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乐精华之十大名曲..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每一首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曲都让你荡气回肠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每一首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曲都让你荡气回肠轮回千载时光去,历史长歌代相传,大家好,我是轮回千百。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中国在每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崭露头角,而今天我们要说得就是中国在音律方面的成就,十首金曲带你领略不一样的中国风采。
第一首,摔琴绝弦,天涯何处觅知音——《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相传在先秦时期,当时的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伯,名牙。
他很喜欢弹琴,从小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
伯牙天资聪颖,琴艺大进,但却很难捕捉到乐曲的神韵。
一日,老师对伯牙说:'我带你去寻一个仙师点化点化,好吗?伯牙一口答应,高高兴兴地背着琴随老师乘船来到东海蓬莱山,老师让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师去了。
伯牙在这巍峨苍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见老师归来,便沿一条山路寻去。
绕过一个山头之后,不想却有一幅奇景挂在眼前:真是云中飞瀑,雾中清泉,水花四溅如珍珠,激音回荡如仙乐。
伯牙顿感天眼大开,灵感涌起,便席地而坐,抚琴而成妙曲。
突然,他的身后传来老师的声音:'哈哈,哈哈……仙师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所说的仙师就是大自然啊。
相传《水仙操》和《高山流水》这两首古琴曲都是伯牙当时成就的。
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
后来,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
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
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
待风平之后,一轮中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
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
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你能识琴之优劣吗?'樵夫接琴观之,答道:'此琴叫瑶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
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
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
中国器乐赏析

中国器乐赏析
中国器乐作品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和音乐的精髓,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几首经典的中国器乐作品赏析:
1.《二泉映月》:作曲家为古琴演奏家傅聪。
这首曲子以古琴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月亮的赞美和思念。
曲子以缓慢的旋律开头,逐渐加快节奏,达到高潮,然后再慢慢地结束。
整首曲子旋律优美、简洁,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和精神。
2.《梅花三弄》:作曲家为明代琴师姚履仁。
这首曲子以古琴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梅花的赞美。
曲子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表现了梅花的形态、花香和花意。
整首曲子旋律简洁、清新,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追求。
3.《大鼓打碗》:作曲家为清代民间艺人。
这首曲子以大鼓和碗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曲子以激烈的鼓点和碗声开头,逐渐加快节奏,达到高潮,然后再慢慢地结束。
整首曲子节奏明快、热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豪迈和热情。
4.《广陵散》:作曲家为唐代琴师吕洞宾。
这首曲子以古琴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广陵的赞美。
曲子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表现了广陵的山水、人文和风情。
整首曲子旋律婉转、悠扬,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以上这些中国器乐作品都是经典之作,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表现了中国
古代文化和音乐的精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值得广大音乐爱好者欣赏和品味。
国乐精华之十大民歌

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耶,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等到千里雪消融,等到草原上送来春风。 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耶,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下页还有:朱哲琴的女声唱法。
国乐精华之十大民歌
(03:28)
九、《草原之夜》
(02:32)
二、《在那遥远的地方》
此曲由著名的“民歌大王”王洛宾先生(1913-1996)整理创作。1941年春 天,电影导演郑君里去青海省青海湖畔拍摄一部电影时,当时参加演出王洛宾对 当地一位藏族千户长的女儿卓玛情有独钟,在离开青海湖时根据当地民歌创作了 这首《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首《在那遥远的地方》和下面的《半个月亮爬上来》被选录入《20世纪华 人音乐经典著作》。《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还被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Paul Robeson ( 《 老 人 河 》 等 歌 曲 的 演 唱 者 ) 、 西 班 牙 著 名 男 高 音 歌 唱 家 Jose Carreras等人作为自己的保留曲目,用中文唱遍全世界,并被享誉全球的巴黎音 乐学院编入音乐教材。 歌词: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抛弃了财产,跟她去牧羊。每天看著那粉红的笑脸,和那美丽金边的衣 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她拿著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 上。 下页还有:朱哲琴的另一种唱法。
国乐精华之十大民歌
(02:14)
八、《蝴蝶泉边》
《蝴蝶泉边》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的爱情喜剧故事片《五朵金花》中的插曲。 电影讲述了一对在云南大理蝴蝶泉边对歌定情的白族青年的爱情故事。对歌这种当地特有 的白族青年男女定情方式对于当时的汉族观众还是相当陌生的。而随着影片的放映,这首 《蝴蝶泉边》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著名满族作曲家雷振邦(1916-1997)采用两首不同 风格的白族民歌加工而成丰富独特的旋律。词作者是电影《五朵金花》的编剧季康。 歌词: 女:大理三月好风光哎,蝴蝶泉边好梳妆,蝴蝶飞来采花蜜哟,阿妹梳头为哪桩?蝴 蝶飞来采花蜜哟,阿妹梳头为哪桩? 男:蝴蝶泉水清又清,丢个石头试水深,有心摘花怕有刺,徘徊心不定啊伊哟。 女:有心摘花莫怕刺哎,有心唱歌莫多问,有心撒网莫怕水哟,见面好相认。 男:阳雀飞过高山顶,留下一串响铃声,阿妹送我金荷包哟,哥是有情人啊伊哟! 女:燕子衔泥为做窝,有情无情口难说,相交要学长流水哟,朝露哥莫学啊伊哟! 男:祖传三代是铁匠,炼得好钢锈不生,哥心似钢最坚贞,妹莫错看人。送把钢刀佩 妹身,钢刀便是好见证,苍山雪化洱海干,难折好钢刃。
中国十大名曲欣赏

中国十大名曲欣赏中国拥有丰富而悠久的音乐文化,以及各式各样的著名音乐作品。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曾影响过很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在音乐方面,无论是传统歌曲还是现代歌曲,都受到人们的喜爱。
其中一些曾经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曲目,被视为中国的“十大名曲”,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
首先,我们来听一听《燕归巢》。
这首传统民歌由宋曲家白洁公主创作,由太原曲家胡启开创作,最初被记录为太原曲。
旋律清新安详,歌词勾勒了婉转悠扬的美丽意境,描写了归山探亲的情景,在宣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家园的思念之情。
其次,我们来欣赏一下《念奴娇》。
这首传统曲子由明朝朱雀抄家、钱彩稻亲自操刀,有“唱出红颜怨”的传奇故事。
清新抒情,用荷锄在水里打拍做伴奏,更为悲凉,使人心生感动,被视为“音乐之母”。
第三,我们来听一听《十面埋伏》。
这首具有浓重历史背景的古老民歌,便是清朝宪兵征讨叛军的战斗歌曲,突出了兵士的无畏精神,用紧凑的节奏来描绘出血腥的战场,朗朗上口,更具有火热的斗志。
第四,我们来听一听《千古绝唱》。
这首古诗词的歌曲由北宋的圣人苏轼创作,以古楚辞的风格加以改写,内容深刻,文字婉约,传达了人生及其意义,以及追求幸福的志愿,在大自然中释放自我,让人们坚定信念、安然度日。
第五,我们来听一听《梅花三弄》。
这首古典经典曲子,由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创作,以瑰丽的曲调和优雅的文字,配上古筝的轻轻弹奏,轻快自然,洋溢着乐观、欢快的气氛,让人献上膝盖倾听,久久不忍离去。
第六,我们来欣赏一下《念慈悲》。
这首清朝时期出自陈继嗣之作,以宁静真诚的词句,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社会治安、君臣关系及法律效力等方面的诉求,深具象征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第七,我们来欣赏一下《南乡子》。
这首经典曲目,出自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旋律柔美宁静,歌词抒发了苏轼的思乡之情,感受到他对家乡的深切怀念,诉说着他对家乡的痴心,也抒发出他浓厚的感情色彩。
第八,我们来欣赏一下《五更歌》。
【公基常识】我国十大古典名曲

【公基常识】我国十大古典名曲我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1、《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曲中高山流水之意。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汉族古琴名曲,属于古代大型琴曲,它最早出现在汉代。
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最多的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
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
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
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为了不连累母亲,自己毁容而死。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汉族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
《广陵散》在历史上曾绝响一时,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间。
3、《平沙落雁》《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是一首汉族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平沙落雁,本是著名的自然景色「潇湘八景」之一。
曲中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
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先有几只降落在岸上,仰首与空中的飞翔者相互鸣叫呼应,继而雁群一一敛翅飞落。
琵琶演奏十大名曲

琵琶演奏十大名曲琵琶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琵琶被视为重要的乐器之一,不仅广泛应用于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还流传到周边国家,成为世界音乐的一部分。
琵琶演奏十大名曲是指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首琵琶曲,它们分别是:1. 《广陵散》:这是一首古老的传统琵琶曲,被认为是中国琵琶音乐的经典之作。
这首曲子源于古代楚国,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十面埋伏》:这是一首著名的战争题材琵琶曲,描绘了中国古代战争中的一场战役。
这首曲子旋律激昂、气势磅礴,是琵琶演奏的代表作品之一。
3. 《夕阳箫鼓》:这是一首充满诗意的琵琶曲,描绘了古代文人雅士的悠闲生活和诗情画意。
这首曲子旋律优美、流畅,是琵琶演奏的经典之作。
4. 《阳春白雪》:这是一首充满阳春白雪气息的琵琶曲,象征着纯洁、高雅的品质。
这首曲子旋律清新、流畅,是琵琶演奏的代表作品之一。
5. 《彩云追月》:这是一首充满浪漫气息的琵琶曲,描绘了月光如水、彩云追月的唯美景象。
这首曲子旋律优美、流畅,是琵琶演奏的经典之作。
6. 《霸王卸甲》:这是一首充满战争气息的琵琶曲,描绘了中国古代战争中的一场战役。
这首曲子旋律激昂、气势磅礴,是琵琶演奏的代表作品之一。
7. 《月儿高》:这是一首充满梦幻气息的琵琶曲,描绘了古代文人雅士的悠闲生活和诗情画意。
这首曲子旋律优美、流畅,是琵琶演奏的代表作品之一。
8. 《胡笳十八拍》:这是一首充满悲壮气息的琵琶曲,描绘了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壮烈场面。
这首曲子旋律高亢、激昂,是琵琶演奏的代表作品之一。
9. 《广陵散》:这是一首古老的传统琵琶曲,被认为是中国琵琶音乐的经典之作。
这首曲子源于古代楚国,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0. 《彝族舞曲》:这是一首充满彝族风情的琵琶曲,描绘了彝族人民的热情、豪放和快乐。
这首曲子旋律优美、流畅,是琵琶演奏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些琵琶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中国十大名曲欣赏

中国十大名曲欣赏第一篇:中国十大名曲欣赏中国十大名曲欣赏------------------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
俞伯牙在江边抚琴,唯钟子期从中听懂山之雄浑、水之幽深;春江明月初升,一叶扁舟,一点渔火,在月下随水漂浮;寒梅迎霜傲雪,疏影弄月,暗香轻度,清奇挺拔;离乡背井的凄凉中夹杂着别子后思念,如泣如诉,身陷十面埋伏,耳听四面楚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气短,别姬自刎,痛何如哉;秋月秋风秋夜长,之影徘徊思故乡,如此寂寞,卿何以堪;自稽康辞世,从此而绝的广陵散,再现当年聂政刺王的侠肝义胆,今人有兴有幸得见,可谓幸甚。
1、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广陵散琴曲又名《广陵止息》。
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稽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现存琴谱最早见於《神奇秘谱》。
又名《广陵止息》。
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积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又一说: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
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以《神奇秘谱》载录最早。
早期并无内容记载,现多数琴家按照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与正史有出入)。
据《琴操》中所载:聂政,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杀。
为报父仇,上泰山刻苦学琴十年之后,漆身吞炭,改变音容,返回韩国,在离宫不远处弹琴,高超的琴艺使行人止步,牛马停蹄。
韩王得悉后,召进宫内演奏,聂政趁其不备,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韩王。
中国名曲鉴赏

中国名曲鉴赏
中国的名曲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
1. 渔舟唱晚:这是一首广东民歌,描绘了渔夫在傍晚时分返航的情景,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而闻名。
2. 茉莉花:这是一首江南民歌,以其简单与优雅而受到喜爱。
它表达了对清新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 小河淌水:这是一首山西民歌,它抒发了对故乡美景的赞美,旋律明快,活泼欢快。
4. 平湖秋月:这是一首江南古曲,通过音乐描绘了秋天湖面上的月光和静谧氛围,给人带来宁静和思考。
5. 歌唱祖国:这是一首标志性的中国合唱曲,被广泛用于各种庆典和慈善活动中,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6. 清明上河图:这是一首古琴曲,以清明节期间的繁华景象和人物活动为题材,通过琴音展现了历史与人文的魅力。
以上仅为中国名曲中的一小部分,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瑰丽的作品,你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探索来了解更多中国名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乐精华之十大名曲
以作品产生的大致年代先后为序
一、《流水》(古琴)(04:54)
二、《阳春白雪》(琵琶)(07:27)
三、《十面埋伏》(琵琶)(09:01)
四、《广陵散》(古琴)(06:10)
五、《梅花三弄》(古筝、洞箫合奏)(08:53)
六、《阳关三叠》(古琴)(05:02)
七、《春江花月夜》(古筝)(09:03)
八、《渔舟唱晚》(古筝)(03:27)
九、《良宵》(二胡)(06:09)
十、《二泉映月》(二胡)(06:09)
一、《流水》(古琴)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不必再多说什么了。
《高山流水》的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后分为《高山》、《流水》两曲。
“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后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经常被后人演奏者多为《流水》。
此曲曾入选美国70年代的“旅行者2号”飞船的太空唱片,在太空中播放,向外星文明展示人类文明的精华。
此太空唱片的使用寿命据估计超过地球的年龄,也就是说在地球毁灭之后,这首曲子仍然存在。
二、《阳春白雪》(琵琶)
战国时楚人宋玉在《对楚王问》中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者弥寡……”
看来,所谓“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者,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的对立了。
可惜后世只传下了这首“阳春白雪”。
此曲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三、《十面埋伏》(琵琶)
此曲描写的是韩信以“十面埋伏”在垓下大败楚霸王项羽的战争场面。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意境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四、《广陵散》(古琴)
东汉蔡邕的《琴操》中记载有与此曲相关的历史故事: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因为韩王铸剑,违了期限,被韩王所杀。
聂政为父报仇行刺失败,但他知道韩王好乐后,遂毁容,入深山,苦学琴艺10余年。
身怀绝技返韩时,已无人相识。
于是,找机会进宫为韩王弹琴时,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他自已当然也是壮烈身亡了。
近代琴家杨时百,其所编《琴学丛书》的《琴镜》中就认为此曲源于河间杂曲《聂政剌韩王曲》。
此曲听来隐隐有英雄气,盖非无因。
虽然西晋嵇康临刑前弹奏此曲,并叹曰:“《广陵散》于今绝矣!”其实此曲并未失传。
现在普遍认为明人朱权的《神奇秘谱》所载的曲谱为真本。
五、《梅花三弄》(古筝、洞箫合奏)
关于此曲的来历,一般认为是源自《世说新语》中的一个故事。
《世说新语·任诞》载:桓伊(字子野)善吹笛,王微之(字子猷)早闻其名,但两人从未谋面。
一次王徽之乘舟将发,这时岸上过来一队车马,从人告诉他车中坐的就是桓伊。
于是王徽之邀请桓伊演奏。
桓伊下车,坐胡床吹笛,奏三调后即离去。
随后,客主两人乘车上舟各奔前程,从头至尾,不交一言。
而这首《梅花三弄》,据说就是桓伊当时演奏的曲子。
此曲另有筝、小提琴等演奏的其他版本。
但依在下浅见,表现孤傲的梅花,恐怕还是洞箫更合适一些。
而且在中国传统的神话中,仙人大多也是吹箫的,这与梅花身份的高洁正好也是一个映衬。
六、《阳关三叠》(古琴)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而谱写的一首琴歌。
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
唐末时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
”后来又被谱入琴曲,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
流传下来的各种版本基本都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七、《春江花月夜》(古筝)
《春江花月夜》又名《夕阳箫歌》、《浔阳夜月》。
大概得名于唐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
所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情景,在此曲中用细腻、委婉的旋律得到了完美的表达。
海外华人中此曲享有盛名
八、《渔舟唱晚》(古筝)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曲,标题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
乐曲描绘了江南水乡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直至月光如水、万家灯火的动人画面。
有关乐曲的由来,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一种认为是30年代中期古筝家娄树华根据明、清时期的古曲《归去来》加以改编而成的,另一说法是山东古筝家金灼南早年将家乡的民间传统曲《双板》等乐曲改编而成的。
九、《良宵》(二胡)
此曲由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及教育家刘天华先生(1895-1932)作于1927年,原名《除夜小唱》。
1927年除夕,刘天华的几个学生到他家过年,那晚他心情特别好,再加上受到除夕欢乐气氛的感染,即兴拉弦作曲,一气呵成。
十、《二泉映月》(二胡)
《二泉映月》的曲作者叫华彦钧(1893-1950),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人。
他从小随做道士的父亲在道观里长大,道士们做道场用的乐器竹笛、三弦、二胡、琵琶等乐器他逐渐地全都学会了。
十五、六岁时,他已成长为无锡道教界一名出色的乐师。
1928年,他双目失明,人们从此习惯地叫他“瞎子阿炳”。
由于社会动乱,生活无着,道产也变卖一空,他开始了流浪的卖艺生涯。
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这种比乞丐强不了多少的流浪卖艺中度过的。
阿炳演奏的许多乐曲,都是他自编的,《二泉映月》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乐曲就像他悲惨一生的真实写照,作品的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
1950年暑假,当时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的杨荫浏(1899-1984)、曹安和(1914-2004)两位音乐家,携带学院刚刚买到的一台进口钢丝录音机回到家乡无锡,找到久仰大名的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要为他的演奏录音。
当时阿炳已经多年不演奏乐器了,手头也没有乐器,杨荫浏就从乐器店现买了琵琶、二胡各一把,阿炳练习了三天之后,录下了《二泉映月》等两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
第二年当他们再去看望阿炳时,这位饱经沧桑的民间音乐家已经因病去世了,他们录制的《二泉映月》等乐曲,成了阿炳仅存于世的绝响。
当年为《二泉映月》这首乐曲录音后,杨荫浏问起这首乐曲的曲名,阿炳说这首乐曲没有名字,是他随便拉的。
杨荫浏又问他常在什么地方拉,他说在街头,也常在惠山的亭子上拉。
因为惠山脚下有一泓美丽的泉水,名为“天下第二泉”,杨荫浏说,那就叫《二泉映月》吧!此曲的曲名就从此而来。
据中央音乐学院终生院长赵沨先生回忆:“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是: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中央音乐学院第一次听到用二胡演奏《二泉映月》时泪流满面的情况,并且以东方人所特有的那种虔诚的态度来说:这种音乐只应该跪下去听,并且真正的从椅子上顺势要跪下去,当我枝着他的手又把他扶在座位上之后,他又哺哺地向我说:如果我听了这次演奏,我昨天绝对不敢指挥这个曲目,因为我并没有理解这首音乐,因此,我没有资格指挥这个曲目。
国乐精华之十大名曲(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