 用 、 鱼苗 、 鱼药 和饲料 等关键 投入 要素 , 析 了产 生 这些 问题 的原 因。在 统计 分析 的基 分 础上 , 进一 步 阐明 了政 府部 门 、 研单 位 、 和行 业协 会在解 决相 关 问题 时应 该参 与 的程 度 , 科 企业
最后 提 出相 关政 策建 议 。
17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使用 技术 和单 纯 的 养 殖 技 术 。单 纯 的 养 殖 技 术 指 的是对 鱼类 生活 习 性 的把 握 和 运 用 , 以及 对海
水鱼 类养 殖 的特殊 方法 。
家 , 2% ; 占 3 养殖 技术 有 问题 的有 2 l家 , 1 % ; 占 5 填写 其它 这一 选项 的有 1家 , 一 家 填 报 的是 苗 这 种 雌化技 术 。从上 述 结 果 可 以看 出 , 害 防治 技 病 术 处 于养殖 户技 术需 求 的第 一位 , 这就 要 求 技 术 人 员今后 要 加 大 对 养 殖 户 病 害 防治 技 术 的 培 训 和 教育 。见 表 1 。
分 布在河 北 、 东 、 宁 和 天 津 几 个 环 渤 海 的 省 山 辽
行 业协 会应 该承 担 的责 任 , 为决 策 者下 一 步 的工 作部署 和政 策制定 提供 相关建 议 。
1 养殖技术需求
养殖 技术 是 海 水 养 殖 中非 常 重 要 的关 键 技
术, 它直 接 关 系 到 养 殖 的成 功 与 否 和 产 量 的 高
( 1S6 ) 1 Y I1
作者简介 :徐
忠( 9 1一) 男 , 17 , 四川 西 昌人 , 博士 , 副教 授 , 究方 向为 渔业经济 管理 、 研 水产 品国际 贸易。Ema : — i l
Z L@ s u. d c X1 ho e u. n
第 2期
徐
忠: 鲆鲽类养殖技术需求分析
米 , 箱 养 殖 2 万 平 方 米 , 塘 养 殖 1 7 万 网 2 池 .
一 『1 田 4
o
不 过 , 养 殖 过 程 中也 出 现 了 比如 水 资 源 、 在
养殖技 术 、 种 、 料 等 一 系 列 问题 。 这 些 问 题 苗 饲
产生 的主 要 原 因是 什 么 ?解 决 这 些 问 题 应 该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