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甲亢性肝损害中的意义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检验项目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临床意义

临床医学检验项目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临床意义

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临床意义肝功能检测中反映肝脏合成贮备功能的项目包括: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等。

总蛋白和白蛋白TP 可分为白蛋白和球蛋白两类,具有维持血管内正常胶体渗透压和酸碱度、运输多种代谢物、调节被运输物质的生理作用等多种功能,并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TP 水平主要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和肾脏病变造成蛋白质丢失的情况。

白蛋白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在血浆中的半寿期约为 15-19 天,肝细胞中几乎没有储存。

1. TP 受哪些因素影响?TP 的生理性波动:如直立体位由于体液分布原因,血液相对浓缩,而长久卧床者血液较直立体位稀,长久卧床者血清总蛋白比直立活动时要低。

由于肝功能不成熟或衰退,新生儿血清总蛋白可比成人低 5-8g/L,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比成人低2g/L。

TP 受某些药物影响:使用促皮质激素、皮质类固醇、雄激素、生长素、胰岛素等可使总蛋白升高;使用抗癫痫药、吡嗪酰胺、利福平、避孕药等药物可使其结果偏低。

下列情况可影响TP测定结果:①使用止血带加压时间过长;直立数小时后抽血;标本保存不当。

②长期卧床、大量输液等可使结果偏低。

③测定结果假性升高: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高脂类血标本。

一般来说,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增高:主要由于血清水分减少,总蛋白浓度增加,而全身总蛋白量并未增加。

2. TP 和 ALB 如何解读?病理性总蛋白及白蛋白降低:总蛋白<60 g/L 或白蛋白<25 g/L 称为低蛋白血症,临床上常出现严重浮肿及胸、腹水。

①肝细胞损害:常见肝脏疾病有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②白蛋白减少常伴有r球蛋白的增加,白蛋白含量与有功能的肝细胞数量呈正比。

如 ALB 持续下降,提示肝细胞坏死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如治疗后 ALB 上升,提示肝细胞再生,治疗有效。

③营养不良: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

④蛋白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蛋白丢失性肠病、严重烧伤、急性大出血等。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简介生化全套检查就是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生化全套检查容包括: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转氨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空腹血糖;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

不同的医院,生化全套检查的项目会有差别,但大致的项目不会相差太大。

生化全套检查用途1、用于常规体检普查2、疾病的筛查和确证试验生化全套检查是对身体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对身体情况的一种了解,有时也可以检查出来潜伏的疾病,如乙肝病毒携带者就需要定期的检查,如肝功能检查,防止病情突然发作,及时进行治疗。

生化全套检查项目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2.血清天门冬氨酰基转移酶测定3.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4.血清碱性磷酸酶5.血清白蛋白测定6.血清白蛋白测定7.球蛋白8.A/G9.血清总胆红素测定10.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11.血清间接胆红素测定12.血清前白蛋白测定13.ALT/AST14.血清总胆固醇测定15.血清甘油三酯测定16.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17.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18.血清载脂蛋白A1测定19.血清载脂蛋白B测定20.血清载脂蛋白a测定21.尿素测定22.肌酐测定23.尿素测定24.血清碳酸氢盐测定25.乳酸脱氢酶测定26.血清肌酸激酶27.血清肌酸激酶-MB同功酶活性测定28.血清a羟基丁酸脱氢酶测定29.钾测定30.钠测定31.氯测定32.钙测定33.葡萄糖测定临床意义: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血清前白蛋白(PA)—生化检测项目

血清前白蛋白(PA)—生化检测项目

血清前白蛋白(PA)
一、检测原理
试剂中的抗前白蛋白抗体与样品中的前白蛋白抗原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形成不溶性复合物,而产生浑浊,浊度的高低与样品中前白蛋白的浓度成正比,在415nm或694nm波长处进行终点比浊法测定,而求得前白蛋白的浓度。

二、参考区间
血清:150—350mg/L
三、临床意义
1、血清前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

2、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可反映肝脏合成和分泌蛋白质的功能,可作为肝功能损害的早期指标以及提示一些疾病的变化及预后。

3、升高:急性肝炎恢复期、有肝损害者戒酒后、霍奇金病、肾病综合征
4、降低:重症肝炎、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非代偿性肝硬化、肝癌、阻塞性黄疸、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等。

甲亢性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甲亢性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dmae p t ns i b v e t h e h r d m sx ie d m g r p(r pA a d y e h ri s i o tie f c o a g o p( o p a g , a et w l ed i d no y r y ii v r a a e o go ) n p r yod m w t u l r u t ndmae ru g u i l i d i p t o s e l gu u h t i h v n i g r
r a dfc r R sl  ̄hpr yo i e vrn r t i3 . @h eh ris e vr a g n ye h o i CUS, g l e e t t s eut le a o . s ye hris s l e iuyr e s 6 t d m x i j a 1 %; y r y d m s l e dmae dhpr y i s O r ae o l p t oi xi a tr d m e c sy ra d‘< . )hs o igod i xW> . ) ③h eh o i xle i u aets u r d e r u g n r i lc m na e t P 0 5 a ntn o ts 0 5 le 0 , h t w he 0 ; y r y i s s vrn r ptn rm t e i i mor l do g aaia o i p t d m e i jy i se h eo n a r a i n d m

b性别 无关 ( P> O 5 ;③ 甲 亢性 肝 损伤 患者血 清三 碘 甲腺 原 酸 氨 (L) 甲状 腺 素 (T ) 游 离三 碘 甲腺原 酸 氨 ( ) .) 0 T 、 T 、 F 、游 离 甲状 腺

血清前白蛋白对评价甲亢Graves患者营养状况的作用

血清前白蛋白对评价甲亢Graves患者营养状况的作用

±6 ) g L (6 2 m / 和 4 . 5 5±6 2 ) / ,两组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 g L 5 尸< O O ) 甲亢 (r v s病) . 1。 Gae 患者组 P A 异常检 出率 3 . %(6 6 4 3 例) L ,A B异常检 出率为 1 . %(6例) 2 1 6 。结论 血清 P 检 测的可靠性 、敏感 性 A
究 ,现 报 告 如 下 。
例,女 2 6例。年龄 (3 9± l ) 6. 9 岁。 12 测定方法 .
12 1 血清 前 白蛋 白测 定 : 采 用 免疫 散 射 比 . .
1 资料与方法
1 1 研究 对 象 .
20 0 6年 1 月 ̄2 0 年 6月期 间的内分泌科门 07
性强,检测范 围宽,临床 应用广泛 。故该分析仪 能充分满足临床和科研试验 的需求 , 尤其适用于临
床常规和 急诊检测 ,有 较好 的应 用前景 。
参考 文献
m n o 1 9 C I ) F n 1 u e[ 】 F d e t f 8(L A . i a r l J . e 9
高,对 甲亢 G v 患者 的营养状 况的监测有 重要 的意 义。 a e r s病 关键词 前 白蛋 白 甲亢 白蛋 白
中图分类号 :R . 1 4 6 6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 2 0 7 1 5( 0 8)0 - 0 0 0 2 4 5 0 8 — 7 3 甲状腺激 素 (S ) T R 、抗 甲状腺球蛋 白抗体 (G ) T A 和 纳入标准;纳入标准:符合G a e 病诊断标准 , 9 rvs 9
近 年 来 , 血 清 前 白蛋 白 ( r A ri , P e b l un n

血清前白蛋白和总胆汁酸测定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前白蛋白和总胆汁酸测定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肝细 胞受到 损 伤 时 P A在 肝细 胞 内合 成 降低 ,P A
2 结果
不 同类 型肝病患者 P T A和 A B的检 测结 A、B L
浓度 能迅速 随肝实 质细 胞 的损 伤程 度加 重 而 明显 下降 , 其水平 高低 与肝 细胞 损伤 程 度相 平行 , 可 故
所 有研究对 象 均 采 空 腹 静 脉 血 3 m , 离 血 l分
合成, 在一定 程度上 反 映肝脏 的合成 功 能 , A B 但 L 的半 衰期较 长 (7— 3 d 即使 肝脏 停止 合 成 A B 1 2), L
8d后 , 外周血 中 A B浓度仅降低 2 % , L 0 因此 , 血清 A B检 测不 能敏 感 地 反 映早 期 肝 损 害 程 度 ; L 只有 当肝 脏病 变和病程 达到 一定 程度 后才 能 出 现 A B L
组 别 前白蛋白( sL 白蛋白( m]L m/ ) I o )总胆汁酸(/ ) x . / gL
1 材料 和 方法
1 1 对象 .
对照
2 18 2 .5 5 .0± 82
6 8 37 .5± . 0
4 .7± .5 16 3 4
急性肝炎 131 5.5” 148 ± 59 ( 3 .0 53 ( 8. 9± 90 ( 5.0 8.0” 57 ± .8。 ’
维普资讯
第3 3卷第 5期 Nhomakorabea20 0 8年 l 0月

阳 医 学 院
学 报
V O . 3 No. I3 5
J OURNAL OF GUI YANG E CAL M DI COLL EGE
2 8 0 OO .1
血 清 前 白蛋 白和 总 胆 汁 酸 测 定 在 肝 病 中 的 临床 意 义

血清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清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清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清白蛋白的临床意义是作为反映肝脏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
标之一。

血清白蛋白是血浆中的蛋白质,主要由肝脏合成。

因此血清白蛋白的含量可以反映肝脏功能是否正常。

如果血清白蛋白含量降低,说明肝脏损害影响到了白蛋白的合成,如营养不良或者急性肝坏死、肝硬化等肝脏疾病。

血清白蛋白在人体的作用主要包括物质运输及解毒、维持血管内组织细胞的水分循环平衡以及给机体供给营养等。

在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豆类、核桃等,可以补充白蛋白。

医学检验中的白蛋白异常指标解析及其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中的白蛋白异常指标解析及其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中的白蛋白异常指标解析及其临床意义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血浆蛋白,在医学检验中常常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白蛋白异常的检测结果可能与一系列疾病相关,并且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准确解读这些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对医学检验中的白蛋白异常指标进行解析,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一、总白蛋白异常指标总白蛋白是指血浆中所有白蛋白的总和,通常用白蛋白浓度来表示。

正常情况下,总白蛋白的浓度应在35-50g/L之间。

如果白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一系列疾病,如肝病、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而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与脱水、炎症、恶性肿瘤等因素有关。

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异常指标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常用于评估患者的肝功能状态。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越低,说明肝功能越差。

正常情况下,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应大于 1.0。

如果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低于1.0,可能意味着肝功能受损,如肝硬化、肝炎等。

三、白蛋白尿异常指标白蛋白尿是指尿液中白蛋白的浓度超过正常范围,通常用尿蛋白定量来评估。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白蛋白浓度应低于30mg/L。

如果白蛋白尿的结果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肾脏受损,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四、白蛋白功能异常指标除了测定白蛋白的浓度外,还可以评估其功能状态,如白蛋白电泳、白蛋白结构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白蛋白功能是否异常,进而推测可能的病因。

例如,白蛋白电泳结果异常可能与炎症性疾病或恶性肿瘤有关。

综上所述,医学检验中的白蛋白异常指标对于患者的健康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解析总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白蛋白尿以及白蛋白功能等指标,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疾病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白蛋白异常指标的解读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不能单纯依靠某一项指标来做出判断。

合理的临床应用白蛋白异常指标,能够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甲亢性肝损害中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6-01-08T11:52:58.0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9期供稿作者:张春玲解海霞肖玉聪
[导读] 平度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累及全身多个器官。

张春玲解海霞肖玉聪
(平度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山东平度 266700)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9-0179-02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累及全身多个器官。

若累及到患者肝脏部位,会导致肝功能异常、肿大甚至肝硬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疾病预后。

为了进一步研究甲亢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本文分别对我院治疗甲亢性肝损害的50例患者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及血清ALT进行检测,探讨血清前白蛋白在甲亢性肝损害的中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来本院治疗甲亢性肝损害转氨酶增高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并设为肝损害组。

其中,27例男,23例女,患者年龄在l9~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7±4.5)岁。

患者病程在3周~1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2±1.4)年。

同时选取来本院就诊的50例无转氨酶升高的甲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并设置为肝功能正常组。

其中,29例男,21例女,患者年龄在17~57岁之间,平均年龄(46.0±3.2)年。

患者病程在4周~1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9±1.6)年。

健康对照组为5O例体检者,均为健康献血员,其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4.8岁,均无肝、肾、心、肺、脑等疾病。

清晨空腹采血,分离血清后于当天进行血清PA及ALT检测。

1.2 方法
详细记录三组的一般资料与临床特点,并对三组的甲状腺功能、血清前白蛋白PA及血清ALT进行检测进行实验室测定。

参考值为200~400 mg/L;ALT采用速率法检测,参考值为0~40 U/L。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录入和分析,组间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一般资料
分析肝功损害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5.7±4.5)岁,平均病程为(4.2±1.4)年。

显著高于正常组患者,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肝功能情况比较
肝损害组患者的ALT显著高于肝功能正常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数值与健康组比较在甲亢患者中降低明显P<0.01,在转氨酶升高组降低更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

2.3 两组甲亢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分析
肝损害组患者的各项甲状腺功能指标显著高于肝功能正常组患者,P<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2。

表1 三组血清PA 及 ALT分布范围
组别例数 PA(mg/L) ALT(U/L)
肝功能损害组 50 96.23±32.12☆ 196±36.32☆☆
肝功能正常组 50 189.21±23.35a 24.12±11.65
健康对照组 50 320.25±20.17 22.72±12.58
a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 ☆:与肝功能正常组比较P<0.01,☆☆:与肝功能正常组比较P<O.05
表2 两组甲亢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分析(x-±s)
组别例数 FT3(pmol/l) FT4(pmol/l) TSH(uIU/ml)
肝功能损害组 50 25.13±9.52a 80.53±11.62a 0.05±0.05
肝功能正常组 50 10.14±2.10 26.30±4.52 0.05±0.05
注:a表示两组比较,P<0.05
3.讨论
血清中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系由肝细胞制造的快速转运蛋白之一,每日全身代谢分解率为33.1~39.5,其分子量为54000,半衰期仅为1.9天。

肝损害时PA制造减少,能真实敏感的反映肝脏功能,现已日益引起许多学者的重视[1]。

多数肝病患者于白蛋白改变之前PA 下降50%以下,较ALT敏感。

肝脏是机体蛋白合成的主要场所,各种急慢性肝病均可影响蛋白质合成功能,引起多种血清蛋白浓度变化。

PA是由肝细胞合成的快速转运蛋白之一,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输甲状腺素,也参与维生素A及去甲肾上腺素的转运。

PA检测对肝脏具有特异性,PA半衰期短,肝损伤时肝细胞合成PA减少,是肝损害的敏感指标[2]。

相关研究资料证实,约有15%~76%的甲状腺亢进患者会并发肝功能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功能异常、黄疸、肝肿大等。

只有少数患者表现为疲劳乏力、恶心、腹胀等,无其他典型症状。

甲亢合并肝损伤主要有以下因素:①甲状腺素大量分泌会直接对肝脏部位产生毒性作用。

在肝脏代谢中,甲状腺素直接或间接地结合肝细胞,如果甲状腺素过量,会对肝脏产生损害。

②在有机体发生甲状腺亢进时,有机体的各个器官的耗氧量大幅度增加,而肝脏是非常敏感的一个部位,如果肝脏缺氧,会进一步导致小叶中央坏死,进而转氨酶水平上升或胆汁大量淤积。

③甲状腺亢进本身属于一种免疫性疾病,在免疫功能的影响下,会进一步诱发胆汁性肝硬化出现,并最终会发展为不明显肝硬化,对肝脏产生严重影响。

④如果甲状腺亢进合并右心衰竭,会导致肝静脉大量淤血,肝小叶坏死、肝肿大。

⑤在发生肝损害时,会抑制肝脏TBG合成,游离甲状腺素大幅度增加,进一步损害肝功能[3]。

本文分别对100例甲亢患者及5O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前白蛋白及血清ALT进行检测,实验显示甲亢患者血清PA明显降低,在转氨酶升高前即有降低,差异显著(P<0.01),在转氨酶升高的甲亢患者中降低更明显。

故监测血清PA含量的改变较ALT更能敏感、快速的反映肝脏损伤[4],反应患者的近期营养状况,避免患者病情恶化而产生严重后果,为医务人员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烨,杨敏芹,王桂华.血清前白蛋白的测定及其临床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3):276.
[2] 王卓.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J].中国创新医学,2010,7(13):184.
[3] 赵艳红.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肝损害30例临床分析.临床内科杂志,2006,23(1 1):749-750.
[4] 李晨,黄建民,王德生.显微镜下喉返神经解剖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15):16-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