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药品审评报告20170317

2016年度药品审评报告20170317
2016年度药品审评报告20170317

2016年度药品审评报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

2016年,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总局)的坚强领导下,药品审

评中心(以下简称药审中心)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相关要求,不断推进审评制度改革,坚持依法依规、科

学规范审评,切实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

药审中心通过加强审评项目管理、细化审评序列、强化时限管理,成立专项小组、增加审评人员、授权分级签发,制修订审评要点、规范技术要求,发挥省局挂职团队力量等措施,不断提高审评效率和质量。全年完成审评并呈送总局审批的注册申请共12068件(以受理号计,下同),接收新报注册申请3779件。化药和疫苗临床试验申请、中药民族药各类注册申请已基本实现按时限审评,完成了国发〔2015〕44号文件

和总局确定的阶段性目标。

一、药品注册申请审评完成情况

(一)审评总体完成情况

1.全年审评完成情况

2016年,药审中心完成审评并呈送总局审批的注册申请共12068件,另有943件注册申请完成审评因申报资料缺陷等待申请人回复补充资料。全年完成审评的注册申请数量较2015年提高了26%,排队等待审评的注册申请已由2015年9月高峰时的近22000件降至近8200件(不含完成审评因申报资料缺陷等待申请人回复补充资料的注册申请),基本消除了注册积压。2016年全年完成审评并呈送总局审批和排队等待审

评的注册申请情况与前三年比较详见图1。

图1 2016年完成审评并呈送总局审批和排队等待审评的注册申请情况与前三年比较2016年审评完成的注册申请中,化药注册申请为10060件,约占全部完成量的83%。2016年各类药品注册申请完成审评送局数量与前三年比较详见图2。

图2 2016年各类药品注册申请完成审评送局数量与前三年比较

2.各类注册申请审评完成情况

2016年,药审中心完成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审评961件,验证性临床申请审评3275件,新药上市申请(NDA)审评690件,仿制药申请(ANDA)审评3655件。2016年完成审评的注册申请类型主要为验证性临床申请、ANDA和补充申请,各类注册申请完成审评送局数量与前三年比较详见图3。

图3 2016年各类注册申请完成审评送局数量与前三年比较

3.优先审评品种审评完成情况

2016年药审中心根据总局《关于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食药监药化管〔2016〕19号,以下简称19号文),共将12批193件注册申请纳入优先审评程序(中药注册申请2件、化药注册申请169件、生物制品注册申请22件),详见图4。其中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新药注册申请共85件,占44%。

图4 纳入优先审评程序的注册申请情况

注:

1.“专利到期”是指19号文优先审评审批范围(一)中第4种情形,即“专利到期前3年的临床试验申请和专利到期前1年的药品生产申请”;

2.“同步申报”是指19号文优先审评审批范围(一)中第5种情形,即“申请人在美国、欧盟同步申请并获准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在中国境内用同一生产线生产并在美国、欧盟药品审批机构同步申请上市且通过了其现场检查的药品注册申请。”

截至2016年底,纳入优先审评程序的注册申请中已有57件完成审评,另有42件注册申请完成审评因申报资料缺陷等待申请人回复补充资料,详见图5。

图5 2016年纳入优先审评程序的注册申请审评情况

57件已完成审评的优先审评注册申请中,有11件为建议批准上市(含原料药注册申请2件),详见表1。

表1 已完成审评建议批准上市的优先审评注册申请名单

注:此表不含原料药注册申请。

(二)化药注册申请审评完成情况

1.总体情况

2016年,药审中心完成审评并呈送总局审批的化药注册申请共10060件,另有729件化药注册申请完成审评因申报资料缺陷等待申请人回复补充资料。2016年完成审评的化药注册申请数量与前三年比较详见图6。

图6 2016年完成审评送局的化药注册申请数量与前三年比较

2016年完成审评的化药各类注册申请数量详见表2。

表2 2016年完成审评的化药各类注册申请数量(件)

注:

1.“等待补充资料”是指完成审评因申报资料缺陷等待申请人回复补充资料的注册申请;

2. “撤回等”是指申请人主动申请撤回的注册申请、非中心审评退回注册司的注册申请、送器械审评中心的药械组合注册申请和关联制剂撤回的原料/辅料注册申请等。

2016年,药审中心完成审评的化药IND申请、验证性临床试验申请、NDA、补充申请和进口再注册申请数量较2015年分别提高了37%、20%、81%、67%和49%。2016年完成审评送局的化药各类注册申请数量与前三年比较详见图7。

图7 2016年完成审评送局的化药各类注册申请数量与前三年比较

2.审评建议批准的情况

2016年,药审中心完成审评建议批准并呈送总局审批的化药各类注册申请共计6705件,其中约87%的注册申请经1轮审评通过,各轮审评通过情况详见表3。

表3 2016年化药注册申请各轮审评通过情况

注:

1.“审评通过数”是指审评建议批准并呈送总局审批的注册申请数量;

2.“各轮审评通过情况(%)”:注册申请未进行过补充资料即为1轮完成审评,历经一次补充资料即为2轮完成审评,历经两次及两次以上补充资料即为3轮及以上完成审评。该比例为该轮审评通过的注册申请数占该类注册申请审评通过数的百分比。

2016年,药审中心完成审评建议批准上市并呈送总局审批的化药NDA共23件。

2016年,药审中心完成审评建议批准临床试验的化药IND申请455件,其中国产IND申请316件,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申请(含进口IND申请,下同)139件,治疗领域分布详见图8。

图8 2016年完成审评送局并建议批准临床试验的化药IND申请治疗领域分布完成审评送局建议批准的IND申请和NDA中,建议批准上市的化药创新药注册申请2件(1个品种),建议批准临床试验的化药创新药注册申请255件(91个品种,其中抗肿瘤药物42个品种)。2016年完成审评送局建议批准临床试验的化药创

新药注册申请治疗领域分布详见图9。

图9 2016年完成审评送局建议批准临床试验的化药创新药注册申请治疗领域分布情况(以品种计)注:

1.化药创新药注册申请是指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28号)附件2的要求申报的化药1.1类和1.2类的注册申请及按照总局《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的公告》(2016年第51号)附件1要求申报的化药1类的注册申请;

2.由于存在同一品种申报多个适应症的情况,故上图中各项治疗领域的累计品种个数大于91个。

(三)中药注册申请审评完成情况

1.总体情况

2016年,药审中心完成审评并呈送总局审批的中药注册申请共1362件,另有106件中药注册申请完成审评因申报资料缺陷等待申请人回复补充资料。2016年完成审评送局的中药注册申请数量与前三年比较详见图10。

图10 2016年完成审评送局的中药注册申请数量与前三年比较

2016年完成审评的中药各类注册申请数量详见表4。

表4 2016年完成审评的中药各类注册申请数量(件)

2016年,药审中心完成审评的中药IND申请和NDA数量较往年均有所提高,较2015年分别提高了161%和68%。2016年完成审评送局的中药各类注册申请数量与前三年比较详见图11。

图11 2016年完成审评送局的中药各类注册申请数量与前三年比较

注:上图未计入中药过渡期遗留品种。

2.审评建议批准的情况

2016年,药审中心完成审评建议批准并呈送总局审批的中药各类注册申请共计230件,其中约38%的注册申请经1轮审评通过,具体各轮审评通过情况详见表5。

表5 2016年中药注册申请各轮审评通过情况

2016年,药审中心完成审评建议批准临床试验并呈送总局审批的中药IND申请84件,其中呼吸、心血管、消化和妇科疾病的IND申请较多,共占65%,具体治疗领域分布详见图12。

图12 2016年完成审评送局并建议批准临床试验的中药IND申请治疗领域分布

(四)生物制品注册申请审评完成情况

1.总体情况

2016年,药审中心完成审评并呈送总局审批的生物制品注册申请共646件,另有完成审评因申报资料缺陷等待申请人回复补充资料注册申请108件。2016年完成审评送局的生物制品注册申请数量与前三年比较详见图13。

图13 2016年完成审评送局的生物制品注册申请数量与前三年比较2016年完成审评的生物制品各类注册申请数量详见表6。

表6 2016年完成审评的生物制品各类注册申请数量(件)

注:“预防用IND”为预防用生物制品IND申请,“预防用NDA”为预防用生物制品NDA,“治疗用IND”为治疗用生物制品IND申请,“治疗用NDA”为治疗用生物制品NDA。

2016年,药审中心完成审评送局的生物制品各类注册申请数量与前三年比较详见图14。

图14 2016年完成审评送局的生物制品各类注册申请数量与前三年比较

2.审评建议批准的情况

2016年,药审中心完成审评建议批准并呈送总局审批的生物制品各类注册申请共计492件,其中约57%的注册申请经1轮审评通过,具体各轮审评通过情况详见表7。

表7 2016年生物制品注册申请各轮审评通过情况

2016年,药审中心完成审评建议批准临床试验并呈送总局审批的生物制品IND申请共271件,其中预防用生物制品IND申请30件,治疗用生物制品IND申请241件(治疗用IND申请中抗肿瘤药物注册申请109件)。完成审评送局并建议批准临床试验的生物制品IND申请治疗领域分布详见图15。

图15完成审评送局并建议批准临床试验的生物制品IND申请治疗领域分布

(五)审评发现的主要问题

2016年,各类注册申请因研究项目设计和实施不能支持其申请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情形导致审评结论为建议不批准的共计2139件;各类注册申请因研究存在缺陷,第1轮审评结论为补充资料的共计1654件。对上述注册申请不批准和补充资料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梳理了各类药品注册申请在研究和申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创新药

IND前期的安全性研究不够充分或研究数据可靠性不足,临床方案中对受试者风险管控措施不足或整体设计欠完善;NDA临床试验规范性差,数据质量较差,临床试验结果可靠性不足。此外,NDA申报资料中生产工艺信息不够详细的问题也较为常见。

2.仿制药

仿制药药学工艺、质量标准等研究存在较大缺陷,稳定性研究存在不足;前期研究不够充分,与审评要求差距过大,导致申请人未能按期完成补充资料或在后期主动放弃补充资料。

3.进口药

进口上市注册的申报资料未提供国外上市的全部研究数据,关键信息缺失,资料翻译错误较多,可读性差;进口再注册申请未按批件要求完成上市后研究。

二、药品注册申请受理情况

(一)总体受理情况

2016年,药审中心全年接收新注册申请3779件,较2015年下降了54%,且中药、化药和生物制品的注册申请接收量均有所下降,其中化药接收量下降幅度最大,降幅达57%。2016年注册申请接收情况与前三年比较详见图16。

图16 2016年注册申请接收情况与前三年比较

(二)化药注册申请受理情况

1.总体情况

2016年,药审中心新接收化药注册申请3110件,其中ANDA和补充申请共占化药注册申请全年接收量的63%,详见图17。

图17 2016年化药各类注册申请接收情况

与前三年相比,2016年化药各类注册申请接收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验证性临床试验申请和ANDA受新注册分类实施影响接收量下降幅度最大,较2015年分别下降了80%和69%,详见图18。

图18 2016年化药各类注册申请接收情况与前三年比较

2.新分类受理情况

自总局《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的公告》(2016年第51号)发布并实施以来,2016年药审中心共接收新分类化药注册申请268件(不含补充申请和进口再注册申请),其中创新药注册申请(新1类)129件,改良型新药注册申请(新2类)24件,仿制药注册申请(新3类、新4类和新5.2类)69件,原研药品进口注册申请(新5.1类)46件,详见图19。

图19 2016年新分类化药注册申请接收情况

其中129件新1类化药注册申请共涉及52个品种(以活性成分计数,下同),分布在11个治疗领域,其中抗肿瘤药物20个品种,消化系统疾病药物12个品种。

3.创新药受理情况

2016年,药审中心共接收化药创新药注册申请(原1.1类、原1.2类和新1类,下同)240件,较2015年增长了18%,其中国产注册申请212件(77个品种),进口注册申请28件(13个品种),详见图20。

图20 2016年化药创新药注册申请接收情况与前三年比较

4.化药临床试验申请适应症分布情况

2016年,药审中心共接收化药IND申请322件,其中国产IND申请233件,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申请89件。国产IND申请接收量较多的治疗领域为抗肿瘤药物、消化系统疾病药物、抗感染药物、皮肤及五官科药物。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申请接收量较多的治疗领域为抗肿瘤药物、呼吸系统疾病及抗过敏药物、循环系统疾病药物、血液系统疾病药物,具体治疗领域分布详见图21。

图21 2016年接收的化药IND申请治疗领域分布情况

(三)中药注册申请受理情况

2016年,药审中心共接收中药注册申请259件,其中IND申请33件,补充申请196件,共占中药全年接收量的88%,2016年中药各类注册申请接收情况详见图22。

图22 2016年中药各类注册申请接收情况

与前三年相比,除进口再注册申请外,2016年中药各类注册申请接收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详见图23。

图23 2016年中药各类注册申请接收情况与前三年比较

(四)生物制品注册申请受理情况

2016年,药审中心共接收生物制品注册申请410件(含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2件),其中补充申请204件,治疗用生物制品IND申请157件,共占生物制品全年接收量的88%,详见图24。

图24 2016年生物制品各类注册申请接收情况

注:上图未计入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

2016年,生物制品各类注册申请接收情况与前三年比较详见图25。

图25 2016年生物制品各类注册申请接收情况与前三年比较

注:上图未计入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请。

(五)化学药生物等效性试验(BE)备案情况

自BE备案平台开通以来,2016年新申报化学仿制药BE备案品种41个,仿制药一致性评价BE备案品种16个。

三、重要治疗领域品种情况

2016年,一批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创新药、临床急需药、专利到期药和我国首仿

药完成审评并建议批准上市。

抗肿瘤药物:

1.瑞戈非尼片:为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以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以及既往接受过或不适合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类药物治疗(RAS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既往

接受过甲磺酸伊马替尼及苹果酸舒尼替尼治疗的局部晚期的、无法手术切除的或转移性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该药品为第一个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小分子靶向药。

2.培唑帕尼片: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适用于晚期肾细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和曾接受细胞因子治疗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的治疗。其改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疗效与同类产品苹果酸舒尼替尼相似,在一些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不良事件上的安全性特征更优。该药品在我国批准上市将为晚期肾细胞癌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

3.吉非替尼片:为靶向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第一代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与传统化疗相比疗效和安全性均更好,适用于具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该药品为我国首仿药,可有效提高患者用药的可及性(该药品原料药为我国首个“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品种”)。

抗感染药物:

4.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为一种无氟喹诺酮类抗生素,适用于对奈诺沙星敏感的由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嗜肺军团菌所致的轻、中度成人(≥18岁)社区获得性肺炎。该药品上市可为临床增加新的治疗选择。

5.富马酸贝达喹啉片:为二芳基喹啉类抗分枝杆菌药物,其作为联合治疗的一部分,适用于治疗成人(≥18岁)耐多药肺结核。该药品为全球近30年来研发的新的抗结核

药物,可为我国应对结核病这一严重公共卫生难题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有望改善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满足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需求,降低我国结核病疾病负担。

6.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为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适用于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用,治疗成人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该药品是我国首仿的艾滋病一线治疗药物,可有效提高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对解决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7.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为重组人干扰素α2b与聚乙二醇结合形成的长效干扰素,适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成年患者(患者不能处于肝脏失代偿期)。该药品为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长效干扰素,可有效提高患者用药的可及性。风湿性疾病及免疫药物:

8.托珠单抗注射液:为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通过与具有可溶性和膜结合性的白细胞介素-6受体结合,抑制信号传导和基因激活,适用于治疗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可显著改善对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不足的活动性sJIA患者的美国风湿学会评分并降低激素用量。该药品本次增加适应症,主要用于儿科患者,为我国儿科患者提供了首个疗效及安全性明确的治疗药物,解决了临床长期无药可用的问题。内分泌系统药物:

9.贝那鲁肽注射液: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其氨基酸序列与人体内胰高血糖素样肽-1相同,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并且诱导β细胞分化,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胃排空和摄食冲动,提高对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适用于单用二甲双胍疗效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该药品为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药物,将满足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对此类药品的可及性。呼吸系统疾病及抗过敏药物:

10.金花清感颗粒:为新的中药复方制剂,适用于流行性感冒。该药品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在2009年防治甲型H1N1流感期间,组织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等多个学科专家开展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成果。该药品上市将发挥传统中药在突发卫生事件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积极作用。

预防用生物制品(疫苗):

11. 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为通过化学方法将肺炎球菌多糖与蛋白载体结合制备的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将多糖的非T细胞依赖免疫转变为T细胞依赖的免疫,适用于预防6周龄至15月龄婴幼儿由13种肺炎球菌血清型引起的侵袭性疾病(包括菌血症性肺炎、脑膜炎、败血症和菌血症等)。该药品为我国首个上市的可用于婴幼儿主动免疫的13价肺炎疫苗,较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有更高的血清型覆盖率。

四、主要工作措施及进展情况

(一)加强审评制度建设

按照国发〔2015〕44号文件和总局要求,积极推动审评制度建设,初步建立了以临床疗效为核心,规范指导在前、沟通交流在中、审评决策在后的审评管理模式。

一是项目管理人制度进展顺利。建立了近20人的项目管理人队伍,对内管理项目,制定工作计划,协调审评任务,服务于适应症审评团队;对外联系和服务申请人,组织申请人与审评人员沟通交流会议等,提高审评业务管理的专业性,使审评人员专心于技术审评,避免审评人员与申请人的私下接触,建立起廉政的“防火墙”。

二是适应症团队审评制度初步形成。以肿瘤适应症团队为试点,以临床疗效为核心,临床、药学、药理毒理、统计等多专业审评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审评团队,实现了多专业审评、综合评价与集体决策。切实加强各审评专业间的沟通衔接,强化专业学科建设,明确主审人和审评员权责,依据风险大小授权不同层级人员签发,提高审评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三是沟通交流制度初见成效。按照《药物研发与技术审评沟通交流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为促进药品创新、服务申请人,已组织安排针对创新药研发的沟通交流会122次。在创新药物研发的关键环节与申请人开展沟通交流,畅通申请人与审评人员沟通交流渠道,共同研究解决研发中的疑难问题与技术指南没有涵盖的问题,为创新药物、临床急需药物等的研发与评价提供支持与服务。

四是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与技术争议解决制度。在学习借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经验的基础上,立足自身、创新制度,探索建立药品技术审评中的重大争议、重大疑难及特殊技术问题的解决机制,明确专家公开论证解决争议的方法。《药品注册审评专家咨询委员会管理办法》已经总局局务会审议通过。

五是审评信息公开制度稳步实施。在官网设立专栏公开技术指南、申报受理、审评过程和审评结果等信息,提高药品审评工作透明度,帮助申请人了解注册申报情况,把握最新的行业研发动态,引导社会理性投资与研发,避免低水平研究、重复申报。已公开12个新药的审评报告,起草了《药品技术审评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并公开征求了意见,将按总局要求进行修改后对社会发布。

六是优先审评制度持续推进。为鼓励创新,加快具有临床价值和临床急需药品的研发上市,对创新药、儿童用药、临床急需药、专利到期药和“首仿”等实行了优先审评,制定各类优先审评品种的遴选原则和具体工作程序,依程序先后发布12批优先审评目录,对193件注册申请进行了优先审评。

(二)夯实审评基础工作

一是加强审评技术指南与标准体系建设。完成10余个指导原则的制修订工作;为推动审评标准与指导原则体系建设工作,研究探索委托外部参与研究制定指导原则的工作模式,2016年共组织完成翻译140多个国际技术指导原则,积极开展国外监管机构指导原则相关的研究工作。

二是加强审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疫苗技术审评质量管理体系于2016年12月21日顺利通过方圆标志认证集团监督审核,获得ISO9001:2015新版证书;制定了《药审中心审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全面启动了三年审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加强审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三是加强审评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开发构建优先审评程序子系统,升级化学药BE试验备案信息平台为化学仿制药生物等效性与临床试验备案平台,增加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试验备案平台。在官网增加申请人优先审评申请、任务公示模块,以及化药注册分类改革意见反馈等内容,强化信息技术支持,落实网络安全保障。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设立首席科学家岗位,引进FDA资深审评专家何如意博士担任首席科学家;加快推进招聘工作,人员规模达到近600人;创新人员培训模式,增加生产现场实训内容;

制定药审中心《临床兼职审评员管理办法》等制度;积极探索项目聘用等灵活用人方式;进一步扩大药审中心在技术审评方面与社会的合作,与西苑医院、北京医院、清华大学医学院签署合作协议。

五、2017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6年,药审中心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造成注册审评积压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还未从根本上解决;二是审评能力与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需求还不适应;三是审评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四是审评基础工作仍较薄弱,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2017年药审中心将紧密围绕总局工作部署,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解决药品审评积压力度,确保本年度完成注册申请积压,2018年实现按规定时限审评。二是围绕提高审评质量,鼓励创新,增加审评透明度,继续深化、细化、实化优先审评、沟通交流、项目管理、适应症团队、专家咨询、信息公开、立卷审查制度等工作。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审评质量控制体系、技术指南体系、合规管理体系。四是加快推进药品生产工艺登记核对工作,建立工艺登记平台,出台工艺变更指导原则,规范工艺变更管理。五是建立药品品种档案,建立完善包括药品工艺、处方、原辅料包材、质量标准、说明书、上市后安全信息、生产工艺变化等信息的数据库。六是建立药品电子通用技术文档(eCTD)系统,争取本年底前实现化学仿制药按eCTD要求接收申报和进行审评。七是进一步优化内设组织机构,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严格审评人员的管理,加强保密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优化审评员职业发展体系。

道虽远,行将必至。药品审评制度改革已经在路上,药审中心将坚定改革信心,牢记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的使命,努力实现改革目标,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权威的、公众信赖的审评机构。

2012财年FDA新药审评报告

2012财年FDA新药审评报告 编译/刘晓畅 2012财年(2011年10月1日到2012年9月30日)中,FDA共批准了35个新药上市,包括新分子实体(NME)和生物制品。这35个新药中包括囊性纤维化的突破性药物、第一个脐带血制品、第一个治疗基底细胞癌的药物、多发性骨髓瘤药物、以及第一个检测脑内β-淀粉样蛋白水平的造影剂。 FDA通过一系列的法案或条款来加速新药的过审流程,如快速通道(Fast Track)、优先审评(Priority Review)和加速批准(Accelerated Approval)等。 77%的药物在第一轮过审时获批,无需另外增补资料;34个药物在PDUFA法案规定的时间内批准。 例如,获得快速通道授权的12个药物,全部都首先在美国上市。在仍有需求的医学领域,监管机构与制药公司药物的研发过程中加强沟通,制定灵活的临床试验方案,有助于缩短审批时间,减小临床试验规模或次数,缩减成本。 处方药付费法案(PDUFA):1992年出台的PDUFA规定,针对递交的人用药品上市前申请,FDA可以向制药商/申报者收取一定的审查费用,以增加FDA用于药品审评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将防治严重疾病和保护公众健康的新药推向市场。其中有着重于通过修改审批程序以缩短新药审查时间的PDUFA1;致力于帮助制药企业加快药品研发,并提供支持和指导的PDUFA2;增加了更多新目标,加强FDA与申请者在药品研发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以及通过注入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等探索性努力以进一步加快新药审批的PDUFA3。由1992年以来,新药平均审评时间由19个月缩短到了2011财年的9.9个月。首次在美国上市的新药数量也大幅增加。 快速通道(Fast Track):由制药企业主动申请(可以在药物研发的任何阶段),FDA在收到申请后6个月内给出答复。对进入快速通道的药物,FDA将进行早期介入,就哪些试验该做、哪些试验可以不做等内容提出指导意见,以减少药品在研发过程中的弯路,加快整个研发进程。另外,药企还可分阶段递交申报资料,而不需要一次性递交全部材料才进行审评。 加速批准(Accelerated Approval):药物临床试验拿到最终的结果需要很长时间。1992年FDA 引入加速批准通道,用替代终末点(surrogate endpoint)代替临床终末点(clinical endpoint),先批准后验证,如果上市后验证了临床疗效,则FDA维持原先的批准。例如抗癌药的临床终末点是增加患者的生存率或延长存活时间,但直接拿到这样的临床结论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时可以采用替代终末点,即研究肿瘤的萎缩程度。如果药物能缩小肿瘤,那么基本可以认定它能延长患者存活时间。 优先审评(Priority Review):优先审评不仅针对严重疾病(serious diseases),也适用于普通疾病(less serious illnesses),能否进入优先审评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优于现有治疗手段的潜力。优先审评需药企主动申请,FDA将在45天内给出答复。与快速通道、加速批准不同的是,优先审评只针对审评阶段,而不加速临床试验。根据PDUFA,快速审评的周期为6个月,而标准审评(Standard Review)周期为10个月。例如,2012年1月,囊性纤维化药物Kalydeco 由于是第一个针对于CF的病因而不是症状的药物,而得到了优先审评资格,最终审批用时3个月。 灵活试验设计(Flexible Clinical Development Programs):一些严重疾病由于没有好的治疗方法,而使用非传统的临床试验设计,例如通过一项强制性研究(compelling study)或者基于很小数目病人的临床试验。在罕见病(美国境内患病人数少于20万)药的审批过程中,必须要信任灵活化的药物试验设计。例如在2012年1月,FDA批准了孤儿药Voraxaze,第一

医药的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02-2003 中国植物提取物市场分析 2003年3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1) 第一节概念的界定 (11) 第二节现代植物药的主要工业分离技术和技术标准 (33) 第三节现代植物药定量化问题的难点探讨 (44) 第四节植物提取物的产业化趋势 (55) 第五节我国急需现代植物药意识 (77) 第二章热点品种分析 (88) 第一节分析说明 (88) 第二节银杏提取物 (88) 第三节大豆异黄酮 (1212) 第四节当归提取物 (1313) 第五节葛根提取物 (1515) 第六节枸杞子提取物 (1616) 第七节贯叶连翘提取物 (1717) 第八节红豆杉提取物 (1919) 第九节红景天提取物 (2222) 第十节虎杖提取物 (2424) 第十一节黄芪提取物 (2525) 第十二节绞股蓝提取物 (2727) 第十三节灵芝提取物 (2929) 第十四节葡萄籽提取物 (3131) 第十五节千层塔提取物 (3333) 第十六节人参提取物 (3535) 第十七节五味子提取物 (3737) 第十八节缬草提取物 (3838) 第十九节月见草提取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优秀企业竞争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企业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三九集团....................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山东绿叶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西安天诚医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北京绿色金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湖南华湘宏生堂实业有限公司..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湖南金农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植物提取物国内市场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国内市场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以个别提取物为例的国内市场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市场行情....................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植物提取物进出口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我国植物提取物进出口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前景、存在问题及对策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 书签。 第六章植物提取物国际市场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分地区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剂市场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植物提取物与中药国际化战略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植物提取物产业发展前景与相关政策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植物提取物产业发展前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国内相关政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国外相关政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国外植物药产品的法规管理前景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X年药品注册审评报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0年药品注册审批报告》 药品注册,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对拟上市销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在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的全过程监管中,药品注册管理是从源头上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实施监管的重要手段,其根本目的是通过科学评价,保证上市药品安全有效,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 1 2010年药品注册管理的重要举措 2010年,药品注册管理工作继续践行科学监管理念,紧紧围绕“质量和效率”这个中心,以风险效益评估和风险管理为核心,坚持“规范审批、公开透明、鼓励创新”的原则,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法制建设,强化学药品物研究全程监管,进一步推进审评审批公开公平,提高审评审批效率,较好地履行了《药品管理法》赋予的职责。 1.1 完善药品注册管理法规体系 一是发布了《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规范和指导伦理委员会的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加强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和对受试者的保护,提高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质量。继续开展《药用原辅材料登记备案管理规定》、《药品标准管理办法》、《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实验室管理规定》、《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管理指导原则》、《药物临床试验中严重不良事件报告与监测管理规定》及天然药物注册技术要求等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研究起草工作。 二是加快药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体系建设。成立了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中国研究小组,对国际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深入研究。完成216个国外药品研究指导原则的翻译,其中150个拟转化实施的指导原则已对外征求意见,31个指导原则根据征求意见作了进一步修订,《药物致癌试验必要性的技术指导原则》正式对外发布执行。这些指导原则的建立,使得我国药品注册审评更加科学、规范,也将指导和促进我国新药研发向国际水平看齐。 1.2 确保药品注册审评科学、公正、公开 一是构建了已上市药品、药用辅料、溶出度测定方法等数据库,使药品技术审评建立在科学、量化的基础上。二是以仿制药为切入点,制定了化学药品仿制药电子申报资料格式,启动了电子申报,提高审评审批效率。三是通过重大专项专题会、创新品种沟通交流会、专家咨询会议,以及第三方验证、专家票决等方式,保证技术审评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四是进一步严格技术审评标准。对于高风险的疫苗、血液制品,坚持审评原则与国际接轨,严格技术审评,保证此类品种质量;对于需长期使用的新药,增加致癌性试验要求,确保用药安全;严格抗生素品种的立题审查及技术要求。五是继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公开审评报告,使申报单位全面了解审评过程和审评决策依据;通过咨询日、开放日、主任信箱、网上信息反馈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促进审评工作的公开透明,逐步实现“阳光审评”。 1.3 加强中药、民族药的监管 一是会同卫生部、国家民委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发布了《全国民族医药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方案(2010-2012年)》,强调要充分发挥民族医药在少数民族地区防病治病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民族药的监督管理,保障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二是会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的意见》,要求发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中医临床诊疗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促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科学、健康发展。三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开展了中药民族药监管现状调研,进一步厘清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思路、

2014年年度财务报告(模板)

2014 年财务分析报告
(说明:该分析报告模版,仅供参考。分析报告的内容,请依据 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或补充。重点是对经营情况的分析和说明,财务经 营指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加或减少。 ) 年度情况整体说明,主要描述内容为:反映 xx 年度公司取得的 经营业绩(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大幅度下滑或与上年度基本持平) ,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净利润 万元等情况。对当年经营情
况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其他或有事项等可 能产生影响的未确定因素。 (具体描述内容请各企业依据实际情况进 行修改或补充,分析数据以“万元”为单位。 )
公司 xx 年度经营指标完成情况表 项 目 xx 年预算 xx 年实际 完成计划%
主营业务收入 净利润
第一部分
一、总况(合并报表)
xx 年度公司财务概况
(一) 截至 xx 年末, 公司资产总额 少数股东权益 万元,所有者权益
万元, 负债总额 万元; 万元,利润总额 万元。
万元,
(二)xx 年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扣除所得税 万元和少数股东损益 万元,公司净利润 (三)xx 年集团上缴国家各项税金共计 (四)xx 年上缴院国科控股利润 万元。
万元。
1

(五)主要财务指标情况: 1、资产负债率 %; 2、流动比率 %; 3、总资产报酬率 %; 4、净资产收益率 %; 5、其他比率 %。 (六)合并数据说明 1、xx 年度上报董事会的公司财务决算数据包括合并企业户数 家,与 xx 年度相比,增加(减少)了**********公司、********* 公司 户。增加(减少)原因是: 2 、由于会计政策的 ************ 方面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 *************** 变 更 为 , 导 致 合 并 报 表 发 生 较 大 变 化 , 具 体 为: 。
第二部分
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分析
一、公司经营情况 截至报告期,按照公司各控股公司上报的报表数据合并,xx 年 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净利润 万元。 公司 xx 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构成情况表 单位: 万元 序 号 1 2 3 4 5 控股公司 公司本部 ****公司 ****公司 ****公司 ****公司
2
主营业务收入 金额 比例(%) 金额
净利润 比例(%)

药品注册审评报告完整版

药品注册审评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0年药品注册审批报告》 药品注册,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对拟上市销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在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的全过程监管中,药品注册管理是从源头上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实施监管的重要手段,其根本目的是通过科学评价,保证上市药品安全有效,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 1 2010年药品注册管理的重要举措 2010年,药品注册管理工作继续践行科学监管理念,紧紧围绕“质量和效率”这个中心,以风险效益评估和风险管理为核心,坚持“规范审批、公开透明、鼓励创新”的原则,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法制建设,强化学药品物研究全程监管,进一步推进审评审批公开公平,提高审评审批效率,较好地履行了《药品管理法》赋予的职责。 完善药品注册管理法规体系 一是发布了《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规范和指导伦理委员会的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加强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和对受试者的保护,提高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质量。继续开展《药用原辅材料登记备案管理规定》、《药品标准管理办法》、《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实验室管理规定》、《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管理指导原则》、《药物临床试验中严重不良事件报告与监测管理规定》及天然药物注册技术要求等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研究起草工作。 二是加快药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体系建设。成立了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中国研究小组,对国际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深入研究。完成216个国外药品研究指导原则的翻译,其中150个拟转化实施的指导原则已对外征求意见,31个指导原则根据征求意见作了进一步修订,《药物致癌试验必要性的技术指导原则》正式对外发布执行。这些指导原则的建立,使得我国药品注册审评更加科学、规范,也将指导和促进我国新药研发向国际水平看齐。 确保药品注册审评科学、公正、公开 一是构建了已上市药品、药用辅料、溶出度测定方法等数据库,使药品技术审评建立在科学、量化的基础上。二是以仿制药为切入点,制定了化学药品仿制药电子申报资料格式,启动了电子申报,提高审评审批效率。三是通过重大专项专题会、创新品种沟通交流会、专家咨询会议,以及第三方验证、专家票决等方式,保证技术审评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四是进一步严格技术审评标准。对于高风险的疫苗、血液制品,坚持审评原则与国际接轨,严格技术审评,保证此类品种质量;对于需长期使用的新药,增加致癌性试验要求,确保用药安全;严格抗生素品种的立题审查及技术要求。五是继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公开审评报告,使申报单位全面了解审评过程和审评决策依据;通过咨询日、开放日、主任信箱、网上信息反馈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促进审评工作的公开透明,逐步实现“阳光审评”。 加强中药、民族药的监管 一是会同卫生部、国家民委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发布了《全国民族医药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方案(2010-2012年)》,强调要充分发挥民族医药在少数民族地区防病治病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民族药的监督管理,保障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二是会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的意见》,要求发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中医临床诊疗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促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科学、健康发展。三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开展了中药民族药监管现状调研,进一步厘清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思路、步骤和措施。 加强药品研究过程的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和完善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各省(区、市)全年累积派出几百个工作组、近3000人次,开展了药品注册现场检查,为药品技术审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对近几年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细化了现场检查的要点及相关格式要求。

2014年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医药行业分析 报告 2014年7月

目录 一、控费、降价呈常态化,行业增速逐步上行 (4) 1、医保推进、城镇化驱动,行业长期增长无忧 (4) 2、医保控费使行业收入增速低于理论需求,但负面冲击在减弱 (5) 3、降价、控费呈常态化,行业增速逐步上行 (8) 二、招标提速,把握结构性机会 (10) 1、招标政策趋暖,基药独家、新药、进口替代品种有望受益 (10) 2、低价药迎来政策性利好,“基低药”成最大赢家 (11) 3、药价改革机制逐步推出,“二次议价”加剧行业分化 (13) 三、把握行业变局,掘金主题投资:医疗服务 (15) 1、医疗机构终端改革加速,民营医疗服务迎来大发展 (15) (1)台湾案例:制度红利两次释放,成效十分明显 (18) 2、民营医院发展方向:差异化竞争 (21) (1)专科连锁:蓬勃发展 (21) (2)高端医疗:扩张起步 (22) (3)综合医院:公平对待的政策姗姗来迟 (24) (4)投资建议 (26) 四、把握行业变局,掘金主题投资:并购 (28) 1、行业层面:制药持续活跃,医疗服务窗口打开,医疗器械集中爆发 (29) (1)并购是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要求,高估值加快并购节奏 (29) 2、医疗器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一二级市场估值差距推动并购集中爆发 (30) 3、公司层面:平台并购价值期望分析 (31) 五、投资策略 (34) 六、重点公司简况 (36) 1、天士力:招标助推快速成长丹滴三期值得期待 (36) 2、华东医药:核心品种快速驱动,股改有望合理解决 (37)

3、康缘药业:产品驱动公司高成长 (39) 4、康恩贝:内生外延双轮驱动 (40) 5、红日药业:朝阳蓬勃,光彩夺目 (41) 6、白云山:旺季喜迎世界杯国产伟哥即将上市 (42) 7、福安药业:上半年主业大幅预增业绩拐点确认无疑 (43) 8、益佰制药:产品梯队丰富,营销改革发力 (44) 9、嘉事堂:GPO模式有望复制,全国高端耗材配送网络初具规模 (45) 10、理邦仪器:新产品打开价值空间 (46) 11、乐普医疗:战略大布局,发展新时代 (47)

药品注册审评报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经管局《2010年药品注册审批报告》 药品注册,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经管局依照《药品经管法》的规定,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对拟上市销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在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的全过程监管中,药品注册经管是从源头上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实施监管的重要手段,其根本目的是通过科学评价,保证上市药品安全有效,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 1 2010年药品注册经管的重要举措 2010年,药品注册经管工作继续践行科学监经管念,紧紧围绕“质量和效率”这个中心,以风险效益评估和风险经管为核心,坚持“规范审批、公开透明、鼓励创新”的原则,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法制建设,强化学药品物研究全程监管,进一步推进审评审批公开公平,提高审评审批效率,较好地履行了《药品经管法》赋予的职责。 1.1 完善药品注册经管法规体系 一是发布了《药物临床实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规范和指导伦理委员会的药物临床实验伦理审查工作,加强药物临床实验的质量经管和对受试者的保护,提高药物临床实验伦理审查工作质量。继续开展《药用原辅材料登记备案经管规定》、《药品规范经管办法》、《药物临床实验生物样本分析实验室经管规定》、《药物Ⅰ期临床实验经管指导原则》、《药物临床实验中严重不良事件报告与监测经管规定》及天然药物注册技术要求等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研究起草工作。 二是加快药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体系建设。成立了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中国研究小组,对国际规范和技术规范进行深入研究。完成216个国外药品研究指导原则的翻译,其中150个拟转化实施的指导原则已对外征求意见,31个指导原则根据征求意见作了进一步修订,《药物致癌实验必要性的技术指导原则》正式对外发布执行。这些指导原则的建立,使得我国药品注册审评更加科学、规范,也将指导和促进我国新药研发向国际水平看齐。 1.2 确保药品注册审评科学、公正、公开 一是构建了已上市药品、药用辅料、溶出度测定方法等数据库,使药品技术审评建立在科学、量化的基础上。二是以仿制药为切入点,制定了化学药品仿制药电子申报资料格式,启动了电子申报,提高审评审批效率。三是通过重大专项专题会、创新品种沟通交流会、专家咨询会议,以及第三方验证、专家票决等方式,保证技术审评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四是进一步严格技术审评规范。对于高风险的疫苗、血液制品,坚持审评原则与国际接轨,严格技术审评,保证此类品种质量;对于需长期使用的新药,增加致癌性实验要求,确保用药安全;严格抗生素品种的立题审查及技术要求。五是继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公开审评报告,使申报单位全面了解审评过程和审评决策依据;通过咨询日、开放日、主任信箱、网上信息反馈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促进审评工作的公开透明,逐步实现“阳光审评”。 1.3 加强中药、民族药的监管 一是会同卫生部、国家民委及国家中医药经管局共同发布了《全国民族医药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方案(2010-2012年)》,强调要充分发挥民族医药在少数民族地区防病治病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民族药的监督经管,保障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二是会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经管局等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经管的意见》,要求发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中医临床诊疗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促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科学、健康发展。三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开展了中药民族药监管现状调研,进一步厘清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思路、步骤和措施。

2013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2013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2013年,我始终以“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 扎实工作”为准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1、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弄清工作的方向、目标和任务,确保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党组织保持一致。 2、认真学习业务知识,重点学习档案处理和电脑知识, 学习方法上做到在重点中找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工作能力。 二、端正作风,勤恳认真严于律己 在工作作风上,能遵章守纪、团结同事、求真务实、乐 观上进,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生活中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耐劳、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做了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三、努力工作、确保完成各项任务 1、领导交办的每一项工作,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安排 时间,按时、按质、 按量完成任务。认真收集各项信息资料, 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自己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工作经验。 2、我主要参与档案馆内的接待、调档、查档、复印等 相关工作,在接待查档人员的过程中,坚持按照工作要求,热情接待,认真听取提出的要求、建议,对提出的问题耐心

解释,加班加点,再苦再累,没有怨言,一心只想让带着希望而来的查档人员满意而归。 四、工作中的不足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取得 了新的进步,但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主要是理论知识水平还比较低,现代办公技能还不强。今后,我将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希望领导和同事们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我的成长、指出我的不足,促使我进一步提升完善,为我市的档案事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医药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2xx年医药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2003年医药行业市场研究报告![转帖] 引言 我国的市场已经从过去的高速发展型市场过度为成熟型市场,在以前轰轰烈烈的市场表面现象之下沉淀了中国医药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的理性。如果说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源于旺盛的国内市场需求而蔚为壮观,那么这座冰山下面所蕴含的力量是医药行业发展的驱动力。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医药行业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医药行业发展何去何从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 本研究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经贸委、轻工业统计局、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国民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药业情报》、中国竞争情报网、全国及海外500多种相关报纸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医药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结合我公司对医药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等的实地调查,对我国医药行业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各行业的发展状况、进出口形势、国民消费变化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2000年—2002年大类药品的销售状况,以及面对WTO时代,中国医药行业将面临的冲击以及企业的应对策略。报告综合了化学制药、中草药、生物制药以及医药零售等重要板块的内容,并对国家医药相关政策进行了介绍和政策趋向研判,是医药生产企业、科研单位、医药零售企业等单位准确了解目前医药行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本研究报告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专家、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有关专家、三九医药集团等十二家知名企业以及国内六所医药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大力协助,特此表示感谢。 目录 CONTENTS 引言 (Ⅰ) 第一部分医药行业特点与投资分析 第一章零距离分析中国医药行业 (1) 第一节医药行业发展综述 第二节医药行业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医药行业的投资特征 第二部分医药行业现状透视 第二章行业市场现状 (14) 第一节国际医药行业市场分布图 第二节全球医药的发展速度有没有放缓 第三节2001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报告 第四节站在2002年年关口回眸医药行业的变化 第五节中国医药产业的地区格局 第三章化学制药行业剖析 (34) 第一节化学制药行业现状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17-07-28分析师吕祖山药时代 作者:分析师吕祖山) (本文转自:益通资产 一、世界医药近况 1、全球医药快速增长 全球医药得益于主要药品的专利将陆续到期和新兴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这些年取得了快速发展,2016年全球药品销售额突破1.1万亿元,2011-2016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6%。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其医药市场占比大幅提高,从2005-2016年的十年间新兴经济体医药市场份额由原先的12%提升到了30%。

2、医药研发支出大 2016年全球医药研发支出达到了1474亿美元,同比增长2.5%,同时期国内规模以上的药企研发支出达到了607.2亿元,同比增长27.5%。制药行业研发支出占比持续保持在高位,全球制药龙头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1%,国内制药龙头企业在这一比重上略低,达到了12%,体现了制药行业高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的特点。 全球的药物研发正在逐渐升温,这主要基于癌症、糖尿病、认知障碍和炎症等疾病治疗领域中一些新分子药物的出现、诊断和治疗的紧密结合和相辅相成,以及人们对传统商业模式依赖性的下降等重要因素的影响。

3、医药并购风行全球 2015年是生物医药界并购很强劲的一年,但出乎业内预料的是2016年医药行业的收购交易额和交易量都有明显的下降,当年全球生物医药并购前十位交易量为1956.06亿美元,较2015年的3039.26亿美元下降了36%。2016年医药行业最大的一笔并购是德国巨头拜耳以660亿美元收购农业巨头孟山都,其次是夏尔320亿美元收购Baxalta,相比于2015年辉瑞1600亿美元收购艾尔健、阿特维斯405亿美元收购艾尔健全球制药业务都有所下滑。预计2017年制药公司之间的大交易将会增加,各家公司将会拿出更多的现金,寻找重要的资产来扩张产品线。 二、中国医药工业现状 2016年中国药品终端市场总体规模达到了13775亿元,同比增长7.6%,较2010年增长近2倍。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不但主营业务收入逐年增长,而且利润总额也是逐年增长。据统计2015年医药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885.2亿元,同比增长9%,高于全国工业增速8.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为2768.2亿元,同比增长12.2%,高于全国工业增速14.5个百分点。在子行业中,生物制品的利润率增幅尤为明显。 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起步晚于发达国家,但大而不强,与发达国家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产品竞争力等方面的差距依然很大,美国、欧盟、日本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占有率已经分别达到59%、19%、17%,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国家只占有不及5%。 预计2016-2020年五年间,中国医药市场的整体增速在7%左右,2018年和2019年将会有不少新药品上市,但是2019年之后由于有很多产品的一致性评价面临过期,可能会对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提出新的挑战和行业格局的变化。 三、生物医药产业特点 1、产品回报率高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高收益、低污染的特征。生物工程药物的利润回报率很高。一种新生物药品一般上市后2-3年即可收回所有投资,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利润回报能高达10倍以上。

关于2013年度总经理工作报告的议案

关于2013年度总经理工作报告的议案 根据会议议程,下面由我宣读《关于2013年度总经理工作报告的议案》。 第一部分2013年工作回顾 一、销售情况 2013年在公司董事会领导下,通过各部门的协同努力,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2个亿,销量突破1000万米。虽然外部经济形势严峻,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我们顶住了压力,克服了各种困难,相比往年,*条销售收入总体取得了14%的增长。国内市场西南区、东北区、浙江区销售额增长均超过30%。出口方面,国外经济仍未走出低谷,公司产品出口增长放缓,但公司在部分区域的销售额仍然保持了较大增长势头,其中南美洲销售额同比增长34%,东南亚区同比增长12%。可喜的是,**、**、宽*等高端产品得到了市场广泛认可,高端*条的销量增幅超过50%,占全年销售总额的比例上升到23%。 二、研发技改情况 2013年,公司通过材料应用研究、新产品开发、重点工序工艺的改进等一系列的研发创新,解决了在制品防锈、*尖损伤、淬回火冷却等几个困扰我们的老大难问题,使公司

*条的质量和性能得到了较大改善。 1、产品性能、质量稳步提升 去年,通过优化热处理工艺参数,解决了淬、回火冷却效率和可靠性问题。通过提高铣*、分*工艺控制标准,提高了加工表面粗糙度的精度指标,分*效果也得到了较大改观。同时在宽*制造各工序全面推行隔离绳,从技术上解决了收放料过程中*部擦伤、碰伤的问题。 2、新产品研究取得突破 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了阶梯分*形抗拉***条、高低*形**条、80规格宽**条等7个新产品,部分产品已得到用户的认可。 3、技改项目进展顺利 设计制造了氮气循环冷却淬火装置,宽*新型淬回火线冷却装置已投入生产应用;**车间全面推广机械手上下料,生产效率明显提升;硬质合金第二条生产线磨*设备已全部到位并完成连线安装、单机调试,目前设备已投入试运行。 4、专利申报效果明显 2013年申报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各4项,其中3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授权证书,1项实用新型专利已办理授权登记,4项发明专利也进入实质审查阶段。截至2013年底,公司共计申请专利34项,获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19项。

2014 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

2014 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 截至2015 年4 月30 日,沪深两市2014 年已上市的2,613家上市公司,除新中基公司未按期披露年报外,其余2,612家均按时披露了2014年年度报告和内部控制报告。96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其中,保留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27家,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69家。主板上市公司中,77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其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53家,无法表示意见4家,否定意见20家。 为掌握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内部控制和财务信息披露规范的情况,证监会组织专门力量抽查审阅了520家上市公司2014年年度报告,审阅中重点关注了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金融工具、收入确认、政府补助、资产减值等方面的会计处理,以及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报告的情况。我们对审阅中发现的上市公司2014 年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报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形成本监管报告。 一、会计确认、计量和列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确认、计量与列报不正确 1.未明确区分合并费用与证券发行费用 越来越多的企业合并中,上市公司以发行股份作为企业合并的对价,在此过程中涉及的费用一般包括合并费用与证券发行费用。通常情况下,针对被收购方的尽职调查、评估和审计、为申报重大资产重组而发生的费用,属于企业合并费用;为验资、发行股份申报、股份登记而发生的费用,属于发行证券的费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这两类费用的会计处理不同,合并费用应在发生当期计入损益,发行费用直接扣减发行股份产生的溢价。公司需要合理区分属于企业合并交易的费用和属于发行证券的费用。年报分析中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在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交易中,未对合并中发生的费用进行合理拆分,而是将所有的费用都视为股票发行费用,冲减股本溢价,从而少列费用,增加当期利润。这种人为混淆负债与权益属性的做法,无法反映交易的经济实质,掩盖了到期不能支付负债的风险,对公司的财务指标产生影响,所涉及金额重大的情况下,可能造成投资者对财务信息的误读误判。 2. 未充分确认合作开发产生的金融负债 在与其他方共同投资进行合作开发的协议中,各方都以股权的形式投入资金,实际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但如果实际控制经营的一方向其他方承诺所投入的资金能够获得最低收益率,将导致承诺方存在向其他方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即产生了一项金融负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承诺方应当将收到的合作方投入款项作为负债处理,并在合作期间将与之相关的利息(公司保证的收益)确认为费用。年报分析中发现,有些上市公司未将收到的合作方款项确认为负债,而是视为投入的权益资金,将向合作方支付的承诺收益也未确认为利息费用,而是视为利润分配。 3. 金融资产分类不正确 (1)结构性存款。结构性存款的分类,主要取决于存款产品说明书中的约定条款。目前公司认购、银行发行的结构性存款,其收益可能是与某些基础变量挂钩,如利率、汇率、黄金价格等,此类产品应视为嵌入衍生工具。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公司应当将结构性存款中嵌入的衍生工具分拆,单独进行会计处理,但若嵌入衍生工具与存款合同在经济特征及风险方面存在紧密联系(如利率风险),或者与嵌入衍生工具类似条款的工具不符合衍生工具的定义或无法单独计量,可以将结构性存款整体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由于嵌入衍生工具及其分拆的会计处理较为困难,年报分析发现,不少上市公司将结构性存款简单作为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其他流动资产等收益金额固定的资产列报,未能正确反映结构性存款收益变动的风险。 (2)理财产品。目前我国市场上的理财产品大多为非保本浮动收益、无活跃市场报价,

2017年医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7年医药行业现状及发展 趋势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正文目录 一、近年医药行业回顾 (5) 1.1 医药行业运行情况 (5) 1.2 板块比较优势明显 (12) 1.3 医药板块市场表现及估值情况 (14) 二、三医联动,推进医改进程 (19) 2.1 医保:控费压力不减,调控将是常态 (19) 2.2 医药:研发、流通全方位提质增效 (21) 2.3 医疗:公立医院改革将全面推行 (28) 三、机遇挑战并存,精选细分领域和个股 (31) 3.1 需求端变化:婴幼儿、慢性病用药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31) 3.2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扶持+医保支付标准受益投资标的 (35) 3.3 医保目录调整受益标的 (36) 3.4 两票制将全国推行,流通领域集中度提升大势所趋 (37) 四、主要公司分析 (38) 4.1 恩华药业 (38) 4.2 信立泰 (39) 4.3 长春高新 (39) 4.4 丽珠集团 (40) 4.5 恒瑞医药 (41) 4.6 华东医药 (41) 4.7 九州通 (42) 4.8 羚锐制药 (42) 4.9 亿帆医药 (43) 图目录

图1:国内医保基金收入、支出及增速情况 (6) 图2:近年国内医药工业收入及增速情况 (6) 图3:近年国内医药工业利润及增速情况 (7) 图4:化学制药行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及增速情况 (8) 图5:中药行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及增速情况 (8) 图6:生物制品行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及增速情况 (9) 图7:医疗器械行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及增速情况 (10) 图8:医药商业行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及增速情况 (11) 图9:医疗服务行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及增速情况 (11) 图10:选取的上中下游不同行业收入增长情况(%) (12) 图11:选取的上中下游不同行业利润增长情况(%) (13) 图12:医药行业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变动情况 (13) 图13:化学制药行业2016年市场表现 (14) 图14:中药行业2016年市场表现 (15) 图15:生物制品行业2016年市场表现 (15) 图16:医疗器械行业2016年市场表现 (16) 图17:医药商业行业2016年市场表现 (16) 图18:医疗服务行业2016年市场表现 (17) 图19:医药行业近年估值情况 (18) 图20:医药板块各细分子行业2016年估值变动情况 (19) 图21:2014年公立医院收入来源 (29) 图22:平均单个医院门诊收入结构(万元) (29) 图23:平均单个医院住院收入结构(万元) (30) 图24:近十年国内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31) 图25:日本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速上升(单位:万人)32 图26:全面二胎政策后婴儿出生小高峰出现 (34) 图27:仿制药参比制剂备案数量 (36) 图28:医药商业领域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38) 表目录

医药行业投资分析报告

医药行业投资分析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底,我国年龄60岁以上的人口大概是亿,2050年将达到亿.据相关报告研究,大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美国的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0%,而我国的健康产业仅占GDP的4%-5%。“健康中国”有望开启十万亿级的健康产业投资盛宴。一、医药行业定义及分类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医药行业从运营情况来看,主要分为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大类;其中医药工业可分为七大子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药制造业、化学制剂制造业、生物制剂制造业、医疗器械制造业、卫生材料制造业、中成药制造业、中药饮片制造业。 二、行业概况及现状 医药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一直是发达国家竞争的焦点。回顾中国医药行业这些年的发展情况,全国医药生产一直处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医药工业的重点子行业主要包括化学制药、中药工业、医疗器械和生物制药业。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中国报告大厅获悉,与医药行业有密切关系的主要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分类管理、GMP认证制度、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药品降价、降低出口退税率等。 2015年上半年,医药行业整体增速是下滑的。而生物医药类(包括生物检测)、医疗器械类、医疗服务类几乎全部预增,这三类企业的快速发展,说明我国医药产业在政策支撑下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整个行业向技术提升方向发展趋势明显。

2015年度药品审评报告

2015年度药品审评报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 2015年,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领导下,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药审中心)紧紧围绕“改革审评制度,解决审评积压,提高审评质量,完善审评体系”,不断推进各项工作,切实维护和促进公众健康。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有关工作要求,现将《2015年度药品审评报告》予以发布。 一、2015年主要工作措施及进展 2015年,药审中心深化制度改革,加强审评管理,消除审评积压,提升审评效率,确保审评质量,各项工作举措取得积极进展,为更好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促进公众健康奠定了基础。 (一)推进审评制度改革 按照国务院、总局党组关于药品审评制度改革的要求和工作部署,2015年,药审中心在改革审评管理制度、改进用人机制、强化审评质量管理等方面推出了多项改革举措,以全力推进审评制度改革。 改革审评管理制度。在对创新药实行一次性批准临床试验、加强后续沟通交流与监管,以及有条件批准临床试验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组织研究肿瘤适应症创新药临床试验备案管理的可行性;完善“立卷审查”快速审评方法,加快淘汰存在重大缺陷的注册申请,并为承接药品注册申请受理工作奠定了基础;强化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审评管理,完善适应症团队审评制度,探索建立项目管理人制度;逐步完善有关药品注册申请的优先审评制度,起草了《临床急需儿童用药申请优先审评审批品种评定的基本原则》,并上网征求意见。 改进用人机制。制定首席审评员招聘方案,探索建立首席专业岗位制度,构建科学化、与国际接轨的审评体系;制定《审评员薪酬管理暂行办法》,探索研究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动态评估绩效分配体系,以调动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平稳完成三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工作,保证了审评人才梯队建设;起草完成《药审中心解决审评积压尽职免责与违规追责暂行规定》,为稳定与激励审评队伍,不断提高审评质量和效率进行探索;探索引入外部咨询机构和专业人员参与中心的管理制度建设等。 强化审评质量管理。通过制定各专业领域技术指导原则和翻译转化国外指导原则,进一步推进符合我国药物研发实际的技术指导原则体系建设;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与专业的质量管理咨询公司合作,制定《药审中心审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全面启动了药审中心三年审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加大与法律专业机构合作,探索研究法律专业支持技术审评工作的方式,推进依法审评;起草了《药品注册技术审评复审工作管理办法》,并上网征求意见,以推进药品技术审评复审改革。 (二)解决审评任务积压 审评任务大量积压已成为实现科学监管和行业良性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消除这一障碍,2015年,药审中心坚持改革制度和消除积压并行,多措并举,全力解决审评任务积压。 开展“专项”审评工作。贯彻落实改革要求,集中审评力量,严格审评标准,调整审评理念,优化审评流程,针对各类注册申请,采取不同的措施;提前全面梳理技术标准,做好审评工具的储备和质量控制的保障,对化药仿制药生物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