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原理、最新发展和应用,掌握多媒体处理的基本技能,并能实际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本课程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多媒体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理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原理及最新发展,了解多媒体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掌握音频、图像、视频及动画等多媒体元素的基本处理技能,熟悉常用的多媒体处理工具。

3、熟悉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流程,能够设计并开发简单的多媒体应用软件。

4、通过实际案例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多媒体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1、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介绍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历史和发展,以

及多媒体数据的特性。

2、多媒体基本元素:详细介绍音频、图像、视频及动画等基本元素的处理原理和方法。

3、多媒体处理工具:介绍常用的多媒体处理工具,如音频编辑软件、图像处理软件、视频编辑软件等。

4、多媒体应用系统设计:介绍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及发布等环节。

5、多媒体应用开发实例: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多媒体应用开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

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多媒体处理工具的使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项目教学:通过小组项目的方式,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个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五、课程评估

1、平时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以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期中考试:通过笔试形式,考察学生对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形式,全面考察学生对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的掌握情况。

4、项目评估:对小组完成的多媒体应用系统进行评估,包括功能实现、技术运用、团队协作和创新等方面。

六、教学资源

1、教材:《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由XXX主编,XXX出版社出版。

2、参考书目:《多媒体技术原理与应用》,由XXX主编,XXX出版社出版;《多媒体设计与实践》,由XXX主编,XXX出版社出版。

3、教学设备:计算机实验室、多媒体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4、教学软件:常用的多媒体处理软件,如Adobe Audition、Adobe Photoshop、Adobe Premiere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

本课程共36学时,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1、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6学时):介绍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历史和发展,以及多媒体数据的特性。

2、多媒体基本元素(12学时):详细介绍音频、图像、视频及动画等基本元素的处理原理和方法。

3、多媒体处理工具(12学时):介绍常用的多媒体处理工具,如音频编辑软件、图像处理软件、视频编辑软件等,并实践操作。

4、多媒体应用系统设计(6学时):介绍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及发布等环节。

5、多媒体应用开发实例(2学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多媒体应用开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建议

1、教师应具备较深厚的多媒体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准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多进行实验操作,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3、建议学校提供充足的计算机实验设备,以保证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刘成明 教学大纲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刘成明教学大纲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刘成明教学大纲》 一、引言 在当今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必备技能。而在教育领域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更是被寄予了厚望。本文将围绕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重点关注刘成明教学大纲中对多媒体技术的要求和应用。 二、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多媒体技术是指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集成在一起,通过电子设备进行传播和展示的技术。在刘成明教学大纲中,对多媒体技术的概念给予了清晰的定义,并指出了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三、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1. 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意义

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它还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刘成 明教学大纲中提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多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刘成明教学大纲中,提到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包括PPT课件、教学视频、动画演示等。这些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生动地 讲解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们也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 理解知识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 在我看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打破传统 教学的束缚,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它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多媒体 技术的应用,在教学和学习中加以积极推广和运用。 五、总结与回顾 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在教学 中的应用。刘成明教学大纲中对多媒体技术的要求和应用也为我们提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原理、最新发展和应用,掌握多媒体处理的基本技能,并能实际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本课程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多媒体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理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原理及最新发展,了解多媒体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掌握音频、图像、视频及动画等多媒体元素的基本处理技能,熟悉常用的多媒体处理工具。 3、熟悉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流程,能够设计并开发简单的多媒体应用软件。 4、通过实际案例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多媒体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1、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介绍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历史和发展,以

及多媒体数据的特性。 2、多媒体基本元素:详细介绍音频、图像、视频及动画等基本元素的处理原理和方法。 3、多媒体处理工具:介绍常用的多媒体处理工具,如音频编辑软件、图像处理软件、视频编辑软件等。 4、多媒体应用系统设计:介绍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及发布等环节。 5、多媒体应用开发实例: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多媒体应用开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 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多媒体处理工具的使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项目教学:通过小组项目的方式,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个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五、课程评估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期末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期末 该段落介绍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总体概述,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大纲 该段落列出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具体教学大纲,包括各个单元的主题、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 单元一:多媒体概述 主题: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相关知识: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的组成要素 技能要求: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够区分不同媒体类型 单元二:图像处理 主题:图像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相关知识: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图像采集和处理的基本方法技能要求:掌握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能够实现简单的图像处理算法 单元三:音频处理

主题:音频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相关知识:音频信号的特性、音频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方法 技能要求:了解音频处理的基础知识,能够处理音频数据 单元四:视频处理 主题:视频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相关知识:视频信号的特性、视频的采集和处理技术 技能要求:掌握视频处理的基础知识,能够实现简单的视频编 码和解码 单元五:多媒体编程 主题:多媒体编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相关知识:多媒体编程语言、多媒体应用程序的开发技术 技能要求:了解多媒体编程的基础知识,能够开发简单的多媒 体应用程序《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期末》技能要求:了解多媒体编程 的基础知识,能够开发简单的多媒体应用程序《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期末》 该段落将介绍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 评估方式和标准,包括考试、作业和项目等形式。

教学评估是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评估学生在多 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中的研究成果和能力。评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考试:考试是评估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的常用方法。课程期末考试将综合考察学生对多媒体技术概念、原 理和应用的理解。考试内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等形式, 以全面评估学生对研究内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作业:作业是评估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课程期间将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与多媒体技术 相关的设计、制作或分析任务。作业内容包括项目开发、报告撰写、实践操作和程序编写等,通过作业评估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项目:项目是评估学生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方式。 在课程中,将安排一定数量的多媒体项目,要求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完成与多媒体技术和应用相关的实际项目。项目内容包括需求分析、设计方案、开发实施和成果展示等,通过项目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 和实践能力。 课程教学评估标准将根据考试、作业和项目的评估结果综合确定。通过评估,旨在促进学生的研究和能力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 素质和创新能力。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 本课程以应用为目标,课程内容主要围绕音频、图像、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媒体元素,掌握其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结合实际案例学会各种媒体元素的编辑和合成,最后能够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 课程概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将学会如何处理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还会学习二维和三维动画的制作。 本课程包括7个单元,多媒体技术基础,音频处理技术及其应用(Audition),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应用(Photoshop)、视频处理技术及其应用(Premiere)、动画制作(Flash与3ds Max)、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和视频的后期合成(After Effects)。 本课程将通过大量实际案例的教学,帮助大家快速掌握多媒体常用软件的操作及其应用,通过分析各种技术实现的原理可以帮助大家成为多媒体技术的高手。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及其工作原理,掌握多媒体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及其综合应用,学会制作一个完整的多媒体作品。 课程大纲 第1章多媒体技术基础 1.3 多媒体软件系统 第一单元测验 1.1 多媒体技术概述 1.2 多媒体硬件系统 第2章音频处理技术与应用 2.1 音频处理基础 2.2 音频处理软件Audition

第2单元测验 实验1 音频的编辑与合成 第3章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 3.1 图像处理基础 3.2 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基本操作 3.2 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工具的使用 3.2 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图像的调整与修饰3.2 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图层、通道与蒙版3.2 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滤镜与综合应用 第3章单元测验 实验2 Photoshop图像处理及应用 第4章视频处理技术与应用 4.1 视频处理基础 4.2 视频处理软件Premiere——项目资源管理 4.2 视频处理软件Premiere——素材编排 4.2 视频处理软件Premiere——效果控制 4.2 视频处理软件Premiere——音频控制与字幕制作4.2 视频处理软件Premiere——综合应用 第4章单元测验 实验3 Premiere视频处理及其应用 第5章动画制作 5.3.1 3ds max的基本操作

《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

《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 课程类别: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选修/必修 计划学时:48 计划学分:4 先修课程:无 选用教材:《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移动学习版)》 适用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动画设计专业 二、课程简介 数字媒体技术是依靠计算机技术来处理媒体信息、图形图像、声音视频、交互操作以及相关事务的先进技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等新型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在很多行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针对数字媒体技术,本课程先从理论知识入手,介绍数字媒体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信息系统等,然后融合数字媒体的实践,讲解数字媒体在不同领域的使用与操作方法,加强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各类数字媒体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方法,包括动画、影视和多媒体作品;掌握常用媒体素材处理的技巧;从而能独立设计和完成小型数字媒体作品,具备数字媒体技术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课程教学要求

注:“课程教学要求”栏中内容为针对该课程适用专业的专业毕业要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M”或“L”。“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

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 注:此表中内容为该课程的全部考核方式及其相关信息。 六、学生学习建议 (一)学习方法建议 1.以讲授为辅、上机演示为主; 2.理论配合实例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字媒体作品的制作能力; 3.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学生课外阅读参考资料 《Premiere数字影视剪辑(项目式全彩微课版)》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 本课程属于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类新形态丛书,采用“本章导读→目标掌握→课堂案例→知识讲解→课堂实训→课后练习”的结构进行讲解,以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相对于纯理论知识的枯燥讲解方式,本课程先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使读者对数字媒体软件的应用有全面的了解。 平时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在线学习习题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等方面,占期末总评的50%。期末考试成绩占期末总评的50%。

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计划

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计划 一、引言 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计划旨在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素质。本计划将详细介绍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特点,探讨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二、多媒体技术概述 1. 多媒体技术的定义与发展 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集成显示、存储和传输的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迅猛发展。 2.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呈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交互性强、视听效果好等特点。通过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更加生动有趣、互动性更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1.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1 多媒体技术在知识讲解中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生动的动画、图像和视频等展示给学生, 可以直观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效果。 1.2 多媒体技术在案例分析中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真实的案例情境以图文、音频、视频 等呈现给学生,引导他们进行分析与讨论,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 操作能力。 1.3 多媒体技术在互动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课堂互动,例如通过投票 系统、在线讨论平台等,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的培养。 2. 多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模 拟实验操作过程、呈现实验数据以及分析结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 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 3. 多媒体技术在课外拓展中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课外拓展资源,如科普视频、 电子书籍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开拓视野,培养学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计划的实施步骤 1. 教学目标的设定

《会展多媒体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会展多媒体设计》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EXAD1012 课程名称:会展多媒体设计 英文名称:Multimedia Design of Exhibition 课程学时(周数):54学时实践学时(周数):18学时 课程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广告会展 一、实践教学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会展多媒体设计》是会展广告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以电脑设计软件的实践操作为主,通过对场馆三维浏览动画的学习、虚拟现实在线交互展示及影片后期编辑的学习,掌握会展广告相关的多媒体设计制作技术。 二、实践环节教学的基本要求 1、通过课程实践教学,掌握会展广告相关的多媒体设计制作技术,提升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 2、掌握相关电脑软件的实际操作技能,提升动手设计能力。 3、熟练使用3Dmax、VRP虚拟现实和影视后期编辑软件能够在会展多媒体设计实践中熟练运用电脑软件完成设计任务。 三、实践环节的内容 1、漫游动画基础和脚本镜头运用。控制动画时间,自动关键帧,手动关键帧,镜头动画。 2、展示场馆漫游动画。调整摄像机位置,测试渲染镜头。 3、展示场馆漫游动画。场景灯光设置,场景材质设置。 4、动画渲染输出设置。VRAY渲染器使用,镜头渲染输出设置。 5、场馆展示漫游动画实例制作。 6、虚拟现实VRP11编辑器基础知识。VRP编辑器界面,VRP编辑器常用功能模块。 7、虚拟现实项目的制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虚拟现实项目的工作流程,项目制作注意事项,简易场景的制作流程。 8、常见材质的创建与编辑。VRP材质属性面板,金属、玻璃、地板、布料、镜面、水面材质的创建。

9、ATX动态贴图使用基础。ATX动态贴图编辑器的界面,动态贴图的创建及应用。 10、角色动画的创建。角色库的添加与调用,动作库的添加与调用,路径动画的参数与创建方法。 11、VRP相机的创建,VRP场景碰撞。各类相机的创建及技巧,场景碰撞属性的设置及注意事项。 12、交互界面的使用。初级界面的使用方法,初级界面中“页面”的使用,初级界面中的二维界面元素的创建,初级界面的属性面板,高级界面的使用方法。 13、场馆虚拟现实设计制作实例 15、视频后期编辑制作,添加与剪辑影片素材。 16、视频转场效果的应用,视频过滤镜特效的应用。 17、影视字幕效果的制作,影视音频效果的处理。 18、预演、输出与刻录影片。 时间安排 软件知识讲授36学时,实践操作18学时。 四、实践环节的形式与方法 采用上机操作的实践方法,教师根据实践内容讲解操作每项具体实践的步骤要求及方法,学生根据教师的操作步骤进行独立实践练习,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及时解决学生所碰到的相关问题。 五、实践环节的考核和成绩评定 完成设计实践任务,根据学生对设计实践任务的完成质量,和学生对相关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来评定成绩。 六、实践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实践练习要求按照老师不同练习要求,画面整洁,思路清晰 七、实践教学教材、指导书及主要参考书 《Premiere影视后期编辑与特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 《VRP11虚拟现实编辑器标准教程》,印刷工业出版社,2011年 《格调——3ds Max 2010/VRay建筑动画项目实战解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课程代码:01410101 学分:2 学时:48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16 实验学时:上机学时:32 课程实践学时: )先修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 适用专业:物理学(师范) 教材: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教程,付明柏,科学出版社,2012年1月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面向物理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PowerPoint是Microsoft Office软件包中专门用于制作演示文稿的办公软件,在多媒体演示、产品推介、个人演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PowerPoint也是教师用于制作教学课件的最主要的软件之一,PowerPoint能够灵活的嵌入图片、音频、动画和视频等素材,形成内容丰富、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由于本课程的先修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介绍了各种素材的采集、加工和处理,因此本课程将着力于如何用PowerPoint 将各种素材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让素材服务于教学内容,最终使教学内容以较合理、美观、高效的形式体现出来。本课程不仅仅限于介绍各种方法和技术本身,还会在此过程中穿插课件制作的一些原则、理念、经验等内容,并且针对物理学(师范)专业有针对性的介绍相关物理课件的制作案例。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全面系统的学习PowerPoint,熟练掌握运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的方法; 课程目标2:能够独立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课程目标3:能够针对物理学专业特色,制作出精美实用的课件。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3: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

教学大纲安徽工程大学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教案大纲 课程名称: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适用专业: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函授) 辅导教材:《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第版)》钟玉琢编著清华大学出版 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多媒体压缩编码和多媒体存储以及多媒体传输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以及了解一些常用的音视频编辑的软件使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促进多媒体的应用,加深对数字化的了解,促进数字化的应用。网络与多媒体的日趋接近,通过学习,有利于学生在网络和多媒体上进行综合应用。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基本内容分为多媒体技术特征、数据压缩的基本技术、音频数据的压缩编码等章。其基本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多媒体技术特征 了解多媒体的概念以及产生的技术背景,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终端和多媒体通信系统,了解多媒体系统的类型、特点和相关业务。 (二)数据压缩的基本技术 熟悉数据压缩的理论依据,了解脉冲编码调制(),熵编码、数据无损压缩、小波与小波变换,了解子带编码、量化、图像压缩与编码。 (三)音频数据的压缩编码 了解数字声音编码、感知声音编码、声音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了解常用的音频处理软件的使用。 (四)视频数据的压缩编码 了解人眼的视觉特性、颜色空间变换,掌握彩色电视信号的相关定义;了解典型的视频编码器和解码器结构框图、编码过程。了解图像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了解常用的非线性编辑软件的使用。 (五)多媒体传输网络 了解多媒体数据的特点,熟悉多媒体数据时域特征表示。了解多媒体传输网络的性 1 / 2

数字媒体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数字媒体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适用专业: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编号:0809413064 前修课程:计算思维导论学分:1.5 总学时:24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课程目的:本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字媒体技术基础,掌握数字媒体信息的基本处理方法,并能利用数字媒体工具进行较简单的素材的制作,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前沿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为开展更深入的科学研究打下扎实基础。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数字媒体开发环境、数字媒体开发工具、音频卡、视频卡、数字媒体项目开发流程;熟练掌握数字媒体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数字媒体硬件技术、文本处理技术、图形图像编辑与处理、数字音频与视频处理、计算机动画等。对重要知识采取知识讲解与案例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并选取典型的案例让学生上机实践。 二、教学内容总学时:16学时第一章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 2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了解多媒体产品及其制作过程。掌握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媒体类型,及流媒体概念。 重点:多媒体基本概念,多媒体技术特性。 难点:媒体类型 第二章多媒体个人计算机 3学时 基本要求:掌握多媒体系统的组成和主要特征,了解关于MPC的概念,MPC的数据摸式,声音适配器与声音还原等知识,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及多媒体关键技术,了解多媒体通信与分布式多媒体系统的相关概念和特性。了解并掌握各种多媒体板卡和设备的功能和作用,如扫描仪、数码相机、投影仪及光盘刻录机和可擦写光盘刻录机等非键盘输入输出设备。了解光盘的分类和标准,光驱的主要指标;掌握CD-ROM基本工作原理;了解并掌握显示适配器与显示器的原理、指标;声卡的工作原理;网卡的功能等。

《多媒体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多媒体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课程编号:0701050 学分: 2 学时:32 一、课程教学对象 通信工程专业的本科生。 二、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为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内容包括:多媒体技术的特征、视觉特性和彩色电视信号、数据压缩的基本技术、恒定速率多媒体信息的编码、多媒体同步、多媒体传输网络、多媒体通信终端与系统、视频数据的分组传输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多媒体通信技术及发展趋势。 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全面了解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特征,会议电视系统、桌面会议电视系统和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基本含义以及多媒体技术中的交互工作方式与传统通信技术中的双向通信的区别。了解多媒体系统的类型和类型的关键技术。 (2)了解人眼的视觉特性和彩色电视信号的相关定义。 (3)掌握多媒体同步技术。 (4)掌握多媒体网络类别、电路交换广域网对多媒体信息传输的支持、分组交换的广域网对多媒体信息传输的支持、以太网对多媒体信息传输的支持、IP 网对多媒体信息传输的支持、ATM广域网对多媒体信息传输的支持;了解宽带IP网、宽带用户接入网。 (5)熟悉传送层协议、视听通信系统与终端、协同计算与组通信、多媒体流式应用系统与终端。 (6)了解服务质量的保障、应用层拥塞控制、传输层差错控制、编码层差错控制等技术。 (7)了解可伸缩性编码、视频转码、多描述视频编码、视频信源的统计特性。 三、对先修知识的要求

先修课:通信原理、数字电路。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建议(总学时数: 32 )

新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新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代码:ZJ1204028 2.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能力课 3.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必修 4. 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有关新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学会使用各种工具软件制作出多种类型的新媒体作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水平,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之成为更加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使学生掌握各种媒体的基本处理技术和常用新媒体外设的使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结合新媒体作品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对各种新媒体软件的介绍和学习,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利用软件中提供的帮助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 5. 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课内实践8学时,学分为2.0学分 6. 建议先修课程 传播学概论、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1章新媒体概述 计划学时:2 基本要求: (1)了解媒体及新媒体的概念 (2)了解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3)熟悉新媒体的特征与分类 (4)熟悉新媒体的应用 (5)了解新媒体的发展与存在问题 (6)熟悉媒体压缩编码技术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新媒体的应用 (2)媒体压缩编码技术 基本内容: (1)媒体及新媒体的概念

(2)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3)新媒体的特征与分类(4)新媒体的应用 (5)新媒体的发展与存在问题(6)媒体压缩编码技术 第2章新媒体技术基础 计划学时:2 基本要求: (1)了解新媒体系统组成(2)掌握数字音频技术基础(3)掌握图形图像技术基础(4)掌握视频技术基础 (5)掌握流媒体技术基础(6)掌握手机网页技术基础教学重点及难点: (1)流媒体技术基础 (2)手机网页技术基础 基本内容: (1)新媒体系统组成 (2)数字音频技术基础 (3)图形图像技术基础 (4)视频技术基础 (5)流媒体技术基础 (6)手机网页技术基础 第3章新媒体素材制作 计划学时:10 基本要求: (1)熟悉手机网站制作 (2)掌握H5交互融媒体制作(3)熟悉手机音频编辑 (4)掌握手机图片编辑处理(5)熟悉手机视频制作与播放(6)掌握流媒体制作 教学重点及难点:

《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多媒体技术》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 课程的任务是向学生讲授有关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软硬件构成、创作方法及典型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前景,掌握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特别是了解和掌握多媒体系统的关键技术,如多媒体系统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超文本系统等,为将来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多媒体技术概论(3学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 2.掌握多媒体数据的特性与表现形式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多媒体的概念;多媒体数据的特性与表现形式;多媒体关键技术 教学难点:多媒体数据的特性与表现形式 (三)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主、板书教学为辅的讲授教学法 (四)教学内容 1.1 多媒体的概念 1.2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1.3 多媒体的应用领域 1.4 多媒体数据的特性与表现形式 1.5 多媒体关键技术 (五)课外学习要求 查阅有关技术的进展情况,预习下章学习内容。 第二章多媒体计算机系统(3学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掌握磁存储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3.掌握多媒体计算机主机系统组成部分 4.了解显示系统及显示器的性能指标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多媒体计算机主机系统;显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教学难点:多媒体计算机主机系统;多媒体信息处理器及芯片 (三)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主、板书教学为辅的讲授教学法 (四)教学内容 2.1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其发展 2.2 多媒体计算机主机系统 2.3 磁存储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2.4 显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2.5多媒体信息处理器及芯片 (五)课外学习要求 查阅有关技术的进展情况,预习下章学习内容。 第三章多媒体光盘存储系统(4学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光盘存储原理和常见光盘标准 2.了解存储介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光盘数据编码方法和光盘的生产过程 3.会用光盘库与光盘镜像服务器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光盘存储系统;光盘的标准;光存储介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光盘数据编码与光盘生产过程 教学难点:光盘的标准;光存储介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三)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主、板书教学为辅的讲授教学法 (四)教学内容 3.1 光盘存储系统 3.2 光盘的标准 3.3 光存储介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4 光盘数据编码与光盘生产过程 3.5 光盘库与光盘镜像服务器 (五)课外学习要求 查阅有关技术的进展情况,预习下章学习内容。 第四章多媒体音频信息处理技术(3学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音频信号的数字化过程 2.掌握声卡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3.掌握音频文件的格式转换与处理方法 4.了解乐器数字接口-MIDI的数字化过程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声卡的功能和使用;音频信号的数字化过程;音频文件的格式转换与处理教学难点:音频文件的格式转换与处理 (三)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主、板书教学为辅的讲授教学法 (四)教学内容 4.1 音频信号及其概念 4.2 模拟音频的数字化过程 4.3 声卡

多媒体制作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网络与新媒体)

多媒体制作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413120 课程名称:多媒体制作 课程属性:必修实验属性:独立设课 开课学期:3 学时:64 适用专业:网络与新媒体学分:2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面向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多媒体产品的设计原理与一般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多媒体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实验项目设置及学时分配 二、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 实验项目1:文字与音频素材的制作与处理 1、教学内容 1)文字素材制作 2)音频素材的制作与处 3)音频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教学目标 (1)能够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的排版和处理; (2)能够使用音频处理软件实现对音频素材的制作和处理。 实验项目2:FLASH动画媒体文件的制作 1、教学内容 (1)椭圆工具的使用 (2)钢笔工具的使用

(3)图层、库和元件 (4)文本工具的使用 (5)形变动画和逐帧动画 2、教学目标 (1)了解Flash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2)掌握椭圆工具、钢笔工具、文本工具的使用,能够制作出符合要求的动画效果。 实验项目3:FLASH动画媒体文件的制作 1、教学内容 (1)Photoshop的基本操作 (2)选择、选区,抠图工具的应用 (3)钢笔工具的使用方法 (4)滤镜和特效 2、教学目标 (1)掌握利用Photoshop处理图像的方法 实验项目4:图像素材的制作与处理 1、教学内容 (1)premiere中项目的建立 (2)时间线的基本操作 (3)premiere中各种工具的应用 2、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利用premiere处理视频的方法; (2)能够制作出符合要求的视频媒体素材。 三、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是考查课,采用实践考核的方式,要求学生利用课程所学知识,完成指定作业。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五、教材及参考书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完整版)

第1章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 (3) 第1节多媒体技术概述 (3) 一.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3) 二. 多媒体信息和文件 (3) 三. 多媒体关键技术及其标准 (4) 四.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 (5) 第2节多媒体个人计算机 (5) 一. 从PC到MPC (5) 二. 中央处理器的本地信号处理 (6) 三. CD-ROM与DVD-ROM驱动器 (6) 四. 音频信息处理和声卡 (7) 五. 图形、图像处理和显示卡 (8) 六. 视频信息处理和视频卡 (8) 七. MPC的外部设备 (9) 八. Windows的免费多媒体软件 (10) 第3节其他多媒体设备 (11) 一. 触摸屏 (11) 二. 数码相机 (12) 三. 数码视听设备 (13) 第4节多媒体素材制作概述 (13) 一. 多媒体素材 (13) 二. 文本数据制作 (13) 三. 图像数据制作 (13) 四. 动画数据制作 (14) 五. 声音数据制作 (14) 六. 视频数据制作 (14) 七. 音、像制作工具的特点 (15) 第一章复习与思考题: (15) 第2章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 CS3 (17) 第1节Photoshop CS3 的特点 (17) 一、界面与工具 (17) 二、浮动面板 (19) 第2节图像的选取 (20) 一、使用选择工具 (20) 第3节图像的创作 (21) 一、在Photoshop CS3中绘图 (21) 第4节图像的修饰 (22) 一、对图像进行修饰处理 (22) 二、擦除图像 (22) 三、使用路径 (23) 第5节使用图层 (23) 一、简单图像的制作 (23) 第6节使用通道 (25) 第7节图像色彩处理 (25)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教学大纲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教学大纲 目录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7)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7) 三、教学内容 (7) 第1章计算机基础概述 (7) 1.1 计算机技术概述 (7) 1.1.1 计算机发展简史 (7) 1.1.2 计算机的应用 (7) 1.1.3 电子计算机的分类 (7) 1.2 数字技术基础 (7) 1.2.1 计算机中的数据 (7) 1.2.2 计算机中常用的几种记数制 (7) 1.2.3 几种数制之间的转换 (7) 1.2.4 二进制数的运算 (7) 1.3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7) 1.3.1 数值数据的表示 (7) 1.3.2 非数值数据的表示 (7) 1.4 计算机系统 (7) 1.4.1 硬件系统概述 (7) 1.4.2 软件系统概述 (7) 思考与练习 (7) 第2章计算机硬件系统 (7) 2.1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7) 2.1.1 CPU (7) 2.1.2 存储器 (7) 2.1.3 主板 (7) 2.1.4 输入设备 (7) 2.1.5 输出设备 (7) 2.2 微机的接口 (7) 2.2.1 微机接口概述 (7) 2.2.2 标准接口 (7) 2.2.3 扩展槽接口 (7) 2.3 计算机外设 (7) 2.3.1 键盘 (7) 2.3.2 鼠标 (7) 2.3.3 打印机 (7) 2.3.4 扫描仪 (7) 2.3.5 数码相机 (7) 2.3.6 数码摄像机 (7) 2.3.7 录音笔 (7)

2.3.8 MP系列播放器 (7) 2.4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7) 2.4.1 智能手机 (7) 2.4.2 平板电脑 (7) 思考与练习 (7) 第3章计算机软件及其技术 (7) 3.1 系统软件 (7) 3.1.1 操作系统 (7) 3.1.2 语言处理程序 (7) 3.1.3 数据库管理工具 (7) 3.1.4 服务程序 (7) 3.2 应用软件 (7) 3.2.1 办公自动化软件 (7) 3.2.2 下载工具软件 (7) 3.2.3 即时通信软件 (7) 3.2.4 防毒杀毒软件 (7) 3.2.5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 (7) 3.2.6 媒体播放软件 (7) 3.2.7 多媒体及动画制作软件 (7) 3.2.8 文件压缩/解压缩软件 (7) 3.3 数据库系统 (7) 3.3.1 数据库系统简介 (7) 3.3.2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7) 3.3.3 数据模型 (7) 3.3.4 SQL语句的使用 (7) 3.4 软件开发方法 (7) 3.4.1 结构化开发方法 (7) 3.4.2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7) 思考与练习 (7) 第4章网络基础 (7) 4.1 概述 (7) 4.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7) 4.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7) 4.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7) 4.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7) 4.1.5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7) 4.2 网络体系架构 (7) 4.2.1 协议三要素 (7) 4.2.2 OSI/RM体系结构 (7) 4.2.3 TCP/IP体系结构 (7) 4.2.4 OSI与TCP/IP体系结构的比较 (7) 4.3 Internet及其应用 (7) 4.3.1 IP地址和域名 (7) 4.3.2 万维网 (7)

《多媒体技术与网页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多媒体技术与网页设计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Webpage Design 【课程编号】ZX58176【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数】3【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 (C)、HTML 【学时数】54=26+28 【适用专业】网络工程 一、教学目的、任务 以Windows为系统平台,全面介绍与多媒体信息制作有关的知识,通过对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媒体的制作方法和工具的学习,使学生对于多媒体信息处理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向学生介绍当今流行的多媒体制作工具,主要学习三个常用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动画制作软件Flash、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ver。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为今后开展多媒体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规划与开发多媒体作品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 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的基础知识; 2. 了解各类素材(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的获取与处理技巧; 3. 掌握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常用软件(Flash); 4. 掌握图形图像处理常用软件(Photoshop); 5. 掌握网页设计常用软件(Dreamweaver); 6. 使用当前流行的多媒体平台设计多媒体作品。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第一章多媒体基础知识 4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上机练习2学时) 主要内容: 1.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2. 多媒体信息的表示方法 3. 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的数字化 4. 多媒体文件格式及程序 教学要求: 了解多媒体技术含义,掌握各类媒体的相关基础知识。 (二)第二章 Photoshop图像处理 12 学时(课堂讲授6学时+上机练习6学时) —1—

多媒体讲稿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这项技术在国内的出现是在80年代中后期出现,经过90年代的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的电子技术。自从这项技术出现以后,他给人们的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方向性的变革,尤其是给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他也成了我们这个时代计算机的特征。 这项技术的前身应该是50年代电子计算机出现以后出现的电化教学技术。到目前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是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这些CAI课件大多以演示为主,这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CAL(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此阶段逐步从辅助教为主转向辅助学为主。也就是强调如何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例如用计算机帮助搜集资料、辅导答疑、自我测试、以及帮助安排学习计划等等,即不仅用计算机辅助教师的教,更强调用计算机辅助学生自主地学。这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第二个发展阶段。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进入到了IITC(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Curriculum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所产生的影响在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得到重视。计算机科学与数学教学相互促进的研究更是全面而迅速。 多媒体技术发展到今天,它已经和当初我们所使用的多媒体有了很大的区别或者说是进步。最开始的多媒体是胶片投影幻灯机,这个在上世纪90年代比较流行,之后是实物投影,实物投影设备和技术是介于常规电教手段到多媒体技术之间一种技术,它以多个数字化的设备为载体,以实物展示台为中心,集摄像、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为一体,它可以选用多种输出显示方式,装备方式灵活,易于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 现在我们所说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简称ID也常常被称为通信与信息技术,主要是指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的技术的总称。核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