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管理思想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作者:张辛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3年第4期张辛(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辽宁锦州 121000)摘要: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产生到发展进行介绍,通过论述我国古代每一个时期管理思想的表现形式,探究古代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方法的契合与偏差,进而挖掘出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者应有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继承发展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107-02引言有人类的集体活动,就有了管理。

如果向前追溯,从人类的早期群居时代就开始协同作业了。

但是在人类漫长的发展时期,人类虽然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的实践经验,也得出了一些宝贵的管理思想,但是却未形成系统的理论。

直到19世纪末在西方出现了科学管理。

现代意义上的管理理论是来自于西方他是伴随着资本主义文明而诞生的。

所以人们也都认为现代化的管理都来自于西方。

人们把研究的目光也放在了西方。

但是,作为在人类共同劳动中产生的管理思想,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民族文化背景。

因此,各种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无一不深深地镌刻着民族文化的烙印。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也经过了五千年的积淀。

曾经我们是世界上最富饶最强盛的国家,当然我们也走过低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中国现代的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产生及发展恩格斯曾经提到过“劳动创造了人类”,在劳动创造人类的同时也需要组织和协调人类的行为,管理也就产生了。

1.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在我国从人类生产活动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时期,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初步形成和奠基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诸子百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的繁荣。

从早期的《尧典》里记载的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到《周易》中的权变思想,以及后来产生的儒家的“以人为本”,墨家提倡的“兼爱互利”,兵家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法家重视的法制,道家产生的管理最高境界“无为而治”。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演变的重要方面,各个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均有相应的特点,经历了不同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这些变化不仅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演进,也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阶段:封建制度初步确立阶段、集权不断加强阶段、封建体制逐渐瓦解阶段等。

在封建制度初步确立阶段,中国的政治组织主要围绕诸侯国展开,政权分散,权力分散,政权相对较弱。

封建制度的确立为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从部落联盟向封建国家的过渡。

这一阶段的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主要以封建君主体制为主,政治机构庞杂,权力分散,相关部门主要利用分封制度来维护集权。

随着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逐渐走向集中化,政治组织也逐渐开始向相关部门集中。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推行统一政权,废除了分封制度,建立了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

这一时期,相关部门的权力得到了强化,政治机构得以集中,国家实现真正的统一。

秦始皇的行政管理体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随着封建制度的逐渐瓦解,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隋唐时期,中国实现了两统一,建立起了严密的管理体制,促进了政治经济的繁荣发展。

唐代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政治机构更加完善,权力更加集中。

唐代是中国封建制度达到鼎盛的时期,相关部门的权力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唐代的行政管理体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个重要时期。

宋代是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在宋代,中国政治制度出现了一定的变革,主要表现为集权得以巩固,相关部门实力增强。

宋代的行政管理体制相对比较规范化,政治机构更加完善,管理体制更加科学化。

宋代政治制度的变革,为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隋唐政治制度课件

隋唐政治制度课件
三省六部制二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一建立唐朝和取得皇位1助父建立唐朝统一全国2玄武门之变长子李建成太子589626次子李世民秦王598649三子齐王603626高祖窦皇后四子第一节隋唐时期的政治一中枢机构
第三单元隋唐两宋时期 第一节隋唐时期的政治 第二节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第三节北宋时期的政治和改革 第四节两宋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政治上:隋唐重建了大一统, 政治上:隋唐重建了大一统,但唐朝后期出现了藩镇 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 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北宋初期重新加强了中央集 在君主专制方面,隋唐进行了制度的创新, 权。在君主专制方面,隋唐进行了制度的创新,两宋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削弱相权。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削弱相权。 经济上:唐朝经济空前繁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经济上:唐朝经济空前繁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两 宋时期经济繁荣超过了前代,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宋时期经济繁荣超过了前代,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文化上:隋唐儒学受到挑战,两宋时期理学形成, 文化上:隋唐儒学受到挑战,两宋时期理学形成,打 破三教合流局面。 破三教合流局面。隋唐两宋时期中国科技一直保持世 界领先地位。 界领先地位。
第一节隋唐时期的政治 中枢机构: 一、中枢机构:三省六部制 二、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一)建立唐朝和取得皇位 (二)统治思想和统治政策 1、统治思想: 统治思想: (1)隋朝灭亡教训 (2)民本思想
2、统治政策: 统治政策: (1)用人 法律:慎用刑法、 (2)法律:慎用刑法、
制定《唐律》 制定《唐律》
要教戒太子诸王》 要教戒太子诸源自》第一节隋唐时期的政治 “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 纵不合朕心, 纵不合朕心 中枢机构: 一、中枢机构:三省六部制 为忤。若即嗔责, 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 二、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怀战惧,岂肯更言? 怀战惧,岂肯更言?”—— (一)建立唐朝和取得皇位 贞观政要求谏》 《贞观政要求谏》 (二)统治思想和统治政策 贞观初放榜日, 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 1、统治思想: 统治思想: 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 (1)隋朝灭亡教训 喜谓侍臣曰: 出,喜谓侍臣曰:“天下 (2)民本思想 英雄,入吾彀中矣! 英雄,入吾彀中矣!”─ 统治政策: 2、统治政策: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五《杂记》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五《杂记》 用人(纳谏,完善科举) (1)用人(纳谏,完善科举)

第三章 秦朝至唐朝的管理思想

第三章    秦朝至唐朝的管理思想
一、三国时期著名历史人物的管理思想
1、曹操的管理思想
1)军事战略管理思想: (1)集中优势兵力围歼与逐个击破敌人策略 (2)制定长远的战争目标与近期作战计划 (3)审时度势与权变的指挥原则
2)经济管理思想
(1)推行屯田开疆:军屯与民屯相结合 (2)建立农业管理机构:兴修水利与组织农
织管理
(2)恢复国家垄断经营盐业与冶炼业,禁止
私人垄断 (3)农业技术推广:推广桑蚕纺织技术 4)孔明的人才管理思想 (1)爱才重才: (2)选才用才: 诸葛亮的最大遗憾:遇到昏君;没能合理 分权授权下属,不能有效培养下属的领导能 力,导致死后无帅;缺乏必要的铁腕领导气 质
3-4 隋唐时期的管理思想
一、隋文帝杨坚的管理思想
1)行政管理思想 (1)中央机构改革的三权分立与专业领域分



工管理思想:决策、审议、执行分立,成立 政府专业领域管理部门--三省六部制 (2)简化地方机构:州县二级制 (3)中央直接任命官员与官员轮换制,提高 中央集权管理效率 (4)廉政治吏 2)人才管理思想—实行科举选才制度
3)经济管理思想
(1)均田制:分田到人
(2)减税负
隋文帝执政管理模式对后世朝代的深远影响 1)机构分权 2)官员直任 3)科举沿袭 4)行政分级
二、唐太宗的管理思想
1、唐太宗的行政管理思想
1)沿袭隋制




2)行政分区,精简机构 3)建立民主议事制度 4)依法执政 2、唐太宗的人才管理思想 1)完善科举制度与推广教育,大量培养人才 2)广招四海人才,不拘一格 3)用人所长,因才授职
第三章
秦朝至唐朝时期的管理 思想

隋唐国家管理制度创新

隋唐国家管理制度创新

隋唐国家管理制度创新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变革的关键时期。

在隋唐时期,国家管理制度得到了大幅度的创新和完善,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围绕隋唐国家管理制度创新展开论述,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政治制度的创新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在隋朝,隋文帝杨坚开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对地方政权进行了权力整合,并设立了大将军府和左、右相府等中央机构,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唐太宗在位时更是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设立了门下省、尚书省和中书省等中央机构,加强了皇帝的集权。

2.推行科举制度隋唐时期推行科举制度,取士方式趋于公平、公正。

通过科举选拔人才,实现人才的公正选拔和晋升,使人才得以充分利用。

科举考试主要分为进士科、明经科和明法科等,考试内容涵盖文学、经史、法律等多个领域,广泛选拔人才。

3.设立州县制度隋唐时期建立了统一的州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数十州,每州下设若干县,实现了地方政权的统一管理。

在每个州和县设立了州官和县官,实施了巡视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监督。

4.设立军事制度隋唐时期建立了完善的军事制度,主要分为募兵制、屯田制和屯马制等。

唐朝初期实行募兵制,通过军功赏赐来激励军人,提高了士兵的战斗力。

隋唐时期还实行了军营制度,将士兵编为军营,统一管理,加强了军队的组织运作。

二、经济制度的创新1.推行均田制隋唐时期推行了均田制,使土地合理分配,增加了农田的利用率,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均田制对农民来说,能够稳定土地所有权,鼓励他们多种植粮食,增加农业产量,提高了农民的财产权。

2.发展货币经济隋唐时期,兴起了货币经济,建立了完善的货币制度,推动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

唐朝建立了金币和银币的货币制度,促进了交易活动的繁荣,提高了商品的价值。

3.推行市场经济隋唐时期推行了市场经济,兴建了许多市集,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交换。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

2011-10-12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1.文化集权。(1)统一文字。将大篆改为小篆。(2)统 一思想。反对儒学文化,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
秦始皇集权管理影响。积极方面:如使黔首自实田等。 (见书)。消极方面:徭役繁重,赋税沉重等。
2011-10-12
3.释放奴婢,罢兵归田。战争平息后,复原官兵多数成为 自耕农。
4.轻徭薄赋,力主节俭。
2011-10-12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3.文化管理思想。秦朝:文化集权。隋唐推行科举制,给中 下层地主知识分子打开了仕途之路。
4.军事管理思想。曹操(战略战术);诸葛亮(审时度势), 《隆中对》。
2011-10-12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二)秦朝至唐朝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1.确立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2011-10-12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 妻子杨贵 妃 •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 汉、后周五个朝代 • 宋朝--公元960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 构)(公元1127-1279年)。 •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 思汗的孙子。 •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 清朝--公元1644-1911年

第七章 秦汉隋唐著名帝王的政治思想

第七章 秦汉隋唐著名帝王的政治思想

宋人司马光称汉武帝“虽好儒,好其名而不知其实” 宋人司马光称汉武帝“虽好儒,好其名而不知其实”。汉 宣帝曾将武帝以来的治国思想总结为: 汉家自有制度, 宣帝曾将武帝以来的治国思想总结为:“汉家自有制度,本 以霸王道杂之” 以霸王道杂之”。 唐太宗李世民可谓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可谓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之一,在位期间 开创了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治世” 开创了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治世”-“贞观之治”。唐太宗的 贞观之治” 政治思想以儒为主,杂以法、 政治思想以儒为主,杂以法、道。 帝王政治思想与一般思想家有所不同, 帝王政治思想与一般思想家有所不同,其显著的特点就是 帝王的政治选择以当时的政治利益为目的, 帝王的政治选择以当时的政治利益为目的,在维护政治权力 和利益的需要面前,一切思想都不过是手段。 和利益的需要面前,一切思想都不过是手段。
提倡皇帝极欲:第一,极权欲: 提倡皇帝极欲:第一,极权欲:六合 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莫不臣者, 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莫不臣者, 日月所照,君临其上。第二,穷奢极欲: 日月所照,君临其上。第二,穷奢极欲: 秦二世的人生哲学是“ 秦二世的人生哲学是“彼贤人之有天下 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 也,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 挥霍无度。 挥霍无度。
一、独尊儒术
汉武帝采纳了唯有儒学讲求“大一统”的建议, 汉武帝采纳了唯有儒学讲求“大一统”的建议,建元五 年,“立五经博士”,儒学代替黄老之学成为官方政治学 立五经博士” 说,儒家典籍成了国家教科书。汉武帝终于举起了“独尊儒 儒家典籍成了国家教科书。汉武帝终于举起了“ 术”的旗帜,初步实行了政治指导思想的转换。 的旗帜,初步实行了政治指导思想的转换。 儒学的尊君、礼制等级和忠孝思想有助于维护君主的权 儒学的尊君、 威,儒家的德治教化则是束缚人们思想的重要手段。正如司 儒家的德治教化则是束缚人们思想的重要手段。 马光所说,武帝“虽好儒,好其名而不知其实, 马光所说,武帝“虽好儒,好其名而不知其实,慕其华而废 其质” 经过汉武帝的擢升,儒学终于有了官方身份, 其质”。经过汉武帝的擢升,儒学终于有了官方身份,走上 了与政权相结合的道路。经过历代君主一再确认, 了与政权相结合的道路。经过历代君主一再确认,儒学始终 占据政治指导思想的宝座,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流。 占据政治指导思想的宝座,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流。

总结隋唐制度

总结隋唐制度

总结隋唐制度引言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时期,以其高度发展的制度而闻名。

隋唐制度不仅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具有创新性,还在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对隋唐制度进行总结和分析。

政治制度中央集权隋唐时期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在政治中拥有极大的权力。

皇帝制定法律、决策重大事务,并且任命官员和管理政府。

这种集权制度使得政府的决策和执行效率得到提高,有助于促进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实行了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负责管理国家重要机构和事务。

六部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分别负责人事、财政、礼仪、军事、刑法和工程事务。

这种制度的建立增强了对各级官员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了政府的运作效率。

科举制度隋唐时期建立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科举制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给底层人民进入仕途和政府机构。

此外,科举制度还使得政府官员的选拔过程更加公正和透明,减少了贪污和腐败。

经济制度赋役制度隋唐时期实行了赋役制度,农民需要向政府缴纳一定的税赋和劳役。

这种制度为政府提供了稳定的财政收入和劳动力,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建设。

然而,过重的赋役负担也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导致社会不稳定和民怨沸腾。

节度使制度隋唐时期实行了节度使制度,将军队管理权交给节度使。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地方政府和地方军队的权力,有利于维护地方的安全和稳定。

然而,节度使制度也容易导致军队将领的过度权力和地方割据的现象。

盐铁专营制度隋唐时期建立了盐铁专营制度,国家独占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这种制度不仅为国家提供了丰厚的税收和财政收入,同时也限制了私人对盐铁的垄断,改善了市场竞争环境。

社会文化制度儒学思想隋唐时期儒学思想得到了充分发展和推广。

儒家经典对于社会道德的塑造和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儒学思想强调仁爱、忠诚和孝道等传统道德观念,对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隋制18岁为“丁”,21岁为“成丁”。成丁便可授 田并课役,60岁则还田,狭乡每丁20亩,老幼所得依次 减少。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免除妇人和奴婢、部曲的 租调,也取消了他们的授田。
“自诸王以下,至于都督,皆给永业田,各有差。多 者至一百顷,少者至四十顷。其丁男、中男永业露 田,皆遵后齐之制。并课树以桑榆及枣。其园宅,率 三口给一亩,奴婢则五口给一亩,京官又给职分田, 一品者给田五顷,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九品为一 顷。外官亦各有职分田。又给公癣田,以供公用。”
大力裁减官员,最后仅余中央官员643人。令 人惊奇的是,643人却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 条,这不能不说是显耀的政绩。
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
gao、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
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
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
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
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年
号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 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虚心纳谏,在国内 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 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 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 世奠定重要基础。
朝的均田制,建立了“兵农合一”的府兵制与租调制
度,统一货币,采用五铢钱;开科举之先河;促进经
济发展;出现“开皇之治”。隋炀帝骄奢淫逸,大兴
土木,致使天下大乱,农民起义。
2.唐朝:李渊父子异军突起,公元628年统一全
国,建立唐朝。经过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以
及武则天的努力,获得巨大发展。唐玄宗时期政治腐
定:
九品以上官员都由中央任免,州县官员三 年一换,不得重任,不得用本地人,“大小之 官,悉由吏部。”源自三、改革用人制度,创立科举制
魏晋以来实行九品中正制,按照出身门第 选择官员,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 族”,门阀士族控制了仕途。
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设“志行修 道”(有德)、“清平干济”(有才)二科, 以公开考试方式选拔官吏。
岁役减为20日,裁减了服役年限,由北周规定 的18-59岁改为21-50岁,并且缩短了每年的役 期。
此外,隋文帝还注重兴修农田水利,促进了农 业发展。
2.兴建“大兴城”
开荒二年,隋文帝在长安城东南龙首山创建了一 座新都城。即大兴城。使其成为当时最大的商业都 市。
铸造标准的五铢钱,禁用古钱和杂钱,统一了货 币。此外,还统一了度量衡,规定以古尺一尺二寸为 一尺,以古斗三升为一升,以秤三斤为一斤,采冀州 刺史赵哭所定的“铜斗铁尺”。
2.4.1 隋文帝的管理思想
隋文帝(公元541-604年)结束了自西晋末年到隋 统一前近3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 又一次统一,开创“开皇之治”。其贡献有:
(1)改革和完善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2)开科举考试,开历史之先河; (3)均田制等恢复发展经济; (4)北方民族大融合; (5)推崇节俭; (6)大兴佛教,隋唐佛教之盛史称黄金时代。
不料杜正玄挥笔一触而就,使得杨素不得 不叹服,授予其相应的职位。
四、经济管理
1.均田制 中国北魏至唐中叶的一种土地制度。作为
中国封建政府的重要土地制度之一的均田制, 该制度对农民实行计口授田,对皇室、贵族、 勋臣和官吏按等级分配土地和奴婢。
【官】开皇二年(582年)规定,官人永业田与其品级相 适应,自诸王以下至都督,多至100顷,少至40亩。同 时,内外官按其品级高低授给职分田(职田),多至5 顷,少至一顷。内外官署还授给公廨xie田,以供公用。
化、贪污横向,爆发“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后期
宦官专权、朋党执政、藩镇割据,社会危机,公元
907年被朱温所灭,陷入了五代十国的乱局。
首先,隋唐时期在管理学意义上的主要贡献
是制度建设方面的完善与创新,例如三省六部
制,唐太宗的“监察六事”,武则天的《臣
轨》。
其次,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封建时代的顶峰, 文化思想领域也空前繁荣,在世界上都属真正的 最强盛时期。
五、推崇节俭
隋文帝生活简朴,穿旧衣,坐修补过的
旧轿子,一顿饭只吃一个肉菜。
皇后孤独氏也十分节俭,有人劝她买下价 值八百万的一筐明珠,她却说:不是我需要 的,不如拿去奖励有功的将士。
2.4.2 唐太宗的管理思想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祖籍
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少年从军,李世
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
607年,隋炀帝在此基础上开设进士科, 科举制便正式确立下来。
科举对寒士的意义
开皇年间,寒士杜正玄本应录为秀才,权 臣杨素故意刁难,亲自用偏题难题来复试他, 意在使其落榜。考试范围包括司马相如的《上 林赋》、王褒bao的《圣人得贤臣颂》、班固 的《燕然山铭》、张载的《剑阁铭》及《白鹦 鹉赋》,并限其当天的未时(每日13时至15时) 以前交卷。
2.4 隋唐时期的管理思想
主要内容
2.4.1 隋文帝的管理思想 2.4.2 唐太宗的管理思想 2.4.3 武则天的管理思想 2.4.4 佛家思想的深入影响
历史背景
1.隋朝: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重建国家管理体
制,将三公九卿制改为三省六部制,地方体制将州郡
县三级管理体制简化为州县二级管理体制;继承南北
一、推行三省六部制
为解决皇权与相 权的矛盾,废除北周 六官制(天、地、 春、秋、冬、夏), 不再设置丞相、相国 一职。
设置三省六部:
二、改革地方机构,实行州县二级制
【弊政】地方贵族势力不断膨胀,滥设州 郡,地方机构设置混乱,甚至出现了“百室之 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郡目。”
隋文帝规制地方行政组织设置权,规
一、治国理政思想
(一)裁减机构及人员 唐初全国有三百几十个州,中央政府难以
管理。唐太宗把全国划分为十道:关内道、河 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 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 废郡为州,每个道分管10-40各州,属于 监察区,有点类似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州刺史制 度,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最后余下279个 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