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炉退火工艺曲线

退火炉退火工艺曲线
退火炉退火工艺曲线

一、工艺状况

1、

注:显示屏和控制柜内温度差应≤10℃,当任何温度异常变化时,首先必须对照此温度,且每班必须检查此温度差值。 2、炉气各参数控制

加热区 快冷区 冷却区 水冷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Ⅺ 650 ±10 750 ±10 790 ±10 790 ±10 790 ±10 730 ±10 720 ±10 710 ±10 700 ±10 690 ±10 200±50 周期时间:40分钟

氮气流量由进口锁气室向口锁气室顺序排列

二、开炉前的准备

1、压缩空气、水、液氮(氮气)、电、丙烷气。

(达到设备的各项技术要求,软化水池、应急水箱注满)

冷却水压力:0.05~0.15MPa 风压:0.5~0.8MPa

氮气储气罐压力:0.2~0.5MPa 氮气氧含量:≤10PPM(参考值)

进、出锁气室真空度:<0.8Kpa

设备处于机械基本位置紧固主电源接头(加热开关下面的接头)

2、检查压缩空气、冷却水、氮气管路上所有阀门是否打开,阀门以及各管路、仪表是否正常,如有故障立即排除。

3、检查各安全防护装置(如护栏、护盖、挡板等)是否完好、盖好。

4、接通电源,检查所有电器,机械部位的运转情况,检查前后锁气室封闭情况,必须处于正常状态。

三、升温

1、经检查一切正常后,即可通电升温,通电升温前,按退火炉操作手册的有关规定,打开开关柜上的主开关,开启风扇,各温控系统、控制电压;然后打开加热柜上的总开关通电升温。(总开关开启后按顺序开启各加热区控制通)

即区Ⅵ、Ⅶ、Ⅷ、Ⅸ、Ⅹ温度达到400℃后,保温3小时,再将各区温度直接设至到工艺规定温度。

2

2、各区工艺温度(设定值)

注意:一、二区实际温度和设定温度波动范围为±40℃,三到十区实际温度和设定温度波动范围为±10℃,水冷室温度不得超过300℃,否则必须停止进料。

3、升温时的操作

①、方法:手动、分段设定(温度仪表)。即按升温曲线的规定,分几个温度段进行设定。

②、主驱动及水冷室驱动棍子的开启:当炉内温度达到300℃时(指炉内最高温度),打开主驱动,当炉内温度达到500℃时(指炉内最高温度),打开水冷室驱动棍子,使炉内、水冷室棍子转动,以防止棍子在高温下变形。

③、丙烷气滴注:当五区温度达到760℃时,打开丙烷气管路阀门,向炉内滴注丙烷气。

④、MV值的设定:930~1040

四、进料:

1、在丙烷气滴注达到8小时、且MV值达到或超过980时,即可向炉内送入轴承毛胚进行球化退火,并在MV值980保持24小时后,根据产品控制计划对MV值进行调整,但最低设定不得低于930(MV值低于930时禁止向炉内送入需进行球化退火的产品)。

2、毛胚装筐进炉前必须在料筐上标识号料筐的筐号,轴承毛胚的型号、钢厂,批次号、检验状态,重量,(检验不合格或待处理的产品注明“另倒”)并在进料时在操作记录上做好上述记录及进料时间。

3、轴承毛胚进炉前必须进行吹扫,避免将灰尘带入锁气室和炉膛。

4、放试样:

①、每班指定一人放取试样。

②、用同品种的毛胚作试样,按上、中、下的位子(各一个试样)用铁线固定后作为一组试样放入料筐,并作好标记和记录。

③、取样数量及质量要求按下表执行:

根据JB1255-2001标准:

注:当设备出现长时间停氮、停电、炉门(体)泄漏、开炉门、通炉等故障时,应逐筐取样,并在料筐上注明“待处理”,等待质检部门通知检验结果。

5、料筐内的毛胚必须扒平后方可送进炉内。

6、如有毛胚壁厚很薄且加工余量少的产品时,必须按上下顺序摆放整齐,以免在进行球化退火时发生形变。

7、料筐入炉后,操作工必须每隔30分钟巡查一次设备,检查氮气、压缩空气、丙烷气、冷却水及炉内压力,软水池、回水池水位,氮气,丙烷气,冷却水流量,各区温度显示,前后锁气室真空度,发现问题立即予以排除,并在操作记录上记录好每次检查的数据。

8、任何产品在退火期间,出现设备,氮气,丙烷气,冷却水故障时,应马上停止产品进炉,如当班人员不能排除故障且无法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受到影响时,应马上向相关主管人员汇报,并做好故障记录。

9、各客户产品进炉时间、改变工艺时间按各客户质量控制计划执行。

五、出料

1、各操作班组必须及时填写出炉记录,注明出炉时间、料筐号及毛胚型号。

2、由专人将预先放入的试样取出,在毛胚上标明筐号、试样在料筐中的位置(上、中、下)后,放到指定的位置,并作好记录。由质检员负责编号、检验。

3、在1、2项工作完成后,将毛胚卸到指定位置,并作好相应的标识:产品型号、钢厂、炉号、批次号、状态(检验不合格或待处理的产品注明“另倒”或“待处理”)。

4、外观相识且尺寸相近的产品必须隔跨倾倒,同一跨禁止倒不同型号的产品。

六、保温

1、为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炉子在3~7天内无炉料生产时,退火炉进行保温,保温期间将各区温度设至500℃,并关闭丙烷气,氮气流量调至1~1~5~1~1~1M3/h(进口室至出口室顺序排列),同时关闭进出口室两端的排气阀门。

七、停炉

1、最后一筐料进炉12小时后,关闭丙烷气,最后一筐料出炉后将各区温度向下设定至60℃。

2、炉内温度(最高温度)显示≤300℃时,关上主驱动,炉内温度(最高温度)显示≤200℃时,关气循环装置冷却风机,并关闭氮气,停止氮气供应。

3、停炉时无须打开炉门,则风阀始终开启,以保证汽缸用风,如需提起炉门,门提起即关闭供风阀门(此时氮气阀门必须关闭)。

注:隔热门提起时炉内温度(最高温度)不得超过200℃。

4、冷却水一直供应到60℃,停炉工作结束后关闭供水管路阀门及水泵开关。

5、待检查压缩空气,冷却水,氮气,丙烷气管路上的阀门关闭情况,使设备完全处于停即状态后,才能关控制通,然后切断主电源,离开工作现场。

连续退火炉基础知识

连续退火炉Continuous Annealing Furnace基础知识 1.炉型的选择和应用,采用什么炉子退火,主要根据产品种类和 钢种特性决定(表6-21) 表6-21各类不锈钢退火炉型选择 钢种热轧后冷轧后 马氏体钢罩式炉(BAF)连续退火炉 铁素休钢罩式炉(BAF)连续退火炉 奥氏体钢连续退火炉连续退火炉热轧后的马氏体钢通过BAF在大于A3温度条件下退火。使热轧后的马氏体组织在保温的条件下充分转化奥氏体组织,然后缓冷至一定温度这时完全转变为铁素体组织,消除了热轧后的马氏体组织。另外,在保温期间碳化物也得到均匀分布。 热轧后的铁素体钢几乎总有一些马氏体,因此往往也选用BL 炉。当然,对于单相铁素体钢,热轧后不存马氏体,采用AP(H)炉退火更合理。 热轧后奥氏体钢需通过退火使碳化物溶解和快速冷却防止再析出,所以只能用AP(H)炉。 至于冷却后不锈钢的退火,都是通过再结晶消除加工硬化而过到过到目的的。奥氏体不锈钢除此之外,还要使冷轧时产生的形变

马氏体转变为奥氏体,因此都用AP(C) BA 这样的连续炉退火。如果用BL 炉,则存在以下问题:1. 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退火,由于退火时间长表面都会氧化,生成不均匀的铁鳞,存在显著的退火痕迹 2. 退火温度较高时,容易粘结和发生层间擦伤等表面缺陷。 ⑵退火条件 ①退火条件的确定按下面的程序框图确定退火条件。 应注意的事项: 用记的加工制造方法变化或对材质的要求变动时,应修订退火条件。初期阶段没有充分把握,应按用户对退火产品的质量评价判定退火条件是否合适。 再结晶特性调查用碳矽棒热处理作实验(画出硬度曲线、 晶粒度曲线、确认金相组织)退火温度设定设定退火温度上、下限值及退火时间 出炉口目标材料温度的设定设定材温仪表指示值的目标值 (上、下限温度) 各段炉温和机组速度设定根据理论计算进行初步设定 机组实际运行试验确认燃烧状况(烧咀负荷等)和 通板状况(机组速度、除鳞性 前后操作状况) 判定性能是否合格根据检查标准判定 退火条件确定 前部工序,如炼钢、热轧、甚至冷轧的条件发生变化,需要修改

退火炉操作规程[2]

退火炉操作规程 一、退火炉装炉前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1、检查冷却循环水系统是否正常,进水、回水闸门是否打开。流经循环风机、炉门的冷却水是否畅通,有无漏水现象,冷却水压力是否达到0.1~0.3Mp,水温低于25℃,水量是否合适。 2、检查风压系统是否正常,管道有无漏气现象,风压是否达到0.4~0.6Mp,炉门气缸工作是否正常。 3、检查电气设备、仪表工作是否正常,热电偶是否完好,有无短路现象,测温是否准确。 4、检查炉门提升机构工作是否正常,链条、钢丝绳有无损坏、断丝。炉门升降应无卡阻、碰撞现象,机构动作必须灵活,炉门安全销伸缩自如,上下行程开关工作灵敏可靠。 5、检查循环风机、吹洗风机轴承润滑是否良好,转动是否正常,有无杂音。 6、清除炉子周围的障碍物、易燃物。将炉膛内、铝卷、小车及小车轨道内的铝屑、脏物清扫干净。 二、退火炉进出炉操作规程 1、装炉前应按生产工艺卡片要求,认真核对带卷或垛板的合金牌号、批号、规格、状态、重量,按要求填写记录。 2、装料时一定要装正,带卷上下左右前后基本对称,卷与卷之间间隙基本一致,不允许超重、超长、超宽、超高。退火时卷与卷、垛与垛的重量差要尽量小(卷与卷的重量差小于1 T,垛与垛的重量差小于0.5T)。特殊情况时,考虑装炉的经济性,可将不同厚度、不同重量的成品装在一炉内退火,但必须分区控制温度,有重量差时应将热电偶插在小卷或小垛上。 3、正确安插热电偶。热电偶的安插深度为:卷材25~30mm,板材≮50mm。其安插位置必须位于卷或垛的中心位置,并要求安插牢靠,不漏气,无短路现象。 4、打开炉门。首先松开炉门压紧装置,将炉门提升到上极限位置,并插好安全销。 5、进炉过程。 ⑴10T炉应先把小车和料车间的销子插好,然后开动小车,把料车推进炉膛内,等料车到位停稳后拔出销子,最后把小车开出炉膛停在原定的位置上。 ⑵20T炉应先接通卸料车电源,启动油泵电机,用顶升机构将装有工件的料盘顶升到上限位,然后把卸料车开入炉膛内到正确位置,并将料盘放在炉膛内的立柱上,待料盘放稳后,把卸料车开出炉膛外停在原定的位置上,并关停油泵及卸料车电源。 6、关闭炉门。等小车停稳后,拔出炉门安全销,降下炉门到下极限位,并用气缸压紧炉门。炉门压紧应均匀、密封,无明显漏气现象。 7、出炉过程与进炉过程的操作程序相反。

离子注入和快速退火工艺处理

离子注入和快速退火工艺 离子注入是一种将带电的且具有能量的粒子注入衬底硅的过程。注入能量介于1keV到1MeV之间,注入深度平均可达10nm~10um,离子剂量变动范围从用于阈值电压调整的1012/cm3到形成绝缘层的1018/cm3。相对于扩散工艺,离子注入的主要好处在于能更准确地控制杂质掺杂、可重复性和较低的工艺温度。 高能的离子由于与衬底中电子和原子核的碰撞而失去能量,最后停在晶格内某一深度。平均深度由于调整加速能量来控制。杂质剂量可由注入时监控离子电流来控制。主要副作用是离子碰撞引起的半导体晶格断裂或损伤。因此,后续的退化处理用来去除这些损伤。 1 离子分布 一个离子在停止前所经过的总距离,称为射程R。此距离在入射轴方向上的

投影称为投影射程Rp。投影射程的统计涨落称为投影偏差σp。沿着入射轴的垂直的方向上亦有一统计涨落,称为横向偏差σ┷。 下图显示了离子分布,沿着入射轴所注入的杂质分布可以用一个高斯分布函数来近似: S为单位面积的离子注入剂量,此式等同于恒定掺杂总量扩散关系式。沿x 轴移动了一个Rp。回忆公式: 对于扩散,最大浓度为x=0;对于离子注入,位于Rp处。在(x-Rp)=±σp处,离子浓度比其峰值降低了40%。在±2σp处则将为10%。在±3σp处为1%。在±4σp处将为0.001%。沿着垂直于入射轴的方向上,其分布亦为高斯分布,可用: 表示。因为这种形式的分布也会参数某些横向注入。 2 离子中止 使荷能离子进入半导体衬底后静止有两种机制。 一是离子能量传给衬底原子核,是入射离子偏转,也使原子核从格点移出。设E是离子位于其运动路径上某点x处的能量,定义核原子中止能力:

线性回归标准曲线法不确定度(检验检疫)

仪器分析中线性回归标准曲线法分析结果不确定度评估 一、前言 对测试方法制定不确定度评估程序是ISO/IEC 17025对实验室的要求[1],也是检验工作的需要。由ISO 等7个国际组织联合发布的《测量不确定度表达指南》[2]采用当前国际通行的观点和方法,使涉及测量的技术领域和部门可以用统一的准则对测量结果及其质量进行评定、表示和比较,满足了不同学科之间交往的需要[3]。采用《测量不确定度表达指南》对测试结果不确定度进行评估,也是检验工作同国际标准接轨的需要。 线性回归标准曲线法是仪器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这类仪器包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发射光谱仪、分光光度计、气相(液相)色谱仪等。这类分析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都有相似的来源,可概括为仪器精密度、标准物质不确定度及溶液制备过程中带来的不确定度等。因此,可用相似的方法对它们进行评估。本文以ICP-AES 法测定钢铁中磷为例,推导了仪器分析中线性回归标准曲线法测定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并提供了计算过程所需的各参数的采集和计算方法,评估了标准不确定度、自由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数值。 二、测定过程和数学模型 仪器分析中线性回归标准曲线测定方法,利用被测物质相应的信号强度与其浓度成正比关系,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溶液(即标准溶液)的信号强度,回归出浓度-信号强度标准曲线,从标准曲线上得到被测定溶液信号强度相应的浓度。计算过程的数学模型如下: 用y i 和y t 分别表示标准溶液和被测溶液的信号线强度,以x i 和x t 分别表示第i 个标准溶液和被测样品溶液的浓度,i=1~n ,n 表示标准溶液个数,则: y a bx t t =+ (1) 其中, b x x y y x x i i i n i i n = ---==∑∑()() () 1 2 1 (2) a y bx =- (3) (1)式也可表示成: x y a b t t = - (4)

各种热处理工艺介绍

第4章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工艺种类很多,大体上可分为普通热处理(或叫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特殊热处理等。 4.1钢的普通热处理 4.1.1退火 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为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 退火的实质是将钢加热到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退火后的组织是接近平衡后的组织。 退火的目的: z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便于机加工和冷变形加工; z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细化晶粒,改善钢的性能或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z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以防变形和开裂。 退火和正火主要用于预备热处理,对于受力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零件,退火和正火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一、退火方法的分类 常用的退火方法,按加热温度分为: 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上的相变重结晶退火:完全退火、扩散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 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下的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 碳钢各种退火和正火工艺规范示意图: 1、完全退火 工艺:将钢加热到Ac3以上20~30 ℃℃,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随炉)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完全A化)。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w c=0.3~0.6%),一般是中碳钢及低、中碳合金钢铸件、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它们的焊接件。低碳钢完全退火后硬度偏 低,不利于切削加工;过共析钢加热至Ac cm以上A状态缓慢冷却退火时,Fe3C Ⅱ

会以网状沿A晶界析出,使钢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给最终热处理留下隐患。 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和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 亚共析钢完全退火后的组织为F+P。 实际生产中,为提高生产率,退火冷却至500℃左右即出炉空冷。 2、等温退火 完全退火需要的时间长,尤其是过冷A比较稳定的合金钢。如将A化后的钢较快地冷至稍低于Ar1温度等温,是A转变为P,再空冷至室温,可大大缩短退火时间,这种退火方法叫等温退火。 工艺:将钢加热到高于Ac3(或Ac1)的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较快冷却到珠光体区的某一温度,并等温保持,使A?P然后空冷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与完全退火相同,转变较易控制。 适用于A较稳定的钢:高碳钢(w(c)>0.6%)、合金工具钢、高合金钢(合金元素的总量>10%)。等温退火还有利于获得均匀的组织和性能。但不适用于大截面钢件和大批量炉料,因为等温退火不易使工件内部或批量工件都达到等温温度。 3、不完全退火 工艺:将钢加热到Ac1~Ac3(亚共析钢)或Ac1~Ac cm(过共析钢)经保温后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主要用于过共析钢获得球状珠光体组织,以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球化退火是不完全退火的一种 4、球化退火 使钢中碳化物球状化,获得粒状珠光体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温度,保温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以2~4h 工艺:加热至Ac1以上20~30 为宜,冷却方式通常采用炉冷,或在Ar1以下20℃左右进行较长时间等温。 主要用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如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轴承钢等。过共析钢经轧制、锻造后空冷的组织是片层状的珠光体与网状渗碳体,这种组织硬而脆,不仅难以切削加工,在以后的淬火过程中也容易变形和开裂。球化退火得到球状珠光体,在球状珠光体中,渗碳体呈球状的细小颗粒,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球状珠光体与片状珠光体相比,不但硬度低,便于切削加工,而且在淬火加热时,奥氏体晶粒不易粗大,冷却时变形和开裂倾向小。如果过共析钢有网状渗碳体存在时,必须在球化退火前采用正火工艺消除,才能保证球化退火正常进行。 目的:降低硬度、均匀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球化退火工艺方法很多,主要有: a)一次球化退火工艺: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 ℃℃,保温适当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要求退火前原始组织为细片状珠光体,不允许有渗碳体网存在。

退火炉操作规程

退火炉操作规程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目的:为了保证公司退火工艺的正确地执行,并同时保证设备的正确操作和使用,特制定本规程。 适用范围:适用于脱退平车间使用全氢罩式退火炉机组对进行退火作业的全过程。 二、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 1、整体参数 设备名称:全氢罩式退火炉 型号:HOg 200/580 St-H2-B 最高工作温度:760℃ 最大钢卷外径:1950 mm 最大堆垛高度:5800 mm (包括对流板) 设计年产量:211000 t 生产钢种:CQ、DQ、DDQ钢 2、能源介质 ①天然气 天然气发热值………………………………………………9.77kWh / m3 压力(在T.O.P接点)…………………………………….0.3~0.4MPa ②氮气(N2) 微量氧含量…………………………………………………….≦10 ppm 露点 (60) 压力(吹扫)…………………………………..….……0.6MPa±10% (控制)…………………………………………….…0.6~0.8MPa 应急N2储量…………………………………………………..1000 Nm3 ③氢气(H2) 微量氧含量…………………………………………………………5 ppm 露点…………………………………………………..……..……...-60 ℃

供气压力………………………………………………..…0.2MPa±10% ④冷却水 悬浮物…………………………………………………..….….≤10 mg/L PH值…………………………….…………………………………<7.43 总硬度…………………………………………………...………310mg/L 最高入口温度………………………………………………….. ≤33 ℃ 供水压力…………………………………………………….0.2~0.4 Mpa 炉台冷却用水量………………………………………………….20 m3/h 冷却罩冷却用水量(最大)……………………….…….…….110 m3/h ⑤电 供电电压…………………………………..3相380v±10% 50±1 Hz 消耗………………………………………………………..平均760 kVA 3、炉台(10座) 每座炉台: 炉台最大负荷:………………………………………….……..……….114 t 电机功率:……………………………………………….……………22 kW 风机转速:……………………………………………...590/1475/2500 rpm 风量:…………………………………………….……..最大100000 Nm3/h 风扇直径:………………………………………………….…….Φ950 mm 冷却水消耗:………………………………………………….………2 m3/h 4、加热罩(5个) 每个加热罩: 设计温度:………………………………….…………………………850℃极限温度:……………………………………….…..880℃(870℃报警)主烧嘴功率:……………………………………….…….1400 kW(8个)主烧嘴数量:…………….…8个(分两排切向均布,带自动点火装置)废氢烧嘴:……………………………….………1个(带自动点火装置)重量:…………………………………………….…………………约11.5t

钢的退火工艺

钢的退火工艺 退火是将钢材或各种金属机械零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可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在机械制造行业,退火通常作为工件制造加工过程中的预备热处理工序。 一. 完全退火 完全退火是将钢件或各种机械零件加热到临界点Ac3以上的适当温度、在炉内保温缓慢逐渐冷却的工艺方法。其目的是为了细化组织、降低硬度、改善机械切削加工性能及去除内应力。 完全退火适用于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的铸钢件、焊接件、轧制件等。 完全退火工艺曲线见图1.1。 3. 工件装炉:一般中、小件均可直接装入退火温度的炉内,亦可低温装炉,随炉升温。 4. 保温时间:保温时间是指从炉子仪表到达规定退火加热温度开始计算至工件在炉内停止加热开始降温时的全部时间。工件堆装时,主要根据装炉情况估定,一般取2~3h。 5. 工件冷却:保温完成后,一般停电(火),停止加热,关闭炉门逐渐缓冷至500℃即可出炉空冷。对某些合金元素含量较高、按上述方式冷却后硬度仍然偏高的工件,可采用等温冷却方法,即在650℃附近保温2~4h后再炉冷至500℃。 二. 去应力退火去应力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逐渐缓慢冷却的工艺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去除由于机械加工、变形加工、铸造、锻造、热处理以及焊接后等产生的残余应力。 1. 去应力退火工艺曲线见图1-3。 2. 不同的工件去应力退火工艺参数见表C。 3. 去应力退火的温度,一般应比最后一次回火温度低20~30℃,以免降低硬度及力学性

能。 4. 对薄壁工件、易变形的焊接件,退火温度应低于下限。 5. 低温时效用于工件的半加工之后(如粗加工或第一次精加工之后),一般采用较低的温度。 表C 去应力退火工艺及低温时效工艺 钢的淬火 一. 目的及应用正火是将钢材或各种金属机械零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基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二. 工艺规范 (1)常用钢号的正火加热温度及硬度值。 (2)正火保温时间的计算,可参照淬火工艺规程。 (3)正火工件的冷却一般为空冷,大件正火也可采用风机冷却、喷雾冷却等,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三. 操作要点 (1)正火温度工艺规范相近的工件,允许同炉处理。 (2)对表面质量要求高的工件加热应采取防止氧化或脱碳的气体保护措施。 (3)工件一般采用工作温度或稍高于工作温度装炉。若互相重叠装料,应相应延长保温时间1/4。 (4)工件应均匀放置在炉膛有效工作区里。 (5)工件出炉后,应散开放置在干燥处空冷,不得将工件堆积,不得放在潮湿处。

快速退火法

节能新工艺-----快速退火 在A1点附近作短时多次的循环处理,可以用在退火工具钢上的事实已为试验所证明。这种方法之所以有推荐的价值,在于所消耗的时间短(大约只合为一般退火的六分之一),和处理后的工件质量好(得到完全粒状或绝大部分粒状的珠光体,并且游离碳化物分布均匀),此外,尚可把多种牌号的钢一同炉处理,在生产上应用很方便。 1、常规方法:采用普通的退火方法除处理时间很长外,更主要是处理后的金相组织达不到要求。退火工件70%为粗片状珠光体及网状碳化物的组织。因而在淬火时,即使在保温时间正确的情况下,珠光体中的碳化物也并不全部溶解,成片状的形式保留到淬火之后,再加之游离碳化物呈网状分布,显著的降低了淬火零件的寿命、譬如弹性夹头(T7-T10),过去这种工件在薄片弹性部分就常常因片状碳化物被保留而断裂。常规方法如图一所示。 图一 按照这一方法,确实可以得到满意的球状组织,并避免石墨化现象;但生产时间仍然很长,使用起来很不经济。 根据如上情况,为了缩短时间,降低消耗,节约成本。我们采用快速退火的方法。 2、快速退火法:通用的工艺方法如图二所示 图二

将钢加热到A1+10-15℃×t(min),并作短时间的保温,除游离碳化物外,使珠光体中的碳化物部分溶解于奥氏体中,未溶解的碳化物片层受表面能的影响,逐渐破碎并趋于球状。 然后缓冷至A1-10--15℃,使之碳化物成为球状。如此,循环数次,便可达到球化的目的。依据各钢材A1点的位置及实验结果,确定循环退火的温度区间。的关系如图三及图四所示; 3、效果 3.1、缩短周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3.2、退火质量好,有利于后续加工。 3.3、有利于生产的组织。 3.4、适用范围广。

退火工艺的种类

退火工艺的种类 ①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 均匀化退火是为了减少金属铸锭、铸件或锻坯的化学成分的偏析和组织的不均匀性,将其加热到高温,长时间保持,然后进行缓慢冷却,以化学成分和组织均匀化 为目的的退火工艺。 均匀化退火的加热温度一般为Ac3+(150~200℃),即1050~1150℃,保温时间一般为10~15h,以保证扩散充分进行,大道消

除或减少成分或组织不均匀的目的。由于扩散退火的加热温度高,时间长,晶粒粗大,为此,扩散退火后再进行完全退火或正火,使组织重新细化。 ②完全退火 完全退火又称为重结晶退火,是将铁碳合金完全奥氏体化,随之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退火工艺。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一般是中碳钢及低、中碳合金结构钢锻件、铸件及热

轧型材,有时也用于它们的焊接构件。完全退火不适用于过共析钢,因为过共析钢完全退火需加热到Acm以上,在缓慢冷却时,渗碳体会沿奥氏体晶界析出,呈网状分布,导致材料脆性增大,给最终热处理 留下隐患。 完全退火的加热温度碳钢一般为Ac3+(30~50℃);合金钢为Ac3+(500~70℃);保温时间则要依据钢材的种类、工件的尺寸、装炉量、所选用的设备型号等

多种因素确定。为了保证过冷奥氏体完全进行珠光体转变,完全退火的冷却必须是缓慢的,随炉冷却到500℃左右出炉空冷。 ③不完全退火 不完全退火是将铁碳合金加热到Ac1~Ac3之间温度,达到不完全奥氏体化,随之缓 慢冷却的退火工艺。 不完全退火主要适用于中、高碳钢和低合金钢锻轧件等,其目的是细化组织和降低硬度,加热温度为Ac1+(40~60)℃,保温后

退火炉各项操作注意事项

1、镀锌退火炉气密性检测操作 (1)镀锌退火炉第一次投入运行前或大修后再投入运行前应进行气密性检测操作。 (2)确认检测可用的压缩空气、氮气等铺助设备处于完好状态,随时可以启动。 (3)将加热炉的出口、入口用盲板封死,人孔、炉盖安装并紧固,炉体放散阀密封好,所有法兰处的螺栓紧固好。 (4)确认退火炉的气体检测孔、测温热电偶、板温计孔处于密封状态,并切断退火炉所有进气管道。 (5)准备好足够的检测工具如:U型玻璃水柱压力计、电焊机、洗衣粉、喷壶、刷子、记号笔、密封胶等。 2、检测操作方法 (1)打开气源,将检测用气送至退火炉炉膛内,并通过U型玻璃水柱压力计控制气源的进气量使炉膛压力控制在 1500Pa-5000Pa。 (2)在被检测部位采用涂刷和喷洒洗衣粉水的方法进行检测,重点是各密封部位、焊缝,并用记号笔标注。 (3)在第一轮检测结束后,停止检测和供气,处理泄露点,以上处理完毕后进行第二轮检测,方法与上面相同,直到达到退火

炉密封要求为止。 (4)镀锌退火炉密封性在1000Pa的压力下保持30分钟不低于200Pa,如达不到这一要求,还要进行继续进行检测。 3、点火操作 (1)对煤气管道的密封性进行检查,对发现泄漏处进行处理,重点是各处焊缝和法兰连接处以及各煤气阀门。 (2)对管道内的空气用氮气进行充分置换,然后用煤气对管道内的氮气进行充分置换,置换完毕检查各处置换气体阀门开关状态。 (3)先开启排烟风机5-10分钟在开启助燃风机,然后开启煤气主管电磁阀,助燃风主管压力6Mpa左右,煤气主管压力5Mpa-8Mpa 左右,煤气、助燃风支管上的手动调节阀的开度已定,请不要乱动,否则影响正常空燃比。 (4)点火时在退火炉头端或尾端点火,有连续的火焰喷出即为点火成功。 (5)如果某个烧嘴连续两次点火不成功的话,请检查烧嘴,不要盲目点火,以免损坏电气、烧嘴元件。 3、烘炉操作

钢铁热处理退火工艺

钢铁热处理退火工艺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冷却速度最慢),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钢铁整体热处理四种基本工艺 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三大类。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同一种金属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能。钢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而且钢铁显微组织也最为复杂,因此钢铁热处理工艺种类繁多。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650摄氏度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四把火”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又演变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某些合金淬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度下保持较长时间,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或电性磁性等。这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时效处理。

罩式退火和连续退火优缺点

罩式退火和连续退火优缺点 1)生产工艺 全氢罩式退火炉是冷轧钢卷以带有少量残余乳化液的状态,未作脱脂便送入罩式退火炉进行退火处理,在氢气气氛中冷却,然后通过平整机中间库直接送往平整机,再检查等,设备布置空间大,生产周期长,但产品规格和产量变化灵活性强。连续退火线上冷轧带卷在进口段进行脱脂,在连续退火的第一段进行退火,随后采用气体或水等进行冷却,在退火第二段进行时效处理,然后进行在线平整,检查等,设备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生产周期短,但产品规格范围覆盖面不宜太宽,产量不宜太低。 2)总成本 所谓总成本包含工艺设备新建的投资费用再加上生产运行费用。对于全氢罩式退火工艺途径来说,其投资、消耗与维修费用与连续退火线相比都要低,只有人员较多和材料损失比较高。此外,对于连续退火线而言,还应累加冶炼深冲钢种所需的附加费用(用于真空脱气、微合金化等)以及较昂贵的酸洗费用(用于清除热轧卷取温度较高而形成的红色氧化铁皮)。所以,从有关的资料评价估计全氢罩式退火炉的总成本比连续退火机组低。 3)品种性能 品种方面,全氢罩式退火通常生产的品种有CQ、DQ和DDQ,生产EDDQ、S―EDDQ、HSLA等品种难度很大,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生产。连续退火品种有CQ、DQ、DDQ、EDDQ、S―EDDQ、HSLA、HSS等,生产厚规格(大于2.5mm)产品有困难,规格范围太宽将增加控制难度,适合大批量、少品种生产。表面洁净度方面,全氢罩式退火通过建立正确退火制度,加上在热轧、冷轧的预防措施(严格控制板形、新型轧制技术、一定程度的均匀粗糙度、精确的卷取张力等),减少粘结、折边、碳黑等缺陷。而连续退火后的钢板表面十分光洁,不会出现粘结、折边、碳黑等缺陷,适合生产表面质量要求高的钢板。深冲性方面,对于铝镇静钢而言,一般用全氢罩式退火比用连续退火质量要优,其机械性能均匀,塑性应变比r 值、加工硬化指数n值一般都能高于连续退火的产品。近年发展起来的微合金化超深冲(IF)钢,又称无间隙原子钢,该钢具有极优良的成形性,即高r值(r>2.0)、高n值(n>0.25)、高伸长率(8>50%)和非时效性(AI=0)。用连续退火生产出的IF钢的深冲性要优于用全氢罩式退火生产出的铝镇静钢的深冲性。无论用全氢罩式退火还是用连续退火均可生产微合金化超深冲(IF)钢,但用全氢罩式退火生产(IF)钢效率较低。连续退火工艺是以严格控制钢的成份为基础的,炼钢工序中需低碳、低锰,磷、硫等杂质含量要低,而这些控制技术难度高,工艺操作复杂。国外(日本等)IF钢的退火主要采用连续退火工艺,国内F钢的退火则主要采用全氢罩式退火工艺。用全氢罩式退火生产一般冷轧板热轧中低温卷取即可,用连续退火生产一般冷轧板热轧中需高温卷取。用连续退火生产IF钢时可省去过时效处理,热轧又可采用低温加热及低温卷取,比用全氢罩式退火生产IF钢优势大。对于汽车上的难冲件,用IF钢生产比用铝镇静钢生产成品率高。 强度方面,高强度板按强化机理主要有:固溶强化型加磷钢板、弥散强化型高强度低合金钢板、相变强化型双相钢板和马氏体钢板、烘烤硬化型的BH钢板等等。全氢罩式退火一般生产软质钢板,生产的低合金结构高强钢(HSLA)强度级别和深冲等级均受到限制,不适宜作高强度原板。连续退火既能生产多种深冲等级(如CQ、DQ、DDQ等)深冲钢板,又能生产强度和深冲均好的深冲高强钢板(其中CQ―HSS强度级别为340MPa和590MPa,DQ―HSS强度级别为340MPa和440MPa,DDQ―HSS强度级别为340MPa和440MPa,BH―HSS强度级别为340MPa,DP―HSS强度级别为340MPa、440MPa、590Mpa、780MPa,TRIP―HSS 强度级别为590MPa和780MPa等等)。温度均匀性方面,全氢罩式退火以紧卷状态进行处理,热工性能差,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其两端、内外层和中心的温度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

退火热处理规范

山西方盛液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退火热处理规范 在遵守《热处理安全技术操作规范》、JB4406-87《热处理安全技术的一般规定》和现有设备电加热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前提下,制订以下三种退火工艺 1、焊接件类的退火工艺流程 A、焊接件以低于300℃进炉 B、加热温度:600-650℃,对薄壁、细长、大而薄的易变形焊接件, 退火温度应取下限。 C、加热速度:100-150℃/小时。 D、保温时间:以焊接结构件最厚(或直径最大)的断面计算,每25mm 为1小时,计算不足1小时,一般保温时间为2-4小时。 E、冷却速度:随炉冷至300℃以下出炉空冷。 检验标准: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检查有无裂纹,检查变形有无误差,对退火变形超差的工件允许进行校正。若变形量较大,校正工作量大的焊接件,应再进行一次应力退火处理。对表面质量要求高的焊接件检查表面质量及氧化情况。 注:本规范适用于低碳结构钢焊接结构件消除残余应力退火。 2、铸件类的退火工艺流程 铸件脱模后,必须经过退火才能进入后续加工工序。目的:消除内应力和稳定尺寸,消除铸件的白口组织和提高铸件表面的硬度及耐磨性。第一、灰铸铁类退火工艺流程:

A、去应力退火:将铸件缓慢加热到500-560℃,保温2小时左右, 然后以极缓慢的速度随炉冷至150-200℃后出炉。注意:退火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会引起石墨化,降低铸件强度和硬度,这是不适宜的。 B、消除白口、改善切削加工性的退火工艺:将铸件加热到800-900℃, 保温2-5小时,使共晶渗碳体发生分解,然后又在随炉缓慢冷却过程中,使二次渗碳体及共析渗碳体发生分解,待随炉缓冷到500-400℃时,再出炉空冷,这样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若保温后采用较快的冷却速度,可以增加铸件强度和耐磨性。 第二、球墨铸铁类退火工艺流程: A、去应力退火:球墨铸铁的弹性模量以及凝固时收缩率比灰铸铁高, 故铸造内应力比灰铸铁约大2倍。对于不再进行其他热处理的球墨铸铁铸件,都应进行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流程:将铸件缓慢加热到500-620℃左右,保温2-8小时,然后随炉缓冷。 B、石墨化退火:目的是消除白口,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获得 铁素体球墨铸铁。根据铸态基体组织不同,分为高温石墨化和低温石墨化退火。 b1、高温石墨化退火:将铸件加热到900-950℃,保温2-4小时,使自由渗碳体石墨化,然后随炉缓冷至600℃,使铸件发生中间和第二阶段石墨化,再出炉空冷。可以获得铁素体球墨铸铁。 b2、低温石墨化退火:将铸件加热至共析温度范围附近(720-760℃),

铜线连续退火装置的设计与实践

电线电缆行业,导体加工工序是必不可少的。在电线电缆制造过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于电线电缆产品其性能要求各不相同,自然对导体材料及加工要求也各有差异,其中拉制工序尤为突出。特别对铜导体来说,在连续拉线、退火后 (除原材料本身外)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电缆产品的性能。 一、前言 本文将着重阐述铜导体的连续拉制、连续退火装备方面的几个关键环节。由于电线电缆产品中的铜导体如:通讯电缆、塑力缆、高压电缆、电磁线等等,几乎都要求导体为经过退火的软线芯,最基本的要求其表面光亮,不氧化,不允许烧伤,延伸率均匀。有些产品要求导体具有特殊的柔软度等等,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退火,如辉光退火、感应式退火或者目前普遍采用的电阻接触式退火,其最终目的都要求俐线必须达到电缆产品所需的导体性能。 铜线材的加工装备主要有巨拉、大拉、中拉、小拉、细拉、微拉以及型材加工机械等。其中大、中、小拉线机基本上都需配置连续退火装置。目前国内各电线电缆厂所使用的拉线机除从欧洲尼霍夫公司、亨利希公司、桑普公司、日本公司进口一些以外,其余均由国内十多家电工机械厂 (包括台资在国内设厂制造的一些拉线机在内)提供,从大量的资料及反馈的信息得知,带连续退火的拉线机所生产的铜线材,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钢线表面氧化、电火花烧伤甚至烧断,延伸率〔及软硬程度〕不一致.有时会出现竹节状等等缺陷,严重影响到电缆的质量。 二、设计与分析 现将各电线电缆厂使用最多其产品在后续工序用途最广的中等规格的拉线机即 LH280/17型及M30型拉线机为例进行分析.这类拉线机其加热原理视图示。 图1为连续退火装置加热原理示意图;图2为它的等效电路图。 由于中等规格的铜线芯其用途较广,通信电缆、电线、绕组线等多需这些规格,所以在考虑退火结构型式时采用三段加热方式即预热、退火、干燥三段,这种结构型式紧凑。只需一个电源 (国外也有二段)。无论从机械角度或电气三个加热段角度来看都构成一个三角形,对于它的原理及规律这里就不再赞述。 由图1所示,设加于上接触导轮A和下接触导轮B的直流电压、电流为U退和U总.则三角形区域上的电压、电流之间应具有如下关系:

退火工艺

一、铝箔退火工艺操作规程 1 适用范围、定义及工艺参数 1.1 本规程适用于轧制箔材的分卷、分切、剪切成品、轧制卷材成品的退火。 1.2 定义 为满足成品交货的机械性能和获得无油斑表面的铝箔材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 1.3 退火炉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22。 表22 1.4 炉子的性能见表23。 表23 2 烘炉制度 新炉使用前及旧炉子大修后,各系统工作正常情况下,必须进行烘炉,烘炉制度见表24。

表24 3 操作前准备 3.1 接料时按生产卡片核对退火箔卷的合金牌号、状态、批号、规格及数量,?并检查有无碰伤、划伤、串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2 装炉前应按顺序记录好各卷的批号、合金、规格及重量,避免出炉时混料。 3.3 同炉退火的铝箔按要求放在料架或料筐上。 3.4 工件测温采用外径230mm左右,宽度300mm左右的铝卷模拟块。工件热电偶插在该卷端部距外圆10-20mm处,深度要求20-30mm。装炉前要采用凉透的模拟块并检查热电偶是否插紧,以及有无破损情况,确认完好时方可装炉。要求每炉必须安放四根工件热电偶,两根备用。 3.5 开动前应仔细检查加热系统、冷却系统、保护气体发生系统以及仪表等是否正常和安全,确认正常后方可随炉升温。 3.6 每次装炉前,应将炉内以及风机口所剩铝屑及脏物清除干净,否则不能装炉。 4 炉子操作 4.1 各批料的退火均为装炉后随炉升温。 4.2 成品退火加热时炉子发生故障或因停电等原因,炉料在炉子停留时间不超过1小时可以补充加热时间,如果超过1小时则应重新退火。 4.3 装炉后炉门放下时,开启上下开启装置,放下后应开动炉门压紧装置。 4.4 调整炉子定温,当温度快达到要求时,应改定温,调到要求温度下恒温,且在此温度下进行保温,并应每小时检查一次各仪表控制情况,做好记录以免仪表失灵而跑温或引起损坏,

退火处理

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为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 退火的实质是将钢加热到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退火后的组织是接近平衡后的组织。 退火的目的: (1)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便于机加工和冷变形加工; (2)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细化晶粒,改善钢的性能或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3)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以防变形和开裂。 退火和正火主要用于预备热处理,对于受力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零件,退火和正火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退火方法的分类 常用的退火方法,按加热温度分为: 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上的相变重结晶退火:完全退火、扩散退火、不

完全退火、球化退火。 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下的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 七类退火方式 1、完全退火 工艺:将钢加热到Ac3以上20~30℃,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随炉)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完全奥氏体化)。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wc=0.3~0.6%),一般是中碳钢及低、中碳合金钢铸件、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它们的焊接件。低碳钢完全退火后硬度偏低,不利于切削加工;过共析钢加热至Accm以上奥氏体状态缓慢冷却退火时,Fe3CⅡ会以网状沿晶界析出,使钢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给最终热处理留下隐患。 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和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亚共析钢完全退火后的组织为F+P。 实际生产中,为提高生产率,退火冷却至500℃左右即出炉空冷。 2、等温退火 完全退火需要的时间长,尤其是过冷奥氏体化比较稳定的合金钢。如将奥氏

铜丝连续退火设计摘要

铜丝连续退火设计摘要 退火在宏观上是热和温度的问题,在微观上是扩散、恢复、再结晶、固溶和时效等过程。对铜而言仅仅是恢复再结晶过程,故可快速冷却,可以与高速度的拉线同时进行。 连续退火的方法是:通过带有交流或直流电的导轮(称接触轮),向运行中的线材导入大的电流,电流与线材自身电阻作用而发热升温,到达退火温度后,在淬水使其快速地冷却下来。 欲使连续退火正常运行时,首先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如:线径和出线速度与电流电压的关系问题,大电流和快速运行时接触轮与线材的接触和稳定馈电问题,在高温下防止线材氧化问题,线材软化后承受张力问题,还有电的安全问题等等。下面分别作简要介绍。 电与工艺的关系 工件通电后因电阻而发热的关系式为: Q1=?2 1224.0t t Rdt I (J ) 工件受热而温升的关系式为: Q2=?????21 T T dT S L C γ (J ) 忽略热损失时,二式相等。且有: 线材的电阻:)(/)1(20Ω??+=S L T R ρ 加热的时间:)(/s L t υ = 退火电流: )(/A R U I = 线的截面积:)(422 mm d S π = 式中:υ为线材运行速度(m/s ); T 为温度 ;),(21T T T C -=?? T 为时间 (s ); L 为加热段长度(m ); U 为退火电压 (V ); C .γ.20ρ和α分别为线材的比热、比重、20C ?时的电阻率和电阻温度系数。若为紫铜时则可用: 00393.0)/(9.8)/(01754.0) /(1.03220==?Ω=??=αγρcm g m mm C g cal C 代入并简化后有: )(11118012 2A T T n L d I ααυ ++?=

退火炉

退火炉 退火炉-铝合金热处理设备的发展与关键技术 1前言 退火炉-随着有色金属技术的发展,铝和铝合金以它特有的优势愈来愈广泛的用于航空工业和民用建筑、医疗、食品包装等行业。铝合金的热处理技术已发展成为热处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铝合金热处理包括:铝合金退火、时效、均匀化、固溶热处理等。退火炉-随着铝合金产品的广泛应用,对铝合金热处理质量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对铝合金热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关键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评述。 2铝合金的均匀化 退火炉-在铝板带和铝型材生产工艺中,铸锭通过热轧、挤压可获得坯料铝卷带、铝型材。在铸造过程中,虽然可以通过在铝液中添加微量晶粒细化剂(Al-Ti-B)达到细化铸锭晶粒的目的,但铸锭的结晶组织还是不均匀。这是因为铝液的凝固是从结晶器的内壁开始,垂直于冷却面的方向向铝液内部扩展,所以铸造组织具有明显的方向性;随着铝凝固层的增厚,传热系数减小,内外晶核的形成和长大的不一致导致晶粒的形状、位向和大小也随之变化;凝固时金属成分造成的偏析现象,晶粒四周和晶内锰浓度的差异扩大了再结晶温度区间,降低生核率,从而容易产生粗晶;铸造时锭内部产生不同程度的缩孔和疏松组织。 退火炉-在热轧、挤压过程中,由于热加工变形与再结晶同时进行,形成了以等轴晶粒为主的再结晶组织,可使铸造的结晶组织不均匀状态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善热轧、挤压的性能,提高热加工后产品质量和档次,许多铸锭在热加工之前均在铝合金固相线下的温度570~620℃进行均匀化处理,使MnAl6相均匀析出,减小或消除晶内偏析,以达到均匀化之目的。 2.1轧制用坯锭、卷带的二次加热和均匀化生产线 (1)推进式加热/均匀化炉--退火炉 对于具有热轧能力的大型铝加工厂的批量生产来说,用推进式加热/均匀化炉来进行二次加热和均匀化比较合适。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可采用加料和卸料的全自动操作或半自动操作,铝锭加热电炉见图1。 图126t铝锭加热电炉 图253t铝扁锭均热炉 图335t铝棒均热炉3铝合金的固溶热处理 铝合金的基本热处理形式是退火与淬火时效。前者属于软化处理,目的是获得稳定的组织或优良的工艺塑性;后者为强化处理,在淬火时使强化相充分地固溶在铝材中,在随后的时效过程中(又称沉淀硬化)获得最大的强化效果。退火炉-因此,固溶热处理的目的是通过淬

常用变形铝合金退火热处理工艺规范.docx

常用变形铝合金退火热处理工艺规范

常用变形铝合金退火热处理工艺规范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公司变形铝合金零件退火热处理的设备、种类、准备工作、工艺控制、技术要求、质量检验、技术安全。 2引用文件 GJB1694变形铝合金热处理规范 YST 591-2006变形铝及铝合金热处理规范《热处理手册》 91 版 3概念、种类 3.1 概念:将变形铝合金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晶相组织结构,来改变其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3.2 种类 车间铝合金零件热处理种类:去应力退火、不完全退火、完全退火、时效处理。 4准备工作 4.1检查设备、仪表是否正常,接地是否良好, 并应事先将炉膛清理干净; 4.2抽检零件的加工余量,其数值应大于允许的变形量;

4.3 工艺文件及工装夹具齐全,选择好合适的工 夹具,并考虑好装炉、出炉的方法; 4.4 核对材料与图样是否相符,了解零件的技术要求和工艺规定; 4.5 在零件的尖角、锐边、孔眼等易开裂的部位, 应采用防护措施,如包扎铁皮、石棉绳、堵塞螺钉等; 5一般要求 5.1 人员: 热处理操作工及相关检验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知 识考核和操作培训,成绩合格后持证上岗 5.2 设备 5.2.1设备应按标准规范要求进行检查和鉴 定,并挂有合格标记,各类加热炉的指示记录的仪表刻度应能正确的反映出温度波动范围; 5.2.2 热电温度测定仪表的读数总偏差不应超过如下指标: 当给定温度 t ≤400℃时,温度总偏差为±5℃; 当给定温度 t >400℃时,温度总偏差为±(t/10)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