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性肝损害150例临床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害71例临床分析

(2 %) 4 . 。甲亢性肝损害的诊断标 准依据[, 1根据 8 2 () ] 典 型 的 l 症 状 、体 征 及 甲状 腺 功 能 检 查 以 明确 甲 临床 亢诊 断。( ) 2 治疗前肝功能检查具备下列一项或一项 以上者 : 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L ) A T 及天冬氨酸氨基 转移酶 ( S ) A T 升高超过正常标准 2 ; 倍 ②碱性磷酸酶 ( L )升高 ;③ 谷氨酰转肽酶升高 ;④总胆红素 AP 一 ( B) ( ) 接 胆 红 素 升 高 ; 总 蛋 白或 ( ) T 或 和 直 ⑤ 和 白蛋 白下降 ; ⑥肝肿 大 ; ⑦黄疸 。( ) 、 除外其他原 因所致 的 3 肝 功 能 损 害及 肝 肿 大 。 ( ) 4 甲亢 控 制 后 , 功 能 及 肝 肝 损 害恢 复 正 常 。7 1例 甲亢 性肝 损 害病 例 中 , 2 男 9例 ( 1 )女 4 4 % , 2例 (9 )年 龄 1 5% , 1~7 8岁 , 均 (02 平 4. ±68岁 , 程 2个 月 ~1 .) 病 6年 , 均 (85±41个 月 。 平 2. .) 同期 住 院 的胆 汁 淤 积 性 、 精性 、 物 性 肝 损 害 病 例 酒 药 10例 , 中男 4 0 其 3例 (30 , 5 4. %) 女 7例 (70 , 5. %) 年 龄 5~7 0岁 , 均 (74±66 岁 , 程 15个 月 ~1 平 3. .) 病 . 9 年 。 均 (04±38 个 月 。两 组 比较 差 异 无 显著 性 , 平 3. .) 具 有 可 比性 。见 表 1 。
诊原 因。方 法: 回顾性分析 7 1例 甲亢性肝损害患者的 临床 资料及 同期 10例无 甲亢性肝损 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 0
果 :6 16例 甲亢 患者 中发 生肝损 害 7 例 , 1 发生率 4 - 28 %。患者年龄 、 病程与肝 损 害发 生率有 关, 而与性别 无明显 关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损害临床分析

表1 病理性瘢痕和正常皮肤Ag NOR 染色颗粒计数及I O D 值比较组织学类型例数颗粒计数I OD 值瘢痕疙瘩227160±2121112±3819增生性瘢痕473198±11524216±1316正常皮肤161188±01242716±6168F 6512890118P<0105<0105增生所致的病理状态[2],在细胞水平上和正常瘢痕存在区别[3],与创伤愈合过程中胶原、纤维连接蛋白等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有关,是创伤过度愈合的结果[4]。
用AgN OR 染色法来评估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成纤维细胞活性和增殖性,发现病理性瘢痕中I O D值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提示病理性瘢痕为部分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所致,瘢痕胶原等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增加,可能为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导致胶原等细胞外基质合成过度沉积所致。
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比正常皮肤NOR 计数明显增加,可以推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中进入细胞增殖周期的基底细胞数比正常皮肤增多,导致细胞增殖活跃。
瘫痕疙瘩的角质形成细胞中部分细胞具有潜在的高增殖能力,可能导致细胞调控的紊乱生长特性发生改变[5]。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也证实[6]增殖性指标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瘫痕的鉴别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许良中1关于核仁组织区(AgNOR )研究工作的标准化方案[J ]1中国肿瘤临床,1996,23(5):3771[2]Ki m DY,Ki m ES,Eo S R ,et al 1A s u rgi cal app roach for earl obe kel oid:kel oid fillet flap [J ]1Plast Reconstr Surg,2004,113(6):16681[3]贺肖洁,韩春茂,马奇1瘢痕疙瘩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1中华烧伤杂志,2002,18(1):562591[4]L i 2Tsang C W ,Lau J C ,Chan CC 1Preval ence of hypertrop hic scar for m acti on and i ts characterist i cs among the C hinese popu l ati on [J ]1Bu rs,2005,31(5):6101[5]贺肖洁,韩春茂,彭佳萍1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表皮异常的实验研究[J ]1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4):84528481[6]徐少骏,鲍卫汉,陈东明,等1增殖瘢痕成纤维细胞接触后增殖及生物合成特性对异常瘢痕形成的机理[]1中华整形外科杂志,,8()88528861(收稿日期223)【作者简介】劳伟强(19712),男,广东开平人,主治医师,学士,从事内科临床工作。
甲亢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临床观察

的分化程度 、 肿瘤 的直径有关 。A P的升高 尚可见非 癌肝 F 病, 在不 同时期肝病情 况下均可 能引起 A P升 高 , 的升高 F 它
与肝病 的严重程 度有关 。慢性 肝病 中 A P浓 度随着病情 加 F
11 对象 . 甲亢患者 6 0例 ( 1 , 4 系本 院 门诊 及住 男 6 女 4)
院病人 , 年龄 (9~5 ) , 1 3 岁 经甲状腺激 素检查 h—T H降低 、 S
T 、4 F 3F 4 均 升 高 ; 常 人 组 7 3T 、 T 、 T 、 正 3例 ( 4 , 2 ) 男 8女 5 ,
移酶 ( S ) 碱性磷酸 酶 ( K ) AT 、 A P 以及 ; 一谷氨酰 转肽 酶 ( ~ r
G ) T 。均 为 连 续 监 测 法 , 表 2 见 。
2 方法 甲状腺 激素测定采用 发光免疫分析 , . 仪器 为 A — b bt公司 A S M分 析仪 , 剂为 原装 进 I的配套 试 剂 ; A o t XY 试 : 1 H 和C G为放射免疫分析 , 试剂盒 由北京北方 生物技术研 究所 提供 ; L 、 S 、 K A T A T A P和 rT为生化法 , G 试剂 由上海科 华生物 有限公 司提供 。均按说 明书操作 。 13 统计 学处理 .
19 1 . 9 6, 97
[] 3 王杰军 , 孔宪涛 , , . 李石 等 血清层黏蛋白检测在慢性肝病诊断中
的 价 值 .中华 消 化 杂 志 . 9 2 1 ( )6 . 19 ,2 1 :7
A P是 临床诊 断原发性 肝癌的常规指标 之一 , 与肝癌 F 并
甲亢合并肝损的中医分型及临床研究

1 1 甲抗 性肝 损 的概 念 .
甲亢合 并肝脏 损害 , 有学 者称 为 甲亢性肝 病 , 甲 亢性 肝 病 临 床 发 病 率 一 般 文 献 报 道 为 2 % ~ 0 2 % , 5 国内学 者 利用 前 瞻性 调 查 研究 1 1例 新诊 1 断 G ae 病 患者肝 功能 变化 , rvs 显示 其 中 5 . % 患者 26 存在 甲亢 所 致 肝 功 能 异 常 。 甲亢 性 肝 病 临床 表 现 多轻微 , 如厌 油 腻 、 纳差 、 泻 、 力 等 , 重 时 可 腹 乏 严
出现黄疸 、 脾 肿 大 , 功 能 明 显 异 常 甲 亢 性 肝 肝 肝 病 的发病 机 制 和相 关 因素 有 : 1 甲状 腺 激 素 的毒 () 性作 用 。 甲状腺 激 素 主要 在 肝 脏代 谢 , 直接 或 间接 与 肝细胞 内受 体结合 , 量可 导 致 肝损 害 ;2 甲亢 过 () 时, 肝脏 相对 缺氧及 营养 不 良;3 甲亢 影 响 肝 内各 ()
行 了分析和讨论 , 旨在提 高对本病 的认识. 。 关键词 : 甲亢 ; 甲亢合并肝损 ; 中西医结合 疗法 中 图 分 类 号 : 5 文 献标 识码 : R 29 B
甲状 腺功 能亢进 症 是指多 种疾病 因导致 甲状腺 激 素 ( H) T 分泌过 多 引 起 的 临 床综 合 征 。临床 表 现 为 甲状 腺肿 大 、 神 紧 张 、 精 心悸 、 抖 、 热 、 欲增 手 怕 食
・Leabharlann l ・ 6 江西中医药 2 1 02年 1 月第 1 期总 4 3卷第 3 9期 4
JANG IJ RNA R I X OU L OF T ADI I NALCHI TO NES E MEDI NE CI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肝损害病人的临床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肝损害病人的临床分析
王永艳 , 阎胜利 , 贾兆通 , 王颜刚 , 殷静 , 王冲
( )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 山东 青岛 2 6 6 0 0 3
Hale Waihona Puke [ 摘要 ] 简称甲亢 ) 并发肝损害病人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 ( 性分析 2 单纯性甲亢7 甲亢并发肝损害8 的成 0 0 5 年 9 月 —2 0 1 0 年 9 月在我院住院的 1 6 4 例甲亢 病 人 ( 5例、 9例) 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 。 结果 甲亢并发肝损害 发 生 率 为 5 以甲亢性肝损害最常见。所有甲亢并发肝 因构成 、 4% , , 损害病人以肝细胞型肝损害为主 , 最常见的肝功能异 常 指 标 为 谷 丙 转 氨 酶 ( 多 表 现 为 亚 临 床 性。抗 甲 状 腺 A L T) ) 致肝损害 A 黄疸型肝损害发生率 最 高 , 甲巯咪唑( 导 致 的 肝 损 害 最 常 见 。L 药物 ( A T D) L T 升高最为明显 , MM I o - 预后 i s t i c回归分析显示 F T g 4 是甲亢并发肝损害的独立危险因 素 。 甲 亢 性 肝 损 害 以 治 疗 甲 亢 为 主 辅 以 保 肝 治 疗 ,
3 1 一般较好 。1 保肝 治 疗 后 行1 5例 A T D 致肝损害病人 1 0 例停用 A T D, I治 疗 。 结 论 甲 亢 易 并 发 肝 损 害 , F T 4 是 3 1 甲亢并发肝损害的危险因素 , 控制甲亢辅以保肝治疗后绝大部分肝损害可恢复正常 , A T D 导致肝损害病人多 需1 I
治疗 。 [ 关键词 ] 肝损害 ; 抗甲状腺药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 ( )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志码 ] 文章编号 ] 5 8 1. 1 [ 6 7 2 4 4 8 8 2 0 1 2 0 1 0 0 2 3 0 4 R A [ 1 - - -
甲亢性肝病52例临床分析

块, 质地软 , 脂质坏死 核心 较大 。斑 块 内的炎症 反应 和免疫 反应增强可使斑块表面纤维变薄 , 最终 导致斑块 破裂和 血栓
形 成 。本 组 患 者 行 颈 动 脉 超 声 及 D A 检 查 发 现 动 脉 粥 样 硬 S 化 占全 部 患 者 的 7 % , 中不 稳 定 斑 块 占 6 % , 合 文 献 报 0 其 o 符 道 。另 有 研 究 表 明 , 血 管 颅 外 段 狭 窄 是 TA 的 主 要 原 因 。 脑 I 颈动 脉 斑 块 多 发 生 在 动 脉 起 始 段 , 分 叉 部 , 这 些 位 置 易 或 在 出 现血 流 紊 乱 和 切 应 力 改 变 , 致 内 膜 破 坏 , 质 炎 症 介 质 导 脂
的堆积 , 斑块形 成。在本 组病例 中 , 颅外段 粥样 斑块 所致狭
窄共 l (6 2 ) 明显 高 于 颅 内段 5例 ( 38 ) 与 上 述 6例 7 . % , 2 .% ,
[ ] Lw D T erltnhp bten if t n n a ai n 3 o e G . h eaosi e e ne i ,i mm tn ad i w co l f o
损 害 的危 险 因素 。不 稳 定 性 动 脉 粥 样 斑 块 多 为 偏 心 性 斑
目前 D A是诊断脑血管病变 的金标准 , S 能够 显示对 比率 <1 的解剖结构 和显示脑血管 的血流和供 血情况 , 并能准确 地发
现 血管 病 变 性 质 、 位 、 窄 程 度 , 介 入 治 疗 的 评 价 标 部 狭 是
准, 或为其 他 治疗 提 供依 据 。在本 组 病 例 中 , 脑 C A及 颅 T MR A检查也能发现大血管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 , 但是对于其 分 支及小动脉 的诊断 效果不佳 , 不如 D A明确 , 对于 不愿 S 但 意行 D A检查的患者 ,T S C A及 M A可 以作为首选 。 R [ 参考文献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32例临床分析

1 1 一般 资料 . ,
2 . %)2 8 1 ;0例无 明显肝 损 害 症状 ( 6 . %) 3例 占 25 ;
肝功 能损害严 重 ( 9 4 , 明显 黄 、 脾 肿 大 占 . %) 有 肝
及肝功 能 明显 异 常 ; 为 6 均 o岁 以上 老年 患 者 , 病程 均 >6个 月, 甲亢病 情 较重 且合并 其他并 发症 。
82 3
内蒙 古 医 学杂 志 InrMog l dJ2 1 年 第 4 n e n oi Me 0 0 a 2卷 第 7 期
甲状 腺功 能 亢进 症 合 并肝 损 害 3 例 临床 分 析 2
魏 琦, 张 丽
40 1 ) 3 0 5
( 武汉 市 第十一 医院 内分泌科 , 湖北 武汉
管 和 神经系 统 的损害最 多见 。但是 , 在临床 工作 中 , 也不乏 甲亢 性肝 损 害, 现 为肝 肿 大 , 功 能 异 常 , 表 肝 出现黄 疸 , 重者 甚可发 生肝硬 化 , 床上称 之 为 甲 严 临 状 腺功 能亢进 性肝 损 害 ( 简称 甲亢 性肝 损 害 ) 但 一 , 般程 度 较 轻 , 于 治 疗 。我 院 2 0 易 0 3年 1月 ~ 2 0 09 年 1 2月收治 1 7 甲亢住 院患者 , 中肝功 能损 害 2例 其 者 为 3 例 ( 2 . %) 经 护 肝 治疗 后 进 行 抗 甲亢 2 占 52 , 治疗, 甲亢症 状 明显 改善 , 部分预 后 良好 。现就 其 大
均 诊 断为 甲亢性肝 功能 损害 。
1 3 临 床 表 现 .
甲亢性 肝损 害临 床 比较 常 见, 献 报道 发 生率 文
2 0% ~ 2 5% [.】 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肝功能损害176例临床分析

诊 断成立 : 既往无病毒性肝炎及 其他肝胆疾病 史 ; 近期无 ① ②
应用 损害肝脏 的药物史 ( 包括抗 甲状腺药物赛治 、 丙基硫 氧嘧 啶以及其他药物 ) ;③ 有肝功能检测 指标 中的任 意 2项或 2 项 以上 异常者 : 丙氨酸转氨酶 ( L ) A T 升高、 天冬氨酸转氨酶 ( S ) A T 升高 、 碱性磷 酸酶( K ) A P 升高 、 一谷氨酰转肽 酶( G ) G T 升高 、 总胆红素( BL 和直接胆红素( BL 升高 、 T i) D i) 总蛋 白和白蛋白下
■ 嘧露目圈厨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肝功能损 害 1 6例临床分析 7
任艳 婷 1 王娟 娟 付 怀 云 殷 , 2 丽
( 山西 医科大学 , 1 山西 太原 0 0 0 ) 3 0 1
( 山西省地方病 防治研究所 , 2 山西 临汾 0 1 0 ) 4 0 0
【 摘要 】目的 探 讨 甲 状腺功 能亢进症( 甲亢) 并发肝功能
害发 生率越 高。伴其他 甲亢合并症 时更 易发生 甲亢性肝损 害。
甲亢性肝损 害患者血 F T 明显高于 甲亢肝 功正常患者 ; 肝功 能
测 定 以 AL P升 高及 A 升 高 多见 。结 论 甲 亢与 肝 损 伤 可 交 I
降; ④可有或无肝大或黄疸 ; ⑤肝炎分 型检查 阴性 ; ⑥甲亢控 制
患者入 选。根据 肝功能 测定结果 有无异 常 , 入选病 例分 为 将
和 兀 为显著 , 存在显著性差异 (<.1,S P 0 )T H水平差别不显著 0
(> . ) P 00 。见 表 2 5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亢性肝损害15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11-21T10:09:36.5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2期供稿作者:李爱平
[导读]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肝损害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
李爱平(眉山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620010)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肝损害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甲亢性肝损害及同期140例单纯性甲亢肝功能正常的临床资料。
结果 290例甲亢患者中发生肝损害150例,甲亢导致肝损害的发生率高达51.29%。
甲亢患者年龄与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率有关,即年龄越大甲亢性肝损害发生率就越大,在年龄大于65岁患者中甲亢性肝损害发生率为86.34%。
甲亢患者的性别与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率无关。
甲亢患者的病程与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率有关,病程大于12个月的甲亢性肝损害发生率最高,为79.7%,病程越长甲亢性肝损害发生率越高。
结论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病率较高,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患者年龄、病程长短有密切关系。
医生应该提高对甲亢性肝损害的认识并且及时诊断,加强对原发病的治疗,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案,减少并且预防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
【关键词】甲亢肝损害肝功能
【中图分类号】R5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2-0023-0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甲亢是内分泌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是在遗传基础上因为精神和环境因素而诱发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会影响全身各个器官,累及肝脏会引起肝肿大、肝功能损害、甚至肝硬化,临床上也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害(简称甲亢性肝损害)[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甲亢患者290例,其中甲亢性肝损害患者150例,男74例,女76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0.2±4.5)岁,病程2周至20年,为A组即甲亢性肝损害组;另外选择同期诊断出单纯性甲亢肝功能正常患者140例作为B组即甲亢性肝功能正常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肝功能指标以及甲状腺功能指标。
1.2 诊断标准
甲亢性肝损害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2]:⑴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吸碘率来明确甲亢的诊断,甲亢的诊断标准参照第七版《内科学》。
⑵肝损害的症状、体征、肝功能检查异常:①ALT及AST可升高,甚至可以高于正常值的几倍;②ALP也可以升高;③GGT升高;④TB或(和)UCB升高。
⑤血浆白蛋白降低;⑥肝肿大;⑦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肝功能损害及肝肿大;⑧甲亢控制后,肝功能及肝肿大恢复正常。
1.3 排除标准
⑴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乙肝e抗体,乙肝e抗原都显示阳性;⑵丙型肝炎抗体显阳性;⑶甲型肝炎抗体显阳性;⑷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功能异常及肝脏肿大。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A组甲亢性肝损害150例中,男75例,女76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0.2±4.5)岁;B组单纯性甲亢140例中,男69例,女71例,平均年龄(40.2±5.5)岁,两组在平均年龄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年龄大于65岁患者中甲亢性肝损害发生率为86.34%,并且病程大于12个月的甲亢性肝损害发生率为79.7%。
表1两组甲亢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A组资料显示,290例甲亢性肝损害患者中,甲亢导致肝损害的发生率高达51.29%,主要临床特征为恶心、呕吐、纳差、乏力者48例(32%);轻度消化不良和腹泻伴乏力64例(42.6%);无明显消化症状的19例(12.6%);150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低热、消瘦、多汗等高代谢症候群。
肝损害体征为:肝肿大(22.7%),黄疸(11.3%),肝区叩痛(9.1%)。
其他临床表现与B组无明显的差异。
2.2 实验室指标
150例甲亢性肝损害患者血清ALT、AST均值A组明显高于B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
150例甲亢性肝损害患者血清TT3、TT4水平A组明显高于B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甲亢指标比较
3 讨论
甲亢性肝损害临床发病率国内外一般文献报道不一,约为45%~90%[3]。
甲亢性肝损害临床表现大多数比较轻微,例如厌油、纳差、腹泻、乏力等等,严重时可以出现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
上文资料显示,甲亢性肝损害组患者:①发病年龄高于单纯甲亢组;②
血清TT3、TT4水平较高;③肝损害主要表现为肝肿大、黄疸和肝功能异常,甚至可以发生肝硬化。
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病机制和相关因素有:①甲状腺激素的毒性作用:甲状腺激素主要在肝脏代谢,生理状态下,它直接(或间接)与肝细胞内的受体相结合,不造成肝损害,但过量时则致肝脏损害。
高水平的甲状腺素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②甲亢的高代谢导致肝脏相对的缺血缺氧和肝脏营养不良,引起自由基对肝细胞的损伤;③甲亢所致的心衰、感染及休克等因素损害肝脏;④甲亢通过不同程度影响肝脏酶活力、肝血流,导致肝损害;⑤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针对自身组织抗原的抗体,有学者认为甲亢肝损害时甲状腺刺激抗体明显增加,说明自身免疫反应可引起肝损害。
(6)甲亢性肝损害时,特别是肝细胞的脂肪变性,使肝脏合成TBG减少,导致游离型甲状腺素增加,其生物活性增强,加重肝损害。
很多学者认为甲亢性肝损害多数是因为甲亢病程长、年龄大,再加上病情较重、又长期未得到合理的治疗。
本组资料也显示甲亢性肝损害多发生于年龄较大,血清TT3 、TT4值较高的患者,很符合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病机理。
根据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病机制,医生应该提高对甲亢性肝损害的认识并且及时诊断,加强对原发病的治疗,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案,减少并且预防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
因此对年龄较大、病程长病情重的甲亢患者应重视肝脏功能检查,必要时应予积极护肝治疗。
甲亢性肝损害治疗以控制甲亢为主,同时辅以保肝营养支持治疗,对轻度肝功能损害者也可以131I治疗。
抗甲状腺药物本生可以引起肝功能损害,剂量应偏小,常首选丙硫氧嘧啶。
如诊断及时,治疗积极,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