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感知的绿色生态城区——以上海新顾城为例
大上海的绿色风景线

斗 ”稻米 文化 博物 馆 内传承 千年 的 中国稻 米文化 。
在 2 公 顷花卉 新 品展 示 园 的东侧 ,鲜 花 港将 国 8
际领 先 的 3 聚光 太 阳能光 伏发 电技 术应 用于 5 顷 倍 公 温室 。太 阳能 温 室 中央 4 0 平方 米 的绿 色 生态 园又 00
态 服务 价值 和 生 态功 能 的 产业 ,这 是 当前 我 国发 展 绿色经 济 的主要政 策导 向。 作 为上 海 最 大 的农 副食 品生 产 与销 售集 团 ,同 时作 为 沿 海 垦 区 ,光 明食 品集 团坚 持 把 “ 挥 绿 色 发 生态 优 势 、打造 绿 色 产业 、发展 绿 色 经济 ” 作 为集 团 的发展 方 向 ,结 合 农业 发 展方 式 的转 型 ,大 力 发
普知 识 。
走 进鲜 花港 的 核心 区域 ,呈 现在 你 面 前 的是 与 传统 花 卉种 植 截 然 不 同 的景象 :与 比利 时合 作 的凤 梨 种苗 组培 室 ,环 境 卫生 指标 达到 外科 手术 室标准 , 无 数 花苗 正 在 静静 繁 衍 ,全 是高 科 技控 制 。在 20 08 北 京 奥运 会 期 间 ,上 海 鲜花 港 的 优质 “ 鹅掌 红”成 为 北京 奥 组 委 的指 定 用花 。2 1 年上 海 世博 会 举办 00 期 间 ,上 海鲜 花 港 独 家供 应 中国 国 家馆 用花 ,承担 了 中国 国家 馆 “ 同一屋 檐 下 ” 感 悟之 泉 ”荷 花 池 、“
观光 旅 游 农业 是 近年 来 兴 起 的农 业 与旅 游业 相
结合 的新 兴产 业 。位 于 上海 崇 明 岛的 长江 总 公 司正
上海可持续城市 最佳案例

上海可持续城市最佳案例有多个,包括但不限于:
1. 奉贤“南桥源”城市更新项目:总占地面积约0.7平方公里,重点围绕“2+1+X”项目全面启动建设,通过最大限度惠及民生,增加绿地面积和公共活动空间,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和公共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
2. 上海市首批城市更新优秀案例“南桥源”:通过增加公共建筑和绿地面积、保留改造建筑等措施,完成城市更新土地面积20万平方米,有效改善了老城区人居环境和公共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
3. 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暨第二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在上海顺利闭幕,此次大会主题为“建设宜居可持续城市,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联合国设立的首个以城市为主题的国际日,也是首个由中国政府发起的国际日。
4. 上海市虹镇老街旧区改造项目:通过政府、社会、市场“三轮驱动”,实现了从“旧区”到“新家”的蜕变,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质。
5. 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综合改造项目:通过对街道进行综合改造,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质,打造了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街区。
这些案例都是上海在可持续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上海世纪公园:城市绿色绿肺的天堂

上海世纪公园:城市绿色绿肺的天堂上海世纪公园是上海市内一处绿地休闲公园,被誉为城市的绿色绿肺,是上海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该公园座落于浦东新区浦东大道与建国公路交叉口,占地面积达到了在中心城区内排名第一的大型公园。
上海世纪公园的建设始于1994年,从那时起,这片公园成为了上海市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的绿地节点。
公园建设的初衷是为了缓解城市的压力,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让市民能够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
公园的设计理念是融合自然与现代化的元素,致力于提供一个集休闲、娱乐、运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场所。
公园内部有大片的草坪、湖泊、花坛等绿化景观,与人工建筑物完美融合。
无论是晨跑、散步、自行车骑行还是举行各种群众活动,这里都能满足市民的需求。
公园中最具特色的景观之一是面积达到3.4万平方米的湖泊。
湖泊成为公园的中心地带,并修建有小桥、湖心岛和水上花坛等景点,使其成为公园中最受游客欢迎的地方之一。
湖泊周围还有专门的湖滨步道,供市民散步、跑步或骑车,欣赏湖光山色。
世纪公园不仅有大片的草坪和湖泊,还有许多的花坛。
公园内植被丰富,有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树木,如玫瑰、荷花、松树等。
特别是春季,花坛里的花朵竞相绽放,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春季花海。
这里是摄影爱好者们的天堂,也是情侣们的浪漫约会地。
公园内还有一处受人喜爱的区域,那就是儿童活动区。
这个区域设有各种游乐设施,如旋转木马、秋千、滑梯等,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快乐的游玩场所。
儿童活动区的设立,使得世纪公园成为了一个适合全家人的休闲场所,不仅能满足成年人的需求,也能让孩子们放松身心,尽情玩耍。
除了以上提到的景观和娱乐设施,上海世纪公园还拥有许多其他的设施和服务。
例如,公园内有餐厅、咖啡馆等餐饮场所,供游客们品尝美食和休息。
此外,公园也设有停车场、卫生间、医疗站等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方便和安全的服务。
总的来说,上海世纪公园是一座城市中的绿洲,是市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去处。
在这片美丽的绿地里,市民们可以远离喧嚣的都市生活,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复合型生态社区城市设计探讨——以上海市崇明岛国际实验生态社区为例

境破坏 大.这与项 目倡 导的生态理念 相 冲突。因此,结合崇明当地土质条件,项 目组 决定采用半地下 空间利用模式, 在
减少投资的同时,充分利 用自 然 通 、 风
采光,体现空间开发的生态性。
产品和用地,激 活原本作为被动 空间的
1 怖mFl R 6 fE5  ̄ n
目 3 设 计 导
目4上位±地剃月规
34 . 绿化、水 系等景观资源功 能化
为了强化 公共开放空间 的人流汇集 作用,项 目组认为,城市设计应重新定义 各块绿地 的功能性主题, 用以完善地块 空间序列 在具体处理上,城市设计重点 关注特定 区域的景观价值, 严格控制绿 地内部建设量指标,设置部分小型、低矮 的展示地标 ,将单纯的绿化观 赏空间变 成供人参与的互动空间 通过疏密结台, 引导行人 的驻足与通过,更 好地体现以
间的逻辑关系与秩序 ,提出营造不 同绿 化 空间的 目 。崇明岛国际实验 生态社 标
区城 市设计在重 点区块的功能结构 、空 间形态 土地利 用等方面继承 了上位 规 划所 制定的标准, 并在此基础上对城 市 的发展做进一步研 究,在设计条件 上重 点关注 以下 3点 内容。
2 2 状用地条件- 土地 利用的保护 .现 —
[ 文章编号] 06 0 2 21 ) O 0 1— 5 [ 1 0 — 02(0 2S 一 0 5 0 中囤分娄号] U 8 【 T g 1 文献陆 码] 嘏 B
M E SE Ⅸ _ u e ∞ jaN i b r o D s nC o g n n mao aN i b r o C s /e g i a i leg oh d e i : h n mi t  ̄n l e h o o d a e n Y u c h o g gIe g h P h
上海城市更新优秀案例

上海城市更新优秀案例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一个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积极推行各种更新优秀案例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上海城市更新的十个优秀案例:1. 上海外滩:外滩是上海的标志性地标之一,经过城市更新的努力,外滩河岸得到了修复和改造。
对于游客和居民来说,外滩已经成为一个宜人的地方,可以欣赏到黄浦江两岸的美景,同时还有许多咖啡馆、餐厅和商店供人们休闲购物。
2. 南京路步行街:南京路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曾经因为人流拥挤和环境脏乱而备受诟病。
然而,在城市更新的推动下,南京路步行街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提升。
现在,南京路步行街宽敞整洁,有各种国际知名品牌的店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购物者。
3. 上海滩生态修复:上海滩是一个重要的湿地保护区,也是鸟类迁徙的重要站点。
为了保护这个宝贵的生态环境,上海进行了滩涂生态修复项目,恢复了湿地的自然景观,并为鸟类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
这个项目不仅保护了生物多样性,还增加了城市的生态氛围。
4. 城市绿化:上海一直重视城市绿化工作,通过植树造林、建设公园等方式,大大提升了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例如,上海中心公园是一个位于市中心的大型城市公园,拥有广阔的草坪、湖泊和花坛,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的场所。
5. 申城文化广场:申城文化广场是上海市政府投资建设的一个综合性文化设施,包括博物馆、图书馆、艺术展览馆等。
这个广场不仅提供了各种文化活动的场所,还成为了人们了解上海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6. 上海世博园区: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世界博览会,世博园区成为了上海的一张亮丽名片。
通过城市更新,园区内的建筑得到了修复和改造,形成了一个集展览、文化、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7. 上海老洋房保护:上海的老洋房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城市更新,许多老洋房得到了保护和修复。
这些老洋房不仅成为了历史的见证,也成为了人们独特的居住和工作场所。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探究活动】
阅读课本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伦敦大都市空间布局优化的基本思路。 (2)结合材料,分析伦敦对周边卫星城的辐射功 能是如何体现的。 (3)议一议,伦敦都市圈对伦敦自身发展有哪些 意义?
活动
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伦敦都市圈的雏形来源于“巴罗委员会”(英国指导城市和区域规划的机构)规划的 同心圈设计。随着城市集群化的不断推进,以伦敦为圆心,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及小 城镇的发展,使得伦敦都市圈成为世界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同时也作为高新科 技中心、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和国际信息传播中心。现代交通网络化、多种交通一体 化,是伦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政府在离伦敦市中心50千 米的半径内建立了8座新城(卫星城),而后以伦敦为核心,沿主要交通干线向外扩 展,在都市区范围内构建“反磁力吸引”体系,引进中心区的工业企业,配套生产 生活服务设施,并为迁入居民提供各种工作岗位,既有效疏解大城市核心区过于密 集的人口和产业,又在各自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上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都市核心功能
上海已成为我国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引 擎,不仅拉动了长江三角洲的发展,而且对长江 中游城市群、山东半岛和福建沿海都有明显的 辐射带动作用。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交通运输枢纽功能
拥有高效率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有虹桥、浦东两大国际机场。 上海港是我国主要的外贸港之一。 拥有外高桥、吴淞、洋山等深水港区。
上海港经为了黄浦江→长江一洋山港”的变迁,在区位变化的过程中, 其功能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目前上海港已经成为世界吞吐量第二的 超级大港。下图为上海港区及部分工业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
上海市绿色生态新区评价标准

上海市绿色生态新区评价标准一、概述上海市绿色生态新区评价标准是针对正在规划或已建成的绿色生态新区的评估工具,旨在评估新区的绿色生态水平,促进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推动上海在全球绿色城市中的竞争力。
该标准涵盖了规划设计和生态环境两个方面,以下是具体的评价标准。
二、规划设计1. 绿色交通规划:新区应规划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减少私家车使用,以降低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新区应设置合理的步行、自行车道和公共绿地,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2. 建筑节能设计:新区内的建筑应遵循节能设计原则,使用环保材料和绿色施工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新区应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3. 水资源管理:新区应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包括雨水收集、利用和污水排放处理等。
新区应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4. 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新区应实施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制度,促进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新区应设置合理的垃圾投放点和回收站,方便市民投放垃圾和回收物品。
5. 城市绿化:新区应设置足够的公共绿地和公园,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新区应种植本地植物,避免外来物种入侵。
三、生态环境1. 空气质量:新区应保持空气质量良好,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新区应采取有效的空气质量监测措施,及时发现并解决空气质量问题。
2. 水质:新区应确保水源和水质的安全,防止水污染和生态破坏。
新区应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对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进行定期检测。
3. 声环境:新区应控制噪声污染,保证市民享有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新区应划定噪声控制区,限制高噪声活动的开展。
4. 生态环境保护:新区应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稳定性,避免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新区应建立生态廊道和自然保护区,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和迁徙通道。
5. 土壤质量:新区应保护土壤资源,避免土壤污染和退化。
新区应建立土壤质量监测系统,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进行定期检测。
“公园城市”视角下特大城市郊区城乡绿地系统规划思考——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

“公园城市”视角下特大城市郊区城乡绿地系统规划思考——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郊区的发展以及城乡绿地系统规划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公园城市”的视角出发,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探讨特大城市郊区城乡绿地系统规划的思考。
一、公园城市理念的指导意义“公园城市”理念是近年来城市规划研究的热点之一。
这一理念提出通过重塑城市空间、增加城市绿地系统,打造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
因此,“公园城市”理念对城乡绿地系统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城乡绿地系统规划中,应当注重城市和乡村的有机融合,将城市和乡村绿化相结合,构建一个完整的城乡绿地系统。
这一系统不仅包括城市绿地系统,还包括乡村绿地系统。
在绿地系统的构建中,应该注重功能的多样化和使用的普惠性。
要在城乡绿地中融入多种功能,如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生态保护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升城乡居民的满意度。
二、上海市青浦区城乡绿地系统规划现状上海市青浦区位于上海市西部,是一个以休闲度假和生态农业为主的城乡结合区。
目前,青浦区拥有完备的城乡绿地系统,主要包括青浦老城区的城市公园、城市绿地以及各乡镇的农田、山林等乡村绿地。
城市公园方面,青浦区已建成了多个公园,如香花公园、盈浦公园等。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香花公园,该公园占地600 亩,分为六大主题区,包括童话王国、自然探险、草地运动场、文创公园、乡村嘉年华和滨水休闲区。
这一公园将城市公园和乡村风光完美结合,增加了青浦区的旅游吸引力和城市形象。
城市绿地方面,青浦区拥有多达40 万平方米的城中村绿化,绿化率高达38%。
绿地景观通过设计良好的绿地空间布局,促进了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
此外,青浦区还通过绿化、道路减速等措施提升了城市景观品质。
乡村绿地方面,青浦区拥有大量农业资源和特色山林资源。
为了保护这些资源并将其构建为一个完整的乡村绿地系统,青浦区推行了南翔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朱家角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等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科技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年7月下总第388期实践应用可感知的绿色生态城区——以上海新顾城为例高月霞(上海建科集团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上海200092)[摘要]本文以上海新顾城为例,阐述了在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生态城区的背景下,以国家及上海市绿色生态城 区评价标准为技术指导依据的前提下,旨在打造一个既符合国家及上海市二星级绿色生态城区标准,又能够让公众 切身感受到的绿色生态专业规划的”可感知”生态体验构建,以期为类似城区提供借鉴。
[关键词]可感知;绿色生态城区;绿色生态专业规划;上海新顾城Perceptible Green Eco-city Area—A Case Study of New Gucheng in ShanghaiGao Yuexia(Shanghai Jianke Technical Assessment of C onstruction Co., Ltd., of S hanghai Jianke Group, Shanghai, 200092)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uild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developing green eco-city zone, and by the technical guidance of the national and Shanghai green eco-city zone evaluation criteria, this paper takes New Gucheng as an example to expound "perceptible" ecological experience of green and ecological professional planning, aiming to create a two-star green eco-city zone that meets both the national and Shanghai standards, and can also be released to the public, which could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urban areas.Keywords :perceptible, green eco-city area, green and ecological professional planning, New Gucheng in Shanghai 1背景自2006年我国第一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T50378-2006颁布实施以来,绿色建筑获得了蓬勃的发 展。
2012年4月27日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 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J167号)闪中提出的“推进绿色生态城区 建设,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标志着绿色建筑的发展 由单体建筑延伸至城区,并于同年9月开展了国家第一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的申报工作。
为了使绿色生态示范 城区的建设具有更好的推广性,2017年7月31日住房 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公告叫批准《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 准》GB/T51255-2017为国家标准,并于2018年4月1 日起实施。
上海市为推进绿色发展,规范绿色生态城区的评价,DOI: 10.16116/ki.jskj.2019.14.007SiSHK I 27实践应用建设科技总第388期于2018年1月发布了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DG/TJ08-2253-2018[3](自2018年5月]日起实施)。
之后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本市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指导意见》(沪府办规【2018】24号)及《上海市绿色生态城区试点和示范项目申报指南(2019年)>的通知(沪建建材[2019]39号)等文件,以保障绿色生态城区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2项目简介及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目标新顾城位于上海市宝山区的北上海核心区(见图1),北连罗店大居、西邻嘉定马陆、南接顾村公园、东为顾村老镇,距离主城区约30分钟车程、距离虹桥机场约45分钟车程,距离浦东机场约60分钟车程。
新顾城拥有生态、交通、医疗、教育等优势资源,是上海市近郊地区重要的大型居住开发区。
绿色生态建设是新顾城发展的重要理念与本质需求,尤其是在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生态城区的背景下,新顾城的发展迎来了转型契机。
作为上海“十三五”重点建设区域,新顾城围绕“生态、健康、智慧、人文、乐活”五大定位,目标建设形成配套高标准、功能有特色、宜居多元化、产城相融合的新城居住组团,实现“绿色宜居城,宝山新引擎”愿景,将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目标定位为建设成国家及上海市的二星级绿色城区。
“绿色生活方式涉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打造一个能够让公众切身感受到绿色生态的新顾城,并且能够起到生态教育宣传示范的“可感知”生态城区是上海新顾城绿色生态建设的又一个重要目标。
3可感知的生态体验构建3.1指标体系及其实现路径为满足国家及上海市二星级绿色生态城区的技术要求,新顾城以“可感知绿色低碳生活”为理念构建了绿色生态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包含低碳产业、生态景观、绿色建筑、绿色交通、能源综合利用、水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智慧社区和人文共享共计9项一级指标、74项二级指标,通过规划一建设一运营三个阶段进行管控,指标体系通过九个专业子规划及建设和运营实现目标分解和落实(见图2)□绿色生态城区i产城融合I I:环境健康!|交通便捷ii资源节约!:建筑绿色I>:智慧宜动Ii服务共享|:人文体验!I_______________!低碳产业规划生态景观规划绿色建筑规划绿色交通规划能源综合利用规划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固体废弃物资源化规划智慧社区规划图1上海新顾城区位示意图Fig.1Location of N ew Gucheng in Shanghai人文共享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18日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⑷中指出:“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图2九个专业子规划及指标实现路径Fig.2Nine professional sub-planning and indicatorrealization paths28|屢设El技2019NO.14高月霞:可感知的绿色生态城区实践应用表1可感知目标及其路径Table 1 Perceptible targets and paths可感知目标可感知路径产城融合通过引入低碳产业,建设产业园区,结合居住空间共同构筑产城融合的低碳产业园。
环境健康从空气、噪声、水环境、噪声等方面,优化区域中的健康环境,共同创造健康宜人的生活氛围。
交通便捷从公共交通、绿色交通等方面,一来打造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二来积极倡导绿色交通出行方式。
资源节约从可再生能源、非传统水源、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等方面,使资源最大化地高效利用。
建筑绿色区内所有建筑都应建设为绿色建筑,其中公共建筑、高品质住宅等更应以打造高星级绿色建筑为目标,打造内外礎的建筑环境。
服务共享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空间、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共享。
智慧互动通过构建智慧社区平台,联通智慧交通、智慧环境监测、智慧家居等各类智能体验,打造智慧新顾城。
对规划区内的历史文化遗迹进行重点保护并扩大宣传,规划人文体验路线,增加生态可感知度,并组织和邀请公众共同参与到新顾城的建设当中。
3.2生态感知的实现路径基于“可感知”的规划理念,分别就新顾城绿色生态城区专业规划所涵盖的低碳产业、生态景观、绿色交通、能源综合利用、水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绿色建筑、智慧社区和人文共享规划共九个子专项规划对应的“可感知”目标,通过提出不同的规划策略和路径,实现新顾城的绿色生态可感知目标(见表1)。
3.3生态技术感知点上海新顾城的“可感知”生态体验是基于九个子专项规划中涉及的生态技术、景观环境、人文宣传等重要节点,形成生态技术感知点、生态景观感知点和社区人文感知点。
生态技术感知点(见图3):共有24个生态技术感知点,主要展示内容为三星级绿色建筑、土壤源热泵 技术、海绵公园技术、再生栏杆、智慧路灯、P+R 立体 停车。
I 上壤源热泵土壤源热泵交通信息发布再生栏杆海绵公园気于于圭幣幣再生栏杆匝牛栏杆 海绵社区公耳 上壤源热泵再生栏杆海绵社区公园上址级绿色建筑'[星级绿色建筑立体停车智能信号灯立体停牟图3生态技术感知点示意图Fig. 3 Diagram of eco-technology perception points 图4生态景观感知点示意图Fig. 4 Diagram of eco-landscape perception points 图5社区人文感知点乔意图Fig. 5 Diagram of humanistic perception points incommunityIE 设科技I29实践应用建设科技总第388期生态景观感知点(见图4):共有12个生态景观 感知点,主要展示内容芳香植物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 都市农场、社区体育公园、滨河公园、中心体育公园。
社区人文感知点(见图5):共有19个社区人文 感知点,包含美丽产业产品展示、社区中心、跳蚤驿站、 就业培训基地、社区020示范基地、诗歌广场、历史 文物遗迹杨娥桥、广福寺。
3.4生态技术教育节点图6生态感知教育点示意图Fig. 6 Diagram of eco-perception education points 设置生态教育节点(见图6),每个节点规划互动 设施,讲述生态知识,宣传生态理念,并利用生态长廊 连接各节点。
包括:海绵园:结合雨水花园,创造亲水空间,运用小模 型讲解海绵城市原理,宣传节水,重复用水环保理念。
绿建园:集中讲解园区绿色建筑的主要运用技术, 可参观三星级绿色建筑,建设开放式屋顶花园,提供公 共空间。
都市农场:在绿地中开辟一处作为都市农场,种植 生态蔬果,宣传土壤修复知识,保护土壤安全。
能源园:在园区内设置太阳能光伏发电模型,讲解 可再生能源原理,宣传节约能源意识。
创新园:将对规划区研发的新技术及产品进行展示, 实时更新创新研发状态,并鼓励社区居民组建兴趣小组 参与产品设计。
诗歌园:展示区内诗歌之乡的历史,构建街边诗歌 宣传栏,讲述规划区的诗歌发展历史,重要诗歌等。
社科园:展示社区绿色生活,社区020,社区的 绿色教育等。
3.5生态感知体验线规划设计了共3条生态感知路线(见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