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肝损害包建东讲解

合集下载

陈如泉教授治疗甲亢合并肝损害经验述议

陈如泉教授治疗甲亢合并肝损害经验述议
合肝病 杂志 2 1 0 1年 第 2 1

4 ・ 3

老 中 医心 法 ・
d i 0 3 6 /.sn 10 -2 4 2 1 . 1 0 5 o :1 . 9 9 ji . 0 50 6 . 0 10 . 1 s
陈 如 泉 教 授 治 疗 甲亢 合 并 肝 损 害 经 验 述 议
闵晓俊
候 ,治 宜 清肝 泻 火 法 ,常 选 用 龙 胆 泻 肝 汤 、或 丹 栀 逍 遥 散 加 减 ;气 阴 两虚 型 ,多见 心 悸 、性 情 急 躁 、乏 力 、 多 汗 等 症 候 。
陈如 泉教授 认 为 甲亢 合 并肝 损 害多 属 于 “ 瘿病 ”、 “ 黄
疸 ” 胁 痛 ” 等 范 畴 。历 代 医 家认 为 ,瘿 病 乃 七 情 内伤 所 致 , 、“ 同时 与水 土 失 宜 、体质 因 素 和 外 邪 侵 袭 等 亦 相 关 。 如 果 长 期
气 阴两 虚 ,伤 及 脏 腑 和 气 血 ,或 不 耐 药 毒 而 成 本 疾 。故 治 以
益气养 阴为主 ,且益气养 阴之法适用 于甲亢 的全过程 。
2 甲 亢 合 并 肝 损 害 的辨 证 论 治
陈 教 授 在 诊 治 甲亢 合 并 肝 损 害 患 者 时 , 常 根 据 四 诊 所 收
率 和 严 重 程 度 越 高 ,并 且 治 疗 后 肝 功 能 恢 复 情 况 越 差 。 因此 ,
甲亢合并肝损害 主要 与气 阴两 虚 、肝 郁脾 虚 、湿热 阻滞 等 密 切相关 ,实证 常为肝 胆湿 热型 、肝 郁火 旺 型 ;虚证 多为 气 阴
两 虚 型 、肝 郁 脾 虚 型 , 临 床 上 可 见 虚 实 相 关 证 型 。 本 病 初 起 多 实 ,以 气 滞 、郁 火 、 痰 凝 、 血 瘀 为 主 ; 中 期 虚 实 夹 杂 , 多 以 阴 虚 阳 亢 ,或 夹 气 郁 为 主 ;病 久 则 气 阴 两 虚 ,甚 则 渐 损 及 阳 ,而成 脾 肾 阳虚 或 阴 阳两 虚 之 候 。

甲状腺治疗药物与肝损伤风险

甲状腺治疗药物与肝损伤风险

一文梳理:甲状腺治疗药物与肝损伤风险|用药知识甲状腺功能异常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与疾病相关的治疗药物包括左旋甲状腺素(LT4)、丙硫氧嘧啶(PTU)、甲巯咪唑(MMI)等,这些药物的肝损伤风险如何?一旦出现肝损伤又应该如何处理呢?甲亢治疗药物与肝损伤抗甲状腺药物(ATD)丙硫氧嘧啶(PTU)、甲巯咪唑(MMI)、卡比马唑(CMZ)是甲亢治疗的常用药物,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发挥作用。

肝损伤是ATD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文献报道PTU相关肝损伤的发生率约为2.7%,MMI为0.4%。

1.丙硫氧嘧啶PTU自20世纪40年代应用于临床,其肝脏不良反应时有报告,美国FDA曾于2010年针对PTU相关严重肝损害发出黑框警告,PTU可能会引起致命的暴发性肝细胞坏死,严重者需接受肝移植治疗。

关于PTU诱发肝毒性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推测可能与自身免疫或特异性反应引起的肝损伤有关。

此外,出现PTU相关肝毒性的患者,在治疗剂量和持续时间上有很大的差异,预示着这种不良事件似乎与剂量无关。

但总体来说,药物诱发的肝毒性在接受PTU治疗后的3个月内发生频率更高。

最常见的是患者血清AST、ALT和胆红素的中度升高,并且伴有恶心、呕吐以及其他身体不适。

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异常会自行缓解。

但有时持续数周的肝功能指标轻度改变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肝衰竭和明显的黄疸症状。

此外,一些研究曾报告了与PTU相关的急性自身免疫性肝炎,或可导致肝功能衰竭,有文献提及,PTU在与肝移植有关药物中排名第三。

相比MMI,严重肝损伤事件在使用PTU的患者中被更多地观察到,尤其是在儿童中。

因此,最新的欧洲指南和意大利内分泌及妇科学会公布的专家共识一致建议,PTU为ATD中的二线选择,并建议短期用药,避免儿童使用。

MMI是目前ATD药物中的首选,但特殊情况除外,如妊娠期前三个月患者(因为MMI引起胎儿畸形的风险更高),甲状腺危象患者(因为PTU能够起到抑制T4向T3转换的特殊作用),以及存在MMI禁忌或不敏感患者。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损害治疗观察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损害治疗观察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损害治疗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以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其中有部分甲亢患者是以肝损害为主要表现,现将我科近1年来收治的甲亢合并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选择近1年在我科住院的8例甲亢合并肝损害的患者,其中6有例表现为厌食、纳差、乏力。

有2例表现为恶心,皮肤黄染、尿色加深,肝区隐痛。

所有患者均有怕热多汗、心悸、消瘦等甲亢的症状。

既往患者均无大量饮酒史,及口服药物史。

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均提示亢进,肝功能转氨酶不同程度的提高,3例有黄染的患者胆红素升高,各种肝炎病毒学检查未见异常。

超声检查排除胆道和胰腺疾病。

患者诊断为甲亢肝损害。

所有患者均给予保肝药,β-受体阻滞剂治疗,肝脏转氨酶在正常上限2倍以下时同时给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少数肝脏转氨酶在正常上限2倍以上时在保肝治疗后,转氨酶下降至正常上限2倍以下时再给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多数患者经过治疗肝功能2~3周恢复正常,有2例是1个月恢复。

2例肝功损害严重伴有黄染者,肝功好转后未给抗甲状腺药物,行131i治疗甲亢。

2 讨论肝脏是甲状腺激素代谢的重要组织,所以甲亢对肝损害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甲亢对肝功能损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原因较复杂。

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甲状腺激素的直接作用。

肝脏对甲状腺激素的代谢、转化、排泄及甲状腺球蛋白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20%的甲状腺激素在肝内降解,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后经胆汁排入小肠,长期过度的甲状腺激素的转化代谢增加了肝脏负担,同时可能直接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

(2)高代谢导致肝脏相对缺氧及营养不良。

甲亢时机体代谢增高,内脏和组织耗氧量明显增加,但肝脏血流并不增加,使肝脏相对缺氧;同时旺盛的新陈代谢使糖原、蛋白质、脂肪的合成减少而分解代谢亢进,引起肝糖原、必需氨基酸及维生素消耗过多,使肝脏营养不良。

(3)甲亢中graves病为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造成机体其他组织和器官的损伤,也可以发生自身免疫性肝损害。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肝损害_李文华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肝损害_李文华
1 .131 I 放射治疗 。 有资料表明 , 甲亢伴发轻度 肝功能损害患者采用131 I 治疗 , 经长期随访 证实是 安全和有效的[ 10] 。由于131 I 治疗后可引起放射性甲 状腺炎 , 导致甲状腺激素短期内大量释放 , 少数患者 可致肝损害一过性加重 , 但随着甲亢病情的缓解 , 肝 功能多能逐步恢复正常 。
腺激素的代谢 、转化 、排泄及甲状腺球蛋白的合成具 有重要作用 。20 %的甲状腺激素在肝内降解 , 与葡 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后经胆汁排入小肠 , 长期过多 的甲状腺激素的转化代谢增加了肝脏负担 , 同时可 能直接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 。
2 .高代谢导致肝脏相对缺氧及营养不良 。 甲 亢时机体代谢增高 , 内脏和组织耗氧量明显增加 , 但 肝脏血流并不增加 , 使肝脏相对缺氧 。 同时旺盛的 新陈代谢使糖原 、蛋白质 、脂肪的合成减少而分解代 谢亢进 , 引起肝糖原 、必 需氨基酸及维 生素消耗过 多 , 使肝脏相对营养不良 。 二者可导致 :① 肝细胞 脂肪变性 , 表现为肝脏肿大 。 ② 随缺氧和营养不良 进一步加重 , 出现肝细胞坏死 , 以肝小 叶中央区为 著 , 表现为肝功能异常 , 如血清转氨酶 、胆红素升高 等 。 ③ 肝细胞的不断坏死及再生导致肝纤维化甚 至肝硬化 。
甲状腺激素与肝损害
甲亢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 , 以心血管及神经系 统多见 , 亦可累及肝脏 , 引起肝脏肿大 、肝功能异常 甚至发生黄疸 、肝硬化等 , 统称为甲亢性肝损害 。 肝 脏是甲状腺激素代谢的重要器官[ 1] , 甲亢性肝损害 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 其发生率国内外报道不一 , 主要 与研究对象的选择 、肝损害诊断标准的差异有关 , 其 发生率 46 %~ 88 %[ 2] 。
临床特点 甲亢引起的肝损害一般以肝酶的轻 度升高多见 , 黄疸则较少见 。 一般认为黄疸与充血 性心力衰竭 、感染引起的继发性肝功能异常有关 , 以 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 M ajeed 等[ 3] 报道 431 例甲 亢患 者中 60 .5 %有 肝功 能 异常 。 另有 文献 报 道 76 %甲亢患者用药前至少有一项肝生化指标异常 , 其中 64 .2 %甲亢 患者的碱 性磷酸 酶(AL P)升高 , 36 .8 %有丙氨酸转氨酶(A L T)升高 , 5 %胆红 素升 高[ 4] , 并且年龄越大 、甲亢病程越长 、病情越重 、肝损 害发生率越高[ 5] 。这类患者肝病的临床症状大多较 轻 , 如厌食 、纳差 、腹泻 、乏力等 , 也可以无肝损害症 状 , 只表现为甲亢症状 。 严重者可出现黄疸 、瘙痒 、 肝脾肿大及肝功能明显异常 。 多数患者在甲亢得到 控制后的短期内肝功能即可得到恢复 , 即使合并原 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经治疗甲亢后 , 肝功能也有不同 程度的好转 。

甲亢性肝损害PPT课件

甲亢性肝损害PPT课件
分类
根据肝脏损伤程度和临床表现, 甲亢性肝损害可分为单纯性肝损 害、肝衰竭和肝硬化等类型。
发病机制
甲状腺激素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01
甲亢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可引起肝脏氧化应激和脂质过
氧化,导致肝脏损伤。
免疫机制
02
甲亢患者的免疫功能异常,可引起自身免疫性肝炎,进而导致
肝损害。
其他因素
03
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也可能参与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病过程
总结词
紧急处理、多学科协作、长期随访
详细描述
重度甲亢性肝损害病情严重,可能引发肝功能衰竭。此时,医生应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保肝治疗、对症治疗等 。多学科协作也是治疗的关键,涉及内分泌科、消化科、肝病科等多个学科。此外,长期随访对于监测病情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
01
02
03
04
肝功能异常
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黄疸、白 蛋白代谢异常等。
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 等。
全身症状
乏力、消瘦、发热等。
其他症状
如皮肤瘙痒、心悸、心律失常 等。
02 甲亢性肝损害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
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 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等 指标,评估肝脏功能。
病例二:中度甲亢性肝损害的治疗与护理
总结词
药物治疗、生活指导、心理支持
详细描述
中度甲亢性肝损害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此时,医生应给予适当 的药物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如合理饮食、避免劳累等。此外,心理 支持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病例三:重度甲亢性肝损害的治疗与护理

一例甲亢治疗继发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护理个案PPT课件

一例甲亢治疗继发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护理个案PPT课件

04 护理问题
肝损伤带来的问题
01
02
03
肝功能异常
患者因药物性肝损伤导致 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 酶升高、黄疸等。
凝血功能障碍
肝损伤可影响凝血因子合 成,导致患者凝血功能障 碍,易出血。
腹水
严重肝损伤可导致低蛋白 血症,引发腹水,影响患 者呼吸和消化功能。
药物副作用问题
药物过敏
患者对某些治疗甲亢的药物可能 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发热等
况。
肝功能
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 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及 时发现药物性肝损伤的迹象。
营养状况
评估患者的饮食摄入及营养状况 ,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心理评估
1 3
情绪状态
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了解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
认知功能
2
评估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功能,了解甲亢及药物性
及时发现潜在的肝损伤风险。源自02药物使用与管理
护士应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避免药物过量或不当使用导致肝损伤。
同时,应对患者进行药物知识教育,提高其对药物副作用的认识。
03
心理护理与支持
面对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和并发症,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
绪。护士应积极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治疗信心。
心理护理
心理支持
01
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了解其心理需求,帮助其缓解焦虑、恐
惧等不良情绪。
疾病知识宣教
02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甲亢及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知识,提高其
认知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
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
03
鼓励患者参加适当的社交活动,以减轻孤独感,增强自信心。

甲亢性肝损害的健康宣教

甲亢性肝损害的健康宣教

04
运动强度: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调整运 动强度,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01 饮食方面:注意营养均
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 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 和矿物质的食物
03 生活作息:保持规律的
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 过度劳累
02 运动方面:适当进行有
氧运动,如慢跑、游泳、 瑜伽等,提高身体免疫 力
04 情绪调节:保持良好的
治疗方法
01
药物治疗:抗甲状腺药物、 保肝药物等
03
放射性碘治疗:适用于药物 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患者
02
手术治疗:甲状腺切除术、 肝移植等
04
饮食调理:低碘饮食,避免 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多吃 新鲜蔬菜水果等
药物选择
01
抗甲状腺药物:如 甲巯咪唑、丙硫氧 嘧啶等,用于控制 甲状腺功能亢进
02
保肝药物:如甘草 酸制剂、水飞蓟素 等,用于保护肝脏
02 参加心理辅导课程:可以
参加心理辅导课程,学习 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 提高心理素质。
03 加入心理互助小组:可以
加入心理互助小组,与其 他甲亢性肝损害患者交流, 分享心理调适的经验和心 得。
0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 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 适量的运动等,有助于心 理调适。
控制碘摄入: 避免过多摄入 含碘食物,如 海带、紫菜等
避免饮酒:酒 精可能加重肝 损害
保持饮食规律: 定时定量,避 免暴饮暴食
运动建议
01
适量运动: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合 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02
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 重肝脏负担
03
运动时间: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如早 晨、傍晚等

甲亢伴甲亢性肝损害中医体质辨识分析

甲亢伴甲亢性肝损害中医体质辨识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年第 19 卷第 26 期
205
·中医中药·
甲亢伴甲亢性肝损害中医体质辨识分析
胡萍 1,徐筱玮 2*
(1.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2. 青岛市中医医院,山东 青岛)
摘要:目的 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伴甲亢性肝损害患者的中医体质进行辨识。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 120 例甲亢伴甲亢性 肝损害的患者进行体质问卷调查,比较 9 种体质在被调查者中的分布。结果 甲亢伴甲亢性肝损害中医体质出现的频次依次为阴虚质 31 次、 气郁质 24 次、痰湿质 21 次、平和质 12 次、气虚质 11 次、阳虚质 7 次、湿热质 6 次、瘀血质 5 次、特禀质 3 次,患者以阴虚质、气郁质、痰 湿质体质为主。结论 甲亢伴甲亢性肝损害中医体质的分布有可循的规律性。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性肝损害;中医体质 中图分类号:R335+.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26.116 本文引用格式:胡萍 , 徐筱玮 . 甲亢伴甲亢性肝损害中医体质辨识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26):205,207.
0 引言
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可决定某些疾病的发生、病变类型、传 变方式以及预后情况 [1]。中医体质分为 9 种基本类型,即平和质、 气 虚 质、瘀 血 质、气 郁 质、阳 虚 质、阴 虚 质、痰 湿 质、湿 热 质、特 禀 质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的疾病,是多种原因导 致甲状腺腺体功能增强,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疾 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当其累及肝脏时,引起肝功能异常、肝区 疼痛、肝肿大、黄疸、肝硬化等临床症状,统称为甲亢性肝损害 [3]。 甲亢性肝损害在临床上常见,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女性多见。研 究甲亢伴甲亢性肝损害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可为临床实现个体化 诊疗,按不同体质进行干预治疗,从而为提高治疗效果、有效预防 疾病发生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续赛治15mg qd,维持保肝治疗;继续每月随访甲功,每两周随访肝功
剂量调整
1月后:
甲状腺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肝酶水平恢复正常 赛治逐步减量、停保肝药
每2月据甲功水平调整药量,适时增加优甲乐维持甲功在正常水平
Q
况:女性,33岁 就诊原因:2011年3月因“怕热多汗,一月内体重下降 3kg”于外院诊治。T3、T4、FT3、FT4均升高、TSH降低 ,肝功能、血常规正常。给予他巴唑10mg tid+普奈洛尔 10mg tid。服药3周来我院诊治 既往病史、家族史等:患者否认家族甲状腺疾病史,否认 药物过敏史
B超
双侧甲状腺弥漫性增大,血流丰富 。甲状腺上动脉流速:左 95cm/s、右82cm/s
综上所述,患者被诊断为Graves甲亢
Q
能立刻开始用药么?
甲亢性肝损害的定义及发生机制
Graves病可累及包括肝脏在内的全身多个器官,引起肝肿大,肝功能异 常甚至发生黄疸、肝硬化等,统称为甲亢性肝损害 发生机制
不同年龄段,PTU诱发的重度肝损害发生率
1.0%
重 0.8% 度 肝 0.6% 损 害 0.4% 发 生 0.2% 率
0.0%
0.86% <17岁
0.28% 17-40
0.09% 41-60
0.06% >61
重度肝损害包括:血氨异常、血氨升高、肝昏迷、肝坏死、肝炎、肝功能衰竭、急性肝炎、爆发性肝炎、急性肝功能 衰竭、肝细胞损害、高氨血症、血氨过多性脑病、肝移植、肝性脑病、肝毒性和亚急性肝功能衰竭
Q
对Graves甲亢合并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应 如何合理选择甲亢治疗药物?
不同的甲亢治疗药物诱发不同的肝损害
PTU
• 以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坏死为主,表现为转氨酶升高1
MMI
• 以胆汁淤积为主2,主要表现为胆红素升高
1. Malozowski S, Chiesa A.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0; 95(7): 3161-3163 2. Aydemir S, et al. Int J Clin Pract, 2005; 59(11): 1304-1308
查体
神清 眼球无外突 甲状腺II肿大,双侧未闻及血管音,质软,未扪及 结节 HR 120次/分 手震颤(+)
生化检查
甲状腺功能:
FT3 9.90pmol/L (2.80-7.10) FT4 29.25pmol/L(11.46-23.17) TSH < 0.001 IU/ml(0.35-5.50) TRAb 11.2 (<1.75U/L)TPOAb 28 U/mL(0-34)
根据生化水平判断,患者肝功能指标较前有明显下降
因此继续维持赛治15mg qd,及口服保肝药治疗,密 切观察肝功能
二周后复诊
监测肝功能 ALT 52 IU/L AST 35 IU/L ALP 168 IU/L 总胆红素 13.6umol/L 间接胆红素 10.1umol/L
甲状腺功能 FT3 6.78pmol/L (2.80-7.10) FT4 20.05pmol/L(11.46-23.17) TSH 0.05 IU/ml(0.35-5.50)
0.0%
0.00% <17岁
0.05% 17-40
0.08% 41-60
0.05% >61
重度肝损害包括:血氨异常、血氨升高、肝昏迷、肝坏死、肝炎、肝功能衰竭、急性肝炎、爆发性肝炎、急性肝功能 衰竭、肝细胞损害、高氨血症、血氨过多性脑病、肝移植、肝性脑病、肝毒性和亚急性肝功能衰竭
Rivkees SA, Szarfman A.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0; 95: 3260-3267
Graves病和肝损害
肝损害
病例基本情况
男性,35岁 就诊原因:2011年2月因“发现颈部增粗1月,心悸多 汗2周”至我院门诊,食欲稍增加、大便次数2~3次, 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病史、家族史等:既往有饮酒史、脂肪肝病史; 否认慢性肝炎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家族性甲状 腺疾病史
临床体征
神清,精神可 双眼无突出 甲状腺I~II肿大,双侧未闻及血管音,质软,未及结 节 HR 100次/分 手震颤(+)
甲状腺激素的直接毒性作用 甲亢高代谢导致肝脏相对的缺氧和肝脏营养不良 心力衰竭及感染、休克 甲亢不同程度影响肝内各种酶的活力
1.张晓霞.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04; 11(3): 145-147 2. 张芳, 等. 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 2008; 6(8): 49-54
甲亢性肝损害发生率高
重度肝损害事件报告数
FDA对PTU的安全性提出黑框警告!
1969-2009年间报告的重度肝损害病例数
40
34
30
20
10
0 PTU
5 MMI
建议
如甲巯咪唑、放射性碘或外科手 术不耐受的患者,可选择使用丙硫 氧嘧啶。
因已观察到在妊娠早期使用甲巯 咪唑会引起先天畸形,所以丙硫氧 嘧啶可用于妊娠早期3个月或仅仅 在妊娠前使用。
患者肝酶指标升高在标准值3倍以内,为亚临床肝损害。 故先将他巴唑10mg tid改为赛治15mg qd,同时进行保 肝治疗,并密切随访肝功能状况
二周后复诊
监测肝功能:
ALT 72 IU/L AST 65 IU/L ALP 160IU/L 总胆红素 17.6umol/L 间接胆红素 14.1umol/L
甲亢性肝损害患者相关生化学指标均显著升高
N=503
张晓霞.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04; 11(3): 145-147
肝损害的发生率随甲亢病程的延长而增加
病程<6个月
31.0%
病程≥6个月
69.0%
病程≥6个月的肝损害 患者占整体肝损害的
69.0%
张晓霞.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04; 11(3): 145-147
FDA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患者治疗处方
予以忌碘饮食 赛治15mg qd ,护肝片4片 tid
因患者肝酶指标升高,未超过标准值的三倍,考虑给予保肝治疗 的同时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由于PTU可能导致肝酶升高,故选用赛治(甲巯咪唑)进行药物 治疗
康忻5mg qd 二周复查肝功能+血常规
剂量调整
2周后: 肝功能水平:肝酶水平略有下降 (ALT 72 IU/L;AST 60 IU/L;ALP 152 IU/L;r-GT 65IU/L; 总胆红素 19.6mol/L;间接胆红素 15.5mol/L; 白蛋白37g/L)
1月后: 患者自觉症状较前略好转 甲状腺功能:FT3 8.24pmol/L;FT4 20.04pmol/L;TSH 0.001IU/ml 肝功能:ALT 60 IU/L;AST 35 IU/L;AKP 150 IU/L;r-GT 61 IU/L; 总胆红素 15.2mol/L;间接胆红素 13.4mol/L;白蛋白 38g/L
肝功能:
ALT 138 IU/L(4~44U/L)、AST 94 IU/L(10~42)、ALP 172 IU/L (40~120)、r-GT 98 IU/L(7~64)、总胆红素19.6umol/L ( 3.4~25.1)、间接胆红素15.4umol/L (0-6.8)
血常规正常
影像学检查 B超提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增大,血流丰富
生化检查
甲状腺功能
FT3 12.64 pmol/L (2.80-7.10) FT4 35.70 pmol/L(11.46-23.17) TSH < 0.001 IU/ml(0.35-5.50) TRAb 20.5(<1.75U/L);TPOAb 76 U/L(0~34 IU/ML)
血常规正常
影像学检查
30%
没有MMI相关的肝移植事件发生,无论儿童或是成人
Rivkees SA, Mattison DR. Int J Pediatr Endocrinol. 2009; 2009: 132041
不同年龄段,MMI的重度肝损害发生率均低于PTU
1.0%
重 度 0.8% 肝 损 0.6% 害
0.4% 发 生 0.2% 率
PTU是美国第三位导致患者肝移植的药物
对美国器官共享网(UNOS)数据库中1990-2002年间270例药物诱 导急性肝坏死的肝移植受者进行Cohort分析
PTU诱导肝移植占整 体药物诱导肝移植的
9.5%
Russo Mw, et al. Liver Transplantation, 2004; 10(8): 1018-1023
1268例甲亢患者进行的分析,其中503例患者合并甲亢性肝损害,其
中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39.7%1 文献报道的甲亢性肝损害发生率为45%-90%2
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
39.7%
1.张晓霞.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04; 11(3): 145-147 2. 张芳, 等. 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 2008; 6(8): 49-54
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张晓霞.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04; 11(3): 145-147
初诊为甲亢的患者应行基线肝功能检查, 以指导合理用药
患者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
ALT 94 IU/L(4~44) AST 72 IU/L(10~42) ALP 160 IU/L(40~120) r-GT 76 IU/L (7~64) 总胆红素 23.1mol/L(3.4~25.1) 间接胆红素 19.1mol/L(0~20) 白蛋白39g/L(32~55)
Rivkees SA, Szarfman A.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0; 95: 3260-32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