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与衡量指标体系
2评价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指标体系及其应用

评价护士综合素质综合评价是对受多因素影响的事物和现象,从整体出发,合理分析评价对象,抓住主要矛盾,确定若干重要的评价指标,用科学的方法作出评价,从而得到较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1、整体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某医院经过科学分析,把医德医风、护理实践时间、15项操作技术、专科理论与技能、临床工作能力、带教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论文、专业外语等9项指标作为评价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指标体系。
再利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就可以全面客观的评价护士谁优谁劣。
具体方法如下。
2、对评价指标的数据处理 2.1 定性指标定量化将“医德医风、临床工作能力、带教能力、管理能力”这四个定性指标,分别规定为优10分、良8分、中6分、差2分四个等级。
便可转化为以达到等级水平为记分值的定量指标。
2.2 绝对指标相对化如张护士在六年的考核周期内发表护理论文3篇,其中国家级期刊(20分)1篇、省级期刊(10分)3篇、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40分)1项,则张护士的“科研成果与论文”这一绝对指标的相对考评分值C 的计算方法为:∑==ii iiMN C 1)(=10×3+20×1+40×1=90(分),其中i 为论文的等级,N i 为该等级的论文的数量,M i 为该等级的得分。
2.3 不同单位指标分数化如在考核期内,该医院护士上晚夜班最多的为560个,最少的为200个;先规定最低水平a 1的分数b 1为60分,最高水平a 2的分数b 2为100分;则中间水平a x 的分数b x 可按以下比例公式推算。
若张护士夜班为380个,则其应得的分数b x 为:112112))((b a a a a b b b x x +---=8060)200560()200380)(60100(=+---=)(分3、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评价指标的权重是根据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所赋予的该指标的系数。
重要程度愈大,权重系数愈大;所有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之和应等于1。
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临床能力评价对于护理本科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本科生的临床能力培养和评价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体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未来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构建一套科学、全面、实用的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提升护理教育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推动护理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问题。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分析当前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的现状与问题,明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结合护理教育的特点和临床实践的需求,构建一套包括知识、技能、态度、沟通与合作等多个维度的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专家咨询和实证研究,对指标体系进行验证和优化,以确保其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调查、专家咨询和实证研究等。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以期构建一套既符合国际标准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护理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护理学科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文献综述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一直是护理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护理实践的不断深化,对护理本科生的临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推动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关于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国外研究方面,许多学者从护理实践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包括临床护理技能、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评价指标。
这些指标不仅关注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技能,还注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同时,国外的研究还注重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为实际评价工作提供了便利。
国内研究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本科院校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科院校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如何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护理学专业人才,成为本科院校护理学专业的重要课题。
为此,本文将探讨构建本科院校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培养目标指标本科院校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因此,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第一层次应包括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专业知识的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学生在专业科目中的成绩、学术论文、科研项目等;实践技能的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实习、临床实践、技能竞赛等。
二、综合素质指标除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外,护理学专业人才还应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因此,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第二层次应包括综合素质指标。
沟通能力可以通过口头表达、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可以通过实践经历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评价;创新能力可以通过科研成果、科研获奖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职业素养指标作为一名护理学专业人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职业责任意识等方面。
因此,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第三层次应包括职业素养指标。
职业道德可以通过职业伦理考核、职业规范遵守等方面进行评价;职业操守可以通过实习表现、职业纪律遵守等方面进行评价;职业责任意识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担任志愿者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创新能力指标随着护理学专业的发展,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
护理学专业人才应该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此,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第四层次应包括创新能力指标。
创新意识可以通过学生科研经历、学术报告等方面进行评价;创新思维可以通过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创业实践等方面进行评价;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学生主持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社会责任指标作为一名护理学专业人才,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部 本科专业审核评估指标体系

教育部本科专业审核评估指标体系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本科教育的审核评估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本科教育的质量,教育部已经制定了一套本科专业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包括培养目标的合理性、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培养目标的具体性等。
二、课程设置方面:包括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结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等。
三、教学质量方面:包括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教师素质的高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
四、实践教学方面:包括实践教学的组织、实践环节的质量、实践能力的培养等。
五、教学资源方面:包括教学设施的完善程度、教学设备的先进性、教学资源的共享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审核评估,可以全面地评估本科专业的质量,并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依据。
- 1 -。
教育护理学专业毕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思路.doc

教育护理学专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思路ﻭﻭﻭﻭ浅析提高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质量的途径本科生毕业设计()基本规范要求的谈本科生毕业的文献利用的效果研讨2014年本科生毕业设计()格式规范范文兰州商学院本科生(设计)模板兰州商学院本科生(设计)模板兰州商学院本科生(设计)模板兰州商学院本科生(设计)模板法律专业本科生毕业本科生毕业写作模板难以管理、质量较低、且不易控制。
因此,规范护理本科生的管理,一整套科学而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各高校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ﻭ1。
撰写中存在的问题按照《人民学位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学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通过撰写来实现.在这一阶段,学生要获取撰写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一篇有质量的学术研究报告,最后通过完成学业。
写作目的是总结和检验学生学习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可以综合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护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护理研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授予学士2.存在的问题ﻭ近年来,由于教育本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
ﻭ科护理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护生来自全省多个医院,有的甚至于来自全国各地,使得本科生难以管理、质量不易控制。
学生在写作及答辩方面不尽如人意,质量呈下滑趋势。
ﻭ2.1选题教育学生的选题面窄,不新颖,深度不够,而且讨论对象相对集中,缺乏新颖性。
多数学生以毕业过关为最终目的,对相关文题也没有深入思考,仅把一些国内医院早已开展的护理技术或已经常规的项目进行总结,不了解护理专业动态,不能把握护理学科的前沿方向。
部分考生内容与题目相差较远,出现偏题甚至跑题现象。
2。
2 格式摘要、关键词及等部分不全者较常见,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正确书写摘要和关键词,引文量且书写欠规范。
正文部2.3分题文不符、层次不清,各级符号混用,写作思路混乱。
构建护理本科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与原则

堂 析 。 妻 求基础上
,
拟人 的 全 面 发以理 论 、 g1fc Ip:ad ltznuot t rt n dy, do uliai a 定 价 标 展素 教 ao ol Oea eennaay ,a e ye m . m y tm ve n h一 评指; 质育 de uniy e gc tfa ussahe ra stct o r ge b o l d n e d o n .. Y,t e ) ・B sdo q . e se h t 理论 、 系统 论 、 教 e t l e o t ct O
摘 要 : 用 文献 研 究 和 理 论 分 析 法 , 运 探 Ab ta t I r b di t ai a d p icpe {c n tu tn u l ye au t n sr c tp o e n ob ss n rn ilsO o sr c ig q ai v lai t o
方面提 出规定 。第一 , 综合性 : 国家制定 的本科 教育 目标是全 面 考虑专业 发展 与人 的发展需求 , 强调专 业 、 基础 、 质教育 相融 素 合, 强调人才 的全 面发 展。因此 , 护理本科 毕业 生质量评价指 标 体系应反 映教 育 目标的 要求 , 涵盖 专业 要素 ( 如护 理专业 能力 、 专业 价值 观等 ) 以及非 专 业 要 素 ( 心理 素质 、 会适 应 能 力 如 社 等) 。第二 , 专业性 : 科教育属于高等 教 育范畴 , 本 高等教 育的本 质是专业性教 育 , 这就 使专业知识 、 专业 能力以及专业价值 观成 为高 等教 育人才质量 中重要的构成要 素。第三 , 次性 : 层 本科 教 育是 以培 养专 业人才为 主要 特征 的教 育 , 同于基础 教育 , 不 也不 同于研究 生教 育层次 要求 。主要体 现两 方 面 : 是教 育主体 层 一
护理学本科毕业生胜任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 1 1 ] 姜 泗 长 ,阎 承 先 . 现 代 耳 鼻 咽 喉 科 学
[ M] .天 津 : 天津 科学技术 出版社,
1 9 9 4: 3 3 3—3 3 7 .
u n t r e a t e d h e a r i n g l o s s a r e v i e w[ J ] .I n t
听 力干 预 的 现 状 及 展 望 [ J ] . 中 国 听 力
语 言康 复 杂 志 , 2 0 0 8, 6 : 6 2—6 4 .
Ar l i ng e r S .Ne g a t i v e c o n s e q ue n c e s o f
[ 1 O ] 张燕 , 高志 光 , 王辉 , 等. 老 年 性 聋 的 生 存质量调查 [ J ] . 黑 龙江 医学 , 2 0 1 1 , 3 5
h e a r i n g i mp a i r me n t [ J ] .D i s a b i l Re h a —
b i l , 2 0l 2, 3 4( 8 ): 6 5 5—6 6 4 .
1: l 0— 1 2 .
[ 1 3 ] 李华 , 李亚洁. 生 活 质 量 量 表 应 用 于 中 老 年 糖 尿病 病 人 的 效 果 评 价 [ J ] . 护 理
J Au d i o l , 2 0 0 3, 4 2: 2 1 7 .
Wo n g LL, Che n g LK.Qu a l i t y o f l i f e i n
o l d e r Ch i n e s e— s p e a k i n g a d u l t s wi t h
x u L i j i e , S u n H o n g y u ( Nu r s i n g C o l l e g e o f B e i j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1 0 0 1 9 1 C h i n a )
全面版:护士考核评价体系

全面版:护士考核评价体系1. 背景介绍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因此,建立一个全面的护士考核评价体系对于提高护士工作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2. 目标设定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护士考核评价体系,以全面评估护士的专业能力、工作表现和患者满意度。
通过这个体系,我们希望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反馈,促进护士的成长和提高工作效率。
3. 考核指标为了实现全面评估护士的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考核指标:3.1 专业知识与技能评估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掌握情况,包括医学知识、护理技术、病情判断和处理能力等方面。
3.2 工作表现评估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包括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沟通技巧、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
3.3 患者满意度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评估护士的服务质量和患者对护士工作的评价,包括态度友好、关注患者需求、解答疑问、提供专业建议等方面。
4. 考核流程为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我们将采取以下考核流程:4.1 考核计划制定制定年度考核计划,明确考核指标、考核时间和负责人。
4.2 考核工具设计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工具,包括评分表、问卷调查等,用于收集相关数据。
4.3 考核数据收集按照考核计划,收集护士的相关数据,包括专业知识测试、工作表现评价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4.4 考核结果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护士的综合表现,发现问题和亮点。
4.5 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向护士提供个人反馈和改进建议,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5. 实施与监督为了确保考核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我们将建立监督机制,定期评估体系的运行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
6. 结束语全面版的护士考核评价体系将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促进护士的成长和发展。
我们将不断完善和优化这个体系,以适应医疗服务的需求和护士的专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指标说明
1. 生源情况
(权重:0.10)
1.1 招生录取情况(100%)
1.1.1 近四年国家统一高考录取的本专业学生入学平均(标准)分数(60%)
本专业每名学生高考总分(不包括加分)除以该生所在省高考满分值(文、理分科)后的标准分的平均值。
5. 实际接触患者安排(10%)
实际接触患者包括早期临床见习、临床理论课程期间的见习(课间见习)和临床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6. 临床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教学安排(10%)
临床实习教学中各科室安排的合理性。
2.2 培养模式改革创新(40%)
2.2.1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60%)
学术论文指以第一署位发表的本专业领域的学术论文;国学术论文“他引次数”以CNKI(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总库)、CSSCI与CSCD源期刊并集库(含扩展库)中的“他引次数”为准,自引不能计算在;国外学术论文以“Web of Science库(含扩展库)”中的“他引次数”为准。
3.2.2 近四年教师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情况(30%)
以第一立项单位主持国家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境外合作科研项目、部委级项目、省级项目(省教育厅科研立项、省科技厅立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哲学/社科基金)。
3.3 教师教研情况(20%)
3.3.1 近四年教师发表教研论文数量(40%)
教研论文是指以第一署位发表的与本专业教学研究相关的论文,不包括学术研究有关的论文。
专业课主要是指理论课,而实践教学环节不计算在,高级职称教师指具有副高级(含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
3.1.5 具有双师型专任教师的比例(15%)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双证(教师证+护士证)的教师。
3.2 专业教师科研情况(20%)
3.2.1 近四年教师发表学术论文情况(20篇代表论文他引次数总和)(40%)
3.1.2 博士学位教师比例(15%)
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所占比例。
3.1.3 高层次教师情况(15%)
高层次教师指国家及省级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及省优秀教师、省优秀专家、“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领军人才海外引进计划”人选、“高等学校攀登学者支持计划”人选、“特聘教授支持计划”人选、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 课程设置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支持程度(30%)
课程设置对培养计划中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支持程度。
3. 教学计划中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对知识和能力要求的支持程度(20%)
教学计划中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对知识和能力要求的支持程度。
4. 临床教学安排(10%)
临床教学安排的合理性。
3.1.4 近四年本专业高级职称教师为本专业本科生授课情况(30%)
1. 近四年本专业教授为本专业本科生授课的授课率(40%)
教授授课主要是指教授讲授理论课,而指导实践教学环节不计算在,无教授的专业按副教授为本专业本科生授课的授课率统计。
2. 近四年由本专业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的比例(60%)
科研奖励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奖(科学技术、人文社科);省政府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哲学社科奖;省级以上行业协会(或学会)(包括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护理教育分会、东北三省护理教育学会、省护理学会)的奖励。
3.2.3 近四年教师主持科研项目情况(30%)
3.4.4 近四年在校学生与病床总数比值(30%)
病床总数=附属医院床位数(包括附属综合医院和与护理专业教学有关的附属专科医院)+承担全程临床护理教学的教学医院床位数(不包括承担部分教学的专科医院)。附属医院是医学院的组成部分,与医学院有隶属关系。教学医院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有省级政府部门认可作为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的资质;学校和医院双方有书面协议;有能力、有责任承担包括临床护理理论课、见习和实习在的全程临床护理教学任务;有完善的临床教学规章制度、教学组织机构和教学团队等。
3.4 实验实践教学条件(20%)
3.4.1 现有护理实训室模型和仪器设备(含软件)生均值(25%)
单价1000元以上的设备。
3.4.2 近四年新增的护理实训室模型和仪器设备(含软件)生均值(25%)
近四年新增的单价1000元以上设备。
3.4.3 近四年护理技能中心建设情况(20%)
包括学校拥有的护理技能中心和教学医院拥有的护理技能中心。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效果。
2.2.2 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与实施效果(40%)
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与实施效果。
3. 教学资源
(权重:0.3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1 专业师资基本情况(35%)
3.1.1 专业生师比(25%)
专业教师指从事护理学本科教学工作的教师,包括专任教师和兼任教师;专任教师指人事关系在护理学院,且从事护理学本科教学工作的教师;兼任教师指人事关系在直属附属医院,且从事护理学本科教学工作的教师;对于有硕士生、博士生培养资质的院校,将硕士生和博士生分别按照1.5和3的比例折算成本科生数,然后计算专业生师比。
1.1.2 近四年国家统一高考录取的学生入学平均分数在学校整体招生中的情况(40%)
近四年该专业国家统一高考录取的学生入学平均标准分数与该校所有国家统一高考录取的学生入学平均标准分数的差值。
2. 培养模式
(权重:0.15)
2.1 培养方案(60%)
2.1.1 培养目标(20%)
1. 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的符合程度(30%)
3.3.2 近十年教师参加编写本专业教材情况(30%)
参加编写本专业教材是指:以主编、副主编、编者参编国家规划教材,及其他公开出版的本专业教材。
3.3.3 近十年教师主持省级以上教研项目情况(30%)
省级以上教研项目包括:国家及省教育行政部门教改立项、国家及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国高教学会立项课题。
培养方案各要素匹配程度: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专业定位、课程设置等要素之间的匹配程度。
2. 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程度(70%)
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与培养目标的吻合程度。
2.1.2 课程体系(80%)
1. 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吻合程度(20%)
课程设置对培养目标达成的支持程度;课程结构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