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女权主义批评方法
影视批评方法论11、女性主义批评

中国女性主义文化思潮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始于1980年代,最有影响的女性主义批评著作有李小江主编的《妇女 研究丛书》,孟悦、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和刘思谦的《娜拉言说》。《浮》对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三个时期的女性写作和写作着的女性作了深入探讨,被认为是中国 真正的女性主义批评著作。 1990年代中期为对接与阐发的第二阶段,刘慧英的《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 陈顺馨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和性别》,任一鸣的《女性文学与美学》,王春荣的 《新女性文学论纲》,林丹娅的《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林树明的《女性主义文 学批评在中国》,陈惠芬的《神话的窥破》,盛英、乔以钢的《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 学史》,王绯、孙郁主编的《莱曼女性文化书系》等,均以女性理论、女性视角,对 中国从古至今的文化史和文学史中的现象及作品进行了一次重新梳理和审视,对以男 权为中心的社会审美机制进行了无畏的诘问和挑战。 1990年代末至今是第三阶段,其一,从文学到文化的延伸,如乔以钢的《多彩的 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赵树勤的《找寻夏娃——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透 视》、郭力的《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生命意识》、林树明的《多维视野中的女性 主义文学批评》、姚玳玫的《想像女性》等专著,而且将思想的触角伸向了更广阔的 文化领域,如李小江主编的《性别论坛》丛书、荒林主编的《中国女性主义学术论 丛》、连续出版物《中国女性文化》和《中国女性主义》都涉及历史学、教育学、社 会学、心理学、生态学、法学、传播学等多种学科,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传播了女性主 义。其二,从理论到实践的拓展。 进入21世纪后,不少学者从早期启蒙式的女性主义理论阐发逐步走向具体行动。
以女权主义批评解读《简爱

以女权主义批评解读《简爱《简爱》是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的一部传世名著,被公认为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主角简爱是一个勇敢、独立、有思想的女性,她在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中面对多种困难与挑战,最终以自尊、自立、自主的态度赢得幸福。
女权主义批评方法是解读文学作品的另一种角度,它探讨的是文学作品中与性别、权利和政治等议题有关的方面。
针对《简爱》这一文学经典作品,女权主义批评解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女性角色的自我意识小说中的女性角色主要是简爱和罗彻斯特的第一任妻子贝丝。
贝丝的角色和与之相关的情节,可以看作勃朗特对传统父权制度的悲怜和批判。
而简爱则是一个勇敢、独立、有思想的女性。
她拥有自己的思想和信仰,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努力,积极争取自己的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
整个小说的情节都围绕简爱的成长和她与罗彻斯特之间的感情展开,勃朗特在小说中深刻地展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和自立自主的价值观。
2.女性受到的社会压迫小说中描述了许多场景和情节,体现了当时英国社会中女性受到的压迫和歧视。
例如,简爱在霍沃特家教师生活中受到了老师的歧视、侮辱和虐待;罗彻斯特的第一任妻子贝丝因为生病而被关起来,受到了丈夫的虐待。
这些情节都表明,女性在当时的社会中受到了巨大的压迫,需要通过斗争和自我救赎来获得平等的地位和权利。
3.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和侮辱小说中,罗彻斯特对女性的态度被描绘得十分复杂。
虽然他对简爱有爱情,但他也对她有所保留,认为她在财产和地位上与他不匹配。
另外,他也将自己深爱的妻子贝丝关在屋中,对她进行严重的虐待和掌控。
这些情节都表明,男性对于女性的看法和态度比较负面,并且以自己为中心,往往无视女性的感受和权利。
总体而言,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通过女主角简爱的成长经历,深刻地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
女性角色的自我意识、女性受到的社会压迫和男性对于女性的歧视和侮辱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女性主义批评方法21页PPT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女性主义批评方法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谢谢!
课件-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批评

重新评价男性笔下的女性形象
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原 型——夏娃与圣母
在女性主义批评者看来,在传 统文学作品中特别是男性作家 的作品中存在着两个基本的女 性原型:其一是圣母型或天使 型,集美丽、高贵、温柔、可 爱于一身,贞洁温驯、恬静安 宁、富有母性,是童贞女与母 亲这两类男性最渴求的女性形 象的整合。
理论先驱之二:西蒙·波伏娃
《第二性》(1949年)
此书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 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西 方妇女的“圣经”。它以涵盖哲学、历史、文 学、生物学、古代神话和风俗的文化内容为背 景,纵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历史演变 中,妇女的处境、地位和权利的实际情况,探 讨了女性个体发展史所显示的性别差异。《第 二性》实可堪称为一部俯瞰整个女性世界的百 科全书,她揭开了妇女文化运动向久远的性别 歧视开战的序幕。
第三,在(废都)中,作者笔下的 女性基本上可以说没有属于自己的 社会身份,她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只是男性的附属物。从牛月清到唐 宛儿再到柳月、阿灿没有一位女性 有一份正经的工作,她们也没想到 要为自己的社会工作而奋斗。牛月 清想到的是当好“庄夫人”,唐宛 儿、柳月想到的是争到“庄夫人” 这一头衔。贾平凹抱着一种狭隘保 守的两性观来描写女性,其笔下的 女性已为男权所异化,她们自觉的 按照父权制文化对女性的标准去思 考,去行动,她们没有自己的思想, 没有属于自己的语言!
(一)女性主义批评(女性的阅读)
女性主义批评是一种以女性作为读者的批 评,分析过往一切由男性创造的文学文本。 它的课题包括妇女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文 学批评中对妇女的忽视和歪曲,以及男性构 建的文学史的种种疏漏。她们试图打破男性 中心主义的研究视角,从女性视角来重新审 视文学作品和文学史,从而对文学现象作出 新的阐释。
女性主义

曾林玉 SX1212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
主要内容:
1.男权制简介
2.女性主义概况及女性主义文学 3.女权主义批评的现实背景和思想来源 4.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其发展三阶段 5.理论主张的几个阶段 6.英美女权主义批评 7.法国女权主义批评 8.总结
The inequality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2. 20世纪70年代,“妇女中心批评”, 又叫“女作家批评” (women-centered criticism),关于文学经典和文学史的研究, 挑战父权制传统下的经典文学书目标准 和文学史写作,父权文化权威对经典文 学书目和文学史价值尺度的垄断。重新 挖掘了大批被传统文学批评标准遗弃的 女作家及其作品。旨在创建“她们自己 的文学”,夺回重建经典文学书目和文 学史的权力并付诸实践。
2.她提出了一种对男权中心具有颠覆性的符号学。 她吸收、改造了拉康的精神分析的象征理论,认 为象征秩序与父权制的社会文化秩序相联系,而 符号学则产生与前俄狄浦斯阶段,与母亲、女性 密切相关;符号学不是取代象征秩序,而是隐匿 于象征语言内部,组成了语言的内质、分裂的层 面,颠覆并超越象征秩序,这也正如同女性既处 在男性社会内部又遭到其排斥,被逐至它的边缘, 从而模糊了父权制男女二元对立的界限而产生颠 覆父权制社会的作用。
她重视母性的意义,认为女人生育子女并不 意味着她不能从事专业工作,相反,生育始 终与文化活动相一致,以为在孕育生命过程 中女人能更深刻理解生命的内涵。她从解构 主义消解二元对立的立场出发,“将母性看 作是对男性中心主义的一种挑战;怀孕和生 育打破了自我与他人、主体与客体、内部与 外部的对立”。
Julia Christeva
女权主义批评

三、延伸发展——性别研究及同性恋批评理论 1、性别研究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文艺学等多种学科。核心的观念是说,性 别虽然有生理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社会文化对心理和肉体需要构建的结果。 2、同性恋研究——怪异论
一、产生背景 二、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三、延伸发展
一、产生背景
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世界兴起了一场新女权运动,美 国妇女为争取黑人在政治、社会、教育和法律等方面与白人 的平等权利和地位,与男性一样积极投入到民权运动中。但 运动中的女性却普遍受到男性同志的歧视,于是她们愤起为 反抗根深蒂固的男权观念而在各个领域展开了大规模的妇女 运动。 女权主义批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是新女 权运动在文学和批评领域深入发展的产物。
二、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1、凯特·米利特与《性的政治》 2、伊莱恩·肖瓦尔特的“妇苏的“女性写作”
肖瓦尔特认为,女子写作既不在男性传统之内,也不在男性传统之外, 她们同时在两种传统中,是主流中的潜流。尽管没有天生或是固定的 女性特征或女性想象力,女性与男性的创作却有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女性 文学有其独特的属性,有其自成一体的传统,所以我们要发掘并谱写女性 自己的文学传统。但不幸的是,女性的写作传统一直是被男权文化所人 为地压制和埋没了的,女人所扮演的角色是由男人分配和限定的,所有女 性行为都被局限在既定的、由男性确定的参数上。
二、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1、凯特·米利特与《性的政治》 2、伊莱恩·肖瓦尔特的“妇女批评学” 3、露丝·伊利格瑞的哲学批判 4、艾莱娜·西苏的“女性写作”
写作是女性用身体来突围:传统的写作一直被父权制美学所控制,妇女失去 了真正的写作和讲话的权利,因而妇女必须开创一种新的反叛性的写作,首 先,妇女必须写自己的身体,必须让人们听到你的身体。 “双性写作”理论:女性写作并不强调作者的生理性别,可以是女性,也可 以是男性。
女性主义

义,含有侧重争取男女之间文化与精神平等的意 思。
导论
❖ 女性主义批评首先是一种以妇女为中心的批 评。其次,批评在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其 一:具有纯粹的文本批评意义,即通过对具 体的文本的研究,揭示出其中隐含的性别歧 视和女性意识的内容;其二:具有社会批评 的意义,即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研究,批评不 平等的社会现实。
经济制度。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是建立在男 权文化的基础上的,主要支柱是“性政治” (三)个人的就是政治的
高度重视存在于个人领域的性别压迫 (四)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融合
提出建立一个双性一体(androgoynous)的 平等社会,试图消除男性和女性的社会性别差异,
以此来消除性别歧视。
评价
❖ 激进的女权主义以一种新的社会视角来解释 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理论, 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它是女权主义流派中唯 一一个将矛头指向男性的理论。但由于过于 关注女人本身,忽略了对妇女受压迫的社会、 历史、经济层面的分析批判,强调男女对立 的一面,没看到男女的同一性。
❖ 第一阶段:要求在父权制社会中获得同男人 平等的权利。
❖ 第二阶段:差异派女性主义,强调性别的差 异和女性的独特性,颂扬女性本质,并以差 异为名否认男性秩序。
❖ 第三阶段:拒绝形而上学的男女二分法,提 倡三个阶段的女性主义方法相互融合或同存 于同一个历史时间之内。注意女权、女性、 女人的统一。
女性主义派别
(3)从追求同样的平等向从差异性中追求平等转变。
评价
优点:促进妇女的觉醒,推动妇女的发展,激励广 大妇女为获得男女平等的权利而斗争,为之后的 女权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女性主义批评

第二阶段是1968年以后出现的新一代女权主义者, 即强调“女性”的女权主义者。她们一反初期注重 “平等”的策略,改弦更张,强调性别差异和女性 的独特性,注重女性不同于男性的心理体验、象征 表达和内在情思。
3
进入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第三代女权主义,即将 “女权”、“女性”加以整合折衷的重“女人”的女 权主义。不再提倡男女的对立或女性一元论,而是注 重多元论,提倡男女文化话语互补,即女人成为女人, 男人成为男人,在充分尊重男女独立人格的基础上扬 弃传统文化的弊端和偏见,完善和发展健康的人性。
一、定义
女性主义批评,是一种用女性意识观 照文学作品,具有女性价值标准和审美追 求的文学批评。
1
二、女权主义运动史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50、60年代西方掀起的大规模 妇女解放运动,是女权运动的第一个阶段,斗争矛 头是指向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以争取政治平 等、经济平等、职业平等以及精神解放为主要目的。
女权主义批评认为,现存的社会结构是建立在父权制 基础上的,男性掌握着社会的基本功能,女性则被置 于社会配角的地位。女性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就必须 颠覆父权制的社会结构,揭露所有话语中潜藏的若隐 若现的“性歧视”。
9
(1)批判象征父权制社会秩序的符号体系
例如: 在英语中 female (女性)和 woman(女 人)的构成依赖于男性的male和man,是他们的派 生词,如同《圣经》中女性是由男性的一根肋骨 创造。
(法)波伏娃:《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性》,被誉为西方 女权主义的“圣经”。她 认为西方社会是由男性控 制的家族式社会,女性是 社会中的第二性,处于附 属地位。同时,她还系统 清算了男作家作品中所虚 构的“女人神话”,批评 他们对女性形象的歪曲和 误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
李长中
女权主义批评方法
◆诞生于20世纪60—70年代的欧美.关注所有女性的边缘化问题。
多数女性主义认为我们的文化是父权文化:即以服务男性为主导。
女性文学批评家尝试解释在一个特定的文化中,权力因性别失衡如何被反映在文本中,或如何受到文本的挑战
◆主要从性别的视角对文学创作和批评进行研究:
◆1以女性视角重新解读文学作品;
◆2挖掘被埋没的女作家作品,寻觅女性文学传统.
◆3研究女性特有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方式.
女权主义批评方法
◆一诞生的条件
◆1社会条件:
◆西方两次妇女解放运动:
◆(1)第一次浪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妇女获得选举权.
◆(2)第二次浪潮:20世纪60年代,争取女性再就业、教育和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权利.
女权主义批评方法
◆2学术条件:
◆(1)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更新和发展为女性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思路和方法论的启示.
◆(2)女性主义两个先驱:
◆弗吉尼亚•伍尔夫
◆西蒙•德•波伏娃
女权主义批评方法
◆伍尔夫:
◆英国意识流小说家,
◆1929年《一间自己的屋子》,为女性主义批评奠基了基础.
◆主要思想:
◆1肯定了女性文学传统.
◆2剖析了女性文学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社会现实根源-----经济不独立.
女权主义批评方法
◆3提出了“双性同体”的思想:
◆柏拉图《会饮篇》
◆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两个力量支配,一个是男性的力量,一个是女性的力量,女性往往外柔内刚,男性往往内柔外刚,没有纯粹的男人和女人.
◆“双性同体”才是理想的人格形象.解构了男女二元对立观念.
女权主义批评方法
◆法国的波伏娃:
◆《第二性》(1949年),被称为西方妇女的圣经.
◆著名观点:
◆“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
女权主义批评方法
◆二、女权主义批评的两大形态
◆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肖沃尔特在《走向女权主义诗学》提出:
◆1、女权批评:(作为读者的妇女)关注文学现象的意识形态性。
◆对妇女形象的忽视和歪曲;
◆男性建立的文学史对女性作家的有意或无意的疏漏;
◆父系制度对妇女读者的控制和利用等。
女权主义批评方法
◆方法:
◆打破男性中心主义的研究视角,引入一种性别视角:◆“我们第一次被要求作为女人去阅读文学作品,而从前,我们,男人们、女人们和博士们,都总是作为男性去阅读文
学作品。
”
◆肖瓦尔特的精神分析模型认为性别差异为心理的基础,以性别和艺术过程的关系为重点。
强调女性差异是封闭合需要之外的意义的自由抒发。
肖瓦尔特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将女性主义关怀放在社会背景中的文化模式,承认阶级、种族、民族和历史差异,以及时间和空间对女性的决定因素
◆作为世界最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典型,哈姆雷特在剧中有父子冲突,以及在其两性之间的冲突,剧中妇女发挥了多种双重性。
哈姆雷特抗拒着一个女性的身体,他的母亲的身体,反过来,他一直被那个身体反作用着。
哈姆雷特认为性是邪恶的,这表现在他对克劳迪斯的厌恶和对自己母亲的厌恶,以及他对欧菲莉亚的残酷谴责,也同时表现在由于自己出自那个身体而产生的自我厌恶。
他最彻底的仇恨源自他无意识中压迫着自己的性冲突感觉。
女权主义批评方法
第一阶段,“女性化(f e m i n i n e)”阶段(1840至1880年),在此期间,女性作家模仿优势传统;第二阶段,“女权主义(f e m i n i s t)”阶段(1880至1920年),在此期间,女性主张少数群体的权利并进行抗议;第三阶段,“女性(f e m a l e)”阶段(1920至今),在此期间,反抗,即揭示男性文本厌女症,被女性文本和女性的重新发现所取代。
女权主义批评方法
◆如何获得女性视角?
◆“女性主义批评的第一个行为就是:从一个赞同型读者变
成一个反抗型读者,通过这种拒绝赞同的行为,开始把根植于我们心中的男性意识祛除掉。
”
◆女性阅读要保持一种独立而清醒的女性意识,以一种抗拒性的态度去阅读男性文学作品。
第八章女权主义批评方法
◆2、女性批评:(作为作家的妇女)
◆研究女性写作不同于男性写作的模式,追寻被淹没的女性文学传统。
◆父权制社会中,写作被视为男性的特权。
◆梅里美眼中的乔治·桑:
女权主义批评方法
◆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关键词:
◆1、“天使”与“妖妇”:
◆美国吉尔伯特和古芭的名著《阁楼上的疯女人》:
◆“天使”形象:温柔、美丽、顺从、贞洁、无
◆私、大度等。
◆实质是将男性的审美理想强加在女性身上,剥夺了女性形象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把她们降低为男性的附属品。
女权主义批评方法
◆“妖妇”形象:三类:
◆(1)失贞者:充满激情、缺乏理性、淫荡色情、是欲望的化身。
◆(2)男性化的女人:有男性智慧、顽强意志、野心勃勃、心狠手辣。
◆(3)悍妇形象:丑恶、刁钻古怪、泼辣凶悍、泼妇。
◆本质上是对女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厌恶,压制了女性的自我觉醒。
女权主义批评方法
◆2、双声话语:
◆用精神分析的方式解读女性人物形象,三类:
◆(1)在压抑中认同,完全屈从父权制的女性形象。
◆(2)在压抑中反叛,勇敢地反抗父权制的女斗士形象。
◆(3)在压抑和反压抑中导致人格分裂的疯女人形象。
女权主义批评方法
◆妇女作家在男性霸权文化中深感身份焦虑,
她们也在压抑和反压抑中进行创作,表现出“双声话语”:社会的声音:表面的显性声音
自己的声音:深层的隐性声音
女权主义批评方法
◆从“双声话语”理论来读,
◆主宰的故事:女性文本对男性主宰文化不得以模仿和利用的结果。
◆失声的故事:女性自己独特的生命感受,和男权社会文化格格不入。
◆如:《简·爱》
◆主宰的故事:灰姑娘的故事
◆失声的故事:追求女性的人格尊严和独立。
女权主义批评方法
◆3、“身体写作”
◆女性主义批评的解构策略:
◆(1)解构男性中心主义文学史,追寻妇女文学传统。
◆(2)解构男性中心主义的叙述视角,建构以妇女经验为中心的叙述角度。
◆(3)解构男性中心主义语言权,建构女性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
女权主义批评方法
◆法国女性主义者提出“身体写作”:
◆就是让女性从专制的“文化彼岸”回到身体,用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来写作。
◆女性使用的语言与女性的肉体感受相联,它是反理性的、无规范的、具有破坏性和颠覆性的语言,是女性表现自我体验的独特的“女人腔”。
女权主义批评方法
◆四、个案分析:
◆1、《简·爱》的女性主义叙述声音
◆美国批评家兰瑟在《简·爱的遗产:单一性的权利和危险》:
◆塑造了一个“惟我独尊”的女性叙事主体形象,她的叙述声音贯穿了整个小说文本。
女权主义批评方法
◆2、疯女人伯莎就是简·爱:
◆美国吉尔伯特和古芭的名著《阁楼上的疯女人》:
◆观点:简·爱是感情、理性的伯莎,伯莎是愤怒疯狂的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