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桂枝五物汤(中风后遗症冠心病麻木)

合集下载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四肢麻木此方当,编个口诀记得全,分清虚实效果良;气虚则麻血虚木,久坐久立易现出,风寒暑湿燥火邪,易致麻木气脉堵;调理麻木并不难,补足气血是关键,再把血脉来打通,几剂汤药就解顽。

黄芪芍药与桂枝,三钱用量即可使,倍用生姜枣四枚,炙甘草添人参伺强壮脾胃莫如此;麻木严重鸡血藤,四钱用量不算迟,西医末梢神经炎,或风湿性关节炎,小儿麻痹雷诺症,神经损伤硬皮病,该方照样把它弑;本方重用黄芪性,加川芎元胡地龙,可治中风后遗症;脑萎缩者菟丝取,杜仲牛膝山茱萸;产后妇气血不足,关节酸痛麻木苦,血藤灵仙上肢病,木瓜独活下肢绌,腰痛杜仲川断加,牛膝使用较特殊,恶露不尽不要用,寄生枸杞代其务。

内经上讲到:“足阳明虚则足不收,胫枯。

”这是说足阳明胃经经气亏虚不够了,你想抬脚都困难。

如此牵连日久,会从小腿那里开始枯萎上来。

像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下老。

用医圣的“虚劳血痹篇”的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大补阳明肌肉经气,黄芪用到120克,连服三个月,居然自己能抬腿,丢掉拐杖了,干枯的小腿肉也丰隆、润起来。

可见,像干果、大枣,经气盛则隆壮饱满,经气虚则枯萎瘪干。

【黄芪桂枝五物汤】四肢麻木,张仲景一个方子彻底搞定麻木这种情况,多数人都遇到过。

比如,好多人长时间坐着或者坐姿不好时,腿脚就会觉得麻,再是木,最后就是麻木。

这是因为没有运动疏通气血。

这种麻木一般很快就会消失,并无大碍。

如果长期手脚麻木,就要重视起来了。

比如,有的人天气一变冷或者劳累过度,就会感到手脚麻木;还有的人身体麻木到使劲拍打都没有知觉。

麻和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麻的感觉既不是痛也不是痒,而是感觉有万千蚂蚁在皮肤上爬来爬去,停不下来,越挠越厉害。

木是没有感觉,皮肉掐它不疼,挠它不痒,好像长在别人身上一样。

通常来讲,很难将麻和木完全区分开来,往往麻木并存。

但凡世间百病,都要分虚实,麻木也一样。

虚是由于气血不足。

气虚则麻,血虚则木,当气不足的时候就会发麻,当血不足的时候就会发木,当一个人气血都不足的时候,人体会自然地将气血优先供给到重要脏器,得不到气血濡养的部位就会通过麻木的方式提出抗议,好像肚子饿了会咕咕叫一样。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新用(冠心病,中风)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新用(冠心病,中风)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新用(冠心病,中风)【关键词】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应用冠心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前列腺增生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黄芪、白芍、桂枝、生姜、大枣组成。

功能为益气温经,和经通痹,用以治疗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之血痹证。

笔者临床运用此方治疗冠心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冠心病李某,男,65岁,退休工人,2003年5月19日初诊。

患者于2002年冬季洗浴时感胸闷气短心悸,休息后缓解,未予诊治。

2003年3月晨练时,突然出现心前区闷痛连及后背,呈压迫状,心悸气短,汗出肢冷,送至我院急诊。

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低平。

诊断:冠心病、心绞痛。

住院给予扩冠、抗凝等药物治疗3周,症状缓解出院。

近半月又觉心前区闷痛不适,经西医治疗2周无效,遂转中医诊治。

症见:痛如针刺,入夜尤甚,劳累后加重伴气短心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涩。

证属胸阳不振,气虚血瘀,心脉痹阻。

治宜温阳益气,化瘀通痹。

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方药:黄芪30g,桂枝15g,白芍12g,川芎、苏木、香附、降香、生姜各10g,甘草6g,大枣5枚。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连服三十余剂,症状消失。

按: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病机系胸阳不振,阴乘阳位,阳微阴弦,为本虚标实之证。

本案为老年患者,系胸阳不足,气虚血瘀,心脉痹阻,不通则痛所致。

治当温心阳,益心气,通心脉。

药用桂枝温阳通经,畅脉止痛;黄芪甘温补虚,助阳益气;白芍、生姜、大枣和营宣经;加川芎、苏木、香附、降香以增强活血开痹,化瘀散结之力。

全方温中寓补,补中寓通,冀阳气旺而血行,瘀阻祛而脉畅,标本兼治。

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刘某,女,69岁,2005年4月21日初诊。

右侧胸乳连及右腋窝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月余,患处痛似针刺、刀割样,不能触碰,局部畏冷,入夜痛甚,常因此夜眠不佳。

诊见:患处肌肤无灼热感,有色素沉着呈带状分布,曾予理疗、针刺及中药治疗,疼痛无明显缓解。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病证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病证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病证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20,桂枝15,白芍15,生姜15(克),大枣5枚。

功能主治:气血虚弱引起的血痹。

肌肤麻木不仁,或肢节疼痛,或出汗怕风。

对肩周炎、坐骨神经痛、脑血栓、颈椎病和后背酸麻等具有调治作用。

1、上肢酸麻,抬举困难:出汗时受风得病,平时怕冷,手臂抬举困难。

黄芪30,桂枝10,白芍10,生姜15,大枣7枚,制附子10(克)。

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所以不要自己熬,上药店熬,制附子先入锅熬50分钟,然后放入其他中药继续熬。

2、颈椎病:症状为头痛、后背发紧不舒、记忆减退。

黄芪20,桂枝15,白芍15,生姜15,大枣5枚,当归12,川芎12,桃仁15,红花20,姜黄15(克)熬10付,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同时吃金匮肾气丸和后爱暖参茶。

如果颈椎病较重,桂枝的的调为20克,炙甘草15克,白术50,葛根50,生姜50,大枣12枚,制附子15(克)。

3、肩周炎:黄芪20,桂枝15,白芍15,生姜15,大枣5枚,苍术30,木香15,香附12,姜黄15,秦艽12(克)。

同时吃金匮肾气丸和后爱暖参茶。

4、坐骨神经痛:黄芪20,桂枝15,白芍15,生姜15,大枣5枚,丹参15,当归12,川牛膝15,炙甘草10(克)。

5、中风后遗症:脑血栓后遗症,手脚无力,肢体麻木不仁。

黄芪50,桂枝15,白芍15,生姜15,大枣5枚,丹参15,党参20,桃仁12,甘草10,茯苓15,丹皮15,干姜15,制首乌10(克)。

6、心绞痛:黄芪20,桂枝15,白芍15,生姜15,大枣5枚,加瓜蒌壳10,薤白15,红花20,三七粉6(冲服)(克)来自:古道岐黄《课堂笔记》。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四肢麻木疼痛方药组成:黄芪30克、桂枝10克、当归15克、白芍10...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四肢麻木疼痛方药组成:黄芪30克、桂枝10克、当归15克、白芍10...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四肢麻木疼痛方药组成:黄芪30克、桂枝10克、当归15克、白芍10...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四肢麻木疼痛
方药组成:黄芪30克、桂枝10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赤芍10克、鸡血藤30克、陈皮10克、生姜10克、红枣6枚,秦艽12克。

注:本方适用于气虚血亏型。

加减:上肢麻木疼痛加桑枝30克;下肢麻木疼痛加牛膝12克;肌肉酸痛加木瓜12克;四肢畏寒加附子20克。

先煎1个小时,四肢麻木疼痛重者加丹参20克、桃仁10克。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每个月为一疗程,治疗三个疗程观察治疗结果。

疗效:共治疗120例,其中临床治愈23例,好转81例,无效16例,有效率为86.7%。

注:本方适用于气血亏虚所致四肢麻木疼痛。

#快问中医超能团#。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
丛日波;唐其春;曲卓锋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生》
【年(卷),期】2001(000)007
【摘要】@@ 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12g、芍药9g、桂枝9g、生姜12g、大枣4枚组成.除出血性卒中早期(4周内)外,其余病例皆加用虫类药:地龙1g、全蝎5~10g、蜈蚣1~2条、僵蚕8~10g、乌梢蛇8~10g、水蛭3~5g,剂量根据病人体质盛衰酌情加减.若伴肝火者加天麻、钩藤,伴痰浊者加胆星、菖蒲、瓜萎、半夏,伴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总页数】1页(P56)
【作者】丛日波;唐其春;曲卓锋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牟平中医院,;山东省烟台牟平中医院,;山东省烟台牟平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
【相关文献】
1.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病人的效果分析 [J], 邓增荣
2.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的临床观察 [J], 周爱梅
3.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病人的效果分析 [J], 邓增荣
4.刺络放血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临床疗效 [J], 李婧
5.陈以国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经验 [J], 郑亚杰;陈以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芪桂枝五物汤”专治麻木,凡是腿脚出现无力,麻木,冷痛效佳

“黄芪桂枝五物汤”专治麻木,凡是腿脚出现无力,麻木,冷痛效佳

“黄芪桂枝五物汤”专治⿇⽊,凡是腿脚出现⽆⼒,⿇⽊,冷痛效佳张仲景⼀个专门治疗⿇⽊的⽅⼦,这个⽅⼦出⾃《⾦匮要略》,叫做黄芪桂枝五物汤。

这个⽅⼦专门搞定⽼寒腿的,专门强壮腿脚的,凡是腿脚出现⽆⼒,⿇⽊,冷痛的可以⼤胆⽤它,效果杠杠的。

黄芪桂枝五物汤,⼀⽅⾯内服汤药,⼀⽅⾯⽤药渣泡脚。

原⽅组成:黄芪20克,桂枝15克,⾚芍15克,⽣姜30克,⼤枣6枚。

你看这个⽅⼦只有五味药,所以叫做黄芪桂枝五物汤。

下⾯我们⼀起来看看这个⽅⼦到底是从什么⾓度来搞定⿇⽊的。

张仲景把⿇⽊叫做⾎痹,就是⾎液流通受阻了,流通不畅了,这个部位⽓⾎过不来了,所以才会⿇⽊。

张仲景认为导致⿇⽊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体受寒了。

为什么受寒就会导致⿇⽊呢?因为⾎遇温则⾏,就是说如果我们的⾝体温暖的话,⽐如夏天,⽓⾎运⾏就会很顺畅。

⾎遇寒则凝,当⾎遭遇寒凉的时候就会凝滞,就会流动缓慢,这就好⽐冬天河流会结冰⼀样。

所以要想我们的⽓⾎运⾏畅快,⼀定要好好保暖。

可是现在由于冰箱与空调的存在,以及舆论的误导,很多⼥性喜欢穿暴露的服装,露这露那的,很多⼈的⾝体天天在遭遇寒邪的侵袭,却毫⽆所知,直到有⼀天年纪⼤了,症状就会出来了,⽐如腿脚乃⾄全⾝的⿇⽊冷痛。

既然张仲景认为寒邪是导致⾎脉不通、⾎痹的主要原因,如何解决呢?如何搞定这个寒邪呢?不怕,张仲景请来了桂枝,桂枝是张仲景⽤得最好的⼀味药,桂枝⾟,⾟就可以散,桂枝性⼦⽐较热,热就能够驱寒,所以桂枝可以驱寒。

桂枝凝聚了天地最旺盛的阳⽓,最具⽣发⼒,是桂树最顶尖的那⼀⼩撮枝头。

另外桂枝⾊红,⼊⼼,桂枝是可以强壮⼼脏的,⼼脏强⼤了,阳⽓⾃然就⾜。

因为⼼脏可是我们⾝体的太阳啊,太阳普照⼤地,我们的⾝体就会温暖。

另外⼼主⾎脉,桂枝强壮⼼脏,可以加强⼼脏的动⼒,让⼼脏去打通全⾝的⾎脉,⾎脉通了,⾃然就不会⿇⽊了。

桂枝⽤在这个⽅⼦还有⼀个作⽤,那就是温通经络,⾝体⿇⽊⼀定是经络不通了,为什么经络不通呢?前⾯说过了,受寒了,⽓⾎运⾏受阻了,不通了,所以经络也会不通。

?[黄芪桂枝五物汤]各类肢体麻木

?[黄芪桂枝五物汤]各类肢体麻木

[黄芪桂枝五物汤]各类肢体麻木[黄芪桂枝五物汤]古代血痹病的专方,主治以肢体麻木、自汗而浮肿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经典配方】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金匮要略》)【常用剂量】生黄芪60g,桂枝10g,肉桂10g,白芍10g,赤芍10g,生姜30g或干姜10g,大枣20g。

【煎服法】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经典方证】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六)问日: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日: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六)【体质要求】其人多肌肉松弛,皮肤缺乏弹性,腹部按之松软,下肢多有浮肿,平时缺少运动,食欲虽好,但容易疲乏、头晕、气短,尤其是在运动时更感力不从心,甚至出现胸闷胸痛,或头晕眼花。

运动心电图常提示心肌缺血。

面色黄暗或暗红者,其舌质多淡红或淡胖,或紫暗。

两下肢多浮肿。

中老年人多见。

【适用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不全、高黏滞血症、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腰椎间盘脱出、颈椎病、骨质增生症、肩周炎、中风后遗症、糖尿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糖尿病眼底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无脉症)、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硬皮病、皮肌炎、面神经麻痹、肢端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不易愈合的伤口、产后自汗盗汗、产后身痛、产后指掌麻胀、产后足痿、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肥胖症、小儿多汗症、慢性鼻炎、老人感冒等。

【加减法】下肢疼痛麻木者,合四味健步汤;易感冒、易咳喘打喷嚏,多汗者,合玉屏风散;糖尿病肾病等见脸红、小腹压痛、小腿皮肤干燥等瘀血证候者,合桂枝茯苓丸;口渴、多汗、腹泻、浮肿者,合五苓散;眩晕、小便不利或高脂血症者,合泽泻汤;精神萎靡、极度疲倦者,合麻黄附子细辛汤;下肢浮肿、关节疼痛者,合防己黄芪汤;高血压、脑梗死、头昏头痛者,加葛根、川芎;胸闷痛、舌暗者,加丹参、川芎。

中风后遗症肢体麻木,黄芪桂枝五物汤来帮助

中风后遗症肢体麻木,黄芪桂枝五物汤来帮助

中风后遗症肢体麻木,黄芪桂枝五物汤来帮助现代患有中风后遗症肢体麻木的人越来越多,西医临床多以调脂、抗血小板和营养神经为主,但效果确实一般般。

中医在这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管这类病统称为络病。

在跟师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经过中医辩证论治后治疗一段时间有些可以恢复蛮好的。

今天小刘药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方子,是用来治疗外证身体不仁的。

实际上中风后遗症肢体麻木也是属于身体不仁,但并不是所有的身体不仁都可以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想了解哪些情况比较适合?继续往下看!1.来源出处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原文: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大概意思是说,肢体疼痛麻木的同时伴有外证时就可以选择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功效为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功效。

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2.药物组成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

主要是由桂枝汤加上了黄芪,去掉了甘草。

祖国医学认为,肢体麻木属于血痹证,是由气血不足,感受外邪所致,肌肤血行痹阻。

治疗应以温阳行痹,活血通络,故选用黄芪、桂枝、白芍通阳除痹,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诸药合用,营卫调和,气血得行,络通痹除。

简单说,桂枝汤可以调节体表的津液与气血,中医叫调和营卫,使我们体表有足够的营养物质来排出体表的毒素。

黄芪可以帮助人体输送营养物质,同时还可以祛除一些体表的水湿。

为啥去掉了甘草?中医用甘草一般为调和诸药,让整体比较平和,现在需要快速祛除邪气,去掉甘草使整个方子作用比较迅速。

3.使用要点(1)表虚的症状:特别怕风,同时伴有容易汗出(2)身体不仁症状:半身不遂,活动不自如,身体四肢麻木、疼痛,且身体以乏力为主(3)脉的表现:我们自己也可以感受一下脉,无论是轻按还是重按都感觉脉搏很弱以上三点均具有那就适合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了。

温馨提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正治
面神经麻痹
孔某,男,24岁。1周前,劳动汗出约2小时后觉左侧面部肌肉麻木、发紧,继则口角往右侧歪斜。现诊见患者前额皱纹消失,左侧面部表情肌瘫痪,触之有凉感,不出汗,不能皱额、闭目,鼻唇沟平坦,口角歪向右侧,流涎。身体瘦弱,面色萎黄不华,少气懒言。辨证属于素体虚弱,卫阳不足,汗出腠理空虚,风邪乘虚入络所致。治宜益气养血助阳、活络祛风。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50g、桂枝15g、当归15g、白芍30g、白芷10g、红花10g、僵蚕10g、全蝎10g、干姜10g、大枣5枚。水煎服日1剂。服6剂后精神好转,面色转红,左侧面部已有汗出,麻木感减轻,自觉较前舒适,口角歪斜明显减轻,四肢较前有力。续服6剂,已能闭目,左面部麻木感已基本消失,口角歪斜已不明显,肢体有力。原方稍事出入继服3剂,病愈。
3.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一老妪,证见右半身瘫痪,口眼斜,手足麻木,肌肉不仁,右半身自汗出。血压:150/100毫米汞柱。此乃营卫气血虚亏,阳气阻闭,经脉失于营养之证。予黄耆桂枝五物汤治之。共服15剂,血压:140/90毫米汞柱,脉舌正常。诸症蠲除,一如常人。四年后追访,终未再作。
4.血痹:刘某,患四肢麻木一年余,夜晚尤甚。用维生素B12与维生素B1;肌肉注射60余日,疗效不明显。后改为针灸治疗,初针有小效,继之无效。证见气虚懒言,疲乏无力,四肢麻木以上肢较甚,臀部发凉。脉双沉细,舌质淡嫩,苔薄白。取黄耆桂枝五物汤治之。服15剂,诸证俱蠲。
黄芪桂枝五物汤
方药组成:黄芪30g,桂枝10g,芍药10g,生姜3片,大枣7枚。
百科名片
本方主治血痹亦可治疗风痹。适当加减可治疗肩周炎、末梢神经炎、坐骨神经痛、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等疾患。有报道以本方加牛膝、红花、木瓜和天麻等治疗末梢神经炎;加当归、白芷、细辛、威灵仙等治疗面神经麻痹;加羊肉250克煎汤并加鸡血藤、当归等治疗产后身痛;加党参、白术、赤芍、川芎等治疗肢端麻木;加全虫、地龙、蜈蚣、细辛等治疗桡神经损伤;加炙乳香、没药、牛膝、红花、当归、水蛭等治疗脱疽;加骨碎补、当归、续断、杜仲等治疗痛痹;合乌头汤化裁治疗坐骨神经痛均证明有满意疗效。
编辑本段
临床医案
1.痹:张,形寒,手足痛,肌肉渐肿,劳力行走,阳气受伤,客耆五物汤”。黄耆、桂枝、茯苓、炙草、当归、煨姜、南枣。
2.真中风:诊得两手脉厚而长,惟左手略兼弦象,两寸稍紧,脉厚者,得土之敦气,厚道足以载福,为长寿之征。但弦为风脉,紧为痛脉,今紧在两寸,主上半身有痹痛之患,据称手腕及臂上痛,时愈时作,已阅五年之久,且指尖时苦麻木,昔年尤甚,近年略减,细察此症,系风在关节而作痛,至其所以痛者,乃气血与风邪相抗拒,非同偏枯者之全不觉痛,其妙在于痛处,不难扶正以屏邪,书称中指麻木,三年内防患中风,以中指属手心经故也。今幸麻木之处以食指、拇指为甚,系肺与大肠气之不调,尚无大害,然风善行而变数,必须及早治之,然斯时若肥风药以预防中风,是适招风取中,无异借寇兵而齐盗粮,宜出诸郑重,切勿孟浪以图一逞,宜用黄耆五物汤。黄耆2钱,桂枝尖2钱,生白芍2钱,生姜4钱,大枣2枚,同煎服。
黄芪桂枝五物汤新用
2003-8-22 13:47:00
古代中医名著《金匮要略》,象一个宝贝匣子,里面装着许多治病的妙方,黄芪桂枝五物汤便是其中之一。
黄芪桂枝五物汤是由5种药物组成:黄芪2克、芍药9克、桂枝9克、生姜12克、大枣4枚,加水煎煮,每日1剂,分3次温服。原方主要是治疗血痹。所谓血痹,相当于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关节酸痛症等病证。医生根据寒热虚实进行加减应用,一般都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对于黄芪桂枝五物汤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还可以治疗许多现代病。
6.胸痹:患者,女,51岁,干部。病初自觉胸闷气短,继则胸前区时感隐痛,并向左肩背放射,遇寒痛甚,已2年余。心电图诊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予黄耆桂枝五物汤加薤白、炙甘草,共服30余剂,胸痛诸证得以控制,心电图近于正常。
7.胃脘痛:患者,女,42岁,工人。胃脘时感隐痛,逢劳遇寒尤甚,已5年许,钡餐透视诊为“胃窦炎”。曾屡服大剂辛热理气之品,渐致腹胀纳呆,大便时溏,周身乏力,舌淡润,脉沉弦迟。方用黄耆桂枝五物汤加炙甘草、干姜,服药后,胃痛顿解。酌去干姜,加腹皮与茯苓交替使用,予以健脾,因病陈久,宜缓缓图治。继服20余剂,诸证渐愈。
方剂
〖别名〗黄耆桂枝五物汤、黄耆汤、黄耆五物汤、桂枝五物汤、五物汤
〖方源〗《金匮要略》卷上。
《金匮要略》“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
〖组成〗黄芪三两[9g]芍药三两[9g]桂枝三两[9g]生姜六两[18g]大枣十二枚[4枚](一方有人参)。
[用法]:上药,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方解]:血痹证由素本“骨弱肌肤盛”,劳而汗出,腠理开,受微风,邪遂客于血脉,致肌肤麻木不仁,状如风痹,但无痛,是与风痹之区别,而脉微涩兼紧,说明邪滞血脉,凝涩不通。《素问·痹论》说:“营气虚,则不仁。”故以益气温经,和血通痹而立法。方中黄芪为君,甘温益气,补在表之卫气。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与黄芪配伍,益气温阳,和血通经。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奋卫阳;黄芪得桂枝,固表而不致留邪。芍药养血和营而通血痹,与桂枝合用,调营卫而和表里,两药为臣。生姜辛温,疏散风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枣甘温,养血益气,以资黄芪、芍药之功;与生姜为伍,又能和营卫,调诸药,以为佐使。方药五味,配伍精当,共奏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效。
产后指掌麻胀
林某,女,26岁。分娩后经常洗涤衣服,双手指尖即感麻胀,继则手指、手掌及上肢亦有麻胀、针刺、蚁行感,并逐渐加重,甚时需用热水洗后上述症状方能暂时缓解,过后仍如前状。刻诊:双手肌肤触之欠温,形体虚弱,四肢无力,头晕,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证属产后气血虚弱、卫阳不固,复感寒邪所致。治则:益气养血助阳、散寒通络。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50g、桂枝15g、当归20g、白芍30g、干姜12g、鸡血藤20g、红花12g。水煎服日1剂。服6剂后麻木蚁行感明显减轻,双手自觉有温热感,余症亦较前好转。效不更方,继进6剂,麻胀感消失。
产后气血虚弱,阳气不能达于四末,复感寒凉。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取黄芪、当归、白芍、益气养血扶正;桂枝、干姜助阳散寒;红花、鸡血藤活络。
--------------------产后身体痛多可以用桂枝新加汤,如麻则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补新加汤可以。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床应用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黄芪三两(9g),芍药三两(9g),桂枝三两(9g),生姜六两(18g),大枣十二枚(4枚)。
治疗颈椎病: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颈部和肩背部的肌肉酸麻、疼痛,四肢伸举无力,甚至可产生头痛、视物模糊、瞳孔散大、心前区疼痛等现象。治疗时可用本方加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姜黄等,疗效较好。
治疗肩周炎:肩周炎是肩关节软组织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病变,多发于50岁左右的人,早期肩关节周围持续酸痛,往往抬举上臂或旋转上臂时,即出现一种刺痛样剧痛,疼痛可影响上臂活动,抬举、外旋、后伸受限,穿衣梳头都感困难。治疗时可用本方加羌活、秦艽、防风、威灵仙、姜黄等,验诸临床,屡用屡效。
本例平素气血虚弱,劳动汗出致腠理空虚,风邪乘虚侵入颜面,造成面部神经麻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助卫固表,增强机体抵抗力;配桂枝、干姜、大枣温阳行痹;当归、白芍、红花养血活血;白芷、僵蚕、全蝎驱风外出。
--------------------此已经改变方意,口舌拘急属于痉证可用葛根或者天花粉补津液,加黄氏桂枝五物汤原方,有意见是桂枝加葛根汤(无汗可用麻黄)或再加干姜去脾肺寒..流涎.
5.自汗:患者,女,31岁。工人。痢后继见汗出,已两年余。动则大汗淋漓,乍冷乍热,时时恶风,并出现肠鸣,进食不慎即泻,头晕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无力寸浮大。经某医院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屡治罔效。遂用黄耆桂枝五物汤加白术、五味子,水煎4剂,服后自汗明显改善,将桂枝减量,白术增制,使之外助黄耆以固表,内达健脾以收功。继进6剂,肠鸣消失。再进3剂,诸症悉除。
8.低热:朱某某,女.35岁,教师。低热2年余,体温常在37.5℃左右,偶尔达38℃。伴有怯风怕冷,自汗津津,声低气短,纳谷不香,大便溏薄,周身乏力等证。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而胖,脉细缓无力。证属气虚身热。拟取甘温除热法,黄耆桂枝五物汤加焦白术、炙甘草。服上方12剂后,症状基本消失。改用补中益气丸调服半月以善后,随访至今未发。
编辑本段
方歌
①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益气温经和营卫,血痹风痹攻效良。
②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四肢麻木面无华,温经通阳此方良。
编辑本段
各家论述
1、《金鉴》:以黄耆固卫;芍药养阴;桂枝调和营卫,托实表里,驱邪外出;佐以生姜宣胃;大枣益脾,为至当不易之治也。
2、《金匮要略方论本义》:“黄芪桂枝五物汤,在风痹可治,在血痹亦可治也。以黄芪为主固表补中,佐以大枣;以桂枝治卫升阳,佐以生姜;以芍药入营理血,共成厥美。五物而营卫兼理,且表营卫里胃肠亦兼理矣。推之中风于皮肤肌肉者,亦兼理矣。固不必多求他法也。”
[运用]:
1、本方为治疗血痹之常用方剂。以四肢麻木,或身体不仁,微恶风寒,舌淡,脉无力为证治要点。
2、若风邪偏重者,加防风、防己以祛风通络;兼血瘀者,可加桃仁、红花以活血通络;用于产后或月经之后,可加当归、川芎、鸡血藤以养血通络。
3、对于皮肤炎、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见有肢体麻木疼痛,属气虚血滞,微感风邪者,均可加味用之。
编辑本段
病机
营卫气血不足──阴阳俱微。
阳气不足,阴血涩滞──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编辑本段
方解
君 黄芪──甘温补气,补在表之卫气。
. .... ┌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
臣┤
. .... └芍药──养血和营而通血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