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1
《河图洛书系列之一:河图洛书简介》

河图洛书系列――河图洛书简介-陈子娈《河图洛书》是《易经》的源头。
今天就先和大家讲讲河图洛书有关的故事这幅图大家都认识吧?这就是河图。
这一幅就是洛书。
在育心教材《易经》上经大书的附录《周易本义图书》中的第一幅图。
84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哈,在育心教材《易经》上经大书的附录《周易本义图书》中的第一幅图。
84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哈,为什么要把河图洛书放在第一位?我们知道中华文化的根是《易经》,而河图洛书是《易经》的前身,所以也可以说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之源。
就这简简单单的黑白子,1-10和1-9最简单的自然数,我们的祖先就能通过这奇妙的数阵排列而把万物生成之律包涵其中。
可以说,河图洛书包罗万象,传统文化的各种学说都蕴含于内,是中华文明之源。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四季八风……学数学的把河图洛书说成是数学之母,气象学家从中看到了四时变化规律,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都有深远影响……但大家是否知道在宋朝以前,《易经》的后面可没有这些我们现在看到的图表。
在《河图》、《洛书》图传出之前,除了神话传说之外,没有任何文献对河图洛书图象做过具体的说明。
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很多,最经典的传说是这样的: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
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一章》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另,在《论语?子罕》中孔子说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提到的则是黄帝受河图,作《归藏易》的故事;《竹书纪年》:“黄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
”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
”;《路史?黄帝纪》:“黄帝有熊氏,河龙图发,洛龟书成……乃重坤以为首,所谓《归藏易》也。
《中医自然论》河图洛书一一用药法则

《中医自然论》河图洛书一一用药法则《河图洛书》之图案“相”所表达的河图就是五行在纸面上的点数化表达。
说的是阴阳演变五行的生成数,五行的生数与五行的成数的排列首见《河图洛书》一一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这是现在可以见到的最早的五行次序。
这一次序就是五行的生数,于是水生数一,火生数二,木生数三,金生数四,土生数五。
后来又在生数的基础上各加五而成各行之成数。
同时古人对数字又有奇数为阳也为天数,偶数为阴也为地数的分法。
将五行的天地生成之数按五行方位平铺于纸上即是一张河图。
我们这里所说河图五行模式,指的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将多方面的内容分类比附到五行,并复合到河图之上而形成的一种五行模式。
河图五行模式主要内容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河图五行模式中,土居中控四方、四季、由木火金水分居东南西北,及四季春夏秋冬。
以上即為先天《河图》阴阳五行说的根基,并由此形成了中土为枢纽、为太极,水火南北交济,木左金西东西回环之态势。
在配属五脏后,就形成了心上肾下、左肝右肺、脾居于中为一身之本的四时五脏体系。
此种五行演示模式在后世毉典中被广泛采用,如能纳入現代毉学更是人类之大幸。
河图的无极、太极阴阳内涵体现《河图》与《洛书》中央的五点中,我们在这里主要是要讨论《河图洛书》用藥灋則,然而事实宇宙万物皆是一体的,在用药法则上毉家是无法脱开阴阳与五行的,甚至可以说阴阳即五行,五行即阴阳。
《内经》实际上传承于《河图洛书》,多以阴阳五行合论,如《阴阳应象大论》所涉内容既有阴阳,无极生太极,太极而分为阴阳,阴阳分而为五行,故五行一一阴阳,阴阳一一太极,太极一一无极一一至圆。
阳之初為木,阳之极為火,阴之初為金,阴之极為水,“中和” 点(也可称平衡点) 為土。
在《河图洛书》中实际上体现的的就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过程。
中间的五点小圆可看作是无极所生之太极,围绕中心小圆流转的一黑一白表示阴阳二气的对待流行,亦即太极生两仪。
图解河图洛书

图解河图洛书
洛书,一说是万物脉络,一说是大禹时期,洛水的洛阳洛宁段浮出神龟,背负洛书,大禹依此治水,造福九州。
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洛书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
世间事物皆有头、有干、有肢体,洛书涵盖世界万千气象,这就是所谓的“河出图、洛出书”。
四边每边三宫数字相加,以及对角加中宫三宫相加,都是十五归中之数。
洛书后天八卦、乾六坤二震三巽四坎一离九艮八兑七
河图,传说上古伏羲时期,黄河洛阳孟津段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于伏羲,伏羲依此演绎出八卦。
其结构为:
二七化火在南方,为朱雀;
五十化土在中央,为始终;
四九化金在西方,为白虎;
一六化水在北方,为玄武;
三八化木在东方,为青龙。
河图一六化水、二七化火、三八化木、四九化金、五十归土。
河图洛书一

河图、洛书之宇文皓月创作河图洛书是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
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追源至此。
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约6500多年。
墓中用贝壳摆绘的青龙、白虎图像栩栩如生,与近代几乎没有分歧,河图四象、28宿俱全。
其安插形意,上合天星,下合地理,且埋葬时已知后人会开掘。
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龟腹玉片,则为洛书图像,距今约5000多年。
可知那时人们已精通天地物理、河图、洛书之数了。
据专家考证,形意墓中之星象图可上合二万五千年前。
这说明邵庸等先哲认为“河图、洛书乃上古星图”,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
1、河图由来相传在上古宓羲氏时,宓羲氏教民“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增进了生产的成长,改良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
因此,祥瑞迭兴,天授神物。
七八千年前的某一天,宓羲沿黄河检查民情,在今天洛阳西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边,他忽然发明在湍流的河水中,有一种龙背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由黄河进入图河(今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送庄乡境内),游弋于图河之中的马头龙身的神兽——龙马凌波而驰。
龙马奇异,头似龙,身若马,有龙鳞,赤纹绿色,踏水而行。
宓羲心惊,再仔细观之,更见龙马背负图点,神光迭现。
宓羲年夜喜,以为龙马降临,必有天书神授。
于是,他紧随龙马,由黄河进入图河。
待宓羲追上时,龙马倒显得很是温顺。
宓羲用草绳系之,拴龙马于树桩之上,此后观察其体态,摩其皮毛,竟发明其背上卷毛形成多个较为规则的旋涡。
是龙马把身上的旋毛酿成一块玉版献给了宓羲,宓羲心中奇怪,认为其中必有奇妙。
于是他依龙马旋涡排列方位的图点绘制了图形。
这个图形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龙马背负河图”。
“河图”,或曰“八卦”。
2、河图内容《系辞传》曰:河出图,洛出版,圣人则之。
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河图洛书(中国古代文明图案)—搜狗百科

河图洛书(中国古代文明图案)—搜狗百科中国易学关于八卦来源的传说,最初指天赐的祥瑞。
河洛之辞,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又见于《论语·子罕》。
《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
”《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认为八卦乃据河洛推演出来。
汉人多宗此说,以河洛解释八卦来源。
河图洛书(1)河洛所指,后世理解不一。
西汉刘歆以河图为八卦,以《尚书·洪范》为洛书。
汉代纬书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
以九六附会河洛之数。
宋初陈抟创“龙图易”。
吸收汉唐九宫说与五行生成数,提出一个图式,名龙图,即河图。
西蜀隐者则以陈抟之先天太极图为河图。
刘牧将陈抟龙图发展为河图、洛书两种图式,将九宫图称为河图,五行生成图称为洛书。
南宋朱震于《周易挂图》中载其图。
南宋蔡元定认为刘牧将河图与洛书颠倒了,将九宫图称为洛书,五行生成图称为河图。
朱熹《周易本义》卷首载其图。
后世所称一般以蔡说为准。
南宋薛季宣以九数河图、十数洛书为周王朝的地图、地理志图籍。
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胡渭《易图明辨》亦认为河图洛书为四方所上图经一类。
今人高亨认为河图洛书可能是古代地理书,另有人认为河图为上古气候图,洛书为上古方位图,或以为河图为天河之图。
众说不一,尚在继续探求中。
(2)河图,洛书的关系。
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
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
”(《汉书·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图主全,敌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
”“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
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
”并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
河图洛书名词解释

河图洛书名词解释《河图洛书》,又称《龙图》、《易》、《易洛书》,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经典,为五经之一,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之一。
原书最早应出于战国时期,因其集天地之数、中华之大成,是一本极其重要的典籍,所以有很多的名家对其进行注释。
对于这部典籍,现今已无人能解其真意。
在数千年后的今天,中华大地上仍旧流传着很多关于它的故事,而且还被拍摄成了很多电影和电视剧。
《河图洛书》即是讲述了宇宙从无到有,再由小变大,以及世间万物的发展历程。
有一种古老的传说,黄帝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在洛阳城东北的邙山上找到了一块宝石——玄圭。
在此石上画有伏羲先天八卦图和文王后天八卦图,还记载了一个叫九丘的地方。
这个地方连绵九座山,像九条龙在仰天长啸。
“九丘”实际上是九个凹陷的土堆。
黄帝便把它命名为“九龙山”,也叫“九龙”。
洛阳城的西北角,有一处名叫龙门的地方,黄帝还曾派专人前往探查。
根据探查回来的结果,确定了“九丘”在洛水东岸,遂将该地改名为“伊阙”。
黄帝得到了神秘莫测的《河图》,又得到了博大精深的《洛书》。
《河图》以数的形式总结了万物之间相生相克的规律;《洛书》以图的形式系统阐述了一套完整的天文历法体系,包括《九宫八卦图》等,还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等知识。
同时,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易学理论体系。
《河图》主要指中华民族的开创者黄帝时期出现的河图洛书。
据传说,黄帝之臣、有智慧的大臣彭祖受此启发,依据河图设计出可演示洛书的“先天图”。
而另外一些方士则不信这种东西,他们认为万物由元气组成,于是创立了“五行说”。
直至春秋时期,易学才形成,并逐渐成熟。
三千年后,汉代的京房[gPARAGRAPH3]氏才依据《河图》洛书推算出“天地之数”,再依据“天地之数”和“阴阳之道”推算出“大衍之数”,从而写出《易传》,终于破译了《周易》。
后人为了纪念京房诗文中的成就,尊称他为“京房先师”。
后来人们将他的成果与其他先贤的成果合称为《易经》。
河图洛书是什么意思

河图洛书是什么意思
河图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河图”和“洛书”,也称“先天图”、“先天地理书”、"河图玉版”。
传说黄帝时期,河图洛书就已经出现。
在《易经》中把它们比喻成天地的规律,也叫“三极易”。
河图与洛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图形。
河图是一种原始图画,它反映宇宙万物的变化;洛书指上天所设的数学符号,它表示天上星宿排列的次序和方位。
《周易》把它们合称为河图、洛书、先天、后天。
相传黄帝在黄河边与少昊相遇时,便把"河图”与“洛书”装进龟甲之中埋在土里。
后来人们便根据这两个图形来推演出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的名称和象征意义。
它既是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在自然科学中的运用,又是古代科学文化。
河图洛书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
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据史料记载,洛河河神是女性。
关于洛神的出身有历史上说法不尽相同,有一种说法说洛神宓妃是伏羲氏的女儿,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淹死在洛河,遂被封为洛神。
洛神宓妃将从伏羲氏那里学到的捕猎、养畜、放牧技术教给当地百姓。
也有人说洛神是嫦娥。
但历史上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洛神就是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的嫂子甄氏。
据《三国志·文昭甄皇后传》记载:甄氏中山无极人(今河北无极),上蔡令甄逸之女,建安年间嫁给袁绍儿子袁熙。
官渡之战,袁绍兵败病死,甄氏成了曹军的俘虏,嫁曹丕为妻。
甄氏“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面辅承权,环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美貌非凡。
曹植年幼时经常与甄氏朝夕相处,两人遂生恋情。
甄氏还将自己的金缕玉枕送给曹植作为信物。
公元229年曹丕登上皇位后,甄氏被封为皇后并为曹丕生一子曹睿,后因郭太后挑拨甄氏被杀害。
曹植对嫂嫂甄氏爱得非常深沉,甄氏之死对他打击非常大。
甄氏死那年,曹植到洛阳朝拜哥哥魏文帝曹丕,返回封地途中经过洛河,夜宿船上,梦见美艳超俗的甄氏凌波而来与他相会。
回去后,这个梦境一直萦绕脑海,于是曹植仿照宋玉将楚王遇到神秘的故事写成《神女赋》的方式,写了《洛神赋》。
《洛神赋》原名《感宓赋》,曹睿登基成为魏明帝后觉得诗名不雅,就改为《洛神赋》。
由于《洛神赋》文采飞扬,想象奇绝,再加上后来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的书法精品《洛神赋十三行》、唐代大画家以《洛神赋》为题材创作的《洛神赋》以及李商隐等历代文人的传诵,后世也就将曹丕皇后甄氏认为是渭河另一大支流洛河的河神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图、洛书令狐采学河图洛书是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
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追源至此。
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约6500多年。
墓中用贝壳摆绘的青龙、白虎图像栩栩如生,与近代几乎没有不同,河图四象、28宿俱全。
其安插形意,上合天星,下合地理,且埋葬时已知后人会开掘。
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龟腹玉片,则为洛书图像,距今约5000多年。
可知那时人们已精通天地物理、河图、洛书之数了。
据专家考证,形意墓中之星象图可上合二万五千年前。
这说明邵庸等先哲认为“河图、洛书乃上古星图”,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
1、河图由来相传在上古宓羲氏时,宓羲氏教民“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增进了生产的成长,改良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
因此,祥瑞迭兴,天授神物。
七八千年前的某一天,宓羲沿黄河检查民情,在今天洛阳西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边,他忽然发明在湍流的河水中,有一种龙背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由黄河进入图河(今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送庄乡境内),游弋于图河之中的马头龙身的神兽——龙马凌波而驰。
龙马奇异,头似龙,身若马,有龙鳞,赤纹绿色,踏水而行。
宓羲心惊,再仔细观之,更见龙马背负图点,神光迭现。
宓羲年夜喜,以为龙马降临,必有天书神授。
于是,他紧随龙马,由黄河进入图河。
待宓羲追上时,龙马倒显得很是温顺。
宓羲用草绳系之,拴龙马于树桩之上,此后观察其体态,摩其皮毛,竟发明其背上卷毛形成多个较为规则的旋涡。
是龙马把身上的旋毛酿成一块玉版献给了宓羲,宓羲心中奇怪,认为其中必有奇妙。
于是他依龙马旋涡排列方位的图点绘制了图形。
这个图形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龙马背负河图”。
“河图”,或曰“八卦”。
2、河图内容《系辞传》曰:河出图,洛出版,圣人则之。
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此所以成变更而行鬼神也。
此河图之数也。
河图也称为马图。
河图中的十个数即为天地之数,故这十个数为先天之数。
其中双数为阳,为天数;偶数为阴,为地数。
这十个数与方位对应,既为: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
这十个数再与五行对应,即为万物生成之数。
口诀: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所以,一为水之生数,六为水之成数;二为火之生数,七为火之成数;三为木之生数,八为木之成数;四为金之生数,九为金之成数;五为土之生数,十为土之成数。
在这五对数中,若生数为阳,则成数为阴;若生数为阴,则成数为阳。
万物有生数,当生之时方能生;万物有成数,能成之时方能成。
阴阳和合,才可生成万物,所以,万物生存皆有其数也。
取其中五个生数,即一为水,二为火,三为木,四为金,五为土。
其中一、三、五为阳数,其合为九,亦合于阳数之极为九,即八卦中的阳爻为九;二、四为阴数,其合为六,亦合于阴数之中为六,即八卦中的阴爻为六。
这也说明,为何八卦中的阳爻取九、阴爻取六。
此阴阳生数之合,即九与六合为十五。
十五又称为小衍之数。
综合五行方位:北为水,一、六位于北;南为火,二、七位于南;东为木,三、八位于东;西为金,四、九位于西;中为土,五、十位于中。
1、洛书起源传说年夜禹治水的举动感动了神龟,禹治水来到洛河(今洛阳洛宁长水境内)见神龟负文(驮着背上的洛书来到洛河边,把洛书献给年夜禹)列于背,有数自一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畴。
《册府元龟*帝王部》也说“夏禹即天子位,雒出龟书,六十五字,是为洪范,此所谓雒出版者也”。
这是说,年夜禹因治水有功,有德于天下,故万民称誉,上天赐瑞。
洛河入迷龟,龟长1.2尺,背负玉版,上刻洛书。
龟背上有65个赤文篆字。
年夜禹从洛书中悟出治理天下的九类年夜法,治服了洪水,划天下为九洲进行治理。
又依此定九章年夜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版,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今天,在传说中年夜禹发明洛书的洛宁长水西街仍存有两碑一井,一碑古朴浑厚,风化班驳,年代已无从考证,而今只能看到一“洛”字,据看护的老汉讲,此碑乃洛书出处的现存最早物证。
另一碑比较完好,是清朝雍正时期旧物。
2、洛书内容洛书也称为龟书。
关于洛书有两个口诀:其一为洛书方位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十居中。
即,龟头为九,居上,亦为南,亦为火;龟尾为一,居下,亦为北,亦为水等。
洛书数即为九宫数,亦为后天八卦数,或称文王八卦数。
这就是第二个口诀: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十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九宫中,包含中宫共九个方位,请初学者对比洛书图辨晰。
历史上有很多诗人赞河图洛书:唐代诗人李矫在《咏洛》诗中有:“神龟方锡瑞,绿字重来臻”之句,歌颂洛龟负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
龟书,可能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甲骨文”。
北宋王安石说:“图必出于河,而洛不谓之图。
书必出于洛,而河不谓之书者,我知之矣。
图以示天道,书以示人道故也。
盖通于天者,河而图者以象言也,成象之谓天,故龙负之,而其出在于河。
龙善变,而尚变者天道也。
中于地者,以法言也,效法之谓人,故使龟负之,而其出在洛。
龟善占,而尚占者人道也。
此天地自然之意,而圣人于《易》所以则之者也。
”(《河图洛书义》宋•王安石)古人曰:河图洛书,经纬天下。
河图洛书,在中华文化成长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河图洛书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渊源。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华夏文明之源,作为华夏之源的河图洛书,同样来自神秘的水底世界,河图从黄河的波澜中跃出献给世人。
河图洛书是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创作创造出来的,但绘有河图、洛书的物以及这些图的真实用途却未能流传下来。
直到宋代,一些研究《周易》的著作中才呈现各种图式。
而这些图式在上古时代是否存在,它们在上古时代的真正用途是什么,至今仍是一个千古难解之谜。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被认为是河洛文化、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
一、河图之象河图用十个黑白园点暗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
如下: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暗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
西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暗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
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暗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
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暗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
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暗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
(其中,双数为白点为阳,双数为黑点为阴。
四象之中,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共28宿。
)以上为《河图》。
其中四象,按古人座北朝南的方位为正位就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也是我们平常说的风水象形之源。
)二、河图之数天地之数:河图共有10个数,1、2、3、4、5、6、7、8、9、10。
其中1、3、5、7、9为阳,2、4、6、8、10为阴。
阳数相加为25,阴数相加得30,阴阳相加共为55数。
所以古人说:“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即天地之数为55,“以成变更而行鬼神也”。
即万物之数皆由天地之数化生罢了。
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奇妙;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即是十五,十分奇妙。
对此,中外学者长期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
《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成长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更有其深远的影响。
河图之象、之数、之理、至简至易,又深邃无穷。
河图洛书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魔方,河图洛书通过点数的奇妙组合,把天文地理和人世间的万事万物结合起来,是天人合一思想观念的体现。
《老子》第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指的是宇宙的气体,“一”是指宇宙间混沌未开的元气,“二”是指由元气分化而成的阴、阳二气,“三”是指由阴、阳二气交合变更而成的事物,这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观。
河图洛书反应了西方天人合一思想的哲学精髓,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人文之祖”——河图洛书洛书图中纵向、横向、斜向的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字之和皆即是十五,这是世界上最早呈现的魔方。
特别是易卦的阳爻称九、阴爻称六,九六之和正好是十五。
《易纬•乾凿度》云:“《易》一阴一阳和而十五之谓道。
”这使洛书十五之数更为人们所推崇,成为我国古代国都的规划模式,例如洛阳东周王城南北七里、工具八里,汉魏洛阳城南北九里、工具六里,它们的长度之和皆为十五里。
西汉长安城和隋唐洛阳城都是“经纬各长十五里”的方形结构。
北魏洛阳城、隋唐长安城的南北长皆为十五里。
这是历代统治者为了达到国泰民安、社稷兴盛之目的,以河洛数理作为国都制度之规范,取其法天则地、阴阳调和、吉祥亨通之义的结果。
河图洛书在没有文字的时代,除语言可以利用外,其余的就只有依靠客观世界了。
我国在文字产生以前,祖先们的记事办法一是用结绳来记事(故宫博物院保管有)。
把一件事记到绳子上不但记事者自己能懂,也应该让其他人看懂,这就要求结绳必须有一定的规则,先按一定的规则把某件事“记录”到绳子上(打结),他人再按这个规则来“阅读”这条结绳上记的事,这样才干达到“记录”和传递信息的目的。
记事办法二是以所在部落(或氏族)为中心,画一个圆,圆心代表部落(或氏族)的中心,圆代表周围的世界人们从日出日落最初先认识了工具两个标的目的,后来又逐渐认识到南北等标的目的。
与老子同时代的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也提出数是万物根源的著名哲学观点。
他认为1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1形成点,2形成线,3形成面,4形成体,体形成万物。
老子和毕达哥拉斯是同时代的人,都提出了数是万物根源的原理,工具方的两位学者“心灵相通”。
河图洛书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数学家华罗庚曾指出:河洛图“可能作为我们‘地球文明’和另一个星球交流的媒介”。
由此可见河图洛书在人类文明史中的价值。
《河图•洛书》先秦典籍中只有文字记载而无图案,后世从其点线图呈现之日,便争议不竭,今天史学家们仍在争论,千年的河图洛书之谜依然难以获得真正的昭示天下。
河图洛书的根来源根基理是什么?黑点连接的数字代表阴,白点连接的代表阳。
河图的空间,只存在上、下、左、右、中的概念,河图主要体现的是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
1阳与6阴是一个组合,代表水的特性;2阴与7阳是一个组合,代表火的特性;3阳与8阴是一个组合,代表木的特性;4阴与9阳是一个组合,代表火的特性;5阳与10阴是一个组合,代表土的特性;这些数字组合中明显存在着+5的联系,也标明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