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的来历
写家乡地名的来历

写家乡地名的来历摘要:1.家乡地名的来历2.地名背后的历史与文化3.地名与当地居民的联系4.地名对于家乡的意义正文:【家乡地名的来历】我的家乡位于中国南方一个美丽的小城,这个城市的名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据史书记载,家乡地名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 多年前的夏朝时期。
当时,这里地处江南水乡,湖泊星罗棋布,因此得名“水乡”。
【地名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家乡地名“水乡”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标识,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家乡经历了多次改朝换代,但“水乡”这个名字始终未变。
它见证了家乡的沧桑巨变,也传承了家乡的优秀文化传统。
“水乡”这个地名也反映出了家乡独特的自然环境。
这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湖泊、河道、小桥、流水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正是这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家乡独特的文化现象,如江南园林、水墨画等。
【地名与当地居民的联系】地名不仅是一个地理标识,它还是当地居民情感的纽带。
对于家乡的居民来说,“水乡”这个地名承载着他们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无论他们走到哪里,只要提到“水乡”,就会勾起他们心中对家乡的美好回忆。
同时,地名也是当地居民自豪感的来源。
家乡的居民以“水乡”为荣,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努力保护和建设家乡,希望“水乡”这个地名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地名对于家乡的意义】“水乡”这个地名对于家乡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是家乡的象征,代表着家乡的形象。
每当提到“水乡”,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家乡美丽的水乡风光。
其次,地名是家乡文化的载体,传承着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正是通过地名,家乡的优秀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最后,地名也是家乡居民的精神寄托。
无论他们身在何处,地名都是他们心中的家乡,让他们始终铭记家乡的美好。
总之,家乡地名的来历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标识,更是家乡历史与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当地居民的深厚感情。
地名的传说故事

地名的传说故事地名,是一个地方的标识,也是一个地方的故事。
每个地名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传说,这些传说既是地方文化的传承,也是人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敬畏。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著名地名背后的传说故事。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泰山”的故事。
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泰山的名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大禹的皇帝,他治理天下,平定洪水,功德无量。
在他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伟业,将他的名字与山相结合,称之为泰山。
泰山因此成为了中国人心中的圣山,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接下来,让我们来听听“雅典”的传说。
雅典,是希腊的首都,也是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
雅典的名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
据说,古希腊的主神宙斯和女神雅典娜为了争夺雅典的守护权,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斗。
最终,宙斯以一棵橄榄树为礼物,赢得了雅典娜的认可,雅典也因此得名。
这个传说不仅是雅典的名字来源,也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经典之一。
再来,让我们听听“尼罗河”的传说。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也是埃及的母亲河。
尼罗河的名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
据说,古埃及的创世神话中,有一位名叫奥西里斯的神祇,他是尼罗河的守护神,也是埃及的国神。
人们相信,尼罗河是奥西里斯的眼泪流淌而成,因此尼罗河也被称为“神圣的河流”。
这个传说不仅是尼罗河的名字来源,也是埃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让我们来听听“巴黎”的传说。
巴黎,是法国的首都,也是世界著名的浪漫之都。
巴黎的名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巴黎的王子,他在一场比赛中获得了一枚金苹果,并被宙斯委托评选三位女神中最美丽的一位。
最终,他选择了维纳斯,而这个决定也为他带来了幸福和灾难。
巴黎因此成为了一个传奇的名字,也成为了法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地名的传说故事,是人们对土地的热爱和敬畏的体现,也是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每个地名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传说,这些传说不仅是地名的来源,也是人们心中的记忆和情感。
中国地名的故事

中国地名的故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地名更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每一个地名都有其独特的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或者地理特征。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中国地名背后的故事。
首先,让我们来到北京,这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城市。
北京这一地名源自于元代,当时的北京称为大都,后来改名为北京,意为“北方的京城”。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明清两代的京师,其地名由此而来,寓意着这座城市的重要地位和悠久历史。
接下来,我们来到西安,这座城市是中国古代的十三朝古都,曾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西安这一地名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名叫西英,她为了拯救百姓,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为了纪念她的伟大贡献,人们将这座城市命名为西安,意为“西边的安宁”,寓意着这座城市的和平与安宁。
再来看看南京,这座城市曾经是中国古代的六朝之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南京这一地名的由来也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
相传古时候,南京所在地曾经是一片泽国,后来有一位叫做姑苏的仙女,她化身为一只凤凰,降临到这片泽国,使得这里变得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为了纪念这位仙女,人们将这座城市命名为南京,意为“南方的京城”,寓意着这座城市的繁荣昌盛。
最后,让我们来到广州,这座城市是中国南方的一颗明珠,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城市之一。
广州这一地名源自于古代的一个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名叫周文王的贤明君主,他在这片土地上发现了一只美丽的白马,于是将这片土地命名为“白马洲”,后来演变为广州。
广州这一地名意为“广阔的州府”,寓意着这座城市的繁荣与发展。
通过以上几个地名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地名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个地名都有其独特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丰富着中国的历史文化,也让人们对这些地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探寻地名的故事,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的历史文化。
写家乡地名的来历

写家乡地名的来历摘要:一、引言1.家乡地名的来历的重要性2.文章目的和结构安排二、家乡地名的来历1.地名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地名与历史文化的关系3.地名变迁的原因与影响三、具体地名来历分析1.地名一:XX山(1.地名由来2.地名背后的故事3.地名的演变与传承)2.地名二:XX河(1.地名由来2.地名背后的故事3.地名的演变与传承)3.地名三:XX古镇(1.地名由来2.地名背后的故事3.地名的演变与传承)四、地名来历对家乡发展的意义1.地名的文化价值2.地名对地区特色产业的推动作用3.地名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五、结论1.地名来历研究的意义2.弘扬地名文化的重要性3.传承地名的责任与使命正文:作为一名职业写手,今天我将为大家揭开家乡地名的神秘面纱,探讨地名背后的故事及其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在我国,地名不仅是一个地理标识,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
地名,承载着家乡的灵魂。
家乡地名的来历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密切相关。
从地理环境来看,地名往往反映了地貌、气候等特点。
例如,地名一“XX 山”,这座山可能是因地貌独特、资源丰富而得名,也可能是历史上某位英雄人物的象征。
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地名往往是民族迁徙、历史变迁的见证。
如地名二“XX河”,这个名字可能源于最早在这里定居的居民,或是河流在某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性。
地名不仅仅是标识,更是一段段生动的历史。
每一个地名都有其特定的由来,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故事。
这些故事或浪漫、或悲壮、或寓意深远,为地名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如地名三“XX古镇”,这个名字见证了古镇的繁荣与衰落,传承着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
地名作为文化的载体,对家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名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它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地名是家乡历史的缩影,承载着家乡人民的乡愁。
地名对地区特色产业的推动作用表现在它对资源的整合与品牌的塑造。
地名如同一张名片,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游客,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地名的来历与地名含义的区别全解

地名的来历与地名含义的区别【地名的来历:主要讲述一个地名的形成过程、由来,即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
】【地名含义:主要阐述一个地名所包含的意义,即这个名字有什么意思。
】注意:地名的来历与地名含义非常重要!请不要放空!不要全部写“由当地村民俗称而成”!不要写的跟主题完全对不上!若是时间来不及,至少要写几个关键字眼,我们好围绕着它的意思编辑通顺,如果任何信息都不提供又不在可掌控范围内,我们没办法胡乱编辑!真的!以下是平时我们较常遇见的地名,在此统一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1、以姓氏命名的例如:曾厝村地名的来历:曾厝村名,系以姓氏加“厝”而名。
地名含义:曾为姓氏,厝为住房的意思,曾厝即为曾氏所建住房,可引申为曾氏群居之意。
2、以寓意命名的例如:永春县地名的来历:原称桃源,因“众水会于桃溪一源”而得名,后因其“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之美誉而改称永春;地名含义:永,为永远的意思;春,为季节名;永春一词,借喻该县气候四季如春,春季花开之后永不凋谢。
3、以起止点命名的【地名的来历:因该路由xx村通往xx村,故名。
】【地名含义:x,xx村名;x,xx村名。
】例如:福厦高铁地名的来历:因该铁路是福州通往厦门的高速铁路,故名。
地名含义:福,福州;厦,厦门;福厦高铁,即福州开往厦门的高速铁路。
例如:田水路地名的来历:因该路由田坑村通往水坑村,故名。
/(以路的起止点命名。
)地名含义:取田坑村、水坑村首字命名。
4、国道“1”开头的国道地名的来历:该道系以首都为中心的放射线,按路线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排列,将其编制为G1XX线。
地名含义:G为国道标识符,1为放射线标识符,xx为具体编号。
“2”开头的国道地名的来历:该道系北南走向的国道,按一定的路线顺序将其编制为G2XX线。
地名含义:G为国道标识符,2为北南走向标识符,xx 为具体编号。
“3”开头的国道地名的来历:该道系东西走向的国道,按一定的路线顺序将其编制为G3XX线。
四川地名的来历和典故

四川地名的来历和典故四川,简称“川”,是中国的一个省份,其地名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介绍一些四川地名的来历和典故,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1. 成都: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相传,在秦朝时期,成都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临邛县(今邛崃市),而成都之所以得名,是因为秦昭襄王在此修筑了城池,取“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因此得名成都。
此外,成都还有别名为“锦城”,因为三国时期诸葛亮在此建立了蜀汉政权,为了纪念诸葛亮,人们将成都称为“锦官城”,而“锦官城外柏森森”的诗句也成为了成都的代名词。
2. 九寨沟: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相传,这里原本是一个贫穷的藏族村落,村里有九个兄弟姐妹,他们为了让家乡变得富裕,便在村子周围的山上种植了九种不同的树木,这些树木长成后,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挡住了山洪的侵袭,使得村子得以安宁。
为了纪念这九位兄弟姐妹的功绩,人们将这里称为“九寨沟”。
3. 峨眉山: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庄子曾经到此游览,他看到这里的地形和峨山相似,便将这里称为“峨眉山”。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游览此山时,看到这里的地形和峨山相似,便将这里称为“峨眉山”。
4. 青城山: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境内,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
相传,在东汉时期,张道陵在此创立了道教早期教派——五斗米道,为了纪念他,人们将这里称为“青城山”(又名真武山)。
另一种说法是青城山因林木葱茏、四季常青而得名。
5. 乐山大佛: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
相传,在唐朝时期,为了治理水患,唐玄宗派海通法师前来修建大佛,经过三代工匠的努力,终于建成了这座高达71米的大佛。
乐山大佛的建成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技艺,也成为了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中国地名来历类说大全

中国地名来历类说大全古往今来,中国有着无数的地名。
地名的来历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今择要介绍如下:1、依山、水命名。
主要分以下几种情况:(1)直接以山脉、河流、湖泊等名称命名,如五台县、牡丹江市、沂水县、微山县。
(2)以山、水配上吉祥语命名,如泰安市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寓国泰民安之意。
(3)以几座山、几条河的首字组成地名。
新泰市,西晋以前曾称“东平阳县”。
晋泰始年间,南城侯羊祜奏本取新甫山、泰山之首字,改县名为“新泰”。
潇湘,古镇名,五代时置,在今湖南省永州市西北,因地处潇、湘二水合流处得名。
(4)以位于山、水的方位命名。
如山西省因地处太行山以西得名,云南省因位于云岭以南得名,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北得名,汝南县因县城位于汝河之南岸得名。
位于山水南北两边的,多用“山水的专名+阴(或阳)”命名: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
如衡阳市因在衡山之南得名,洛阳市因在洛河之北得名,海阳市因位于黄海之北得名。
这一类地名还有蒙阴县、江阴市等。
此类地名中,阳字地名极多,阴字地名较少。
(5)因地处河流的源头而取名,如济源市、沂源县、资源县。
(6)因位于河流的尾闾而命名,如汉口、海门市、河口瑶族自治县。
(7)因靠近水或山而得名,如临沂市、临汾市、临海市、江浦县、溆浦县、淮滨县、滨海县、临朐县、临邛县、临高县。
此外,合川市古称合州,因地处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汇合之处,1913年改称合川县。
三水市因位于西江、北江汇流处,城临西江、北江、珠江三条河流而得名。
(8)因山脉走向或河流流向的曲折得名。
这一类地名多在山水专名后面或在姓氏后面缀以湾、曲、套、圈、隅、里等字,如河曲、河套、易家湾、苗家曲、王家圈、高里、朱家里庄,有的则直接用两个此类字组成,如圈里。
2、按地形地貌或所处地理位置命名。
如平原县因地势平坦而得名。
大洼县因位于辽河、浑河下游,地势低洼而得名。
云南大理的洱海,以湖形如耳得名。
台湾岛东北部的鼻头角,是伸入海中的小半岛,因形如鼻子尖,故名。
写家乡地名的来历

写家乡地名的来历
我不知道你具体指的是哪个地方的地名来历,所以我随机选取一个地方来解释。
假设我选择的是中国的成都市。
成都市的地名来源于古代的名字“蜀”和“都”,起初称为蜀都。
据传说,这个城市最早建在蜀国首都成汉故址的附近,因此取名为蜀都。
而蜀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成立于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之一。
蜀国的国君刘备在这里建都,定名为成都,以示“成就众人之事,安定天下百姓”。
成都市后来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得名为成都。
同时,成都市的特定区域也有一些特殊的地名来历。
比如,锦江区得名于成都市内流过的锦江,而武侯区则是为了纪念蜀国名将诸葛亮而命名的。
另外,成都市还有一些历史名胜和特色建筑也影响了一些地名的起源,比如青羊区的名字就是因为这个区域内有一座古老的道教寺庙——青羊宫。
总的来说,一个地方的地名来源多种多样,可能是因为古代国家或城市的名字、地理特征、历史事件或文化传承等因素影响而得名。
这些地名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反映了人们对地方的热爱和敬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名的来历
摘要: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产物。
它是人类社会出现以来,人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认识和需要,对具有特定方位、范围及形态特征的地理实体给以共同约定的文字代号。
地名虽然是一种符号标志,但同时又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现象。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地名不仅仅是代表地理实体的一种符号,它还具有意义。
地名是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与人类的社会实践紧密相连,它从一开始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中国;地名;文化;历史;类型;来历
古往今来,我国有着无数的地名,从“中国、湖南或长沙”这些大地名到“道县、马家河或杨柳村”这些小地名,地名的命名或者变迁有一定的规律。
透过这些规律,我们可以解读出地名背后所蕴藏着的社会和历史文化。
(一)地名中一些常用字的含义
州:行政区划单位,如郴州、荆州
阳:山南水北为阳,如衡阳、洛阳
阴:山北水南为阴,如蒙阴、江阴
河:指黄河,如河内、河套
江:一般指长江,如江南、江汉
(二)“中国”国名的由来
国,商周时期最早是用来指代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
地,又称国城、国邑,著名的“国人暴动”中的“国”就是这种意思;而把“国”以外的地区称为“野”,如“大子蒯聩献盂于齐,过宋野,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中的“野”。
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国,邦也”,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此意。
在华夏民族的心目中,其直接统治地区是为中国本土,其周围四夷均为臣属之地,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而华夏民族最早直接统治的地区是中原地区,即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与淮河上游以北,所以“中国”在先秦时期是指这片地区。
后来随着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便用“中国”一词来指代中央政府直接统治的所有地区,沿用至今便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疆域。
(三)地名的命名类型
在众多的地名中,地名命名的意义通常认为是地名的字面所表达的含义,它是人们为地命名时的着眼点,或者叫命名的因由或理据,按词意可将地名的来历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描写自然景观型、记叙任文历史型、寓托思想感情型和其它命名型。
⑴描写自然景观型
①以位于山、水的方位来命名,在这些地名中,方位词用的比较频繁。
如山西因位于太行山以西而得名,湖南因位于洞
庭湖以南而得名,衡阳因位于衡山南边而得名,江阴因地处“大江之阴”而得名。
②直接以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事物的名称命名。
如五台县以五台山的名称命名,牡丹江市以河流命名,微山县以湖泊命名。
③以距离命名。
一个地区一般都有一个政治、经济或者是文化中心,而位于这个中心的周围的那些地方往往会以与这个中心的距离来命名,如十八里坡。
④以地理形态特征命名,如平原县因境内地形平坦而得名,大洼县因地势低洼而得名。
⑤以物产命名。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物产,这些物产有的是动物,有的是植物,有的是资源……,有些地方会以这些物产来命名。
如秦初设置的三十六郡之一的象郡就是因为境内有大象而得名,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因羚羊而得名(“合作”藏语音译为“黑错”,意为羚羊出没的地方),福建的莆田因蒲草滋生而得名。
⑥因地处河流的源头、尾闾或靠近山、水而得名。
如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临沂因靠近沂河得名,临邛因靠近邛崃山而得名。
⑵记叙人文历史型
①以居民的特性命名。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的人都会有不一样的习俗或习惯,有些地方就会以本身所
具有的的特性来命名。
如三国时吴的南安县(今赣州市南康区)因“地接岭南,人安物阜”而得名,秦初的交趾郡因“南方曰蛮,雕题交趾”而得名,道县因“县有蛮夷曰道”而得名。
②以族姓命名。
在农村地区的村落里,住着的一般都是或大部分是同一个姓氏的人,这些人都是由同一个始迁祖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发展而来,形成一个宗族,有的村落就会以他们的族姓来命名,如赵家庄、何家湾、王家坪。
③以史迹命名。
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政治色彩极为浓重的国家,政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地名的命名也不例外,帝王将相的活动场所往往会成为地名的来由。
如文登因秦始皇东巡“召文人登山”而得名,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因境内有木兰围场而得名,鱼台因县内有鲁隐公观鱼台而得名。
④以历史事件命名。
能被载入史册的历史事件一般都是对全国或者是某个地方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于是有些地方为纪念某些历史事件便以该事件来命名。
如遂平因“李愬雪夜入蔡州,平定吴元济叛乱”而敕改,偃师因周武王东征伐纣在此筑城“息偃戎师”而得名,重庆因“南宋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而得名。
⑤以历史人物命名。
历史上的人物虽然鱼龙混杂,但总有些人对历史进程或者是人民有重大贡献,于是这些人的诞生
地、逝世地或者是曾经活动过的地方便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
如志丹便是著名革命英雄刘志丹永远埋骨的地方,文成是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的谥号,长子是尧的长子丹朱的封地。
⑥以传说或神话故事命名。
在自然灾害或者是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下,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是艰难的,为了表达心中的不满和美好愿望,人们创造出了内容丰富多彩的传说或神话故事,虽然这些传说或神话故事不是真实的,但是从中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幸福生活的强烈向往,有的地方便以传说或神话故事来命名。
如孝感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来凤因翔凤山传说而得名,光泽以二郎神除妖的传说来命名。
⑦以皇帝的年号命名。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或是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它是中国历史中的精神文化遗产,有些皇帝在国家不宁或新建行政区划时会以自己的年号来给地方命名。
如绍兴是宋高宗的年号,兴国是宋太宗的年号,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⑧因避讳改名。
《说文解字》中说:“讳,誋也”,“讳”的意思是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
俗话说“为尊者讳”,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封建君王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
字相代替,于是有些地方便因避讳而改名。
如三国时吴的禾兴县为给孙和避讳而改成嘉兴,北魏时为给太武皇帝拓跋焘避讳把平陶改成平遥,启封因为要给汉景帝刘启避讳改为开封。
⑨还有些地名是因其他方式而命名的,从本地不同历史时期几个地名的中取一个字组成新地名,德平是从汉朝的平昌县和北魏的安德郡中来的;沿用故国名作地名,邹城则是由春秋时期的诸侯国邹国而来;以古代帝王将相的陵墓命名,如黄陵、炎陵、乾县。
⑶寓托思想感情型
①因歌颂重要历史人物或重大历史事件而命名。
历史上因开疆拓土、改朝换代或其他原因而需要变动、增加行政区划时新的地方往往会因为给帝王将相歌功颂德而得名,如西汉时在霍去病击败匈奴而拥有河西后新设武威郡。
②以吉祥嘉言命名。
中国人是很重口彩的,许多人认为从口中说出来的吉利话都会实现。
地名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要说的,人们为了讨得好彩,便用吉祥嘉言来给地方命名。
如泰安取自"泰山安则四海皆安",保定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吉安因“吉泰民安”而得名。
③以志向或愿望命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农民想要大丰收,商人想要获利万金,读书士子希望自己金榜题名,帝王将相则希望天下长治久安或是有盖世功业,而帝王将相的
志向或愿望有时会通过地名表达出来。
如长安意为“长治久安”,敦煌则是汉武帝希望开发、经营广大的西域,宝应蕴涵有唐政府匡复旧物、重获正统名义的迫切愿望。
⑷其他类型
除了上述三大类型地名的来历之外,还有一些地名是因其他原因而来。
在民族自治区里有很多地名是音译过来的,如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喀什;因原来地名中的字生僻而改名,如“雩都”改为雩都,“欝林”改为玉林,“鳛水”改为习水;以水利工程命名,如都江堰、青铜峡。
结论
对于中国来说,地名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
对于那些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地名更是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
一个地方的地名从它诞生开始就与这个地方的成败荣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经过历史的长久岁月,这个地名便蕴藏有这个地方的独特文化。
就像武当山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风景美丽,更重要的是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武当山的任何一座宫、一块石碑以及一段石梯都有美丽的故事和传说,如朝天宫玉帝下凡观树的传说,一天门旁石碑上明成祖朱棣敕建武当山的故事,百步梯徐本善修路的故事等等,沉淀着历史文化,给人以一种精神世界的愉悦,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文献
[1]王际桐.地名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
[2]冯骥才.地名的意义[N].人民日报,2001-11-13(12).
[3]谭其骧.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Z].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
[4]许慎.说文解字[Z].北京:中华书局竖版社,2013.
[5]班固.汉书[Z].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7.
[6]谢重光.客家文化述论[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7]王恩涌.中国政治地理[Z].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8]袁亚琴等.中国地图册[Z].北京:地质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