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运动员科学选材标准研究讲解
运动员科学选材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运动员科学选材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运动员科学选材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首先,文章分析了影响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因素,包括训练策略、社会参与、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
然后,文章着重讨论了选材过程中检测和筛选方法,并根据不同类型的运动员需求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本文还对运动员科学选材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及综合评价了相关学科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运动员科学选材,训练,遗传因素,检测,筛选正文:本文在探讨运动员科学选材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影响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因素,探讨了有利于高效选材的训练策略、社会参与、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等。
在检测和筛选方法这一部分,文章针对不同类型的运动员需求,根据特定的情况提出了更多的建议和对策。
此外,文章还就运动员科学选材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价,分析不同学科在选材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可能会遇到的挑战。
综上所述,本文总结出影响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因素,以及合理使用检测和筛选方法进行有效选材的可行性技巧。
应用运动员科学选材有助于培养最优秀的运动员。
要想有效地进行选材,首先,应根据大纲规定开展训练策略,使参与性和竞争力达到最佳水平,并引入多样化的训练方法以满足不同运动员的特征。
此外,应充分考虑社会因素,通过及时的信息采集和竞赛录取,发现优秀运动员的潜力。
还有,可以从遗传学的角度出发,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发现运动员的特殊表现。
最后,应该根据室内外环境创造最佳训练条件,以使训练效果达到最佳。
此外,在运动员科学选材中,检测和筛选方法也非常重要。
首先,可以采用体能测试、心理测试以及技术测试来检测运动员的实力,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合理的筛选。
实施技术测试的同时,还要提供充分的心理辅导,帮助运动员调整情绪,调节压力,同时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其次,可以采用特定的视频技术来检测运动员的表现,从而更好地评估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了解运动员在特定条件下的表现。
最后,应结合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及实际训练情况,合理开展项目实践,为运动员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浅谈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

浅谈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随着中国足球事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孩子的足球教育。
在足球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中,科学的选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青少年时期的足球选手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科学合理的选材不仅可以减少运动损伤,更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浅谈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为家长和教练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身体素质青少年时期的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身高、体重、肌肉力量、爆发力、耐力等。
科学的选材并不意味着要求每个运动员都要符合同一标准,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有差异。
家长和教练们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找出他们的优势和劣势,为他们后续的训练和发展制定合理的计划。
在身体素质方面,家长和教练们可以通过专业的体测数据来评估孩子的身体状况,比如身高、体重、肌肉力量测试、爆发力测试、耐力测试等。
这些数据可以为后续的训练和发展提供参考,帮助孩子在身体素质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技术能力除了身体素质外,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技术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选材的过程中,家长和教练们需要考察孩子的传球、控球、盘带、射门、头球等基本技术,并且根据孩子的特长和擅长领域进行选择。
在评估技术能力的时候,家长和教练们可以观察孩子在比赛和训练中的表现,同时也可以通过录像回放的方式来分析和评估孩子的技术表现。
这样可以更客观、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技术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训练和指导。
三、心理素质青少年时期的足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同样非常重要。
在选择适合的足球运动员时,家长和教练们也需要考察孩子的意志品质、抗压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表现。
一个对足球充满热情、乐观进取的孩子往往会更容易融入团队,更容易取得成功。
在考察心理素质的时候,家长和教练们可以观察孩子在比赛中的表现,包括比赛中的情绪变化、面对失败时的表现、与队友的沟通和合作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心理测试的方式来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更好地驾驭自己的情绪,更好地适应足球训练和比赛。
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方法

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方法选材的实质内容是测试被选对象的现实状况、预测被选对象的发展潜力。
它是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发现人才、鉴别人才、预测人才的重要工具。
一、选材方法的分类1、依据选材的基本因素分类➢遗传选材法➢年龄(少儿生长发育程度鉴别)选材法➢身体形态选材法➢身体素质选材法➢生理机能选材法➢生化选材法➢心理选材法➢运动技能选材法2、依据选材科技水平分类➢经验选材法——凭自己的经验,以定性的标准和简单的定量指标测定为主,采用简易的手段所进行的粗略选材;➢追溯选材法——追溯优秀运动员过去(成长过程)的情况,据此制定选材模式,对新增的选材对象进行选材;➢科学选材法——采用科学的方法手段,经过一定的科学测试和考查所进行的成功率较高的选材。
3、依据选材工作性质分类➢选材工作计划法➢选材指标筛选法➢选材标准确定法➢选材指标测试法➢选材测试结果评价法➢选材结果检验法4、依据选材学科领域分类➢单学科选材法——包括遗传学、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心理学、生物力学、专项、社会学、预测学选材法等;➢多学科综合选材法——模式、阶段、多因素选材法等。
二、运动员选材方法简介1、遗传选材法❑家族选材法。
指通过对备选者家族情况的调查,对影响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某个或某些因素(性状)的遗传规律、遗传方式和遗传情况进行了解,从而对运动员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测评,决定取舍的方法。
——调查某人家庭中若干代直系和旁系与指标的关系和表现,再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如美国再对18岁男孩子的身高与父母平均身高比较中发现,矮个子父母的18岁男孩子的身高,平均比高个子父母的18岁男孩子矮14.8厘米。
❑遗传力选材法。
指通过对组成运动能力的性状的遗传力的研究,结合对备选对象直系或旁系亲属有关性状的了解,评定运动员在某方面运动能力的方法。
所谓“遗传”就是父母将其各种性状传给自己的子女。
❑皮纹选材法。
通过对皮肤纹式的研究,探讨其与组成竞技能力各性状之间的关系2、年龄选材法通过对人体生长发育的年龄特征、儿少发育程度的鉴别以及各运动项群的适宜选材年龄的确定进行运动选材的方法。
如何进行运动员的科学选材

一、如何进行运动员的科学选材运动员选材是一个科学而系统的过程,运动能力的遗传学规律为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提供了理论依据,教练员可以根据不同专项运动员对运动机能的不同要求,将那些具有从事某些运动特殊天赋的少年儿童选拔出来,并给予科学的训练,使他们先天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因此,运动员选材必须根据不同运动员的专项特征,以那些遗传度较高的指标作为选材依据,才能使运动员选材科学化。
(一)耐力性顶群的选材从生理学角度分析,该项群属于大、中强度的肌肉活动,供能特点是有氧供能的比例随距离的加长而递增.无氧供能比例递减,能量总消耗递增,ATP -CP供能系统所占比例甚小。
(二)表现难美性项群的选材表现难美性项群的比赛要求运动员在三维空间中交替进行难度极大的动力性和静力性肌肉工作,同时要表现出具有强烈吸引力的人体美和运动美。
它的多数选材指标均有专门规定的范围,高于上限和低于下限都不符合要求。
这一项群的选材侧重于形态和素质。
对机能要求相对不高。
(三)表现形态选材1.身体形态选材中等身高以上,肌肉发达,胸部和肩带较粗壮,肩宽、手臂长。
男子射箭运动员身高170厘米以上,女子身高165厘米以上。
射击运动员的身高要求可降低一些。
2.身体素质选材力量是该项群运动员最重要的身体素质。
要求运动员臂力大、握力大,以保证高质量完成瞄准和击发动作,腿部力量要大,同时一具有较好的力量耐力,以保证长时间维持身体姿势的稳定。
3.身体机能选材要求内脏系统健康,具有良好的有氧代谢能力及稳定的神经类型。
此外,对该项群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很高。
(四)隔同对抗性项群的选材1.身体形态选材2.身体素质选材 3.身体机能选材(五)速度力量性项群的选材速度力量性项群主要包括短冲、跳跃、投掷和举重四组项目,它们的突出特点是要求运动员在短暂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体能潜力。
该项群的生理特点是肌肉活动的强度大,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占优势,并以无氧供能为主要供能形式,这些都是体能选材的依据。
运动员科学选材复习资料的内容

1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内容: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具体内容主要有:1.体型:指人的体表性状及其特征,一般由体长、体宽、体围和体重等因素构成。
选材时的具体内容大致分为:体型与运动能力;体型的形成及其预测方法;体型选材常用的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2.生理机能状态:指人体各器官的机能水平及其发展潜力。
选材时研究的具体内容为:主要生理器官与人体运动能力的关系;在体育运动作用下各主要生理器官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生理机能常用的指标与测试方法。
3.生化特征:指人体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个性特征。
选材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个体物质代谢形成及其与运动能力的关系;主要生化选材指标的确定和测试方法(如血乳酸、血红蛋白、肌红蛋白、ATP和CP 等)。
4.身体素质:指人体肌肉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
选材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一般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关系;身体素质的生理、生化基础;身体素质选材的测试指标和方法。
5.心理素质、智力和个性。
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过程特征;智力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个性是指个人具有的、可以预测的性格特征。
选材时研究的具体内容有:心理、智力和个性与人体运动能力的关系,三者均为选材的常用指标。
运动选材的重要性1.世界竞技体育强国都十分重视运动训练的科学化,表现为:将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运动训练的领域,以科学的理论、方法及先进的技术、设备来训练运动员;①计算机在运动训练中的运用:对运动技术动作和运动过程进行数字化的处理与分析;对未来技术动作进行设计与构思;对战术进行模拟等。
②“三论”在运动训练中的运用:产生了系统训练的理论、运动训练控制理论等。
③肌肉力量的训练,除了动力性和静力性力量训练方法外,还可用电刺激法增加肌肉的力量。
④海绵包的设计与运用,使背跃式跳高技术的普及与提高成为可能。
2.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构成部分之一。
从竞技体育的全过程来看,其构成主要有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
运动员选材的选育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

运动员选材的选育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一、本文概述《运动员选材的选育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一文旨在探讨运动员选材过程中的选育结合理论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文章首先介绍了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性,指出选材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第一步,对于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文章对选育结合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其理论基础、核心要素以及实施步骤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选育结合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研究选取了多个运动项目和年龄段的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选材前后的运动员表现,验证了选育结合理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文章还就如何进一步优化选育结合理论和应用策略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理论框架运动员选材的选育结合理论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它结合了生物学、心理学、遗传学、训练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该理论的核心在于“选育结合”,即选材与训练的有机结合,旨在从众多的潜在运动员中挑选出具有优异天赋和潜力的个体,并通过科学的训练手段,使其天赋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上,我们首先需要明确选材的目标和标准。
这包括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心理素质、遗传潜力等多方面的考量。
通过科学的测试和评估,我们可以对运动员的潜在能力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筛选出具有潜力的个体。
选材与训练的紧密结合是关键。
选材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需要与训练计划、训练方法和训练环境等因素紧密结合。
在选材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和潜力,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同时,训练过程中的反馈和调整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运动员在训练中的问题,确保其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
理论框架还应关注运动员的长期发展。
选材和训练只是运动员培养的两个重要环节,而运动员的长期发展还需要考虑营养、恢复、伤病预防等多个方面。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长期的培养体系,确保运动员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支持和保障。
运动员科学选材

33 85、9
73 79~93、5
90 90 100 42
表3 主要生化指标得遗传度(%)
指标
遗传度
CP、ATP 线粒体数量 肌红蛋白含量 血红蛋白含量 血乳酸最大浓度 乳酸脱70~92 60~85 81~99 60~81 65~87
80
表4
个性指标 (GO)
(三)生长发育与选材
1、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得一般规律
(3)体格生长发育得非等比性
出生 成人
头颈比例 下肢比例
30%
15%
10%
30%
(三)生长发育与选材
1、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得一般规律
(4)骨骼肌和脂肪生长发育得不均等性
骨骼肌得生长包括肌纤维数目与体积得增加,发育程度可通过瘦体重 比例来判断,具有明显得性别差异;2-15岁期间脂肪细胞得数量增加, 青春期阶段,脂肪细胞得体积增加。
晚熟型:
短躯长腿、肩窄胸细、组织密度高
2)发育类型与运动项目得关系
早熟型为主: 力量项目(举重、体操) 晚熟型为主: 速度、耐力、技术类
游泳运动员:早熟体型-晚熟体型?
菲而普斯属于什么发育类型?
陆一帆、 游泳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及个性化训练探索(M)、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 出版社、 2011、07
基本情绪 活力 思考能力 心理状态 意志坚韧
主要个性特征得遗传度(%)
遗传度
75 79 72 60 77
个性指标 (N、F、G)
遗传度
动作速度
93
判断果断性
96
对反对得抵抗 95
柔顺性
91
运动冲动
90
好奇心
87
冲动协调
86
意志坚韧性 83
浅谈运动员科学选材

浅谈运动员科学选材作者:杨成来源:《体育时空》2011年第11期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1摘要培养一名优秀的田径项目运动员,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包括在指导思想、训练方法、训练手段、选材、比赛能力等各个环节。
所以培养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也是机能、技能、知识、智能等诸方面的综合建设。
根据田径项目的特点,怎样用科学的方法在青少年时期选出适合从事田径项目训练的人才,特别是对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头脑等特点进行选材,为更好的培养优秀的田径项目人才,是我国田径项目的当务之急。
本文就对怎样科学选择田径项目运动员进行初步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田径项目运动员科学选材身体机能身体形态遗传因素心理素质一、科学选材的意义长期以来,世界各田径强国十分重视少年的科学选材和训练工作,其目的就是尽早发现好苗子,以利于从小开始、多年系统的进行训练。
如何提高我国田径运动员水平,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就必须从少年的训练扎扎实实地抓起。
要培养高水平的田径运动员;提高优秀运动员的成材率;优化田径训练效益;选材是必不可少的首要环节,是科学训练的需要和前提。
随着科学的日益发展,训练方法的更加客观和科学化,要创造优异的成绩,选材成功就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
二、科学选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代社会中一个国家运动水平的高低,衡量着国家的强弱。
科学的发展,训练条件、手段、方法的接近。
运动成绩的提高,除了良好的、系统的训练外,运动员个人的天赋条件就成为突出的重要因素。
科学选材的任务就是选拔最有运动天赋条件的运动员,使其经过长期、系统训练后达到高水平的运动成绩;科学选材,直接关系到运动员本人能否达到自己所追求的预定的目标;科学选材,直接关系到家庭给予的支持和牺牲是否能达到预期的希望;科学选材,直接关系到教练员的辛劳是否能够如愿以偿;科学选材,直接关系到国家是否能够有效地建立起一支赶超世界先进运动水平、强大的后备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运动员科学选材标准》研究报告1研究目的1992年国家体委公布并推广了供省、市体校适用的运动员科学选材标准(仅有田径、游泳等9个项目)。
深圳市从1996年起参考上述标准及湖北省、江西省的选材标准,针对当时深圳市所设运动项目,开展了运动员科学选材工作,每年都给市体校进行选材测试,后来,又发展到对体工大队进队运动员测试。
2004年,为了备战省运动会,体育局领导提出要在全面进行选材测试的基础上,科学地评价运动员的潜力后再引进运动员。
2005年深圳市体育局批准本课题为局管课题。
根据领导提出的要求,深圳市运动员科学选材标准研究小组,针对目前选材标准项目不全、已有的项目中有些评定标准偏高或偏低,不能适应市、区体校选材等问题开展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的目标是要制定出一套符合深圳市现有运动项目的、能适合深圳市不同年龄段运动员的、较科学的选材标准,并编制成电脑软件。
使深圳市今后的运动员科学选材,从区级业余体校到市体校、市体工大队都能使用科学选材标准和软件,以增强我市运动后备人才选拔的科学性,提高成材率。
2研究方法选材标准的整个研究过程包括:筛选指标、制订单项指标的评分标准、制订各指标权重系数和综合评价方法、标准(初稿)试用和修改等四个阶段。
不同研究阶段,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
(1)筛选指标阶段:以文献资料法和专家咨询为主。
因为,1992年国家体委公布《运动员科学选材》标准以来,经过前人的大量工作,有一些省制定出了可供参考的标准,因此在广泛搜集全国、各省市已制定的运动员选材标准基础上,可通过专家咨询确定指标。
(2)制订单项指标的评分标准阶段:采用定基比法、百分位数法、离差法、回归分析法等各种统计方法,制订各选材指标不同年龄段的评定标准。
(3)制订各指标权重系数和综合评价方法阶段:采用文献资料法,参考已制定的各种选材标准中的权,由课题组提出初步意见后,再用专家调查法和统计计算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
(4)标准(初稿)的试用和修改阶段:主要采用测试法和统计法。
分别在区体校、市体校、体工大队测试运动员数据,并根据测试数据的评定结果和试用单位教练员反馈的意见,再作必要的修改后定稿。
3研究结果3.1 选材标准的项目与指标在调查研究深圳全市和各区运动项目布局的基础上,本次研究共制订23个大项31个小项的选材标准。
23个大项是:田径、游泳、跳水、花样游泳、体操、艺术体操、射击、射箭、武术套路、太极、散打、举重、摔跤、柔道、赛艇、皮艇、划艇、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手球、曲棍球。
经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课题组先后发出各种调查表262份(回收218份),进行咨询 150 人次。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行了反复认真的讨论,确定了各项目筛选指标的原则是:(1)为了使选材测试指标尽可能地比较全面,统一规定各项目的选材指标都包括六大类:形态、机能、素质、心理、专项、教练员评定。
(2)根据少而精的原则,对每一个选材指标都要经过认真挑选,特别注意指标的三性(可靠性、有效性、客观性),凡选用的指标既要易于测试,又要能准确反映被测者的真实情况。
各运动项目选用的选材指标数控制在15个左右(不超出20个)。
(3)尽可能增加一些实验室测试的、科技含量较高的指标(如:最大摄氧量、无氧功率、血睾酮等)。
(4)对于当前还没法用客观指标测定的一些重要内容,如: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水感,协调性等等,则设计成教练员评定的指标。
(5)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研究制定新的测试指标。
根据以上原则,课题组经过逐项讨论,确定了各项目的选材指标。
包括研究制定了新指标:400米×3间歇跑(详见课题分报告)及用于跳水选材的平衡测试(闭眼站木平衡)等。
3.2 制订单项指标的评分标准3.2.1. 课题组决定:各项目单项评分标准,仍按1990年全国统一制订选材标准时的办法,分为5等(1等为差,2等为合格,3等为中,4等为良好,5等为优秀)。
有一些指标并不是测试值越大越好或越小越好,而是中间值好,太大或太小都不好。
如:身高,在篮球、赛艇选材时是测试值越大越好,而在体操、跳水选材中的身高指标值都是太大或太小都不好,而在中间范围内最好。
又如评定身体结实程度的BMI指数指标也是这样。
这类中间范围内最好的指标,评分标准分5个等级时,是分为:1、3、5、3、1等。
3.2.2. 各指标的评分标准都按性别分男、女,每一岁一个标准,其中摔跤、柔道、举重、散打等项目,每一个年龄内还要分体重级别制定几个不同的选材标准。
3.2.3. 特别注意各指标不同年龄段的评定标准要与该指标的发育趋势一致。
在查阅文献资料中发现,过去制定选材标准的办法,主要是测试一批大样本数据后,计算不同年龄的各指标平均数、标准差,直接用离差法或百分位数法制定标准。
1990年全国运动员科学选材中心组领导制定全国的选材标准《运动员科学选材》时,虽然强调了要用优秀运动员的模式数据为依据,推算制定各个年龄的选材标准,但是,《运动员科学选材》标准中还是有许多不尽合理的地方。
以田径男短跑的身高标准为例,其17岁等级2(合格)的标准大体与全国身高平均数相同,但是,15岁的标准明显低于全国身高平均数,而12岁则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数。
由表1-1和图1-1可以看得出:无论等级2(合格)还是等级5(优秀)随年龄而增加的标准,与正常青少年的身高生长发育曲线是很不一致的。
因此,这就造成了各年龄段选材标准的难易度不一致。
表1-1 短跑(男)身高标准与全国平均数比较表 (单位:厘米)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当年在制定各指标标准时,没有特别强调:要检查随年龄增大而变化的不同年龄段标准,是否与该指标青少年时期的发育趋势一致。
在2000年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国民体质监测后,特别是深圳市从2000年起每年都对大批青少年学生进行体质监测,所获得的各指标监测数据,为本次课题年龄 等级2等级52000年全国标准增长值标准增长值平均数增长值12152 6 164 6 149.1 7.9 13 158 4 170 4 157.0 5.7 14 162 2 174 1 162.7 4.1 15 164 4 175 5 166.8 2.4 16 168 2 180 2 169.2 1.0研究提供了将选材标准制定得更符合青少年发育规律的重要依据。
因此,课题组在研究制定和修改标准时特别强调:首先要通过收集文献资料,用各项目优秀运动员的模式数据作为制定标准的依据,其次强调每个指标各年龄组的标准都必须符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
以身高为例,首先用2000年全国监测的身高平均数计算出了各年龄的定基比(见表1-2),然后按定基比的计算公式,编写了推算各年龄标准的小程序,只要收集了优秀运动员的身高模式数据,就可用优秀运动员的模式数据×各年龄定基比很方便的制定出各年龄标准。
如:把18岁优秀运动员的身高模式数据定为185,则185×0.811(10岁的定基比)=150.0就是10岁的标准,185×0.841(11岁的定基比)=155.6就是11岁的标准。
这样定出的标准就符合青少年身高发育的规律。
表1-2:男身高定基比表( 2000年全国监测数据)年龄N 平均数标准差年增长值定基比6 6276 115.6 5.9 7.0 67.97 9055 122.6 6.1 5.5 72.08 9087 128.1 6.2 4.8 75.39 9018 132.9 6.6 5.1 78.110 9129 138.0 6.9 5.1 81.111 9010 143.1 7.5 6.0 84.112 9025 149.1 8.8 7.9 87.613 8906 157.0 9.3 5.7 92.214 9005 162.7 8.4 4.1 95.615 9040 166.8 7.1 2.4 98.016 9021 169.2 6.4 1.0 99.417 8910 170.2 6.2 0.0 100.018 9095 170.2 6.3 100.0本次研究中所有各项目的身高,BMI指数等指标,课题组都是收集了我国和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数据后,再用定基比推算出各年龄的选材标准。
以制订乒乓球标准的身高(男)为例。
查到了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身高,王励勤186、马琳176、王涛164、相差达22厘米,经研究确定将成年后身高165定为2等,170定为3等,175为4等,180为5等,然后用定基比方法,由程序计算出男乒乓球身高的标准如表1-3。
由表1-3和图1-2可见,3等的标准几乎与全国平均数一致,而4等、5等标准的年增长值趋势也是和全国身高趋势完全一致的。
表1-3:乒乓球标准身高(男)与2000年全国平均数比较表年龄 1 等 2 等 3 等 4 等 5 等全国身高平均数6 <112.1 ≥112.1 ≥115.5 ≥118.9 ≥122.3 115.67 <118.9 ≥118.9 ≥122.5 ≥126.1 ≥129.7 122.68 <124.2 ≥124.2 ≥127.9 ≥131.7 ≥135.5 128.19 <128.8 ≥128.8 ≥132.7 ≥136.6 ≥140.6 132.910 <133.8 ≥133.8 ≥137.8 ≥141.9 ≥145.9 138.011 <138.7 ≥138.7 ≥142.9 ≥147.1 ≥151.3 143.112 <144.5 ≥144.5 ≥148.9 ≥153.3 ≥157.7 149.113 <152.2 ≥152.2 ≥156.8 ≥161.4 ≥166.0 157.014 <157.7 ≥157.7 ≥162.5 ≥167.3 ≥172.1 162.715 <161.7 ≥161.7 ≥166.6 ≥171.5 ≥176.4 166.8在各项目的形态选材指标中,有一些形态的比例指标,如:下肢长A /身高×100、上肢长/身高×100……,过去制定标准时,由于缺乏普通人群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统计数据,因而,制定得不合理。
以短跑为例:1992年推行的全国统一的田径标准中,男子12~17岁各年龄的下肢长A/身高×100的标准,5等都是57.0,2等都是55.5。
当时是根据优秀运动员的统计数据,“下肢长A/身高×100=56%为下肢较长,57%为下肢明显长”(见《运动员科学选材》73页)。
所以,简单的制定成了各年龄段完全一样的标准。
但是,事实上由于青少年青春发育期先长四肢、后长躯干的“向心律”规律,使得发育期各年龄段下肢长A/身高×100的比例是不同的。
本次研究中,课题组专门测试了1457名中小学生的11项形态指标(身高,体重,上肢长,前臂长,下肢长A,下肢长B,下肢长C,下肢长H,跟踺长,踝围,跪立摸高),经过严格审核,删除了可疑数据后,用1432人的样本计算了各形态指标的平均数、标准差。