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处理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处理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处理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处理

发表时间:2015-11-13T14:51:33.9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作者:姚芳

[导读] 湖南省人民医院快速康复外科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目标主要是通过有效的措施减少手术创伤及引起的应激反应。

姚芳

湖南省人民医院普外二科 4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需实施手术治疗的40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将其分为快速康复组(200例)与常规组(200例),常规组患者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快速康复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观察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快速康复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且快速康复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处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临床效果

快速康复外科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目标主要是通过有效的措施减少手术创伤及引起的应激反应,缩短患者康复时间[1],本文旨在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效果,特收集我院需实施手术治疗的40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需实施手术治疗的400例结直肠癌患者,本组患者均排除合并有其他代谢性疾病、免疫功能异常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肝肾等其他器官重大疾病者,根据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将其分为快速康复组(200例)与常规组(200例),快速康复组中男117例,女83例,年龄34岁-81岁,平均年龄(55.42±20.66)岁;常规组中男115例,女85例,年龄35岁-82岁,平均年龄(56.68±21.1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在手术前晚十点钟开始禁食禁饮,并按照手术要求进行备皮等准备,并常规实施灌肠处理,为患者放置鼻胃管;其次是在完成手术未对患者下次活动时间强制性要求,进食时间为完成手术后排气排便后,先将鼻胃管拔出,然后再进食流质食物或半流质食物,未给予患者限制补液;快速康复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首先是在手术前加强健康宣教,不给予备皮、灌肠以及口服肠道抗生素处理,术前六小时开始禁食,术前两小时禁饮;术前一天应用两包聚二乙醇电解质散剂,与2000ml温开水混合口服,未给予患者留置鼻胃管;其次是在完成手术后尽早的将各种导管拔除,并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要求患者术后六小时开始禁食流质食物以及半流质食物,饮食按照少食多餐的原则,同时在手术后给予限制性补液。所有病人围手术期中均实施全麻,并做好保温处理。患者的出院标准为:无发热等表现、导管拔除、能够正常下次活动以及进食半流质食物,病人自愿出院回家。

1.3效果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判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2-3]。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χ2检验统计计数资料,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快速康复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且快速康复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与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相比,快速康复外科具有很大的差异,同时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目前在临床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方式能有效降低病人围手术期应激,从而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尤其是对于结直肠癌等手术患者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4]。大量的临床研究均报道称,给予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留置鼻胃管往往会对病人的术后康复造成不利影响,分析其原因,不给予患者留置胃管、同时在手术后尽早将各种导管拔除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理舒适度,避免了留置的导管产生的刺激,病人能够在术后早期积极的下床活动以及经口进食,从而有效的促进术后康复[5-6]。临床表明,在结直肠手术患者的术后饮食中,早期经口进食对于术后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是由于进口进食能够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从而避免或减少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在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在术后第一天便经口进食,不仅不会增加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可缩短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本次研究中,快速康复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分别为(52±5)h、(65±7)h,常规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分别为(69±7)h、(80±9)h,快速康复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便证实了以上结论。

当然,快速康复理念的应用也需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而定,同时,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临床表明,快速康复外科也不是一成不变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又称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由丹麦医生Kehlet等在2001年首次提出,指在围手术期运用已被循证医学证实的优化措施以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和术后并发症。ERAS是一种包含多种学科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最后达到加速康复而不影响手术有效性和患者安全的目的。 FTS主要包括内容有:①术前合理的准备,包括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心理及身体状况评估,对手术风险的正确预测;②合理麻醉及手术方式,包括麻醉药物及方式的选择、增加患者手术舒适度、微创手术的实施、术中低温的防止、术中液体的合理管理等;③术后加快康复管理的实施,包括并发症的防治、合理的液体管理(尽量避免脱水及液体过量诱发循环系统疾病)、早期口服肠内营养、多模式镇痛(尽量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早期下床活动。近年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发展迅速,在临床诊疗中的地位日益增加,关于快速康复外科在一些手术科室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同时相关研究也层出不穷。在欧美地区,关于在胃肠道手术中应用ERAS的文献中,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广泛采用ERAS可导致住院时间的显著缩短(LOS),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医疗费用,以及病人满意度的提高。 相比于传统围手术期护理措施,FTS理念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可以明显增强患者各器官功能的恢复能力。ERAS的应用必须是由医师、护士、理疗师、营养师等等建立一个协作团队来制定计划并共同工作,是一种互相协调才有可能能进行的治疗措施,它结合了现代的病人教育概念、新的麻醉剂、止痛方法以及微创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护理的运用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护理的运用 摘要:现阶段在欧美等国家逐渐兴起的一种理念是快速康复外科,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康复效果,现已在妇产科、麻醉科、骨科和泌尿外科等广泛应用,骨科手术患者在选择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实践中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并发症以及疼痛程度,提升治疗水平。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也是未来骨科护理实践中的发展方向,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现分析快速外科理念在骨科护理实践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骨科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中心思想是提升围手术期患者恢复水平,针对医疗环节中不足之处,进行优化和补充。在缓解患者负面情绪的同时,缩短治疗时间。骨科手术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通常情况下患者骨伤到一定程度才会选择手术治疗,所以患者的创伤会比较大。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应激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1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涵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指在整个围手术期中利用各种护理方式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应激的发生率,提升患者治疗水平[1]。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并不是单纯的理念知识,其容涵盖麻醉学、营养学和心理学等,包括术前理论知识讲解、术中手术方法、术后科学护理等。它突破了传统手术中忽视心理疏导、不主术前检查、手术不严格禁食、围手术期镇痛单一、围手术期抗生素输液过多、主导尿管和引流管的放置等不合理护理程序。 2骨科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的必要性 骨科手术患者因恢复时间长,病情较重,所以在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做出判断,围手术期护理环节的严谨性非常重要。一般在髋、膝关节手术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的比较广泛[2]。经过临床研究表明,采用多种形式镇痛,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削弱患者应激反应,应用快速康复外科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恢复进程较常规护理程序快,并且有效规避了并发症的发生。 3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护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3.1术前禁食护理。术前4h禁饮,8-12h禁食,经过研究发现,我国骨科手术患者需要禁食时间长达12-20h,4-10h禁止饮水,显著

快速康复外科

快速康复外科 快速康复外科是围手术期(即指术前、术中、术后)处理的一种全新理念,它革新了近100年来形成的传统的外科围手术期处理的思维和行为原则。它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外科围手术期处理方案,这些治疗措施都是目前国际最新的治疗策略,已经过大量病例证明是安全有效的,得到循证医学证实的。目前快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切除病人中开展的最为成功,但其理念可用于各类手术病人的治疗中。 1.术前准备 通过术前教育可以减少病人的焦虑及疼痛,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传统的大手术( 尤其是胃肠道手术)在术前要禁食12小时、禁饮8小时,在术前晚予导泻、灌肠准备,病人进手术室前下胃管、尿管,使患者在术前出现口渴、饥饿、烦燥、头痛、脱水,甚至低血糖症状,心里压力大,非常痛苦。放置胃管可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增加肺感染机会,也影响了术后的早期下床活动。快速康复外科主张术前无需严格禁食水,在择期手术麻醉前8小时禁食,2小时进等渗糖水是安全的,在胃肠道手术前,不再常规行肠道准备。实际上,在胃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进固体食物6h后胃可排空,而液体2h内即可排空,术前给予碳水化合物的目的是促进病人体内胰岛素的释放,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这对于帮助病人耐受手术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也证明进食含糖液90分钟后,胃已排空,所以,术前2小时进等渗糖液,麻醉时不增加呕吐和误吸的危险。肠道准备导致肠道细菌易位,术后腹腔感染和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因此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主张无需进行严格的肠道准备,只要肠内容物不影响手术操作即可。 2.术中操作 快速康复外科中麻醉尽量少用阿片类镇痛药,采用外科微创技术、保温措施;在全麻时使用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麻醉剂,从而保证病人在麻醉后快速恢复,有

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与意义

中国肿瘤十年聚! 近年来,国际外科文献检索资料中,加速康复外科(Fasttracksurgery)一词频繁出现,也有不少以此为题的文章,涉及到各个区域的手术,效果甚佳,明显的加快了病人的康复,缩短了手术后住院日。Win在2006年提出Fasttrackcolonsurgery的要点是:(1)术前与病人交谈,告知手术计划以取得病人的合作;(2)适当的术前营养支持,但应避免过长时间的应用;(3)选用合理麻醉方法(胸段硬膜外);(4)积极采用微创技术;(5)不常规应用鼻胃 管和引流;(6)术前应用镇静止痛剂(非鸦片类);(7)应用持续胸段硬膜外置管止痛;(8)术后早用缓泻剂、促肠蠕动剂;(9)术后早期 经肠进食;(1O)术后早期病人下床活动。这些措施总的概括来讲,意在减少医疗措施带来的应激(stress)。 因此,Fasttracksurgery不是简单的手术操作快捷,而是应用现在临床上已成熟的理论与方法来减少与阻断对病人机体的应激,降低病人机体由此而产生的反应,尤其是负效应的反应,以加快病人从手术创伤中恢复过来,更快地康复。■ 晚期胃癌已失去手术切除治愈机会,全身化学治疗成为综合疗法的主要手段。在恶性肿瘤中,胃癌对化学药物相对敏感,至今 没有标准规范化疗方案。上个世纪90年代设计众多联合化疗方 案,仅从单一中心作了Ⅱ期临床试验,经受不住Ⅲ期试验考证,纷纷被淘汰。循证医学的发展与重视使肿瘤化学治疗提高到新水平,大样本随机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认定为高水平证据,使晚期胃癌全身化疗规范化有据可依,让患者获得最佳利益。 近年中国大陆开展新药联合治疗晚期胃癌已出现高潮,进行了多项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取得不少成果,也存在不少差距。与国际协作少,高水平的RCT(Ⅲ)很少,在用药,判效,安全评估不规范等问题亟待改进。按照GCP标准,加强多中心合作,多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使中国晚期胃癌全身化学治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与意义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外研究所黎介寿院士□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金懋林 进展期胃癌规范化全身化学治疗摘 要 速 览中国处方药2007.9No.66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唐平章教授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院长 游伟程教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科名誉主任 张熙曾教授CamilloPortUniversityofPavia.Italy Prof.CamilloPorta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内科郑安理教授 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