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系统
工业自动化系统操作指南

工业自动化系统操作指南第1章系统概述 (3)1.1 系统简介 (3)1.2 系统组成 (3)1.3 系统功能 (4)第2章系统硬件操作 (4)2.1 设备启动与停止 (4)2.1.1 启动设备 (4)2.1.2 停止设备 (5)2.2 硬件设备连接 (5)2.2.1 连接控制器与执行器 (5)2.2.2 连接传感器与控制器 (5)2.3 故障排除 (5)2.3.1 设备无法启动 (5)2.3.2 设备运行异常 (5)2.3.3 信号传输故障 (6)第3章系统软件操作 (6)3.1 软件安装与卸载 (6)3.1.1 软件安装 (6)3.1.2 软件卸载 (6)3.2 软件界面介绍 (6)3.3 基本操作与设置 (7)3.3.1 基本操作 (7)3.3.2 设置 (7)第4章控制器编程 (7)4.1 编程语言介绍 (7)4.1.1 梯形图(Ladder Diagram) (8)4.1.2 结构化文本(Structured Text) (8)4.1.3 功能块图(Function Block Diagram) (8)4.1.4 顺序功能图(Sequential Function Chart) (8)4.1.5 指令列表(Instruction List) (8)4.2 程序编写与调试 (8)4.2.1 程序编写 (8)4.2.2 程序调试 (9)4.3 编程实例 (9)第5章传感器与执行器 (10)5.1 传感器选型与安装 (10)5.1.1 传感器选型 (10)5.1.2 传感器安装 (10)5.2 执行器选型与调试 (10)5.2.1 执行器选型 (10)5.2.2 执行器调试 (11)5.3 传感器与执行器故障处理 (11)5.3.1 传感器故障处理 (11)5.3.2 执行器故障处理 (11)第6章通信与网络配置 (11)6.1 网络架构与通信协议 (11)6.1.1 网络架构概述 (11)6.1.2 通信协议 (12)6.2 网络参数设置 (12)6.2.1 IP地址设置 (12)6.2.2 子网掩码设置 (12)6.2.3 网关设置 (12)6.3 通信故障诊断 (12)6.3.1 通信故障类型 (12)6.3.2 故障诊断方法 (13)6.3.3 故障处理措施 (13)第7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13)7.1 数据采集方式 (13)7.1.1 传感器采集 (13)7.1.2 数采模块采集 (13)7.1.3 网络数据采集 (13)7.2 数据处理与存储 (13)7.2.1 数据预处理 (14)7.2.2 数据存储 (14)7.2.3 数据备份与恢复 (14)7.3 数据分析与报表 (14)7.3.1 数据可视化 (14)7.3.2 数据挖掘与分析 (14)7.3.3 报表与导出 (14)第8章系统监控与维护 (14)8.1 系统监控界面 (14)8.1.1 概述 (14)8.1.2 功能介绍 (15)8.2 报警与事件记录 (15)8.2.1 报警功能 (15)8.2.2 事件记录 (15)8.3 系统维护与优化 (15)8.3.1 系统维护 (15)8.3.2 系统优化 (16)第9章安全与防护 (16)9.1 安全防护措施 (16)9.1.1 基本原则 (16)9.1.2 防护装置 (16)9.1.3 安全操作规程 (16)9.2 紧急停机操作 (16)9.2.1 紧急停机条件 (16)9.2.2 紧急停机步骤 (17)9.3 安全故障处理 (17)9.3.1 故障排查 (17)9.3.2 故障处理 (17)9.3.3 故障预防 (17)第10章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17)10.1 软件操作问题 (17)10.1.1 软件启动失败 (17)10.1.2 软件运行缓慢 (18)10.1.3 界面显示异常 (18)10.2 硬件设备问题 (18)10.2.1 设备连接失败 (18)10.2.2 设备响应缓慢 (18)10.2.3 设备故障 (18)10.3 系统功能问题 (18)10.3.1 系统响应时间长 (18)10.3.2 系统稳定性差 (18)10.3.3 数据处理错误 (18)10.4 其他常见问题解答 (18)10.4.1 如何进行系统备份与恢复? (18)10.4.2 如何更新系统版本? (19)10.4.3 如何联系技术支持? (19)第1章系统概述1.1 系统简介工业自动化系统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集成、优化和自动管理的综合性系统。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规程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规程第一章绪论 (3)1.1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概述 (3)1.1.1 引言 (3)1.1.2 基本概念 (3)1.1.3 发展历程 (3)1.1.4 分类及应用 (3)1.1.5 操作规程的定义 (4)1.1.6 操作规程的重要性 (4)第二章系统启动与停机 (4)1.1 启动初始化 (4)1.2 创建启动任务 (4)1.3 系统初始化 (5)1.4 启动RTOS调度器 (5)1.5 Zygote进程启动 (5)1.6 SystemServer进程启动 (5)2.1 关闭任务 (5)2.2 关闭RTOS调度器 (6)2.3 释放资源 (6)2.4 复位硬件资源 (6)2.5 执行系统停机操作 (6)第三章设备调试与维护 (6)2.5.1 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6)2.5.2 设备调试流程 (6)2.5.3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 (7)2.5.4 设备定期维护保养 (7)2.5.5 设备故障处理 (7)2.5.6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7)第四章参数设置与调整 (7)第五章故障诊断与处理 (8)2.5.7 故障报告接收 (9)2.5.8 故障现象分析 (9)2.5.9 故障诊断步骤 (9)2.5.10 故障诊断报告 (9)2.5.11 硬件故障处理方法 (9)2.5.12 软件故障处理方法 (9)2.5.13 通信故障处理方法 (9)2.5.14 其他故障处理方法 (10)第六章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10)2.5.15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 (10)2.5.16 安全生产风险防控 (10)2.5.17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10)2.5.18 安全生产投入 (10)2.5.19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的建立 (10)2.5.20 污染物排放控制 (11)2.5.21 环境风险防控 (11)2.5.22 环保投入 (11)第七章数据采集与监控 (11)2.5.23 主动采集 (11)2.5.24 被动采集 (11)2.5.25 数据监控 (12)2.5.26 数据分析 (12)第八章系统功能优化 (12)2.5.27 系统层面优化 (12)2.5.28 应用层面优化 (13)2.5.29 架构层面优化 (13)2.5.30 功能指标 (13)2.5.31 评估方法 (13)第九章人员培训与考核 (14)2.5.32 培训内容 (14)2.5.33 培训方法 (14)2.5.34 考核标准 (15)2.5.35 考核流程 (15)第十章系统升级与改造 (15)2.5.36 需求分析 (15)2.5.37 制定升级方案 (15)2.5.38 技术选型与评估 (15)2.5.39 系统升级实施 (16)2.5.40 升级后的运维管理 (16)2.5.41 现状分析 (16)2.5.42 改造目标 (16)2.5.43 改造方案 (16)2.5.44 改造实施 (17)2.5.45 改造后的运维管理 (17)第十一章网络安全与信息保密 (17)2.5.46 网络安全概述 (17)2.5.47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17)2.5.48 信息保密概述 (18)2.5.49 信息保密规定 (18)第十二章系统运行与管理 (19)2.5.50 系统运行监控概述 (19)2.5.51 系统运行监控方法 (19)2.5.52 系统运行监控工具 (20)2.5.53 系统管理流程概述 (20)2.5.54 系统管理流程实施 (20)2.5.55 系统管理流程优化 (20)第一章绪论1.1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概述1.1.1 引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工业自动化系统组成

工业自动化系统组成工业自动化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监控、控制和优化的系统。
它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通信网络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组成部分。
1. 传感器与执行器传感器是工业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感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物理量,如温度、压力、流量等。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等。
执行器则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操作,如电动阀门、电机等。
2. 控制器控制器是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用于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算法进行逻辑运算和决策,最终输出控制信号给执行器。
常见的控制器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远程终端单元(RTU)等。
3. 人机界面人机界面是工业自动化系统与操作人员交互的界面,用于显示生产过程的状态信息、报警信息和操作界面。
常见的人机界面设备包括触摸屏、监视器、操作面板等。
通过人机界面,操作人员可以实时监控和控制生产过程。
4.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用于采集和处理传感器所获取的数据。
它包括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和数据处理软件。
数据采集设备负责将传感器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数据传输设备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数据处理软件,数据处理软件则用于对数据进行分析、存储和显示。
5. 通信网络通信网络是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基础设施,用于实现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通信网络可以是有线网络,如以太网、现场总线等,也可以是无线网络,如无线传感器网络、蓝牙等。
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
6. 软件系统软件系统是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关键支撑,用于实现控制、监控和优化等功能。
常见的软件系统包括监控系统、数据管理系统、控制算法等。
监控系统用于实时显示生产过程的状态和趋势,数据管理系统用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控制算法则用于实现自动控制和优化。
以上是工业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组成部分的协同工作,工业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高效监控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系统实施方案

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系统实施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4)1.1 背景分析 (4)1.2 目标确定 (4)1.3 实施原则 (5)第2章工业自动化现状分析 (5)2.1 行业现状 (5)2.2 企业现状 (6)2.3 现有技术与设备分析 (6)第3章智能制造系统需求分析 (7)3.1 生产线需求 (7)3.1.1 生产效率需求 (7)3.1.2 灵活性与可扩展性需求 (7)3.1.3 安全性需求 (7)3.2 自动化设备需求 (7)3.2.1 设备功能需求 (7)3.2.2 设备兼容性需求 (7)3.2.3 设备易用性需求 (7)3.3 智能化软件需求 (7)3.3.1 数据采集与分析需求 (7)3.3.2 生产调度与优化需求 (7)3.3.3 设备监控与维护需求 (7)3.3.4 质量管理需求 (8)3.3.5 信息集成与共享需求 (8)第4章智能制造系统设计 (8)4.1 总体设计 (8)4.1.1 系统架构设计 (8)4.1.2 系统功能设计 (8)4.1.3 系统集成设计 (8)4.2 硬件系统设计 (8)4.2.1 设备选型 (8)4.2.2 传感器及执行器布局 (9)4.2.3 网络设计 (9)4.3 软件系统设计 (9)4.3.1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9)4.3.2 管理软件设计 (9)4.3.3 决策支持软件设计 (9)第5章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案 (9)5.1 工业应用 (9)5.1.1 物料搬运:利用工业实现物料的自动搬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9)5.1.2 装配作业:采用工业完成产品的组装、装配等工序,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人为失误。
(9)5.1.3 加工制造:利用工业进行高精度、高危险系数的加工制造任务,提升生产安全性。
(10)5.1.4 检测与维护:运用工业进行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及预防性维护,保证生产线的稳定运行。
(10)5.2 传感器与数据采集 (10)5.2.1 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运行温度,预防过热现象,保证设备安全。
工业自动化系统操作与维护手册

工业自动化系统操作与维护手册第1章系统概述 (4)1.1 系统简介 (4)1.2 系统组成 (4)1.3 系统功能 (5)第2章系统操作准备 (5)2.1 操作环境要求 (5)2.1.1 温度要求:操作环境温度应保持在5℃至40℃范围内,避免极端温度对设备造成损害。
(5)2.1.2 湿度要求:操作环境湿度应保持在10%至90%范围内,无凝露现象,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5)2.1.3 通风要求:操作环境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以保证设备散热良好,避免因过热导致的设备故障。
(5)2.1.4 �照明要求:操作环境应提供充足的照明,以便操作人员能够清晰地观察设备运行状态。
(5)2.1.5 电源要求:操作环境应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电压波动范围应在±10%以内,频率波动范围应在±5%以内。
(5)2.2 操作前检查 (5)2.2.1 设备外观检查:检查设备表面是否有异常磨损、变形、松动等现象,保证设备外观完好。
(6)2.2.2 连接线缆检查:检查设备连接线缆是否齐全、无损坏,连接是否牢固。
(6)2.2.3 仪表检查:检查设备上的仪表是否显示正常,有无异常报警。
(6)2.2.4 传感器检查:检查传感器是否安装到位,反应是否灵敏。
(6)2.2.5 零部件检查:检查设备零部件是否齐全,有无缺失、损坏。
(6)2.3 操作流程 (6)2.3.1 开机准备: (6)2.3.2 自检: (6)2.3.3 设备运行: (6)2.3.4 停机操作: (6)2.3.5 设备维护: (6)第3章控制系统操作 (6)3.1 PLC编程与操作 (7)3.1.1 PLC概述 (7)3.1.2 PLC编程语言 (7)3.1.3 PLC编程操作步骤 (7)3.1.4 PLC操作注意事项 (7)3.2 人机界面操作 (7)3.2.1 人机界面概述 (7)3.2.2 人机界面操作步骤 (7)3.2.3 人机界面操作注意事项 (8)3.3 操作 (8)3.3.1 概述 (8)3.3.2 操作步骤 (8)3.3.3 操作注意事项 (8)第4章传动系统操作 (8)4.1 电机操作与调试 (8)4.1.1 电机概述 (8)4.1.2 电机操作步骤 (8)4.1.3 电机调试 (9)4.2 变频器操作与调试 (9)4.2.1 变频器概述 (9)4.2.2 变频器操作步骤 (9)4.2.3 变频器调试 (10)4.3 伺服驱动器操作与调试 (10)4.3.1 伺服驱动器概述 (10)4.3.2 伺服驱动器操作步骤 (10)4.3.3 伺服驱动器调试 (11)第5章传感器与执行器操作 (11)5.1 传感器操作与调试 (11)5.1.1 传感器概述 (11)5.1.2 传感器操作步骤 (11)5.1.3 传感器调试方法 (11)5.2 执行器操作与调试 (11)5.2.1 执行器概述 (11)5.2.2 执行器操作步骤 (11)5.2.3 执行器调试方法 (12)5.3 传感器与执行器的维护 (12)5.3.1 传感器维护 (12)5.3.2 执行器维护 (12)第6章系统调试与优化 (12)6.1 系统调试流程 (12)6.1.1 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12)6.1.2 单机调试 (13)6.1.3 联机调试 (13)6.1.4 系统调试 (13)6.1.5 调试记录与分析 (13)6.2 系统功能优化 (13)6.2.1 硬件优化 (13)6.2.2 软件优化 (13)6.2.3 系统参数优化 (13)6.2.4 系统集成优化 (13)6.3 故障诊断与分析 (13)6.3.1 故障诊断方法 (13)6.3.2 故障分析 (14)6.3.3 故障处理 (14)6.3.4 预防措施 (14)第7章系统维护与保养 (14)7.1 日常维护与保养 (14)7.1.1 日常检查 (14)7.1.2 日常保养 (14)7.2 定期维护与保养 (14)7.2.1 定期检查 (14)7.2.2 定期保养 (15)7.3 系统备份与恢复 (15)7.3.1 系统备份 (15)7.3.2 系统恢复 (15)第8章安全生产与防护 (15)8.1 安全操作规程 (15)8.1.1 操作前的安全检查 (15)8.1.2 操作中的安全规范 (16)8.1.3 操作后的安全整理 (16)8.2 安全防护措施 (16)8.2.1 电气安全防护 (16)8.2.2 机械安全防护 (16)8.2.3 环境安全防护 (16)8.3 紧急处理 (16)8.3.1 紧急停机 (16)8.3.2 报告 (16)8.3.3 调查与处理 (17)第9章常见故障排除 (17)9.1 故障诊断方法 (17)9.1.1 观察法 (17)9.1.2 分段法 (17)9.1.3 参数检查法 (17)9.1.4 替换法 (17)9.1.5 诊断软件法 (17)9.2 PLC故障排除 (17)9.2.1 检查电源 (17)9.2.2 查看报警信息 (17)9.2.3 检查输入/输出信号 (17)9.2.4 检查程序 (18)9.2.5 更新固件 (18)9.3 传动系统故障排除 (18)9.3.1 检查电机 (18)9.3.2 检查驱动器 (18)9.3.3 检查传动机构 (18)9.3.4 检查传感器 (18)9.3.5 检查控制信号 (18)第10章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 (18)10.1 技术支持 (18)10.1.1 技术咨询 (18)10.1.2 技术培训 (18)10.1.3 技术更新与升级 (19)10.2 售后服务 (19)10.2.1 三包服务 (19)10.2.2 故障排查与维修 (19)10.2.3 定期巡检与保养 (19)10.3 配件供应与维修 (19)10.3.1 配件供应 (19)10.3.2 配件维修 (19)10.3.3 配件库存管理 (19)第1章系统概述1.1 系统简介工业自动化系统是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它融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及机械电子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
工业自动化系统组成

工业自动化系统组成工业自动化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控制器、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自动化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它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通信网络。
下面将详细介绍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组成部分。
一、硬件设备1. 控制器: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负责接收和处理传感器信号,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发出控制指令。
常见的控制器包括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DCS(分散控制系统)等。
2. 传感器:用于感知和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物理量和信号,如温度、压力、流量等。
常见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3. 执行器:根据控制器发出的指令,执行相应的动作,控制生产过程。
常见的执行器有电动阀门、电机、液压缸等。
4. 人机界面:用于人机交互,实现对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监控和操作。
常见的人机界面设备有触摸屏、工控机等。
5. 通信设备:用于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常见的通信设备有以太网交换机、无线通信模块等。
二、软件系统1. 监控软件:用于对工业自动化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实时显示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和状态,并提供报警和故障诊断功能。
常见的监控软件有SCADA(监控、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HMI(人机界面)软件等。
2. 编程软件:用于对控制器进行编程,实现控制策略的设计和调整。
常见的编程软件有PLC编程软件、DCS编程软件等。
3. 数据处理软件:用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并生成报表和图表。
常见的数据处理软件有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分析软件等。
4. 管理软件:用于对工业自动化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实现生产计划的制定和调度,以及对设备和资源的管理。
常见的管理软件有MES(制造执行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等。
三、通信网络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各个设备之间需要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通信网络起到连接各个设备的作用。
常见的通信网络包括以太网、现场总线(如Profibus、Modbus)、工业无线网络等。
工业自动化系统组成

工业自动化系统组成工业自动化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通过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控制和优化的系统。
它在工业生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质量。
工业自动化系统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份构成:1. 传感器和执行器:传感器用于感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将这些参数转换为电信号或者数字信号,传输给控制器进行处理。
执行器则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执行设备,如机电、阀门、气缸等。
2. 控制器:控制器是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份,它负责接收传感器传来的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和逻辑运算,生成控制指令,通过输出信号控制执行器。
控制器可以是基于硬件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也可以是基于软件的工控机或者嵌入式系统。
3. 通信网络: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各个设备需要进行数据的交换和共享,通信网络起到了连接各个设备的作用。
通信网络可以是有线网络,如以太网、现场总线等,也可以是无线网络,如无线传感器网络、蓝牙等。
通过通信网络,各个设备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远程监控。
4. 人机界面:人机界面是工业自动化系统与操作人员之间的交互界面,用于显示生产过程的状态、参数和报警信息,同时提供操作和配置的功能。
人机界面可以是触摸屏、操作面板、计算机界面等,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人机界面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
5. 数据存储与处理:工业自动化系统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大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优化。
数据存储可以采用数据库或者云存储等方式,数据处理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算法和模型进行。
6. 软件系统:工业自动化系统需要借助软件系统进行配置、编程和管理。
软件系统可以包括配置软件、编程软件、监控软件和管理软件等。
配置软件用于对控制器和传感器进行参数配置,编程软件用于编写控制逻辑和算法,监控软件用于实时监控和显示生产过程,管理软件用于对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
工业自动化系统组成

工业自动化系统组成工业自动化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传感器、执行器等技术手段,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监测的一种系统。
它可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工业自动化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通信网络、人机界面等。
1. 传感器:传感器是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感知和采集各种工艺参数和环境信息。
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测量温度变化,压力传感器可以测量压力变化,光电传感器可以检测物体的存在和位置等。
传感器将采集到的信息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控制器进行处理和决策。
2. 执行器:执行器是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执行相应的动作。
例如,电动阀门可以根据控制器的信号开关,电机可以根据控制器的指令启动和停止等。
执行器将控制器的输出信号转化为物理动作,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3. 控制器:控制器是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用于对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决策,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
控制器可以是基于硬件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基于软件的工控机或嵌入式系统等。
控制器根据预设的控制算法和逻辑,实时监测和调节生产过程,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优化。
4. 通信网络:通信网络是连接工业自动化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关键环节,用于传输控制信号和数据信息。
通信网络可以采用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例如以太网、现场总线、工业无线网络等。
通过通信网络,各个组成部分可以实现实时的数据共享和远程监控,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5. 人机界面:人机界面是工业自动化系统与人进行交互的接口,用于显示和操作系统的状态和参数。
人机界面可以是触摸屏、显示器、键盘等,通过直观的图形界面和操作方式,使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地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
人机界面还可以提供报警和故障诊断功能,帮助操作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以上是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不同的工业自动化系统在具体应用中可能会有所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自动化系统
工业自动化系统一般用于监控生产流程或生产环境。
这些自动化系统不断从生产线上的传感器接收连续数据(电荷耦和传感器相机),然后在通过客户专用的图像识别算法之前过滤这些数据。
这些图像识别模块允许自动化系统识别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状态。
例如生产线上没有产品或者是存在缺陷的产品。
这些信息被传送到主机。
由主机控制加速或者减慢生产线速度,或在生产线上对特定部分生成产生阻碍。
图1显示了一个典型的工业自动化系统。
包含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IP)核的Altera器件,可以帮助减少开发所需的成本、增加设计的灵活性并且缩短工业自动化应用的开发周期。
设计工程师还可以轻松的放置32位的Nios® 软核处理器于Cyclone™器件中,可以帮助他们灵活的实现应用中所需的外设功能。
并达到所需要的内核性能。
工程师可以灵活的配置系统的成本和性能,以获得一个低端、低成本的从系统或是一个在速度和外设需求上经过优化的高端的、高性能的系统。
图1.典型的工业自动化系统
注释
1. FIR = 有限脉冲响应
2. UART = 通用异步收发器
Cyclone器件能够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实现多种不同的应用。
32位Nios嵌入式处理器可以作为控制器组件应用,减轻主机系统的任务。
根据系统的要求实现各种接口控制系统,例如以太网媒体存储控制器(MAC)、局域网控制器(CAN)或是Profibus控制器。
用Altera提供了IP来实现10/100M以太网媒体存取控制(MAC)和局域网控制器,更进一步的缩短了设计周期。
Cyclone器件中的M4K M-RAM块可以实现缓冲器功能应用,并且应用Cyclone器件中的Altera的IP核可以实现FIR过滤器和UART功能,最终得到一个完整的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
设计工程师可以应用Altera的IP核结合Nios来加速他们的设计使他们可以花更多精力去关注在系统设计的其他部分。
除此之外,将独立器件的功能集成到单一的Cyclone器件中还可以减少电路板上的独立器件的数量,减少开发时间,而且有效的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Cyclone器件凭借其高效的器件结构在对成本敏感的工业应用中达到了性能和成本的统一。
Cyclone系列器件和Altera的其一系列功能互补的产品和方案为工业应用的设计师提供了用超低价格来实现超高性能应用的可能性。
相关链接
∙Cyclone器件系列特性
∙Cyclone IP
∙IP MegaStore
∙AN 343: OpenCore Evaluation of AMPP Megafunctions ∙Excalibur嵌入式处理器方案
∙Stratix器件:高层次的系统集成
∙DSP方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