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质量与密度思维导图

物理质量与密度思维导图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质量与密度思维导图.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质量与密度思维导图

第一节:质量 一、质量一节主要内容导学 (1)质量的含义 (2)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4)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二、质量一节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结构网 1._________叫质量,通常用字母____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___。常用的还有_____、_____、_____等,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t=_______kg、1g=______kg、1mg =______kg 2.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_______,这说明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3.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_______。使用天平时要注意: (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_______,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_____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_______,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_______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 4.天平使用的基本步骤: (1)把天平放在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处; (2)调节横梁右端的,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反之,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处,这时横梁平衡. (3)把被测物放在盘中,按“先后”的顺序用镊子选择适当砝码,用镊子向盘里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平衡. (4)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被测物体的质量. (5)测量结束要用镊子将砝码夹回砝码盒,并整理器材,恢复到原来的状况。 三、质量一节重点和难点如何处理的思维方法 1. 本节重要的基本技能是天平的使用方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质量与密度思维导图.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质量与密度思维导图

第一节:质量 一、质量一节主要内容导学 (1)质量的含义 (2)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4)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二、质量一节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结构网 1._________叫质量,通常用字母____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___。常用的还有_____、_____、_____等,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t=_______kg、 1g=______kg、 1mg =______kg 2.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_______,这说明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3.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_______。使用天平时要注意: (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_______,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_____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_______,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_______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 4.天平使用的基本步骤: (1)把天平放在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处; (2)调节横梁右端的,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反之,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处,这时横梁平衡. (3)把被测物放在盘中,按“先后”的顺序用镊子选择适当砝码,用镊子向盘里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平衡. (4)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被测物体的质量. (5)测量结束要用镊子将砝码夹回砝码盒,并整理器材,恢复到原来的状况。 三、质量一节重点和难点如何处理的思维方法 1. 本节重要的基本技能是天平的使用方法。

初三九年级物理第6章《质量和密度》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2.从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3.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会看产品说明书; 4.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 5.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 6.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纯水的密度; 7.会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 8.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估测物体的体积,估测物体的质量;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能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 3.学习“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 4.掌握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辩证法思想; 2.养成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3.通过亲身参与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魅力和威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质量、密度概念的建立; 2. 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基本工具的使用; 3.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 难点:

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 天平、小磁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教师拿出一些器材:天平、小瓷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 提出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我们可以设计哪些实验? 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回答,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质量和密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在实验设计中,回顾质量和密度这一单元的几个重要实验,后面的几个专题复习就是围绕这些实验而展开的,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热情。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质量 一、物体与物质区别?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任务一:看课本108—111页内容,说说质量的含义、单位及换算,会用天平测质量。能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物态、位置而变化。 知识点聚焦: 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叫做物体的质量。 2.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无关。 例:下列现象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铁水凝固成铁块 B、将菜刀磨得更锋利些 C、机器从北京运到广州 D、将金丝通过拉伸机拉长 3.单位:国际单位,符号:换算关系:1kg= g= mg ,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6章 质量与密度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6.1 质量 一、质量 1.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通常用字母m 表示。 2. 基本单位: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 )、克(g )、毫克(mg ) 单位换算:mg g kg t 6331010110===- 3. 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物理天平)。(实验室) 4. 质量的理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 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 二、天平的使用 1. 注意事项:(1)被测物体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接触,不能把砝码弄湿 弄脏;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盘中。 2. 天平的原理——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横梁是一等臂杠杆。 3. 天平的使用步骤 (1)“放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拨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2)“调零”: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中间或摆动幅度 相同; (3)“称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中,用镊子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左物右码, 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再次平衡。

(4)“记录”:记录数据。游码砝码物m m m += ▲A. 天平调平衡:“左偏右调,右偏左调”;调平衡后,实验过程中不再移动 平衡螺母。 B. 如果将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那么物体质量游码砝码物m m m -=。 4. (1)测量微小物体(大头针、一张纸等)的质量方法:累积法。 (2)测量液体质量的步骤:①测出空烧杯的质量1m ;②往烧杯中加入被测液 体,测出烧杯和液体质量2m ;③液体质量12m m m -=。 (3)测量粉状物质量的方法:在托盘中各放一张相同的纸等等。 §6.2 密度 一、密度 1. 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字 母ρ表示 2. 表达式:V m = ρ 基本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 3)、克每立方厘米(g/cm 3) 3. 单位换算:13/cm g =1×103 3/m kg 13/m kg =1×10-33 /cm g 4. 物理意义: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密度的 大小随温度、压强、状态变化而变化。 ◆(1)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密度越大,其质量越大;(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 ◆质量—体积图像——如右图所示,ρ甲>ρ乙。 二、应用 1. 测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 m

人教版初中中考物理思维导图-高清版

含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的介质中,使光 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月亮不是光源 定义: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定律: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光的 镜面反射反射 类型 漫反射 条件:同种均匀介质光的光速:c=3×108m/s 直线 小孔成像 传播 特点:成正立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 镜面的距离相等应用:水中倒影,平面镜成像,潜望镜平面镜 成像 光现象 现象日月食的形成 影子的形成 激光准直 应用 射击瞄准中的“三点一线” 规律:三线一面,两线分居,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实例: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 时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比实际位置高 含义:太阳光用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光的黄、绿、蓝、靛、紫的色光的现象折射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 紫外线 特点:使被照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穿透力强 应用:红外夜视仪、遥控探测、红外烤箱 特点: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化学作用强 应用:验钞机、杀菌消毒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光的 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由反射色光决定,色散 透明物体由透过色光决定 颜料的混合:混合色由反射色光决定 光路的可逆性原理

显微镜能观察肉眼看不见的物体 显微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个凸透镜 通过改变的晶状体形状,使远近不同物体的像都能成在视 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需戴由凹透镜制 成的近视镜矫正 远视眼看近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需戴由凸透镜制眼睛 视力 矫正 凸透镜 透镜 凹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对光有会聚作用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成的远视镜矫正 f:焦距u:物距v:像距说明 透镜 的作用凸透镜 成像规律 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 此时u>v 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f, 此时u=v f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此时u<v u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思维导图)

长度面积 体积和容积 质量度量衡 数和数的运算概念和分类 运算法则 应用 大小公平性 时间 货币 可能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 v1 代数初步知识用字母表示数 简易方程 比和比例 概念 统计表统计图 数简单的统计 几何的初步知识计算 方向和位置 变换

1、分类 整数2、计数单位 3、数位 4、整数的读写 5、整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小数的大小 小数小数的读写 分类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概念和分类分数的读写 比较分数的大小 度量衡分数分类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可能性 简单的统计代数初步知识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 v2 数和数的运算 约分和通分 倒数 百分数百分数的读写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约数和倍数 数的整除奇数和偶数 质数和合数 因数和倍数 几何的初步知识整数四则运算 运算法则小数四则运算 分数四则运算 运算定律 应用整数和小数的应用 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

1、分类 自然数0 正整数负整数 整数2、计数单位 3、数位 4、整数的读写 准确数 近似数 四舍五入法5、整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小数的大小 小数的读写 纯小数 带小数 小数 分类 有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循环节 纯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分数的读写 度量衡 可能性数和数的运算 概念和分类 分数 比较分数的大小 分类 真分数 假分数 带分数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简单的统计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约分和通分最简分数 约分 代数初步知识v3 倒数 通分 几何的初步知识 百分数的读写百分数与折数、成数的互化 纳税和利息 意义不同 百分数应用范围不同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书写形式不同 数的互化 约数和倍数 奇数和偶数 数的整除 质数和合 数 质因数 因数和倍数 分解质因数 公因(约)数最大公约数 互质数 公倍数最大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 运算法则

教案精选:初二物理《质量和密度》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二物理《质量和密度》教学设 计 教案精选:初二物理《质量和密度》教学设计【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2.从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3.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会看产品说明书; 4.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 5.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 6.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纯水的密度; 7.会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 8.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估测物体的体积,估测物体的质量;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能用科学

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 3.学习“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 4.掌握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辩证法思想; 2.养成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3.通过亲身参与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魅力和威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质量、密度概念的建立; 2. 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基本工具的使用; 3.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 难点: 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 天平、小磁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

质量和密度教案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2.从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3.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会看产品说明书; 4.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 5.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 6.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纯水的密度; 7.会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 8.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估测物体的体积,估测物体的质量;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能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 3.学习“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 4.掌握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辩证法思想; 2.养成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3.通过亲身参与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魅力和威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质量、密度概念的建立; 2. 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基本工具的使用; 3.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 难点: 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 天平、小磁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7单元思维导图

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2r=d r 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属于对称轴的部分,有无数条 圆一周的长度 周长÷直径 半圆的的周长 圆周长的一半 圆所占的平面大小 圆环的面积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或者缩小n 倍 当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相等时 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面积扩大或缩小

单位 单位 单位 单位量率对应

情况不唯一,需要一一列举 观察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而变化 观察点越高越远,观察范围越大 观察点越低越近,观察范围越小 (1)拍摄点与照片的位置关系 假设自己在拍摄点,联系实际(2)判断连续拍摄一组照片的先后顺序假设自己在拍摄,联系实际

2.)读法:百分之八十四 )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1)百分率意义 (2)常见百分率 (3)小数,分数化百分数 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量÷总数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量÷总数 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总人数 命中率=命中的数量÷总数 化成分母为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 化成小数x100加上百分号 (1)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2)百分数化小数/分数 这个数x百分之几 去掉百分号,除以100 几折 注意:八五折

( 扇形统计图用一个圆作为总体 圆内各个扇形大小表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反映各部分与总体之间的关系 条形统计图:清楚表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清楚反映事物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部分在总体重所占百分比 分段整理数据弄清分段标准 逐段统计 检查,不重复,不遗漏 1)分组整理数据 比较最大值或最小值 比较平均值 数据分段比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单元整理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单元整理课教学设计 学校:教师:; 【教材分析】: 百分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学情分析】: 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但还是比较模糊,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从学生实际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从而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让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增强数感。 3.让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并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分之几应用题。 【教学难点】: 1.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2.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准备】:预习单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游戏:猜数字 十拿九稳半壁江山百发百中 百里挑一一分为二百战百胜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引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亲身感知数学。 二、知识整理 1.提出问题 师:这单元学习完了,老师留了作业,让同学们自助整理本单元的内容,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整理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要求:(1)先说你是用什么形式整理的,再介绍整理的内容。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质量与密度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通过实验操作,学会使用天平。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4、知道密度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6、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过程,进一步领悟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在天平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规律,熟悉使用方法。 3、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4、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PPT课件、多媒体、实验所需器材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认识质量 1、教师出示:一杯水、一把剪刀、一把铜锁、一块冰、一把铜钥匙、一根铁钉. 问题:你能否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2、展示:剪刀和铁钉,铜锁和铜钥匙,半杯水和一满杯水。 问题:它们都是有哪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的多少一样吗? 活动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1、演示:一块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 问题:橡皮泥的质量改变吗? 2、演示:一块冰放在烧杯中,熔化成水 问题:它的质量改变吗? 3、课件展示:宇航员把一面国旗从地球带到太空 问题:国旗的质量改变吗? 4、演示:把烧杯中的水稍微加热 问题:水的质量改变吗? 活动三:质量的单位 学生阅读课本,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知道常见物体的质 量,然后练习。 活动四:测量质量 1、学生阅读课本,熟悉天平的主要结构、调节与使用方法 2、实验探究:用天平和砝码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问题:(1)怎样用天平和砝码测量固体的质量? 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或身边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初中物理思维导图-高清版

月亮不是光源 定义: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分类: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含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 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的介质中,使光 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光源 条件:同种均匀介质光速:c=3×108m/s 小孔成像 定律: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光的反射 镜面反射 类型 漫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 日月食的形成现象 特点:成正立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像 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 影子的形成平面镜 成像 镜面的距离相等激光准直 应用 应用:水中倒影,平面镜成像,潜望镜 光现象 射击瞄准中的“三点一线” 规律:三线一面,两线分居,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特点:使被照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穿透力强应用:红外夜视仪、遥控探测、红外烤箱 红外线 紫外线 实例: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 时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比实际位置高看不见的光 特点: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化学作用强 应用:验钞机、杀菌消毒 含义:太阳光用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 黄、绿、蓝、靛、紫的色光的现象 光的折射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光的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由反射色光决定, 色散 透明物体由透过色光决定 光路的可逆性原理 颜料的混合:混合色由反射色光决定

显微镜能观察肉眼看不见的物体 望远镜能观察遥远的星空 显微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焦距 和望远镜 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同一 个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 对光有会聚作用眼睛 通过改变的晶状体形状,使远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照相机近不同物体的像都能成在视眼睛和眼镜 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需戴由凹透镜制 生活中的透镜 投影仪放大镜 成的近视镜矫正视力矫正 远视眼看近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需戴由凸透镜制 成的远视镜矫正 u >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 <v <2f ,此时u >v 透镜u =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f ,此时u=v f :焦距 u :物距v :像距 说明 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作用 f <u <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 >2f ,此时u <v u <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初中物理_质量和密度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2.从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3.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会看产品说明书; 4.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 5.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 6.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纯水的密度; 7.会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 8.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估测物体的体积,估测物体的质量;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能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 3.学习“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 4.掌握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辩证法思想; 2.养成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3.通过亲身参与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魅力和威力。【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质量、密度概念的建立; 2.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基本工具的使用; 3.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 难点: 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 天平、小磁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教师拿出一些器材:天平、小瓷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提出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我们可以设计哪些实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质量与密度思维导图

质量与密度思维导图

第一节:质量 一、质量一节主要内容导学 (1)质量的含义 (2)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4)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二、质量一节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结构网 1._________叫质量,通常用字母____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___。常用的还有_____、_____、_____等,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t=_______kg、 1g=______kg、 1mg =______kg 2.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_______,这说明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3.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_______。使用天平时要注意: (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_______,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_____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_______,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_______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 4.天平使用的基本步骤: (1)把天平放在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处; (2)调节横梁右端的,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反之,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处,这时横梁平衡. (3)把被测物放在盘中,按“先后”的顺序用镊子选择适当砝码,用镊子向盘里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平衡. (4)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被测物体的质量. (5)测量结束要用镊子将砝码夹回砝码盒,并整理器材,恢复到原来的状况。 三、质量一节重点和难点如何处理的思维方法 1. 本节重要的基本技能是天平的使用方法。 一放平,二调零,三调横梁成水平——横梁平衡.一放平是指应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二调零是指应让游码的左端与标尺的零刻线对齐.三是指通过调节平衡螺母(左偏右调,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质量与密度 适用年 8年级 级 所需时 4 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主题单元内容是在质量、天平和量筒的使用、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及密度知识的应用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物质属性的深入学习,同时为力学的学习打下基础。学习这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单元学习重点:质量及质量的测量、密度的探究及其应用 单元学习难点: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密度概念的建立及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本单元划分为四个专题:质量;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密度知识的应用。 本单元以学生合作、实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预期学习成果: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

质的密度大小。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及固体的体积;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及体积。

2.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及固体的体积;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或固体密度的方法; 4.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测金属螺母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对应课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