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篷抗倾覆验算

合集下载

关于雨篷设计计算

关于雨篷设计计算

关于雨篷设计计算关于雨篷设计1. 雨篷板的设计雨篷板是固定于雨篷梁上的悬板,其承载力按受弯构件计算。

雨篷的计算跨度取板的挑出长度。

计算单元取1 m板带,计算截面取板的根部。

雨篷板的截面高度,即雨篷板的厚度,可取挑出长度的l/12~l/10,且≥80 mm,若采用变厚度板,则板的悬臂端厚度应不小于50 mm。

计算时按下列两种荷载组合情况考虑:(1) 均布活荷载和雪荷载中的较大者与恒荷载组合。

(2) 恒荷载加施工或检修集中荷载2. 雨篷梁的设计雨篷梁承受下列荷载,并在梁内产生各种相应的内力:(1) 雨篷梁兼作门过梁,承受着门过梁上砌体的重量,由于砌体的起拱作用,有一部分重量直接传给支座,而只有部分砌体重量作用在过梁上(详见《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由此可以计算出弯矩和剪力。

(2) 雨篷梁的自重作为均布荷载作用在梁上而引起弯矩和剪力。

(3) 雨篷板传来的荷载,可根据雨篷板端部作用集中荷载以及雨篷板面作用均布荷载的两种情况,计算得到雨篷梁上承担的较大的均布荷载和扭矩,扭矩的分布在梁两端支座处最大,在跨中最小。

根据雨篷梁的受力特点,可按弯、剪、扭构件进行截面设计,确定所需纵向钢筋和箍筋的截面面积,并满足有关构造要求。

3. 雨篷抗倾覆验算进行抗倾覆验算要求满足: Mov ≤ Mr式中,Mov——雨篷板的荷载设计值对倾覆点产生的倾覆力矩。

Mr ——雨篷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且Mr =0.8 Gr(l2-x0)Gr——雨篷的抗倾覆荷载。

为雨篷梁尾端上部45°扩散角范围内本层的砌体、楼面恒荷载标准值以及梁自重之和。

45°扩散角范围内的水平长度l3=ln/2,Gr作用点至墙外边缘的距离l2=l1/2。

雨篷梁两端埋入砌体愈长,压在梁上的砌体重量增加,则抵抗倾覆的能力愈强,所以当公式不满足时,可以将雨篷两端延长,或者采用其他拉结措施。

一般当梁的净跨长ln<1.5 m 时,梁一端埋入砌体的长度a宜取a≥300 mm,当ln≥1.5 m时,宜取a≥500 mm。

抗倾覆验算

抗倾覆验算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抗倾覆验算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一、便桥墩身抗倾覆检算说明:1#墩为已完成墩身,且新建线路中线与1#墩身中线偏移0.19m,详见平面图所示。

1#墩为最不利墩身,故以1#墩来检验墩身的抗倾覆安全性。

1、竖向力竖向恒载:N1=95.75+39.2ⅹ9.2=456.39KN(桥跨上部结构自重)N2=562.5KN(墩身自重)N3=687.5KN(基础自重)竖向活载:N4=1045.884KN(支点反力)Mx=18.068KN·m(支点反力对基底长边中心轴x-x轴力之矩)2、水平力制动力的大小均按竖向静活载(不包括冲击力)的10%计算,作用点在轨顶2m;离心力等于离心力率乘以支座的静活载反力N4,作用点在轨顶2m。

制动力T1:T1=(N1+N2+N3+N4)ⅹ10%=275.227KN离心力T2:T2=CⅹN4离心力率通过C=V2/(127R)计算,其中V为设计行车速度5Km/h,R为曲线半径400m,代入可得:C=52/(127ⅹ400)=0.0005T2=0.0005ⅹ1045.884=0.523KN3、风荷载(作用在墩身上的风力T墩、作用在列车上的风力T列车):作用在桥梁受风面上的静压力,按《桥规》规定的标准求出最大风速后,通过风速与风压关系公式Wo=γv2/(2q)求出基本风压值,式中Wo为基本风压值(Pa)q为重力加速度(m/s2)γ为空气重度(N/m3)v为平均最大风速(m/s)取标准大气压下,常温为15摄氏度时的空气重度12.255N/m3、纬度45度处重力加速度为9.8m/s2,代入公式可以得出Wo=v2/1.6,查表v取12m/s计算得出Wo=90Pa作用于桥梁上的风荷载强度W(Pa)按下式计算W=K1·K2·K3·Wo,查表取K1=1.0,K2=1.0,K3=0.8代入公式可得 W=72Pa墩风压计算取横向迎风面积S=aⅹh,其中1#墩的a值为1.8m,h为墩高度5m代入可得墩迎风面积为9m2,T墩=9ⅹ72=0.65KN。

脚手架的抗倾覆验算与稳定性计算

脚手架的抗倾覆验算与稳定性计算

脚手架的抗倾覆验算与稳定性计算[摘要]当模板支架、施工用操作架等脚手架不设连墙杆时,必须首先对脚手架进行抗倾覆验算,然后才是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

而现行的国家标准中没有倾覆验算和稳定性验算内容。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导出了脚手架倾覆验算公式,并有2个算例辅以说明。

最后指出脚手架高宽比与脚手架的倾覆有关,与脚手架稳定性承载能力无关。

[关键词]脚手架;倾覆;稳定性;验算结构设计中,“倾覆”与“稳定”这两个含义是不相同的,设计时都应考虑。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第条第一款规定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包括:“①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等)……。

④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如压屈等)”。

可见它们同属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但应分别考虑。

《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 50083-97,对“倾覆”和“稳定”分别作出了定义,并称“倾覆验算”和“稳定计算”。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关于地基稳定性计算就是防止地基整体(刚体)滑动的计算。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对悬挑梁及雨篷的倾覆验算都有专门规定。

施工现场的起重机械在起吊重物时也要做倾覆验算。

对于脚手架,由于浮搁在地基上,更应该做倾覆验算。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及《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中都没有倾覆验算的内容,这是因为这两本规范规定的脚手架都设置了“连墙杆”,倾覆力矩由墙体抵抗,因此就免去了倾覆验算。

如果不设连墙杆,则脚手架的倾覆验算在这两本规范中就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了。

所以,对于模板支架、施工用的操作架等无连墙杆的脚手架,首先应保证脚手架不倾覆而进行倾覆验算,然后才是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

如果需要,还可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1脚手架的倾覆验算通用的验算公式推导无连墙杆的脚手架,作为一个刚体应按如下表达式进行倾覆验算:(1)式中:γg1、cg1、g1 k分别为起有利作用的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效应系数、荷载标准值;γg2、cg2、g2 k分别为起不利作用的永久荷载的荷载分项系数、效应系数、荷载标准值;cq1、q1 k 分别为第一个可变荷载的荷载效应系数、荷载标准值;cqi、qik分别为第i个可变荷载的荷载效应系数、荷载标准值;ψci为第i个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五、施工计算1、抗倾覆稳定性验算本工程基坑最深11、0米左右,此处得土为粘性土,可以采用“等值梁法”进行强度验算。

首先进行最小入土深度得确定:首先确定土压力强度等于零得点离挖土面得距离y,因为在此处得被动土压式中:P挖土面处挡土结构得主动土压力强度值,按郎肯土压力理论进行计b算即土得重力密度此处取18KN/m3修正过后得被动土压力系数(挡土结构变形后,挡土结构后得土破坏棱柱体向下移动,使挡土结构对土产生向上得摩擦力,从而使挡土结构后得被动土压力有所减小,因此在计算中考虑支撑结构与土得摩擦作用,将支撑结构得被动土压力乘以修正系数,此处φ=28°则K=1、78主动土压力系数经计算y=1、5m:挡土结构得最小入土深度t与墙前被动土压力对挡土结构底端得力矩相等来进行计算x可以根据P0挡土结构下端得实际埋深应位于x之下,所以挡土结构得实际埋深应为(k经验系数此处取1、2)2经计算:根据抗倾覆稳定得验算,36号工字钢需入土深度为3、5米,实际入土深度为3、7米,故:能满足滑动稳定性得要求2、支撑结构内力验算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最后一部支撑支在距管顶0、5m得地方,36b工字钢所承受得最大剪应力d=12mm,经计算36b工字钢所承受得最大正应力经过计算可知此支撑结构就是安全得3、管涌验算:基坑开挖后,基坑周围打大口井两眼,在进出洞口得位置,可降低经计算因此此处不会发生管涌现象4、顶力得计算工程采取注浆减阻得方式来降低顶力.φ1800注浆后总顶力为:F=fo、S*0、3=25*667/10*0、3*1、1=550tfo—土得摩擦阻力,一般为25KN/m2S-土与管外皮得摩擦面积0。

3-注浆减阻系数1。

1—顶力系数5、后背得计算E=1、5×0、5×Υ×H2×tg2(45+φ/2)+2chtg(45+φ/2)(式中Υ土得重度(18KN/m3)c土得粘聚力10kpa,φ摩擦角28º)计算得每米588吨,后背工作宽度为4米,后背承载力为2354吨。

钢结构单柱悬挑雨棚抗倾覆计算

钢结构单柱悬挑雨棚抗倾覆计算

钢结构单柱悬挑雨棚抗倾覆计算一、引言钢结构单柱悬挑雨棚在现代建筑中广泛应用,其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抗倾覆性。

本文将重点解析如何进行抗倾覆计算,确保雨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抗倾覆计算的基本原理抗倾覆计算主要基于力学原理,特别是静力学的基本原理。

主要考虑风荷载、雪荷载、自重等垂直于结构平面的作用力,以及它们产生的倾覆力矩。

确定基本风压、雪压:根据工程所在地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确定基本风压、雪压。

计算风荷载、雪荷载:根据雨棚的尺寸、形状和高度,结合风压、雪压,计算出作用在雨棚上的风荷载、雪荷载。

计算倾覆力矩:根据风荷载、雪荷载以及雨棚自重等产生的倾覆力矩,计算出雨棚的抗倾覆力矩。

判断是否满足抗倾覆要求:将抗倾覆力矩与倾覆力矩进行比较,判断是否满足抗倾覆要求。

三、抗倾覆计算的步骤确定基本参数:包括雨棚的尺寸、形状,所在地的基本风压、雪压等。

计算风荷载、雪荷载:根据风压、雪压和雨棚的尺寸,计算出作用在雨棚上的风荷载、雪荷载。

可以使用公式如下:风荷载标准值Wk = βgz μs1 μz w0其中,βgz为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μs1为风荷载体型系数,μz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w0为基本风压。

雪荷载标准值WK=Sk μd Gs其中,Sk为雪压强度,μd为积雪分布系数,Gs为雪的重量。

3. 计算雨棚自重:根据雨棚的材料和尺寸,计算出雨棚的自重。

可以使用公式如下:自重=面层重量+钢骨架重量4. 计算倾覆力矩和抗倾覆力矩:根据风荷载、雪荷载和雨棚自重等产生的倾覆力矩和抗倾覆力矩,可以使用公式如下:倾覆力矩=风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雪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雨棚自重产生的倾覆力矩抗倾覆力矩=基础反力×基础埋深+锚固点反力×锚固点埋深(针对锚固点固定的抗倾覆验算)或抗倾覆弯矩(针对悬挑端固定的抗倾覆验算)5. 判断是否满足抗倾覆要求:将计算出的抗倾覆力矩与倾覆力矩进行比较,判断是否满足抗倾覆要求。

如果满足要求,则雨棚安全;否则需要对雨棚设计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加固措施。

雨棚设计方法分析

雨棚设计方法分析

雨棚设计方法分析摘要:对混凝土结构雨棚构件进行了稳定性验算,验证了雨篷梁两端锚入混凝土柱(墙)的必要性。

另外对雨棚构件进行了配筋计算。

关键词:雨篷梁;倾覆;承载力;配筋面积Design method analysis of canopy(Beijing aviation oil construction Co.,Ltd)Zhangchuanlei litaojunAbstract:The stability checking calculation of concrete structure canopy members is carried out,the necessity of anchoring concrete column(wall)at both ends of awning beam is verified.In addition,the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 of canopy members is carried out.Keywords:Awning beam Capsizing Bearing capacity Reinforcement area 在建筑设计中,经常需要布置混凝土雨棚。

作为一个常用构件,混凝土雨棚的设计是个常见的问题,雨棚设计最核心的为雨棚的抗倾覆,以及雨篷梁构件的设计。

在砌体结构中,雨篷梁夹在承重墙中,承重墙本身重度较大,且传导楼屋面板的荷载,在承重墙自重以及上层楼屋面荷载作用下,雨棚较容易保持稳定。

但在混凝土框架结构或者框剪结构中,由于填充墙为自承重墙,本身自重较小,且不传导楼屋面荷载,这样仅依靠自承重墙的作用难以保持稳定,下面以具体实例来定量说明这个问题。

计算实例某三层框架结构办公楼,墙体采用A3.5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厚250mm,在一层门洞顶设混凝土雨棚,如图1所示。

图1 雨棚平面布置示意图2雨棚剖面做法示意为方便设计计算,将该雨棚建筑图简化为计算模型如下图所示。

楼梯设计

楼梯设计
楼梯、雨篷结构设计
钢筋砼楼梯的类型
按构件受力不 同分:梁式楼 梯、板式楼梯、
剪刀式楼梯和
螺旋式楼梯等。
j.螺旋楼梯
板式楼梯
板式楼梯由踏步板、平台
梁和平台板构成。 踏步板又称梯板,是一块 斜放的齿形板,板的两端支 承在平台梁上,最下端的踏
步板可支承在横梁上,也可
单独做基础。
平台板分为休息平
台板或转向平台板和 楼层处的平台板。 平台梁是设在踏步 板与平台板交接处的
按倒L形截面计算。 踏步板在斜梁的下部:按矩形截 面设计。 配筋构造:
梯段斜梁
3、平台梁和平台板计算
梁式楼梯中的平台梁除承受平台板传来的均布荷载和平台梁自 重外,还承受梯段斜梁传来的集中荷载。 平台梁一般按简支梁计算。
★要计算主次梁相交处的附加钢筋
g+q
G+Q
l0
2.8 悬挑构件
• • • • 2.8.1 概述 雨篷、挑檐、外阳台、挑廊等 悬挑梁板式 悬挑板式
l b 2
b
l
mTg , mTq
l0 T
雨蓬梁的扭矩在支座处达最大值,为: T 1 T mTg mTq l0 T 2 取其较大值 1 b 或 T mTg l0 F l 2 2 l0——雨蓬梁的计算跨度, l0=1.05ln ln ——雨蓬梁的净跨
T
1.9 楼梯和雨蓬
取其较大值
l0
l0——雨蓬梁的计算跨度, l0=1.05ln
1.9 楼梯和雨蓬
(2)内力计算及截面设计
②计算剪力时,设雨蓬板端传来的
Gr
l2 g,q O l1
F
Fk=1kN集中可变荷载与雨蓬梁支座
边缘的位置相对应,则雨蓬梁支座 边缘剪力为: (按简支梁计算)

抗倾覆计算说明及正确性验证

抗倾覆计算说明及正确性验证

桥梁博士抗倾覆计算说明及正确性验证一、概述桥博4计算抗倾覆计算分为两种算法,最不利反力法和最不利合计法。

其中,最不利反力法依据是《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4.1.8条文说明,“汽车荷载效应(考虑冲击)按各失效支座对应的最不利布置形式取值”。

汽车荷载按每个失效支座的最小反力进行布置,荷载组合也按每个失效支座的最小反力进行组合,该算法是完全贴合规范的。

考虑到按各失效支座取最小反力进行布置,有时并不能覆盖使总体失稳效应最不利的情况,桥博4另外提供了一种算法,最不利合计法。

最不利合计法的计算目标是使全部支座的失稳效应和达到最不利值。

该算法对于桥梁整体的抗倾覆计算更为精确且安全可靠,用户可根据自己需要选择抗倾覆计算方法。

二、输入界面➢在总体信息中勾选“计算倾覆”。

图2.1 总体信息➢在施工分析或运营分析中“抗倾覆”标签下填写抗倾覆信息。

图2.2 抗倾覆信息➢最不利失稳效应算法选择抗倾覆计算方法(最不利反力或最不利合计)。

➢桥梁纵轴参考线程序根据支座到桥梁纵轴参考线的距离矢量判断各桥墩的最左侧支座和最右侧支座,左倾时最左侧支座为该桥墩的有效支座,右倾时最右侧支座为有效支座。

一个桥墩只有一个有效支座。

斜交时,力臂li取支座间距在桥梁纵轴参考线垂线上的投影。

桥梁纵轴参考线也可以不填,此时程序求出各桥墩支座的重心,连接这些重心点得到一条折线,作为桥梁纵轴参考线。

对于弯桥,此时力臂li可能会误差较大。

图2.3 桥梁纵轴参考线及力臂示意图➢倾覆验算体名称用于判断哪些墩号(支座组)属于同一倾覆体,一般来说一联上部结构采用一个名称,不填表示与上一行相同。

程序支持计算多个倾覆体,多联的匝道桥可以建在同一个模型中。

➢墩号用于确定哪些支座属于同一个桥墩,同一倾覆体各行的墩号应各不相同。

➢支座或弹性链接选择同一个桥墩处的支座或弹性连接名称。

三、最不利反力法如上所述,最不利反力法是依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第4.1.8条的条文说明总结而得,其中有几个问题在条文说明中可能不完全明确,程序处理方式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篷抗倾覆验算
由规范第7.4.1条规定:砌体墙中钢筋混凝土雨篷的抗倾覆应按下式验算:
M ov≤M r
式中
M ov----雨篷的荷载设计值对计算倾覆点产生的倾覆力矩;
M r----雨篷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可按第7.4.7条的规定计算。

第7.4.2条雨篷计算倾覆点至墙外边缘的距离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1 当L1≥2.2h b时
x0=0.3h
且不大于0.13L1。

2 当L1<2.2h b时
x0=0.13L1
式中
L1----雨篷埋入砌体墙中的长度(mm);
x0----计算倾覆点至墙外边缘的距离(mm);
h b----雨篷的截面高度(mm)。

注:当雨篷下有构造柱时,计算倾覆点到墙外边缘的距离可取0.5x0。

第7.4.3条挑梁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可按下式计算:
M r=0.8G r(L2-x0)
式中
G r ----雨篷的抗倾覆荷载,为雨篷尾端上部45°扩展角的阴影范围(其水平长度为L 3)内本层的砌体与楼面恒荷载标准值之和(图
7.4.3);
L 2----G r 作用点至墙外边缘的距离。

L 1=240mm, h b =100mm
L 1>2.2 h b 故x 0=0.3h b =0.3×100=30mm
荷载计算
雨篷板上的均布荷载:
q 1=1.2×3.42×2.5+1.4×1.0+1.2×1.458×2=14.74kN
雨篷板端得集中荷载:
F 1=1.458×2.5=3.645kN
雨篷的荷载设计值对计算倾覆点产生的倾覆力矩:
M ov =3.645×(1.2-0.05-(0.120-0.030))+14.74×(1.2-(0.12-0.03))2/2=12.94kN ·m
雨篷的抗倾覆荷载(计算时把圈梁,楼板和过梁所占的区域按墙体来考虑):
n l =1.5m,75.03 l m
G r =((2.5+0.75×2)×3-1.5×1.8-0.75×0.75)×6.468+(2.5+0.75×2)×1.8×7.012×2=157.48kN
M r =0.8G r (L 2-x 0)=0.8×157.48×(0.12-0.03)=12.16kN ·m> M ov =12.044kN ·m
故抗倾覆验算满足要求。

故抗倾覆验算满足要求。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