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作业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届高三一模作文“媒介素养”导写及例文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届高三一模作文“媒介素养”导写及例文“媒介素养”材料作文导写及素材范文——2024石家庄质检一作文题分析【原题回放】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媒介素养一般是指理解、鉴别、选择、评价以及有效利用传媒信息的自觉与能力,如批判性思维、信息筛选能力等。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信息,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然而大量信息有时也会误导我们,或给我们带来烦恼,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学校将以“涵养媒介素养,适应网上'新集体生活’”为主题开展宣传活动,请你为学校公众号写一篇文章,具体方向包括以下两种:①请就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及提升媒介素养的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②讲述你与某种媒介发生的故事,来展示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表达你的思考和感受。
请选定一个方向完成文章写作。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核心概念】一、媒介素养的定义(注意:名词解释多次考到)(1)所谓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2)概括地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
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
二、受众的媒介素养体现(一道非常好的简答题)(1)获取:媒介技术的基础技能以及媒介信息查询收集能力;(2)分析:媒介信息选择能力(在信息洪水中选择有价值的讯息的能力);媒介信息识读能力;判断媒介信息是否符合事实,因果关系是否符合逻辑,记者的意图和观点,信息产生的政治、经济、历史语境,媒介自身的发展与社会进程之间的互动关系;超然客公众号(3)评价:对信息内容的质疑批判能力;(4)传播:信息的加工制作和发布能力。
《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学习心得2篇

《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学习心得 (3)《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学习心得 (3)精选2篇(一)在学习《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关于视觉文化和媒介素养的知识和技能,也对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学到了关于视觉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
视觉文化是指通过视觉媒介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和形式。
在当今社会,视觉文化已经成为人们交流和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视觉文化可以传递更直观、更有表现力的信息。
因此,对于我们来说,理解和掌握视觉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自己的视觉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我学到了关于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和技巧。
媒介素养是指我们在使用媒介时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对媒介的了解、使用媒介的能力以及对媒介的评估和批判能力。
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着来自各种媒介的信息洪流,需要具备媒介素养来理解和评估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通过学习《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这门课程,我学会了使用不同的媒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同时也学会了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搜索和评估。
最后,我学到了如何运用视觉文化和媒介素养来实现自身的创造力和个人价值。
视觉文化和媒介素养并不仅仅是一种学科知识,更是一种能力和技巧。
通过学习和掌握视觉文化和媒介素养,我们可以发掘和展示自己的创造力,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无论是从事创意行业,还是作为普通个体,都能通过运用视觉文化和媒介素养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发展。
总之,学习《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这门课程是一次很有收获的经历。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不仅学到了关于视觉文化和媒介素养的知识和技巧,也对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视觉素养和媒介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学习心得 (3)精选2篇(二)在学习《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这门课程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影像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生活中的视觉媒介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世界的变化和发展。
2024年《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学习心得(2篇)

2024年《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学习心得视觉文化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分析这些复杂的图像是如何汇聚在一起的。
这些图像并非源于一种媒介或产生于某一个学术界明确划分的地方。
视觉文化把我们的注意力引离结核完善的、正式的观看场所,如影院和艺术画廊,而引向日常生活中视觉经验的中心。
现在,关于看和看的状态的不同观念,在所有的视觉亚学科之间及其内部颇为盛行。
当然,这种做法对于区分是有意义的。
我们的态度因具体情况而有所变化,诸如我们是去看电影、在家看电视,还是去参观美术展览有所不同。
然而,我们的绝大多数视觉经验并不是产生于这些正式的、有结构的观看时刻。
正如伊雷特•罗戈夫在她的论文中指出的:我们留意到的一幅画可能出自于一本书的护封或一则广告中;看电视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只是观看者的个人行为;我们可以像在传统的电影院里看电影一样,从录像带、飞机或有线电视上看到电影。
正像文化研究已寻求了解人们在大众文化消费中创造意义的诸种方式一样,视觉文化首先研究人们日常生活的视觉经验,包括生活快照、盒式录像机,甚至于风靡一时的艺术展览。
视觉文化必定是一个历史学科,它建立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之上,即视觉形象不是稳定不变的,在现代性的特殊时刻,它改变着与外界现实的关系。
正如哲学家利奥塔曾论述过的:"现代性,无论出现于何地,都离不开信仰的崩溃,离不开在现实世界中对现实匮乏的发现--这一发现是与其他现实事物的介入相关联的"。
当一种表征现实的方式失去根基时,另一种方式会在它消失之前取而代之。
古代政体(1650。
1820)形象的形式逻辑最初让位于现代社会(1800。
1975)照片的辩证逻辑。
传统形象服从它自身的规则,该规则与外部世界无关。
例如,透视法是依赖观看主体用一只眼睛、从某一点仔细观察形象。
尽管没有人真的这样做,但这一形象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因而是可信的。
当透视法宣称的所谓"对现实最准确的再现"失去了基础时,电影和摄影就创造一种全新的、与现实的直接联系,以至于我们乐于承认从形象看到的是"真实"。
高考作文备考:媒介素养”作文导写(附:审题解析及范文赏析)

高考作文备考:媒介素养”作文导写(附:审题解析及范文赏析)一、作文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一次亲友聚会,大学生李华与亲友们聊起了“信息检索与筛选”的话题。
在一家企业做管理的表姐说,自己曾因为开启了“垃圾短信屏蔽”而险些遗漏了几条重要的工作信息。
刚退休的大伯感慨现在信息铺天盖地,真伪难辨。
觉得还是过去好,虽然获取信息的途径单一,但人们做事心里感觉踏实,效率反而更高。
自主创业的堂兄认为,信息检索与筛选是现代社会人们一项重要的素养,谁的“搜商”高,谁就更有可能抓住机遇。
假设你是李华,请你就亲友们的观点或困惑,围绕“新时代的我们应具备怎样的媒介素养”即兴发言,分享你的理解与思考,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作文审题第一遍,通读材料,了解大概。
围绕“新时代的我们应具备怎样的媒介素养”即兴发言,即兴发言也是演讲稿的一种哦。
第二遍,分层品读,概括要点。
第一段,提出话题:信息检索与筛选。
第二段,企业管理者认为,“信息检索与筛选”功能有漏洞,让人遗漏信息。
第三段,老年人认为,该功能弊端大,真伪难辨。
第四段,创业者认为,该功能强大,机遇多。
最后要求围绕“新时代的我们应具备怎样的媒介素养”即兴发言,可见“怎么做”是要点。
这里的“媒介素养”就是前面的话题“信息检索与筛选”。
第三遍,理性分析,确定立意。
三人代表了三类人三种态度,一种是以老年人为代表,持否定态度,认为该功能弊端大;一种是以创业者为代表,持肯定态度,认为该功能强大;一种是以管理者为代表,持中间态度,认为利弊皆有,可以屏蔽垃圾信息,但也容易遗漏信息。
温馨提醒:1、注意是即兴发言,情境是“亲友聚会”,要注意自己(李华)和周围人的身份。
即兴发言是要求,但终究来说,还是文章,故要有标题,且还是要思路清晰,论据充分,写成议论文的。
2、理论上讲,你选择哪种态度都可以,但实际上,凡事都是双刃剑,且要多看到事物的积极面,与时俱进,故肯定其优点,再提及其缺点,是万全之策,就是抓住一点,兼及其余了。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分类训练:媒介素养类

材料作文:媒介素养类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媒体时代,以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媒体,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同时也对高中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多理性要求。
然而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要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智能手机。
的确,信息时代,一部手机可以将我们牢牢捆绑,使我们丧失许多。
但是,信息时代,一部手机也可以联通天下,使我们获得许多。
多媒介并存的信息时代,面对海量信息,我们该如何涵养自己的媒介素养?请结合以上材料,并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理性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论点明确,论据恰当,论证严密,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海疫情,谣言四起,是非难明;俄乌战争,众说纷纭,真伪莫辨……各类信息充斥微信、微博、微视频、QQ等网络媒体。
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普罗大众都可以通过网络发布各种信息与评论,但这些信息与评论未必都可信,需要我们认真辨识。
新教材要求高中生必须提高媒介素养,语文课堂将开展以“辨识媒介信息”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90后、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韦东奕,再次登上热搜。
此次登上热搜不是因为他的不修边幅和两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金牌得主的荣耀,而是“六个博士搞不定的方程被韦东奕分分钟搞定”“哈佛为了他破百年校规”等江湖传说,紧接着韦东奕辟谣这些是假新闻。
之后,谣言传播者道歉,称没有核实就发出……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现代社会,几乎每个人都离不开手机,中学生也是如此。
教育技术视域下的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

教育技术 专业人才 能力
研究内容与成果
视觉文化研究
针对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 视觉文化研究
通过课程与实践结合 提高
专业能力+视觉素养
开发优秀教育资源
针对其他人群的 视觉文化研究
探究有效方式、途径 提高
视觉素养
促进知识习得和能力发展
教育技术领域内的媒介素养研究
促进教育技术发展
探究媒介素养 与教育技术 的各种关系
• 长期耕耘于教育技术与视觉文 化研究领域,主持多项国家级 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开辟教育 技术视野下的视觉文化研究方 向,并在自身科研积累的基础 上,倾心设计开发了新课程: “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 。
谢谢观赏
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
开发媒介素养教育资源
结合教育技术需求
获取媒介素材资料
对资料进行结构
已有研究成果
1、《视觉文化概论》专著
2003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6年获得全国教育科研
成果三等奖
2、视觉文化网开发 2004
2005年获得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颁发的高校教育主题网站一等奖
教育技术 专业人才
教育资源开 发者
教育者、 传播者
视觉信息 的接受者
教 育 技 术 专 业 人 才
视觉信息 的开发者
教育技术领域内的媒介素养研究
媒
介
素
养
对媒介信息
结
的创造能力
构
图
对媒介信息的应用能力
对媒介信息的批判能力
对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
对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
专业能力
从所指 到能指
核心能力 基本能力
解读媒介作用下的视觉信息资源
• 你看到了什么? • 你看懂了什么? • 你想到了什么?
媒介素养课作业

媒介素养课作业1.你认为的媒体素养的含义是什么?答: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体信息的解读、欣赏、判断、质疑和选择以及生产创造的能力和文化品位。
它以人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基础,包括批判地观看、收听并解读影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广告等媒介所传输的各种信息的能力。
2.回顾自己从童年到大学的媒介史,发现有关媒介素养的问题,思考大众传播媒体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答:在我还没知道“媒介”这个词之前,我已经在它的包围中生活了十多年了。
它遍布我生活的世界,为我从外界带来信息,也为我向外界传达信息。
虽然我从没思考过它,但它已经在一丝一毫地改变我的思维方式,一点一滴地形成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我最初接触并对我产生深远影响的媒介就是妈妈!在我对这个世界还一无所知时,她的一言一举、一颦一笑、一个眼神、一个亲吻启蒙了我对这个世界的最初认知,并教给了我影响我一生的最重要的东西——母爱!母亲是每个人最初的媒介,我们在她们的怀抱中睁眼闭眼,牙牙学语,感受到了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也开启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当我离开母亲的怀抱,开始独自走向这个世界时,周围的信息开始变得丰富起来,爷爷慢吞吞讲故事的喃喃声、邻居吵架的激烈吵闹声、人们各色的服饰,偶尔能看到的一张图画……这个世界的符号开始多起来!认字、阅读是每个人认识世界,形成思想观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书本作为一种最广泛最重要的媒介,从我们童年时就开始渗透我们的思想。
还记得小学课本上卖火柴的小女孩、唐诗、雷锋,简单的图画给了我们童话般美好的童年记忆。
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我们接触到的纸质媒介仅限于教科书上稀少的文字和图片,我的童年里并没有很多的漫画和故事,因此培养的思维单纯而单调。
而反观当今,孩子们接触到的媒介工具早已不再限于教科书,各种课外的科普读物遍布各大商场书店,还有各种附带着教育信息的玩具,游戏机,街面上的各种广告,很多小孩很早便接触到了网络世界,有些幼儿学校甚至开始尝试使用电子书等教科媒介……孩子们从出生起便生长在一个信息漫天飞的世界,他们获取到的信息不再是单一信息资源,各种声音,各种色彩开始充斥他们幼小的大脑,以致难以形成统一的思想观!所以当我们获取信息便捷容易时,我们同时也陷入了信息媒介过于纷繁复杂的世界。
论“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的建构、解构与再构

南 京师 范 大学 视 觉文 化研 究 团 队提 出 “ 从共 享 到共 生 ” 的课程 建设 与知 识构 建 理 念 , 并付诸于“ 视 觉文 化与 媒 介 素 养 ” 课 程 建 设 与 教学 实践 之 中 , 逐 渐形 成具 有 自己风 格 的课 程 内容 体 系 与教 学 模 式 。 随着 教学 与科研 的互 促相 长 , 如何 紧 跟时代 要求 , 满 足学 习者 不断增 长 的 学 习需 求 , 从 不 同文化 视 角 丰 富教 学 内容 , 创新 课 程实践 形式 , 成为 课程 建设 发展 新要求 。通过 对 “ 视 觉 文 化 与媒 介 素 养 ” 课 程 的解 构, 进 一步 融合新 的相关理 论观 点 , 对 现有 的课程 教 材、 课 堂教 学 、 课 程 作 品 以及 课 程 网站进 行 再 构 , 以 期形 成更 具创造 力 、 感 染力 与教 育性 的视觉 作 品 , 更 加有效 地 提升学 习者 的视觉 素养 与媒 介素养 。
【 作者简介】 赵丽 ,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张舒予, 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研究所所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6 8
化环境 的 , 或 者说 , 他人 、 语言、 交往、 文 化 等 外 部 社 会 环境 的 因素 将 决 定 学 习 者 内部 的 心 理 状 态 与 发
上、 中、 下 三篇 , 三 篇之 间有 着 密 切 的联 系 并 不 断进
一
课程称号,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 学生 的课程视觉
作 品创 作丰富 多彩屡 获省级奖项 , 得 到广泛好评 。 ( 一) 课程 建设 理念 : 从共 享到 共 生 “ 视 觉文化 与媒 介素 养 ” 课 程 建设 历 经 十 多年 ,
逐 步凝 练总 结 出 “为载体 , 形成了“ 课堂 一 论坛 一 创作” 三合一的 教学特色 ; 在课程实践的绩效方面, 获得国家级精 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视觉文化之旅
【摘要】与生俱来的是看的能力,而不是看懂的能力,能够看,却未必能看得懂,看的好。
看,只要双清澈明亮的眼睛,而看懂则另需一颗明事理的心。
【关键词】看心灵阅历文化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重视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因而,催生了视觉文化在中国当代社会的萌生。
西方学者将视觉文化看做后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将视觉性看做后现代文化的主导形态。
【1】也正是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视觉文化与媒介修养这样一门课程诞生了。
我们所处的时代,充斥着各种图片和媒介,大到广告牌,小到路标,图像随处可见。
因为图像相较于文字显得更为直观,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
就拿身边的事来说,同学们作报告的的时候总是喜欢拿幻灯片或者是事先做好的视频来展示,这样可以使报告不那么乏味,也能更为直接地向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或者是活动内容等。
此外,一幅生动,具有表现力的广告牌会为公司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收。
日本曾有一家咖喱粉公司打出一幅广告:家喻户晓的富士山被他们的咖喱粉染成了黄色。
他们声称即将用自己公司生产的咖喱粉撒满整个富士山。
正是这样一幅广告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迫使人们想知道到底是哪家公司如此猖狂,结果人们纷纷购买,使得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赚了个盆满钵满。
可见,视觉文化已被应用于商业领域,不仅仅是影响生活,更能带来收益。
视觉文化充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的视觉文化之旅也早已开启。
在懵懂的婴幼儿时期,看到一件东西总会好奇地问父母是什么,再到后来上了学,老师教给了我们系统的知识,教我们辨别各类图形物品。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以及各种传播媒介,我认识的东西越来越多,似乎已经初入视觉文化的殿堂。
可是,在复杂的社会之下,我所看到的一定是我所看到的吗?眼睛一定可信吗?我以为不然。
如今的大街上,摩登女郎越来越多,高超的化妆技术,哪能分辨谁是天然之美。
前段时间的韩国小姐选美大赛,看的人傻傻分不清楚。
见
图如出一辙的尖下巴,鹅蛋脸,淡眉,高鼻梁。
不禁感叹,现如今的生活如同一场场魔术秀,接连不断的障眼法让你措手不及,眼见不一定为实。
子曰:“知人不易。
”当年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连着七天没尝到米饭的滋味。
有天中午,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
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扔了可惜,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
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
也有不可靠的时候。
再看这张图片,老师您看到
的是什么呢?心情不好的人看到的是一张眼睛忧
郁,满脸胡子邋遢,白发苍苍老人的脸,而心情好
的人却看到了一段生死相依的美好爱情。
不同视角
看到的东西也不同,当别人看东西的角度跟你不同
时你能说他是错的吗,所以光用眼睛看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用心灵去看。
在《视觉文化与媒介修
养》的第五章中,张教授主要讲了从眼睛到心灵来看这个世界。
她说,与生俱来的是看的能力,而不是看懂的能力,能够看,却未必能看得懂,看的好。
看,只要双清澈明亮的眼睛,而看懂则另需一颗明事理的心。
《易经·系辞》中云:“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
”而在我们视觉文化中,看见乃识器,看懂为问道。
我们的心不会欺骗自己,每当你要决断某件事却飘忽不定时,问问自己的心,毕意随心动。
不禁想到了老师课上给我们看的电影《大话西游》,至尊宝在被蜘蛛精一剑刺死之前看到了自己的心,见到了紫霞在他心中所留下的那滴泪,直到这时他才
明白,他穿越时空回来找的不是白晶晶,而是紫霞,而这时的紫霞已在牛魔王的魔爪之下。
至尊宝顿悟,这才有了那句经典台词:“以前我看事物,是用肉眼去看,但在我死去的那一刹那,我开始用心眼去看这个世界,所有的事物真的可以看的前所未有的清楚。
”如果至尊宝早点用心灵来审视紫霞对他的爱,恐怕他也不用变身斗战神佛,要放下所有情感才能去营救他心爱的人。
对于至尊宝没有如果,可对于我们,未来的无限可能,无穷的变数,我们可以用心灵代替眼睛来看这个世界,避免至尊宝那样的悲剧。
我想,多用用心灵,我们可以少走弯路,可以明辨是非。
再从另一个角度谈谈《大话西游》,十年前小学笑着看完,十年后大学忍泪看完。
电影还是那部电影,而我已不是当年一如白纸的少年。
十年的阅历可能并不算多,但足以见证我的成长以及心智的日趋成熟。
十年改变了对一部电影的看法,可能这只是冰山一角,改变的还有很多。
尼古拉斯·米尔佐夫在《视觉文化导论》中说:“电影只是传播意识形态的工具。
”电影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当你在欣赏电影的时候,并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影子时,往往是最触动你心灵的时候。
而电影也属于视觉文化的范畴,视觉文化并不仅仅取决于图像本身,当你有了时间的积淀,有了个人阅历,你所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你看到的,或者就不是你所看到的。
再讲讲周星驰的电影。
周星驰是一代喜剧之王,他将无厘头表现得天马行空,达到了极致。
可是你真的只把他当做喜剧大师那就错了,他是个勤勤恳恳的演员,他出身于贫民区,他在电影中所演绎的那些小人物其实是他曾经生活得真实写照。
有阅历的人看周星驰的电影笑着笑着就哭了。
笑是星爷的招牌,是一种历尽沧桑、饱尝风雨的笑,笑中带泪。
而这些是没有阅历的人所看不到的。
最后我觉得应该讲讲视觉与文化。
通过视觉,我们感知文化,只有感知了我们才能传承发扬文化。
还记得老师给我们布置的第一次作业,要求我们找一个宝物,描述它的特征并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而我们组当时选了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乾隆年间的蓝釉粉彩转心瓶。
瓶底施湖绿釉,书
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凭一瓶底我们便可感
知到该瓶为乾隆官窑创制的特有瓶式,所选釉色之特殊,
该瓶的历史地位以及珍贵程度。
再从整个瓶子来看,外瓶
雕镂山水林木,内胆描绘乾隆骑马出猎,配有牙雕群臣跪
拜。
整个瓶子雍容华贵,气势非凡,极富艺术观赏效果。
由
此我们可以感知到当时清朝国力之强盛,并能想象出乾隆帝壮志豪情,大有猎取天下气吞山河之势。
同时转心瓶工艺之复杂,制作难度之高,也能使我们感知乾隆官窑的高超工艺。
文化是需要感知的,而视觉是我们感知物品的第一途径。
文化或大或小,大的文化自然会被传承发扬,遗落民间的小文化更需要我们去感知,去保护,可能视觉文化的初衷以及最终目的并非与此,可在我看来,感知并保护民间文化真的迫在眉睫。
以上所述乃我到目前为止对视觉文化的一些拙见,虽然本学期的课程即将结束,但我的视觉文化之旅将一直下去。
【参考文献】[1]如鱼得水.艺术家赵广清先生带您走进视觉文化之旅.散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