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名著选读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魏晋风度——名著选读试题及参考答案

魏晋风度——名著选读试题及参考答案

魏晋风度——名著选读试题及参考答案(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谈谈你所理解的魏晋风度。

答:魏晋风度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

它既是名士的精神贵族的产物,也是凭借经济与政治上的特权而形成的。

首先,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萧散、不滞于物、不拘礼节,放达出格,有悖常理。

再次,清静无为,不务世事,洒脱倜傥,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

再次,多独立特行,强烈的主体意识,又颇喜雅集,“以清淡为经济”,喜好饮酒。

最后,自我的发现与肯定,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个性上。

2、以《世说新语-任诞/容止》里的作品为例,说说什么叫“魏晋风度”并说说那时期名士的精神气质与贵族风格具体的表现形式。

答:饮酒、服药、两性解放、放情山水、喜欢清谈、文学生活、3、魏晋时代被普遍认为是人的觉醒时期,魏晋名士向来以对传统的叛逆而著称,请你用《世说新语》里的事例作一分析。

答:阮公(阮籍)邻居家的女人长得很美,在酒铺里卖酒。

阮籍和王安丰(王戎)经常到女人这里喝酒,阮籍喝醉后,就在女人的身边睡着了。

女人的丈夫开始还怀疑阮籍有不轨举动,就伺机观察,结果发现阮籍没有什么企图。

这体现出男女关系的进步。

阮籍这些行为实际上是对虚伪礼教的蔑视,表现了他对妇女通达而不设防的心态。

这种“不设防”可谓是当时男女之间自由交往的通道。

阮籍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的宴席上喝酒吃肉。

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他对文王说:" 您正在以孝治国,而阮籍却在母丧期间出席您的宴会,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偏远的地方,以正风俗教化。

" 文王说:" 嗣宗如此悲伤消沉,你不能分担他的忧愁,为什么还这样说呢?况且服丧时有病,可以喝酒吃肉,这也是符合丧礼的呀!" 阮籍依旧在喝酒吃肉,神色自若。

表现出阮籍不拘传统的礼节,率真任诞,纵情放任旷达,享受自己的人生,还有对人生死的淡然的看待,超然物外。

魏晋风度阅读答案

魏晋风度阅读答案

魏晋风度阅读答案【篇一:山西省太原市2015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一)语文试卷】class=txt>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1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与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的觉醒与魏晋风度李泽厚魏晋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

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其基本特征,就是人的觉醒。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在对日常人事的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被钟嵘推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这些?古诗?中,却有多少个字用于这种人生无常的慨叹! 它们与友情、离别、相思、怀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结合糅杂在一起,愈显其沉郁和悲凉。

这种感喟,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密不可分。

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

于是,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便突现出来了。

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

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也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底下的,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慷慨多气?结合交融在一起的。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考试题-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题库及答案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考试题-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题库及答案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练习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而独立成科,成为个人抒发怀抱的行为,发射出夺目的光彩,成为“文学的自觉”时代。

建安时期战乱的现实,人命危浅,经学束缚的解除,使个性得以张扬,于是,叹生命之短促,人生之多艰,悲凉慷慨,刚健清新,便成为建安文学的主要风貌。

西晋有过短暂的统一全国的局面,但维持时间极短。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重在哲理思索的玄言诗,之后是东晋的山水田园诗,均在探讨人生的价值。

四声的发现和永明体的产生,为我国律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百余年,诗歌艺术无论是题材,还是形式和艺术手法的探讨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魏晋南北朝,散文的各种文体发展得相当完备,而且还出现了我国独有的文学样式:骈体文。

这一时期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也得到很大发展,产生了如《文心雕龙》、《诗品》等文学理论巨著。

基本知识1.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汉末魏初时期。

2.建安时期,为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3.建安时期,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文人诗歌创作高潮,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4.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蠫、应NB75B *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5.曹操(155 —220),字孟德,沛国谯人。

6.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

7.曹操多用乐府旧题,叙汉末实事。

8.杜甫“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白居易的“新乐府”等,都是沿着曹操直面现实人生的写实方向发展的。

9.曹丕(187 —226),字子桓,曹操次子,三十四岁代汉自立。

10.曹丕对七言诗发展有重大贡献。

他的《燕歌行》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

11.曹植(192 —232),字子建。

12.以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为界,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分为前后两期。

13.曹植前期诗歌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就是通过写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憬。

魏晋隋唐文学史试卷(第一套

魏晋隋唐文学史试卷(第一套

魏晋隋唐文学史试卷(第一套)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曹操诗风人称“如幽燕老将,。

”2.曹植充满神话色彩和浪漫情调的抒情小赋是。

3.阮籍字。

4.“闻鸡起舞”说的是和祖逖的故事。

5.西晋诗人潘岳最擅长写诗。

6.五柳先生即是。

7.南朝的“大小谢”中的大谢是。

8.南朝出现的诗体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

9.我国的第一部文学选集是。

10.“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是《》中的诗句。

11.填写诗句:海内存知己,。

12.“七绝圣手”即是盛唐诗人。

1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诗篇中的句子。

14.李白自号。

1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诗篇。

16.《秋兴八首》的诗人是。

17.中唐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是柳宗元和。

18.填写诗句:,蓝田日暖玉生烟。

19.杜牧的作品集是。

20.唐传奇的兴盛时期以表现主题的小说成就最高。

二、选择题:(每空1分,共18分)1.目前认为曹丕的(《》)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

a.燕歌行b.陌上桑c.白马篇d.短歌行2.“建安七子”中以()的文学成就为最高。

a.陈琳b.刘桢c.曹植d.王粲3.东晋时期流行的诗歌是()。

a.永明体b.玄言诗c.回文诗d.山水诗4.“华亭鹤唳”的典故是关于()的。

a.陆机b.潘岳c.张华d.嵇康5.陶渊明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作品有:()a.《归园田居》b.《咏荆轲》c.《饮酒》d.《桃花源诗》6.王维被称为()。

a.诗鬼b.诗史c.诗仙d. 诗佛7.王勃的《滕王阁序》从文体讲是()。

a.骈文b.七言诗c.传奇d.赋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是()的句子。

a.白居易b.李颀 c.高适 d.孟浩然9.“大历十才子”是()的诗派。

a.初唐b.南朝c.中唐d.盛唐10.韩愈的诗风被认为是()。

a.沉郁顿挫b.平淡有味c.奇崛险怪d.沉博绝丽11.李商隐号()。

a.樊南生b.樊川生c.五言长城d.长吉12.宫体诗是()出现的。

魏晋文学常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魏晋文学常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魏晋文学常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下列哪位作家不属于魏晋时期?()A. 曹操B. 曹植C. 王勃D. 阮籍答案:C解析:王勃是初唐时期的诗人。

2. “建安七子”中不包括()A. 孔融B. 陈琳C. 王粲D. 陶渊明答案:D解析: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

3. 被称为“建安之杰”的是()A. 曹操B. 曹丕C. 曹植D. 王粲答案:C解析:曹植的文学成就很高,被称为“建安之杰”。

4. 下列作品不属于曹操的是()A. 《龟虽寿》B. 《观沧海》C. 《短歌行》D. 《咏怀诗》答案:D解析:《咏怀诗》是阮籍的作品。

5. 以下哪位诗人是竹林七贤之一?()A. 嵇康B. 刘桢C. 蔡邕D. 左思答案:A解析: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

6. 西晋太康时期的代表作家是()A. 左思B. 潘岳C. 陆机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左思、潘岳、陆机都是西晋太康时期的代表作家。

7.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是钟嵘对()的评价。

A. 曹操B. 曹丕C. 曹植D. 王粲答案:C解析:这是钟嵘在《诗品》中对曹植诗歌风格的评价。

8. 下列作品属于陶渊明的是()A. 《桃花源记》B. 《洛神赋》C. 《三都赋》D. 《登楼赋》答案:A解析:《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作品。

9.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属于()A. 辞赋B. 诗歌C. 散文D. 小说答案:A解析:《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辞赋。

10. 以下哪句诗出自陶渊明?()A.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C.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D.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答案:B解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的名句。

11. 魏晋时期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是()A. 诗歌的繁荣B. 辞赋的兴盛C. 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兴起D. 小说的出现答案:C解析: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兴起是魏晋时期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12. 南朝宋文学家鲍照的代表作品是()A. 《咏史》B. 《拟行路难》C. 《悼亡诗》D. 《游仙诗》答案:B解析:《拟行路难》是鲍照的代表作品。

第二部分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群文通练二 魏晋风度

第二部分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群文通练二 魏晋风度
456
考前三个月系列图书配套资源
本课结束
专题一
单文精练,群文通练
④魏晋美学思想反映在艺术理论领域中就是积极倡导人的觉醒和自觉。这体现 在艺术开始以现实生活的人为主题,刻画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从山水诗、山水 画,再到山水盆景的演变,则是在创作题材上反映这种自觉。山水画论的提出则进 一步为中国盆景山石奠定了实践与理论基础。
⑤传统美学从远古神话、崇拜山石,到商周秦汉的乐山乐水,“美”的思想逐 渐发展,美学话题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历程。物质文明的提高无法代替人类对美 学和艺术的探索、需求,美与艺术构成人性的基础,人类在不断地探求中收获着更 多的美,碰撞出更多的艺术。此时期文人审美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私家园林从汉代 的追求宏大变为小型。这意味着其内容从粗放到精致的飞跃,也意味着创作方法从 写实转向与写意相结合。这个时期也是中国盆景山石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
(选自《中国盆景山石史》,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是艺术精神最富有的时代,思想活跃,精神解放,人格自由,奠定了后代艺术
的根基与趋向。 B.陆机的《文赋》对创作类别特别是创作心理做了专门的描述,这在中国美学史上是
第一次。 C.魏晋时期的名士们寄情山水,回避人事扰攘,这源于他们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③门阀世族获得了发展庄园经济更好的自然条件,不但有了多样的物质享受, 而且被南方富于变化、明丽的自然风景吸引,产生了纵情山水的风尚。这一切使得 士大夫们更加追求一种精神的超脱,推动了自然山水美学的发展。山水诗、山水画、 山水盆景的风行表现尤为突出。这个时代的美学思想还表现在儒、道、玄、佛等教 派的分离与结合、斗争与调和诸现象上,但大致说来,佛教的巨大发展并与艺术相 互联系,是这个时代的重大标志。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魏晋南北朝文学答案版本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魏晋南北朝文学答案版本

魏晋南北朝文学测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文学自觉: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称魏晋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随着社会思想的演变,文学日益改变了为宣扬儒家政教而强寓训勉的面貌,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表现作家个人的思想感情和美的追求。

表现在三个方面: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其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

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和认识。

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比如说四声的发现并运用,诗歌中讲究用事、对偶等等,证明人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

2. 文学家族:魏晋时期政治上采取官位世袭和“九品中正制”,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家族观念不断加强。

加之两汉时期,当权者重视经学,世族为迎合政治需要,逐渐垄断了以经学为中心的文化活动。

经学的传播由师传变成了家传,平民基本接触到这些,也没有门路。

长此以往,世家大族在文化上形成了极高的声望,文化素养成为门第高低的评判标准,世族顺应时代潮流,迎合社会价值取向,大力提高族中子弟素养,形成良好家风,维持家族声誉和影响,经过不断积累就形成了一个个文学家族。

如:“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东晋谢氏家族。

3、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

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自然明白十分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4、志怪小说:兴起和繁荣于魏晋。

所谓“志怪”,就是记录鬼神怪异,其积极意义是,借助神异题材,反映广大劳动群众的善良愿望。

如干宝《搜神记》等。

二、填空1、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独立的艺术门类。

第二,对文学的体裁有了细致的区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2、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典论·论文》始,有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萧统的《文选》、徐陵的《玉台新咏》等。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练习二百题(答案)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练习二百题(答案)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练习二百题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题:1.在中国文学史上,秦汉文学是上古期的第二段。

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

3.秦统一后出自李斯之手的秦山等地刻石为我国最早的碑文体。

4.《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

5.李斯的散文代表作是《谏逐客书》。

6.秦刻石现存七篇,它们分别是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瑯邪臺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会稽石刻。

7.西汉武帝时设置了一个职能包括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组织文人创作歌词的机关,它叫乐府。

8.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在洛阳设立的皇家学校叫鸿都门学,专门学习辞赋书画。

9.《毛诗序》主张诗歌要“发乎情,止乎礼义”,用儒家的伦理道德来规范情感的表现。

10.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把文学创作视为抒发抑鬱之情的一种方式,是遭受压抑以后的情怀爆发。

11.赋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12.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

13.代表西汉散体大赋的最高成就的作家是司马相如。

14.西汉后期散体大赋的主要作家是扬雄。

15.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是东汉新体赋的两篇力作。

16.张衡的《归田赋》突破旧的传统,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17.《答客难》的作者是东方朔。

18.汉代产生的新的诗歌样式是五言诗。

19.东汉的五言诗已经成熟,《古诗十九首》则是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20、《过秦论》的作者是贾谊。

21.《新语》的作者是陆贾。

22.《新书》的作者是贾谊。

23.贾谊的政论体散文名作有:《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

24.晁错的代表作是《贤良文学对策》。

25.《淮南子》一书是汉代皇室贵族刘安招致门客编成。

26.《贤良对策》的作者是西汉大儒董仲舒。

27.《列女传》、《新序》、《说苑》等著作的作者是刘向。

28.《吊屈原赋》《服鸟赋》的作者是贾谊。

29.枚乘的赋以《七发》最为着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谈谈你所理解的魏晋风度。

答:魏晋风度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

它既是名士的精神贵族的产物,也是凭借经济与政治上的特权而形成的。

首先,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萧散、不滞于物、不拘礼节,放达出格,有悖常理。

再次,清静无为,不务世事,洒脱倜傥,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

再次,多独立特行,强烈的主体意识,又颇喜雅集,“以清淡为经济”,喜好饮酒。

最后,自我的发现与肯定,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个性上。

2、以《世说新语-任诞/容止》里的作品为例,说说什么叫“魏晋风度”?并说说那时期名士的精神气质与贵族风格具体的表现形式。

答:饮酒、服药、两性解放、放情山水、喜欢清谈、文学生活、
3、魏晋时代被普遍认为是人的觉醒时期,魏晋名士向来以对传统的叛逆而著称,请你用《世说新语》里的事例作一分析。

答:阮公(阮籍)邻居家的女人长得很美,在酒铺里卖酒。

阮籍和王安丰(王戎)经常到女人这里喝酒,阮籍喝醉后,就在女人的身边睡着了。

女人的丈夫开始还怀疑阮籍有不轨举动,就伺机观察,结果发现阮籍没有什么企图。

这体现出男女关系的进步。

阮籍这些行为实际上是对虚伪礼教的蔑视,表现了他对妇女通达而不设防的心态。

这种“不设防”可谓是当时男女之间自由交往的通道。

阮籍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的宴席上喝酒吃肉。

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他对文王说:" 您正在以孝治国,而阮籍却在母丧期间出席您的宴会,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偏远的地方,以正风俗教化。

" 文王说:" 嗣宗如此悲伤消沉,你不能分担他的忧愁,为什么还这样说呢?况且服丧时有病,可以喝酒吃肉,这也是符合丧礼的呀!" 阮籍依旧在喝酒吃肉,神色自若。

表现出阮籍不拘传统的礼节,率真任诞,纵情放任旷达,享受自己的人生,还有对人生死的淡然的看待,超然物外。

4、《世说新语-容止》主要展现魏晋名士的哪些追求?这些追求对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什么影响?在当代社会是否还能找到它的影子?
答:魏晋时期,人们对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到人物的精神气质。

魏晋名士追求一种不同於流俗、甚至不同於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

风度不仅仅是个人文化素质与精神状态在言谈与仪表上的反应,还集中体现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集中塑造了他们的社会形象。

它不仅是一种政治和文化现象,而且深深影响著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从而构成了这一时代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切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艺术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

这是在魏晋玄学的大背景下出现的,魏晋玄学的形成改变着士大夫的人生追求和生活时尚、价值观念。

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是: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其外在特点是:颖悟、旷达、真率。

其实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的相当深远,其实现在年轻人作为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对社会的警觉,以及指向国家军事和政治领导的怀疑,与东汉末以魏晋风度的价值观念是一脉相承的。

可是,魏晋风度的所及,也带来了弊端,许多人赶时髦,像那些“长发蓬蓬地游荡在街头的青年”、刻意做一些荒诞的理论来引起别人注意知识分子,的心情也并非嵇康、阮籍似的沉重,却也学他们的放达。

当今社会逐渐对同性恋的认可、反战运动、学生激进运动、民权运动,“个人事即政治之事”的女权主义,烟雾腾腾的大麻,“爱与和平”的口号等,甚至朱镕基总理在清华百年校庆上的讲话,它们可以刺痛整个体制中的道德模式、经济机器和政治谎言。

1、陶渊明的魅力主要表现在哪里?请以他的诗文作品为例作一分析。

答:陶渊明的魅力在于他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和悠然自得的超脱心境;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坚守个人志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

像在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可以从陶渊明诗里那白描一般的画面中,从那质朴、平淡的生活场景中,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不同流俗、情操高洁的诗人自我形象,而且透过诗人的喜怒哀乐,还可以窥视到当时社会现实的某些侧面。

这是被诗人理想化、艺术化了的一种境界。

抒写了对躬耕生活的体验和对劳动的热爱,并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深情厚谊。

如《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2、如何理解陶渊诗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宋代苏轼语)”的艺术特色?请用《陶渊明集》中相关的作品加以分析。

答: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说说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答:思想内容:《归去来兮辞》通过对逃离官场,回归田园的愉悦心情,表现了陶渊明既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来取得富贵,也不指望飞临仙境来逃脱人生的苦难,他所追求的只是投身自然,从周围的事物中,寻找种种人生可爱的妙趣,保全心灵任意自得的境界。

艺术特点:(1)这是一篇抒情赋,它调动了多种抒情手段,如直抒胸臆、叙事言情、借景抒情,以及叙事、写景、抒情的自然结合。

(2)语言清新明快,音节和谐流畅,具有散文诗一般的语言特色。

同时也表现了高超的语言技巧,多用四、六句式,且多对偶,兼及散句,声韵和谐,婉转动听,既有诗歌的优美韵律又有散文的自由奔放的特点。

4、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中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

” 请问你是怎样看待“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并举《陶渊明集》中的作品作简要的分析。

答:我同意他的说法。

《饮酒》其七
泛此忘忧物, 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 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 归鸟趋林鸣;傲啸东轩下, 聊复得此生。

他是藉饮酒忘忧遗世。

他傲啸在东轩之下,自斟自饮,为自己营造出了一个自足于怀的个体化生存境界,实现了同时代诸多士人梦寐以求的人生理想,但从其内心的角度来说。

他又何尝不是承受了百倍于世人的孤独与萧索呢?从他的诗文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有一种深藏的孤独感,一种虽然不张扬但却隐约然而执著存在的孤独感。

”陶渊明藉饮酒把污浊的现实远远抛开, 在日入万动俱息、归鸟投林的景象中,体认着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

5、如何理解陶渊明诗歌中所表达的安顿生命、返归自然的喜悦之情?
答:正所谓知人论世,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期是人的生命意识全面觉醒的时期,生命成为人们主要关注的对象。

陶渊明对生死的认识是非常理性的,因而他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

但作为一位有抱负的诗人,理想无法实现,因而对时光飞逝、生命短促充满了焦虑和痛苦。

陶渊明自觉探求生命的根本,关注人类的命运或生存境遇,去追求生命存在的意义与永恒,力求实现
生命的理想境界。

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为后代士人努力追求自身的生命价值意义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其实陶渊明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悠然自得,他在现实生活中是很不得意的,现实越是无奈、苦闷,就越是增加了他追寻山水、寻求慰藉的想法。

一己之抱负越难得以实施,就越是想在自然山水间寻求乐趣。

所谓“种豆南山下”不过是无奈之日的内心冷淡,所谓“心远
地自宽”,不过是一时看破了红尘虚无的妄语。

尘世的苦闷无聊,加剧了他妄图安顿生命于自然,从此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喜悦的背面是痛苦,惟有真正接触到痛苦内核的人,才能感受到生命之喜悦。

他痛到极致,失望无奈到极致,遂而寄情山水,山水自然之明净安逸,给予他以生命的宁静、忘怀得失的快乐。

6、鲁迅说陶渊明的《咏荆轲》是“金刚怒目式” 的作品有什么道理?
答:诗人以极大的热情歌咏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在对奇功不建的惋惜中,将自己对黑暗政治的愤慨之情,赫然托出。

写得笔墨淋漓,慷慨悲壮。

诗歌按照事件的经过,描写了出京、饮饯、登程、搏击几个场面,尤其着力于人物动作的刻画,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的除暴英雄形象,表现出更义无反顾、直蹈秦邦的勇猛气概。

陶渊明的绝大多数诗歌风格是平淡的,且多是田园诗,历来的陶渊明接受也多把他说成一个淡泊的隐士,但是随着陶渊明接受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注意到他豪放的个性和内心的愤慨,越宋代以后文人越注重陶渊明豪放的一面,而鲁迅先生“金刚怒目”的评价也是基于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